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者-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本文是鲁迅先生在北平孔德学校发表的演讲。

    [2]本文是鲁迅先生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上的演讲。

    [3]本文是鲁迅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的演讲。

    [4]本文是鲁迅先生在西安西北大学暑期学校发表的演讲。

    [5]本文是鲁迅先生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欢迎新校长会上的演讲。

    [6]本文是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周会上的演讲。

    [7]本文是鲁迅先生在厦门集美学校的演讲。

    [8]本文是鲁迅先生在香港基督青年会上的演讲。

    [9]安南:即今天的越南。

    [10]本文是鲁迅先生在香港基督青年会上的演讲。

    [11]“特别国情”:1915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时,他的宪法顾问美国人古德诺,曾于8月10日在北京《亚细亚日报》发表《共和与君主论》一文,说中国自有“特别国情”,不适宜实行民主政治,应当恢复君主政体。这种谬论,曾经成为反动派阻挠民主改革和反对进步学说的借口。

    [12]“仍旧贯”:语见《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和?何必改作!’”

    [13]元朝将全国人分为四等:蒙古人最贵,色目人次之,汉人又次之,南人为最低等。汉人指契丹、女真、高丽和原金朝治下的北中国汉人;南人指南宋遗民。

    [14]语见《论语·公冶长》。

    [15]本文是鲁迅先生在中山大学开学典礼会上的演讲。

    [16]本文是鲁迅先生在黄埔军官学校的演讲。

    [17]本文是鲁迅先生在广州知用中学发表的演讲。

    [18]本文是鲁迅先生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上的演讲。

    [19]本文是鲁迅先生在上海劳动大学发表的演讲。

    [20]本文是鲁迅先生在上海复旦大学发表的演讲。

    [21]本文是鲁迅先生在上海光华大学发表的演讲。

    [22]本文是鲁迅先生在上海暨南大学发表的演讲。

    [23]指新月社的一些人。

    [24]指汉姆生,他曾当过水手、木工,创作长篇小说《饥饿》,于192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25]指吴稚晖。吴稚晖(1865-1953),名敬桓,江苏武进人,国民党政客。原是清末举人,先后留学日本、英国。1905年参加同盟会,自称无政府主义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右翼。

    [26]叶遂宁(1895-1925)通译叶赛宁,苏联诗人。他以描写宗法制度下田园生活的抒情诗著称。十月革命时曾向往革命,写过一些赞美革命的诗,如《天上的鼓手》等。但革命后陷入苦闷,最后自杀。著有长诗《四旬祭》《苏维埃俄罗斯》等。梭波里(1888-1926),苏联作家。十月革命后曾接近革命,但终因不满于现实生活而自杀。著有长篇小说《尘土》,短篇小说集《樱桃开花的时候》。

    [27]本文是鲁迅先生在燕京大学国文学会上的演讲。

    [28]本文是鲁迅先生在上海暨南大学的演讲。

    [29]本文是鲁迅先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发表的演讲。

    [30]本文是鲁迅先生在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上的演讲。

    [31]本文是鲁迅先生在上海中国公学社会科学院的演讲。

    [32]本文是鲁迅先生在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的演讲。

    [33]本文是鲁迅先生在社会科学研究会发表的演讲。

    [34]“拆梢”,意为敲诈;“揩油”,指对妇女的猥亵行为;“吊膀子”,即勾引妇女。皆为上海方言。

    [35]《迦茵小传》:英国哈葛德所作长篇小说。

    [36]天虚我生即陈蝶仙,鸳鸯蝴蝶派作家。“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兴起抵制日货的浪潮,他经营的家庭工业社制造了“无敌牌”牙粉,取代了日本“金钢石”牙粉而盛销各地。他曾于1920年编辑《申报·自由谈》,并非《眉语》主编,《眉语》主编为高剑华。

    [37]鸳鸯蝴蝶式文学指鸳鸯蝴蝶派作品,兴起于清末民初,先后办过《小说时报》《民权素》《小说丛报》《礼拜六》等刊物;因《礼拜六》影响较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代表作家有包天笑、陈蝶仙、徐枕亚、周瘦鹃、张恨水等。

    [38]冈却罗夫(1812-1891),通译冈察洛夫,俄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等。

    [39]叶灵凤的小说《穷愁的自传》中的桥段,其主角魏日青说:“照着老例,起身后我便将十二枚铜元从旧货摊上买来的一册《呐喊》撕下三页到露台上去大便。”

    [40]向培良(1905-1961),湖南黔阳人,狂飙社主要成员之一,后来投靠国民党。他在《狂飙》第五期(1926年11月)《论孤独者》一文中曾说:青年们“愤怒而且嗥叫,像一个被追逐的狼,回过头来,露出牙……”1929年他在上海主编《青春月刊》,反对革命文学运动,提倡所谓“人类的艺术”。所著《人类的艺术》一书,1930年5月由国民党南京拔提书店出版。

    [41]语见其作《苦闷的象征》中的《短篇》一节。

    [42]指载于该刊第一卷第十一期(1929年3月)的《一年来中国文艺界述评》。

    [43]檀道济,指韩信。

    [44]指和上海流氓帮口头子有勾结,并拜他们做师父和干爹的所谓“文学家”。

    [45]民族主义的“文学”,指当时由国民党当局策划的反动文学。

    [46]本文是鲁迅先生在北京大学第二院发表的演讲。

    [47]本文是鲁迅先生在北平辅仁大学的演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