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精彩讲话实用全书-附录 领导讲话技巧汇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演讲材料的准备技巧

    演讲材料的收集是演讲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它是充实演讲主题,充分证明论点的有利条件。收集材料不能盲目进行,要遵循真实、典型、充足、具体、定向、充分、新鲜和感人的原则。

    1.选择真实的材料

    所谓真实,就是指材料的客观性,即所选材料是客观世界确实存在的、符合历史实际的。只有真实的材料才最有说服力,才最有利于人们形成坚定的信念。任意和虚构的材料,势必与事实发生冲突,势必被揭穿,为了保证材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交代材料的出处,如引用的事例必须讲清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为什么以及怎么样,这样可以增强真实感,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影响力。同时要知人论事,既不夸大事件的意义和拔高人物思想,也不低估事件的价值和贬损人物品德。

    对于选作论据的书面材料,要严格检查、核对,要善于鉴别去伪存真,切忌抄转讹传,张冠李戴,引起笑话。

    2.选择典型的材料

    选取材料,既要真实、新鲜,还要求典型。真实具有可信度,新鲜具有吸引力,而典型则由于其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演讲的目的在于说服人、鼓舞人。因而要认真审视地收集那些最能说明主旨、最具有代表性的事实材料和事理材料,防止和避免材料的平淡化。典型材料与一般材料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只有在充分掌握许多材料的基础上,才有比较余地,才能分出高下。在对众多材料进行比较时,要发现典型材料,关键在于演讲者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3.选择充足的材料

    材料要充足。演讲要求大量地详尽地收集和占有材料,既要纵向了解事物发生、发展的经过,又要横向了解事物各方面的联系;不仅了解事物的正面材料,而且还了解事物的反面材料,以便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可以避免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材料越充分,思路越开阔,论据就越充足,旁征博引。材料不足,往往难以言之成理,很难实现预定的目标。

    4.选择具体的材料

    选择具体的材料,具体,是相对于抽象笼统而言的。有些材料虽然真实、新鲜、典型,但由于详略处理不当,尽管讲清楚了来龙去脉,也使人感到“不够味”、“不解渴”。这恐怕就在于叙述太简略笼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对于事例性的感性材料来说,往往是忽视了对终点材料的必要的渲染;从记叙的要素看,常常对为什么和怎样交代得不够,如果把为什么和怎么样的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做必要的渲染,就会显得具体,给人留下明晰的印象。

    比如“他带病坚持工作,最后累倒在车床旁”,给人的印象就是较笼统。如果进一步把他为什么带病工作,如何做的,怎么累倒的,累倒后又怎样,当时的现场怎么样等做必要的交代和渲染,给人的印象就具体得多。

    5.定向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要把准方向,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生活千头万绪,书报浩如烟海,时间和精力不容我们有见必记,有闻必录,这不仅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我们必须把准方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所谓把准方向就是围绕论题进行,根据论题划定的区域范围,按计划、有重点地工作。选择的论题要大小适中,不宜太窄,也不宜过宽。太窄,往往会漏掉与之相关的材料,使用时没有回旋的余地;太宽,往往难抓住主线和重点,造成内容的芜杂臃肿,削弱和冲淡主题。例如,做一次题为“岗位成才”的演讲,不妨把收集目标集中在下列方面:从名人先哲的著作中收集有关成才的论述及有关部分和整体关系的论述;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图书中收集有关成才理论和有关青年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论述;从历史图书中收集有关青年在工作中立志成才的故事;在报刊和现实生活中,特别是本单位收集青年在本职岗位上所做贡献的先进事例,等等。确定了这样一个范围和方向,收集材料就会顺利得多。

    6.选择新鲜的材料

    新颖别致,是就听众的感觉而言的。新奇感是促使人们注意的心理因素。演讲者立论高妙,演讲材料新鲜,就能较好地激起听众的新奇感,引起注意。这对深化主旨,充实内容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演讲者“人云亦云”,重复使用别人用滥了的材料,就会令人感到乏味,甚至反感。因此,要尽量防止和避免材料的雷同。要产生新鲜感,一方面要留心收集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情,另一方也要善于收集那些过去早已发生但并不为人知的事例。

    此外,还要善于观察分析,抓住看似一般的材料,从中挖掘出新意来。这些当然不是信手可得的,而必须有耐心,有韧劲。鲁迅先生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常借古讽今,十分生动,如: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运用了大量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古今结合,使人感到异常的新鲜、有趣。

    7.选择感人的材料

    在演讲活动中,要注意选取能提高听众兴趣和打动听众感情的材料。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感人的事情都是看似违背常理,出人意料,不可思议,但又是在情理之中的。例如,有位演讲者在演讲时引用了一位老师上课总是请假跑厕所的事。这种事显然违背了常理,令人感到可笑。可是当你知道这位老师身患膀胱癌,长期尿血,直到他被抬上病床,大家才发现他揣了一大摞病历却从不请假时,你会觉得看似违背常理的事情,其实却在情理之中。演讲者用这件事来表现这位老师的高风亮节,十分生动感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感人的事例,关键在于要善于发现这种有违背常理事例的特殊性。此外,演讲要感人,讲人们的奋斗经历,讲与听众切身利益有关的事,容易达到目的。

    总之,演讲材料的收集要力求做到真实、典型、具体、定向、充分、新鲜、感人。很多优秀的演讲家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二、用语言打动人心的技巧

    领导演讲应该特别注意自己所运用的语言,不仅要通俗易懂,而且要打动人心。讲话的目的在于得到他人的理解,而听众是靠自己的听觉来理解你的话语的。如果你在讲话的时候用那些生僻、晦涩的语句,那么下面的听众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不知所云。领导只有讲那些听者能够听懂的话,才能达到你讲话的目的,才能够促进你各项工作的开展。领导要善于使用听众感兴趣的耳熟能详的语言,比如,说成语、俗语、民谣之类,通俗易记。你讲起来语言简短精练、生动形象、亲切具体,让别人不仅听得明白,而且印象很深,也更容易记住。

    那么如何做到通俗易懂呢?如何做到用语言打动人心呢?需要从下面五个方面做起。

    1.为听众着想

    很多领导在讲话的时候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如何展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于是他们尽说一些生涩隐晦的词汇,自认为讲得有多高深,把本来很简单的道理绕来绕去。

    其实,你不讲的时候听众还比较清楚一点,你越讲听众反而越迷糊。还有的领导为了展现自己权威的一面,就习惯讲官话,讲大话、空话、套话,长篇大论。其实,这些都是领导者在故弄玄虚,人为地设置沟通障碍,这样只会影响沟通的效果。而最好的办法,就是领导者要替听众着想,要站在听众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把上面的思想、方针、路线、政策简洁明了地传达给听众,力求能够使听众一听就明白,而不是考虑如何展现自己。

    2.使用形象化的语言

    作为领导者讲话,很多内容都是一些抽象、概念化的思想,或者是一些难懂的、枯燥无味的政治术语。那么,这就需要领导者在不改变讲话原意的基础上,对这些枯燥的话题加以形象化处理,使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给听众听,这样才会给人一种较为直观的感受,使听众能够更好地接受并吸收。

    3.使用自己的语言

    有的领导讲话总是套用别人的话,或者照读文件上面的内容,翻来覆去总是那几句话,总是那几个词,只会使听众生厌,而且也没有耐心弄懂你到底在讲什么。

    领导者讲话时,要想使你的话语能够吸引听众,最好是使用自己的语言,只有自己的语言才能够既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又幽默风趣。除此之外,使用自己的语言,才能使你的讲话更具个性化,也更具新颖性。有时候,你甚至可以自己编创出一些新潮时尚的话语,给听众以新鲜感,但也要避免把别人的话生拼硬凑在一起。

    4.使用大众化语言

    领导者要想使自己的讲话能够通俗易懂,就要使用大众化的语言。来自大众的语言通常都是很生动的,也是很鲜活的,领导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向大众学习,用大众熟悉的语言跟听众交流,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使用最简单的语言

    讲话本身就是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听众能够明白你所讲的内容。而有的领导讲话就像是念文件,使用一些类似八股文的枯燥语言,让下面的听众昏昏欲睡。因此,领导讲话就要使用最简单的语言,也就是尽可能使用平时常用的、易于理解和记忆的语言。

    那么,如何使用最简单的语言呢?

    (1)恰当选用词语。讲话中,可以使用一些口语词汇。当你遇到同一个意思可以由好几个词语来表达时,你就要恰到好处地选择其中一个最简单、最容易听懂的词语。另外,不要轻易省略一些字,虽然在书面上看来可有可无,但是一旦在讲话时省略了,就有可能使听众产生误解。

    (2)尽量使用短句。你在讲话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使用短句,不要使用那些很长的句子,因为句子太长,会有可能使听众听不懂或造成误解。还应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倒装句,因为这可能在理解上会给听众带来不少的障碍。

    (3)慎重使用方言。领导在讲话过程中,要慎重使用方言。一般情况下,领导讲话都是使用规范的语言,即普通话,因为这样可以照顾所有的听众,不会造成交流障碍。当然,有时候,领导到某个地区讲话,而听众又都是本地人,那么你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方言土语,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

    (4)避免使用文言文。在讲话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开文言文。因为那些比较难懂的、文绉绉的语言,只会给听众带来理解上的困难而阻碍交流。如果你使用了一些文言成语,就要进一步作出解释,以便能够使听众明白你所想表达的意思。

    三、张口就来的即兴技巧

    即兴讲话就要像白居易《瑟琶行》一诗中“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丝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写得这么形象,抑扬顿挫,发音响亮,平仄相间,轻重得体,高低有度。

    下面分话前、话中、话后三个阶段例证。

    讲话前的准备

    1.克服紧张情绪

    对讲话少的人来说,讲话前紧张是自然的,应该正视这种紧张,权当是丢一次丑,再紧张也得讲。那么,如何消除紧张情绪,有几种物理方法大家可以试一下。

    (1)深呼吸,眼睛微闭,全身放松,心里默默地数数,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减慢,心神就会安定下来,全身有一种轻松感。

    (2)临场活动,由于紧张会使体内产生大量的热能,如果在讲话前稍加活动,双手握紧然后放松,让肌肉缩紧再放松,就会促使热量散发。

    (3)闭目养神,闭目用舌尖顶上腭,用鼻吸气,可以达到安定神绪,独自幽静,怡然自得的目的。

    (4)凝视物体,确定某一物体,专注凝视,并去分析它的形状,观察其颜色与远近。

    (5)摄入饮料,讲话前准备一杯开水,这样可以增加唾液,保证喉部湿润,也可以稳定情绪。

    (6)情绪转移,情绪转移也可以缓解紧张症状。英国有个企业家叫詹姆斯,因讲话屡次失败,怕在众人面前丢丑,每次讲话时那种紧张的场面就浮现在眼前。有次讲话前他狠狠地拧了自己大腿一把,突然感到出奇的平静,结果讲得非常成功。

    2.认真构思腹稿

    在稳定情绪的同时要理清讲话思路,做到胸有成竹。构思腹稿要防止下列话题:对于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不要在公共场所谈论别人的缺陷;不要谈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不要到处诉苦发牢骚。

    3.了解掌握听众

    每到一处讲话,即使三五成群的聊天,也要分个场合,可谓“逢场作戏”。了解听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文化、职业、年龄、性别等。

    讲话中的技巧

    第一,开头的技巧。即兴讲话是一种随行就市、临场发挥的行为。所以把开头不要看得过分重要,也不要规定得过于死板,这样会限制讲话的临场发挥。但“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美国著名口才大师洛克伍德说过:“在整个讲话过程中做到轻松地、巧妙地和大家交流思想是困难的。然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讲话开头的用字表达。”

    第三,结尾的技巧。讲话的结束语用好了能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结尾的方式有:总结式、升华式、启发式、号召式等。

    总之,掌握即兴讲话的技巧非常重要,口才与交际、口才与事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言为心声,口才使你表情达意;能说会道,口才使你交际畅达;谈笑风生,口才使你处世安乐;一鸣惊人,口才使你谋职顺心;巧舌如簧,口才使你经商亨通;神思妙语,口才使你事业成功。

    四、用气场感染听众的技巧

    领导者要想使你的演讲气势如虹,具有感染力,那么“生命力、活力、热情”,是演讲者首需具备的条件。

    因为听众的情绪完全受讲演者左右,只要你能在自己的演讲中注入“生命力、活力、热情”,就能更好地感染听众。那么,如何才能发表具有感染力的演说呢?

    1.选择热衷的话题

    如果你对所选择的题目充满热诚,或者你因对题目曾做深思或有着个人的关切,因而满心热诚,那么就不用担心演讲时场面会不热烈了。几乎所有的领导者都会怀疑,自己选择的题目能否引起听众的兴趣。其实,只有一个方法能让他们感兴趣:点燃自己对话题的狂热,再感染他们,就不怕勾不起听众的兴趣了。

    2.投入自己的情感

    演员之所以打动人,是他的全情投入,该哭的时候要哭,该笑的时候要笑。所以你在演讲的时候,不要抑制自己的情感,也不要掩饰自己的那种狂热。你可以通过自己的意愿去感染听众,让听众看看,你对谈论自己的题目有多热诚,如此,他们的注意力便在你的掌握之下。

    3.表现热烈

    当你走上台去要对听众演讲时,应是满心企盼的神态,而不是像个要登上绞架的人。有时候,轻快跳跃的脚步也许大部分是装出来的,但是却会为你制造奇迹,并会令听众觉得你有自己非常热切想要谈的事情。在正式演讲之前,深呼吸,不要靠着讲桌;头抬高,下颌仰起。你就要告诉听众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因此你全身每一部分都应该清楚无误地让他们明白这一点。

    4.把握三个“一点儿”

    每个领导者在演讲的时候,都希望能够更有震撼力和感染力,那么就需要在演讲过程中掌握三个“一点儿”。

    (1)声音大一点儿。有时候,你所在的演讲场所,有可能是容纳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大厅。即便是有扩音器,但如果你的声音如蚊子一样小,那么下面的听众依然会听不清你在讲什么,而预期的演讲效果也达不到。若能讲话时声音大一点儿,将声音传至大厅的后方,这样的音效会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2)语速快一点儿。演讲的语速能激起千百万听众情感的波澜,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以及行为举止等要素有秩序、有规律、有节拍地组合,便形成了演讲的节奏。而只有使你的语速快一点儿,才能够营造出那种紧张、富有激情的气氛,才能够感染听众。但应注意一点,再快也要保持口齿清楚,而不是只注重快而不注重效果,那就本末倒置了。

    (3)语气长一点儿。领导者在演讲中,尽量使自己的语气长一点儿,给人意味深长之感。这样,听众就会被你的语气所感染,提高他们对听演讲的兴趣。

    领导公开讲话,最重要的就是去调动听众的情绪,用自己独特的气场感染听众。不要自己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听众在下面却躁动不安。

    如果你的讲话换来的是听众毫无反应的场面,那只能证明你这次讲话的失败;如果你的讲话能够使听众喜笑颜开,并且他们能够随着你的讲话内容而思考,那就说明你的讲话是比较成功的。而有时候,领导的讲话都是极其枯燥的,那么怎样来很好地调动听众的情绪呢?你可以运用下面的方法。

    1.精彩的开场白,能够吸引听众

    精彩的开场白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能起到先入为主、吸引听众的效果。精彩的开场白就像看一本精彩的小说,开始就兴味盎然,人们自然急于了解下面的情节,就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听众,提高了整个会场的基调和节拍,增强了他们对你讲话内容的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开场白要尽量避开那种陈旧死板、千篇一律的格式。你要根据讲话内容的实际,或讲形势,或道特点,或提要求,要因境制宜、灵活构思、巧妙设计,让下面的听众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你精心设计的“圈套”。

    2.运用幽默的语言,可调动听众情绪

    幽默的语言通常能够给听众带来快乐,你在讲话的过程中适当地融入自己的幽默,不仅可以调节听者的情绪,还可以展现你的语言魅力。

    在2000年8月举行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首脑会议上,曼德拉一连串妙语连珠的幽默话语征服了上千名与会者。

    他走到讲台前说:“这个讲台是为总统们设立的。我这位退休老人今天上台讲话,抢了总统的镜头。我们的总统姆贝基一定很不高兴。”话音刚落,笑声四起。

    这时,主持人为他搬来一把椅子,请他坐下演讲。他在谢过主持人后说:“我今年82岁,站着讲话不会双手颤抖得无法捧读讲稿,等到我百岁讲话时你再给我把椅子搬来。”会场里又是一阵笑声。曼德拉在笑声过后开始正式发言。

    讲到一半,他把讲稿的页次弄乱了,不得不来回翻看。他脱口而出:“我把讲稿页次弄乱了,你们要原谅一位老人。不过,我知道在座的一位总统,在一次发言时也把讲稿页次弄乱了,而他自己却不知道,照样往下念。”这时,整个会场哄堂大笑。“其实,讲稿不是我弄乱的,秘书是不应该犯这样一个错误的。”

    结束讲话前,他说:“感谢你们把用一位博茨瓦纳老人名字命名的勋章授予我这位老人。我现在退休在家,如果哪一天没钱花了,我就把这个勋章拿到大街上去卖。我肯定在座的某个人会出高价收购的,他就是我们的总统姆贝基。”这时,姆贝基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连连拍手鼓掌,会场里掌声一片。

    曼德拉幽默的语言调动了人们的情绪,在那种场合都是极为严肃的,所以在场的人们也不会去过多地关注某个人。但是曼德拉幽默的语言给大家带来欢乐,也调动了他们积极倾听的情绪。

    3.讲述有趣的故事,以调动听众情绪

    像所有的孩子一样,每个人都乐于倾听有趣的故事。你可以在讲话的过程中巧妙地引入一个与你话题相关的故事,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可以很好地调动听众的情绪,他们会很有兴趣地期待着你的讲述。当然,你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有趣的故事,不然,就起不到作用了。

    五、突发事件应变技巧

    有时候,虽然你在演讲之前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可是还是免不了在演讲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你提前没有预想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就会使自己陷入极端尴尬的局面,使你在台上进退两难,还会严重影响你的演讲效果。总的来说,在演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来自听众的故意刁难,二是由于自身的失误。而这样的两种情况就有可能出现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你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是相当棘手的。所以,在演讲之前,你要设想演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听众的故意刁难

    听众中难免有恶意的刁难者,他们会在演讲过程中故意提出一些带歧视轻视、敌视性的问题。对待这些刁难者,演讲者不能像对待善意的质疑者那种态度和善,而是应该不客气地给予回击。但是这样的回击要讲究技巧性,不能直接回击,而是需要灵活采用顺水推舟、欲抑先扬等策略。

    (1)顺水推舟。有时候,你会面对一些刁难者的恶意提问,如果你不顺水推舟把问题巧妙地回答了,他就有可能提出更棘手的问题。

    作家谌容有一次应邀到美国一所大学演讲。她刚登上讲台,就有人给她提一个难堪的问题:“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请问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谌容顺水推舟地答道:“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深。”

    谌容巧妙得体的回答博得了台下听众的称赞,她正是顺水推舟回答了听众提出的令人难堪的问题。

    (2)欲抑先扬。有时候,听众会提出一些很刁钻的问题,可能你的回答会恰好地中了他的圈套,这时候,你不妨先承认他的观点,然后再巧妙地提出你的观点使他接受。

    (3)运用幽默。有时候,面对恶意的提问,你不妨用你的幽默来化解彼此的尴尬。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一次正准备作即席演讲,一位媚态十足的女士对他说“丘吉尔,你有两点我不喜欢。”“哪两点?”丘吉尔问。那女士说:“你执行的政策和你嘴上的胡须。”丘吉尔听后,彬彬有礼地答道:“哎呀,真的,夫人,请不要在意,您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中的任何一点。”丘吉尔一向以幽默著称,他的幽默既巧妙地回答了那位女士的问题,也诙谐地取笑了那位女士对政治的愚钝。

    (4)避实就虚。有时候,你不需要正面去回答那些故意刁难的问题,你可以避开要害问题,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恩来总理:“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听出他是在讥笑我国贫穷。对此,周总理没有做正面回答,而是巧以迂回、避实就虚地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接着,周总理作了这样的解释:“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十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是由全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做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周总理这样一说,顿时引来全场掌声。周总理很好地采用了避实就虚的技巧,没有正面去谈中国的贫穷,而是巧妙地把话题引到了中国货币上来了。

    2.自身的失误

    演讲者自身在演讲中的失误也时有发生,如演讲忘词、遗漏,或者不小心摔了一跤,绊倒了东西等等,这些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出现这类失误以后,演讲者一定要保持镇定,才能想到及时、有效的补救方法。

    (1)演讲忘了词。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如果忘了演讲词,那么千万别让自己“卡壳”的时间太久,而应该保持镇定,强行使自己思想集中,争取在两三秒钟之内回忆忘掉的词语。假如实在想不起来了,也可根据原来的意思另换词语,或者干脆将下一段的内容提上来讲。

    (2)遗漏或念错词、讲错话。演讲者在演讲的时候,如果出现遗漏或念错词、讲错话的失误,怎么办?这个时候,演讲者千万不要紧张,最好能够自己悄悄改过来,不露一丝痕迹。如果发现自己漏讲了某一点、某一段,不必声张,可以稍后再补上;如果念错某个字词,或讲错某句话,也可以及时纠正,或再次出现时纠正;万一听众发现了你的错误,也不要紧,你不妨将错就错,自圆其说。在这方面,表演艺术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弹唱家马如飞在一次表演时,不慎将“丫环移步出了房”唱成了“丫环移步出了窗”。听众听后哄堂大笑。马如飞知道唱错了,但他不慌不忙,镇定自如地补上了一句:“到阳台去晒衣裳”。听众一听这巧妙的补白,报以热烈的掌声。谁知一疏忽,他又把“六扇长窗开四扇”唱成了“六扇长窗开八扇”。这时观众不再喧哗了,静静听着他如何补漏。马如飞依然不慌不忙,他以丰富的舞台经验继续唱道:“还有两扇未曾装”。台下顿时掌声满堂。

    演讲者如果出现类似失误,完全可以借鉴这种补救的做法,将错就错,自圆其说。但是要注意,自圆其说一定要圆得有水平,而不是胡乱编造。

    (3)上台的时候跌倒了。曾有一位演讲者走上讲台时不慎被话筒线绊倒了。当时台下听众发出了一片倒彩声,气氛降到了零点。这位演讲者爬起来后,不慌不忙地走到话筒前,微笑着对听众说:“同志们,我确实为大家的热情倾倒了!谢谢!”顿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为他这绝妙的应变和开场白喝彩。

    演讲者在上台演讲时不小心跌倒了,或上台时才发现自己衣服扣子扣错了,或拉链没拉好,或帽子戴歪了等等,遇到这种情形,大多数的演讲者都会感到尴尬。比较笨拙的化解方法是,演讲者可以跟听众笑成一块,并在笑声中恢复常态;高明的化解方法是演讲者能够借事发挥,说几句巧妙的开场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