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学家晏殊自幼被称为神童,他不但聪颖绝伦,还勤勉刻苦,因此在13岁时被推荐入朝廷。原本可以直接升迁的晏殊毅然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高中进士。宋真宗想知道他到底有多出色,于是命人出了一道非常难的题考他,可是晏殊看了题后却说:“这道题我曾经做过,请换一道考题。”真宗对他的诚实非常赞赏,于是换了道题考他,晏殊挥笔成章,深得真宗的赏识。
晏殊做官后,每天办完公都直接回家学习,从来不和其他官员出去玩乐,真宗得知这件事后非常高兴,于是派晏殊去太子手下办事。当晏殊向真宗谢恩时,真宗在众人面前夸赞晏殊敏而好学,能够抵制外界的奢华生活闭门苦读,可是,晏殊却面露难堪地说:“其实并不是我不想去宴饮,只是……家里太贫穷,没有钱出去玩,所有只能在家学习,我实在不值得皇上如此夸赞。”晏殊的话让真宗深受感动,同时他为自己得到这么一位渊博、质朴、诚恳的臣子感到骄傲。几年后,晏殊被提升为宰相。
有时候,比起油嘴滑舌的奉承讨好,诚实质朴的语言更容易得到信赖,这就是很多企业都主张以诚信为宗旨的原因。
一个大学宿舍里住着几个来自天南地北的学生,其中一位来自偏远的贫穷山区。这位山区里走出来的学生每次回家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再坐几个小时的客车,然后坐半天马车,最后背着大包小包走回家。谁也想象不到,他从家里走出来要经历多少辛酸,然而他却从容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
一次,宿舍里一个同学丢了1000元钱,为此整个宿舍人心惶惶。丢钱的人和其他同学都第一个想到了这位山区的学生,然而根据相处一年多来对他的了解,他们又都第一个否定了他,开始把目光转向其他人。“贼”一直没有找到,万般无奈之下,丢钱的同学只能向学校保卫处求援,保卫处声称最近丢钱的事件频频发生,一旦将偷钱的人抓出来必定严惩。
可是一连调查了很多天都没有找到线索,保卫处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偷钱的人与丢钱的人一定关系密切,不然不会有那么好的行窃机会。这样一来,所有人都疑心重重,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和生活。这件事引起了学校领导的关注,他下令3天内必须将这个小偷揪出来给予处分甚至开除学籍。消息一公布,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看看这个大祸临头的人究竟是谁。
第三天很快就到了,小偷还躲在暗处,再这样下去事情只会越闹越大。最终,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事发生了,这个山区里走出来的学生当着所有人的面说自己就是那个偷钱的人,他大致交代了行窃的时间和方式,最后说只希望学校不要开除他学籍。想到这位学生与丢钱的人住在同一个宿舍,他们关系也不错,加上这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因此事情就此告一段落,学校也决定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只记大过。
事后,这位学生仍然很乐观地面对每一个人,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可是大多数人对他开始敬而远之,也有一部分曾经非常信赖他的人开始用失望的眼神看他。他没有说什么,只是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了,于是他只能埋头苦读。
这件事并没有就此结束,一位细心的心理学老师一直关注这件事情,恰好他是这个学生所在班的心理辅导老师,他也不相信这么优秀、朴实的孩子会去偷钱。因此他开始仔细研究事情的每一个细节,根据这位同学所陈述的行窃的过程,他发现其中有很多可疑之处,于是他决定暗自调查这件事。
他秘密询问了丢钱的人和宿舍的其他成员,然后根据每个人的陈述仔细地思考了一番,最终确定,山区的学生并不是真正偷钱的人。
在一次公共讲座上,这名心理老师就诚信的话题展开了演讲,他举了很多真实的例子,他的讲述很动人,也很有说服力,对于诚信与人性的剖析也一针见血。最终,一名学生突然放声大哭,他是住在丢钱人隔壁宿舍的同学,平时有事没事就来宿舍里坐坐。他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哭着讲述了自己偷钱的经过和原因,原来他是为了给在异地学习的女朋友买生日礼物才犯下这么大的错误,事发后他很后悔也很自责,然而却始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
这件事终于真相大白,偷钱的同学曾问山区来的学生为什么要顶替自己,这位山区学生只是笑笑说:“一个人的眼睛能反映出他内心的想法,所以当你心虚的时候,你的眼睛会首先出卖你。起初我只是看见你的眼神里有胆怯,可是事情越闹越大,我发现很多人的眼神里都夹杂着一丝胆怯,我希望能够在一个纯洁、真诚的环境里生活,所以……”
很多年以后,这位山区的同学收到来自某知名公司的工作邀请函,邀请人正是当年那位偷钱的同学。
给我一句善意的谎言
有人说,谎言是世界上最丑陋的语言。当谎言以实现私利为目的,它自然是无比丑陋的;然而,当谎言是为了实现他人的幸福和美好愿望而必须去说的,那么这种谎言是纯洁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善意的谎言。
一天,一辆载满面包的货车在经过某个城镇时被当地居民当街拦住。原来,当地自然灾害不断,粮食颗粒无收,饿急了的人们开始拦截经过的任意一辆食品车,当然,他们不是抢货,而是强买。
然而,押货的员工却无论如何都不肯卖这些面包。恰巧一位记者外出采访路过这里,他很好奇押货员的举动,于是上前问:“卖给谁都是卖,为什么不把面包卖给更需要的人呢?”
押货员一脸无奈:“我也想卖给他们,但是这些面包有很多都变质了,我们公司明文规定,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向客户出售劣质产品,必须开除。”
虽然记者与饥民都能理解他的苦衷,但是这并不能制止饥民强烈的欲望,他们似乎在强忍着不去抢那些面包。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填饱饥民的肚子才是最重要的,相信贵公司应该会理解处于困境中的人们的心情。”
押货员欲言又止,突然,他想到一个办法,于是凑到记者耳边说:“我无论如何也不敢私自违规,但如果是饥民强行把面包拿走的,就没有我的责任了!”
“那不成了抢劫了吗?”记者很惊讶。
“他们强行拿走面包,最后凭自己的良心留下面包钱,这不就由抢劫变成强买了吗?”
对于押货员的提议,在场的饥民无不拍手称赞,于是,一车的面包被强行买光了。不久,这件事被媒体大肆报道,人们不禁竖起大拇指称赞这家面包公司的信誉。
押货员没有被公司的明文规定所束缚,而是用最热情的心欺骗了世人的眼睛,不但解决了灾区民众的饥饿问题,还为企业树立了诚信的形象,可谓一箭双雕。
有一个小男孩从小就不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因为他每天都谎话连篇。例如,他看见一条小蛇,就告诉朋友自己看到了龙王的儿子;他捡到一个形状奇怪的石头,就告诉朋友自己捡到了一块天价的宝石。每当有人取笑他的时候,他总是不以为然,因为他坚信自己所看到的。然而,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所有人都说他是个爱撒谎的人,就连老师都非常讨厌他那些“谬论”。对于大家的不解和嘲讽,男孩很伤心,他哭着跑回家告诉了父亲,父亲抚摸着他的头对他说:“所有人都说你是个爱撒谎的孩子,可是我要怎么责备你呢?你是个想象力如此丰富的孩子。”
男孩抬起头,感激地看着父亲:“可是,所有人都说我以后不会有出息的!”
“谁说的,你一定会比任何人都出色,因为上帝告诉我,你会成为最伟大的科学家!”父亲用坚毅的眼神看着孩子说。
“真的?”孩子满脸惊喜。
“当然是真的,上帝是不会欺骗任何人的。”
众人对父亲的做法很不理解,他们没想到父亲不但没有惩罚孩子,反而鼓励他继续“说谎”,但父亲和孩子却坚信“上帝的寓言”。很多年以后,男孩长大了,他出版了一本轰动世界的书籍《物种的起源》,他就是提出“进化论”的达尔文。
“上帝的寓言”鼓励了孩子继续“说谎”,直到很多年以后,这个“弥天大谎”被世人推崇为真理。
居心叵测=作茧自缚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要等到一切都水落石出时,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懊悔。
青蛙很讨厌老鼠,每次看到它就莫名其妙地反感,因此一天,青蛙决定使个诡计,让老鼠尝尝苦头。它邀请老鼠去水里玩,可是老鼠怕自己会发生危险,因此拒绝了青蛙。青蛙仍不死心,它说:“没关系,有我保护你呢,你怕什么?”它找了一根绳子,把自己和老鼠绑在一起,“这样你就安全了,我的水性你还不相信吗?”青蛙鼓动老鼠。
老鼠虽然很不放心,但是面对青蛙的一再邀请只能勉强跟着它下了水。到了水里,青蛙使出浑身解数来折磨老鼠,它一会儿从上窜到下,一会儿从左窜到右,还时不时地潜入湖底,老鼠被青蛙折磨得晕头转向,可无论它怎么央求,青蛙都不理会。最后,老鼠被水涨破了肚子,无力地在水面上漂浮着。
这时,一只飞过的鹞子发现了水面的老鼠,它冲下去用锋利的爪子将老鼠抓起,可是没想到,拴在绳子另一端的青蛙也被带了出来。最终,鹞子美美地享受了自己的盛宴,而青蛙在临死前的一刹那还在后悔自己的行为。
销售中,最权威的胜利法则就是以诚信取胜,采取投机倒把的行为最终将自食其果。
甲称遇到棘手的事,临时向乙借了些钱,在乙拿出钱给他之前,甲信誓旦旦地说:“下个月初,我一定会把钱还给你。”
第二个月中旬过去了,甲迟迟不来还钱,于是乙只能找到甲的住所,可是,甲却说:“对不起,现在没钱,下个月初我一定会把钱还给你。”
又一个月过去了,甲还是没有出现,万般无奈之下,乙只能再次找到甲,可是,甲又说了一遍:“下个月初我一定会把钱还给你。”
“你上个月、上上个月都是这么说的啊!”乙说。
“是啊,我这个人说一不二,是个非常讲信用的人。”
乙只能愤愤地回到家里。
几天后,甲的亲属来做客,于是甲和亲属去一家餐厅吃饭。点餐后,甲按照店主的提示先结了账,店主转身时对甲说:“请稍等,饭菜10分钟后上齐。”
十几分钟过去了,一道菜都没有上,于是甲叫来店主问原因,店主歉意地说:“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饭菜10分钟后上齐。”
又过了十几分钟,甲终于忍无可忍,他再次叫来店主,可店主还是那句话:“饭菜10分钟后上齐。”
甲怒不可遏:“这话你已经说过很多遍了,我要你现在就上菜!”
“店主这人说一不二,是个非常讲信用的人。”乙突然出现了。原来,店主是乙的至交好友,在听说乙的遭遇后非常气愤,于是决定替乙出口气。正巧甲来吃饭,于是店主就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来对付他。
甲碍于面子,只能把钱还给了乙。没过一会儿,所有的饭菜都上齐了。
有个叫王四的青年开了一家酒店。刚开张的时候,酒店生意非常好,因为这里的酒碗大、香醇而且价格也便宜,很快,王四的酒就不够卖了。
过了一段时间,王四心想:如果能用更少的酒赚更多的钱就好了。于是,他开始改用小碗,酒量少多了,但是价钱却没变,王四对客人说他的酒里含有名贵的草药,喝了可以强身健体。于是,客人都信以为真,继续每天光顾他的酒店。
又过了一段时间,王四又开始动歪主意了,他往小碗酒里兑水,以不变的价格卖给客人。虽然赚得越来越多了,可是一段时间过后来这里喝酒的客人却越来越少了。
不久,王四的酒店再没人光顾了,整个店里冷冷清清的。王四后悔莫及,他开始重新低价卖大碗酒,而且不兑一滴水,可是仍然无济于事,客人再也不相信他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经营者贪图小便宜的行为,很多顾客都心知肚明,顾客不予揭穿往往是因为习惯了某一产品或某一经营商,因此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包容这种行为。但是如果经营者变本加厉地剥削顾客,那么最终受苦的将是自己。
一天,上帝想考验身边的两位仆人是否能够委以重任,因此给了他们一只黑漆木做成的狗,让他们拿到人间送给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
两位仆人抱着狗走了很久,在中途休息的时候,他们仔细地看了看这只狗,想弄清里面究竟有什么名堂。就在他们仔细观察的时候,发现狗的眼睛很奇怪,好像会发光,于是他们用刀子抠出了狗的眼睛,结果发现是两颗珍珠,仆人异常兴奋,赶快买了两只玻璃球装在狗眼睛处。
“可是,万一被发现了怎么办?”一位仆人问。
“不会的,上帝说过,那是个双目失明的老人,他根本看不见。”另一个仆人说。
又走了很久,两位仆人开始寻思,既然眼睛是珍珠做的,那其他部位说不定也藏着什么珠宝呢?于是两人用刀将狗爪子和尾巴撬开,果然发现了贵重的黄金。两位仆人异常兴奋,最后他们定做了一只木狗拿去送给老人。
老人接过木狗,抚摸了半天,他问道:“是这只狗吗?怎么感觉被人调换了呢?”两位仆人一口咬定就是上帝交给他的狗。于是,老人拿来刀具想撬开狗的眼睛、爪子和尾巴,可是怎么也撬不开。这时。老人放声大哭:“上帝明明说将珠宝和黄金藏在狗的身上,好让我拿去治疗眼睛,怎么珠宝和黄金都不见了呢?”
一位仆人动了恻隐之心,想把宝物交出来,可是另一位仆人却死活不肯:“他都这么老了,也活不了多长时间了,就算能看见又有什么用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