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原谅我-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小说结束的时候,我母亲乘坐飞机千里迢迢地从山东来到我居住的城市。我刚刚因为小说终结而松弛下来的心,又立刻紧张起来。像小说里的唐翠芝与喜桥这对母女一样,因为种种原因,我与母亲,也始终处于关系紧张的状态。我们都是不知如何表达温柔的女人,年少的时候,相比起现在,争吵得更为频繁。我们常常用刻薄的言语来表达对彼此的关爱。我们之间,也很少有肌肤的亲密。自从那条连接我们的脐带断掉以后,我们便成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并在苍茫的人生中,隔着不近不远的距离,无声无息地前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与母亲的这种疏离,才让我潜意识的定居在了离家千里的异乡。我只是知道,在母亲的身边,我会因为她的苛刻,而感到不安,会千方百计地编织许多谎言,来遮掩种种在她看来的不体面。生活犹如一缸时日长久的水,我需要小心翼翼,才不至于搅起浑浊的渣滓。

    而因为与父亲争吵,一气之下跑到我身边的母亲,在像以往那样行使至上母权的时候,视线中却有了一丝的犹豫和退缩。她不再是那个霸气十足、蛮横无理的女人,甚至,她还会看我的脸色行事。她拼命地干活,做饭,洗衣,拖地。她在这样的忙碌中,有逃避跟我说话的嫌疑,也有要讨好我的愿望。我坐在沙发上看书,看她的拖把伸过来,会立刻抬起脚来,呼吸也变得急促,却依然假装心平气和,劝她休息一会,不要太累。她立刻表功似的一连声道“不累不累。”我听出她的回答中,带着在人屋檐下的客气,似乎,怕我随时生气了,会赶她回家。

    相比起小说里的那对母女,我和母亲的关系,当然和缓得多。我们只是不擅长表达,不习惯亲昵,又因为性格的相似,而无法和谐地相容。但可以确信的是,这部小说的写作,我从三十年来与母亲的相处之中,汲取了诸多的灵感。在母亲六十年的人生中,她对生活的不满,对物质的无穷欲望,对幸福带有焦灼的不息追寻,对家中每一个人的挑剔与指责,对琐碎生活的无助与失望,亦间接影响了我。只不过,相比起母亲,我是幸运的,我有文字的引领,可以将人生中种种的孤独与痛苦,无声地化解。

    所以我依然感激我的母亲,感激她的敏感。她对人事一针见血的洞察,她在看透人生艰辛后的冷漠,她对生活的丰沛的激情,她拿着一根鞭子不停歇地对我的抽打,她嚎啕大哭时对我神经的考验与折磨,她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忽然像个孩子一样靠在我身边时的惶恐,都值得我用力地感激。

    此书出版的时候,我也将幸福地生下自己的宝宝。我惶恐不安,但又冥冥中希望是个女孩,因为唯有如此,我才能真正地懂得母亲,宽容她对我所做的一切,并学会对琐碎人生的豁达、宽宥与接纳。

    我原本想将此书,命名为《小谋杀》,但终究还是觉得,《请你原谅我》或许更为贴切。我愿意做一只孜孜不倦的虫子,在人心的泥土里,不断地向下,向下,直至触及到那温暖的可以让我安静冬眠的根茎。

    初稿:2012.3.24—2012.10.26

    终稿:2013.2.7—2013.8.29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