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地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尼赫鲁
一、快速判断
1. 对联的上联应贴在门框的左边。
答案:错
趣味题点:对联的上联应贴在门框的右边。
2. 国家公务员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是不低于二级乙等(80~87分)。
答案:对
趣味题点: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口语测试,全部测试内容均以口头方式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口才的评定,而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测查和评定。
3. 我国周边一些国家曾经使用汉字,目前日本、朝鲜仍在部分地区使用汉字。
答案:错
趣味题点:日本与韩国仍在某些场合使用汉字。
4. “安乐窝”这个词中,“窝”原指鸟巢。 答案:错
趣味题点:“安乐窝”这个词中,“窝”原指人的住宅。据《宋史·邵雍传》载:宋代哲学家邵雍居于洛阳时,司马光等人曾为他买了一所庄园住宅。他在此耕种劳作,自给自足,并给住宅取名“安乐窝”。
5. “一唱三叹”中的“叹”字本义是叹息。
答案:错
趣味题点:“一唱三叹”中的“叹”字本义是附和。《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唱而三叹也。”意思是一个人歌,三个人相和。后多用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
二、智慧选择
1. “屡见不鲜”指多次看到就不觉得新奇,“鲜”字的本意是指。
A. 门客新来 B. 禽兽新杀 C. 鱼新捕
答案:B
趣味题点:鲜,本指禽兽新杀,引指新鲜。“屡见不鲜”原意是说对于常客就不必宰杀禽兽来款待了。
2. 祝寿用语“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是哪座山?( )
A. 西安终南山 B. 南面的山 C. 三亚南山
答案:A
趣味题点:终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为道教发祥地之一。“寿比南山”指像南山一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
3. “阡陌”的“陌”是田间什么方向的小路?( )
A. 东西方向 B. 南北方向 答案:A
趣味题点:阡是南北方向的小路,陌是东西方向的小路。
4. 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是指什么?( )
A. 国家 B. 学者 C. 国王
答案:A
趣味题点: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5. 成语“张袂成荫”中的袂指的是什么?( )
A. 衣襟 B. 袖身 C. 腰带
答案:B
趣味题点:成语“张袂成荫”指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
6. 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A. 隶书 B. 小篆 C. 楷书 D. 行书
答案:B
趣味题点:秦统一后,诏书发至桂林,当地人均不认识。这种状况无疑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令的畅通。李斯等人整理文字,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小篆”,后来又出现“隶书”。文字统一,对华夏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有着积极的意义。
7.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戚”是指一种斧,那么“干”是
指。
A. 盾牌 B. 矛 C. 刀 D. 剑 答案:A
趣味题点:干是盾,戚是斧。语出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头,但他不服输,以两乳为目,肚脐为嘴,依然持着盾牌,挥舞着板斧。
8. 下列数词是实数的一项是。
A.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 军书十二卷
C.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 三十而立事无成
答案:D
趣味题点:关键是对上下文的理解,当碰到的事物是无法数尽的,或者在文中上下文关系不可能只由三个或几个组成时就是多的意思,实指为几一定能够找到具体的数字与之对应。
9. 成语“趋之若鹜”中的“鹜”是指哪一种动物?( )
A. 马 B. 乌鸦 C. 野鸭 D. 老鹰
答案:C
趣味题点:趋:快走,鹜:野鸭。趋之若鹜比喻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很多人争着赶去。清代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员,哪个不趋之若鹜呢!”
10. “弄璋”是指生了。
A. 男孩 B. 女孩
答案:A
趣味题点:从前,把生男孩子叫“弄璋之喜”,生女孩子叫“弄瓦之喜”。“弄璋、弄瓦”典出《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璋是好的玉石;瓦是纺车上的零件。男孩弄璋、女孩弄瓦,实为重男轻女的说法。 三、趣味抢答
1. 请举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头的俗语(包括成语、惯用语等)。例如,一是一,二是二。
答案:一不做,二不休;一心一意;二一添作五;三心二意;三下五除二;三人行,必有我师;四通八达;五花八门;六六大顺;七上八下;八九不离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九九归一;九牛二虎之力;十有八九;十拿九稳。
2. 说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矮子坐高凳--( ); 八月的核桃--( )
稻草人救火--( ); 擦脂粉进棺材--( )
炒咸菜放盐巴--( ); 厕所里挂个钟--( )
外甥打灯笼--( ); 猪鼻子插葱--( )
答案:够不着;挤满了人(仁);引火上身、同归于尽;死要面子;太闲(咸)了;有始(屎)有终(钟);照舅(旧);装象。
3. 在下列方框中填成语,表示前后两个字之间的变化关系。
例如:念-有口无心-含
杭-( )-航
忍-( )-想
感-( )-喊
题-( )-页
答:木已成舟;拔刀相助;有口无心;一无是处。
4. 请将下列词语和相应经典着作连接起来。
A. 消息 a. 《易经》
B. 先生 b. 《庄子》
C. 华夏 c. 《论语》
D. 斧正 d. 《诗经》
E. 流火 e. 《左传》 答案:A-a;B-c;C-e;D-b;E-d。
5. 请将下列成语与其相对应的方面用线连接起来。
A. 雍容娴雅 a. 形容不拘小节
B. 轩然霞举 b. 形容举止态度
C. 不修边幅 c. 形容俊美潇洒
D. 横槊赋诗 d. 形容英雄气概
答案:A-b;B-c;C-a: D-d。
四、趣味乐园
毛泽东智解姓氏
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雪》,以其大气磅礴的笔触、宏伟壮观的意境,在山城重庆的文艺界引起轰动。当时文艺界的名流,借谈判的空隙,邀请毛泽东作了一次演讲。演讲结束后,有人问道:“假如这次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
毛泽东认真地说:“国共两党的矛盾,是代表两种不同利益的矛盾。至于我和蒋先生嘛……”他故意拖了拖腔,又接着说:“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棵草,他不过是一个草头将军而已。”说着,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豪放的笑声。
“那毛……”不待有人问完,毛泽东就接上去说:“我的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脚的‘毛’字,而是一个反‘手’。”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数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 第二阶段 小试牛刀
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傅雷
一、快速判断
1. 汉字笔画最少的一笔字有三个。
答案:对
趣味题点:这三个字是:一、乙和〇。
2. 两家结亲,我们常说他们结成了“秦晋之好”,“秦晋”原指秦国和晋国。
答案:对
趣味题点:春秋战国时期征战频繁,有些诸侯国为缓和矛盾而联姻。秦国和晋国结成世代婚姻,所以后人将联姻称为“秦晋之好”。
3. “鹊桥”有时候也被称为“蓝桥”。
答案:错
趣味题点:人们常用“鹊桥”表示夫妻相会,而用“魂断蓝桥”形容夫妻关系破裂。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公元前320年,苏秦向燕王讲过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相传有一个叫尾生的人,与一如花似玉的女子相约于桥下会面,但女子没来,尾生为了不失约,水涨桥面时抱柱死于桥下。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在陕西省蓝田县的兰峪水上,称为“蓝桥”。从此,人们把夫妻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4. 异体字在地名中可以保留使用。
答案:错
趣味题点:异体字在姓氏中可以保留使用。
5. 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印刷体汉字。
答案:错
趣味题点: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二、智慧选择
1. “东道主”中的“东道”指的是: 。
A. 方向 B. 方位
答案:A
趣味题点:最早见于左丘明的《左传》一书中的《烛之武退秦师》。文中的烛之武对秦穆公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意思是说:让郑国独立存在,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当时郑国在秦国东方),秦国使者来来往往,让郑国供应他们物资,对于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这就是“东道主”一词的由来。
2. “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
A. 历史研究 B. 风水勘探 C. 政治事件
答案:B
趣味题点:出自明·吾邱瑞《运甓记·牛眠指穴》:“此间前冈有块好 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处处合格。”
3. “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
A. 唐代一位诗人 B. 唐代一位高僧 C. 一种官职
答案:C
趣味题点:“司空见惯”这句成语是从刘禹锡“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这首诗中得来的。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当于清代的尚书。
4.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
A. 淝水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
答案:C
趣味题点: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地区)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5. “留学生”一词是由哪国人创造的?( )
A. 中国人 B. 法国人 C. 美国人 D. 日本人
答案:D
趣味题点:“留学生”这个词是由日本人创造的。唐王朝时,日本政府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吸取中国的文化。遣唐使因是外交使节,所以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起,同时派遣“留学生”和“还学生”。“留学生”是当遣唐使回国后仍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还学生”则在遣唐使回国时一起回国。后来,“留学生”这个词一直沿用下来,现在凡是留居外国学习的学生,都被称作“留学生”。 6. 用“桃李”比喻学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A. 春秋 B. 战国 C. 唐代 D. 清代
答案:A
趣味题点:汉朝《韩诗外传》载,春秋时,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他得势时,曾保荐过许多人,后来丢官只身跑到北方,竟没有一个人帮他。筒子劝慰他说:“春天种了桃树、李树,夏天可以在树荫下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可口的果实。可是如种的是蒺藜,到夏天不但不能利用它的叶子,它还会长出刺来扎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就像种树一样,应先找好对象,然后再培植啊!”因此,后人就用“桃李”比喻有培养前途的人,如今则泛指学生。
7. 人们常把许多人一拥而起做事叫做“一窝蜂”,“一窝蜂”这个词来自
于: 。
A. 马蜂窝 B. 一个人的绰号
答案:B
趣味题点:“一窝蜂”是南宋时农民起义的一个领袖的绰号,由于他领导的军队声势浩大,后来人们称他的军队为“一窝蜂”,当时没有贬义。
8. “垂青”一词中的“青”是指什么?
A. 青色 B. 一种定情之物
C. 黑眼珠 D. 玉石
答案:C
趣味题点:古时候黑眼珠叫青眼,对人正视表示看得起叫青眼相加。
9. “露马脚”这个俗语说的是古代哪位夫人?( )
A. 孙权的夫人 B. 刘备的夫人
C. 朱元璋的夫人 D. 诸葛亮的夫人
答案:C 趣味题点:指明代太祖朱元璋的夫人。因为她姓马,长了一双大脚,老是遮遮掩掩,不好意思,有一次突然露了出来,使她羞愧难当。
10.“期期艾艾”这个成语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
A. 口吃 B. 好说谎 C. 喜欢骂人 D. 喜欢无病呻吟
答案:A
趣味题点:这句成语是由“期期”和“艾艾”结合而来的。“期期”见于《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不奉诏。”“艾艾”见于《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根据以上记载,后人引申出“期期艾艾”这句成语,形容口吃的人说话不流利。
三、趣味抢答
1. 巧填成语。最小的邮筒( );最高的人( );最大的被子
( );最大的手术( )
答案:难以置信;顶天立地;铺天盖地;脱胎换骨、改头换面
2. 下面是一些关于“半”字的谜,请写出答案。
(1)半加半减(2)半新半旧(3)半晴半雨
答案:(1)喊; (2)昕; (3)清
3. 连线题,找出下列成语和哪些人物有关系。
A. 纸上谈兵 a. 廉颇
B. 指鹿为马 b. 赵括
C. 负荆请罪 c. 赵高
答案:A-b;B-c;C-a。 4. 请将下列成语与其相对应的方面用线连接起来。
A. 长颈鸟喙 a. 形容心地伪善
B. 鸱目虎吻 b. 形容阴险狠毒
C. 道貌岸然 c. 形容面容憔悴
D. 鸠形鹄面 d. 形容相貌凶狠
答案:A-b;B-d;C-a;D-c。
5. 请将下面几个词汇来源地用线连接起来。
A. 平等 a. 日本
B. 摩登 b. 法国
C. 芭蕾 c. 印度
D. 哲学 d. 英国
答案:A-c;B-d;C-b;D-a。
四、趣味乐园
祖孙猜谜
相传杜甫自幼聪慧,祖父杜审言(唐初有影响的诗人)十分喜爱杜甫。在金秋的一个黄昏,祖孙二人漫步田野,农夫正忙着收割,杜审言触景有感,便吟诗四句,考考孙儿。诗曰:
四个“不”字颠倒颠,四个“八”字紧相连;
四个“人”字不相见,一个“十”字立中间。
杜甫沉思片刻,便说出了答案。祖父喜上眉梢,笑在心间。杜甫也触景生情,吟出一则四句诗谜,让祖父来猜:
四座大山山对山,四条大川川对川;
四方日暖春光好,四家窗口紧相连。
杜审言沉吟片刻,也猜出了答案。原来,两则诗谜的谜底分别为“米”和“田”。 第三阶段 趁热打铁
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言语是我有翅的道具。
--席勒
一、快速判断
1. “坐井观天”说的是北宋时期徽宗赵佶、钦宗赵桓二帝被囚的故事,“坐井观天”中的井指的是地窖之类的地穴。
答案:错
趣味题点:1127年金灭北宋后,将徽宗、钦宗二帝押解北方,后将二帝囚禁在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内的一个小院内,后来,二帝相继埋骨于此,二帝“坐井观天”的故事也流传开来,此处的“井”应该是指小院之类的地方。
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床”指的是井栏。
答案:对
趣味题点:“床”作为井栏并成为水井的直观的象征。在古代诗歌中有大量体现。例如,李白的《长干行》其一:郎骑白马来,绕床弄青梅。是说儿童在门前庭院的井边玩耍,而不是在屋内床边。
3. “东山再起”比喻隐退后再任要职,现在通常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这个成语中的“东山”指的是一个人。
答案:错 趣味题点:“东山再起”的典故出自东晋谢安,相传他40多岁重新出来做官。因为他此前一直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件事称为“东山再起”。
4.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
答案:对
趣味题点: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方面的专项法律,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
5.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有的还有两种以上,目前,中国的语言仅正在使用的就有80多种。
答案:对
趣味题点:中国的全部少数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印欧语系。
二、智慧选择
1. “敲门砖”一词源于: 。
A. 考试 B. 拜师 C. 做官 D. 做生意
答案:A
趣味题点:古人将八股文的套路练熟后参加科举考试,一旦考中,便将八股文那一套完全抛弃掉。八股文对当时的读书人来说,就像敲门砖一样,一旦进了门,它就毫无用处。现在比喻为达到目的采用的某种手段,目的达到后就抛弃不用了。 2. “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最早是指哪“三不知”?( )
A. 天、地、人 B. 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 爷爷、爸爸、哥哥 D. 邻里、亲朋、好友
答案:B
趣味题点:“三不知”出自《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晋荀瑶带领大军伐郑,当时郑国向齐国求救,齐国陈成子的将荀寅认为对敌情不了解,不可轻进。他说道:“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据此可知,“三不知”意思是对事情的开始、经过、结局都不了解。
3. “别开生面”最早是杜甫用来赞扬别人的。
A. 容貌体态 B. 谈吐言辞
C. 绘画技巧 D. 服饰打扮
答案:C
趣味题点:“别开生面”语出杜甫的《丹青引》:“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称赞曹霸(将军)绘画技艺高超,使失去光彩的图画重放光彩。后用来形容另创新格局。
4. “名花解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女子非常美丽 B. 花艳丽
C. 花通人性 D. 美女善解人意
答案:D
趣味题点:唐玄宗把杨贵妃比做能说话的名花,后来就用“名花解语”来比喻善解人意的美女。
5. 大家在写信时,都会在信的结尾写上“此致”“敬礼”,“此致”是什么意思?( )
A. 表示致敬 B. 到此为止 C. 奉上、敬上
答案:B 趣味题点:“此”是指前面信中所写的内容。“此”字的作用在于概指前文,了结全篇。“致”者,尽也,含有无保留地给予或呈献之意。“此致”二宇连用,意思是“上面的话都说与你了”。它是一封信的煞尾。
三、绕口令竞赛题
1. 七巷一个漆匠,西巷一个锡匠,七巷漆匠偷了西巷锡匠的锡,西巷锡匠偷了七巷漆匠的漆。七巷一个锡匠,西巷一个漆匠,七巷锡匠偷了西巷漆匠的漆,西巷漆匠偷了七巷锡匠的锡。
2. 打南边来了一个喇嘛,手里提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了一个哑巴,腰里别着一个喇叭。提鳎目的喇嘛,想拿鳎目换哑巴腰里别着的喇叭;别喇叭的哑巴,不愿拿喇叭换喇嘛手里提着的鳎目。提鳎目的喇嘛急了,拿起手里的鳎目打了别喇叭的哑巴一鳎目;别喇叭的哑巴也急了,摘下喇叭打了提鳎目的喇嘛一喇叭。也不知是提鳎目的喇嘛用鳎目打了别喇叭的哑巴一鳎目;还是别喇叭的哑巴用喇叭打了提鳎目的喇嘛一喇叭。提鳎目的喇嘛回家炖鳎目,别喇叭的哑巴站那儿,嘀嘀嗒嗒吹喇叭。
3. 风吹灰飞,灰飞花上花堆灰。风吹花灰灰飞去,灰在风里飞又飞。
4. 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扣哥怪狗。
5. 山前有三十三棵死涩柿子树,山后有四十四只石狮子。山前的三十三棵死涩柿子树,涩死了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咬死了山前的三十三棵死涩柿子树,死涩柿子树从此不结死涩大柿子。
四、趣味抢答
1. 猜对联。
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 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从这副对联里你能看出什么?
答案:缺衣少食,没有东西。
2. 猜成语。
12345609( );1256789( );1+2+3( );333555( );3. 5( );510( );9寸+1寸=1尺( )
答案:七零八落;丢三落四;接二连三;三五成群;不三不四;一五一十;得寸进尺
3. 猜字谜。
谜面:春雨绵绵妻独宿(打一字)。
答案:一
趣味题点:谜面首先提示一个“春”字,“雨绵绵”自然无“日”,“妻独宿”自然无“夫”,去掉“日”“夫”,“春”字只剩下“一”。
4. 至少写出四个带“月”字的成语。
答案:披星戴月;日积月累;风花雪月;猴年马月
5. 至少写出四个带“马”字的成语。
答案:马到成功;老马识途;人困马乏;心猿意马
五、趣味乐园
一个别字丢状元
宋仁宗至和年间,四川成都府书生赵旭,写得一手好文章。有一次京城科举选考,他赶忙进京赴考。
考试完毕,他自认为考得非常满意,得中必有希望。
不多久,宋仁宗早朝上殿,询问考试情况。试官就将前三名文卷呈到御前,宋仁宗亲自御览。看了第一卷对试官说:此卷答得极好,可惜卷中有一个错字。试官就问:何字写错?仁宗笑着说:乃是一个“唯”字,原来的“口”旁写错成“厶”旁。试官即拜奏说:此二字可通用。仁宗速命此卷考生赵旭进见。
赵旭叩拜皇上,面奏试卷上没有差错。仁宗对赵旭说:卷内确有错字。“唯”本“口”旁,卿如何写作“厶”旁?赵旭回奏:此二字皆可通用。仁宗不悦,就在御案上取下文房四宝写下四个字给赵旭说:卿家看看,吴矣、吕台,卿言通用与朕诉来!赵旭看了半晌无言以对。仁宗说:卿可暂退读书。即将到手的状元桂冠就此落地。
第四阶段 循序渐进
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
--蒙田
一、快速判断
1. 在中国的古文字中,没有代表女性的“她”字,这个字最早是由鲁迅提出的。
答案:错
趣味题点:1920年9月,正在英国伦敦的刘半农,写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着名情诗,首次创造了“她”,并第一次将“她”字入诗。
2. “席梦思”三个字源于人名。 答案:对
趣味题点:“席梦思”三个字源于100多年前,美国有个卖家具的商人叫扎尔蒙·席梦思。他听到顾客抱怨床板太硬,睡在上面不舒服,于是动起脑筋,在1900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只用布包着的弹簧床垫,立刻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人们用他的姓为它起了名。
3. 阿拉伯语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
答案:错
趣味题点: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共有6种: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与西班牙语。
4. “傻瓜”最初指的是一种植物。
答案:错
趣味题点:据古籍记载,在古代瓜州居住着一群姜姓人,自己取族名为“瓜子族”,他们干活卖力,诚实刻苦,别人却以为他们愚蠢,称之为“瓜子”。“傻瓜”就是由“瓜子”衍化而来的。
二、智慧选择
1. 马中锡的《中山狼传》中的一句话“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人”字的词性是什么?( )
A. 副词 B. 名词 C. 动词
答案:A
趣味题点:“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的意思是“有只狼在道上,像人一样站在那儿号叫”。
2. 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的典故中,音乐家公明仪一开始对牛弹高深的 曲子,而牛无动于衷,后来公明仪换了一首曲子,牛停止吃草,摇着尾巴听了起来。公明仪弹的是什么? ( )
A. 鸟叫声 B. 青蛙叫声 C. 蚊蝇叫声
答案:C
趣味题点:“对牛弹琴”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无的放矢。
3. 外国语言和词汇引进时分意译和音译两种,这些带外国色彩的词汇叫做“借词”。中国最早输入借词是在什么朝代?( )
A. 西汉 B. 东汉 C. 盛唐
答案:A
趣味题点:中国最早输入借词是在西汉时代,例如,“葡萄”“石榴”“苜蓿”等词,是从中亚地区传进来的。
4. 我国汉语中有不少词语是从外国引入后翻译过来的,“幽默”一词来自
哪个国家?( )
A. 英国 B. 法国 C. 印度 D. 日本
答案:A
趣味题点:“幽默”一词是由英文“Humour”一词音译而来的,最初将此词移入中国来的是林语堂。
5. “口若悬河”中的“悬河”是指:( )。
A. 银河 B. 瀑布 C. 口水
答案:B
趣味题点:据《世说新语》记载:“王太尉(衍)云子玄(象)语仪如悬河泻水,泻而不竭。”“口若悬河”形容讲起话来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 三、绕口令竞赛题
1. 两个女孩都穿红,一个叫红粉,一个叫粉红。不知是粉红扶红粉,还是红粉扶粉红。
2. 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3. 四十四束紫丝线,织四十四只紫狮子,细紫丝线织细紫狮子,织细紫狮子用细紫丝线。
4. 白石塔白石搭,白石搭白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大。
5. 打南边儿来了个瘸子,手里托着个碟子,碟子里装着个茄子,地下钉着个橛子,绊倒了拿碟子的瘸子,撒了碟子里的茄子,气的瘸子撇了碟子,拔了橛子,踩了茄子。
四、趣味抢答
1. 将下列成语和相关人物用线连接起来。
A. 百步穿杨 a. 项羽
B. 慷慨悲歌 b. 班超
C. 投笔从戎 c. 养由基
答案:A-c;B-a;C-b。
2. 将下列成语和相关人物连接起来。
A. 横槊赋诗 a. 蔺相如
B. 完璧归赵 b. 曹操
C. 退避三舍 c. 晋文公重耳
答案:A-b;B-a;C-c。 3. 将下列成语典故和相关人物连接起来。
A. 火牛破敌 a. 项羽
B. 背水列阵 b. 孙武
C. 斩鸡演武 c. 田单
D. 破釜沉舟 d. 韩信
答案:A-c;B-d;C-b;D-a。
4. 说出有“舌”字的成语。
答案:七嘴八舌、妄口巴舌、闲嘴淡舌、唇枪舌剑、张口结舌、笨嘴笨舌、鹦鹉学舌等。
5. 排序题。
下面是几则交友的成语,请将其按亲至疏的顺序排列。
A. 高山流水 B. 班荆道故 C. 乘车戴笠 D. 八拜之交 E. 把臂入林
答案:A-D-C-E-B。
五、趣味乐园
巧用避讳断案
清代雍正年间,有个县官正在大堂办公事,外面进来两个人打官司。这二人,一人姓王,一人姓邱。姓王的说:“10年前,我自己买了姓邱的两间厢房,因姓邱的家里女孩子多,暂借住自己买的两间厢房里。后来,姓邱的女孩子长大后出嫁了,自己要求收回这两间厢房,姓邱的却不承认自己卖出过两间厢房。”县官问:“有否证人?”王答:“证人已死。”县官问:“有否证据?”王就拿出买房证据。证据中写明了邱家卖房的原因,后面又有邱××、王××和证人的签名,最后又写明时间为康熙五十五年(1716)。县官知道康熙是雍正父亲的年号,又看了带有耳旁的“邱”字,就说这张证据是假的,房子应该是邱家的。县官的理由是,“邱”姓本来没有单耳旁,雍正年间为了避孔子的讳,才改为“邱”字。如果证据写于康熙年间,当时还没有避讳的事,“丘”字就应该写作“丘”,显然,证据是假的。 第五阶段 一鼓作气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高尔基
一、快速判断
1. 最早的“座右铭”写后放在座位的右边。
答案:对
趣味题点:座右铭,铭的一种,写后放在座位的右边,用以自警。
2. 成语“三教九流”从隋朝起,开始含有贬义。
答案:错
趣味题点:成语“三教九流”从汉代就形成了,只是当时并不含贬义。到了唐朝时,《春秋谷梁·序》将九流与异端并列后,加之佛教、道教日盛,才开始含有贬义。
3. “鹦鹉学舌”这个词语意思和引申之义人人都知道,据考证这个词语是源于寓言故事。
答案:错
趣味题点:“鹦鹉学舌”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趣州大殊慧海和尚》:“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4. 人们常用“一衣带水”比喻两地之间虽有江河海洋阻隔,但友好往来的亲密关系使再宽的江河也不过像一条衣带罢了。成语中的“水”指的是长江。
答案:对
趣味题点: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5. “女大十八变”这句常说的话最早是出自舞台人物之口。
答案:错
趣味题点:人们一般都用“女大十八变”来指女孩从小到大容貌的巨大变化,大多是用来夸赞的。这句俗语最早是佛家语言,原指龙女通神善变。据《景德传灯录·幽州谭空和尚》中记载,有一女尼想开堂说法,就去问师父。师父答道:“尼女家不用开堂。”女尼反问道:“龙女八岁成佛,又怎讲?”师父说:“龙女有十八变,你与老僧试一变看一看。”
二、智慧选择
1. 人们常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A. “走为上计”是三十六计中最好的一计。
B. 走为上,是第三十六计。
答案:B
趣味题点:“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指在我不如敌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主动撤退。所谓上计,不是说“走”在三十六计中是上计,而是说,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方有几种选择:一是求和,二是投降,三是死拼,四是撤退。四种选择中,前三种是完全没有出路的,是彻底的失败。只有第四种,撤退,可以保存实力,以图卷土重来,这是最好的选择,因此,“走”为上。 2. “先生”现在是一种表示礼貌的称谓,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论语》里,它原来的意思是: 。
A. 老师 B. 父兄 C. 对男人的称谓
答案:B
趣味题点:“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先生”这个称呼是针对不同对象的。《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
3. 说出下列对联所隐含的年龄: 。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A. 78岁 B. 96岁 C. 102岁 D. 141岁
答案:D
趣味题点:两个花甲是120,三乘七是21,两者加起来就是141。
4. “风马牛不相及”中的“风”原意是指: 。
A. 大风 B. 风光 C. 走失 D. 传说
答案:C
趣味题点:“风马牛不相及”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原为楚国君主责问齐君为何伐楚所用的比喻:“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事地也,何故?”意思是指齐、楚两地相距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风:放逸,走失。后比喻两不相干的事。
5. “泾渭分明”指的是: 。
A. 泾水清,渭水浊 B. 渭水清,泾水浊
答案:A
趣味题点: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支流。“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据考证,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是这则成语的雏形。
6. “烂醉如泥”的“泥”最初是指:_____。
A. 棉絮 B. 小虫 C. 泥巴 D. 面团
答案:B
趣味题点:“烂醉如泥”原意指醉得像一条失水的水虫。
7. “分道扬镳”的意思是各奔前程,这个成语中的“镳”指的是什么?( )
A. 马鞭 B. 马勒口 C. 马缰绳
答案:B
趣味题点:“分道扬镳”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镳”指马嚼子的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
8. “丁是丁,卯是卯”中的“丁”和“卯”是指: 。
A. 凹凸 B. 时辰 C. 天干
答案:A
趣味题点:丁为物之凸起者,榫头;卵为物之凹入者,指卵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
9. 在“如鱼得水”这个成语的典故里,刘备把自己比作“鱼”,把谁比做“水”?( )
A. 诸葛亮 B. 张飞 C. 关羽
答案:A
趣味题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和诸葛亮关系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人不满意,刘备便向他们解释:“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10.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名句,其中“孺子牛”一词出自《左传》,当时的意思是什么?( )
A. 对大众的奉献 B. 对下属的关爱 C. 对子女的宠爱
答案:C
趣味题点:相传,齐景公有个儿子名叫孺子,齐景公非常疼爱他。有一次齐景公和孺子在一起玩耍,作为一国之君竟然趴在地上,口里衔根绳子,让孺子把他当牛骑。从那以后,“孺子牛”就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后来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三. 趣味抢答
1.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 )
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 )
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 )
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
把浑浑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
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
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 )
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
答案:主心骨;智多星;东道主;阶下囚;铁公鸡;糊涂虫;老油条;门外汉;三脚猫。
2. 巧填成语。
最吝啬的人( )
最怪的动物( )
最高的柱子( )
最难做的饭( )
答案:一毛不拔;七嘴八舌、虎头蛇尾;一柱擎天;无米之炊。 3. 请对出下列军事成语。
(1)风声鹤唳--( )
(2)内修政策--( )
(3)义者无敌--( )
(4)射人先射马--( )
(5)胜在得威--( )
答案:(1)草木皆兵;(2)外治武备;(3)骄者先来;(4)擒贼先擒王;(5)败在失气
4. 请将下列成语与其相对应的关系用线连接起来。
A. 年谊世好 a. 朋友
B. 绸缪束薪 b. 夫妻
C. 三盈三虚 c. 同学
D. 契若金兰 d. 师生
答案:A-c;B-b;C-d;D-a。
5. 请将下列成语与其形容对象用线连接起来。
A. 凤吟鸾吹 a. 形容朗诵
B. 脍炙人口 b. 形容歌声
C. 龙吟虎啸 c. 形容诗文
D. 翩翩起舞 d. 形容舞蹈
答案:A-b;B-c;C-a;D-d。
四、趣味乐园
鲁迅巧难出版商
20世纪30年代,有位刻薄的出版商曾向鲁迅先生约稿,但又想少付稿费,于是事先讲明,标点符号不计算字数,因它不是文字,希望得到谅解。
没想到鲁迅先生答应得非常爽快,出版商无比高兴。
几个月后,鲁迅先生如约送上稿件,出版商忙打开文稿一看,只见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布满了一个个方格,但因没有标点,无法断句,怎么也弄不清内在的意思,简直是一本“天书”。
出版商无奈,只得亲自登门向鲁迅道歉,请求加上标点符号。
鲁迅先生严肃地说:“你不是说标点符号不是字吗?但没有标点的文字能叫文章吗?现在你该明白了,标点就是无声的文字!”然后,他从出版商手中接过那叠文稿,认真添加标点,使文字、标点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