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子孙秘传-人间正道(6)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李裕智点点头:“如果有他们参与,我们的队伍就会迅速壮大。”

    巴锦秀眼睛忽闪两下:“大哥,我带你去找一个人,只要他出面,哥老会没有摆不平的事。”

    “谁?”李裕智问。

    巴锦秀神秘地说:“去了你就知道了。”

    巴锦秀和李裕智来到城外的一个小村子,因为村子不大,村中仅有的一座四合院很是显眼。

    巴锦秀上前敲门,院子里的人一见巴锦秀,马上把她和李裕智请到上房。

    上房总共五间,中间开门,两个人进了西屋。西屋北侧是炕,炕的西侧连着一面火墙,火墙旁是六个红漆大柜,这六个大柜一直排到西墙。西墙正中悬挂一幅关羽画像。关羽一手持刀,一手捋着胡子。关羽画像下有张长方形的供桌,供桌上摆着糕点水果和香炉,香炉里燃着三炷香,香炉前的青砖地上有三个棉垫。

    炕上放着一张八仙桌,八仙桌边坐着一个人。此人比李裕智大个两三岁,头上挽着发髻,颔下留着短髯,有点像个道士。

    巴锦秀来到这个人面前躬身抱拳:“九妹拜见三哥。”

    这个人侧过身来:“啊,九妹呀,来,上炕暖和暖和。”

    “三哥,不冷。”巴锦秀向李裕智介绍,“大哥,这是小妹的结义三哥,包头哥老会的三堂主。”

    李裕智一怔,他听说哥老会有位三堂主,名叫苏连鹏。几年前,哥老会内讧,苏连鹏舍身救过大龙头刘长富。

    李裕智躬身施礼:“久仰三堂主的威名,李若愚拜过三堂主。”

    巴锦秀又向苏连鹏介绍李裕智,苏连鹏对李裕智也有耳闻,他令下人:“切两碗手扒肉,整几个菜,我和李先生、九妹喝点。”

    李裕智、巴锦秀脱鞋上炕,三个人边吃、边喝、边聊。苏连鹏很爽快,当即答应劝说刘长富。

    离开了苏连鹏家,李裕智不解,巴锦秀一个小姑娘,怎么跟哥老会的三堂主苏连鹏也拜了把子?

    巴锦秀长叹一声:“这都是因为我的大姐吉云娘……”

    土默特蒙古人把嫂子叫姐吉。

    巴锦秀原本有两个哥哥,大哥巴振中,二哥巴振华。三年前,包头发生了一场大瘟疫,巴振中身染瘟疫,尽管多方求治,但仍没有挽回生命。

    巴振中去世前,妻子云娘有了身孕。巴锦秀的父亲巴文峰和母亲荣氏担心云娘和她肚子里的孩子被传染,便让家人赶上骡子车送云娘回娘家躲避,哪知路上遭遇土匪,云娘下落不明。为此巴文峰和荣氏夫人痛心不已,不久,老夫妻俩也染上了瘟疫,巴文峰撒手人寰,荣氏夫人奄奄一息。当时,巴振华还在北京蒙藏学校上学。

    临终前,荣氏夫人向妯娌郝香香嘱托三件事:一是家中的不幸不要告诉巴振华,让巴振华好好读书,将来报效国家;二是把女儿巴锦秀托付给郝香香,请她照顾巴锦秀;三是打听云娘的下落,找回巴振中的骨血。

    巴锦秀没有姐姐,她把大姐吉云娘当成了亲姐姐;云娘没有妹妹,她把巴锦秀当成了亲妹妹。因此,姑嫂之间相处特别好。得知云娘遭此横祸,巴锦秀哭了三天。

    巴锦秀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听说哥老会势力很大,巴锦秀就想借助哥老会势力寻找大姐吉云娘。可是,巴锦秀几次求见大龙头刘长富,刘长富听说她是个小姑娘,连面也不见。

    一天,关帝庙前围着很多人,巴锦秀挤进人群,见是三堂主苏连鹏在招收弟子。巴锦秀喜从天降,她来到三堂主苏连鹏面前“扑通”跪倒:“我也要加入哥老会!”

    Chapter 6

    屋里很静,静得只能听见两个人的咀嚼声。巴锦秀猛地把酒壶抄了起来,她嘴对着嘴,“咕嘟咕嘟”一通牛饮。

    苏连鹏见跑来一个身着蒙古袍的小姑娘,小姑娘很是讨人喜欢,苏连鹏问巴锦秀为什么要加入哥老会。

    巴锦秀道:“我姐吉被忽拉盖劫走了,我要加入哥老会,请哥老会帮我找回姐吉。”

    忽拉盖是蒙古语,土匪的意思。

    苏连鹏询问巴锦秀是谁家的孩子?家中发生了什么事?巴锦秀说出了自己的身世,以及哥哥和父母相继去世、嫂子遭遇土匪的经过。苏连鹏摇头叹息,包头城里城外,谁不知道巴家?巴家忠厚继世,包容传家,辈辈礼佛,代代行善,包头的汉人哪个不是承租巴氏家族的土地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本。现在巴家遭此不幸,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苏连鹏当即答应收下巴锦秀,帮助她寻找姐吉云娘。

    苏连鹏让巴锦秀跪在关羽画像前,苏连鹏站在一旁,他对巴锦秀说:“跟我念——日出东方一点红,”

    巴锦秀声音响亮:“日出东方一点红,”两人便一句接一句地念了起来:

    “莲花摆在路当中,”

    “莲花摆在路当中,”

    “义兄采花别处采,”

    “义兄采花别处采,”

    “此花只是洪家生。”

    “此花只是洪家生。”

    哥老会出自洪门,洪门也叫洪帮。洪门的宗旨是反清复明。关于洪门起源的版本有很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洪门即为漢门,也就是漢家,因为满人入主中原,漢家丧失了中原的土地,即“漢”字丢掉了中间的“中”和“土”遂成了“洪”字;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是洪武,取其“洪武”之“洪”字。

    洪门势力相当大,海外也设有分支,1925年10月10日,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致公堂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当时大名鼎鼎的陈炯明系该党首任总理。

    苏连鹏带巴锦秀念的是哥老会接收女门徒的四句诗,诗中告诫哥老会门徒,不得打本门女弟子主意。

    巴锦秀随苏连鹏念完,苏连鹏把巴锦秀搀了起来:“从现在起,你就是哥老会的人了。”

    巴锦秀刚站起来,却又跪下了,巴锦秀说:“我听说加入哥老会还要拜把子,我还没跟你拜把子呢!”

    巴锦秀留了个心眼,如果自己和三堂主苏连鹏结义,苏连鹏一定会对寻找大姐吉云娘的事更尽心。

    巴锦秀并不知道,只要加入哥老会,都要拜把子。今天入会者包括巴锦秀在内共八人,苏连鹏把另外七个人都叫过来,九个人跪在关羽像前,苏连鹏高声道:“大家随我念——人王腰际两堆沙,”

    巴锦秀和其他七个人同时道:“人王腰际两堆沙,”

    “东门墙上草生花,”

    “东门墙上草生花,”

    “丝线穿针十一口,”

    “丝线穿针十一口,”

    “美酒羔羊是我家。”

    “美酒羔羊是我家。”

    这四句诗每句暗含一个字,合起来是“金蘭結義”,简体字是“金兰结义”。

    九个人之中巴锦秀最小,苏连鹏等人都叫她九妹。苏连鹏虽然是老大,但人们还是叫他“三哥”。

    清朝虽然灭亡了,但哥老会并没有解散。苏连鹏家是哥老会的据点之一,巴锦秀经常出入苏家。苏连鹏有一身好功夫,闲暇时间,他教巴锦秀练拳踢腿,骑马打枪,但是,巴锦秀嫂子云娘却一直没有消息。

    因为巴锦秀的引见,苏连鹏带李裕智拜会了包头哥老会大龙头刘长富,刘长富见李裕智年轻有为,又与广州和北京方面都有联系,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有了哥老会和石拐矿工做班底,李裕智很快组建了内蒙古人民革命军,拉起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白云梯对李裕智赞不绝口。考虑到李裕智还年轻,经共产国际批准,内蒙古人民革命军由旺丹尼玛任总指挥,李裕智任副总指挥兼第一路军司令。

    旺丹尼玛喇嘛出身,原是一座寺院的活佛,1902年,清朝大面积放垦草原,蒙古族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威胁。旺丹尼玛顺应民意,发动了“独贵龙”运动,建立一支武装。这支武装多次击退清廷的护垦队和王公卫队,在内蒙古西部影响很大。然而,这支队伍人数较少,装备落后。清朝灭亡之后,1913年,旺丹尼玛被宁夏总兵马福祥诱捕,押至北京软禁,经李大钊等人疏通,旺丹尼玛方才出狱。相对李裕智,旺丹尼玛年龄较大,威信较高。

    1926年的中国形势十分复杂,段祺瑞、冯玉祥、张作霖三人联手把持北京国民政府,但那年头谁手中有兵谁就是老大。段祺瑞虽为国家元首、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但手中却没有兵,因此,北京国民政府的大权操控在冯玉祥和张作霖两个人手中。就实力来说,冯玉祥不及张作霖,可冯玉祥废了贿选总统曹锟,把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紫禁城。这两件事使冯玉祥名声大振,全国反响热烈。然而,张作霖哪肯屈居冯玉祥之下?两个人明争暗斗,矛盾不断深化,两军由小摩擦演变成大冲突,原来由冯玉祥控制的张家口遭到了张作霖奉军威胁,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总部迁到包头。

    内蒙古人民革命军成立不久,内蒙古人民革命军军官学校也办了起来,校长由王瑞符担任。王瑞符采用短训轮训方式培养了几批骨干,这些骨干回到部队,使革命军的素质大大提高。

    军队初创,人员复杂,粮饷不足,武器落后,营房、训练场不足,工作千头万绪,李裕智常常深夜才回到包头召。军官学校的骨干充实进来后,这些人为李裕智分担了不少工作,李裕智的压力减轻了许多。今天天刚黑,李裕智就回到了包头召。

    包头召门前“国民党乌兰察布盟特别区党部”的木牌依稀可见。看到这块木牌,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李裕智在门前伫立片刻,然后,穿过包头召大门,来到东跨院。

    李裕智的屋里亮着灯,窗户开着,一股手扒肉的香味从屋中飘出。

    李裕智走进屋,见一桌丰盛的酒菜摆在炕桌上,但屋里空空,并不见人。李裕智左右顾盼,忽听背后传来“咯咯咯”的笑声。

    巴锦秀眼睛忽闪两下,她打了个手势:“欢迎品尝。”

    李裕智回避巴锦秀的目光:“好,我品尝品尝。”

    两个人上炕,几盅酒下肚,巴锦秀含情脉脉地望着李裕智:“大哥,你可瘦多了,以后我就留在你身边照顾你吧?”

    李裕智听出了巴锦秀的弦外之音,他也不抬头:“不用,过几天你姐吉就来了,她会照顾我的。”

    巴锦秀无语,两个人都沉默了。李裕智吃得很香,巴锦秀却味同嚼蜡。

    屋里很静,静得只能听见两个人的咀嚼声。巴锦秀猛地把酒壶抄了起来,她嘴对着嘴,“咕嘟咕嘟”一通牛饮。

    巴锦秀喝完,把酒壶往桌子上一蹾,她起身下地,扔了一句:“这饭吃得这么不舒服。”说着,穿上鞋往外就走。刚一开门,“咣”,与一个人撞了个满怀。

    巴锦秀一巴掌扇了过去,骂道:“你眼睛长到屁股上了?”

    对方反应还挺快,一低头,巴锦秀的手打空了。

    “秀儿姐,是我,我是小林子!”

    小林子也是蒙古族,他出生不久,草原大规模放垦,蒙古百姓的户口地被征,家中贫困。十五岁时,小林子就到土默特旗的地方武装“老一团”当了兵。小林子人机灵,腿脚勤快,“老一团”的官兵都挺喜欢他。李裕智建立中共包头工委,小林子经常来包头召。在李裕智的介绍下,小林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常为李裕智传递情报。

    巴锦秀余怒未消:“你吃饱撑的,黑灯瞎火来干什么?”

    小林子不高兴了:“哎哎哎,秀儿姐,我一进屋,你就给我一大耳刮子,现在又骂我吃饱撑的,我还饿着肚子呢,怎么就吃饱撑的了?你能来,我为什么不能来?再说了,男女有别,还授受不亲呢!”

    巴锦秀被小林子抢白得无言以对,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巴锦秀反驳也不是,不反驳也不是,正在尴尬之际,李裕智道:“小林子,你不是没吃饭嘛,来来来,这还有酒……”李裕智拿起酒壶摇了摇,酒壶已经空了,他忙改口,“这有肉,手扒肉。”

    李裕智下地给小林子拿过一双筷子,一个碗。

    巴锦秀强装笑脸:“小林子,秀儿姐心气不顺,你等一会儿,秀儿姐给你打酒去。”

    小林子嘴里塞了块手扒肉,呜噜呜噜地说:“这还差不多……”

    巴锦秀走了,小林子放下筷子,脸色严峻:“若愚同志,出大事了!”

    李裕智一皱眉:“出什么事了?”

    小林子从怀里取出一个蜡丸递了过去,李裕智把蜡丸掰开,里面有一张两指宽的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大致内容是说,冯玉祥的国民军在南口与张作霖的奉军激战,国民军眼看就要顶不住了。纸条上强调,张作霖痛恨苏联,痛恨共产国际,请李裕智做好必要准备。落款是李大钊。

    李裕智大惊,李大钊既是中共领导人,也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李大钊亲自给自己写信,可想而知,问题是何等严重!

    张作霖与冯玉祥的全面冲突是因郭松龄而起。

    冯玉祥的实力不及张作霖,因此,冯玉祥竭力寻求外援。1925年9月,斯大林给冯玉祥的国民军拨付价值720万卢布的军火,包括20架飞机和数以百计的大炮,此外,还答应再给冯玉祥2000万卢布外汇。有了苏联的支持,冯玉祥就想从内部瓦解张作霖,于是,他盯上了郭松龄。

    郭松龄是张作霖军中最具指挥才能的将领。郭松龄早年加入同盟会,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十分崇拜,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过护法运动,孙中山对他也很赏识。郭松龄虽为张作霖的高级将领,可他瞧不起土匪出身的张作霖,与冯玉祥明来暗往。

    1925年11月22日,在冯玉祥的支持下,郭松龄把7万奉军改为东北国民军,挥师杀向张作霖。郭松龄很快就打到了奉系军阀的老巢沈阳城,张作霖无奈之下借用日本军队,战局逆转,郭松龄战败被杀,张作霖大伤元气。此消彼长,冯玉祥的实力超过了张作霖。

    张作霖恨死了冯玉祥,他联络吴佩孚、张宗昌、阎锡山等军阀共同进攻冯玉祥,冯玉祥四面受敌,连连失利。1926年1月,冯玉祥通电下野,奔赴苏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