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月色如霜,微风吹动着的树影,从墙上悄悄地移到了小窗口,又从小窗口慢慢地爬上屋檐。窗外是那样的宁静,而这间小屋子里,却是整夜在紧张地忙碌着。
黎明时刻,婴儿的啼哭声从小窗口传出来了。
“啊,是大姐的小宝宝出世了!”随着婴儿的啼哭声,给小楼房里带来了喜庆的气氛。婴儿的父亲、外婆、姑姑,还有接生婆,忙成一团。
接生婆将婴儿洗干净包好后,抱起婴儿端详着,带着道喜的口气说:
“哎哟,这真是金凤凰又生了个金凤凰!你们看,这刚出世的孩子,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多么惹人喜爱啊!多俊啊!长得和他妈妈一个样!”
大姐虽已精疲力竭,但听了接生婆婆的话,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婴儿的父亲张耀亭、外婆、姑姑,也都看着这初生的婴儿笑了。
大姐是谁呢?她就是这位船员张耀亭的妻子。她生得很秀气,瓜子脸,白皙的面庞,衬托着粉红色的两腮,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温柔动人;一对长长弯弯的秀眉,就像是画过的一样好看。她身材苗条,不高不矮,不论穿什么样的衣服,都不减她的秀丽。这位二十出头的少妇,看起来就像十七八岁的姑娘,不了解她的人,谁能相信她已结过婚,并且已是一个婴儿的母亲了呢!燕山巷的邻居们和周姨妈,常常夸大姐长得俊。
大姐不仅生得俊秀,而且特别能干,虽然家境贫寒,只住一间小楼房,她却料理得窗明几净。她为人很贤惠,邻居中谁家有什么难处,她总是尽力相助,所以左右亲邻都很喜欢她。
燕山巷的居民多是小手工业者,这里有给人家做花边的,打袜子的,卖鱼卖菜的和给人家梳头为生的,还有穷和尚、穷道士,都是些穷苦人。住在这个穷巷里的人,有个穷帮穷的习惯。
在大姐分娩之前,邻居周姨妈、伯母、婶娘们都很关心,早就准备好了要送的东西。
一大早,邻居们都来贺喜了,有的送来了红糖,有的送来了鸡蛋,还有送挂面的,这样,加上婴儿的外婆辛辛苦苦喂养的几只母鸡,以及自己家里做的一坛糯米酒,也就凑凑合合地把这个月子坐下来了。
婴儿满月的这一天,亲友们又有人来庆贺,周姨妈还送来了用红纸包着钱的小红包哩!
婴儿的外婆用艾叶子和金银花藤烧了一大锅水,然后将水舀到一个大木盆里。木盆里还放进了外婆送的一对银镯子和几个铜钱,姑姑送的一个银元。外婆将婴儿放进木盆里洗澡。洗完澡包起来后,大家便都坐下来七嘴八舌地要为婴儿取个名字,年轻的母亲用艾叶子和金银花藤水洗完澡后,也和大家坐在一起。
暮春和初夏时节,燕山巷处处兰花飘香。为了庆贺婴儿满月,姑娘们嘻嘻哈哈地给大姐送来了盛开的兰花,使这间小屋子里顿时充满生气,清香宜人。大姐凝视着姑娘们放在小桌子上散发着一阵阵馨香的兰花,若有所思地说:
“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这么好的鲜花,我真是太高兴了。兰花高雅,又有幽香,我特别喜欢。”她一面说着,一面深情地凝望着睡在床上的婴儿。
“这个小东西是在兰叶正茂、兰花盛开的时候满月的,又是个女孩儿,我想就给她取名叫春兰吧!你说呢?”她深情地望着丈夫。张耀亭想了一下忙点头说:
“唔,我看挺好!”这时在场的人都十分喜悦地赞成这个名字,都说这个名字取得好。
正当大家为春兰的命名赞不绝口、喜笑颜开的时候,姑姑从门外走了进来,满心欢乐地说:
“嗬!这小屋子里像开了锅似的,好热闹啊!”
“是啊,姑姑,我们正在为这初生的婴儿起名字呢!”
“啊!取的什么名字?”
“大姐取的好名字,叫春兰!”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春兰?好雅气的名字!怪不得我老远就闻到一阵阵的清香,原来是这个小春兰送来的香味儿!”说着姑姑就把婴儿从床上抱了起来,喜爱地打量着她。此时此刻,婴儿竟笑了。这刚满月婴儿的一笑,逗得大家更是乐呵呵地雀跃起来。
“你们看她会笑了!”
“你们快看,她笑起来多可爱,多好看哪!”
春兰满月的第三天,父亲就要离开家到船上去,春兰的母亲一面含着泪目送他离去,一面在心里想着:这一去又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回家!他是一无所留地走了。他临走时,大姐既心疼丈夫,又恨他不懂得体贴妻子,不禁流出一股心酸的泪。
是的,提起春兰的父亲,亲友们无不为之摇头叹惜,他本是个穷苦人,原先在一个饭店里给人家端盘子,人们通常叫“跑堂的”,整天汗流浃背地跑断腿,收入却寥寥无几。后来因为有个在船上当大副的姑父给他张罗,才到船上当了船员。他在船上每月的薪水虽说不是很多,但如果能和妻子合计着持家,穷日子也可以过得很平稳,即便是新添了小春兰,三口人的小家庭也还是可以过得下去的。可惜的是,他在船上学会了喝酒赌钱,每月的薪水一到手,不几天就挥霍一空,有时甚至还要向别人借钱吃饭。船上诚诚实实养家过日子的人,都不大看得起他。
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气得把他的酒瓶子摔碎了,指着他的鼻子骂道:
“你还有良心吗?你还知道自己有个家吗?”
自那以后,他有一段时间不喝酒,也不赌钱,并且回家来了一趟,临走时还留了几个钱给妻子。但过了不久,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也没脸再回家去见妻子和女儿了。
由于常常经受着饥饿的折磨,春兰母亲的奶水也就少得可怜,春兰吃不饱,整天啼哭。年轻的母亲,抱着骨瘦如柴的婴儿,心疼得泪如雨下。在那段时间,她整天整天地过着泪水洗脸的日子。邻居周姨妈知情后,便不声不响地用大米磨了些米粉送过来,要大姐给孩子煮点米糊糊吃。这时外婆和姑姑也不断地给点钱,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度日如年的苦日子。春兰吃了米糊糊果真长胖,而大姐那秀丽的面容却变得越来越憔悴不堪了。
然而,春兰的母亲却不是一个软弱的女性,她虽是家庭妇女,但却十分要强。春兰满一周岁了,丈夫还未回来,她就再也不指望丈夫养家了,只当自己没有这个丈夫。她决心自己替人家打花边,做一些手工活,赚几个钱来养活女儿。就这样,母女俩相依为命地度着令人心碎的岁月。
可怜的母亲,终于把春兰抚养到了5岁。这时的春兰,已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小姑娘了。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就像个小大人似的,什么活儿都做。扫地、擦桌子、洗碗、洗衣服、做饭,她样样都干,有时还跟母亲学着做花边。小小年岁的春兰,真是她母亲的命根子。
春兰到了6岁的时候,大姐眼巴巴地看到人家的孩子背着小书包去上学,就常在内心暗暗想着:春兰这孩子这么聪明、懂事,要是能去念书该有多好啊!可是她又想:唉!家里经常揭不开锅,哪还能想这些!但是为了女儿的前途,她又总是不死心,这件事就像个沉重的秤砣一样在她心里吊着。
春兰有个姑母住在汉正街前面。姑父原是个铁工修理铺子里的学徒,后来在长场巷铁工厂里当店员,混了一阵子,竟成了长场巷五金店里的小老板,手头上还算宽裕,自己没儿没女,很喜欢孩子。
正当大姐心中七上八下地总在想着给春兰念书的事情时,姑父从汉正街来看望她们母女。大姐看到姑父来,有些喜出望外,她心中暗暗想着:姑父手头上比我们宽裕,要是能为孩子读书给一点帮助就好了!她心里老是有着这个念头,谈话间便吞吞吐吐地把自己的心事讲出来了。春兰的姑父丝毫没有推脱,满口答应接济春兰念书。他慨然地说:
“我虽然不是一个很富裕的姑父,但拿点钱给孩子念书还是可以的,何况让孩子念书是件好事。”
这时春兰的母亲感动得一面连连点头,一面不停地擦泪。姑父又说:
“春兰这孩子很聪明,才五六岁,什么活儿都干,真是可怜!虽是个独生女,可一点儿娇气也没有,很难得呀!”
听话音,这位为人厚道的好姑父,不仅非常同情这可怜的孩子,也真心喜欢这可爱的小侄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