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说:“我的生母是个爽朗的人,因此我的性格也有她的这一部分。”
1964年8月周恩来在与亲属谈话时还说:“封建家庭一无是处,只有母亲养育我,还是有感情的。”
周恩来的生母万氏生于清光绪三年(光绪1877年),是清河县知县万青选的女儿,为妾张氏夫人所生,据说是冬至那天生的,所以取乳名冬儿。万老太爷的前后两房夫人共生育了32名子女,男女分别排行,万冬儿按女性排行十二,所以就被万公馆的人称为十二姑。
万冬儿生得聪明、美丽,性格开朗而且刚烈,深得万老太爷的喜爱。在那以“三寸金莲”为美的年代,万冬儿竟然不肯缠足,直到十一二岁才缠足。由于父亲的宠爱,别人也无办法。她还破例进家塾馆读书。
万青选宠爱冬儿也是有原因的。在他的30多个子女中,成家的有17个,但不少都死在他的前面。冬儿是万老太爷年近花甲才出生的女儿,加之她聪明伶俐,他哪有不喜欢的?据老人们说,那时万知县坐轿子出去访客会友时,总见到他的绿衣官轿后边还有一乘小花轿,花轿内坐的就是女儿冬儿。冬儿在父亲会客交谈时一般不闹不玩,多是忽闪着眼睛静静地听,一副成人表情。这使她从小耳濡目染,学到了父亲许多社交处事的本事,显得日益练达。母亲张氏夫人是清河县乡间女子,在万老太爷的原配夫人李氏(南昌人)去世后,张氏主持万府家务,因她不善管理大家,常会顾此失彼,待冬儿长大后,她便干脆委托冬儿处理。当然,开始只是代理,后来就直接处理了。凡经冬儿处理的,众皆口服心服。因此,在冬儿出嫁前,她成了万府大院的“当家姑娘。”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20岁的万冬儿由父母做主,嫁给山阳县周起魁的次子周劭纲为妻。这个年龄在当时是比较晚的,也可能父亲过于疼爱她,一直舍不得让她出嫁。据说,冬儿的嫁妆是用两条木船由运河装运到山阳的。
这时周起魁老爷正在海州(今连云港)直隶州知州的任上。周家正处于鼎盛时期。过了半年多,周家迎进了宝应陈秀才的女儿,为生病的小儿子贻淦成了亲;过了一两年又为残疾的三儿子贻奎娶了农村姑娘杨氏;这期间万十二姑一连生了两个儿子恩来、恩溥。驸马巷的小院里一时人丁兴旺,生机勃勃。
万冬儿在周万两家仍有着很高的威信。首先,她嫁到周家一年后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周恩来。在封建社会里,新媳妇不能生育被视为大逆不道,连生个女孩也要遭到白眼歧视。周起魁的大儿子周贻赓的夫人王氏就没有生育,而冬儿是十分“争气”的,她头胎就生了男孩,是周起魁的长孙,因此,她的身价地位也就自然而然地高于别人。其次,是识大体。小叔子贻淦病危,结婚不到一年,就去世了。他没有后代,为了给贻淦承嗣,尽管万冬儿自己只有一个儿子,还是遵照公婆的决定,将儿子过继给贻淦和陈氏。其三由于她从小受万老太爷的影响,学会了处理复杂纠纷的能力,处事干练,考虑问题细密周到。据说当时无论是周万两府或者是他们家的亲友,常常会发生一些疑难的家务事,而这些“清官难断”的事只要请来万十二姑,马上就可迎刃而解。因为她先耐心地听别人把情况说清楚,然后再发表意见,所以想得周到,“断”得入情,说得在理,纠纷双方都能心服口服。处理这些事情,她常常带着周恩来。周恩来说:“我的生母是个爽朗的人,因此我的性格也有她的这一部分。”
万冬儿生性争强好胜,在娘家万府“理家管事”尽人皆知,丈夫劭纲却性格随和,忠厚老成。万冬儿嫁到山阳驸马巷后,婆婆年迈体弱,渐渐就由她主持了周府家务,成了“当家媳妇”。这里的所谓“当家”是指处理一应家务事,诸如周家院内的柴米油盐、衣服家具,周家院外亲友的生日满月,婚丧嫁娶的一一应酬,皆由她做主开支或确定送礼标准等。
每到年节前后,家里热闹非凡,最隆重的还是腊月二十三日在堂屋挂容像(祖宗像),十几幅容像都是请高手精心绘制,男的身穿官服,威严肃穆;女的身穿官眷服装,眉慈目秀、体态端庄;各个容像,光彩照人,满堂生辉。母亲指着容像向周恩来兄弟们一一讲述老祖们的官阶、业绩,教育儿子们不辱家门;将来立功、立业,光宗耀祖。她知道丈夫老实忠厚,能力弱,她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一直过完年,到三月十八日落容像。这个仪式给幼年的周恩来留下深刻的印象,事隔50年,淮安县委的同志将十几幅容像带到北京,各个容像色彩鲜艳,完好如初。周恩来还能一一认出,向县委的同志介绍。
开始,这些家务事对万冬儿这位“大家闺秀”来说,处理起来还算得心应手。但是由于公婆相继去世,中国人受孔夫子厚葬的影响,两千年的习俗,再富的人家几个红白喜事一办,在经济上也就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公公将钱多用于为儿子捐官,并没有产业,公公的那点积攒很快就花光了。父亲万青选早于1898年3月6日去世,她失去了依靠。
然而官家的体面还得要,迎来送往的排场,送礼的规格还不能降低,为了支撑官家的门面,万冬儿不得不举债应酬,后来又靠典当衣物应付。万冬儿典当衣物常常带着年幼的周恩来。破落的官宦人家靠典当与借债来支撑门面的虚荣心态与陈规陋习,是留给童年周恩来第一个深刻的印象。
1904年丈夫周劭纲和她的兄弟万立□(周恩来的十八舅)合买一张彩票中了头彩,头彩是1万元。彩票放在万冬儿手上。开彩号码登出来后,被一个亲戚知道了,想骗过去。万冬儿精明,不肯给他,怕他给调了包,一定要自己对。一对正是头彩。真是高兴得头都昏了。这时周恩来已有6岁。1964年8月他对侄儿侄女们回忆当时的情况时,仍记忆犹新:
彩票在武汉,要坐船去兑,一路上到处玩。我母亲就要给这个送东西,给那个送礼物,又要买皮衣,又要买留声机。她是从小看惯了讲排场,爱面子的,这5000块钱,光是玩、送东西就不在一半以下。债主们听说,都来讨债,亲友们又纷纷来祝贺,住下来要吃要喝,还要拿,母亲感到压力沉重,想躲一躲,决定暂时搬到她的娘家淮阴。
万冬儿搬到娘家是和丈夫带着三个儿子及周恩来的嗣母陈氏。这时万青选已去世6年,万家也已开始走向败落,家里人多,事多。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长住娘家也不好,一家人就搬到有14间屋子的陈氏花园去住,很快钱花完了,丈夫又到湖北做事,中彩的事,真是昙花一现。这是留给童年周恩来心中第二个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对亲属说:我当总理后第一件事就是取消彩票。
周家的经济陷入了窘态,万冬儿在娘家人的眼中也掉了身价,嫂嫂们开始冷淡她。据说,有一次,万冬儿当了衣物去参加父亲万青选的冥寿,上坟祭祀时,周恩来的一位舅母硬说少了一样供品,在周恩来外婆面前搬弄口舌,惹得万老太太大怒,当众斥骂冬儿“不孝顺”,“不知好歹”,冬儿的嫂嫂们则趁机幸灾乐祸,给万冬儿以心灵打击。
万冬儿又劳累又愁闷,终于得了肺结核。这种病在当时是不治之症,更何况她性格倔强,对外隐瞒病情,延宕医治,半年就去世了。时在1907年的夏天。
万冬儿去世时,丈夫周劭纲在湖北谋差,夫妻最后一面也未能见。而周恩来外婆受封建门第观念影响,又严厉要求按“规格”办事。如棺材不仅要楠木的,还要“十二朵正花”;棺材还要裹五层麻,添七层漆,请和尚做道场,等等。周劭纲虽然诺诺唯唯,楠木棺木都是借钱买的,哪有钱再办这些事。但万老太太毫不退让,不达目的即不许安葬,最后只好将万冬儿的棺木暂厝于庵中。这是留给童年周恩来第三个深刻的印象。这件事导致他一年之后为嗣母陈氏办丧事时,力排众议,坚决从简入殓,并亲自送母棺回淮安归葬。而万冬儿的灵柩却一直到20多年之后,万张氏已病逝,周劭纲攒了一笔钱才将妻子灵柩领回淮安,归葬于淮安东门外周家祖茔地。
万冬儿去世时只有31岁(虚岁),但周劭纲再也未续弦再娶。万冬儿去世后,按照习俗要给她画张像。但万冬儿生前没有照片。怎么办?因儿子恩来长得像母亲于是便照着周恩来给母亲万冬儿画了一张像。以后周劭纲随身一直携带着这张爱妻万冬儿的画像,后来他随在上海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周恩来也做一些有益于革命事业的事,一次因突然遇到意外情况才将那张画像丢失。
周恩来对生母万氏一直怀着深深的眷念之情。
1920年周恩来因领导学生运动在天津被捕,被关在检察厅,他在狱中曾写了《念娘文》回忆母亲万氏。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周恩来在重庆对记者说:“35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1946年周恩来偕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到南京,在梅园新村,他多次梦见自己又回到了淮安,又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四年后,他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动员干部要过好土地改革关时还动情地说:“那时我就想从南京回到淮安去看看,因为淮安还有我两个母亲的坟。”
1964年8月周恩来在与亲属谈话时还说:“封建家庭一无是处,只有母亲养育我,还是有感情的。”
1965年春节前夕,周恩来为带头移风易俗,交代侄儿周尔萃一项“特殊任务”:回淮安平掉周家祖坟,棺木就地下沉,退耕还田。万冬儿的坟也同时被平掉。但当地农民不忍心将周总理生母万氏的坟平掉,就背着周尔萃和周尔辉的妻子孙桂云把万氏的棺柩悄悄抬到周家祖坟地东南方向约300米的知青小农场那里重新安葬并堆土立墓。因无墓碑,每年又无人圆坟,三四年后,墓也就不见了,现在若要寻找已很困难。
(秦九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