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氏夫人和文栋跟听天书一般,巴祯更是一脸疑惑,自己当了四年骁骑校,负责保境安民,抓贼捕盗,可在职位上不到一年,就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了。虽然和一些地痞流氓有所接触,可从没听说啸天龙、啸天虎、啸天豹这三个忽拉盖。怎么女儿一提我的名字,那个大当家啸天龙居然给文雅摆酒压惊,压完惊就把文雅放了?这太不可思议了!
云氏夫人恍然大悟,什么不可思议?巴氏家族积德行善,世代敬佛,一定是神佛保佑。云氏夫人把管家乌恩其叫来,吩咐他多准备祭品,准备高档次祭品,明天一早全家到家庙包头召给宗喀巴大师上香。乌恩其答应一声,转身而去。
云恒是云氏夫人的内侄。女儿是回来了,可姑爷云恒却不知怎么样。巴祯想派人到云恒家看看,要是云恒也平安到家,就让云恒来把文雅接回去,两个人好好过日子。
巴文雅一听就不高兴了:“阿爸,一个大男人,忽拉盖一来,扔下老婆就跑,你让我跟这种男人过一辈子?”
云氏夫人劝道:“文雅,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么多亲戚朋友都喝了你们的喜酒,你不跟云恒回去怎么能行?”
巴文雅想,只有在生死关头才能看出一个男人是否有血性。如果忽拉盖出现的时候,云恒往她面前一站,胸脯一拍,要杀杀我,不要动我老婆。云恒死了,我甘心为他守寡;他要是活着,哪怕有一口气,我都愿意伺候他一辈子。可是,云恒只顾自己逃命,根本不把我的生死屈辱当回事。这哪是男人?这不是二刈子吗?我怎么能跟这种不男不女的二刈子过一辈子?
巴文雅面带愠色:“阿爸,额吉,不要逼我,就当我做云雀岭的压寨夫人了。”
巴祯和云氏夫人被女儿呛得无话可说。
云氏夫人的目光转向儿子文栋,文栋是个有大学问的人,文雅最佩服哥哥,云氏夫人想让文栋劝劝文雅。
巴文栋道:“书上说,近亲结婚,后代容易染上遗传疾病,体质退化,智力缺陷。云恒和妹妹是姑舅结亲,是典型的近亲,文雅和云恒本来就不应该成亲……”
巴祯一直对儿子文栋不满,听文栋这么一说,巴祯的火就压不住了:“你给我闭嘴!姑舅结亲,亲上加亲。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汉人,几千年都是这样。什么近亲结婚容易染上遗传疾病?我和你额吉也是姑舅结亲,你是缺胳膊了还是少腿了?你是傻了还是笨了?你以为我不知道,你不就是不想要奥云吗?奥云怎么了?奥云是多好的女孩!我明确告诉你,只要我有一口气,那林家的姑娘就别想进巴府的门!”
Chapter 2
如果文栋娶了林家姑娘,那就是悔婚,说话不算数,这是蒙古人最为鄙视的。以后自己怎么见内兄?妻子怎么见她大哥?巴、云两家怎么相处?
包头召大殿。管家乌恩其把羊背子、奶食和面食等供品摆在宗喀巴佛像前。祭拜仪式由巴喜喇嘛主持,大殿中庄严肃穆,气氛凝重。巴祯手捧哈达,举过头顶,敬献神佛。然后,点燃三炷香,插进香炉中,巴祯带着云氏夫人、巴文栋、巴文雅一家四口跪倒磕头。
巴祯站起,管家乌恩其从殿外走来:“老爷,旗务衙门来人了,说老爷守孝期满,大青山一带匪患严重,请老爷马上回衙门听差。”
回到家中,云氏夫人为丈夫打点行装。
巴祯叮嘱文雅,不要疯疯癫癫,舞枪弄棒,要好好上学,跟着哥哥文栋学知识,长学问。巴文雅答应了阿爸,不过,她请求阿爸剿匪时对云雀岭的忽拉盖手下留情。
巴祯说:“阿爸知道该怎么办,你好好学习就行了。”
叮嘱完文雅,巴祯又把文栋叫到书房。巴祯未曾说话,先是长叹一声:“焕章啊,阿爸昨天说的虽然是气话,可也是心里话。这么多年,奥云一直都在等你,咱们不能对不起奥云。”
文栋道:“阿爸,我知道奥云表妹为人贤淑,通情达理,可是,近亲结婚真的不好,不信我把课本拿给你看。”
巴祯脸一沉:“你说的是洋人写的书。这些年,咱们大清国受洋人的欺负还少吗?你这叫崇洋媚外。”
文栋争辩:“阿爸,洋人的科技比我们发达,人家造出了蒸汽机,造出了轮船,造出了火车,我们连根洋火都造不出来,我们为什么不崇洋?再说了,李鸿章大人、张之洞大人、左宗棠大人,哪个不崇洋?洋人的东西好,我们就要崇洋;洋人的制度比我们先进,我们就该崇洋。我虽然崇洋,但我并不媚外,我要把从洋人那里学到的知识用于我们国家,让我们的百姓富起来,国家强大起来。”
巴祯讲不过儿子,他说:“阿爸说的是你的婚事,你不要跟阿爸讲那些大道理。”
巴文栋道:“是啊,我是在说我的婚事。我跟表妹奥云是近亲,我跟林玉凤却没有血缘关系。如果,如果我和玉凤能成,这对巴家的后代有好处。”
云氏夫人娘家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奥云是云氏哥哥的女儿,云恒是云氏弟弟的儿子。巴文栋十七岁那年中了秀才,当时蒙古民族受教育水平很低,土默特左右两旗的蒙古学子极少有人考中秀才,巴文栋得中之后,在土默特蒙古人中轰动一时。
中了秀才就有了功名,就从普通老百姓进入到士绅阶层。不过,秀才还不能当官,只有中了举人之后才具备做官资格。举人虽能做官,但要等机会,有时等上三年两载,有时要等五年八年。如果举人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得中进士,那就立马有官可做。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自隋唐以来,历朝历代都把科举当官作为男儿人生的最高目标。巴文栋考中秀才,离举人、进士就不远了。亲朋好友都来巴府道贺,席间巴祯的内兄,也就是云氏夫人的娘家哥哥,他提出把自己的女儿奥云许配给巴文栋。巴家与云家世代结亲,巴祯当场就答应了。然而,文栋称自己想考举人,婚事以后再说。
儿子有理想、有抱负,父亲当然高兴。正当巴文栋全力备考举人之际,清政府取消了科举制度。举人不能考了,那就给文栋和奥云完婚吧,可是,文栋却报考了山西优级师范学堂。
科举制度虽然废除了,可国家选拔人才不能间断。20世纪初,清朝推行中西结合式的教育,开办了培养师资的优级师范学堂。“优级”即“高等”“高级”之意。优级师范学堂的课程有:国学、外语、地理、历史、算学、物理、化学、植物、动物、矿物、生理学、心理学等,学制四年。这是我国真正意义上大学教育的开始。那时主要有京师优级师范学堂、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山西优级师范学堂也是其中之一。
朝廷对优级师范学堂的毕业生非常重视,一些缺补的下级官职多半从优级师范学堂中遴选。不能考举人,考优级师范学堂也是出仕做官的一条路子。既然儿子要考,就让他考吧,能考上更好,考不上再给文栋成亲也不迟。
巴文栋确有真才实学,他轻而易举地考上了山西优级师范学堂。
文栋在山西优级师范学堂上了三年,差一年就要毕业了,可是,他在学校出了件惊天大事,巴祯只得把他接了回来。
此时,本该给巴文栋和奥云完婚,但巴祯的母亲一年前去世。巴祯身为六品武官,按照清朝制度,巴祯要回家守孝三年,三年之内,家中不能办喜事,巴文栋的婚事又放了下来。
包头召小学堂始建于1907年,是以招收蒙古族学生为主的初等小学堂。当时的小学分初等和高等两个级别,这就是初小和高小。包头召小学堂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大的有二十三四岁娶妻生子的,小的只有六七岁。包头召小学堂准备办一个高小班,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巴文栋蒙汉兼通,又是秀才出身,还在山西优级师范学堂上过三年学,他一回来,就被包头召小学堂请去了。学堂把班里成绩较好、年龄偏大的学生组成高小班,由巴文栋授课。这样,巴文栋就成了包头召小学堂的一名教习,他和林玉凤就是这个时候认识的。
包头城内还有一所小学,叫马王庙两等学堂。这所学堂以招收汉族学生为主,既有初小,又有高小。林玉凤是高小班学生,父亲林永昌是广盛西号皮毛店的东家,在包镇公行算是个大人物。
包镇公行全称叫包头镇公行,最初叫包头商会。包镇公行虽然是商会组织,却具有乡绅行政职能。清朝实行严格的蒙汉分治政策,1809年,包头由村升格为镇,设立巡检衙门,相当于镇政府,专门管理汉人事务。蒙民事务仍由沙尔沁章盖衙门负责。这就形成了“一城两制”——蒙古人管蒙古人的事务,汉人管汉人的事务,双方互不隶属。
清代中期,包头的商业逐渐繁荣,人口迅速增长,包镇公行日益壮大。而巡检衙门人少经费不足,难以全方位地履行对包头镇的管理。1822年,巡检衙门把一些行政职能委托给包镇公行管理。
包镇公行的负责人叫总领,总领下有文牍和武甲两个部门,文牍负责会费收支、文书档案、支应差官、迎来送往,以及公行的日常事务,相当于现在的镇政府办公室主任。武甲也叫武甲头,负责社会治安、城防抓捕、民事诉讼、摊派款项等,相当于派出所所长。林玉凤的父亲林永昌就是包镇公行的文牍。
19世纪末,包头镇已经发展为塞外皮毛业的集散地、水旱码头,不但全国的皮毛商来包头做生意,英、俄、日、德等国也在包头设立洋行。他们收购皮毛,然后转运到天津港口运到国外。那时,外国人在中国有许多特权,其中一项就是免税。以皮毛为例,如果中国商人把皮毛从包头运到天津,沿途关关交税,而洋人则是全部免税,只有在出海关时,才交一次税。
英国洋行为了垄断包头的皮毛,他们抬高收购价。商家都很会算账,如果自己的货运到天津,虽然卖出的价格比英国洋行的收购价高一些,但是,除去沿路的关税、官员的吃拿卡要和自己的人吃马喂,所赚的钱还不如卖给洋行实惠。于是,包头皮毛商纷纷把货转手给英国洋行。
最初,英国洋行全部现款收货,然而,时间一长,英国洋行就拖欠货款了。包头皮毛商把大量皮毛赊给英国洋行,几年之中,英国洋行拖欠包头各家皮毛商货款近16万两白银。正当包头皮毛商等待还款时,英国洋行从包头撤回了天津。
包头许多皮毛商资金链断裂,不少商号破产。为讨回自己的血汗钱,包镇公行的总领把各家皮毛商组织起来到天津讨要货款。英国洋行地处英租借地,清政府没有管辖权。包头的皮毛商冲击租借地,英国警察出动,总领等数人被关进监狱。
林玉凤的父亲林永昌是个有头脑的商人,当英国洋行支付现款时,林永昌大批出货;当英国洋行赊账时,林永昌一张羊皮也没卖。所以,在包头镇的皮毛商中,只有他的广盛西没有损失。
林永昌早年和自己的哥哥林永盛在天津做过绸缎生意,在天津地面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总领被抓,作为包镇公行文牍的林永昌,人们推举他赶往天津,与英国洋行接洽。林永昌去了两个多月,林玉凤牵挂父亲,每天坐卧不宁。
马王庙两等学堂和包头召小学堂都是半日制学校。那段时间马王庙两等学堂教室漏雨,学校维修教室,原来一个班一个教室,现在教室不够用,学校就采取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的办法,初小上午上课,高小下午上课。
一天夜里,林玉凤做了个梦,梦见父亲林永昌被英国人打得浑身是血,奄奄一息,林玉凤梦中惊醒。第二天上午,林玉凤来到包头召大殿,她跪在宗喀巴佛像前,祈求神佛保佑父亲早日平安归来。当天晚上,林玉凤又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和包头的皮毛商都回来了,还把英国人所欠的货款要了回来。
林玉凤大喜,宗喀巴显灵啦!
清晨,林玉凤带了好多布施来到包头召拜谢神佛。
布施之后,林玉凤轻松了许多。她从大殿出来,听到包头召小学堂传来慷慨激昂的说话声,她信步走了过去。见教室的门上挂着一块匾,匾上刻着四个大字“百舟风励”,匾下的门开着,巴文栋站在学生前面,一会儿挥手,一会儿振臂,学生的眼睛盯着巴文栋,听得特别认真。
巴文栋又从地球的起源,讲到生物的进化;从亚里士多德的地心学说,讲到哥白尼的日心学说;从西洋的英国工业革命,讲到东洋日本的明治维新;从蒸汽机、轮船、火车,讲到内燃机、摩托车、汽车……
马王庙两等学堂的老师从没给学生讲过这些,巴文栋广博的学识令林玉凤大开眼界,她简直听呆了。
发现林玉凤站在外面旁听,巴文栋走下讲台,来到林玉凤近前,见她面如桃花,眼如丹凤,眉如弯月,唇如樱桃,身着绛紫色的旗袍,脚上是一双平底绣花鞋。美丽清纯,优雅大方。
巴文栋把林玉凤让进教室,给她找个位子。
从这天开始,林玉凤每天上午都来包头召小学堂听巴文栋讲课,很快,两个人产生了感情。
巴祯守孝期满,他和云氏夫人准备先给文栋和奥云完婚。可此时的巴文栋心中已经有了林玉凤,他执意托辞。巴祯和云氏夫人没有强行逼他,他们想给文栋时间,逐渐开导他,反正女儿文雅也到了成亲年龄,就先给文雅办了婚事。
山西优级师范学堂有一批洋教习,巴文栋接受了许多新事物。在外国,就算是结了婚,夫妻感情不好也可以离婚,何况自己并没有跟表妹奥云成亲,所以,他心中只有林玉凤,没有奥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