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趣味知识竞赛题库-生活礼仪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阶段跃跃欲试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一、快速判断

    1.脱帽礼源于战时表示友好。

    答案:对

    趣味题点:脱帽礼来源于冷兵器时代。当时的战士作战时,都要戴上头盔。头盔多用铁制成,十分笨重。战士到了安全地带,便脱下头盔以减轻负担。这样,脱帽就意味着没有敌意。遇到友人,为了表示友好,也以脱盔示意。这种习惯流传下来,就是今天的脱帽礼。

    2.海军战士的军帽上都有一个飘带,设计这个飘带是为了纪念海军军官。

    答案:对

    趣味题点:这一设计源于英国。当年,为了悼念在反击拿破仑入侵战争中牺牲的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全体海军士兵在帽子后缀上两条黑纱。后来就演变成军帽上的飘带。

    3.肩章最初是用来区别军衔高低和军兵种的符号。

    答案:错

    趣味题点:肩章最早是古代军人用来保护双肩,以防冷兵器打击的金属板片。这种金属板片佩带在铠甲和锁子甲之间。1763年,俄国军队把肩章戴在男式长衣的左肩膀上,作为隶属于某一团队的识别记号,同时还是一种用来绊住子弹带绳的装备。从1810年以后,各种肩章便逐渐固定下了各自的颜色,用来戴在双肩上面,成了区别军衔高低和军兵种的符号。

    4.“新郎”这一称呼最初是人名。

    答案:错

    趣味题点:“郎”之称,从我国汉朝时起就有,在中央官署里的侍从官,通称为“郎”。到了唐朝时,则对六品以下的官员通称为“郎”。在封建社会里,在官贵民贱的思想统治下,百姓都尊称上述官员为“郎官”或“郎君”。自从唐朝开科取士,凡中了进士的人,就有做官的资格。他们被分到中央官署任“校书郎”、“秘书郎”等“郎”职。所以,人们称呼新科进士为“新郎官”。

    5.古时候男子到了20岁时举行“冠礼”,表示成年;古时的女子是在18岁

    时算成年。

    答案:错

    趣味题点:古时候,女孩子15岁时盘发插笄,表示成年。

    二、智慧选择

    1.为什么夫妻中女方将男方称作“丈夫”?()

    A.男人都好斗,喜欢打仗B.男人作为劳动力要丈量土地

    C.男人身高约一丈(古时的计量单位)

    答案:C

    趣味题点:古人称8寸为l尺,10尺为丈,10尺之男人称丈夫。但并非皆以尺测量,仅仅是以形容大气的男人为丈夫,或大丈夫。反之则蔑视之为“小人”。

    2.“万岁”一词最初是。

    A.皇帝之“别称”B.用作欢呼、祝贺

    C.对神的称呼D.祈祷时的用语

    答案:B

    趣味题点:“万岁”一词,起初并非皇帝之“别称”,而是用做欢呼、祝贺的。如蔺相如持璧入秦,秦王喜,左右呼万岁;汉将军纪信假乘汉王车,举汉王旗“日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等等。

    3.“黄花闺女”专指待嫁女子,所谓的“黄花”是。

    A.一种黄颜色的花B.古时女子用黄纸剪成的装饰

    答案:B

    趣味题点:在我国古代,女子在梳妆时会对着镜子贴一些用黄纸剪成花形的装饰品,后来“黄花”就引申为待嫁女子。

    4.我们常把那些一知半解,却喜欢在人前卖弄的人叫。

    A.半截剑B.半段枪C.半面D.半瓶醋

    答案:D

    趣味题点:通常用“半瓶醋”比喻对某一门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却好在人前卖弄的人。出自《古今杂剧·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5.按照国际惯例,接待国家元首时鸣放礼炮多少响?()

    A.21响B.23响C.25响D.28响

    答案:A

    趣味题点:鸣礼炮起源于英国。早在400年前,英国海军就有了以鸣炮迎宾的习惯。鸣放礼炮是隆重迎送国宾仪式上的一种礼节。长久以来鸣放礼炮已形成国际惯例。凡欢迎外国元首,鸣礼炮21响;欢迎外国政府首脑,则鸣放19响。鸣放礼炮成为最高规格的礼遇。

    6.起源于中国,是由我国商代祭天仪式“鞠祭”演化而来的。

    A.握手B.下跪C.鞠躬

    答案:C

    趣味题点:商代有一种祭天仪式叫“鞠祭”:将祭品(猪、牛、羊等)整体弯蜷成圆的鞠形,放到祭处奉祭,以此来表达祭祀者的恭敬与虔诚。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渐援引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地位崇高者或长辈的崇敬。于是,弯一弯腰,象征性地表示愿把自己作为鞠祭的一个牺牲品而奉献给对方。这就是“鞠躬”的来历。

    7.族人视糯米为珍贵礼品,遇逢喜事赠送亲朋好友一两斗糯米是很

    得体的。

    A.傣B.白C.京D.侗

    答案:D

    趣味题点:侗族地区的糯米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长须糯、秃壳糯、旱地糯和香米糯等七八种,其中香米糯有“糯米王”之称,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之誉。

    8.合十礼多流行于印度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它是信奉的人的特有礼节。

    A.佛教B.天主教C.伊斯兰教

    答案:A

    趣味题点:合十礼源自印度,最初仅为佛教徒之间的拜礼,后发展成全民性的见面礼。施合十礼时,身体要站正,面对受礼者,双手合拢,掌尖与鼻尖基本平行,手掌略向外倾斜,头部微微向下,口中念念有词。

    9.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调羹上。宴会中,如果将筷子在碟子上,那就表示酒足饭饱不再用膳了。

    A.斜放B.横搁C.分开放

    答案:B

    趣味题点: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足饭饱不再进膳了,但不收拾碗碟,表示“人不陪君筷陪君”。这种横筷的礼仪,我国古代就有。横筷礼一般用于平辈或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小辈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必须等长者先横筷后才可跟着这么做。

    三、趣味抢答

    1.“五讲四美”指的是什么?

    答案:“五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2.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与西方人交谈时的“八不问”是什么?

    答案:不问年龄、婚否、收入、经历、住址、个人生活、宗教信仰与政治见解,以及不谈对其他人的看法。

    4.使用筷子有哪些忌讳?

    答案:一忌敲筷;二忌掷筷;三忌叉筷;四忌插筷;五忌和筷;六忌舞筷。

    5.请将以下尊称与各自对应的人物身份用线连接。

    A.陛下a.外国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

    B.殿下b.国王、王后

    C.阁下c.王子、公主、亲王

    答案:A-b;B-c;C-a。

    四、趣味乐园

    皇帝的由来

    中国古代最早所称的“皇帝”是对“三皇五帝”的统称。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传说中的三个古代帝王;“帝”原来指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天帝,后来许多国家混战,各自称帝,出现西帝、东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来到人间,成为超越“王”的人间尊号。也有说“帝”是部落时期的黄帝、炎帝、蚩尤等。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率秦军灭掉最后一个强国齐,实现全国统一,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他自认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将“皇”、“帝”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帝号,从此统一天下的帝王就称为皇帝。

    第二阶段小试牛刀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子

    一、快速判断

    1.“不倒翁”又叫“扳不倒”,原是个褒义词。它的由来与卞和有关。

    答案:对

    趣味题点:相传在春秋时,楚国的卞和一次在荆州的荆山采得一块玉璞,外表看来是石,却有美玉包藏其中。卞和两次将玉璞献给楚王,楚王见是顽石,又听信谗言,便先后剁去了卞和的两足,逐出宫门。楚文王继位,发现那块璞中果然是块美玉,遂命制成玉璧,命名为“和氏璧”。楚文王见卞和削去双足,仍坚持真知灼见,不禁赞叹道:“和氏真是个扳不倒之翁也!”这就是“不倒翁”的由来。

    2.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

    答案:对

    趣味题点: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献哈达的动作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要用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伸平向前,弯腰献给对方,这时,哈达正与头顶平,这是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对方以恭敬的姿态双手平接。对尊者、长辈献哈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将哈达捧到长辈的坐前或足下。对平辈或下属,则可以系在他们的颈上。

    3.在战国之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

    答案:对

    趣味题点:战国之前“百姓”是对贵族的统称,战国之后,成为对平民的通称。《诗·小雅·天宝》“群黎百姓”郑玄笺:“百姓,百官族姓也。”

    4.无冕之王是对从事法律职业的人们的尊称。

    答案:错

    趣味题点:无冕之王是对从事记者职业的人们的尊称。

    5.西宾是过去对家庭教师的称呼。

    答案:对

    趣味题点:西宾,又称西席,是古时人们对家庭教师的尊称。因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给教师安排的座位坐西向东,故教师被尊称为西席、西宾。

    二、智慧选择

    1.“豆蔻年华”指的是女子几岁?()

    A.10岁B.13岁C.15岁D.16岁

    答案:B

    趣味题点:“豆蔻年华”,出自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2.第一个举行大典,将自己的父亲封为太上皇的人是谁?()

    A.刘备B.刘邦C.赵构

    答案:B

    趣味题点: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去拜见太公,寻思太公会像从前一样当堂坐着,等待自己。谁知刚到门前,只见太公着旧袄,执竹帚,毕恭毕敬地迎接他。这突然之举,使他大吃一惊,上前急问何事。太公说:“你贵为天子,谁敢不敬?我虽是你父亲,也不过一个平民百姓。平民不敬皇帝,是杀头之罪啊!”刘邦好说歹说,他父亲就是不听,依旧如此。事后,有人讲秦始皇曾尊称故去的父亲为太上皇,建议封刘太公为“太上皇”。刘邦听了求之不得,马上举行仪式,将父亲封为太上皇。这就是太上皇的由来。

    3.相传“二百五”的由来与哪个历史人物的死有关?()

    A.苏秦B.商鞅C.齐王

    答案:A

    趣味题点:相传战国时期,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暗杀。齐王很恼怒,要给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就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贴榜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乃为齐国除了大害,当赏黄金千两,望为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4个人前来,并都一口咬定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真勇士也!一千两黄金,你们4个人各分得多少?”4人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4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4.古时候的人常用贬义词来称呼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叫谦称。如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那么称呼自己妻子时叫什么呢?()

    A.夫人B.妻子C.糟糠D.老婆

    答案:C

    趣味题点:糟糠一词仅从字面上看,容易理解为指妻子不漂亮,如同食物中的酒糟、米糠之类的粗劣者。但是,仅仅从字面上理解词的原意,这就难免出差错。其文原本并无贬义,“糟糠”是指吃粗劣食物的贫苦生活,“糟糠之妻”指共患难、同甘苦的妻子。糟糠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5.在,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同喝一杯结发酒后,要用力把酒杯摔坏,客人们齐声欢呼“祝你们幸福”。碎片不能复合,象征夫妻永不分离。()

    A.伊朗B.巴基斯坦C.尼泊尔

    答案:B

    趣味题点:新婚男女在接受完所有来宾的祝福后必须同喝一杯“结发酒”,然后用全身力气把酒杯摔碎,碎片越小越多,意味着夫妻生活会越和谐圆满——此时新郎的兄弟向新婚夫妇抛撒花瓣,客人们会齐声欢呼:“祝你们幸福!”新郎的父母会小心地拾起碎片赠送给自己的儿子儿媳。有的夫妻一直珍藏着这些“爱的证物”直到去世。

    6.吃西餐擦嘴时,一定要用餐巾擦拭,避免用自己的手帕。并且用纸巾的擦嘴是应有的礼貌。

    A.内侧B.正面C.外侧

    答案:A

    趣味题点:吃西餐擦嘴时,一定要用餐巾擦拭,避免用自己的手帕。用餐巾的内侧来擦,而不是弄脏其正面,是应有的礼貌。手指洗过后也是用餐巾擦的。若餐巾脏得厉害,可请侍者重新更换一条。

    7.下面哪个国家用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不同意?()

    A.印度B.新西兰C.也门

    答案:A

    趣味题点:中国人的习惯是“摇头不算点头算”,但在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等很多地方,人们却以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不同意。

    8.下面哪个国家人送礼时避偶就奇,通常用1、3、5、7等奇数,但忌讳

    “9”?()

    A.朝鲜B.泰国C.德国D.日本

    答案:D

    趣味题点:日本人将送礼看做是向对方表达心意。礼不在厚,赠送得当便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中国人送礼成双,日本人则避偶就奇,通常用1、3、5、7等奇数,但又忌讳其中的“9”,因为在日语中“9”的读音与“苦”相同。按日本习俗,向个人赠礼须在私下进行,不宜当众送出。

    9.藏族同胞非常重视礼仪。他们喜欢在姓名后面加个字表示对人的尊敬。

    A.先B.士C.拉

    答案:C

    趣味题点:藏族非常注意使用敬语,这种风气拉萨人更为讲究。在拉萨甚至整个西藏,每句话都有三种讲法,一是普通话,一是敬语,一是最敬语。无论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是这样。地位相同的人相互用敬语,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也用敬语,对地位悬殊的人用最敬语。不会敬语的人被认为缺少教养,而敬语用错了,便会闹出笑话。藏族人非常重视称谓,称谓不准确,往往被认为不懂礼貌,在对方名字后面加个“拉”字,表示尊敬。

    三、趣味抢答

    1.什么是正确的走姿?

    答案:行走时,应抬头,身体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

    2.饮茶的礼节、礼貌要求是什么?

    答案: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或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要及时给客人添水。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而不是大口喝。

    3.如何保持良好的坐姿?

    答案: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不可随意拖拉椅凳。就座时要留意从坐椅的左侧入座,背部要与椅背平行,沉着安静地坐下。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坐时,要保持上身端正,两手应自然下垂,肩部放松,五指并拢。男性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女性一般应并膝或双腿交叉端坐,双手放于膝盖上。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座;离开座位时动作要轻缓,不可猛起猛出,发出声响。坚持“左入左出”,从座位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轻盈、稳重的体态。

    4.若一个人与许多人握手,应遵守怎样的顺序?

    答案: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

    5.正确的站姿是怎样的?

    答案:站立应挺直,舒展,收腹,眼睛平视前方,嘴微闭,手臂自然下垂。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男性通常可采取双手相握叠放于腹前的前腹式站姿,或将双手背于身后两手相握的后背式站姿,双脚可稍许叉开,以与肩部同宽为限。女性的主要站姿为前腹式,但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掌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四、趣味乐园

    数字礼仪

    “0”:在印度,以“0”结尾的数是积极的。

    “1”:西方人认为它是完美、独尊、起始。

    “3”:在希腊和埃及,它是神性、尊贵、祥瑞的象征;其他大多数国家认为它表示的是敬意或诀别。

    “4”:在阿拉伯,它是长生不老、重视的意思;而在日本、中国,它表示的是死亡、厄运。

    “5”:在埃及、印度北部,它表示的是尊重、好感与重视。

    “6”:日本人认为它代表无用之人。

    “7”:一些欧美人认为它表示吉祥、如意;其他许多国家也认为它是纯洁、神奇、崇高的象征;而在新加坡,它却成了不吉利、背运的代表。

    “8”:在中国,它表示的是“发”,是好运的象征;而在新加坡它表示不顺利。

    “9”:中国人认为它是祥瑞长久的象征;在西方,它是神圣之至的意思;而在日本,它却表示苦命、痛苦。

    第三阶段趁热打铁

    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知识,85%是靠人际关系与处世能力。

    ——安德鲁·卡内基

    一、快速判断

    1.在泰国,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认为头被人触摸是一种极大的侮辱。

    答案:对

    趣味题点:在泰国,人的头部被认为是精灵所在的重要部位。如果您无意中碰及他人的头部,您应立即诚恳地道歉。泰国人忌讳外人抚摸小孩(尤其是小和尚)的头部,小孩子的头只允许国王、僧侣和自己的父母抚摸。即使是理发师也不能乱动别人的头,在理发之前必须说一声“对不起”。

    2.使用筷子的国家,可以将筷子随意插在米饭中。

    答案:错

    趣味题点:将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3.岳父被称为“泰山”始自唐朝。

    答案:对

    趣味题点:据史书记载,唐朝时,一次唐玄宗前往泰山封禅,整个仪式由宰相张说主持。到达泰山后,唐玄宗下圣旨,将所有跟随封禅的官员加官一品。

    张说假公济私,竟将自己的女婿郑镒连升了四品,使郑镒从九品小官骤然升到五品。唐玄宗得知此事后,责问张说,张说无言以对。这时,玄宗身边的弄臣黄幡绰说:“郑镒能升官,都是泰山的功劳啊。”从此,人们便将岳父称为“泰山”。

    4.用西餐时要使用刀叉,一般应该用左手拿刀。

    答案:错

    趣味题点:吃西餐时,使用餐具时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不用时刀口不能朝外而放。

    5.人们戏称大龄未婚者是“王老五”。

    答案:对

    趣味题点:王老五是民间俗语,特指没有家室之人。

    二、智慧选择

    1.下列几种花中,什么花最适合赠送给母亲?()

    A.玫瑰B.月季C.康乃馨

    答案:C

    趣味题点:1934年的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着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就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爱之花,受到人们的敬重。

    2.小费制度源于。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答案:B

    趣味题点:小费制度源于18世纪英国伦敦。那时,当地酒店的餐桌上一般都摆着写有“Toinsurepromptservice”(保证服务迅速)的碗。顾客落座后,将少量零钱放入碗中,就会得到服务人员迅速而周到的服务。后来,这种做法演变成为感谢服务人员而付给的报酬。上面几个英文单词的头一个字母联起来,就成了“tips”(即小费)。

    3.以下数字,哪个是西方人特别忌讳的?()

    A.1B.13C.4D.9

    答案:B

    趣味题点:在西方人眼里,“13”是个很不吉利的数字,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最着名的一个原因是源于基督教的一个传说。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和的弟子们一起吃饭,其中的第13个门徒叫犹大。他因为贪图30块银币,将耶稣出卖给当权者,并为捉拿耶稣的人带路。结果,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圣经》上的故事广为流传,使西方人禁忌“13”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4.客人来访时,我们要为客人打开房门。当房门向外开时,应该。

    A.客人先进B.我们先进C.同时进门

    答案:A

    趣味题点:客人来访,主人要迎至门外,握手言欢;让客人先进门,主人随后;若客人持有礼物,须主动接过放置于适当地方并致谢意。

    5.在国际交往中献花惯例禁用的花卉是。

    A.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的花

    B.菊花、杜鹃花、荷花、黄色的花

    答案:A

    趣味题点:在国际交往中献花惯例禁用花卉有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的花。

    6.欧美各国有婚日纪念的礼仪。人们把结婚第1年称作纸婚,把结婚第2年称作棉婚,第5年为木婚,第10年为锡婚,把结婚第50年称作婚。

    A.金B.银C.钻石D.红宝石

    答案:A

    趣味题点:结婚第25年,银婚,是婚后第一个大庆典;第50年,金婚,这是夫妇的第二个大庆典;第55年,翡翠婚,如翡翠玉石,是无价之宝;第60年,钻石婚,这可以说是人生中极其珍贵稀罕的,亦为夫妇间最隆重的庆典。

    7.在,男子喝酒是有限制的,即男人每月只准喝3千克。

    A.芬兰B.挪威C.荷兰D.瑞典

    答案:D

    趣味题点:对于喝酒,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习俗。在澳大利亚,只有在下午6时后才准喝酒。如果在冬天,则要向后延迟一小时。至于新年及节日,饮酒时间要到11时才能开始。在瑞典,男子每月只准喝3千克。在印度,喝酒只能在酒市,只准尝“杯中物”。在德国,有许多地方,只许居民喝啤酒,其他烈酒均在禁止之列。

    8.族人久别相见多以吻手为礼,妇女相遇以接吻为礼。

    A.塔吉克B.哈萨克C.鄂温克

    答案:A

    趣味题点:塔吉克族男子平辈相见时互相握手,然后俯身互吻握着的手背,或互相拥抱;不同辈之间长辈吻幼辈之额,幼辈吻长辈手心。女子相见时,长辈吻幼辈的眼睛或前额,幼辈吻长辈的手心;平辈互吻面颊,近亲之间则吻唇。男女相见,一般行握手礼;如男子是亲近的年老长辈,则女子吻其手心。近亲久别重逢时有许多问候语并互相拥抱。

    9.敬礼姿势要标准正规。敬礼不准以左手相敬,即使右手有残疾也不得用左手,可改用点头代替。敬礼起源于中世纪的。

    A.亚洲B.北美洲C.欧洲

    答案:C

    趣味题点:敬礼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那时骑士们常常在公主和贵妇们面前比武,他们经过公主的座席时要颂唱一首赞美歌,歌词里往往把公主比作炫目的太阳,武士们都要把手举起来做挡着太阳光的姿势,后来就演变成了举手齐眉的敬礼。

    10.流行于港澳地区的叩指礼一般是以个指尖在桌面轻轻叩打,以致礼感谢。

    A.1B.2C.3D.4

    答案:C

    趣味题点:“叩指礼”是指主人在给客人斟酒时,客人要把拇指、食指、

    中指捏在一块,轻轻在桌上叩几下,表示感谢主人的斟酒。

    三、趣味抢答

    1.连线题。将古人不同的朋友关系及其之间的称谓相连接。

    A.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a.神交

    B.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b.贫贱之交

    C.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c.金兰之交

    D.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d.刎颈之交

    E.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e.患难之交

    F.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f.莫逆之交

    G.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g.竹马之交

    H.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h.布衣之交

    I.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i.忘年交

    J.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j.忘形交

    K.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k.车笠交

    L.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l.君子之交

    答案:A-b;B-c;C-d;D-e;E-f;F-g;G-h;H-i;I-j;J-k;K-l:L-a。

    2.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请用线连接以下对应关系。

    A.孩提a.男子二十岁

    B.垂髫b.二三岁之间

    C.黄口c.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D.总角d.婴儿

    E.豆蔻e.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F.束发f.十三四岁的女子

    G.及笄g.男子十五岁

    H.弱冠h.女子十五岁

    答案:A-b;B-c;C-d;D-e;E-f;F-g;G-h;H-a。

    3.涉外馈赠礼品有“涉外交往八不送”,请简要回答出几项。

    答案:一定数额的现金、有价证券;天然珠宝与贵金属首饰;药品与营养品;广告性、宣传性物品;易于引起异性误会的物品;为受礼人所忌讳的物品;涉及国家机密或商业秘密的物品;不道德的物品。

    4.请简要回答一下名片礼仪的有关内容。

    答案:(1)职位低者先递名片。在拜访单位,拜访者先递名片。(2)递名片时,要准确告诉对方自己公司名称,所属部门及本人姓名。(3)双手接受对方名片。(4)客人递名片时,应站起来接受。(5)接受对方名片后,要仔细地看一遍,决不要一眼都不看就收起来,最好将对方的姓名和职称等默默读一遍。

    5.“介绍”是建立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请简要说一下介绍的礼仪。

    答案:正式介绍一般用于正式、郑重的场合。总的原则是:年轻的或后辈被介绍给年长的或前辈,男性被介绍给女性,一般来客被介绍给身份较高的人等。非正式介绍一般用于非正式场合。这种介绍不必过分讲究介绍的规则,如果大家都是年轻人,就更可以轻松、随便一些。

    四、趣味乐园

    送花礼仪

    1.给亲友生日送花,青年人可送玫瑰、月季,中年人可送兰花或茶花,给老年人祝寿可送万年青、榕树,象征长寿。

    2.给新婚夫妻赠花,最好送玫瑰花或月季花。

    3.给恋人赠花适宜送红玫瑰花、蔷薇花、丁香花或蝴蝶兰。

    4.贺友人乔迁之喜可送大方之仙人掌花,寓意乔迁顺利,万事如意。

    5.给病人赠送马蹄莲、康乃馨等,是希望其早日康复。

    6.给工商界朋友赠花,可用大丽花,象征前程万里,事业发达。

    7.新春佳节可送金橘、水仙、百合、状元红、万年青,表达美好的祝愿。

    8.情人节送红玫瑰、郁金香。

    9.父亲节送红莲花、石斛兰。

    10.母亲节送康乃馨。

    11.教师节送剑兰、菊花。

    12.送别可送芍药花,代表离别惦念之意。

    第四阶段循序渐进

    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

    ——拉罗什福科

    一、快速判断

    1.从古至今,“夫人”一词为对已婚女性的专称。

    答案:对

    趣味题点:源于《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句。我国古代,诸侯的妻子、帝王的妃子均称夫人。由于夫人之称含有尊贵之意,故现泛用为对已婚女性的专称。

    2.秦王嬴政是第一个自称“皇帝”的人。

    答案:对

    趣味题点: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实现全国统一,建立起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他自认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将“皇”、“帝”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帝号,从此统一天下的帝王就被称为

    “皇帝”。

    3.皇帝的女婿被称为驸马,驸马最早是一种官职。

    答案:对

    趣味题点:古时,“驸”指的是马,三匹马拉一辆车,左右两边的马称为“驸”。“驸马”则是掌管皇帝之“驸”的人。汉武帝时开始有“驸马都尉”这种官职,掌管皇帝舆车之“驸”,年俸两千石。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往往被封为这个称号。

    4.由于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差异,俄罗斯人送女士鲜花宜为单数。

    答案:对

    趣味题点: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单数是吉祥、幸运的数字,所以俄罗斯人送与亲友的鲜花是3枝、5枝、7枝,祭悼亡人则用2枝、4枝、6枝。

    5.在国际交往中,对不了解婚姻情况的女子称女士。

    答案:对

    趣味题点:在涉外交往中,对男子一般称先生,对女子称小姐、太太。对未婚女子,无论年龄大小,都称小姐。对已婚的女子称太太,对不了解婚姻状况的女子称女士。对地位较高、年龄稍长的已婚女子称夫人。近年来,女士已逐渐成为对女子最常用的称呼。

    二、智慧选择

    1.“老师”之称开始于。

    A.宋代B.明代C.清代

    答案:A

    趣味题点:“老师”之称,始于宋代,时为地方小学教师的称词。宋代的太学教师称“学政”。

    2.中国古代“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这是什么拜礼?()

    A.长揖B.再拜C.顿首D.稽首

    答案:A

    趣味题点:长揖是古代汉族交际礼仪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即拱手高举,从上而下。上古时开始流行,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

    3.“令堂”是古代对对方亲属中哪一位的尊称?()

    A.父亲B.母亲C.伯父D.伯母

    答案:B

    趣味题点:令尊/令严:尊称对方父亲;令堂/令慈:尊称对方母亲。

    4.皇帝或国王常被尊称为“陛下”,陛下是指。

    A.宫殿下的台阶B.宫殿里的大厅C.宫殿里的小路

    答案:A

    趣味题点:陛下指宫殿下的台阶,表示人臣奏事,必须请在陛下的近臣转呈,不敢直接惊动皇帝,以示对皇帝的尊敬。同样,对于居住在宫殿内的其他皇族,如太子、公主等,统称为殿下,以示尊崇(对皇后也可称陛下)。

    5.在国际礼仪中,二人同行,尊卑有序,具体是指。

    A.前为尊,后为卑,右为大B.后为尊,左为大

    答案:A

    趣味题点:二人同行,尊卑有序:前为尊,后为卑,右为大,左为小;三人并行,则以中央为尊,右边次之,左边又次之。

    6.行走步幅适中才有风度和韵味。步幅一般为。

    A.男士50厘米左右,女士略小些

    B.男士60厘米左右,女士略小些

    C.男士70厘米左右,女士略小些

    答案:C

    趣味题点:在人际交往中,行走时的步幅男士可以控制在70厘米左右,女士略小些。

    7.“法老”的原意是指。

    A.王宫B.国王C.金字塔

    答案:A

    趣味题点:“法老”是古埃及君主的尊称,原意为大房屋,在古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仅指王宫,并不包含国王本身。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第十八王朝)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公元前945-前730年)以后,“法老”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

    8.“将军”的称谓从何时开始?()

    A.秦朝B.春秋C.唐朝

    答案:B

    趣味题点:在春秋之前还没有“将军”这个称谓,掌管军事的官职叫“司马”。那时国家军队数量并不多,天子只有六军(每军2500人),诸侯最多不超过三军。各军的统帅叫卿,卿以下叫大夫(师),大夫以下叫士。到了春秋时代,诸侯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不断增加兵力,大国诸侯常常拥有三军以上的兵力,而在编制上诸侯只能有三军,只能设三卿。于是,就把扩充军的统帅称为“将军”,意即率领一军的意思。

    9.“足下”,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相传这一词跟哪个历史

    人物有关?()

    A.姜子牙B.周公旦C.介子推

    答案:C

    趣味题点:据刘敬叔《异苑》卷十记载:“介子推逃禄隐迹,抱树烧死。文公(晋文公重耳)拊木哀嗟,伐而制屐(以木作底的鞋)。每怀割股之功(在重耳出逃中,介子推曾割自己大腿上的肉为重耳充饥,亦称“剐肉奉君”),俯视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将起于此。”

    10.总统是共和制国家的最高行政元首名称。总统制起源于美国,世界上第一个总统是。

    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

    答案:A

    趣味题点:1787年,刚获得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13个州的代表55人,在费城独立厅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联邦宪法。1789年1月,根据宪法美国举行历史上第一次大选,选举独立战争的杰出领导华盛顿为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总统。

    三、趣味抢答

    1.将下列尊称与各自对应的人物身份用线连接。

    A.令尊/令严a.对方母亲

    B.令堂/令慈b.对方父亲

    C.令爱/令嫒c.对方儿子

    D.令郎d.对方女儿

    答案:A-b;B-a;C-d;D-c。

    2.请将下列自称与各自对应的人物用线连接。

    A.家严/家父a.自己的母亲

    B.家慈/家母b.自己的父亲

    C.舍弟/舍妹c.自己的弟弟、妹妹

    D.小犬d.自己的妻子

    E.拙荆/贱内e.自己的儿子

    答案:A-b;B-a;C-c;D-e;E-d。

    3.下面是我国古代婚姻礼仪中的“六礼”,请按先后顺序排列。

    a.请期b.纳征c.问名d.亲迎e.纳吉f.纳彩

    答案:f-c-e-b-a-d。

    4.下面是我国古代对50岁到100岁老人的敬称,请按年龄的先后顺序排列。

    a.耄b.期颐c.艾d.耆e.耋f.鲐背

    答案:c-d-e-a-f-b。

    5.请将下列各种“吻礼”与其表示的含义用线连接。

    A.吻指礼a.挚交性礼节

    B.吻足礼b.受辱性礼节

    C.吻脚掌礼c.热望性礼节

    D.吻膝礼d.尊敬性礼节

    答案:A-c;B-d;C-a;D-b。

    四、趣味乐园

    餐桌礼仪

    1.入座后姿势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用餐时须温文尔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4.口内有食物时,应避免说话。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6.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塞,食物未咽下前,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8.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9.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宜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剔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第五阶段一鼓作气

    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

    的品性。

    ——奥维

    一、快速判断

    1.“老佛爷”是慈禧太后的专称。

    答案:错

    趣味题点:清代皇帝的“特称”叫“老佛爷”。清朝帝王之所以用“老佛爷”这个称呼,是因为满族的祖先女真族首领最早称为“满柱”。“满柱”是佛号“曼殊”的转音,意为“佛爷”、“吉祥”。后来,有的显赫家族、世袭首领,起名就叫“满柱”。清朝建国后,将“满柱”汉译为“佛爷”,并把它作为

    皇帝的特称。

    2.“主席”一词源于中国。

    答案:对

    趣味题点:中国古代没有桌椅,人们席地而坐。席地而坐也颇讲究,先铺上的像房间那么大小的席子叫“筵”,每个人坐的小垫子叫“席”。古人进屋,先脱鞋,再走过筵,坐在席上。入席时,客人有客座,主人中的长辈独自坐在正位或主家席位,叫做主席。这个称谓于是叫开,慢慢演变成现在的会议主持人,或是国家、团体、公司领导人的职位名衔了。

    3.土耳其人房间和客厅禁用花色。

    答案:对

    趣味题点:土耳其人认为花色是凶兆,因此在布置房间、客厅时绝对禁用花色,而用素色。

    4.用西餐吃全鱼时,吃完鱼的上面,可以翻身再吃。

    答案:错

    趣味题点:西餐吃鱼时,一面吃完后,则拆去骨头吃另一面,不要将鱼翻过身吃。

    5.“泰斗”一词的使用与韩愈有关。

    答案:对

    趣味题点:“泰斗”是“泰山北斗”的简称。起初,人们把韩愈比作“泰山”、“北斗”,是表示对这位文学家的推崇、敬仰之情。后来,人们就用“泰斗”一词称在某一方面成就卓越,在社会上有名望、有影响的人。

    二、智慧选择

    1.在我国民间,姐妹的丈夫互称“连襟”,又称“连袂”。这个俗称与谁

    有关?()

    A.杜甫B.李白C.苏轼D.白居易

    答案:A

    趣味题点:杜甫晚年居于川东,结识了当地一位姓李的老头,细论起来,两家还是远房亲戚。两人很合得来,交往甚密。后来杜甫要出峡东,写了首《赠李十五丈别》的诗,其中几句是:“孤陋忝末亲,等级敢比肩?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襟袂连”形容了彼此关系密切,只不过尚未达到后来指的那种关系。宋朝时,“连襟”这个称谓已通行,并代指与现在相同的内容。

    2.“东床”一词用于称呼女婿。这个称呼与谁有关?()

    A.李白B.王羲之C.嵇康D.谢安

    答案:B

    趣味题点:《晋书·王羲之传》上有一个故事说,晋代有一名太尉郗鉴,有一天派门客去王导家为自己女儿择婿。门客回来后报告说:“我去的时候,正逢他们吃饭,这些年轻人一听说我是奉太尉之命去选女婿的,都不出声,端端正正的。只有坐在东床上的一个青年人,仍敞着衣襟,大吃大嚼,好像根本没有听到我是专为择婿而来的这番话似的。”郗鉴听后说:“这种不做作的人,想必正是一个好女婿。”他亲自带领门客再次探听,得知那个青年叫王羲之,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件事流传四方,后来有人便把“东床”用作“女婿”的代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3.“下跪”之礼源于。

    A.中国B.日本C.朝鲜D.印度

    答案:A

    趣味题点:在东汉以前,我国还没有桌椅,人们都是在地上铺上席子,然后坐在席子上。通常坐时要两膝着地,再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上,脚掌向后向外。

    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表示尊敬,往往要伸直上半身,即古书上所说的“引身而坐”,然后俯身向下,有时要前额触地。就这样,逐渐演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4.男士和女士握手时应注意。

    A.男士在握手前摘掉帽子,可不脱下手套

    B.男士轻握一下女方的手指部分即可

    C.男士长时间握住女方的手不放

    答案:B

    趣味题点:男士不能戴手套与人握手,女士戴的礼服手套除外,与一般女性握手只要握手指部分。

    5.公务时的目光注视区间。

    A.范围是以两眼为底线,以前额上部为顶点所连接成的三角区

    B.范围是以两眼为上线,以下颌为顶点所连接成的倒三角区域

    C.范围是对方的眼睛、嘴部和胸部

    答案:B

    趣味题点:公务时的目光注视区间范围是以两眼为上线,以下颌为顶点所连接成的倒三角区域。注视这一区间能够造成严肃认真、居高临下、压住对方的效果。多采用于商务谈判、外事交往和军事指挥。

    6.“耳顺”代指什么年纪?()

    A.40岁B.50岁C.60岁D.70岁

    答案:C

    趣味题点:古代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皇帝有许多儿子,将要继承王位的是。

    A.太子B.公子C.王公

    答案:A

    趣味题点:皇太子是皇帝正式继承人的封号。“太”者,大也。在中国汉朝时期,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

    8.中国古代皇帝常自称为。

    A.朕B.天子C.陛下

    答案:A

    趣味题点: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9.在外事活动悬挂双方国旗时,确定原则是:_______。

    A.以右为上,左为下;客在右,主在左

    B.以左为上,右为下;客在左,主在右

    答案:A

    趣味题点:悬挂双方国旗,按照国际惯例,以右为上,左为下。但这是以旗面本身为准的,搞不好会弄错。所以还应记住以挂旗人为准,“面对墙壁左为上,右为下”。挂旗时,挂旗人必然面对墙壁,这时左为上,悬挂客方国旗,右为下,挂主方国旗。乘车时应记住“面对车头左为上”,左边挂客方国旗,右边挂主方国旗(有时以汽车行进方向为准,驾驶员右手为上)。

    10.“海外赤子”一语与谁有关?()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

    答案:C

    趣味题点:相传,在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殿试射箭比赛,大臣劝谏:“人们张弓挟矢立在殿前,距离你这么近,万一有狂妄无知的人暗中发射,可对社稷极为不利呀!”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此后,人们便从唐太宗这段话中引申出“海内赤子”一语。而“海外赤子”则是由“海内赤子”一语转换而来的。

    三、趣味抢答

    1.到医院看望病人时应注意哪些礼节?

    答案:闲谈话题应轻松愉快,尽量绕开病情,注意忌讳。探望时,最好等病人稍好转时再去探视,次数不可太频繁。时间长短以10分钟至半小时为宜。探望时,可带水果鲜花,长期住院可送书籍、杂志。探望者服饰应朴素,不宜浓妆艳抹。

    2.点烟时有什么礼仪?

    答案:几个人同时点烟,年轻的应给年长的先点,男子要给女子点,主人给客人点。一支火柴点两支烟就得熄掉;用打火机,点完两支后应熄灭一下,切忌连点三次。年长者向年轻者借火,年长者可先划火点烟,然后年轻的接过燃着的火柴点自己的烟;男子向女子借火,女子不必替他点火,把火柴或打火机递给他就行了;女子向男子借火,不论这男子是否比自己年纪大,都不能从他手中接过燃着的火柴,应由男子划着火柴或打着打火机,女子俯身就火。别人为自己点了烟,一般应轻声道谢。借火时,应把嘴上的烟拿下来,取过对方的打火机时,再把香烟含在嘴中。

    3.请将下列各种礼俗与它们最早出现的时间正确连接起来。

    A.放爆竹a.唐玄宗天宝年间

    B.贴木版年画b.五代后蜀

    C.贴对联c.清朝末年

    D.压岁钱d.汉代

    E.倒贴“福”字e.宋代

    答案:A-a;B-e;C-b;D-d;E-c。

    4.请将下列各种礼节与流行的地区用线连接起来。

    A.鞠躬礼a.欧洲

    B.合十礼b.东亚

    C.叩指礼c.印度及东南亚

    D.拥抱礼d.港澳地区

    答案:A-b;B-c;C-d;D-a。

    5.请将下列国家与其特有的新年礼俗用线连接起来。

    A.伊朗a.炸“玩偶”

    B.古巴b.筑雪墙

    C.加拿大c.举行“下水礼”

    D.阿根廷d.跳“祝火”

    E.哥伦比亚e.泼水除旧

    答案:A-d;B-e;C-b;D-c;E-a。

    四、趣味乐园

    为什么是“男左女右”

    据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氏去世之后,他的身体器官化为日月星辰、四极五岳、江河湖泊及万物生灵。《五运历年纪》中认为: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盘古氏双眼所化,日神是盘古氏的左眼所化,即伏羲;月神是盘古氏的右眼所化,即女娲。民间传说的“男左女右”习俗,就是由此而来。除此之外,“男左女右”还与古代人的哲学观关系密切。我国的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就是“阴阳”。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长短、上下、左右等。古人将其归类为大、长、上、左为阳,小、短、下、右为阴。阳者为刚强,阴者为柔弱。男子性刚强,属阳与左;女子性温柔,属阴与右。中医诊脉,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小儿患病观察手纹,也取“男左女右”。这种区分法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