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位世界著名将帅生活写真-甜蜜与辛酸的交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法国军事统帅拿破仑的罗曼史

    全名:拿破仑·波拿巴

    生卒:1769.8.15~1821.5.5

    出身:贵族

    学历:大学

    职务:法兰西帝国皇帝、军事统帅

    夫人:约瑟芬(前任),玛利·露易丝,最爱的情人是玛丽·瓦列夫斯卡

    子女:2个,1个是情人所生

    指挥的主要战役:拿破仑一生驰骋疆场,迭经各战,指挥的战役作战有50多次,如在法国境内的1793年的土伦之战,1795年的镇压暴乱,率军远征意大利的1797年曼图亚战役、1800年马伦戈战役、远征埃及和叙利亚的1798年金字塔之战、1805年特拉法加海战,1805年在莱茵河西岸进行的乌尔姆之战、在维也纳进行的奥斯特利茨之战,1806年在普鲁士进行的耶拿——奥尔施塔特之战,1807年在东普鲁士进行的弗里德兰战役,1809年在今德国南部进行的瓦格拉姆战役、累根斯堡战役。上述战役大都取得了胜利,但他在1812年率军侵入俄国却打了败仗,几乎全军覆没;1815年,在滑铁卢之战中再遭惨败,使他的军事生涯画上了悲惨的句号。

    无法善终的情感

    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很多人的眼里,他是一个嗜杀成性、杀人不见血的战争狂人,但是那并不是他性格中的全部。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也具有普通的情感。只是,拿破仑的婚姻生活是掺杂在不休的战争中的,因而充满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在马赛著名的丝绸商人克拉里的家中,刚刚因在土伦战役中作战有功而晋升为准将的拿破仑见到了嫂子的妹妹德西雷。尽管德西雷才是一个16岁的小姑娘,拿破仑比她大近10岁,但他们一见钟情,并互定终身。在分离的日子里,他们彼此频频通信却仍然感到不足以表达各自的激情。后来,由于德西雷外出很长时间而又没有给拿破仑写信,他深为不安,于是他便写了一个题为《克里松和欧仁妮》的短篇小说,其中欧仁妮就是德西雷,克里松是拿破仑。故事中大量掺进了他们的爱情,克里松因失恋而最终战死沙场,欧仁妮则背叛了自己的丈夫和克里松的副官相爱。

    这一小说中的爱情悲剧却惊人地成了拿破仑自己的悲剧。

    痛彻心扉的第一次婚姻

    热月革命以后,巴拉斯成了法国政权的首脑之一,拿破仑则因土伦战役而得到巴拉斯的重视。在巴拉斯举办的社交宴会中,拿破仑开始和一些上流妇女接触,并通过她们第一次接触到了巴黎的豪华、风雅和思想,这使得土里土气的拿破仑视野大开,观念随之而变。

    葡月政变被镇压后,拿破仑名声大噪,平步青云,被升为少将,并被任命为本土部队总司令,因此拿破仑和巴拉斯来往更密切了。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结识了贵族妇女约瑟芬。约瑟芬是一位离婚的寡妇,同时她也是一个贪图享乐、沉醉于社交场所,并与许多男人都有来往的贵妇人。拿破仑对这一切一概无知,他完全拜倒在妖艳风骚、颇有心计的约瑟芬的石榴裙下,如痴如醉,不能自已。

    拿破仑和约瑟芬初次会面,已种下爱苗,后来这爱苗日益长大,使他感到一种难言的困扰。每当在交际场所遇到她,瞥见她的芳踪,心中立刻升起一种喜悦的念头,他百般设法和她亲近,这心中的困扰便立刻消除,可是一旦离开她,这无名的困扰又侵袭他的心田。因此,他曾极力找机会亲近她,使心中的困扰化为喜悦,颓丧化为愉快。

    约瑟芬渐渐地感到拿破仑对她的垂青,但是她毕竟是一个寡妇,论年龄,比他大六七岁,而且已经有了一个12岁的孩子。如果和他的友谊关系超过寻常,只恐人言可畏,无法承受。因此,她不得不对比她年轻的拿破仑表示冷淡。

    但是,此时拿破仑已堕入她的情网,没有她,他的心中时刻感到孤寂难受,只有和她在一起,才重现年轻的活泼和愉快的心情。他在困扰之际,常常孤独地躺在床上,回忆初相见之际她对他娇嗔的莺啭、迷人的一笑,以及她的种种。

    后来,他终于耐不住寂寞,写信给约瑟芬,向她提出婚姻的要求。但是,她的回信让拿破仑非常失望,她希望和他仅仅保持普通朋友的关系。

    拿破仑把约瑟芬的回信珍重地收藏起来,并没有灰心。后来,他求助于执政者巴拉斯,巴拉斯也劝约瑟芬珍惜自己的青春,接受拿破仑的真情。

    约瑟芬终被说服了,她红着脸点头表示默许。

    当巴拉斯将喜讯告诉拿破仑时,拿破仑高兴得在办公室内走来走去,他的心中涌现出了难以言喻的快乐和满足感。

    1796年3月9日,拿破仑和约瑟芬举行婚礼。

    当被淡望了的德西雷从拿破仑的哥哥那里得知了拿破仑结婚的消息时,她强忍悲痛,沉默不语,最后终因无法忍受而给拿破仑写了一封泪痕斑斑的信。在信中,德西雷表达了他对拿破仑的思念和情感。看完信,拿破仑沉思良久,他为自己深深地刺伤了德西雷而遗憾。他对这个被遗弃的姑娘一直保留着温柔、宽容的感情,并愿尽力使她也获得幸福。后来,德西雷与自己属意的贝尔纳多特结婚了,拿破仑做了她儿子的教父。他对德西雷极为关怀,送她许多金钱和物品,他还假装无视德西雷丈夫对自己的敌意和阴谋,依然封贝尔纳多特为元帅、亲王和瑞典国王。

    但是,与约瑟芬结婚却并未给拿破仑带来多少幸福和快乐。新婚两天之后,拿破仑就告别了妻子,前往意大利作战,在路途上,他每天都给约瑟芬写信。在战场上,他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化作动力,充分发挥了他与生俱来的军事天才,最后他获得了对意作战的胜利。拿破仑满心期望战争的胜利的到来,因为他太想念自己的妻子了。此时,胜利的喜悦和作战后的疲劳使他急于要见到约瑟芬,他苦苦地等待着约瑟芬的到来。

    然而,约瑟芬却更迷恋巴黎的上流社会,她乐意享受拿破仑的显赫战功所给她带来的荣华富贵般的生活,却忘了对丈夫应有的思念,并且她仍和以前的一些异性保持着亲密的来往。在这种快乐的生活中,她只是被自己的丈夫的隔三差五的充满激情的来信所困扰。确实,约瑟芬从来没有得到过比拿破仑这样男人的更强烈的爱情。但是,拿破仑这种军人的幼稚的激情却让精熟情场的约瑟芬感到厌恶,或者说拿破仑本身并不是她最想要的,她仅仅只需要拿破仑带给她的一切物质享受。的确,她在巴黎的生活太幸福了,没有了丈夫的约束,她甚至可以随意安排自己的私人生活,但是她总是会忘记一件事,那就是她的这一切的获得都是浴血疆场的拿破仑送给她的。

    就这样,约瑟芬迟迟不愿离开繁华的巴黎去战场上看望拿破仑。拿破仑开始绝望了,与日俱增的忧虑和怨恨使他烦躁易怒,他妒火中烧,打算放弃一切返回巴黎。这时,巴拉斯害怕了。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他责备约瑟芬并迫使她出发去意大利。

    约瑟芬的到来使拿破仑欣喜若狂,他把以前的一切烦恼和忧愁都忘却了。拿破仑在米兰塞贝洛尼宫里和约瑟芬狂热地厮守了两天后又勇气百倍地投入战斗,直至取得阿尔科拉血战的胜利。这期间,约瑟芬却不甘于寂寞,先是举办各种宴会,后来又与拿破仑的副官夏尔蒙到热那亚寻欢作乐去了。当获胜的拿破仑飞奔至米兰时,面对的只是一座空荡凌乱的宫殿,他凄楚忧伤,不能自持。一切都真相大白了:约瑟芬已经不爱他了,而他却是那样狂热地爱着这个女人。为了和约瑟芬结婚,他抛弃了德西雷,德西雷才是真正爱他的!此时的他感到无比的后悔和心痛。

    然而,他再一次宽容了约瑟芬。不仅如此,当他以后远征埃及期间,约瑟芬又一次不忠于他时,他回来后仍然原谅了她。但拿破仑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他之所以还爱着她,更多地只是出于对以前爱情的回忆。从此以后,他们两人之间便产生了一种隔阂,这种隔阂像一片巨大的阴影笼罩在他们的生活之路上。尽管拿破仑始终爱着约瑟芬,除去传宗接代的原因外,这种隔阂对他们的最后的离婚也毕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许正是约瑟芬的越轨行为才使得拿破仑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不那么检点了。

    到1810年,拿破仑和约瑟芬结婚已14年,他们夫妻之间的情感还算是很美满,但是美中不足的地方便是约瑟芬没有替他生育子嗣,以致他年近不惑而膝下空虚,这是一个天大的遗憾。

    在战场上屡建奇功的拿破仑,因子嗣的烦恼时刻都在他的心中作崇,他的心境始终不能泰然,他必须再物色一位皇后替他制造一位皇位的继承人。一天,他在他的三妹卡洛林的宫中遇到一位美女,她芳龄18岁,名字叫伊利安诺。伊利安诺在此之前,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她和她的前夫是在剧场偶然见面并一见钟情的。只是在婚前,那个军官打扮的青年欺骗了她,她在结婚后才知道自己的丈夫并非像他说的那样,是个上尉,他只不过是个小小的伍长。这一发现让她大失所望,并且她的丈夫惯于花言巧语和自欺欺人,他希望利用美貌的妻子结交高级军官,以便在军队中包揽军需品的买卖。后来他因伪造单据罪被捕下狱,伊利安诺便愤然地离开了他。

    伊利安诺离开丈夫后,由她的老师介绍入宫充当卡洛林的伴读。拿破仑由三妹卡洛林的介绍认识了她,她就成了他的情妇,不久之后她就怀孕了,卡洛林听此消息不胜欣喜,而渴望生子嗣的拿破仑更加狂欢雀跃,立刻命令官内大臣为她租了一间邸宅,并设法和她的丈夫离婚。在胜利路邸宅中,她生了一个男孩,乳名叫仑。伊利安诺以为和皇帝生了一个孩子,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因此她抱着仑在没有被召见的情况下擅自闯进皇宫。拿破仑闻讯大怒,拒绝接见她。

    说到底,拿破仑所喜欢的是伊利安诺的孩子,却不是她本人。由于仑的诞生,拿破仑心中已经有了安慰,虽然没有把仑的妈妈升为皇后,却封仑为继承皇位的太子,而且他已知道自己还有生殖能力。因此他萌起和约瑟芬离婚,再迎娶一位新皇后的念头。

    拿破仑所接触过的女人已太多,他理想的皇后,除了温柔和体贴,可供他在政余之暇回家享受幸福家庭之乐趣外,最好还兼为王族的公主。这样,强强联合会使他的政治道路走得更加顺畅。因此,他把结婚对象的选择范围锁定为各国帝王的公主。

    拿破仑首先想到的是俄皇亚历山大的女儿。有一次,他遣人向俄皇提出迎娶俄皇公主的要求。不料,这个请求被俄皇的母后断然拒绝了,她认为拿破仑的身份卑微,不配和自己高贵的身份相匹配。亚历山大遂将拿破仑的婚姻计划置之一边,拿破仑知道亚历山大不答复的原因后,也不再向他提出婚姻计划。

    1809年,拿破仑率兵征伐奥地利,在奥都维也纳见到奥皇长公主玛利·露易丝,她年方18岁,肤色洁白,天真活泼、惹人怜爱。他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单纯可爱的女孩,想娶她为后。于是,他派人向奥皇提出想迎娶其爱女为后,对方立刻答应了。

    要迎娶新皇后,拿破仑就必须和约瑟芬离婚。而他一向不喜欢离婚的行为,因此即使是在约瑟芬有了外遇,和情夫打得火热的时候,他也没有和她离婚的念头,最多也不过多交几个情妇,补偿他精神上的损失罢了。

    约瑟芬当了皇后,一切的愿望都已满足,不过,她和拿破仑都有着同样的隐忧,同样也是后嗣问题。她的焦急不亚于拿破仑,也许更甚于他。她为了祈求得到孩子,曾经迷信地时常去喝普隆比埃的圣水,希望喝它之后能够怀孕而且还要生一个男孩。

    拿破仑看到她可笑的行动,又怜悯又生气,他安慰她说,无论世事怎么改变,有一件事是永久不变的,他喜欢自己的妻子希望快乐。约瑟芬对他的话很感欣慰,因此,对于拿破仑和他的情妇们一切鬼混的事实也半信半疑,正如她自己先前和她的情夫鬼混,而拿破仑也半信半疑的情形相似。不同的是,当时拿破仑对她的爱情是纯洁无瑕,而现在的她就为了皇位继承人而惟恐他的爱情将不再专注于她。

    时光易催人老,皇后为了生子问题愁眉不展。拿破仑虽然对她百般安慰,但是皇朝的绵延,谱系的继续是不能等待的。

    1809年11月,拿破仑因为和奥国公主的婚姻计划有了头绪,不得不对约瑟芬说出实情。约瑟芬得知这个消息后,悲从心来,还一度因为悲伤过度而昏厥。对她来说,和拿破仑离婚最大的损失并不是失去了一个丈夫,而是失去了皇后的宝座,失去了享受荣华富贵的机会。尽管她不愿意接受离婚的命运,但事情已经是不可能改变的了。

    12月15日,拿破仑召集御前会议,宣布和约瑟芬离婚,她闻讯泣不成声,简直是宣布她幸福前途的死讯。

    拿破仑的离婚理由是:作为法国皇帝,他希望把自己的帝国政策、利益和人民的需要都传授给他的子女,而皇后约瑟芬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因此,从法国的利益着想,他必须牺牲自己和心爱的妻子的感情,鼓足勇气接受命运的安排。

    拿破仑的离婚念头,都是出于为国为民而考虑的,因此他十分不安。他决定在离婚之后,仍保留约瑟芬皇后的尊称。

    在约瑟芬痛苦不堪地公布完离婚自白书后,元老院的发言人正式宣布:“拿破仑皇帝和约瑟芬皇后的婚约取消!”

    翌日,约瑟芬离开皇宫,皇帝恋恋不舍地为她送别,她再次因为过度的悲伤而晕倒了。

    拿破仑回宫之后,还是深深地怀念着约瑟芬,毕竟他们曾经相处了15年,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了。他独自呆了两三天,不理朝政,以这种方式来缅怀离去的约瑟芬。离婚之后,约瑟芬得到每年300万法郎的抚养费,并和拿破仑一直保持着联系。在拿破仑得到梦寐以求的继承人时,他还给约瑟芬写信,而约瑟芬也对他表示了祝贺。

    满意的第二次婚姻

    拿破仑和约瑟芬离婚后,迎娶奥国公主的行动更加积极,他基本上每隔几天就会给未来的妻子写上一封火辣辣的情书,极力向她展示自己温柔多情的一面。

    1810年2月22日,法国皇帝派畦格拉穆王爵伯替亚为求婚专使,出发奥京。另派礼品专使孟德斯鸠伯爵负责,礼品是一张拿破仑的肖像,外饰以16枚大金刚石,约60万法郎。另有颈圈一副,约值90万法郎,以及一副耳环,约值40万法郎,合计将近200万法郎的礼品。玛利·露易丝看到这样眩目的礼品,心中却无动于衷,因为她对此门亲事不感兴趣。国内的外交家只是想利用她的出嫁缓和奥、法两国的火药气味,因为自从奥军被拿破仑征服之后,奥国的国势就岌岌不可终日,既然拿破仑有意提出联婚的要求,他们便乘机先暂时和法国修好。可是战败后的奥国人,国仇家恨尚未洗雪,奥皇法兰西斯采纳外交家梅特涅的计策,向玛利·露易丝探询与拿破仑结婚意见时,她并没有明确表示出反对,只说她愿意为了国家的利益放弃个人的幸福。奥皇答应了拿破仑的要求。

    3月11日,维也纳大主主教宣布婚约,露易丝公主的叔父查位大公充当拿破仑的代表,这位大公是拿破仑在沙场上的劲敌。当夜,她穿着法装跟着法国皇帝所派来迎接她的一些宫女一起动身,到巴黎去参加隆重的婚礼。

    婚期渐渐地接近了,拿破仑向在巴黎的奥国人垂询露易丝公主的生活、性格及嗜好后,立刻命令侍仆布置一个公主喜欢的洞房。另一方面,他怕年轻的新娘嫌他太老,所以他在服装方面也尽量讲究,以掩饰老态。他皮靴擦得锃亮,几乎都可以当镜子来照了。

    当年拿破仑41岁,肚子略隆,显肥胖,因而他每日作柔软体操使腰部缩小。

    露易丝自从离开了慕尼黑之后,每天都收到拿破仑的信,并且也时时收到他送的美丽的鲜花。由于拿破仑对她的多情行为,使她慢慢改变了一向认为他是残忍无人道的侵略者的印象,反而觉得他是一位多情而可爱的英雄。

    当新娘将抵达可斯利时,拿破仑已先她抵达该市并准备亲自迎接她。虽然当时大雨滂沱,他却能百般忍耐,直到她前来相会为止。彼此相见,她微微地笑着说:“先生,你比相片上的要年轻呢!”

    1810年4月,黄道吉日,婚礼在克老特宫举行。婚礼的铺张可谓空前,就连波旁王朝也比不上,而新娘的嫁妆只有50万克郎的价值,但是拿破仑不在乎这些。

    婚后的生活是美满的,他对她百般宠爱,他们一起进餐,一起骑马、散步、打弹子,他和她从未发生过口角。因为拿破仑曾对她施用殷勤的手腕,使她改变对侵略者不良的印象,可是奥地利人大都不了解,因为曾屡受法军的侵略,所以他们一直对拿破仑没有好感。

    当奥国将军陪伴着露易丝公主进巴黎时,他们的脸上没有任何喜悦的表情,他们只认为公主是充当人质的。他们把这位伟大的法国皇帝,视为侵略者,一个卑贱的科西嘉人,篡夺帝位的巨盗。

    拿破仑没有机会也无法说服全奥国人民,向他们表白自己心中的好意,以致上了奥国外交家的当,大大影响了他的信誉。人们都认为这位自由、平等、博爱的新世界的制造家,原来只不过是专制君主的快婿。大家都以为他的心充满了势利、好色、醉心爵位……而以民主自由为盾牌,施行他的侵略罢了。

    拿破仑知道世人对他不满,后来索性死心塌地成为旧世界的快婿了,可是他仍忘不了他的婚姻计划和他的政治盘算。他需要友邦,因为树敌太多,陷于孤立的地步,联婚以后可以得到奥国的帮忙。而且这位奥国公主是名门子女,同时跟法国波旁王室也有很深的渊源——同为哈布司堡家出身。娶了玛利·露易丝之后,拿破仑和波旁王朝也发生了裙带关系,这样一来,一则可以冲淡人民瞧不起卑贱的科西嘉人的念头;二则可以使波旁王室对他的敌视逐渐消失。但是,这样的话,拿破仑就无法对法国大革命时为自由、平等、博爱而流血牺牲的先烈们,无法作出交待,这也是奥国大政治家和奥皇甘心将公主下嫁给拿破仑的原因,他们用这个美人计使拿破仑堕入他们的陷阱。

    而远在法国的露易丝正过着幸福的生活。自从她过门后,拿破仑对她的爱护备至,体贴入微,常常使她感动不已。出嫁不久,她便写信回奥国,向父亲报告在法国当人质的情形。从她的信中,她的父亲可以了解到,女儿当人质的生活并不像他们想像得那样悲惨,相反,她找到了理想的丈夫。他不知道该怎样回复女儿的来信,也不知道这样的结局是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三个月之后,露易丝已经有了她和拿破仑爱情的结晶。拿破仑喜出望外,对她更加爱护了。1811年3月19日,她的肚子开始阵痛,御医都认为她距分娩期尚早,请她躺在床上休息,唯恐出现什么意外。在这期间,拿破仑一直陪伴在妻子的身边,一刻也不离开。

    后来,拿破仑由于过度的疲劳而不得不暂时离开妻子的床榻,休息一会,不料不一会儿,御医都颇惊惶失措地跑去报告拿破仑道:“陛下,太子的胎位不正,皇后和婴儿的性命都不安全……如今只能抢救其中一位,陛下是要皇后还是要婴儿?”

    拿破仑毫不迟疑地回答道:“皇后的性命要紧,你必须倾全力拯救,如同和一般百姓接生一样!”

    都颇奉命之后退去,拿破仑立刻穿好衣服进入皇后卧房,医生已来动手术。看到面色苍白的露易丝正在高声呻吟,他同情地走近身旁安慰她。

    一会儿,婴儿呱呱坠地了,拿破仑看到了这个男婴儿后,心中充满了欢喜与感激。他默默地流下几滴热泪,对妻子说:“生孩子的痛苦真是太恐怖了,我决不愿意用这样痛苦做代价,再生孩子了。”

    这时,巴黎效外礼炮声大作,市民聚精会神地数着“一、二、三、四、五、六……”直到21下这是生公主的礼炮。炮声仍旧继续不断地响着,直到101下。全市民众都欣喜若狂了。

    当市民聚集宫外欢庆太子出世之时,拿破仑从窗内探头下瞰,他目击民众狂欢雀跃的情形,流下了几滴感谢的眼泪。

    “皇帝万岁!”包围在宫外的巴黎民众继续高呼着,拿破仑听到狂热的呐喊,又看到无恙的母子,心中真有说不出的愉快。他吻着产后有气无力的露易丝,又吻着强健的娇儿,当他进入人世之前,需要若干的求情,但是他终于来到了!”他把婴儿命名为拿破仑·法兰西斯·约瑟,并封他为罗马王。

    这时,拿破仑不但大权在握,美妻在怀,而且又有了娇儿,真是十全十美的人。他的生活已步入“醉卧美人膝,醒握天下权”的佳境。

    就这样,拿破仑和心爱的妻子与儿子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他始终爱着自己的妻子。

    后来,在拿破仑战败后,露易丝带着儿子离开了他,并和他人相爱,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改变自己对妻子的一片深情。其情可悯!

    真情实意婚外情

    除了妻子外,拿破仑还有许多情妇,这在当时的社会风尚下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拿破仑也许更有理由原谅自己,因为他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许多女人都想得到他的青睐。在众多的外遇中,他排斥才女,更倾心于感情上的融洽。

    拿破仑曾和富雷斯夫人有过一段艳史。当时,富雷斯夫人为跟随丈夫前往埃及,不顾严格的军令,化装成骑士来到了埃及。拿破仑感到这个冒险的女人很适合自己的口味,便向她求爱。他们很快便情意日笃倾心相许,拿破仑喜欢她温柔体贴、机灵敏捷,最重要的是和她在一起,拿破仑便感到心情舒畅。当他欢喜地听着她的俏皮话时,便像一个年轻的中尉那样生气勃勃,报之以连珠妙语。

    但是,拿破仑和富雷斯夫人的这段感情很快就淡下来了,后来,他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宠爱的情人——一个对他不离不弃的终生的情人。

    1806年底,为进行波兰战役,法军开进波兰。波兰人民希望自己从普鲁士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异常热情地欢迎法军。在欢迎的人群中,拿破仑认识了玛丽·瓦列夫斯卡伯爵夫人。她绰约动人,于是拿破仑生平第二次陷入了情网。继青年时代的热恋之后,这一次在他的内心深处掀起了更大的波澜。他向瓦列夫斯卡求爱,却屡遭拒绝。瓦列夫斯卡是一名爱国者,她把女人的所有热情都转移到波兰的解放事业上,她对拿破仑最初的好感和崇拜,只是因为在她看来,拿破仑是波兰民族的解放者。后来,正是由于拿破仑对她作出了解放波兰的许诺,她才委身于他。以后,她还多次催促拿破仑履行诺言。为了祖国的解放,她不顾拿破仑反对,一直穿着白色、灰色和黑色的衣裙,而不着华丽的服装,她对拿破仑说:“作为一个波兰妇女,我应该为祖国戴孝。等您复兴了波兰之后,我一定天天穿上玫瑰色的衣裙。”

    艾劳战役后,为重新开战做备战工作,拿破仑仍然住在军营里。这时,他的胃病发作得很重。由于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他的心情也很不好,他要求瓦列夫斯卡来看他。这一次,她必须在光天化日下公开地抛弃丈夫和孩子,因此,她要做出的牺牲是空前的巨大。但是,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在她看来,为波兰独立作战而遭受不幸的拿破仑更应得到自己的爱抚,于是她立刻前往拿破仑的驻地。经过这件事,他们更加相爱了。拿破仑越来越离不开瓦列夫斯卡了。这不是同约瑟芬在一起时折磨得他狂怒和忌妒的爱情,这是更为成熟和温和并深入灵肉的爱情。在这样的时刻和拿破仑亲密地呆在一起,瓦列夫斯卡也更加了解了拿破仑。然而,提尔西特和约的签定给瓦列夫斯卡带来了巨大的失望和痛苦,她要求离开拿破仑。但是,拿破仑声调哀惋的恳求最后打动了她的心。她答应,当拿破仑回国后她也去法国找他。她如约而行又和拿破仑见面了。她深信自己在拿破仑心目中的主要地位,她满怀信心地希望拿破仑出于对自己的爱情,一定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复兴波兰的诺言。拿破仑也许为遵守诺言而曾企图全面收复波兰,但鉴于和沙俄的关系,他到底没有这样做。

    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情,瓦列夫斯卡怀孕了,这又加强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怀孕使瓦列夫斯卡暂时把政治上的担忧放在一边,开始,她为自己并非明媒正娶的身份和孩子的归属而烦恼,但她很快便转忧为喜了。现在,她已对拿破仑怀有深挚的感情,他已完全赢得了她的心。她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拿破仑,他欣喜若狂,得意万分。

    对别的情人生的孩子他不敢放心,但拿破仑十分相信瓦列夫斯卡,知道她不会有放荡行为,并且是真心爱他。不久,瓦列夫斯卡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亚历山大·高罗纳·瓦列夫斯基。孩子长得很俊,脸盘、额头和嘴巴酷似拿破仑,因此拿破仑很疼爱他,几乎每天都问小亚历山大的情况。拿破仑封她的儿子为帝国的伯爵,或许还许诺过,一旦复兴波兰,就封小亚历山大为波兰国王。瓦列夫斯卡就一心一意地等待着这一天。

    和瓦列夫斯卡的相爱使拿破仑减弱了对约瑟芬的激情,在这位年轻、美貌、温柔、聪明,有教养、不招麻烦、不爱挥霍的“波兰夫人”身边,他强烈地感到皇后的缺陷和衰老。而小亚历山大的诞生则使他更加强烈地感到,生育一位皇子对于保证帝国长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约瑟芬既然不能像瓦列夫斯卡那样有生育能力,于是和约瑟芬的离婚便注定是不可避免了。和玛利·露易丝结婚后,拿破仑和瓦列夫斯卡依然恩爱不绝。

    在法国的日子里,对于拿破仑的宠爱,瓦列夫斯卡则表现得很有节制。她依然过着隐居的生活,她不愿意因同皇帝过于亲密而给他招来麻烦。当反法联军攻陷巴黎,拿破仑驻军枫丹自露,并即将决定退位,前往流放地厄尔巴岛的前夕,在拿破仑众叛亲离的情况下,瓦列夫斯卡依然忠实地眷恋着他。她只身来到了枫丹白露,但她没能见到拿破仑。从晚上一直等到黎明,浑身都冻僵了,她只好满怀惆怅地登车而去。拿破仑并非不爱她,而是由于在失败的情绪笼罩下,神思恍惚,竟然把她忘了。当终于想起她并得知她已经走了时,拿破仑懊丧不已。他接到瓦列夫斯卡的信后,立即回信,希望见到她和她的儿子。

    在厄尔巴岛流放的日子里,对拿破仑打击最大的事情之一,是他的妻子玛利·露易丝拒绝来岛上看望他,并要求和他离婚。这时,玛丽·瓦列夫斯卡却派了她的兄弟拉克辛斯基来找拿破仑,请求同意她来厄尔巴岛。拿破仑不能不为之深受感动,何况,上次在枫丹白露未能见着她,至今他还悔疚不已。他此时也确实太需要这种感情的补偿了,于是他立刻同意了。

    在厄尔巴岛上的一个月黑的夜晚,他们又相见了。瓦列夫斯卡此时已更具少妇风韵,也更自信,并更加沉默寡言了。她对拿破仑的无限柔情之中,带有一种深厚的怜悯。她爱这位穷途落魄的英雄,较之他荣耀鼎盛时更加强烈。为此,她忘却了自己,甚至波兰,她想留在拿破仑身边,一心一意照顾他,被他拒绝了。后来,她想把自己的全部首饰留给拿破仑,也被拿破仑谢绝了,反之,拿破仑则给了她一张6万余法郎的信用券。很快,瓦列夫斯卡走了。走时,天空晴朗,忽然又风暴突起。拿破仑深深后悔催情人过早离去。直到一个星期后,接到她平安到达的来信,他才真正放下了心。

    以后,在“百日”期间和拿破仑最后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之前,他和瓦列夫斯卡又多次相见,但是万里汪洋最终使他们终生海天情恨无限。这就是风光一时的“大情圣”拿破仑的浪漫史,着实让人辛酸啊!

    拿破仑生活名言:

    美丽温柔的女人是一种安慰,而有才华的女人则是一种威胁。

    有情人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只有这样才能证明男人的魅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