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财故事-上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每天一到上午十点多钟,东关的驴马市就渐渐热闹起来了,卖牲口的、买牲口的、专门给人帮嘴挣两个零花钱的,一片讨价还价的嚷嚷声,再加上驴叫马嘶牛吼,整个儿没有一处清闲的地方。

    这天,市场上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匹八岁口的枣红骡子。这是一匹好牲口!但见:头至尾七尺,蹄至耳五尺,麻秆儿细腿,倒扣茶碗似的蹄子,身架匀称,膘肥体壮,屁股像个西瓜蛋子。尤其是它的一双眼睛,明亮有神,望望这、瞅瞅那;一双竹签似的小耳朵,随着眼神转过来、转过去,从容镇静,不露一丝怯。没说的,是匹灵性牲口。

    这会儿,围着这匹枣红骡子的人都乱哄哄地同骡子的主人搞价。说起这匹骡子的主人,是个十八九岁的毛头小伙子:寸头,穿一身半新的蓝布棉袄,可能是由于赶了长路,全身上下蒙着一层尘土,显得土眉土眼的。他见围过来这么多人,一时竟说不来话,结结巴巴的,脸涨得通红,让人一望而知,这是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山里人。

    听到有人在问价,他“吭吭哧哧”地说:“我爹病了,要住院。医院里要两千元押金,我娘说了,这骡子少了两千不卖。”

    “轰”的一声,围看的人哈哈大笑起来。

    一个老贩子笑着说:“哪怕你屋里的顶塌下来,啥东西该是个啥价就是啥价。眼下骡子的行情是一千上下,就说你这匹牲口好得很,一千二,到头了。你一张口两千,这是金骡子还是银骡子?”

    “我娘说的,少了两千不卖。”小伙子慢吞吞地又说了一遍,惹得人们又笑起来。

    一个贩子故意逗他:“我出两千零五,卖不卖?”

    “我娘说过,多卖的钱让我吃顿饭。”

    大伙又哄笑起来,一个贩子开玩笑说:“还实行经济责任制呢。”

    不管咋说,这匹牲口是好牲口,这个生意不能轻易放过。一群人围着他,其中有真心实意想买回去自己使唤的农民,也有想转手挣一笔的贩子。这些人一会儿七嘴八舌地围攻,一会儿单枪匹马地劝说,想让这个嘎小子把价钱降下来。更有佯作生气的样子故意走开,可见小伙子不理不睬的样子,又只好返回来,生怕生意让旁人抢去。

    但不管这群人使千招用万术,嘎里嘎气的小伙子始终那句话:“我娘说了,少了两千不卖。”

    这真是“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倒让一群见过世面的人没了主意。

    不仅如此,小伙子像是不愿意让人围起来似的,牵着骡子到处溜达,一上午竟把偌大的驴马市都跑遍了,害得几个老贩子跟在后面腿都走酸了。

    转眼到了中午,在那些人当中,有的彻底失望了,狠狠骂了一通走了。有走的又有来的,来来走走,小伙子到哪,跟着的人始终是一群。

    大家肚子饿了,有人邀小伙子去馆子里吃饭,想和他在饭桌上谈买卖。小伙子一听,赶忙摇头:“我娘说过,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

    他牵着骡子,站在卖凉粉的摊子旁,掏出皱皱巴巴的五毛钱买了一碗凉粉吃。吃过,他又说骡子饿了,要喂骡子,拉着牲口到不远处的菜市上找菜叶,害得一群人又跟着他逛了一回菜市场。

    冬天日子短,到下午四五点,起了冷风。终于有一个老农开口说:“小伙子,两千就两千,我要了。”

    别人都吃了一惊,有人直嚷“太贵”。

    那老农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大家说:“庄稼人,有个好牲口要当半个家。再说,小伙子的爹要住院,治病救人,也不是小事,我权当做了件好事。”

    老农说完,从怀里掏出钱来,有伍拾的、拾块的、伍块的,还有贰块的和壹块的。

    小伙子似乎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钱,笨拙地接过钱来,每数完相同面额的一扎,就用树棍在地上记个数,再解开棉袄纽扣,放进贴胸一个半新的黄布背包,随后把纽扣扣好,再数下一扎。就这样,两千块钱数了好长一会,最后还蹲下身去,像小学生似的在地上做加法运算。

    长话短说,钱货两清,这边老头牵着骡子便走不提。单说那个小伙子,转身走了不远,就有一个三十来岁的人追上来说:“同志,我有块金子,你要不要?本值三千的,你要,就两千五拿去。我急着钱用,不然的话根本不卖。”

    小伙子摇摇头说:“我爹病了,住院要交两千块钱,我也没钱。”

    那人刚要再说什么,从后边气喘吁吁地来了一个也是三十来岁的中年人,对那个先来的说:“你这个同志,买卖不成仁义在,我又没有说你啥。至于价钱,自古以来就是讨价还价,你不同意我的价,我们再搞……”

    他的话还没完,先来的就气呼呼地说:“你快走快走!我这东西就是两千块卖给别人,也决不会两千五卖给你,你不是干买卖的人!”

    他们俩,一个苦苦求情,一个连训带骂,小伙子傻兮兮地站在旁边看热闹。

    一会工夫,那个先来的人走了,后来的自然没法啦,只好对小伙子说:“同志,那人有块‘黄货’,能值三千。刚才我和他谈崩了,好歹不卖给我。求求你帮帮我的忙,给我两千五买回来,我给你一百块钱作辛苦费。”

    小伙子一听乐了,说:“行,给我钱。”

    “不行啊,我的钱都是一百的,刚才他看见了,你要是拿上去,他一看就知道。”

    “可是,我只有两千。”

    “不要紧,我给你五百,夹上几张他认不出来。”

    等说妥,两人抬头,见那先来的已不见了踪影。

    后来的汉子急了,说:“赶紧追。要让他再找到别的买主,这生意就完了。”

    两人紧赶了一阵,终于追上了。

    中年汉子火急火燎地递给小伙子五百元,嘴里直催:“快去!快去!”

    不用说,小伙子顺利成交。可等他返回来时,刚才还在的中年汉子却不见了。

    于是他伸长脖子到处傻找,一路找来,不知天高地厚,他竟找到了公安局里。

    推开一扇门,见几个警察和那两个中年汉子都在,小伙子便高兴地喊:“这位大哥,我到处找你,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那两人大吃一惊,心中暗暗叫苦不迭。

    一旁几个警察一齐大笑起来,其中一个小伙子说:“小张,戏已经演完了,你快去吃点东西吧!”

    直到此时,两个汉子才知道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嘎小子是警察,不由连呼“上当”。

    原来,近一段时间,公安局接连接到报案,说有几个骗子专门唱双簧骗农民的血汗钱。望着一个个农民兄弟气愤痛苦的样子,小张这个刚从警校毕业的农家小伙子怒火直冒,他和同志们反复研究案情,巧定妙计,又连夜赶回家中,牵来了自家的枣红骡子,并请他三叔一同来扮演了这出有声有色的戏。为使“道具”不真的被人买走,他故意出高价,拉着牲口到处遛,目的就是为了寻找骗子;而且始终装出笨拙样子,好引骗子上钩。一直到在人群中发现了和报案人描述很像的那两个中年汉子后,小伙子才给他三叔使暗号,于是这位老农上来,用早晨从会计那里借来的钱装作买走了骡子;数钱时又故意磨蹭,提醒暗中监视的同志发现目标;在买所谓的金子时,身后那个中年人已被带走,成交后的那个家伙也同时抓获。小张这才悠悠然胜利归来,三路人马会师。

    这才是:螳螂捕蝉虫,黄雀在后头;奸人行骗时,更有捉奸人。

    (赵鸿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