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忆说:“万隆会议有4位超级巨星,他们是东道主、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一位夸夸其谈的雄辩家;印度总理兼外长尼赫鲁——一位才智多谋、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演说家;埃及总统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一位具有胆略和气魄的非洲人;再就是中国总理周恩来,他比以上三位都要杰出,是他的讲话把大家团结起来的。”
“你确实是一个地道的王子,但你真诚地爱着你的国家和人民,而且人民也爱戴你。你是柬埔寨唯一被人民所热爱和尊敬的最高领导人。因此,我们不是把你看作一位君主,而是把你看作人民的象征,你属于人民。”
万隆会议上第一次相识
1955年4月中旬,印度尼西亚著名的避暑和旅游胜地——万隆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它以秀丽妩媚的风采迎来了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下,由渴望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29国第一次自行召开的国际会议。许多市民和游客走上街头,翘首期待着各国领导人的到来。苏加诺来了、尼赫鲁来了、纳赛尔来了、西哈努克来了……“啊,周恩来!”最令人瞩目的中国总理终于也来了。这些天来,人们对周恩来的到来既期待又关切。
西哈努克亲王过去并没有见过周恩来,但对这个新崛起的东方大国的总理和杰出外交家的为人和才华早有所闻。而真正使西哈努克对周恩来直接了解和敬佩还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
万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亚非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摆脱了或正在摆脱殖民主义的束缚,反帝反殖的浪潮日益高涨。当时帝国主义对这次会议十分害怕,极端仇视。他们阻挠会议召开的阴谋失败后,就转而利用亚非各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以及长期殖民统治造成的相互之间的隔阂进行挑拨离间。会议一开始就出现了两种不同倾向。有人在会上提出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所谓的“颠覆活动”以及宗教、信仰、自由等问题,矛头实际指向中国。会议气氛一度相当紧张。许多人对此感到忧虑。但是,周恩来沉着地听完了几乎所有的发言,一直到全体会议接近结束的时候,一面决定把原来的发言改用书面散发,一面在会场亲自起草稿子,即席发表讲话。
周恩来上台后第一句话就是:“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立刻扭转了会场的气氛。接着周恩来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还以确凿的事实和有力的论据令人信服地回答了所谓中国没有宗教、自由、中国进行“颠覆活动”的问题。他说:“我们是允许不知真相的人怀疑的。”“我们没有竹幕,倒是别人要在我们之间施放烟幕。”
西哈努克自始至终没有离开会场,他对每一位发言者的言辞和论点都作了一番思索、分析和比较。周恩来在会场上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得非常清楚。尤其是周恩来刚才的发言,使整个会场顿时由暗转明,使大家的心情豁然开朗,使会议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一切都使西哈努克对周恩来非常佩服。他回忆说:“万隆会议有4位超级巨星,他们是东道主、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一位夸夸其谈的雄辩家;印度总理兼外长尼赫鲁——一位才智多谋、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演说家;埃及总统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一位具有胆略和气魄的非洲人;再就是中国总理周恩来,他比以上三位都要杰出,是他的讲话把大家团结起来的。”
听了周恩来的讲话之后,西哈努克细细琢磨着中国“求同存异”的政策立场,对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有了更新的认识和了解。假如说当时的西哈努克也曾受诸如“中国进行颠覆活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之类的谣言所搅和而弄不清真相的话,那么现在他心中的疑团已开始解开。而后来他与周恩来的接触和交往更增加了他对中国的信赖。
在会议期间,周恩来是第一位主动与西哈努克亲王接触的人,当然,还有随同周恩来一起赴会的陈毅元帅。仅几天时间,他们三人的交往就已相当密切。有一天,周恩来要请西哈努克亲王吃饭,西哈努克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
这是一桌隆重而丰盛的宴席。周恩来热情地为西哈努克夹菜,指了指桌上的菜肴说,这些都是他让自己从北京带来的厨师专门为他做的,要多吃一点。西哈努克眼睛一亮,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他想这不仅仅是一桌精心烹饪的佳肴,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周恩来对自己的态度,周恩来这般盛情和刚才那亲切友好的举止足见他对自己的尊重、重视和诚意。他微笑着频频向周恩来表示谢意。
宾主边说边谈,时而频频举杯,时而笑声朗朗,气氛热烈友好。周恩来高度评价和赞扬西哈努克亲王为实现柬埔寨的完全独立所进行的胜利斗争和不懈努力,尤其是对西哈努克亲王所奉行的不管别国的意识形态如何不同,只要尊重柬埔寨的独立、中立和领土完整,柬埔寨就和它和平共处的对外政策大加赞赏。周恩来还十分清楚地对他表明了中国的立场,尊重柬埔寨的主权和中立,永远不干涉柬埔寨的内政。
这席话像春雨入土甜甜地滋润着西哈努克的心田。
西哈努克亲王满面红光,兴高采烈。他品尝着每一样佳肴,觉得样样味美可口。唯独那浓烈的茅台酒有些难以接受,但闻起来却香气浓郁,给人一种梦幻而奇妙的感觉。常言道,醉翁之意不在酒。西哈努克虽然没有喝什么酒,但他确实醉了,他陶醉在友谊的海洋之中。周恩来的话使他强烈地感到,中国,这个世界大国和柬埔寨这个小国是平等的,而他和周恩来也是平等的。
西哈努克亲王还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从他第一次与周恩来接触就有了。那就是中国很希望同柬埔寨建立外交关系。周恩来虽然有这种想法,但他并没有要西哈努克立即作出决定的意思。周恩来清楚地告诉他,建交的时间问题完全取决于西哈努克亲王。这些都证明周恩来在相互尊重上确实言行一致。西哈努克当场决定邀请周恩来和陈毅就在当年访问柬埔寨,周、陈满口答应。同时,西哈努克也高兴地接受了周恩来的邀请,在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前访问中国。从此,西哈努克和周恩来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并经受了历史的考验。
朗诺事件后更见真情
1970年3月19日凌晨,莫斯科气候突变,天空昏暗阴沉,乌云遮住了早起的太阳。西哈努克和夫人一行顶着寒风来到莫斯科机场,一架苏联客机早已等在那里。
飞机在空中盘旋之后,向北京方向飞去。大概是遇到了寒流,飞机不停地颤抖,在乌云中时隐时现,或高或低,弄得人提心吊胆。西哈努克亲王叹了一口气,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昨天他还是一位君主,今天一下子变成了平民。
是的,昨天,也就是3月18日,正当西哈努克亲王以国家元首身份在莫斯科进行国事访问时,首相朗诺和副首相施里玛达,两位死心塌地的亲美派人物在金边发动了政变。这天一大早,金边的街头就出现了坦克,接着军队包围了议会大厦,国际机场被关闭,对外电讯联络中断。柬埔寨电台广播,柬埔寨国民议会和王国议会开会决定:“撤销对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的信任”,“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不再是柬埔寨的国家元首”。2小时后,西贡的美国电台向世界宣布西哈努克下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飞机已平稳了。西哈努克睁开双眼,定了定神,窗外已是晴空万里。他又看了看表,大概快到北京了。北京又怎么样呢?那里有周恩来。想起北京,他的心头掠过一阵甜蜜的回忆。自从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和周恩来成为朋友后,他已多次访问过北京,不仅与周恩来的感情越来越深,而且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中国给他的印象是:热情、亲切、友好和隆重的高规格的接待。可是,那都是他当国家元首时的待遇,现在他已不是元首,他已落难。周恩来和其他中国朋友还会那样对我吗?
飞机徐徐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西哈努克急切地向舷窗外望去。当他远远地看到那边站着黑压压的人群时,他沉重的心情已减轻了一半。而当他走出机舱,踏上舷梯时,北京的春风已吹散了他的愁容。周恩来、李先念等中国政府重要领导人站在那里迎接他。西哈努克亲王紧紧地握着周恩来的手,一股暖流传遍全身。此时此刻,他心中的千言万语都倾注在这紧紧的一握和拥抱之中。他激动地把同机到达的亲属和随行人员一一介绍给中国领导人。夫人莫尼克公主、姑母诺罗敦·凯卡妮娅公主、莫尼克公主的母亲博夫人、国家元首私人顾问宾努亲王和夫人、柬埔寨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西索瓦·梅达维亲王、国家元首技术顾问努呼中将和夫人……周恩来微笑着一一与他们握手,表示欢迎。
使西哈努克亲王高兴和更为惊奇的是,排着长队等待着同他握手的驻京外国使节竟如此之多:匈牙利、斯里兰卡、阿尔及利亚、阿富汗、挪威、瑞士、芬兰、也门、马里、丹麦、捷克斯洛伐克、巴基斯坦、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瑞典、几内亚、法国、越南南方共和国、叙利亚、越南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阿尔巴尼亚、荷兰、伊拉克、苏联、南也门、摩洛哥、印度、缅甸、古巴、毛里塔尼亚、南斯拉夫、蒙古、波兰、赞比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老挝、朝鲜、刚果人民共和国、英国等国的大使或外交官以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驻北京办事处的负责人都到机场来迎接他了。
在一辆飘扬着中柬两国国旗的大型高级轿车里,周恩来告诉西哈努克:“昨天晚上,我通知驻京所有外交使团,中国政府把你看作柬埔寨唯一合法的国家元首。我告诉他们,我非常希望所有的驻华大使和临时代办都到机场迎接你。我很高兴地看到今天他们几乎全都来了。”
车队浩浩荡荡地驶进了西哈努克亲王下榻的宾馆,邓颖超早已等候在那里迎接,一切安排得十分周全。
这是一处庞大而豪华的别墅,靠近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解放前,它曾是法国的公使馆。西哈努克亲王对这套住宅相当满意,后来也就成了他在北京的家,或者说,是西哈努克在北京的一座小“宫殿”,因为,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服务人员,包括出类拔萃的厨师和花匠,有一个庞大的秘书处和众多的工作人员,并具有他在柬埔寨王宫中通常具备的服务设施——车队、运动场和自己的电影院。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中国政府提供的,都是周恩来亲自为他安排的。这种高规格的待遇使他感到他依然是柬埔寨的国家元首,只是在中国延长访问而已。
是的,从西哈努克一下飞机开始,周恩来曾多次向他表示,中国只承认西哈努克为柬埔寨唯一合法的最高领导人。当然,这也要看西哈努克自己的态度。在西哈努克抵达宾馆稍事休息之后,周恩来与他进行了一次认真、诚挚的会谈。周恩来转达了毛泽东的口信,意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尊重西哈努克亲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关于昨天(3月18日)金边的政变,如果他自己想结束他的政治生涯,中国将尊重他的意愿。但是,如果西哈努克不接受这个既成事实,并且决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抗美救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话,中国将全力支持西哈努克亲王,并向他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援——除了军队。只要坚持这场正义的爱国斗争,亲王就会胜利。”“但是,”周恩来接着转达毛泽东的话,“必须提醒西哈努克亲王,这场斗争可能会很长,而且艰苦。有时他也许会感到泄气或失望。因此,大家在作出最后决定之前,各方面的问题都必须要经过慎重周密的考虑和研究。万一在斗争中遇到困难,西哈努克亲王是不可以回头的。西哈努克亲王本人在作出最后决定之前应反复掂量,深思熟虑。”
西哈努克亲王对中国方面的重视和关切十分理解。他自己也十分明白。他说,如果他在半途中放弃了斗争,不仅他本人和他的追随者会脸上无光,而且也会使中国遭到讥笑。因此,尽管他当时心里没有多少底,甚至有些自我怀疑,但他最后还是作了斗争到底的选择。他决定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他必须继续担任柬埔寨国家最高领导人,接受外国的支持和援助,投身于解放祖国的斗争。几天之后,西哈努克在北京发表告同胞书和庄严声明,宣布成立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任主席。他在告同胞书中写道:“反动派的背叛、无耻行径、卑鄙的诬蔑和攻击,使我擦亮了眼睛,并使我沉痛地意识到我的不可饶恕的幼稚和错误,在于我原来以为在这些堕落的知名人士、腐败的王族、法西斯分子、反动派,即金边现‘政府’和‘议会’成员之流的帮助下可以建设一个自由、民主、和平、繁荣和幸福的国家。”
一场新的斗争终于开始了,并且得到了世界许多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声援和支持。然而,这场斗争正如毛泽东所预料的是相当长而艰苦的。
每当西哈努克思想上出现消沉或者情绪波动时,周恩来总是耐心地劝他、安慰他。周恩来对他说,所有的担心和忧虑都是多余的。前途是光明的,一切都会好的。只要耐心地等待,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那段时间,周恩来隔三岔五地去看西哈努克,一个星期就去好几次。周恩来和他谈心、通报和讨论柬埔寨国内的最新局势以及国际上对西哈努克的支持等问题。
为了让西哈努克能在国际上扩大影响,争取更多的支持,周恩来建议他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出国访问。那期间,西哈努克亲王先后访问了朝鲜、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伊拉克、叙利亚、埃及、苏丹、坦桑尼亚、赞比亚、乌干达和索马里。
为了使他不至于长期待在“家”中寂寞,周恩来亲自安排,甚至亲自陪同他到中国主要城市去访问。所到之处都受到国家元首级的欢迎和接待。
无论是出国访问还是在中国旅行,周恩来都为他安排专机或专列。尤其是出国访问,有时还额外配备专门运送礼品的飞机。与此同时,周恩来每次都要亲自到机场、车站迎送。就是在北京,每次西哈努克从人民大会堂或者从周恩来家出来,周恩来总是一直把他送上车,等西哈努克的车子离开才回去。
西哈努克也经常到周恩来家做客,尤其是每次西哈努克的两个小儿子(一个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留学,一个在苏联莫斯科留学)放假回到北京之后,周恩来都要请他们全家到自己家吃饭。
周恩来和邓颖超住在一套北京老式的房子里,面积不大,但安静、幽雅。家里的布置与摆设和主人一样朴素大方。除了墙上有几幅画、柜子里有些雕刻艺术品和几样老式家具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摆设和装饰。西哈努克喜欢去周恩来家里,是因为在周恩来家里他感到轻松愉快。周恩来夫妇热情、好客,每次都让厨师做些西哈努克最喜欢吃的法国菜,常常是中西餐结合。后来次数多了,只要西哈努克夫妇一去,厨师不用吩咐就知道该做些什么。
周恩来知道西哈努克最爱吃法国菜,所以在从上海为西哈努克挑选厨师时还特意安排了一位法国菜做得很好的厨师。此外,还吩咐把西哈努克的食谱用中法两种文字图文并茂地印刷出来发给厨师。
然而,在西哈努克眼里,周恩来自己却过得十分朴素。西哈努克说:“当你去他家做客或者看看他穿的衣服,你永远也不会想象得到你的面前竟是世界大国的一位总理。”
在西哈努克的印象中,周恩来的衣服不多,基本上老是那几件。但却非常干净、整洁。衬衣领子和袖口上打了补丁,但穿在他的身上不仅丝毫不影响他的帅气和风度,反而更令人敬佩。
“要说吃的,”西哈努克接着说,“周恩来除了在宴会上吃得好一些,并能喝上几杯茅台,但回到家里,他吃得相当简单。”
周恩来是这样一位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的共产党人;而西哈努克,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却是一位非常资产阶级化的君主。可是,周恩来为什么要对他这么好呢?西哈努克百思不得其解。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住,向周恩来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周恩来告诉他:“你确实是一个地道的王子,但你真诚地爱着你的国家和人民,而且人民也爱戴你。你是柬埔寨唯一被人民所热爱和尊敬的最高领导人。因此,我们不是把你看作一位君主,而是把你看作人民的象征,你属于人民。”
在西哈努克的记忆中,周恩来似乎从来没有和他讨论过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相反,周恩来曾这样对他说,“你们不一定非要成为一个共产党国家,你也可以仍然是位君主嘛”。
周恩来的这席话,当然也使西哈努克想起自从他在万隆会议上认识周恩来、与中国建立关系后,中国曾派出大批科技人员和教师帮助独立后的柬埔寨发展工业和经济建设,但这些人也从来没有在意识形态方面去影响或干涉柬埔寨人。许多柬埔寨学生在中国留学回去后,也只是为了促进国家的建设和经济发展。
西哈努克深信周恩来对朋友的真诚。这些年来,中国对柬埔寨正义斗争的援助和支持是无私的、无条件的。周恩来常对西哈努克说,援助必须尊重国家主权和人民自决。
1973年,西哈努克从柬埔寨解放区视察回到北京,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600人的盛大宴会,欢迎他胜利归来。席间,当乐队演奏西哈努克谱写的《怀念中国》的歌曲时,周恩来放下筷子,专心致志地欣赏着,有时还伴着乐曲小声地哼上两句。这首曲子是1965年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访华时作的。那天西哈努克夫妇在周恩来和陈毅夫妇陪同下游览了长江,当西哈努克在船上看到长江两岸秀丽的风景时,他激动不已,谱写了这首曲子,献给中国人民。周恩来在宴会上选了这首曲子并如此认真地欣赏着,除了对这首曲子的喜欢,更重要的是他对西哈努克的尊重。
还有一次,西哈努克在天津度周末,当他作完一首圆舞曲——《啊,中国,我的第二故乡》之后,他很激动,让中国陪同赶快去告诉当时也在天津陪同几内亚总理访问的周恩来。周恩来立即请他的国宾一起到天津音乐厅去欣赏这支曲子的首场演出。
1971年9月30日,周恩来送给西哈努克一张请帖,邀请他参加10月1日国庆节的午宴,然后,毛泽东主席将邀他到公园一起散步。
自西哈努克亲王1970年到北京之后,这是他第二次应邀参加中国的国庆活动。上次在天安门广场盛大、隆重的庆祝活动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这次似乎要简单一些。
客随主便,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莫尼克公主准时赴宴,人们对他们的到来给予长时间的鼓掌欢迎。午宴快结束时,周恩来首先讲话,举杯对西哈努克夫妇来这里一起参加中国国庆节的庆祝活动表示感谢,并祝西哈努克亲王健康、长寿、胜利。接着是西哈努克祝酒。他按过去的习惯,首先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祝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身体健康,然后才是祝周恩来总理健康。翻译十分流利地把西哈努克的话从法语译成汉语。译到“祝林副主席”时突然卡了壳,原来林彪已于9月13日在逃往苏联的途中机毁身亡。当时西哈努克还不知道这个消息,翻译尴尬极了,把目光投向周恩来求助。周恩来当然知道西哈努克刚才说了什么。但他微笑着向翻译点了点头,暗示要尊重客人,翻译必须忠实西哈努克的原意。这位翻译遵命译下去,但仍然显得十分别扭。
后来,当西哈努克知道林彪事件之后,他对周恩来更加敬佩。他想,要篡权的不仅在柬埔寨有,在中国也有。周恩来作为中国的总理,他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为中国人民日夜操劳。在处理国家具体事务方面周恩来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可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当中国的第一号人物,他永远忠于毛泽东主席。即便是“四人帮”要迫害他,他对毛泽东的忠心始终不变。他说,如果柬埔寨有周恩来这样的人来当领导人,柬埔寨就不会出现目前这种局面,就会遏制朗诺之类的浩劫。
(刘爱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