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运气不如长志气-挫折有限,斗志无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有这样一句充满哲理的话:“逆境是人杰的摇篮,磨难是成功的良伴,挫折是英才的乳汁,悲痛是奏凯的琴键。”无论逆境、磨难、挫折、还是悲痛,只要能够充满斗志地去拥抱它们,它们就会从“绊脚石”演变成“垫脚石”,把你一步步抬上事业之巅峰。不经一番寒彻骨,难得梅花扑鼻香。待拨开乌云后,一切将面向光明。

    1、搏击风浪,主宰命运

    与其像兔一样生活,不如像鹰一样战斗。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风浪。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战斗,如果一个人胆怯、懒散而害怕战斗,拒绝战斗,而整日郁郁寡欢、不寻出路,那这个人终归会在消沉中死去。

    为了战斗而死与等待死亡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只要战斗就有胜利的希望,但是等待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失败,而且这种失败是绝对的,是没有希望的,因为受命运控制,所以是注定的;而敢于战斗的人不是受命运主宰的人,他的战斗不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他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天,三只青蛙一同掉进了一个桶里,更不幸的是,这个桶里装着满满的新鲜的牛奶。粘粘的鲜奶把它们紧紧裹住,它们几乎动弹不得。

    一只青蛙说:“这或许是神的旨意,命当如此,无需挣扎,再怎么挣扎也是徒劳无益。”于是,它一动不动,双眼紧闭,等待着死神的到来。

    另一只青蛙说:“这只桶太深了,纵使我摆脱了鲜奶的束缚,我也无法跳出去的,怪只怪当时的不小心,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了。”它一脸悲凉,同样一动不动地待在桶里等待死亡。

    第三只青蛙什么都没有说,它试了试,发现后腿还可以活动,于是它运足力气,使劲地蹬着,跳着。鲜奶在它的剧烈运动下结成了疙瘩。它跳到奶块上,然后便借助奶块跳出了这只深桶。

    如果相信命运的存在,自己就可以去创造命运,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自己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还是暗淡无色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自己去决定。尼采曾经这样说过:“那些受苦受难、孤寂无援、饱尝凌辱的人们,不要被妄自菲薄、自惭形秽压得抬不起头来,你们惟一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

    有一位妇女,因小时候患过一次重病,眼睛从此高度弱视,看不清东西。她摔到过,哭过、悲伤过、绝望过,甚至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是后来,当她看到许多盲人积极乐观地生活着,她逐渐懂得了生命的珍贵与生活的精彩,不愿意再生活在人们的同情之中。她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她想通过学习知识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为看起书来比较吃力,她就把书举到靠近睫毛的地方看。她一直坚持刻苦自学,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几年之后,她顺利地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她用努力弥补了自己的缺陷,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因视力缺陷而带来的困难与障碍。

    有个人与上帝探讨关于天堂与地狱的差别,上帝带着他走进一个房间,那里有一大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是每个人看上去都是营养不良,个个面黄肌瘦,他们的表情呆滞而麻木。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比他们手臂还要长的汤匙,根本无法将香喷喷的肉汤送进嘴里。面对这诱人的香汤,他们无可奈何,因饥饿带来的死亡在一步步向他们逼近,他们的神情悲哀而绝望。上帝说这就是地狱。

    他们又走进另一个房间,房间里的情景和第一个房间没有什么区别,同样是一群人、一锅汤、一样的长柄汤匙,但不同的是:这里的人们互相帮助,每个人都把自己汤匙里的肉汤送到对面人的嘴里,他们吃得饱饱的,营养很充足,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笑容。上帝说这就是天堂。

    其实,天堂与地狱不是注定存在的,而是由人们自己筑起来的。创造生存的机会就步入了天堂,等待生存的机会就步入了地狱。天堂与地狱只有一线之隔,敢于突破的人就可以跨过这一线之隔,反之,就可能固步自封,作茧自缚。

    命运是由自己来安排的,而不是由别人来主宰的,任何苦难都是一种生活状态。只要勇敢生存,不断努力,意料之中的事情就会发生。任何时候都不要相信命运已定,而不再争取。厄运不是注定要跟随任何一个人的,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厄运。厄运是可以摆脱、战胜的。所以,并非一切不幸都是漫长无期的,并非一切痛苦都是没有尽头的,只要不停止呼吸、不停止生活的热情,不停止努力的脚步,就可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命运的土壤中播洒顽强的种子,在绝望中生出希望的光芒。外界的障碍可以阻挡一个人的出路,但是却阻挡不了一个人的意志。

    2、接受现实,挑战苦难

    任何事物都可以逃避,但现实无法逃避。当苦难来到身旁时,虽然没有人愿意接受,但它已经成为了现实,逃避无用。

    面对苦难,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向它挑战。只有这样,才有战胜苦难的可能。一旦退缩,苦难便会像一座大山般向你猛压过来,令人窒息。

    某处发生火灾,兄弟甲乙二人被消防人员从熊熊烈火中救出。虽然性命得以保全,但兄弟二人的烧伤程度非常严重,惨不忍睹。二人在医院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身体状况渐渐恢复,最后安全出院。

    手术让他们恢复了健康,却不能够帮他们消除烧伤的疤痕。兄弟二人常常受到外人的鄙视和嘲笑,但二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却不一样。冷嘲热讽让甲对生活产生了绝望,他不想再活下去,于是将这条好不容易从死神手中夺回来的生命又轻易地还给了死神。乙则不一样,他对来之不易的生命异常珍惜,决定好好生活下去。他努力工作着,不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次,乙经过河边,将一个轻生的人救了起来。这人并不甘心,他再次跳入河中,乙再次将他救起。乙给他讲了自己的经历,终于劝住了这个人。后来,乙才知道自己救起的这个人竟然是一个富翁。为了表示对乙的感激,富翁给乙投资,与乙合伙发展事业。经过多年的努力,乙挣到了足够的钱。他去了最先进的医院,将自己的面容整好了。

    面临着同样的苦难,甲为了逃避而以宝贵的生命作为了代价,已则用积极的生活态度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

    没有比犹太民族遇到苦难更多的民族,也没有比犹太民族更为坚强的民族。

    他们饱经忧患,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苦,有过颠沛流离的生活,遭受过非人的迫害。但他们没有采取消极的生活态度,而是以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面对生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天。他们把苦难看作生活的必然。在他们的眼中,只有经过苦难的洗礼才能拥有真正美好的生活。

    德国纳粹攻克东欧以后,对犹太人进行了特别严密的监控,犹太人只有苦苦忍耐,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在一个僻静的小镇上,有一个经济拮据的犹太家庭,因为没有生活来源,他们只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勉强生活。德国纳粹占领这个小镇后,他们一家五口无处可逃,躲在一个仓库里面的小阁楼里。

    他们被剥夺了自由活动的权利,每每有不怀好意的人或者纳粹巡逻队进入仓库时,一家人只得忍气吞声,不能发出任何声响,以免丢掉性命。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他们渐渐自创了一套手势语,相互之间通过各种各样的动作表达自己要说的话。

    两个孩子的父母和叔叔为了一家五口的生计不得不出去寻找食物,他们轮流外出。几个月后的一天,孩子的母亲出去寻找食物迟迟没有回来,善意的人告诉他们:“孩子的母亲被德国纳粹抓走了。”此后不久,这两个孩子的父亲又一去不返。他们的叔叔,这个惟一的亲人照顾着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可是距离父亲的失踪不到半年,孩子的叔叔在外出寻找食物时被纳粹枪杀了。

    命运就这样作弄了这么一家人,留下了这两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在接二连三地失去亲人后,姐弟二人相依为命。他们一方面要注意生命安全,另一方面还要寻找食物来维持生命,年龄不大的姐姐责无旁贷地扛起了这副生活的重担。可姐姐也一样没有逃脱纳粹分子的魔爪,一个月后的一天,姐姐重演了父母的悲剧。

    从此以后,这个无依无靠的孩子只能依靠自己生活了,他在苦难中继续顽强地生活着,直至德国纳粹失败。

    正是依靠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父母、叔叔、姐姐相继离他而去的情况下,这个小男孩依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正因为这种乐观的精神和超人的忍耐力及面对苦难的承受力,犹太民族才可以生生不息,甚至在以后比其他某些民族活得更好。

    当苦难摆在眼前时,不要悲观,不要怨天尤人,否则只会使你在毫无获得的情况下浪费掉更多精力。此时最为重要的是去除一切心理负担,冷静地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分析将会遇到的种种情况,然后采取正确的策略从困难中挣脱出来。

    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深深的枯井中,它抬起头看着井口的那一片天空,然后想了想自己目前的处境,沮丧地低下了头。因为它知道,它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够爬出这口井的,外面的世界离它太遥远了。

    就这样,驴子在井中煎熬着,绝望地等待着死亡的来临。然而,等待是极其痛苦的,何况是等死。不仅如此,由于在等死的过程中它不愿意挪动身体,以至于不得不忍受人们丢向井中的垃圾对它身体的伤害。

    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驴子终于能够获得安宁了。它在黑暗中深深地思索着,后来决定一定要和命运作一次抗争。它要从这深井中出去,去过它想要的那种生活!接着,驴子安静地休息了。

    第二天,精神饱满的驴子开始了自己有计划的工作。它灵活地挪动着身体,躲避那些从空而降的垃圾,以免自己受到随时都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它用腿和嘴将人们扔下的垃圾有规律地摆好,这样有利于自己踩着垃圾一天天、一步步、慢慢地接近井口;饿了的时候,它便从垃圾中找些能吃的东西充饥,以便自己有足够的精力完成上面的工作。

    就这样,驴子在井中安静地居住了下来。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驴子的努力没有白费,它终于站在垃圾上,从井中出来了!

    如果驴子没有觉醒,就只能被人们丢下的垃圾给活埋,在臭气熏天的环境下煎熬至死。不过,它还是觉醒了,凭着抗争从那口曾经让它绝望的深井中出来了。垃圾非但没有加速它的死亡,反而成为了它获得新生的台阶。

    只要仍然深深热爱着生活,奇迹就能发生。

    几年前,一块手榴弹片戳进了弗兰克斯少校的左腿。经医生诊断,截肢手术是难免的。

    听到这个消息后,弗兰克斯痛苦不堪。他毕业于西点军校,在校时是棒球队队长。他曾下定决心终身从军,不过依照现在的情形来看,他的梦想将成为泡影,因为退伍是他惟一的选择。尽管他觉得自己有很多东西依然可以贡献给部队,可是他也清楚地了解到受过重伤的军人很少能重回到战场。

    弗兰克斯在痛苦中出院了,望着自己曾经奔跑过的棒球场,为自己不能继续在棒球场上一展雄姿而流下了热泪。

    一天,弗兰克斯为了找回昔日的美好回忆,戴着假肢来到棒球场。在等候击球轮次时,弗兰克斯注意到一名队友滑进了第三垒。他想:假如换做我,会如何呢?

    轮到他击球时,他一棒把球击到了场中央。他挥手示意替其跑垒者让开,然后自己迈动僵硬的腿,痛苦地向前奔跑着。在第一垒和第二垒之间,他瞅见外场手将球抛向第二垒的守垒员。他闭上眼,使出全身的力气往前冲,一头滑进了第二垒。随着裁判的一声“安全入垒”,弗兰克斯开心地笑了。

    几年后,弗兰克斯欲率领一个中队穿越恶劣的地形进行战地训练。可是,上司却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他那条假肢。弗兰克斯没有因上司的异样眼光而感到自卑,而是用实际行动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他说,“每当我的假肢陷入泥泞时,我就叮咛自己:‘这便是你无腿可站时的情形’。”

    现在,弗兰克斯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已晋升为四星上将。他是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的:“我的遭遇让我认识到:困难不分大小,完全取决于你的态度。你用消极的情绪去迎接困难,即使困难再小也显得很大;你用积极的情绪去面对它,再大的困难也不算什么。当你走出失去的阴影时,才能发现原来自己并非一无所有,只是失去身体上一个小小的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可以供你好好地生活。”

    判断一个人的勇敢与否,不是看他敢不敢因苦难放弃生命,而是要看他敢不敢从苦难中挣扎出来。很多自杀未遂的人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就在生命将要完结的那一天,我感到了草草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多么地不理智。”在以后的岁月中,即使他们面临的苦难比曾经遇到的苦难更加难堪,他们也会积极去面对它、挑战它。

    面对苦难,我们要像海燕那般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经受过苦难的洗礼后,你将会变得更加顽强。在面对以后的苦难时,你便可以毫无惧色地战胜它。

    3、挺一挺,总能应付过去

    最黑暗之时,也是光明即将到来之时;最困难之时,也是顺境即将到来之时。

    要想成就大业,就必须做到无论遇到什么磨难都不低头,而应以坚忍面对。不过,在生活中,坚忍一次可以,坚忍一生却难,这也是成功人仅有少数的原因之一。不过,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能够用坚忍面对每一次的磨难。

    正是凭借着坚忍,曾国藩挺到了最后,成就了令后人敬仰的事业。

    在江西带兵的时候,曾国藩当时虽是督师,实居客寄的地位。因一无实权、二无实力,在筹兵筹饷的时候,州县官都不听他的话,各省督抚又常常为难他,只有胡林翼诚心帮忙。曾国藩几次想撒手不干,但深感“欲罢不能罢”。

    太平军在江西发动了猛烈攻势,其首领石达开令部将韦俊在城据守,用以牵制胡林翼、罗泽南,自己则率兵联络江西的天地会,对湘军展开了凌厉的攻势。咸丰五年(1855年)十一月,石达开由湖北进攻江西,连克瑞州、临江、袁州,围攻吉安。曾国藩见状只得放弃围攻九江,急调周凤山回援江西。周部撤围九江,于十二月攻占樟树镇。但是,到底是救吉安,还是守武昌,曾国藩举棋不定。石达开见来援湘军在樟树镇按兵不动,乃下令全力进攻吉安,并于次年正月二十五日将吉安攻陷。曾国藩此时驻于赣北南康府,闻吉安被攻破,令周凤山坚守樟树镇,认为此处西近瑞(州)、临(江),东接抚(州)、建(昌),为赣江沿岸重镇和省城南昌的咽喉。曾国藩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考虑到石达开兵破吉安后必然北犯省城。如此以来,周部便可以逸待劳,阻击太平军。为守樟树镇,曾国藩还急令内湖水师彭玉麟率船队师出青岚湖,沿武阳水过三江口,驶入赣江,南下樟树镇,与陆师配合,防守樟树镇。

    不久,石达开果然率兵由吉安北上进攻樟树镇。周凤山指挥湘军据城大战,不敌而弃城逃走。二月十八日,樟树镇为太平军占领。曾国藩闻讯,由南康动身去南昌城收拾溃兵。

    石达开指挥太平军在江西奋勇作战,控制了整个江西的绝大部分地区,当时江西共计13府,8府54州县落入太平军之手。曾国藩困守在南昌、南康两个狭小的地区,被太平军紧紧封锁,不仅文报不通,连家信都难以通达。秘密化装潜递者也多被抓拿,一时被捕杀者达一百多人,湘军被太平军围困得“士饥将困,窘若拘囚”。

    正在曾国藩处境岌岌可危之时,杨秀清忽调石达开去天京参加进攻江南大营的战斗,这才使曾国藩在军事上稍稍松了一口气。曾国藩挣扎着恢复江西的军事实力,把樟树镇等战役溃败的军队重新编排,凑成两支军队:一支约三千五百余人,由黄虎臣率领;一支仅千余人的队伍,由毕金科率领。接着,他又让江西粮道之子邓辅纶新募两千人马,与李元度合为一军。总计军队约有万余人。因战斗力较差,尤其缺乏将才,他想把增援武汉的罗泽南调回,以便趁石达开离开江西的时机夺回失地,挽回江西危局。罗泽南接到曾国藩的告急信后,感到很为难。当时他正担任争夺武汉的军事主力,若撤离武汉,将前功尽弃。他决定加紧攻城,攻下武汉后立即回援江西。结果,因求功心切,他猛打猛冲,作战中被击中头部,于三月初八日死在军营。

    曾国藩面临的困境不只在于军事,更大的苦处是清廷一直对他不放心,怕他的力量太大。为此,清廷将湖北巡抚之职封给胡林翼,而没有封给曾国藩。如此以来,他虽然率兵三四载,却一直处于孤立无援之境,用兵、用人、用饷无处不难。他常自比于东汉时的杨震,下场堪忧。

    清政府不肯向曾国藩放权,使得曾国藩在江西处处受到地方官的排挤和刁难。咸丰五年八月(1855年9月),曾国藩丁忧服阙,补授了兵部右侍郎,仍没有钦差之衔,地方官仍是轻视他。他在江西用兵,要求江西地方出军饷。地方官总认为他并非国家正规军,为其输饷是额外负担,因此不肯出饷。曾国藩军队缺饷,只能自己筹措,又受到了地方官的抵制。他无能为力,只好向朋友求助,幸赖刘于淳、甘晋等人主持捐资,支持部分款项,惨淡度日。

    樟树镇败后,湘军一支由塔齐布的旧部毕金科率领。毕骁勇异常,率部与太平军作战,凶悍无比。但毕军粮饷奇缺,军队常饿着肚子打仗。咸丰五年(1855年)底,地方官得到江西巡抚文俊的授意,竟以军饷做诱饵,逼迫毕金科进攻景德镇。景德镇是赣、皖、浙三省交通枢纽,太平军有重兵把守,堡垒坚固。毕金科只有千余湘军,又饥又疲,但是为了得到饷粮,不得不冒险进攻。结果,反复苦斗,直至全军覆没,毕金科也丧命于景德镇城下。曾国藩对此事耿耿于怀,直到四年以后,曾国藩率部攻陷景德镇,在毕金科战死之处立碑纪念,亲自为他撰写碑文,痛悼当年死去的六员大将,同时揭露江西官员对湘军的排挤、嫉恨,碑文十分凄婉动人。其中有:“内畏媚嫉,外逼强寇,进退靡依,忍尤丛诟”之句,说出了他在江西的困难处境。值此困难处境,曾国藩想:这到底是为什么?自己以一个回籍的文官,冲破重重阻碍创办湘军,在两湖、江西苦苦地战斗着,打赢了仗是别人的功劳,打败了仗“几乎通国不能相容”。自己为国苦战,要权无权,要粮无粮,处处受到排挤、打击,好几次被逼自杀。思前想后,他“遂致浩然不欲复问世事。”在好友刘蓉等人的百般劝说下,他才勉强坚持着。

    祁门附近的羊栈岭失守以后,一场新的危机又逼近曾国藩和湘军祁门大营。

    太平军本来就已占据徽州,此时,黄文金部二万多名将士攻破建德,切断了祁门大营与皖北安庆等地的联系,而李世贤和刘官芳两部太平军正分别从东、北两个方向对祁门大营发动进攻。至咸丰十年(1860年)冬,曾国藩天天生活在四面楚歌之中,有时是一日数惊,有时是整夜不得一眠,真是度日如年。他在给曾国潢的家信中写道:自十一月以来,奇险万状,风波迭起,文报不通者五日,饷道不通者二十余日。此一月之惊恐危急,实较之八月徽州、宁国失守时更险难数倍。

    幸好有部将鲍超等人的拼死救援,曾国藩才得以度过险难。咸丰十一年(1861年)夏,他移驻休宁。在这里,他又组织了八九千名湘军官兵对徽州城发动攻击,以期再占该城,疏通皖南至浙江的粮道。出乎曾国藩意料的是,湘军几次接战,又都均告失败……

    面对接二连三的艰难困苦,曾国藩咬紧了牙根,始终没有向困难屈服,凭借着坚忍度过了重重难关。

    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因为它无法战胜人类的意志。当困难来临时,不妨用意志来抵御它,一旦挨过了紧要关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詹姆斯的父亲曾是全州拳击冠军,在70岁的时候因病卧床不起。

    一天晚饭后,这位父亲把全家人召到病榻前。他的病情日益恶化,使得他咳嗽不止,脸色苍白,说话无力。他艰难地看了每个人一眼,缓缓地说:“我给你们说一件事情。那是在一次全州冠军对抗赛上,对手是一位人高马大的黑人拳击手,而我个子矮小,明显处于劣势。比赛中,我一次次被对方击倒,牙齿还被打掉了一颗。休息的时候,教练鼓励我说:‘詹姆斯,你能行,而且能挺到最后一局!’我说:‘我会坚持住的,我能应付过去!’当时,我的身子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搬难以移动,但我仍然艰难地向前挪动着。对手的拳头击打在我的身上,发出空洞的声音,我感到害怕。跌倒、爬起;爬起后,又被击倒。就这样反复着,我终于熬到了最后一局。对手胆怯了,我开始了真正的反击。你们也许体会不到,我是在用我的意志坚持,长拳、勾拳、重拳,我们两人的血混在一起,血腥味伴着人们的呼喊声更激发了我的斗志。我的眼前有无数个影子在晃,我终于找准了机会,狠命地一击……对手倒下了,而我终于挺过来了。最终我获得了我职业生涯中惟一的一枚金牌。”

    就在说话间,他又咳嗽了起来,汗珠滚滚而下。他把手搭在詹姆斯的手上,微微一笑:“孩子,不要紧,才一点点痛,没什么事,我能应付过去。”

    第二天,这位父亲咳血而亡。父亲死前,家里的生活已经陷入了困境。当时发生了经济危机,他和妻子先后失业。父亲死后,他和妻子每天都在外面奔波找工作。晚上回来的时候,失望常常大于希望,彼此面对面地摇头。但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他们没有气馁,而是互相鼓励:“不要紧,我们会应付过去的,一切都会过去。”

    后来,詹姆斯和妻子重新找到了工作。每当他们坐在餐桌旁静静吃饭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到父亲,想到父亲的那句“我能应付过去”,并把它作为他们生活的座右铭。

    “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句话说得很好,问题恰好在于、也仅仅在于能否“再坚持一下”:能,则胜利、成功;不能,则失败、崩溃。能与不能,有时相差只不过微乎其微,而成败就由此决定。

    当困难摆在面前的时候,在心中对自己说:“我能应付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挺一挺,挨过了寒冷的冬天,便是鲜花盛开的春天。

    4、培养耐心,迎接成功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汉·崔瑗

    成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耐心走下去,成功便会与他无缘。

    柏拉图说:“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意思是说,只有沉得下心学习,才能得到真才实学。乔·麦克唐纳说:“耐心是信仰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只有有了耐心,信仰才能够得以维持,欲成大事者才会坚信自己会成功。

    事实正是如此,只有有了耐心,才能够不断地积蓄力量、增长才智,并孜孜不倦地为成功付出努力。

    在销售协会的强烈邀请下,一位以推销术闻名遐迩的老者在告别职业生涯前夕作了一次演讲。

    演讲在一个体育场进行,当日会场爆满。所有的观众翘首以盼,不仅想看看这位推销大师的真面目,还想听他叙说饱经沧桑后如何走向辉煌的历程。演讲刚刚开始,兴奋的观众刚见幕布开始向两边滑动便热烈的鼓起掌来。然而,直到幕布退至主席台的两边,推销大师的身影仍然没有出现。在主席台的正中央,只有一个巨大的铁球在其上空一动不动地吊着。会场顿时安静下来,观众的双手在半空中停滞。

    正在观众感到失望的时候,一位老者从主席台旁的侧室中走了出来。他缓缓走上主席台,然后站在铁球旁边。接着,工作人员把一个大铁锤搬上了主席台,摆在老者身边。直到此时,主持人才走上主席台。他面向观众大声说道:在推销大师演讲之前,我身旁的这位老人要为我们带来一场演出。现在,我们需要两名身强力壮的观众配合,愿意上来的请跑上主席台。主持人的话音刚落,便有两位青年跑上台来。

    老者请这两位热心观众在台上进行比试,看谁能够用台上的这把大铁锤把这个大铁球敲动。其中的一位迅速操起铁锤,摆好姿势后开始发力。然而在他接二连三地敲击下,大铁球稳如磐石、纹丝不动,只是发出了空洞的响声,仿佛在嘲笑他。他气喘吁吁,将大铁锤放下。轮到另一位观众了,他看起来比刚表演完毕的这位观众更加强壮。然而,他虽然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效果与前一位观众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大铁球仍然是静止的。鼓掌声、呐喊声渐渐平息了,因为台下的观众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有再大的力气,这个大铁球终不会动。同时,他们期盼着老者解释这个表演的意义。不过,他们等到的仍然是失望。

    把两位热心观众送下主席台后,老者好像忽视了所有人的存在,一言不发地从衣兜里拿出一个小铁锤,然后站在大铁球边。观众顿时感到诧异:难道他要用小铁锤敲动大铁球吗?老者用行动证实了他们的猜测,他机械、反复地用小铁锤敲击大铁球,每敲一下,停顿一下。大铁球好像疲惫了,只以轻微的响声应付着老者。

    十分钟、二十分钟,老人心无旁骛地继续着。沉寂的会场先是有唏嘘声,接着是议论声,再接着是喧闹声和吵骂声。半个小时过去了,会场的人只剩下了一小部分。留下来的人不再作声,只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或是闭目养神,或是全神贯注。

    将近一个小时的时候,前排的一位观众突然惊呼:“动了!”会场在一刹那间沸腾了起来,一部分观众慌忙往前排移动。老人继续进行着手头的工作,大铁球渐渐有了明显的摆动,且越荡越高。

    掌声再次响起,主持人此时才介绍道:“这位老人就是今天的主角,他就是大家想要见到的推销大师。”老者停下敲击,将小锤放回衣兜后转身面向观众。望着观众们的渴望眼神,他说话了:“人生路上,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成功,那么你就不得不忍受着失败走完一生。”

    其实,在有些时候,一个人的能力完全可以应付要面对的问题,轻而易举地取得成功。然而,就是因为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结果半途而废。正如故事中的老人所说,与其因急躁而忍受失败,不如用耐心来迎接成功。

    林肯在进入美国政坛之前,曾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镇律师。在他最初争取共和党国会议员候选人的提名时,他的政敌因他不属于任何教会而指责他为异教徒,又因他与爱德华家族联姻而骂他是财阀或贵族的工具。这些指责尽管让人感到荒谬可笑,但却足以给林肯的前途涂上一层阴影。结果,林肯落选了,这是他政治生涯中所遭遇的第一次失败。

    两年后,林肯和许多共和党人一起在国会中大胆发言,谴责总统发动了一场“掠夺和谋杀的战争,抢劫和不光荣的战争。宣布上帝已忘了照顾无辜的弱者,容许凶手、强盗和来自地狱的恶魔肆意屠杀男人、女人和小孩,使这块正义之土饱受摧残”。政府对这篇演说置之不理,可是它却在春田镇掀起了一阵飓风。伊利诺伊州有6000人从军,他们相信自己是为神圣的自由而战。如今,他们选出的代表竟在国会中说他们是地狱来的恶魔、是凶手。激愤的军人公开集会,指责林肯“卑贱”、“怯懦”、“不顾廉耻”……即便是到了13年后,林肯当选总统时,还有人使用这些话来攻击他。

    此刻,他怕返乡,因为他感到无颜面对选民。他想谋求“土地局委员”之职以便留在华盛顿,却未能成功;他想叫人提名他为“俄勒冈州长”,指望在该州加入联邦时可以成为首任参议员,不过同样没有成功。

    于是,他又回到了春田镇那间脏兮兮的律师事务所,再度将爱驹“老公鹿”套在摇摇欲坠的小车前头,驾车巡回第八司法区。荷愚敦在《林肯传》中说:“我们住乡下小客栈时,通常都共睡一张床。床铺总是短得不适合林肯的身长。因此他的脚就悬在床尾板外头,露出了一小截胫骨。即使如此,他仍然把蜡烛放在床头的一张椅子上,连续看好几个钟头书。我和同室的另外几个人早就熟睡了,他还以这种姿势苦读到凌晨两点钟。每次出巡,他都这样手不释卷地研究。后来,六册欧氏几何学中的所有定理他都能轻轻松松地加以证明。”

    “几何学读通之后,他研究代数,接着又读天文学,后来甚至写了一篇谈语言发展的演讲稿。不过,他最感兴趣的仍是莎翁名作,他养成的文学嗜好依然存在。”

    度过辛酸的六年之后,突然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林肯的一生,使他开始向“白宫”进发。

    1858年,林肯参加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战争。由此,他彻底摆脱了默默无闻的状态,当时他49岁。尽管七年之后他就去世了,但在这七年间,他却赢得了不朽的名誉和荣耀。

    论战一周又一周进行下去,许多人都加入了这场论战,纷纷谴责道格拉斯。甚至同是民主党的成员,也对道格拉斯大加鞭挞。

    选举之夜,留在电报局阅读统计表的林肯知道自己将会失败,决定动身返家。当时外面下着雨,一片漆黑,通往他家的路泥泞不堪。突然,他的一只脚绊住了另一只脚。他迅速平衡了身子,并说:“失足但没有摔跤”。竞选国会议员虽然失败了,但林肯在这次竞选中的辩论却成为了他两年后入主白宫的极佳宣传。

    不久后,一份伊利诺伊报的社论中提到了林肯,“可敬的亚伯拉罕·林肯真是伊利诺伊州从政者中最不幸的一位。他在政治上的每次举动都不顺利,计划经常失败,换了任何人都无法再支持下去。”

    的确,假如林肯面对暂时的挫折、失败就不再前行,不再奋斗,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律师,而永远不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统。

    路要一步一步走,只要拥有耐心,就能够走到终点。即使路上会遇到困难,这些困难也会因你的耐心而逐渐消失。

    做成一件大事不容易,千万不要前功尽弃。否则,当你再重新定下目标时,一切又将重新开始。而且,如果你仍然没有耐心,你将仍然见不到成功。如此以来,你的一生将会在反复的开始、放弃中耗尽。

    5、别把“暂时挫折”当作失败

    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鲁迅

    “失败”两个字经常被人误用,从而给人们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忧愁,于是拿破仑·希尔给予了它一个新的意义。

    他是这样解释的:“这里,先让我们说明‘失败’与‘暂时挫折’之间的差别。让我们看看,那种经常被视为是‘失败’的事是否实际上只不过是‘暂时性的挫折’,这种暂时性的挫折实际上就是一种幸福,因为它会阻止我们向不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让我们选择新的努力方向,使我们向着不同的但更美好的方向前进。”

    松下幸之助出身贫寒,年轻时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去找工作。他找到一家电器厂,想在里边做工。然而,他的肮脏衣服和瘦弱身体给他带来了不幸,该厂的人事主管以人手充足的借口打发他,并建议他一个月后再来看看。松下幸之助没有放弃,一个月后再次来到这家电器厂。这位人事主管又说自己最近有些忙,让他等几天再说。松下幸之助仍然没有放弃,几天后又找到了那位人事主管。然而,这位主管还是不想要他,接下来先后以他穿着不整洁、不懂电器知识为由推辞他。但无论主管如何拒绝他,他都按照主管的要求去做,先是借钱买了衣服,后又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学习电器知识。

    第四次被拒绝后,松下幸之助又一次找到了这位人事主管,告诉他说自己已经学会了一些电器知识,希望主管继续提出宝贵意见。这位主管被松下幸之助的诚恳态度和忍耐力折服,接受了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成功了,尽管在他成功之前遇到了数次挫折。其实,挫折并不可怕,在有些时候甚至是机会来临前的序曲。在一次次的挫折中,一个人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改正。正是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松下幸之助随着一次次的改进得到了被录用的机会。

    挫折是暂时的,善于利用它的人总能够用它来换取成功,弗兰克·贝特吉尔便是这样一个人。

    弗兰克·贝特吉尔是美国最著名的人寿保险推销员,其年收入达百万美元以上。然而,他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曾遇到过许多棘手的问题,但他会将问题减半,再减半。

    开始时,他甚至看不起自己的工作,甚至想放弃。不过,他最终还是决定找出自己的忧虑所在。

    首先,他问自己:“问题到底是什么?”他访问过那么多的人,但业绩并不理想。他似乎跟那些潜在的客户都谈得很好,可是到最后快要成交的时候,他们会说:“啊!我要再考虑考虑。”于是,他浪费了不少时间。

    其次,他问自己:“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他拿出过去的记录,仔细研究上面的数字。结果有一个非常惊人的发现,即在所卖的保险中,有70%是在第一次见面时就成交的,有23%是在第二次见面时成交的,还有7%是在第三、第四、第五次……才成交的。换句话说,他的工作时间,几乎有一半都浪费在实际上只有7%的业务上。

    最后,他问自己:“那么答案是什么呢?”很明显,他立刻停止了第二次以后的所有访问,把空出来的时间拿来寻找新的客户。结果在很短的时间里,他的业绩得以迅速提高。

    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千万不要立即将其想象成难以接受的失败。要知道,没有经受过挫折的成功并不是你想要的成功,因为它来得太容易。

    6、要想从不跌倒,只能躺在地上

    面对茫然不可知的未来,有人举步不前,因为他们知道前方肯定会有危险,一不小心就有跌倒在地的可能。殊不知,只要身体没有完全与地面接触,总有会跌到的时候。要想从不跌到,就只能躺在地上。然而,始终躺在地上的人是不可能有任何成就的。不仅如此,他会渐渐成为全职的寄生虫,不会给社会、朋友乃至家人带来半点的好处,最多只能是个累赘。

    一个因为害怕跌倒而主动躺在地上的人,是向生活投降的人。他在拒绝接受生活磨难的时候也拒绝了生活中的美好,这注定了他永远生活在自我矛盾中。因为,他身边的大多数人都在追求幸福生活,都在用自己的付出换得等价的回报。经受住了现实的考验后,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他有丝毫的虚荣心和妒嫉心,他就会因他人与自己之间的巨大差距感到痛苦、难堪,但又会感觉到无可奈何。然而,虚荣心和妒嫉心始终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底,因为这是人的本性。

    松下幸之助说:“跌倒了就要站起来,而且要往前走。跌倒了站起来只是半个人,站起来再往前走才是完整的人。”欲成大事者不仅要不屑于躺在地上,而且要昂首挺胸地向前走。即使路上会跌倒几次,但也要爬起来继续向前走。一旦躺在地上不愿起来或不敢向前迈步,如果没有勇气死去,就只能浑浑噩噩地熬过这令自己感到漫长而又枯燥的人生。其实,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只要你敢于面对。

    日本三洋电机公司顾问后藤清一在松下电器担任厂长时,松下遭逢了有史以来最狂暴的台风。在台风的肆虐下,公司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工厂却竭尽全毁。后藤清一心想:好不容易迁到新厂,正想全力生产、大干特干时,却遭此打击,老板心里一定很沮丧!

    松下赶到工厂时台风已经平息,后藤清一立即汇报情况:“报告老板,工厂损失惨重,我来当向导,请巡视工厂一下吧!”

    “不必了,不要紧,不要紧。”

    “……?”

    松下手中握着纸扇,仔细端详工厂,一幅从容不迫的样子。

    “不要紧,不要紧。后藤君啊!跌倒后就应爬起来。小孩若跌不倒也就永远不会走,不是吗?”……

    印度圣雄甘地说:“矛盾和不幸并非最坏的事。有什么样的经验,结果就成为什么样的人——经验越丰富,一个人的个性就越坚强。”他为了争取印度独立,提倡非暴力抵抗,与英国殖民主义进行了多年斗争,其间多次坐牢。但这些没有使他屈服,反而更坚定了他的信念,把他磨练成了一位英雄。

    俄国文豪普希金说:“大石拦道,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之障碍。”怕是没有用的,只会增加自己的胆怯、恐惧,即使前方的危险还不足以让自己跌倒,自己也会因胆怯和恐惧而腿软,突然自动倒在地上。只有勇敢地向前走,跌倒后大胆爬起来继续向前走,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1985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做出了一项惊人的决定:放弃近一个世纪一直未变的可乐口味,以较甜较柔和的新型口味代之。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竞争对手百事可乐的销量已经开始超过它,从而对其施加了强大压力。接着,可口可乐公司花费了整整两年的时间试验新配方,耗资上百万美元。然而,尝试是失败的。人们开始抢购存量不多的老可口可乐,继而又有愤怒的公众给公司打投诉电话。“老可口可乐爱好者联合会”应运而生,威胁说如果公司不恢复配方,他们将上诉法庭。面对接踵而至的麻烦,可口可乐公司毅然做出了决定:恢复传统产品的生产。

    两年后,可口可乐在美国软饮料市场上再度名列前茅。可口可乐公司应该感谢尝试造成的失败,因为正是这一失败在无形中为其做了一次大规模的宣传。

    永远躺在地上,就会永远与尘土作伴,没有人愿意如此卑微地生活下去。不要害怕跌倒,大不了站起来拍掉身上的灰尘继续前行。前行吧,鲜花和掌声永远属于不怕跌倒、敢于追求成功的人。

    7、后悔徒劳,化悲痛为力量

    不要为逝去的青春叹息,因为无论怎样叹息,青春已一去不复返。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为以后的衰老考虑,不要在老年时又为在叹息中逝去的壮年而叹息。

    ——拉布吕耶尔

    人不可能不做错事,更不可能不走弯路,因为人无完人。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有后悔的情绪是正常的。因为这是自我解剖与抛弃的前奏曲,是自我升华的必经之路。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情绪,你的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好、更稳、更广阔。

    但是,如果你纠缠住后悔不放,或羞愧万分,从此将一蹶不振,失去生活的希望,那么你的这种做法就是愚蠢之举了,因为你以后的路将会越走越窄。

    古希腊诗人荷马说过:“过去的事已经过去,过去的事无法挽回。”是的,昨日的景色再美,也无法进入今日的画册。所以,你所要做的就是好好把握现在,珍惜此时此刻的拥有,不要把美好的时光浪费在悔恨和失去的伤感中。

    覆水不可收,往事不可追,后悔徒劳无益。如果因损失而后悔,你将会面临更大的损失。与其如此,不如及时用行动来挽救损失。即使挽救不了,也可以用新的成就来弥补以往的过失。

    楚襄王之父楚怀王因听信谗言放逐屈原后,不仅浪费了席卷天下、囊括四海的时机,而且连年遭到秦国的进攻,楚国在他的领导下一蹶不振。楚怀王死后,楚襄王继位后不思进取,终日沉溺于酒色之中,直到面临国破家亡时才开始悔恨。他向谏臣庄辛哭诉:“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劝谏道:“臣听说过这样一句俗语:‘见菟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又听说,商汤和周武王凭借着方圆百里的土地发展壮大成为国家,先后建立了商朝和西周;夏桀、商纣虽然拥有天下之地却最终亡国。如今楚地虽然狭小,但合计起来仍然有数千里,优势远远超过了商汤和周武王。”

    “大王难道没有观察过蜻蜓吗?它有六足四翼,飞翔于天地之间,俯食蚊虻,仰饮甘露,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不料竟被五尺高的孩童用胶丝做成的网捉住,后来成为了蝼蚁的佳肴。”

    “蜻蜓太小,不如以黄雀为例。它俯食白粒,仰栖茂树,不时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不料竟被公子王孙用弹弓射下,倏忽间失去了性命。”

    “黄雀同样不大,不如以黄鹄为例。它游于江海,歇于大沼,俯食鳝鲤,仰啮阴衡,振翅高飞,翻腾于清风里,飘摇于高空中,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不料竟被猎人捉住,成为猎人鼎中之物。”

    “如果大王认为黄鹄仍然不能说明问题的话,不如以蔡灵侯的经历为例。他南游高陂,北登巫山,饮茹溪之水,食湘水之鱼,左抱幼妾,右拥美女,与她们纵情游乐,将国事搁置一旁。不料被楚灵王擒住,沦为阶下囚。”

    “如果大王从蔡灵侯的经历中仍然得不到启示的话,不如让我直接描述大王您的经历。大王带着左州侯和右夏侯与鄢陵君、寿陵君等人一同游山玩水,食贡米,戴贡品方,对国事置之不理。不料竟被秦王先扣留,后流放!”

    楚襄王听了庄辛的这番话后,“颜色变作,身体战栗”。此后,他发奋图强,尽管没有恢复楚国的实力,但为楚国的延续做出了贡献。

    明代刘元卿说:“快意事孰不喜为?往往事过不能后悔。”后悔毫无用处,只会平添后悔。因为后悔过后,习惯后悔的人又会为已经白白浪费掉的时光后悔。

    只要愿意后悔,总会有新的不如意让你后悔。当无意犯下错误后,聪明人不会沉浸在后悔中,而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立即采取行动进行补救。

    8、保存斗志,转败为胜

    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了的机会。

    ——美国谚语

    《菜根谭》里说到:“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在有些时候,失败与成功仅一步之遥。失败后,如果立即分析失败的原因,敢于前进一步,成功就会到来;反之,如果因眼前的失败而灰心丧气,变得毫无斗志,无疑会将转败为胜的机会白白浪费掉。

    《三国演义》中,张绣用贾诩之计打败曹操后,得知援军刘表起兵阻截曹军后路,于是带兵攻打曹操。曹操得知刘表屯兵安众后,令三军火速赶至安众边境。到了安众后,曹操令军士在夜间凿险开道,然后在道中暗藏奇兵。张绣带兵追至安众后与刘表会合后,见曹军人少,以为曹操已经离去,于是引兵入险道进攻曹军,结果被曹操打败。

    曹操出了安众隘口后在隘口外下寨,得知袁绍欲袭许都后,立即率军返回。张绣听说后,准备再次追击。贾诩说:“不可追也,追之必败。”刘表不想错失良机,劝动张绣与他一起赶追曹军,结果大败而回。这时,贾诩又说:“今可整兵再往追之。”张绣不信,贾诩发誓说:“今番追去,必获大胜;如其不然,请斩吾首。”这次刘表不敢同往,张绣引一军前去,果然大胜。张绣不明其因,贾诩解释说:“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操敌手。操军虽败,必有劲将为后殿,以防追兵;我兵虽锐,不能敌之也:故知必败。夫操之急于退兵者,必因许都有事;既破我追军之后,必轻车速回,不复为备;我乘其不备而更追之:故能胜也。”

    有时候,胜利就在失败背后。之所以有人在失败后不能够迅速取得胜利,是因为失败已经消磨了他们的斗志,让他们无法看清继之而来的成功机会,从而将机会白白浪费掉。然而聪明的人却不会这样做。尽管自己失败了,他们也不会陷入失败的痛苦中,而是积极地寻找生机,从而能够抓住失败背后的机会,并转败为胜。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实业家哈默踏上了利比亚的土地。利比亚国王伊德里斯一世在王宫的宴会上对哈默说:“真主派您来到利比亚。”这句话表示了这位胡子全白的西奴西部落领袖对哈默的尊重与敬佩。

    哈默到了利比亚才发觉,除了美国为维持其轰炸机基地而支付的费用外,利比亚几乎无其他外来财政资助。在早年意大利占领期间,墨索里尼为寻找石油花费了千万美元而一无所获。埃索石油公司也花费了数百万美元,打了好几口井仍不出一点油,只好打道回府。另外还有壳牌公司,耗资5000万美元打出的全是废井,法国公司也好不到哪去。只是当埃索公司准备撤离时才打出了一口油井,又重新唤起人们对利比亚这块土地的兴趣,认为这里是一块聚宝盆。

    哈默到达利比亚时,正值利比亚政府准备进行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谈判,出租地大多是原先某些公司所放弃的地域。根据利比亚法律,各国石油公司应尽快开发其租得的地域,如开不出油,就须将部分租借地归还利比亚政府。

    谈判开始后,来自9个国家的40多个公司参加了投标。这些公司大致分为三类公司:一类是财大气粗的国际性大石油公司,像埃索、美孚、壳牌等;第二类是像哈默这样的西方石油公司,它们的规模较小,但具有行业经验,利比亚也希望其参与竞争;第三类是一些投机性的转包公司,希望得标后再转手卖出,以从中渔利。

    尽管哈默同伊德里斯国王有着良好私人关系,但公司的实力是有限的。哈默与匆匆赶来的董事们分析了第二轮竞争的形势,在四块租借地上投了标。等到开标时,哈默得到了其中的两块。一块是被壳牌等几家公司组成的“沙漠绿洲”财团认为无望出油而放弃的;另一块是莫尔比石油公司耗资百万美元探出净是干井而匆匆撤走的地块。

    哈默对得标的两块地并不很满意。但他还是下了大本钱,立即开始打井。刚开始,公司在第一块租借地打的头三口井滴油不见。西方石油公司第二大股东里德坚持要撤出利比亚,说:“这里不是我们这样的小公司应该来的地方,已扔了500万美元,还能扔得起多少?”这是一番经验之谈,小公司不可能花大本钱开采这种没有几分把握的地块。但是哈默的第六感觉却促使他坚持在这里打下去,他认为不应该放弃最后的努力。

    几周后,在几家优柔寡断的大石油公司放弃的地块上,西方石油公司钻出了石油,而且这是一种异乎寻常的高级原油,含硫量极低,每天可产10万桶原油。更重要的是,这个奥吉拉油田在苏伊士运河以西,产出的石油通过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不到10天就可以运抵石油奇缺的欧洲国家。而大量的阿拉伯石油在苏伊士运河不通时,只有被迫绕道好望角,历时两个月才能运抵欧洲。与此同时,哈默的好运气又在第二块租借地上出现了。西方石油公司利用新的地震勘探技术,仅耗资100万美元就打到了一口珊瑚礁油藏,不用油泵,石油也会无休止地喷涌而出。不久又打出了第二个日产7.3万桶原油的珊瑚礁油藏。

    至此为止,哈默这个规模不大的西方石油公司竟成了利比亚最大油田的主人。他得到了比奇特尔公司的支持,着手进行一项耗资1.5亿美元的油田开发计划,要铺设一条巨大的输油管道,全长130英里,日输送原油100万桶。这条管道将成为利比亚境内最大的输油管。

    对任何一个人来讲,只要生命还在延续,就没有绝对的失败。只要能够保存斗志,敢于与天斗、与地斗、与自己斗,就有成功的可能。

    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不要放弃奋斗,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9、吸取教训,好了伤疤记住痛

    生活中不乏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的人,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这些人养成了一个好了伤疤忘了痛的坏毛病。对于欲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讲,千万要摈弃这种坏毛病。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教训的宝贵之处就在于此。凡是成就大事者,都是擅长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人。

    东汉末年,曹操在赤壁鏖战中大伤元气。此后,他以此为鉴,学会了见好就收,很少采取大规模的扩张行动。

    击败西凉后,曹操于建安十七年(212年)冬率军南下,与吴军对阵于濡须口。两军在一个多月内交战数次,不分胜负。曹军中有人建议继续作战,有人建议暂回许都,曹操犹豫不决。这时,孙权派人送了封信过来,上面写道:“孤与丞相,彼此皆汉朝臣宰。丞相不思报国安民,乃妄动干戈,残虐生灵,岂仁人之所为哉?即日春水方生,公当速去。如其不然,复有赤壁之祸矣。公宜自思焉。”曹操看后,大笑道:“孙仲谋不欺我也。”随后班师回许都。

    平定汉中后,司马懿进谏道:“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听了司马懿的话后,曹操却发出了“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的感慨。尽管还有其他人建议他立即攻取西川,他仍然按兵不动。不久,孙权攻打合淝,曹操引兵回救。

    曹操尝尽了赤壁之战的苦头,在以后的行动中自然变得谨慎,然而他手下的谋士蒋干却恰恰相反。

    蒋干第一次到周瑜处劝降,被周瑜的话堵死了,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当晚,周瑜与他同睡一床。在此之前,周瑜令人伪造了一封蔡瑁、张允暗与东吴勾结的书信,然后将其放在室内文案上。周瑜佯装大醉,然后“鼻息如雷”,蒋干心中有事,无法安睡,发现文案上有文书,于是起床偷看。见到蔡、张二人写的书信后,蒋干心中大惊,拆开便读,只见上面写道:“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随后,周瑜在“梦中”呼唤蒋干,口中念念有词,所言之事与信中相关。蒋干立即将信藏在身上,回到床上装睡。

    夜至四更,有人入账叫周瑜。周瑜假装问道:“床上睡着何人?”来人告诉他说是蒋干,而且是他自己要和蒋干同寝的。周瑜“后悔”说道:“我平常不曾饮酒,昨天大醉后,不知道有没有失言。”来人告诉他江北有人到,周瑜让他低点声,然后叫了蒋干一声,见蒋干不答应,于是偷偷出帐。蒋干立即起身窃听,模糊听到有关蔡、张二人谋害曹操的事情。周瑜入账后,又叫了蒋干一声,蒋干仍然不应。

    待周瑜熟睡后,蒋干偷偷溜出帐外,被军士发现,以“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为由,顺利离开了吴营。曹操从蒋干口中得知详情后,立即换来蔡、张二人,令他们立即进兵。蔡瑁说水军还未训练好,不利出兵。曹操怒言“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蔡、张二人不知其意,因惊慌不能作答,遂被曹操斩首。

    蒋干去周瑜处劝降,不仅没有达到劝降的目的,反而害得曹操在一怒之下误杀了深谙水战的蔡瑁、张允,妨碍了水军训练。按常理来说,如果蒋干要是再次去周瑜处时,应该有些警觉。然而蒋干虽为谋士,却再次被周瑜利用。

    黄盖被周瑜毒打后,令阚泽去曹操处纳降;甘宁为黄盖说情,被周瑜用乱棍打出,写信给曹操说愿意作内应。曹操几乎在同时收到两份降书,自然疑惑不定,不知道他们是真降还是假降。为了打探虚实,曹操决定派一人去周瑜寨中探听虚实。此时,蒋干进言道:“某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深怀惭愧。今愿舍身再往,务得实信,回报丞相。”于是,蒋干再次到了周瑜处。

    周瑜见了蒋干后,提及上次盗书之事,并假装责怪他坏了自己的大事,然后以担心其泄漏军情为由把他安排在西山庵中歇息。如次以来,蒋干的任务又无法完成了。

    蒋干来到西山庵中,又像上次一样,得到了“意外收获”。他在这里遇到了庞统,于是立即将其带到曹操处。令曹操没有想到的是,庞统的到来正是周瑜的计谋。赤壁一战,曹操差点赔上了性命。

    与其说周瑜太聪明,不如说蒋干太糊涂。如果蒋干稍微聪明一点,便不会上当一次又一次。

    生活中,遭遇失败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奋勇前进,并最终成为社会中的佼佼者。

    “不要问我能赢多少,而是问我能输得起多少。”这句话出自美国股票大王贺希哈之口。显而易见,贺希哈是一个善于吸取教训的人,因为不善于吸取教训的人根本不会如此谨慎。

    贺希哈17岁开始创业,当时他所有的资产不到300美元,于是在股外市场做了一名掮客。由于聪明好学,他在18岁时便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多达16.8万美元。为了表示庆祝,他买了一幢房子。但是,聪明人也有犯糊涂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休战时期,贺希哈以超低的价格买下了一家钢铁公司。不料该公司迅速倒闭,他赔得只剩4000美元。但他并没有因此事失去斗志,并从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绝对不能盲目地去买减价的东西。”

    此后,贺希哈带着他的4000美元去做股票生意。由于没有足够资金,他只能与别人合资经营一家证券公司。一年后,他开设了自己的证券公司。不久,他又做起了股票掮客的经纪人,月盈利达到2万美元。

    不过,贺希哈人生的转折点是在一次果断决策后。在淘金热年代,普莱史顿市有一家金矿开采公司在一次火灾中因设备全部被焚毁而造成公司资金短缺、股票急剧下跌的困境。就在这个时候,地质学家道格拉斯·雷德把这件事告诉了思维敏捷的贺希哈。一番策划后,贺希哈买下该公司,并拿出2.5万美元作试采。短短几个月后,他在离旧矿坑仅25英尺的地方挖到了黄金……此后,他每年从中得到250万美元的净利润。

    贺西哈从自己的经历中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并一步步谨慎地走向了成功。如果一个人愿意接受教训,那么这个教训要比经验宝贵十倍。

    只有吸取了教训,才能从中发现自己失败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客观因素导致了失败,在以后的决策中就要全面分析当前局势;如果失败是由主观因素导致的,就要用适当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

    人生短暂,时间珍贵。在一个地方跌到两次无疑会浪费时间,从而影响到未来的成就。欲成大事者一定要善于吸取教训,千万不能不长记性。

    10、前车已覆,后车当戒

    愚人只知道从自己的身上吸取教训,并深感此教训宝贵;聪明人多从他人身上吸取教训,并愈发警醒。

    要想取得成功,借助他人的成功经验是很重要的。于是,成功人士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开始研读他们的成功历程,从中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进而指导自己的事业。这种做法虽然无可厚非,但要想保证在成功的路上少走弯路,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

    其实,从他人身上吸取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同样重要。在发展自己的事业上,不仅要知道如何才能取得成功,而且要知道如何才能避免失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事业在不会覆灭的情况下得到发展。他人的成功经验是肥料,他人的失败教训是土壤,要想利用肥料使事业之躯干枝繁叶茂,首先要把事业之根本牢牢扎根在土壤中。

    20世纪50年代前后,香港地产业初露端倪。1947年,中国银行曾以每平方英尺251.44元的价钱投得中环一块官地,创下当时地价最高纪录。同时,内地资金大量涌进香港,香港各行各业一度蓬勃。再加上“联邦特惠税”优惠政策在香港的实行,中外商人纷纷涌入香港。抗战结束时,香港人口仅有50多万,但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口已经超过150万。

    资金的涌入和人口的激增促使地产行业逐渐繁荣起来。为了能够从地产行业中谋得利润,一些地产商别出心裁,采取了许多有创意的销售方法。在这里要首推祖籍广东番禺的霍英东,他在1954年推出的“卖楼花”在当时独领风骚。

    以前,地产商卖楼的方式是将楼房整幢售出或出租,这样做的好处是卖楼的速度快,不需要花费多少精力便可完成组收工作。但作为商人,他们是不怕麻烦的,只要有利可图。通过整幢租售的方式来赚钱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了,因为他们需要从地产中得到更多的利润。于是,卖楼花应运而生。它一反以前整幢楼房租售的做法,在楼宇兴建之前先将其分层分单位(单元)预售,得到了买家的预付款后,再动工兴建新楼宇。

    地产商的这种做法的确高明,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一方面,他们可以用买家的预付款建楼;另一方面,他们又可以将自己拥有的地皮以及没有完工的物业拿到银行按揭(抵押贷款)。那个时候,银行的按揭制在无形中又为卖楼花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便利。因为在当时,银行有这样的规定:用户只要能够将首期款(所买楼房楼价的10%或20%)付清,就可以在银行将该楼宇作为抵押,银行会替买家把买楼的未付款项一次性付给地产商。银行能给买楼者提供这样的帮助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买楼者在未来的若干年时间内,必须按月付还银行贷款的本息。

    由于售楼花能够加快资金回笼,资金不足的地产商可以借此来筹足资金,发展自己的事业;而资力雄厚的地产商则可以用回笼的资金来购买地皮,快速扩展自己的地产。于是,卖楼花在港形成了一股热潮,大大小小的地产商开始纷纷效仿。

    廖宝珊是一位潮籍银行家,他创建了廖创兴银行,后又涉足地产业。卖楼花出现后,他和其他的地产商一样开始跟风。凭着自己在银行业的优势,廖宝珊卖起楼花来更是得心应手,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为“西环地产之王”。

    为了迅速扩张地产,廖宝珊不顾一切,几乎掏空了储户的存款。1961年,廖创兴银行发生挤提风潮,廖宝珊此时负债累累,无法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结果因突发脑溢血而猝亡。

    从这位令他敬佩的前辈身上,李嘉诚看到了卖楼花的害处。初涉地产界的他顿时警醒起来,不敢盲目效仿。

    廖创兴银行的挤提风潮好像引起了香港政府的警觉,为了引导地产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他们对建筑业上的一些条例做了修改。但是,建筑法的修改和实施之间还有一个时段,修改后的建筑法在1966年才能生效。香港政府对建筑法的修改引起了一轮新的建房高潮,因为众多地皮拥有者认为,修订后的建筑法无疑会对今后的建筑业限制更多,它的实施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利润。为了能够在修订后的建筑法实施前大捞一笔,地产商和银行并没有吸取被人们称为“西环地产之王”的廖宝珊的惨痛教训。地产商生怕错过最后机会,争先恐后地建楼;各银行也挽起衣袖,大显身手,他们不仅积极地配合地产商,为他们提供按揭,而且自己也加入了建楼行列中。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矗立在香港的各个地方。

    1965年1月,明德银号重蹈覆辙,为了投机地产将银行储户存款掏空,因挤提宣告破产。明德银号的破产犹如一根导火索,它引发了全港的挤提风潮。众多参与地产投机的大小银行都陷入了危机之中,整个银行业呈现出了一派萧条景象,就连颇具实力的恒生银行也招架不住,为了免遭破产,不得不将股权出卖给汇丰银行。

    银行业的不景气直接影响着房地产业,因为它是地产业的后盾。建房热潮的掀起,更加拉进了两者的关系。银行业就如同房地产业的血液,银行业出现了危机,房地产业就会因供血不足甚至没有供血来源而瘫痪。

    挤提风潮发生后,靠银行输血的房地产业一落千丈。一些炒家因脱身迟缓弄得臂断翼折,血本无归,那些投机的地产商和建筑商纷纷宣布破产。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然而,众多涉足地产界多年的银行家和地产商却对前人的失败抛诸脑后,最终酿成惨剧。与他们不同的是,刚刚涉足地产界的李嘉诚却能够引以为戒,不敢越雷池半步,在众人皆损失严重之时保存了实力。

    无论一个人现在的成就有多大,如果不愿吸取他人失败的教训,跌倒的次数就会增加,以后的路也会越走越难。

    有人说,教训是非常宝贵的,不多摔几次就不会走路。这种观点看似正确,其实不然。教训是否宝贵,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对待。在成就事业的路上,前人如果因某种原因失败,后人再次因为这个原因失败,这种教训非但毫无宝贵之处,反而一文不值,只能证明重蹈覆辙者的愚蠢和盲目。

    前车已覆,后车当戒。在成就大业的路上,不要盲目行动,在吸取他人成功经验的同时注意用他人失败的教训来告诫自己。做到了这点,不仅能够避免没有意义的失败,还能够少走许多弯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