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商务应酬细节全攻略-商务应酬防雷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中国土地辽阔,地势地貌各有不同,也养出了性格迥异的各地商人。广东商人敢为天下先,闯劲十足;闽商南人擅打“侨”牌,坚信“爱拼才会赢”;温州商人善从小处着手发家致富;安徽商人为儒喜来为儒忧……面对不同地方的商人时,避开他们的忌讳,你才能讨其欢心,顺利打开合作的局面。

    广东商人:敢为天下先

    在中国古代,广东地处“沼泽瘴气弥漫”之地,气候恶劣,在这块土地上顽强生存的广东人形成了一种实利主义态度,深厚的商品意识,言必言商,言必言利。而大海又赋予了广东人敢于冒险的精神,让广东人在商业上敢为天下先,做起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是,人无完人,商无完商,尽管广东商人充满了“身先士卒”的勇气和魄力,但他们也有一些小毛病。当你在商务应酬时遇到广东商人,一定要注意不要踏入这些雷区,以免影响你们的合作关系。

    1.反应太慢

    在商务应酬时面对广东商人,你就要全身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调动你全身的细胞,随时准备战斗。如果你慢腾腾的,就和广东商人合不了拍,步调不一,自然难以赢得市场先机;再者你思维太慢,容易让广东商人占据上风,吃亏在所难免。

    2.说空话大话

    广东商人天生就有一种实利主义的经商态度,广东商人大多都是吃苦耐劳,一步步打拼出自己的天下,所以,他们特别看重合作伙伴的务实态度。如果你在商务应酬时面对你的广东客户大吹大擂、大肆吹嘘,得到的不是他对你刮目相看的态度,而是他迅速找到另一家合作伙伴的结果。

    3.不重迷信忌讳

    广东商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迷信忌讳较多。比如说,出门之前,打了个喷嚏、眼皮跳了,这都是办事不顺的征兆,要小心对待,或者再择吉日。广东人在数字上非常迷信,好3、8、9,取其意“生”、“发”、“久”,忌讳“4”,与“死”同音。送礼不送钟,因为有“送终”之意,送礼也不送梨,有“离”之意。因此,在和广东商人应酬时,一定要注意避开他们的这些迷信忌讳,否则势必让他们大为恼火,直接破坏合作关系,一场生意就此泡汤。

    因此,在和广东商人应酬时,你要懂得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快速思考和行动的优势,抢占先机,还要懂得避开和广东商人打交道的雷区,从而做成生意。

    闽南商人:爱拼才会赢

    福建商人的典型代表是闽南商人,他们是海洋文化的代表,更是经商能手。正如歌里唱到的“爱拼才会赢”,闽南商人正是凭借自己勇于冒险、勇于开拓的“拼”劲,才会自己换来“赢”的结果。

    闽南人有漂洋过海闯世界的传统,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当时盛极一时的东方大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曾有过“涨潮声中万国商”的盛况。这种对外开放的意识和海洋文化对闽南人影响极大,再加上闽南恶劣的生存环境,许多人们被迫出洋谋生,源源不断的海外财富开启了闽南商业经济的发展之门。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闽南商人经商的几个特点:

    1.“借”是开启财富的金钥匙

    “借鸡生蛋”、“空手套白狼”在闽南商人眼里并不是什么坏事情,反而是他们奉为至宝的上上之策。他们认为,能用借来的钱做生意是天大的好事,还美其名曰:“向‘明天’借钱。”这正是闽南商人的融资观,是一种商家智慧的体现。因此,闽南商人自觉发起了一种互助会的方式,在会员之间筹集资本,互通有无。在闽南商人眼里,无论是借钱、借力还是借势,就是要善于与人合作,互助互利,以彼之长补己之短。

    因此,在商务应酬时面对闽南商人,不要流露出你对“借”文化的鄙夷。

    2. 不做守财奴,经商路上不断前进

    经商办企业当老板是闽南人一贯的价值取向,是闽南人的第一职业选择。闽南人搞清了市场就办厂,他们不做守财奴,不喜欢存款而喜欢创业。赚钱是一种满足,创业过程更是一种最大的满足。他们在本地办了厂,然后向外地延伸,他们不会陶醉在已有的世界里,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因此,在商务应酬时面对闽南商人,不可表现得过于斤斤计较,这会给他们以畏畏缩缩、难成大事的印象。

    3.擅长打“侨”牌

    在闽南的石狮、晋江等地,家家户户都有海外关系,正是凭着这些海外华侨提供的商业信息和资金,闽南商人也才有了大量机遇和资金来供自己发展。你若和闽南商人打好了交道,没准也能为自己开拓海外市场寻觅到机遇。

    “不能当老板不算好猛男”,闽南商人就以自己的生猛之势,在商业经济的道路上飞速奔驰着。

    温州商人:小处着手也发家

    孟德斯鸠曾说:“有钱的地方就有犹太人。”犹太人善于经商,浪迹天涯而四方赚钱,因此有人说,财富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而温州人就有着犹太人的经商头脑,他们是天生的生意人,因此被外界称为“东方的犹太人”。

    在温州人眼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能否赚钱之分。正因为如此,温州人才敢于四处闯荡,占据了外地人不屑一顾的小领域,看似不声不响,到最后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一鸣惊人。生意场上,从小处着手是温州商人起家的拿手好戏,也是他们走向成功的终极武器。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温州商人的几大特点:

    1.哪里赚钱哪里去

    温州人天生就是“不安分”的人,只要能赚钱,天下就没有温州人不敢去的地方。同样,只要能赚钱,就没有温州人不敢想,不敢做的生意。他们抱着“商海无涯苦作舟”的奋斗精神,在商海里上演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创业佳话。

    2.“拿来主义”盛行

    有一个笑话曾说,当一个美国人用他们的高科技迫使全世界为他们打工时,他们身上却穿着温州人做的衬衣,听的是温州人做的半导体,早晨唤醒他们的是温州人做的闹钟,吸烟时用的是温州人做的打火机,戴着是温州人做的眼镜。虽然是笑话,却形象地表现了温州人善于模仿和自制的“拿来主义”特色。

    温州人办企业,最初都是靠模仿和仿制起家,在积攒下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再创立自己的品牌,是“拿来主义”最忠实的信徒。

    3.惊人的洞察力

    温州商业的飞速发展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温州商人抓住了这一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机遇,眼光准,出手快,迅速创业,引领市场潮流并抢先占据有利位置,才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商场如战场,商战如实战,一个商人只有具备惊人的洞察力,眼光独到,察人所未察,行人所未行,才能永占先机。

    “宁为鸡嘴,不为牛后”,温州人都有着强烈的老板意识,在他们的眼中:“鸡嘴虽小,乃进食;牛后虽大,乃出粪。”为此,他们在各行各业里寻找着细微的商机,从小处着手,不声不响地积累着自己的财富。

    安徽商人:成也重儒,败也重儒

    古人云:“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众所周知,徽商是中国货古代大商帮之一。在自强不息精神鼓励下,一部分商人白手起家,建立了自己的事业。而更多的小商人,不断开拓进取,由弱变强,丰富了徽帮实力,使徽商成为能与晋商抗衡的大商帮。

    一般来说,安微商人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儒商风范:见利不要忘义

    以商养问,以文传家,形成了儒贾之间的良性循环。“贾而好儒,亦贾亦儒”是对徽商最精辟的概括。历史上徽商中精通儒学、擅长诗词文学者不乏其人,这些人大多是早年习儒,后为生活所迫走上了经商道路,有些则是亦贾亦儒,在经商的同时,爱好文化和儒学,由此形成了徽商“贾尔好儒”的特点。

    人们总是毫不夸张地说:“安徽商人走到哪里,哪里的文化就繁荣。”他们知识广博,总喜欢谈论文化事,由于对文化的重视与喜爱,在经商做生意的过程中,他们经常组织参加文化义举,或文化投资,徽商的“好儒”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又有力地促进了安徽文化的繁荣。

    因此,在和徽商打交道时,最好能多多表现自己身后的文化底蕴,从文化类话题入手,较为容易获得徽商的好感和信任。

    2.成也儒学,败也儒学

    儒商风范成就了当年盛极一时的徽商,却也让徽商因过于重视儒学而形成了深入骨髓的小农意识,难以适应当前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也难以应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上商场中失利也在所难免。

    因此,在商务应酬时面对安徽商人,即使你再急着促进彼此的成交,也切忌不要急躁粗鲁,显得毫无修养可言,只能引起徽商的反感。

    3.茴香和萝卜干的忌讳

    安徽商人刚开始以经营安徽的“文房四宝”和漆、木、茶等土特产,后渐渐涉及其他种类,但不做两样东西的买卖——茴香和萝卜干。有谚语说道:“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是因为茴香谐音“回乡”,萝卜谐音“落魄”,对于常年在外奔波的徽商来说是大大的不吉之言。商务应酬时应避免触及此类话题。

    要想和安徽商人打好交道,不妨以文化文学为线,构建起彼此的合作桥梁。

    山西商人:重利更重义

    从日本到莫斯科,从加尔各答到阿拉伯地区,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都能见到山西商人的身影。因此,山西商人敢于自豪地宣称:“凡是有麻雀能飞的地方都有俺山西人。”山西这种吃苦耐劳的经商精神自古有之,当年正是由于山多地少、土瘠民贫、天寒风烈的生存环境,逼着山西人背井离乡,踏上从商之路,白手起家,将晋商重利更重义的美名远扬四海,同时也铸就了山西人勤俭吃苦、坚韧不拔的品质。

    一般来说,山西商人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信义之名远扬四海

    自古以来,山西商人就以自己重利不忘义的经商作风名闻四海。在古代,蒙古牧民只要看到刻印有“三玉川”、“长裕川”字样的砖茶就争相购买,甚至他们以砖茶代替银两作为货币在交易中使用。由此可知晋商在人们心中有着极高的信用度。

    长久以来,山西商人在经商实践中都奉行崇信重义的职业道德和遵守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成绩卓著,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因此,与山西人做生意,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大胆放心,他们不会玩欺诈,也不会见利忘义。

    2.公平竞争意识强

    在现在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采取不当手段赢得竞争的商人并不少见,但山西商人习惯于秉承自古有之的公平竞争的商业精神,十分注重商业道德,无论竞争多么激烈,他们都不回动歪脑筋,而是凭借实力进行公平竞争。面对这样的应酬对手,你不必胆战心惊地担心他玩什么阴招,尽可放心大胆拿实力去拼争。

    3.小利博大利

    由于山西商人一贯重视产品质量、信誉,因而他们的许多客户只要认准了山西商人的商标,往往不加检验便大量购买,又往往销路畅通、市场稳定、利润大增,为此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资源。因此,山西人经商的一大特点就是薄利多销,产销结合,并以其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广大客户的欢迎。因此,在和山西商人打交道时,也要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不应过于执著高价,否则彼此难以达成协议。

    此外,山西商人也善于敏锐地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从中获得商业先机。

    总之,在和山西商人打交道时,共同谋取利益的同时更要诚实守信,从而打造自己的信用品牌。

    上海商人:精明自负,缺失人情味

    在人们的眼中,上海人往往给人以精打细算的小市民形象,小家子气十足。而上海人在经商时也没改变这种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精心细心的谨慎作风,这使得上海人在经商的过程中迅速积累了财富,让上海迅速成了中国的“东方明珠”。

    然而,上海商人的精打细算常常过了度,难免给他们的合作伙伴留下“上海商人真是‘猴精猴精的’”这样不太美好的印象。

    一般来说,上海商人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1.精明过度=苛刻

    在上海这座城市,你处处可以发现精明、聪明过度的上海人。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人多斤斤计较,为一点蝇头小利就可能大动干戈,尤其会做出“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的苛刻事情来。而对于攸关经济利益的商务应酬来说,上海商人更是将他们骨子里的精打细算发挥到了极致,在谋取自己的利益时可谓寸步不让,韩国的一家报刊就曾说过:“上海人都是经济老手……外国人很难从上海人口袋里掏出钱来。”

    因此,在和上海商人进行商务应酬时,最好还是多个心眼,多点精打细算,才不至于吃亏。

    2.自信过了头=自负

    由于上海在中国重要的经济地位,上海人以其为傲,自我感觉良好,往往自信过了头,演变出自负的性格。著名作家余秋雨就曾在《文化苦旅》里写道:“全国有点离不开上海人,又都讨厌看上海人。”这种自负的性格,使得上海商人在商务应酬时总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轻易不为他人的意见所动,固执己见到了招人厌恨的地步。

    3.以利为先

    十里洋场的商场磨炼,遗留给现代的上海商人根深蒂固的以利为先的实利主义思想。他们做生意,关键看能否赚钱,把经济利益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较少考虑面子、名声等非经济因素。因此,和上海人进行商务应酬,大可直接对利益的分配直接进行谈判,不必顾及人情、面子等感性因素。

    4.礼难送,礼难收

    尽管上海商人在馈赠时讲究三个原则:不收无由之礼,收礼要还礼,还礼和收礼价格基本相等。这再一次地充分体现了上海商人精打细算的原则,绝不让自己因收了别人的小礼而损失更大的利益。因此,轻易不要给上海商人送礼,礼重让他心理上有压力,怕还不起;礼轻了他又瞧不起你,不为你尽心尽力办事。也不要轻易收上海商人的礼物,因为还礼实在是件恼人的事情。

    上海商人过于理性近乎苛刻的经商风格历来不被重人情的中国人认同,但他们的这种精打细算也有可取之处。因此,在和上海商人打交道的时候,大可开门见山地和他们谈生意,而不必有什么人情顾虑,更不必被他们所谓的优越感吓倒,记住:你们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北京商人:个个都是政治家

    曾有人对北京商人的行事风格这样感慨:“北京人简直个个都是政治家。”这是因为北京商人地处“天子脚下”,全国政治中心这样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使得北京商人脑子里想的不仅仅是怎么赚钱,还时时关注当前最新最全的政治新闻,有着十分敏感的政治神经,看待什么事情都可以上升到政治的高度,谈论起政治来大气凛然,大有指点江山之势。

    一般来说,北京商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政治情结浓厚

    有人曾说:“经济和政治是对双胞胎。”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说:“人是政治的动物。”这些话彷佛就是为概括北京商人而说的,要知道,北京商人可是货真价实、味道纯正的“政治动物”,是绝对的政治、经济不分家。

    因此,在和北京商人打交道时,最好是先深入了解当前最新政治形势,从政治话题入手,更能加深彼此的深入交流。

    2.“侃大山”能力超强

    电视剧《奋斗》之所以能风靡全国,很大程度就在于人们爱看那些主角们“侃大山”的“侃”劲,这种对生活滔滔不绝的“侃大山”能力让全国其他地方的人们望尘莫及,羡慕不已。即使在商务谈判中,北京人也不会采取针尖对麦芒的方式,通常会用含蓄、委婉又不失风趣的语言,达到既反驳对方又表明自身观点的效果。

    因此,在和北京商人打交道时,不妨制造一点小幽默,能充分赢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

    3.做生意更是做朋友

    北京商人做生意非常看重彼此间的情意,在他们的心目中,谈判的双方以一种朋友般的情意来交流、探讨利润的分配才是做生意的最佳方式。只要他认定你是朋友,宁肯自己吃亏,也不愿损害你的利益。因此,在和北京商人做生意时,千万不要拿出上海商人那一套斤斤计较的小家子气,那只会让北京商人嗤之以鼻,认为你“没劲”,宁愿不和你做生意。

    只要注意了以上几点,你在和北京商人打交道时就能顺风顺水,一帆风顺,早日到达双赢的彼岸。

    香港商人:一边赚钱,一边花钱

    香港商人是东方式的智慧和西方式的精明的综合体。

    香港的发展源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外商务意识再次融会贯通,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经商观念,又兼具了西方开放的现代意识。香港商人就在这其中吸取这两种思想的精华,并把它们在生意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并逐渐在现代商人群体中崭露头角,成为当代中国商人中的佼佼者。

    一般来说,香港商人有这样几个特点:

    1.经济离不开政治和文化

    香港的经济离不开香港的政治和文化。香港商业的发展不仅仅源于它的地理位置,更源于它的政治位置,而中西方文化再次的交融相会,更让飞速发展的香港商业如虎添翼。因此,在和香港商人打交道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合作的经济效益,也要注意其政治影响和文化影响。

    2.高效率赢来高利率

    达尔文曾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香港商人的行事作风很符合这一竞争精神。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生存竞争,这既激发了香港人努力奋斗的拼搏精神,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香港商人讲究分秒必争、有条不紊的快节奏工作习惯,人们在和香港商人应酬时,也要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才能更好地和香港商人合作下去,为彼此赢得高利率。

    3.疯狂享受生活

    香港商人追求高效的工作,同时也懂得疯狂地享受生活。他们认为,赚钱就是为了花的。工作之外,他们最大的消遣就是外出旅游,有钱就出国旅游,没钱就在本地的经典转转,他们就像候鸟一样,哪里景色优美、好玩有趣,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在香港,无论是吃、穿、玩,你都有丰富的选择。甚至,香港丰富的商品资源更是让香港享有了“购物天堂”的美誉。因此,当你和香港商人陷入谈判僵局的时候,不妨邀请他们去某些有趣的地方玩乐一番,自然能化解这场僵局,让谈判顺利进行下去。

    总体来说,香港商人是实在的、拼命的、富于理性的,但在精神上又少了那么一点浪漫和梦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少了一点书香气,多了一点铜钱味”。但是,只要你抓住了香港商人的性格特点,个个击破,就能轻松赢得他们的欣赏和信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