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里的肝胆相照-毛泽东与张治中:“你将来也许还要回到延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他对中共,一是恨,不共戴天,非吃掉不可;二是怕,他常对心腹左右说:共产党厉害呀!你们不行。

    解放后,周同张谈起往事说:“你那次答应护送毛主席后,我才放下心来。不然,真吃不下、睡不着。”

    毛泽东指出:中国今天只有一条路,就是和,和为贵,其他一切打算都是错的。和平与合作应该是长期的。困难是有的,现在有,将来还会有,但是中国人民不怕困难。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下,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最后张将军说:“你们将来写历史的时候,不要忘记写上张治中三到延安这一笔。”

    1943年夏季的一天,蒋介石突然来电约张将军去重庆官邸。说:“我想请毛泽东到重庆来。我们当面谈一切问题。你看好不好?”张治中听了很兴奋,说:“很好,很好,我完全同意。”蒋当即写下一封给毛泽东的信,交给张转交。那天正是林彪准备由重庆回延安去,张将军在桂园设晚宴为林饯行。席间,张把信交给林彪带回。不过,以后一直没有听说有回信,张将军也一直未向中共代表询问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远东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和蒋介石先后宣布:只有国民党部队才许接受日军投降。中共坚决拒绝。国共两党在各地的冲突日见严重。张将军盱衡全局,旧事重提,建议蒋介石正式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听说吴鼎昌亦同时有同样的建议)。蒋介石同意了,接连3次去电邀请。中共方面亦同意。这时正好赫尔利(先任罗斯福总统代表,后任美驻华大使)衔美政府之命参加国共调停工作,于是蒋派张将军做他的代表偕同赫尔利于8月27日飞赴延安。第二天,他们就陪同毛泽东胜利到达重庆。

    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百孔千疮,无力进行大规模战争,加之国内外人心厌战,蒋介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邀请毛泽东到重庆的。他对中共,一是恨,不共戴天,非吃掉不可;二是怕,他常对心腹左右说:共产党厉害呀!你们不行。

    毛泽东到重庆是身入虎穴。首先面临的是安全问题。周恩来对此费尽脑筋,时刻在意。红岩会客不方便,坡陡阶多,上下不便;曾家岩50号又太狭小迫胁;比较合适的是张治中的官邸——中山四路18号(桂园)。房舍和设备虽不算好,但还合用,而且距曾家岩和红岩都不远。周一开口,张马上同意,表现出友好合作,自己全家搬到复兴关中训团内一所破旧狭小的平房去住。毛泽东身边只有一个警卫员,在桂园和外出时怎么办?张表示政治部有警卫营,大多是他家乡的子弟兵。但当时重庆散兵游勇多,袍奇帮口多,一般警卫管不了他们。周恩来、张治中研究决定,让宪兵担负这个任务。张治中马上找到当时的宪兵司令张镇,问题就解决了。

    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是当时轰动国内外的一件大事。蒋内心的打算是另一回事,但他却十分重视。毛泽东刚到重庆(8月28日下午3时45分)征车甫歇,就在当晚8时半,由张治中、邵力子邀请毛泽东和中共代表团到蒋的官邸山洞林园参加欢迎晚宴。第二天下午,蒋介石和毛泽东作第一次直接交谈。9月2日又再次邀请毛泽东和代表团到官邸宴会。宴后,蒋介石、毛泽东作第二次直接交谈。从8月29日到9月3日,张治中等和中共代表团又不断交换意见,各项问题都接触到了。当时,中共代表是周恩来、王若飞,国民党代表除张治中外,还有王世杰、张群和邵力子。王世杰根据9月2日双方代表交谈内容追记了一份要点——《今日商谈之结果》,包括:政治协商会议问题、国民大会问题、民主自由问题、政党地位问题、中共军队问题、受降问题等8项,都有具体内容。

    9月3日下午,中共代表提出《谈话要点》交给张治中等。内容共11项:以和平民主团结为统一的基础,实行三民主义、拥护蒋介石的领导、各党派平等长期合作、承认解放区政权及抗日军队、严惩汉奸解散伪军、中共参加受降、双方军队停止冲突原地待命等。中共代表提出政治民主化,军队国有化,结束党治,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实行普选,调整行政区域及人事,整编全国军队(中共应有16个军48个师,后勤由国家补给,集中到淮河流域及陇海路以北地区),中共参加军委及其各部工作,设置北平行营及政治委员会(中共参加领导),释放政治犯,解散特务机关,保障人民自由等。

    9月4日,蒋介石亲拟了一份《对中共谈判要点》,态度极端傲慢,“中共代表3日所提之方案,实无一驳之价值”,“既然同意实行三民主义及拥护我的领导,其余各条就自相矛盾,不该提出”。他具体规定:中共军队整编数字应根据张治中、王世杰去年与林伯渠商定的8—10师,最高不得超过12师之数;解放区于抗战胜利后根本不应存在,如中共真能做到军令政令的统一,则从中央至地方各级政府中共优秀人士均可参加;政府拟改组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政治会议,中共和各党派人士均可参加,中共如急于现在就参加中央政府,亦可考虑;国民大会即将召开,原选代表均有效,如中共愿参加会议,代表可增选。

    从蒋介石亲拟的这个谈判要点看,是毫无诚意的,而张治中等又不得不据此与中共代表谈判。蒋介石、毛泽东面谈和双方代表初步交谈是在山洞林园,不设记录。以后双方代表的谈判是在林园和“尧庐”(蒋介石的侍从室所在地,也是蒋官邸之一),双方都派人记录。合计在山洞林园、桂园、尧庐3地商谈达23次之多。

    经过多次商谈之后,9月8日,国民党代表对中共的《谈判要点》作出了书面答复。除了强调统一为民主之基础,暗示军令和政令的统一不能退让这一阴谋外,答复说: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但平等并非均等;解放区须撤销,人员可酌用;惩办汉奸,解散伪军可同意,但须依法慎重进行;参加受降须在接受统一军令政令之后,冲突可停止,但中共不得阻挠政府之接收工作;政治会议亦可不常设,仅由蒋召集国民党和各党派代表商讨决定有关事项,内容不预定;各省市的领导须依法任用,如指定某省市主席、副主席必由中共推荐始得任用,即非真正接受政令军令的统一;中共军队整编最高额为12个师,不可变;北平政治委员会无设置必要,北平行营人选不能由中共推荐;释放政治犯,中共可提名单由政府主动办理;中统、军统只办情报,严禁拘禁逮捕行为。

    从双方所提条件看,距离甚远,似乎达成协议是不可能的。但双方都明白,国内外形势所迫,只能力求妥协。所以经过43天的拉锯战,终于获得了暂时的协议。10月10日双方在桂园签订了《双十协定》。

    应该说,协议的达成,是中共识大体、顾大局的结果。张将军在解放后写回忆录时也说:“实在说起来,凡是具有定见远见的人,对于这个协议应该感到满足。特别是亲自参加商谈的我们,真是几经折中,舌敝唇焦,好容易才得到这样的结果,自然更感到愉快。”

    在谈判后期,协定的主要条款已基本达成协议。当时曾有流言,说国民党特务将有不利于毛泽东的行动。有人向毛泽东提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劝告。周恩来很不放心,9月底找到张治中,说:“毛主席想早点回去,早点签订协定好不好?”张问:“预定哪一天回去?”周答:“预定10月1日。”稍停,周又说:“让毛主席一个人回去,我可不放心呀!”张慨然说:“我既然接毛先生来,当然要负责送他回去,但10月1日不行。我们活动很紧张,都安排了日程,要10月10日后才行。”周说:“好。我回去商量看。”解放后,周同张谈起往事说:“你那次答应护送毛主席后,我才放下心来。不然,真吃不下,睡不着。”

    10月8日晚,张治中假军委大礼堂为毛泽东举行盛大欢迎欢送晚会,邀请全体参政员和重庆文化界、新闻界及党政军各方面人士500多人参加。在当时的重庆,这是规模最大的盛会了。

    会上,张将军致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他首先指出毛泽东到重庆来,为全国全世界人士所关怀。然后介绍了双方协商的情况,准备发表公告,让全国人民知道。最后说:“毛先生准备月内回延安,所以今天的集会既是欢迎也是欢送。毛先生来重庆,是本人奉蒋主席之命,偕同赫尔利大使迎接来的。现在毛先生回延安去,仍将由本人伴送回去。”

    毛泽东致了一个简短的答词。首先对蒋介石的邀请和张将军的宴请表示感谢,同意张将军对商谈结果的估计和说明。毛泽东指出:中国今天只有一条路,就是和,和为贵,其他一切打算都是错的。和平与合作应该是长期的。困难是有的,现在有,将来还会有,但是中国人民不怕困难。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下,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10月11日,张将军乘专机亲自伴送毛泽东回延安。当晚,中共中央为张将军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会。第二天,张将军离开延安时,毛泽东亲自到机场送行。

    张将军在重庆谈判后,又参与了整军谈判。

    日本投降后,整个沦陷区有待接收。国民党的部队靠美国的海、空军从后方运去“劫收”,共产党的部队靠两只脚去接收。双方都在比赛,矛盾十分尖锐。因此,军事问题和根据地问题就成为当时的核心问题。

    国民党的4位代表中只有张将军是现役军人,因此蒋把整军谈判交给他。此时,张将军还在新疆与伊宁、塔城、阿山3区代表进行和谈。接蒋电后,即返重庆。由于在兰州耽搁了几日,停战协定暂由张群代理签订。张一赶到重庆,马上投入了军队整编的谈判,即最高军事三人小组会议。

    整军会议前夕,马歇尔起草了一个方案,瞒着周恩来,先送给蒋介石看。其中最重要的有4点:一、蒋介石是国家最高统帅,统率全国陆、海、空三军;二、全国陆军编为60个师,其中20个师由中共领导;三、中国海军接受来自中共领导部队的官兵,最少占实力的30%;四、中国空军接受来自中共领导部队的官兵,不少于总实力的30%。这个方案蒋当然不能接受,要求马歇尔修改。修改后的方案,中共与国民党陆军的比例是1:5,海、空军两项全部删去。

    整军谈判是一场艰苦的拉锯战,时间虽只有11天,双方都是寸土不让,针锋相对。

    张将军认为中共本来有100多万正规军、200多万民兵,现在愿意缩减为24甚至20个师,是很大的让步,可以考虑接受。因此在向蒋汇报会议情况时,提出了这个意见。蒋大不以为然,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恰好蒋的侍从参谋皮宗敢陪同马歇尔进来。马歇尔很惊奇,蒋愤然说:“我正在和共产党代表谈判!”张将军忙向皮示意,不要照译,杂以他语,遮掩过去。

    协议达成后,为了郑重其事,举行了签字仪式,时间是1946年2月25日,地点是重庆尧庐。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签字并作了简短讲话。张治中说:“整军方案将结束国共两党18年来的武装冲突,奠定军队国家化的基础,进入新的和平时代。使和平、民主、统一、团结的国家建设获得保障。并郑重提出,代表签字后,保证百分之百地执行。”周恩来说:“整军方案、政协决议、停战协定三者是同样重大的事情,实行时是会有若干困难和阻碍的。只要两党和全国人民都能坚守和拥护,任何困难都不能妨害方案的实施。凡是我们签订的文件,特别是这个方案,我们都要百分之百地保证其实现。张将军对此方案的签订有很大的功劳,愿对20年来多次合作的张将军表示感谢。”

    整军方案签订后,为了部署方案的实施,同时也为了和平解决各地两党军队的冲突,周、张、马歇尔3人乘专机到各地视察,历时7天。先后到北平、济南、张家口、集宁、归绥、徐州、新乡、武汉等地,最后到达延安。延安并没有两党军队冲突问题,所以去那里,主要是马歇尔想到延安看看实际情况,并同毛泽东会面。

    当天晚上,中共中央举行盛大的欢迎晚会。张治中在欢迎会上讲了话。他希望全国团结一致,共同为建设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最后张将军说:“你们将来写历史的时候,不要忘记写上张治中三到延安这一笔。”他幽默的话语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毛泽东对张治中说:“你将来也许还要回到延安,怎么只说三到呢?”张答道:“和平实现了,政府改组了,你们就会搬到南京去了,你也会住到南京去了。延安这地方,不会再有来的机会了。”

    (余湛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