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云集-忆呈贡和华侨同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今年春天北京公园中百花齐放的时候,我陪同家人去游玩,在一所花房中,看见几盆仙人掌科植物,还依旧在小喷水池边,这使我想念起廿多年前在云南呈贡时的一段生活,和共同生活过的一群华侨同学。当时大家深信抗日一定会胜利,将来一定会有机会到北京来学习和工作!

    抗战时期,我和我家中人住在云南滇池边呈贡县一个叫作“龙街子”的小村里。那里有个华侨中学,是因为避敌机空袭,从城里迁到乡下的,共有三百多华侨男女同学,分住在两个小庙中。应校长的邀请,我也在那里尽义务教点作文。我住处门前有株高大仙人掌,客人来时,先得从那株高大仙人掌下边经过。间或有城中朋友骑马来时,马夫常欢喜把马吊在树干上,自己却蹲在墙角下吸草烟。凡见过这株龙街仙人掌的人,都不容易忘记它。华侨同学住的那个小庙,院子中有两个小花台,上面种有铁脚海棠和一株榆叶梅,开花时如一丛青春火焰一般。同学们多数还不曾看过这种花,都特别高兴。有一次我们同在那个花台边谈起许多问题,也谈起花木。我告诉他们:这种花在北京多得很,难得的却是仙人掌,人们把它养在花房温室中,当宝贝一般服侍,战事胜利后,大家一定会有机会到北京去升学,看看这种花,也看看仙人掌受的特别待遇!同样一种东西,天南地北情形大不相同。大家都笑了。

    龙街子五日一场,逢场期满街是人,街前街后大空坪子里也填满了从四乡来赶集的人。

    在乡场上我们一家人常和华侨同学碰头,彼此或抱了些菜蔬瓜果,在人丛中挤来挤去。昆明的冬瓜南瓜大的都好几十斤一个,石榴、桃子、宝珠梨都有饭碗大。华侨同学遇到我们一家大小四口挑了蔬菜粮食油盐柴米在人丛中挤得有点狼狈时,一定争着来帮忙送到家里去。这些同学是来自南洋各个不同地方的,有的和家中人早已失去联系,生活相当穷困,有的又还经常有点接济。他们品质中最可贵的一点,是在困难中相互热情帮助的精神,表现得特别好。常常一个人把家中寄来的钱完全借给大家作伙食,并不指望收回,等于全部捐献!年长一些的关心年幼的学习和生活,也成了一种习惯。这些好品质给我印象很深。

    当时,昆明还算大后方,可是太平洋战争一爆发,缅甸军事吃紧,不少同学赴缅参加了抗日战争,因为军事上的失利,牺牲了不少,这些同学形象,总还保留在记忆中。不少同学或因年龄小,或因其他原因,没有去,继续读书,后来有的升学,有的就业,不少的同学在毕业后又回到南洋。

    这些同学当时都朝气勃勃,思想进步,现在到南洋各地教书,或作别的事情,我相信一定还能够保持这些本来好处,对更年青一代,或新的事业,发生着良好作用。其中可能也会有极少数人,因为情形比较特殊,长时期和祖国隔绝,受其他方面影响宣传,对于解放后的祖国实在情况,社会根本变化,都不容易了解,因此国家对于海外华侨同胞的关心,也无从完全了解了。我想起我们之间到北京会面的旧约来了,很希望这些同学能够不忘记这种约会,有机会组织个二三十人的观光团回来看看。看看北京的花,看祖国一切新建设,看看生活在当前的年青一代,由于国家好了,社会本质变了,亿万人民的劳力和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都用出来了。只要能回来看看,一定会深刻鼓舞同学们更加热爱祖国,而且知道此后应当如何来为国家为更年青一代多作点事情!

    我一看到榆叶梅和仙人掌,那些华侨同学在云南共同生活的情景都浮到了眼前,那个地方的社会背景也明明朗朗的到了眼前,算算时间,差不多已过廿三四年了。这些同学们在国家和人民遭受苦难和严重考验的时候,行为中种种良好的表现,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原载刊物及时间均不详,发表时间估计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