这次采访超过了原定的60分钟的时间,实际上将近80分钟。对此,邓小平曾幽默地说:“我犯了一个大错误,违反了只谈一小时的协议。”
华莱士在全球又制造了一股“邓小平热”。他本人也因此而身价倍增,成为继法拉奇之后第二位享受此殊荣的外国记者。
1986年9月3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刊登了一则消息:“据新华社9月2日电: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今天上午在中南海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六十分钟’节目记者迈克·华莱士的电视采访。
“邓小平回答了华莱士提出的有关中国经济改革、中国的统一、中美关系、中苏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消息刊登后,立刻引起全世界的轰动。华莱士何许人也?邓小平为什么接受他的采访?采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所有这些很快就成为人们一时谈论的话题。
华莱士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六十分钟”电视节目著名记者。
这是他第一次采访邓小平,也是他唯一的一次。
作为一名新闻节目的特派记者,华莱士踏遍了世界各地,备尝了事业的艰辛与成功的欢乐。他曾采访过水门事件、越南战争、中东战争;他也单独采访过约翰逊、尼克松、霍梅尼、巴列维国王、里根、萨达特、贝京、威斯特摩兰将军等10多个世界风云人物。许多接受过华莱士采访的知名人士,都称赞他是一个很难对付的记者,他所提出的问题往往很尖锐,令人难以回答。
68岁的华莱士又开始向新的目标攀登了。
他最后把目标对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这是他采访的第一位中国领导人。
邓小平作为一名世界知名新闻人物,成为许多中外记者采访的对象。在要求邓小平接见的新闻记者名单上,早已排了一大串。邓小平之所以选择接受华莱士的采访,不仅因为华莱士是世界著名的新闻记者,而且还因为他是美国“六十分钟”节目主持人,这个节目在美国的影响是非同一般的。用邓小平的话说,是想借这个机会同美国人见见面,使美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他、了解中国。
当华莱士一听到邓小平同意接受他的采访时,受宠若惊,兴奋异常。
兴奋之余,华莱士费尽心机,为这次采访做了大量的准备。他仔细阅读了几乎所有能够找到的有关邓小平的文字材料,其中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写的《在江西的日子里》一文,文中描述了邓小平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遇。他还请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提供了一些有关邓小平的革命经历和工作、生活方面的影视资料,如邓小平与刘伯承在解放战争中指挥战斗、邓小平在十二大等场面。他还根据电视采访的特点,要求把采访地点定在中南海,以便让观众欣赏到具有中国传统的古典建筑,也借此机会让美国人一睹中国领导人办公场所的风采。
9月2日清晨,秋高气爽,阳光明媚。中南海迎来了美国客人。
上午10时整,邓小平健步来到中南海的紫光阁。
今天,他特意穿了一套新制的十分合体的黑色中山服,脚上着一双擦得锃亮的黑色皮鞋,显得格外整洁、朴素而又稳健。
这里,华莱士早已在阁内等候一会儿了,他一看见邓小平健步走来,急忙跨步迎了上去,与邓小平紧紧握手。
宾主入座后,华莱士兴奋地说:“我把今天同您的交谈看成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像您这样的人物,我们记者不太容易得到专访的机会。”
邓小平听后,微笑了一下,然后谦虚而诚恳地说:“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我希望我们在一起的一个小时对您是有趣的。”华莱士又道。
邓小平接着说:“我这个人讲话比较随便,因为我讲的都是我愿意说的,也都是真实的。我在我们国内提倡少讲空话。”
……
双方寒暄过后,华莱士拿出事先预备好的提问提纲,就中苏关系、中美关系及中国国内情况等逐一开始提问,3台摄像机在6名美国电视技术人员的操纵下也开始运行。
华莱士首先就人们最为关心的中苏关系问题开始提问。
“您对最近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的讲话有何看法?”
华莱士之所以开门见山地提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要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对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表示苏联愿意与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和日本改善关系的讲话作出正式答复。可见,华莱士不愧是一名老练的世界一流记者。
邓小平从容地答道:“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的讲话有点新东西,所以我们对他的新的带积极性的东西表示了谨慎的欢迎。但戈尔巴乔夫的讲话也表明,他的步子迈得并不大。在戈尔巴乔夫发表讲话后不久,苏联外交部官员也讲了一篇话,调子同戈尔巴乔夫的不一样。这就说明,苏联内部就中国政策究竟怎么样,我们还要观察。”
华莱士听完邓小平的回答后,点了点头,然后又问:
“您以前有没有见过戈尔巴乔夫?”
“没有。”
“您是否想见见他?因为他说过,他愿意同你们在任何时候,任何级别上谈任何问题。您愿意同他进行最高级会晤吗?”
邓小平回答说:“如果戈尔巴乔夫在清除中苏三大障碍,特别是在促进越南停止侵略柬埔寨和从柬埔寨撤军问题上走出扎扎实实的一步,我本人愿意跟他见面。”
谈到这里,华莱士却追问了一句越南对中国的态度问题。因此,使站在电视监视屏幕前“督战”的节目制作人焦虑不安。正好,过了一会儿,第一盘录像带用完了。节目制作人抓住停机换带的机会,赶紧向前提醒华莱士。
采访继续进行,华莱士赶紧问道:“邓主任,刚才我的节目制作人要我再问一下邓主任是否愿意会见戈尔巴乔夫。”
邓小平坦诚地回答说:“我刚才说了,如果苏联能够帮助越南从柬埔寨撤军,这就消除了中苏关系的主要障碍。我再说一次,越南入侵柬埔寨问题是中苏关系的主要障碍。越南在柬埔寨驻军也是中苏关系实际上处于热点的问题。只要这个问题消除了,我愿意跟戈尔巴乔夫见面。我可以告诉你,我现在年龄不小了。过了八十二了,我早已经完成了出国访问的历史任务。我是决心不出国的人。但如果消除了这个障碍,我愿意破例地到苏联任何地方同戈尔巴乔夫见面。我相信这样的见面对改善中苏关系,实现中苏国家关系正常化很有意义。”
华莱士继续问道:“具体地说,哪一件事应该放在第一位做呢?”
邓小平说:“三大障碍主要是越南侵柬,因为中苏实际上处于热点和对峙,不过方式是通过越南军队同中国对峙。”
邓小平的这段讲话,是在这次采访中最精彩,后来被新闻界评论最多,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段话。在这段话中,邓小平紧紧抓住了中苏关系的要害问题,即越南从柬埔寨撤军。这也正是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讲话中所回避的问题。邓小平以战略家、政治家所具备的机敏和卓识,轻而易举地把皮球毫不客气地踢给了戈尔巴乔夫。
因此,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高度评论说:“邓小平巧妙地在没有作出任何让步的情况下从戈尔巴乔夫手里夺走了舞台中的位置。”
由于时间紧迫,华莱士不敢在中苏关系问题上耽搁太多的时间,因此,话题很快就转到中美关系上来。
华莱士微笑着告诉邓小平,里根夫妇都很喜欢看他主持的“六十分钟”节目,问邓小平有什么话要问候里根总统。
邓小平听了华莱士提出的这一富有人情味的话题后,高兴地说:
“在里根总统和夫人访问中国时,我们认识了。我们相互间的谈话是融洽的和坦率的。我愿意通过你们的电视台,转达我对里根总统和夫人的良好祝愿。我希望在里根总统执政期间,中美关系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邓小平刚一说完,华莱士就立即将话题转到关键问题上来。
他问:“目前中美双方是否存在大的分歧问题?”
邓小平坦率地说:“有。如果说中苏关系有三大障碍,中美关系也有个障碍,就是台湾问题,就是中国的海峡两岸统一的问题。美国有一种议论说,对中国的统一问题,即台湾问题,美国采取‘不介入’的态度。这个话不真实。因为美国历来是介入的。在五十年代,麦克阿瑟、杜勒斯就把台湾看作美国在亚洲和太平洋的‘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所以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建交谈判中最重要的问题。”
邓小平对美国插手中国台湾、干涉中国内政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同时又希望美国在对待台湾问题上采取明智的态度,为促进中国统一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
华莱士似乎对邓小平坚持中国统一有点不太明白,因此继续追问道:“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
接着,邓小平以极大的耐心向对方阐明了实现中国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主要讲了三点原因:一是民族感情问题,凡是炎黄子孙都希望中国统一;二是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说不定哪一天台湾就有可能被别的国家夺去;三是我们采取“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对台湾人民没有损失。虽然海峡两岸经济状况有差距,但是,这是暂时的,就发展趋势和整体力量来说,大陆比台湾强得多。
之后,华莱士又向邓小平提问了一些关于中国国内的情况。
华莱士问邓小平是否了解中国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诸如房租太高、谈合同争吵不休、名目繁多的各种税收、劳动力太贵及贪污、受贿,等等。
邓小平点点头,坦率地回答说:“中国确实有这种现象,不过,中国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相信会逐渐得到解决的。”
华莱士又问:“现在中国领导提出致富光荣的口号,资本主义国家很多人对此感到意外,这个口号同共产主义有什么关系?”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实际上他是问为什么毛泽东时期和邓小平时期中国的方针政策有如此大的不同。
邓小平听完提问后,呷了一口茶,然后含蓄地批评了“文革”时期“宁要穷的共产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的错误。他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因此,“致富”不是罪过,我们讲的“致富”,是指共同富裕,不会产生两极分化,与资本主义不同。
接着,华莱士又问了邓小平一些其他的问题,邓小平都一一作了回答。
这次采访超过了原定的60分钟的时间,实际上将近80分钟。对此,邓小平曾幽默地说:“我犯了一个大错误,违反了只谈一小时的协议。”
9月7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放了邓小平接受华莱士采访的全部过程。当人们看到那张熟悉的面孔在美国电视屏幕上谈笑风生时,美国轰动了,世界轰动了。
一时间,几乎全世界所有的新闻机构都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了邓小平接受华莱士采访的消息。
在电视播放后一周多的时间里,邓小平的谈话一直是世界舆论评论的中心。
华莱士在全球又制造了一股“邓小平热”。他本人也因此而身价倍增,成为继法拉奇之后第二位享受此殊荣的外国记者。
(关晓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