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子孙秘传-血性草原(9)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武梁眼珠一转,叫工匠先回去,他走到巴云氏身边,低声说:“夫人,人死不能复生,你已经苦了好几年,也算是对得起沙大人了。再说,你年轻漂亮,美丽动人,总不能这么守一辈子吧?我虽不是蒙古人,但我也知道,蒙古人和汉人不一样。汉人把贞节烈女捧得很高,蒙古人再嫁是很平常的事。当年三娘子曾一嫁阿拉坦汗,再嫁阿拉坦汗之子辛爱黄,三嫁阿拉坦汗之孙扯力克,被后世传为佳话。夫人为何不效法三娘子,留下一段美谈呢?”

    武梁一边说,一边向巴云氏挤眉弄眼。

    巴云氏见武梁不怀好意,她断然地说:“三娘子乃旷世奇女,巴云氏岂能与先人相比?巴云氏立志为亡夫守节,房上的瓦永远不上!”

    武梁纠缠不休:“夫人,你也该为本官想想,本官在此代行章盖之职,章盖官宅连一片瓦也没有,这传出去我的脸往哪儿放?夫人,赏给本官一个薄面,明天让工匠们再来,好不好?”武梁色眯眯地看着巴云氏。

    巴云氏心中很是生气,她板起脸,正要说话,武梁身后有人喝道:“不好!”

    武梁转过身一看,见来了两个半大孩子。巴云氏见是自己的两个儿子巴雅尔和巴图尔,她心中有了依靠。

    尽管老夫人乌梁氏和巴云氏舍不得巴雅尔和巴图尔,可为了孩子长大之后能有所作为,婆媳二人还是打发老仆把两个孩子送回了包头召。巴雅尔和巴图尔每天跟八爷爷哲旺喇嘛读书练武,身材长高了,脑子里的学问也一天天增加了。听说来了个新章盖,八爷爷打发兄弟二人回来看看,没想到遇上了这么一幕。

    巴雅尔和巴图尔一左一右站在巴云氏身边。武梁不认识两个孩子,心说,这是哪儿来的两个野小子,在这里胡说八道。可是,两个孩子跟巴云氏十分亲热,武梁就猜到了几分。

    武梁掩饰心中不快,他装出笑脸问:“夫人,这,这两个孩子就是贵公子吧?”

    武梁毕竟是绥远将军衙署派来的,巴云氏不想与其发生矛盾,只得耐着性子如实相告。

    巴图尔不冷不热:“你就是新来的代理章盖大人吧?章盖衙门不是在前院吗?你到后院来干什么?”

    武梁勉强笑了笑:“我这不是出于好意,想把你们家的瓦铺上吗?”

    巴图尔看着武梁就不舒服:“我家不需要!”

    巴云氏拉了一下巴图尔衣角:“不得对武大人无礼!”

    巴图尔不再说话了。

    巴雅尔还算客气:“武大人的情我们领了,不过,不上瓦是奶奶和额吉商量好的,不能更改。”

    巴云氏让两个孩子见过武梁,武梁干咳两声,又嘬了两口茶,讪讪地走了。

    巴雅尔和巴图尔在家只住了两晚,兄弟二人就回了包头召。两个孩子一走,武梁就打发军兵到后院劈柴、担水、扫院子。本来这些粗活有老仆做,军兵却和老仆抢着干。而且,隔三差五,武梁还叫人往后院送些米、面、油和牛羊肉。这些吃的,章盖巴家也不缺,但却能拉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晚上,老夫人乌梁氏坐在炕沿边,巴云氏把一盆热水端到老人脚下,她俯下身脱去老夫人的袜子,把老人的脚泡在热水盆里。

    巴云氏反复添了几次热水,乌梁氏脸上渗出了汗珠。巴云氏双手在盆里搓了搓老人的脚,给老人擦干,然后把水倒掉。

    巴云氏洗了把手,来到老夫人面前,她跟乌梁氏每天都说些家长里短——哪个汉人家里娶了媳妇,哪个蒙古人家里女儿出嫁;哪个汉人家又盖了房子,哪个蒙古人家里又添了牲畜;大青山今年的草长得如何,博托河的水势怎样……

    博托河就是今天内蒙古包头市内的东河。

    老夫人乌梁氏静静地听着,什么也不问,只是不时地看巴云氏两眼。巴云氏发觉婆母似乎有心事,就向老夫人发问。乌梁氏张了几次嘴才道:“媳妇啊,有件事额吉想跟你商量商量。”

    巴云氏微笑道:“不用商量,额吉做主就行了。”

    乌梁氏郑重地说:“这关系到你的后半生,额吉哪能不和你商量?”

    见老夫人说得这般认真,巴云氏神情专注地看着婆母。

    乌梁氏长叹一声:“额吉守寡三十多年,知道守寡的难处。你是个特别孝顺的媳妇,额吉不忍心耽误你的后半生,要是有可心的男人,你就找一个吧。”

    巴云氏大惊,她“扑通”跪在老夫人面前:“额吉,媳妇做错了事,您老人家打我骂我都行,千万不能赶媳妇走啊!”

    老夫人连声道:“快起来,快起来,你没做错事,什么也没做错,听额吉说。”

    巴云氏缓缓地站了起来,老夫人深情地望着巴云氏:“额吉不糊涂,额吉生病的时候,你割血为额吉煎药,我们婆媳的血早就融在一起了。额吉感激你,真心实意为你考虑,你孝顺、善良、年轻、漂亮……可额吉是土埋到脖梗儿的人了,额吉不能不为你的后半生着想,怎么会赶你走呢?”

    军兵把这件事禀报给武梁,武梁一愣,老夫人乌梁氏劝巴云氏改嫁,嫁给谁?可不能让别人捷足先登。

    武梁放下手中的公务,他在衙门里来回踱着,上次我直接找巴云氏,遭到巴云氏的冷遇。巴云氏到底是怎么想的?女人的心难以琢磨,她喜欢,往往说讨厌;她说讨厌,往往是表示喜欢。巴云氏一定透露出了改嫁的意思,不然,老夫人怎么会提这件事呢?莫不是巴云氏对我动了心?可能!很可能!武梁照了照镜子,看我这脑形,长得多正;看我这张脸,长得多好看;看我这身材,多么强壮。这么帅的男人,她到哪里去找?没准是巴云氏看上我了。

    武梁正想着,军兵来报,说巴云氏出了家门,奔布氏家去了。

    武梁两手一拍,有了!

    武梁来到后宅乌梁氏的屋中,使女给他倒上茶,武梁先跟乌梁氏套近乎:“老人家,听说您姓乌梁氏,我叫武梁,乌梁和武梁发音一样,只是写法不同而已,冥冥之中,注定了我们的缘分。”

    武梁说了些不着边际的话,乌梁氏见武梁绕来绕去,不知所云,就问:“武大人,有什么事吧?”

    武梁看了使女两眼,乌梁氏会意:“都是家里人,你说吧。”

    武梁“扑通”跪在乌梁氏面前:“听说巴云氏要改嫁,武梁不才,愿入赘巴家,和巴云氏一同在您老人家膝下尽孝,希望您老人家成全。”

    老夫人心头一喜。其实,乌梁氏心里是矛盾的,她既希望巴云氏找个好男人,又不希望巴云氏离开自己。有人愿意入赘巴家,媳妇的终身有了依靠,自己还能天天看到媳妇,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乌梁氏让武梁平身站起,老夫人面带笑容:“这的确是好事,可是,我已经劝过媳妇了,她没有改嫁的意思。”

    武梁恭恭敬敬:“这么说,您老是答应了?”

    乌梁氏未置可否:“只要媳妇同意,我没意见。”

    武梁心花怒放,有老夫人这句话,这件事就成了!

    Chapter 9

    巴家没有靠山,也不知武梁是什么背景,但武梁是满人,满人在大清高人一等。如果任由武梁上告,一旦世袭章盖被免,那我可是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儿孙。

    多尔济想找个男孩“带子”,他死乞白赖地求巴云氏把儿子“借”给他一个,见多尔济可怜兮兮的样子,巴云氏想到了布氏。布氏有三个儿子,如果能从她那里过继给多尔济一个,也就了了多尔济的心愿。

    按照清朝“三出一,五出二”的规定,布氏三个儿子,必须有一个出家当喇嘛。出家当喇嘛侍奉神佛是很荣耀的事。不过,巴云氏想,巴家男人太少,人丁不旺,庙里那么多喇嘛,也不差一个。巴云氏来到布氏家,妯娌两个说了一会儿闲话,巴云氏渐渐地把话题引到多尔济身上。

    布氏心直口快,一听巴云氏劝自己把儿子过继给多尔济,她有点着急。儿子献给神佛,那是佛前弟子,神佛可以保佑巴氏家族;可过继给胆小鬼多尔济当儿子,那我儿子不成小胆小鬼了吗?

    布氏反过来劝巴云氏:“三姐吉,你就别操这份心了,这事管好了好,管不好落一辈子埋怨。就像我,本来出于好心,想让老九巴鲁收回休书,和他九婶好好过日子。可一巴掌把人家打跑了,老九一去就没了音信。不管巴鲁怎么喝酒,他不走那是一个完整的家,他这一走,他九婶守了活寡,我这肠子都悔青了。对了,我正想去看看他九婶呢,三姐吉,咱们一起去吧。”

    布氏这么说,巴云氏也就无话可说了。

    一对玉佩,如今只剩了孤零零一块,穆氏坐在炕上,看着玉佩,眼泪掉了下来。门“吱呀”开了,布氏和巴云氏走了进来,穆氏忙把玉佩放到贴身内衣里。她擦去眼泪,刚要相迎,布氏已经到了她面前。

    布氏很是愧疚:“他九婶,又哭了?”

    “没,没有。”穆氏摇了摇头,“眼睛里进了个小飞虫……”

    巴云氏道:“他九婶,你五姐吉一直想着你,我刚到她家,没说几句,她就拽我来看你。”

    布氏对穆氏说:“是我不好,五姐吉对不起你。”

    布氏这么一说,穆氏的眼泪又下来了:“不怪五姐吉,他的心已死了,不然他也不会写那份绝情的休书。”

    巴云氏开导穆氏:“他九婶,巴鲁是个有情有义的人,等他回来,我们大伙再好好劝劝他。”

    布氏连声道:“对对对,我们一定好好劝劝巴鲁。巴鲁是个爷们儿,也是个好男人,他对朝廷不满,又没办法,才借酒浇愁。”

    话是一把开心锁。在巴云氏和布氏的劝说下,穆氏脸上的愁云逐渐散去,不知不觉,红日西坠,天要黑了。

    巴云氏刚到家,武梁就来叩打门环。老仆开了门,武梁要直奔巴云氏的房间,使女拦在武梁面前:“大人,夫人内宅,不得擅入。”

    武梁换成一副笑脸:“啊,那,那我到客厅里等,你去跟夫人说一声,就说本官有要事跟夫人商量。”

    巴云氏不想见武梁,可是,武梁死磨硬缠,就是不走,巴云氏只得步入厢房客厅。

    客厅里的烛光静静地燃着,使女立在巴云氏身边,巴云氏也没让使女上茶,她对武梁道:“大人有什么话就说吧。”

    武梁皮笑肉不笑:“此事关系重大,我想跟夫人单独谈谈。”

    巴云氏想了想,对使女道:“你先下去吧,有事我叫你。”

    使女离去,武梁把门关上,他转过身,一把抓住巴云氏的手:“夫人,自从我见到你那天,我就喜欢上了你,你嫁给我吧……”

    巴云氏大惊,她猛地把手拽出来:“武大人,你太放肆了!”

    武梁装出一副诚恳的样子:“我不是放肆,我是太激动,太喜欢你了。老夫人已经同意把你嫁给我了,你就答应了吧!”

    巴云氏根本不相信:“武大人,明确地告诉你,我不同意!”

    武梁“扑通”跪倒:“夫人,我对天发誓,我是真心的,只要你嫁给我,我就入赘巴家,和你一起孝敬老夫人,抚养孩子……”

    巴云氏后退了两步,话语铿锵:“我立志为亡夫守节,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武梁跪爬几步抱住巴云氏的腿:“夫人,嫁给我吧,我一定对你好,对你的孩子好,对老夫人好,你就答应我吧!”

    巴云氏惊叫:“放开我!放开我!”

    使女从外面跑了进来,她想拉开武梁,可武梁是行伍出身,她哪拉得动。

    使女吓得大叫:“你干什么?放开夫人!放开夫人!来人,来人哪……”

    人影一晃,一个人飞脚踹在武梁脸上,武梁仰面倒在地上。

    使女一看,是二少爷巴图尔。

    巴图尔身形一纵,骑在武梁身上,他两手掐住武梁的脖子。武梁也不示弱,刚才事出突然,他没有防备,吃了个亏。武梁身子一团,两脚夹住巴图尔的脖子。

    巴图尔毕竟只有十四岁,他的劲儿比武梁差着一大截。武梁身子一翻,巴图尔倒在地上。武梁眼露凶光,两腿一使劲儿,巴图尔就觉得呼吸困难,眼前金星乱窜。

    巴云氏扑上去,歇斯底里地大叫:“放开我的孩子!”

    一听巴云氏呼叫,武梁这才发现眼前这个少年是巴图尔。武梁想,我要娶巴云氏,不能和她儿子闹僵。武梁一个鲤鱼打挺立在屋中央。巴图尔也站起身,他上下齿一咬,露出两颗虎牙,怒不可遏,举拳照武梁面门就打。

    巴云氏大叫:“冤家,还不住手!”

    与此同时,门外又冲进一个少年,这个少年“啪”地抓住了巴图尔的腕子。

    清朝初期,包头是巴氏家族的户口地,后来晋陕汉人走西口逃荒来到这里。随着汉人不断增加,包头由村建镇。草原实行蒙汉分治,包头镇的汉人归属萨拉齐厅,包头镇的蒙古人归属沙尔沁。这种“一镇两制”的状况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初期。

    萨拉齐厅的上级衙门是归绥道,归绥道设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归化城也是“一城两制”,汉人事务由归绥道管理,蒙古人事务由归化城副都统衙门管理,绥远将军衙署直接领导归化城副都统衙门,以及周边的满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八旗军兵。

    归绥道是1741年(乾隆六年)八月设置。归绥道全称是“山西总理旗民蒙古事务分巡归绥兵备道”。“旗”是八旗,即满人;“民”专指汉人。因此,归绥道是山西省全权处理满人与汉人、汉人与蒙古人之间纠纷的机构。并不是说满人与汉人、汉人与蒙古人发生冲突由归绥道全权处理。归绥道只代表山西省,涉及满人的案子,归绥道要与绥远将军衙署会审;涉及蒙古人的案子,归绥道要与归化城副都统衙门会审;涉及满、汉、蒙古三个民族的案子,就是三堂会审。

    巴雅尔和巴图尔在包头召跟随哲旺喇嘛读书练武,上次巴雅尔和巴图尔回家,与武梁发生不快。哲旺喇嘛想,武梁要给巴家的官宅上瓦,也不能说有歹意。巴家世代信佛,佛家讲的就是缘,缘就是与人为善。巴雅尔还有两年才能承袭章盖,两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巴家还是应该和武梁友好相处。

    哲旺喇嘛叫弟兄俩买点礼物,回去看看武梁,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