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跳舞-猎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大清康熙四年初秋,安州爆出一条惊动全城的消息:一个外乡来的客商,悬赏一万两黄金,求购一只花熊。这花熊就是现在的熊猫,在当时也被老百姓奉为神物,轻易不可捕杀的。

    那客商进城的时候派头十足,锦衣骏马,身后三个随从,赶着两头骡子,驮着四个包裹严实的箱笼。此人一到安州,就入住最好的瑞祥客栈。

    当日下午,那客商在安州城东西南北四门分别张贴出四张告示,说他家有七旬老母,身患绝症,须得花熊的皮毛做褥垫,骨肉为药引。得知安州千佛山上有花熊出没,愿以万两黄金求一花熊。

    消息传出,轰动安州。安州城东西南北四门住着的张、王、李、赵四位猎户,分别揭下告示,来到瑞祥客栈。

    这四位猎户,在安州城可谓威名赫赫,猎杀虎豹,捕获豺狼,个个都身怀绝技。几个猎户见到那客商,说:“花熊可是神兽,箭伤不了它,刀砍不进去,平常神出鬼没,难得见到行踪,要捕捉它,怕是很难。”

    客商听了,微微一笑:“正是因为难,才有劳各位出马呀。不管是谁,只要捉到花熊,我就相赠万两黄金,绝不食言。”

    几个猎户听了,精神一振,说:“你既然一片诚意,我们也应当尽力相助。我们虽没捕猎过花熊,倒也和它在山里见过几面。我们一起上山,谁先捕猎下山,你和谁交易就是了。”

    客商问:“你们何不一起围捕,共同为我办了这事,不是更容易些?”

    李猎户道:“早些年我们还是有这习惯的,但是每次分取猎物的时候,总是难得均匀,以后索性就不合作了,倒也少了许多纷争。”

    客商叹道:“看来这打猎和做生意是一般道理,宁可共同娶老婆,也不一起做买卖啊。”

    次日,客商在瑞祥客栈摆下酒宴,并厚礼请来安州知府大人,为四位猎户壮行。

    酒酣耳热的时候,客商叫随从抬出箱笼,一打开,屋子里顿时金光四射,那满满四箱笼黄金,直看得四位猎户和围观的人们,一个个目瞪口呆。

    知府大人哈哈大笑,站起来,举酒敬了那客商一杯,说:“天下难得如此孝心之人,真是感动天地啊。”说完,一一唤过那四位猎户的名字,嘱托他们要尽心尽力,争取早日捕获猎物,圆了客商的心愿。

    当日四位猎户就各自持了家伙,上了千佛山。

    从他们上山的那一刻起,安州人就翘首盼望,看到底是谁有本事第一个捕猎到花熊,赢得那万两黄金。

    七天过去,这一日黄昏,有人看见李猎户驮着一头花熊远远走来。安州城顿时轰动,大家蜂拥而至,把李猎户英雄般簇拥到了客栈。那位客商接到消息,已早早站在那里相迎了。

    一身伤痕的李猎户将那头花熊搁在客商跟前,一边叫来辆马车,准备搬运那万两黄金回家了。客商看了看面前的花熊,微微一笑,招手叫随从抬出那四箱笼黄金。眼看万两黄金就要有归属,人群顿时轰动起来。

    李猎户一张脸笑呵呵地成了盛开的花朵,他正要将那四箱笼黄金搬到马车上,却不想被那客商一把捉住手。客商问道:“还有三位猎户呢?”

    李猎户得意地笑着:“他们啊,呵呵,可能还在山上捕猎花熊吧。我走到安州城门口的时候,心里还担忧着,要是被他们谁抢了先,得了这黄金,我不是瞎忙乎了么。”

    客商冷笑一声,喝道:“他们拿什么和你抢先?他们怕早已抛尸荒谷了吧!”

    此话一出,李猎户的脸色大变,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咱们虽然一起上山,但是山大林深,谁知道他们会身在何处?莫不是你想赖账?”

    客商笑了:“只怕没这么简单,这头花熊没有伤着半点皮毛,肯定是绳索套死的,由此断定,你和这花熊并无争斗,那么你身上的伤口是谁留的呢?请来安州知府大人一验便知。”

    没一会儿,有人通报知府大人来了,知府差人撩开李猎户身上的衣服,一验那些伤口痕迹,有几处是很明显的刀伤,于是忙叫差役将李猎户火速带回衙门,连夜审问。

    那李猎户是不经事的,知府大人一拍惊堂木,打板子的签牌还没有扔下去,他就招了。

    原来李猎户在揭榜那日夜里,悄悄找到王猎户,合谋先杀掉将和他们一同上山的赵猎户和张猎户,然后平分那万两黄金。

    这一天晚上,李猎户在一片林子里用火镰点燃一堆柴禾,将一只捕猎的野鸡烤得香喷喷的,然后就着烧酒,吃饱喝足,在火堆旁睡了下来。

    早就藏在不远处的张猎户见李猎户睡下,心里一阵窃喜。当听见李猎户打出酣畅的呼噜时,张猎户举着刀蹑手蹑脚来到李猎户身边,刚要用劲砍下去的时候,只觉得后背被人猛地戳了一下,他低头一看,半截尖刀在自己胸口正被点点火星点耀着。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张猎户被隐藏在他身后的王猎户拿刀穿了个透心凉。

    第三个晚上,他们用同样的办法诱杀了赵猎户,不过这一次当诱饵的是王猎户。

    这下,李猎户和王猎户没有了对手,两人开始专心致志地捕猎花熊了。他们用烧焦的鸡骨头做诱饵,下了套子,第五天的时候,花熊到手了。

    两个人表面自然是兴高采烈,可是心里只思考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将自己的五千两黄金变成一万两。问题的答案当然是除掉对方!

    当天夜里,两人烤了些野味吃了,然后加了柴禾,将火堆燃得旺旺的,分头倒下。只一会儿工夫,两人都打起了鼾声。

    李猎户打着鼾声,眼睛却没有闭上。他的一只手放在胸口上,紧紧攥着一把尖刀。

    王猎户圆瞪双眼,鼾声打得比李猎户还要酣畅。他的一只手也搁在怀里,那里同样是一把锋利的尖刀……

    最后,李猎户实在憋不住了,他轻盈地一个筋斗从地上翻起来,拔刀猛扑向王猎户;几乎是同时,王猎户也从地上弹起来,杀气腾腾地扑向李猎户……

    不几个回合,李猎户看准机会,就像宰鸡鸭一样,在王猎户的脖子上狠狠地一抹——

    那王猎户也不是吃素的,他临死前给了李猎户几刀,差点让李猎户陪他一块儿去了黄泉。

    案情大白,李猎户画押认罪,被丢进大牢。围观的人们无不叹息。

    退了堂,知府大人将客商请进府内,问道:“凶犯已经收监,待秋后处决,你可有话要说?”

    客商一个劲儿地摇头叹息:“我为尽孝道,求一花熊,却不想害了四条性命,罪过啊罪过。”

    知府大人忽然一拍桌子,冷笑道:“这不正是你要的结果么!虽说李、赵、张、王四人是猎户,可你才是站在暗处的真正猎人!”

    那位客商听了知府的话,长叹一声,双膝跪地,道:“我的计谋终究未能逃脱大人神眼!不过我心愿已了,听任发落。”接着,客商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

    原来这个客商是贵阳人氏,父亲是做盐贩的,有一年他们带着几个挑夫,贩盐经过安州,谁料半道上遇着四个猎户打扮的强盗。父子俩和几个挑夫敌不过,眼睁睁看着那四个强盗将盐巴抢了去,客商的父亲当时就急昏了过去。两人来到安州,求那安州知府缉拿四个强盗,可是知府却说没有证据,推诿不管。客商的父亲又气又急,一病不起,还没回到贵阳老家,就死在路上了。

    客商的父亲在临终时告诉客商,抢他们盐巴的那四个人,他在安州城认出来了,是安州有名的李、赵、张、王四猎户。他要客商牢记这深仇,日后一定要报。于是,客商想出这条求购花熊的计谋,让四个猎户自相残杀。

    知府大人听完,仰天长叹道:“你以万两黄金到安州求那花熊,确实稀奇,那花熊虽然被认为是神兽,但也不值此价。再说了,你张贴告示于安州四门,好像就知道李、赵、张、王四猎户分别住在那里。那万两黄金的诱惑,四个以猎杀为业、双手血腥的猎户如何经受得住?一旦进山,做出事情来只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了呀。其实当年我不是不想帮你们,实在是事务繁多,顾不过来,还望你见谅。”

    客商忙磕头道:“在下怎么敢怪罪大人?只是大人既然已经识破了我的计谋,为何还要帮我鼓励他们上山呢?”

    知府大人得意地捋着胡须,道:“鹬蚌之争,总得有个结果啊。”

    客商再次磕头道:“我们都是猎物,大人才是真正的猎人啊!只求大人看在我报父仇的情理上,放我一马,我愿意将那万两黄金,奉送给大人。”

    那日夜里,一个黑影出了安州城门,转眼间消失在夜色里。知府大人捋着胡须,下了城楼,带着家丁去了瑞祥客栈,将那四个箱笼悄悄儿带回府中……

    故事如果到这里完了,也就不奇了。这第二日大早,天还没亮,就听见城外传来吆喝声,说绵州梁道台前来巡视。

    城门一开,那梁道台直奔知府府邸而去,见了知府,劈头就问:“我前两日接到呈报,说你府破了一大案,那凶犯为了万两黄金,连杀三人,我星夜赶来,就是想知道底里,快与我细细说来。”

    知府大惊,扑通一下跪在地上,面如死灰:“我昨日夜里才破了此案,大人如何这么快就知道了?”接着,知府哭丧着脸将昨日审讯情况一一说了。

    道台嘿嘿一笑,道:“不是说还被你扣押了四箱笼黄金么?可否让本官瞧瞧?”

    黄金……黄金……咳!知府一巴掌打在自己脸上,忙叫人去他的房间将那四个箱笼抬出来。梁道台站起来,围着四个箱笼走了一圈,说道:“呈报的人说你扣押那万两黄金,企图谋私……”

    知府大人磕头如捣蒜:“大人哪,我哪里敢啊,都是那可恶的家伙,怪我当日没有给他父亲缉拿那四个抢盐巴的贼人,才设下圈套陷害我呀!”

    “如何陷害你了?你破了大案,待本官上奏朝廷,必定重赏!”梁道台说着,面露喜色地上前揭开箱笼,取出一个金锭,掂了掂,却感觉异样,往地上一摔,只听“哗啦”一声,那金锭碎成几块,原来是泥巴做的,那金光灿烂的,不过是涂刷了一层金粉。

    道台拍案大怒:“好个贪官!竟然偷梁换柱,私藏赃银!”不由分说就把知府绑了。

    当日知府被投进大牢,罪名是贪赃枉法。那年冬天第一场大雪刚到的时候,他和李猎户一起被斩首于安州菜市口。

    至于那客商和“万两黄金”的真假,时至今日,在安州仍然还是个谜。

    (安昌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