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疗愈焦虑的心情,世界如此浮躁你要内心淡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焦虑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焦虑始于对某种事物的热烈期盼,形成于担心失去这些期待、希望。每个人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焦虑症状,它可能是关于你的家庭、你的事业、你的生活等等,长期的焦虑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

    焦虑对解决任何问题都无济于事。所以我们要学会心平气和、乐观、勇敢、自信面对一切,活得积极自主,潇洒自在,这是克服焦虑的精神良药。

    焦虑:现代人的心理综合征

    34岁的费清早已把博士学位揣入怀中,在别人眼中她是当之无愧的女强人。但在丈夫和小女儿的眼里,她却是个没有感情的“工作狂”。费清是一家咨询公司的投资顾问,在工作中她遇到许多客户的咨询委托,有些是她不熟悉的领域,但为了扩大客户群,她就先把业务接下来,然后再恶补这方面的知识。几年的时间里,已经是博士的她还拿下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资格,如今又在读工商管理硕士,也快毕业了。但她仍觉得自己的知识欠缺,很多东西还不懂,觉得还要再学点什么。

    丈夫对她一肚子的埋怨,本来也身为博士的丈夫也想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但是为了爱情他把所有的家务都承担下来,但是现在妻子却把所有的温存都给了学习,让他很失望。最可怜的就是他们的小女儿,整天被放在寄宿幼儿园,周末回家也常常见不到到处奔波上课的妈妈。当丈夫、女儿想和费清一起看看电视时,她也只是看时事新闻、财经新闻,丈夫常说她越来越没有情趣了,他们的婚姻堡垒也不再坚不可摧。近来,费清的身体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好,经常出现恶心、焦躁等症状。

    很多人都在说:“唉,生活充满焦虑!”

    总有这样的现象:

    孩子说:“明天考试成绩公布,我今晚一定睡不好!”

    妈妈说:“看着孩子的功课一天比一天退步,我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先生说:“最近业绩不好,回到公司都感到战战兢兢!”

    婆婆说:“每当儿子夜归,我就坐立难安!”

    “睡不好”“不知该怎么办好”“战战兢兢”“坐立难安”,表示心中有焦虑。

    当一个人心中感到焦虑,意味着他有心理和情绪开始失控了。

    因为焦虑是人处在压力底下一种生理及情绪上的不愉快、不舒服的感觉。

    换言之,“考试成绩公布”“孩子功课退步”“工作表现欠佳”“儿子夜归”等生活事件,已经变成焦虑事件了!

    近年来,许多22~35岁的拥有高学历的正常成年人常会突发一种奇怪的疾病:没有任何病理变化,也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但突发性地出现恶心、呕吐、焦躁、神经疲惫等症状,女性还会并发停经、闭经和痛经等妇科疾病,发病间隔不一定,起病时间也不一定。有关专家认定,这是一种身心障碍,未正式公布的名字是:焦虑综合征。

    焦虑已经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可是很多人在焦虑的心理升起时,往往不晓得自己正处在焦虑的状态底下!

    焦虑症患者的异常表现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它始于对某种事物的热烈期盼,形成于担心失去这些期待、希望。焦虑不只停留于内心活动,如烦躁、压抑、愁苦,还常外显为行为方式。表现为不能集中精神工作、坐立不安、失眠或梦中惊醒等。短时期的焦虑,对身心、生活、工作无甚妨碍;长时间的焦虑,会使人面容憔悴,体重下降,甚至诱发疾病,给身心健康带来影响。

    焦虑症多发生于中青年群体中,诱发的因素主要与人的个性和环境有关。前者多见于那些内向、羞怯、过于神经质的人,后者常与激烈竞争、超负荷工作、长期脑力劳动、人际关系紧张等密切相关,也有部分患者诱因不典型。临床上医师常把焦虑症分成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类。

    1.急性焦虑

    急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惊恐样发作,在夜间睡梦中多发生,有濒死的感觉。患者心脏剧烈地跳动,胸口憋闷,喉头有堵塞感并呼吸困难。由惊恐引起的过度呼吸造成呼吸性碱中毒(二氧化碳呼出过多导致血液偏碱性),又会诱发四肢麻木、口周发麻、面色苍白、腹部坠胀等,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恐惧,使患者精神崩溃。这类患者就诊时往往情绪激动、紧张不安,常给医师一种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假象。一般急性焦虑发作持续几分钟或数小时,当发作过后或适当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或消失。

    2.慢性焦虑

    急性焦虑常在慢性焦虑的背景上产生,但更多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焦虑的症状。一般慢性焦虑的典型表现为五大症状,即心慌、疲惫、神经质、气急和胸痛。此外,还有紧张、出冷汗、晕厥、嗳气、恶心、腹胀、便秘、阳痿、尿频急等,有时很难与神经衰弱或其他专科疾病相区分,故需要医师对病情有全面细致的了解,以免误诊。有时候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疾病,像心电图、X线胸片、消化道造影、胃镜等可以帮助医师查出疾病。不过,焦虑症的主观症状虽然严重,但客观体征却是很轻或阴性。

    焦虑会导致身心的负面变化

    在你面临一次重要的考试以前,在你第一次和某一位重要人物会面之前,在你的老板大发脾气的时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种疾病的时候,你可能都会感到焦虑不安。这样的感受可能我们都曾有过。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在他的书中提到一个石油商人的故事,这个人自诉了一段自己的经历:

    我是石油公司的老板,有些运货员偷偷地扣下了给客户的油量而卖给了他人,而我却毫不知情。有一天,来自政府的一个稽查员来找我,告诉我他掌握了我的员工贩卖不法石油的证据,要检举我们。但是,如果我们贿赂他,给他一点钱,他就会放我们一马。我非常不高兴他的行为及态度。一方面我觉得这是那些盗卖石油的员工的问题,与我无关;但另一方面,法律又规定“公司应该为员工行为负责”。另外,万一案子上了法庭,就会有媒体来炒作此新闻,名声传出去会毁了我们的生意。我焦虑极了,开始生病,三天三夜无法入睡,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好呢?是给那个人钱还是不理他,随便他怎么做?

    我决定不了,每天担心,于是,我问自己:如果不付钱的话,最坏的后果是什么呢?答案是:我的公司会垮,事业会被毁了,但是我不会被关起来。然后呢?我也许要找个工作,其实也不坏。有些公司可能乐意雇用我,因为我很懂石油。至此,很有意思的是,我的焦虑开始减轻,然后,我可以开始思想了,我也开始想解决的办法:除了上告或给他金钱之外,有没有其他的路?找律师呀,他可能有更好的点子。

    第二天,我就去见了律师。当天晚上我睡了个好觉。隔了几天,我的律师叫我去见地方检察官,并将整个情况告诉他。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当我讲完后,那个检察官说,我知道这件事,那个自称政府稽查员的人是一个通缉犯。我心中的大石落了下来。这次经验使我永难忘怀。至此,每当我开始焦虑担心的时候,我就用此经验来帮助自己跳出焦虑。

    焦虑并不是坏事,适当的焦虑,对个体的生存保持警觉性,激发人的积极性,对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有好处。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

    但是如果你有太多的焦虑,以至于患上焦虑症,这种情绪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妨碍你去应付、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

    焦虑过度不仅可以引起心理上的变化,也可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

    焦虑时,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搓手顿足、心绪不宁,甚至有灾难临头之感。工作学习时不能集中注意、杂念万千,做事犹豫不决。焦虑会影响睡眠,引起失眠、多梦或噩梦频繁。白天头昏脑胀,感觉过敏,怕噪音、强光及冷热,容易激动,常会有不理智的激情发作。

    生理方面,出现唇焦舌燥、口渴、多汗、心悸、血压升高及发热感,同时大小便次数增多。严重时,有三种焦虑发作形式:

    (1)濒死感。发作时胸闷,气不够用,心中难受,有快断气之恐惧,有人会在急诊室大呼:“医生护士,快拿氧气来!”但决不会因此死人。

    (2)惊恐发作。莫明其妙地出现恐惧感,如怕黑暗、怕带毛的动物、怕锋利的刀剪、怕床下有小偷……甚至素来胆大的人也会有恐惧,但指不出害怕的对象。

    (3)精神崩溃感。此时心乱如麻,六神无主,有精神失控感,担心自己会“疯”而恐惧焦虑,但这绝不会是精神病发作。

    以上三种发作形式均短暂,只历时数小时,焦虑缓解后,一切如常、风平浪静。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可以引起诸多疾病,如焦虑性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糖尿病、神经性皮炎等心身疾病。急性焦虑发作时,往往易引起脑血管破裂或心肌梗死,故应对焦虑及时处理治疗。

    如果你得了焦虑症,你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你会觉得你的焦虑是如此妨碍你的生活,事实上你什么都干不了。因此,我们一定要警惕焦虑的到来。

    四步走出焦虑的漩涡

    下面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控制焦虑发作的方法,包括四个步骤。

    步骤一,叫停。一旦你感到有某种身体的不适(比如心跳加快、头晕),同时有某种不祥的预感时,立刻说“停止”。如果你曾经发作过焦虑症或正处于焦虑症发作时期,可以在手腕上套一个橡皮圈,在你说停止时,拉一下橡皮圈弹自己的手腕,给自己以提示。

    步骤二,找原因。想想长时间坐着突然站起时,头晕是正常的,并不是什么不祥的预兆。但是由于控制不了灾难性的想法,焦虑症就容易爆发。每个人都会有头晕、心跳加快、胸闷的时候,那只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在这些反应发生时,先找到原因。想想:“我干了些什么?(一直坐着又站起,所以会头晕。)”“今天天气怎么样?”(天气预报说气压很低,所以感到胸闷。)“我昨晚休息得好吗?”(整晚没睡,所以很疲劳。)找到原因,就可控制焦虑的发作。

    步骤三,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与你目前的感觉无关的事情上,使自己无暇进行灾难性的推测。调动你所有的感官去注意周围环境:假设你走在一个广场上,你感到隐隐的不安,这时你可以马上去注意广场周围有什么建筑?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你以前进去过吗?假设你正参加一个集会,不祥之感袭来,你可以马上观察你旁边的人或是某个主持人在说什么、干什么。

    步骤四,控制呼吸。焦虑症发作时病人呼吸急促,这会导致二氧化碳减少,进一步加剧身体症状,如头晕、四肢刺痛。

    对于没有进行过呼吸训练的病人来说,简单的方法是用双手将一个没有漏洞的纸袋(不能用塑料袋)紧紧地套在自己的鼻子和嘴上,做深呼吸十次。

    用下面的“控制呼吸法”呼吸,不仅有“急救”的作用,还能够降低你总的焦虑水平。这需要平时的训练。方法如下:

    腹式呼吸:保持坐姿,身体后靠,不要驼背,五指并拢,双掌放于肚脐上。把你的肺想象成一个气球,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把气球充满气,保持两秒钟。这时你看到你的手被“顶起”。再用嘴呼气,给气球“放气”,看你的手是否在慢慢回落。

    慢呼吸:学会腹式呼吸后,开始学计时,不让呼吸变快。你要用四秒的时间吸气,再用四秒的时间呼气。

    控制呼吸的方法,必须每天坚持练习多次。在你练习的时候,它已经在帮助你降低对焦虑的易感度。更重要的是,如果不能达到不假思索地使用这种呼吸法,在焦虑发作时,是派不上用场的。

    克服焦虑的心理有效疗法

    对焦虑心情进行进一步剖析,就会发现焦虑是因为没有很好地调适自己的心理。

    有些人认为自己的言行举止、吃喝穿戴都要“看着别人做,做给别人看”。实际上那是很错误的。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其实,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社会性动物,人本身是极其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正像大象、小兔、犀牛和长颈鹿不能相互比较一样,每个人有自己的“自我意象”,每个人的个性、能力、社会作用等,都是他人不可替代的。所以,要排除来自社会的压力所造成的焦虑,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想法、活法。

    不要“看着别人活,活给别人看”,要问一问自己:我的生活目标是什么?我是谁?我是不是每天有所进取?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在社会交往中,让自己坦然、真诚、自信、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你的人格魅力,就会赢得成功。

    活得积极自主,潇洒自在,为自己寻求快乐。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对解决任何问题都无济于事。要学会心平气和、乐观、勇敢、自信,这是克服焦虑的精神良药。

    要克服焦虑心情,还可以借助一些自然疗法。

    1.按摩

    大部分人在处于焦虑时,会发生某部位肌肉紧绷的现象。这有点类似恶性循环:焦虑产生肾上腺素,使肌肉紧缩,结果导致更多肾上腺素生成,使肌肉更收缩。改变之道是找出受害的肌肉——通常是颈背肌肉及上半部背肌,然后按摩数分钟,按摩太阳穴也可纾解疼痛及治疗各种疾病(间接地)。按摩太阳穴里的神经,将松弛其他部位的肌肉——主要是颈部。

    2.听音乐

    音乐是对抗焦虑的好帮手。它不仅使肌肉松弛,也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使你积聚的压力得到释放。

    3.芳香疗法

    芳香疗法被认为对治疗焦虑症很有效。试用熏衣草油、茉莉或蓝菊,在织物上滴上1~2滴,然后吸入或将这些油放入蒸气吸入器或蒸气浴缸中。也可以涂一滴在太阳穴处。

    4.指压疗法

    按压位于手腕内侧正对小指皱褶处的神门穴位,可能对焦虑所致的睡眠障碍有益。紧压拇指和食指间部位一分钟。然后重复另一只手。

    按压间使穴位,有助于镇静和减少忧虑。将拇指放在你的手腕内侧,距腕部皱褶两指宽的前臂两骨中间处。紧压一分钟,重复3~5次,然后重复另一臂。

    六招学会“焦虑症”的自我防护

    某公司的一位高级职员,32岁,未婚。他常常不满意他的生活状态。偶尔,眼前发昏,身体虚弱,性格不稳定,已持续五六年之久。没有一次病理检验使他满意。后来,他常常紧张、容易动怒、不能松懈、失眠、做噩梦。他不断地勉强自己,参加各种活动,但是每次他所获得的经验是痛苦和病态的加重。他开始借助饮酒,去稳定不安的情绪。他去接受心理治疗的前几天,会穿戴整齐,准备出门,但发现身体不太自然,犹如昏迷的状态。他躺上床后,心跳、呼吸不自然,觉得格外的虚弱。他喝了几杯酒和吃了几粒安眠药熟睡了。经过心理医生的诊断,他患上了慢性焦虑病,偶尔产生急性焦虑。

    焦虑已是当今文明社会的一大公害,预计随着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人们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焦虑。

    “焦虑症”的自我防护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古人云,“事能知足心常惬”。对自己所走过的道路要有满足感,不要老是追悔过去,埋怨自己当初这也不该,那也不该。理智的人不注意过去留下的脚印,而注重开拓现实的道路。

    其次是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要心宽,凡事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不要企图把客观事物纳入自己的主观思维轨道,那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极易诱发焦虑、忧郁、怨恨、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

    其三是要注意“制怒”,不要轻易发脾气。

    2.自我疏导

    轻微焦虑的消除,主要是依靠个人。当出现焦虑时,首先要意识到这是焦虑心理,要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他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其次要树立起消除焦虑心理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当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时,心理上产生的新体验有可能驱逐和取代焦虑心理,这是一种人们常用的方法。

    3.自我放松

    活动你的下颚和四肢。当一个人面临压力时,容易咬紧牙关。此时不妨放松下颚,左右摆动一会儿,以松弛肌肉,纾解压力。

    你还可以做扩胸运动,因为许多人在焦虑时会出现肌肉紧绷的现象,引起呼吸困难。而呼吸不顺可能使原有的焦虑更严重。

    欲恢复舒坦的呼吸,不妨上下转动双肩,并配合深呼吸。举肩时,吸气;松肩时,呼气,如此反复数回。

    4.幻想

    如闭上双眼,在脑海中创造一个优美恬静的环境,想象在大海岸边,波涛阵阵,鱼儿不断跃出水面,海鸥在天空飞翔,你光着脚丫,走在凉丝丝的海滩上,海风轻轻地拂着你的面颊……

    5.放声大喊

    在公共场所,这方法或许不宜,但当你在某些地方,例如私人办公室或自己的车内,放声大喊是发泄情绪的好方法。不论是大吼或尖叫,都可适时地宣泄焦躁。

    6.自我反省

    有些神经性焦虑是由于患者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的痛苦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

    焦虑症患者不敢直面人生,把世界想象得过分危险可怕。因此,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改变生活的态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