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里的家世渊源-刘少奇从严教子:“我给你写了两封长信是不容易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刘少奇认为他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学习中遇到困难、要求转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思想上有问题。

    “我仍旧提出这点要你牢记:不要骄傲,不要看不起人,要尊重大家的意见,要肯于为大家的事情吃一点亏。”

    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为了加强经济建设,培养建设人才,曾先后向苏联等国家派出了一些留学生。他们满怀着建设伟大祖国的崇高理想,肩负着人民的期望,出国留学,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但也有少数学生出国后,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其他方面发生了一些不如意的问题,其中就有刘少奇同志的第二个儿子刘允若同志。他天资聪颖,爱好文学,学习进步很快。当时组织上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分配他到工学院学飞机无线电仪表专业。之初,他想到国家需要,服从了分配,学习较认真,考试成绩多为5分。但过了一些时候,他感到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不一致,学习热情逐渐减退,加上与同学关系不融洽等原因,正式向组织提出了转学转系的要求,并给父亲写信,申诉他要转学转系的“理由”,希望得到同情和支持。

    要正确处理个人爱好与国家需要的关系

    对于刘允若提出的转学要求,在常人看来,刘少奇可以利用自己当时所处的地位,根据儿子的要求,向有关组织打个招呼:希望照顾。这样做,既省事,又能使儿子如愿。但是刘少奇没有这样做,没有给儿子说情,而是在百忙中挤出时间给儿子写信,从国家利益和党的原则出发,满怀着对儿子的深厚感情,帮助儿子分析问题,提出看法,教育他正确对待个人爱好和国家需要。刘允若同志看信后,受到了一些教育,但没有完全解决思想问题,他觉得父亲还不了解自己要求转学的原因,又给父亲写信,申诉理由,继续要求父亲支持他转学,并且告诉父亲,他学习飞机无线电仪表专业很吃力,成绩不断下降,已跟不上教学进度。同时还对同学和组织上的批评帮助说了些不正确的话。从儿子的来信中,刘少奇认为他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学习中遇到困难、要求转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思想上有问题。所以,为了教育儿子提高思想认识,先后又给他写了两封长信。针对他信中反映的问题,作了深刻分析,既坚持原则,又充分说理,完全是平等讨论问题的语气,充满了对下一代的关怀和希冀。

    要尊重大家的意见,不要有个人主义

    刘少奇从信中还发现儿子在处理同学之间、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上有些情况,因此在回信中写道:“过去你常常同别人关系搞不好,主要的缺点或错误都是在你这方面。关于这点,我记得在你到延安中学读书之前,我就向你谈过……在你去苏联我们告别时,我仍旧提出这点要你牢记:不要骄傲,不要看不起人,要尊重大家的意见,要肯于为大家的事情吃一点亏,而且我还引用了鲁迅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知这些话,你是否记得。你一贯的错误,就是在劳动人民面前,在同志们面前,不肯‘俯首甘为孺子牛’……在同志之间,这不是团结和合作的态度,而是同组织、同集体对立的态度,就是把自己放在同集体对立的地位,就是一种个人主义……你必须抛弃个人主义,接受集体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要首先考虑集体利益,把集体利益摆在前面,把个人愿望、个人利益摆在服从的地位;当个人愿望和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肯于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你应该下决心成为这样一种人……你现在正在学习技术、学会一门本领以便为祖国服务,如果你要对祖国有所贡献的话,仅仅掌握了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有为人民而学习、为人民而工作的观点,还要取得人民对你的信任。”

    要正确对待同志式的善意批评

    刘少奇对儿子在信中说到情绪和身体不好的原因时,直言指出是由于不能正确对待组织和同志的批评引起的,因此在回信中不厌其烦地教育儿子正确对待批评。“对你的这种帮助表现为对你的错误思想的批评,而你是不大欢迎这种批评的,以为这种批评是说你的短,或者说是在‘骂’你,这是不对的。不能把诚恳地恰如其分地指出你某种错误的批评同‘骂人’混淆起来。骂人是对人的一种恶意的攻击,也不怎样讲究实事求是,这种毛病,我倒常见你犯过。同志式的善意的批评,则是对人的一种最好的帮助,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讲的就是这种批评,这是必须欢迎而不应当拒绝的。接受这种批评,改正错误,也并不丧失什么‘面子’,相反,凡是有自尊心的人,都应当欢迎这种批评。不要把正当的自尊心同保存一种虚假面子混淆起来,以为接受同志的批评,改正错误,就丧失了自尊心。每一个人都应该习惯于虚心接受同志的批评,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闻过则喜’的态度。”“每个共产党员,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要受群众、受组织监督的,而且是应该欢迎别人监督的。”这是刘少奇同志的一贯观点。

    在刘少奇同志的启发教育下,刘允若同志的思想一度有了转变。但又出现了反复。1956年年初,他又写信告诉父亲说:对上级决定,组织上是服从了,但思想上服从不了,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一两年内,一定会搞垮身体。刘少奇同志对儿子的这种态度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你说如果不批准你转系和留级,你为了要争五分,就不惜把身体在两年内搞垮,然后被送回国。这种想法和做法更是错误的。难道你以‘搞垮身体’来威胁什么人吗?我要告诉你,如果你真的这样搞垮身体,我是一点也不会同情你的,更不会觉得有什么值得惋惜的。你必须改正你这种错误的态度,老老实实地完成你的5年学业。”刘少奇同志从儿子的这封信里,感到儿子的错误又有发展,问题是严重的,决不能姑息迁就,必须依靠组织,抓紧教育,彻底解决。于是,在给儿子写信的同时,也给当时在外交部主管人事工作的同志写信,“请大使馆党组织处理”刘允若同志的问题,“如果他不愿继续学习现在的专业,那就请大使馆党组织考虑是否令其退学回国的问题”。刘少奇同志的态度非常坚决和明朗。为了帮助大使馆党组织了解刘允若同志的思想情况,他决定把儿子的全部来信和他的回信底稿交转驻苏大使馆,以便党组织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刘少奇同志在这封信中,要求大使馆负责留学生工作的同志“对刘允若的错误思想和行动进行严格的批评和处理,不要怕他难受”。并表示“为了教育有严重毛病的孩子,我和党组织密切合作,是完全必要的”。作为父亲,刘少奇同志在信中还谈了自己对儿子的看法,他说:“刘允若是有严重的个人主义的。他把敌人当作朋友看待的这类错误还没有发现过,但把同志和朋友当作敌人看待的这类错误就常常发生,正因为这样,我不赞成他以后从事政治工作和文学工作,而赞成他学技术。他的阶级立场就不正确,从事这些工作是不会有好的成就的。”

    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人大委员长,他不肯说一句简单的话,以表示同情和支持儿子的要求来解决问题,而宁愿花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写信教育儿子。这是多么严肃的态度,多么磊落的胸怀!要知道,刘少奇同志每分钟都是十分宝贵的,正如他在给儿子的第二封信中所说:“我给你写了两封长信是很不容易的。”是啊,对于一位要日理万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说,要挤出时间给儿子写这么长的信是不简单的。刘少奇同志这样做,目的就是,他不是把儿子当作自己的私产,不是无原则地溺爱和娇惯;而是看作革命的后代,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对他们的成长必须向党和人民负责,必须从严要求。刘少奇同志发现了儿子的思想错误,他不是护短,而是配合组织,用正确的思想去引导教育。对儿子,他是慈父,又是严师,爱护而不娇惯,严厉但讲道理。这是对儿女真正的关心和爱护。刘少奇同志教育儿女的话,实际上也是对广大青年的教育,给当家长的在如何对待和教育子女问题方面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刘大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