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论-教学艺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一、教学艺术的定义

    (一)教学艺术概述

    教学艺术的含义具有时代性,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变化而变化。在古代,人们更多地把教学艺术理解为某种具体的技术、技巧。如中国古代的“喻”,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而近现代以来,人们逐渐从与教学的科学性相对应的角度来理解教学艺术,认为教学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技巧,而且包含着与之相对应的价值观。教学艺术是特定教学价值观与特定方法的统一。

    教学艺术类属于艺术,具备艺术的一般特点。具体说,教学艺术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形象、情感、审美地掌握教学的一种方式。这里的“掌握”不仅仅包括认识教学且包括改造教学;这里的“教学”不仅仅包括教学的内容及教学内容所指向的客观世界,而且师生各自都在对方的世界中。

    然而,教学艺术不同于艺术中的其他艺术种类,如建筑艺术、缝纫艺术、烹调艺术等,“教学艺术”是“教学的”艺术,受“教学的”限制,这种限制就是教学艺术不同的所在,其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从教学艺术的对象看,教学艺术主要不是作用于物的艺术,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艺术。教学艺术是人在人的身上显示出人的美的本质,这同一切以物为对象的艺术,如缝纫、建筑等是不同的。教学艺术对象的特殊性在于作为其对象的人具有思想、情感、意志等。因而,教学艺术是人对人的艺术,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艺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第二,从教学艺术的实践过程看,因为教学艺术以“人”为对象,因而教学艺术过程主要是人对人的作用的过程。这不同于“人—物”的作用过程。“人—物”的艺术过程主要是人利用物的特性将自身的审美本质表现在对象中,而“人—人”的艺术过程中打破了支配与被支配,利用与被利用,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双方处在平等的地位上,艺术主体根据艺术对象的特点,合乎艺术对象本身的审美发展逻辑从而激发出艺术对象的美的本质,而不是艺术主体美的本质的对象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艺术是一种交往艺术。

    在教学发展史中,人们倾向于把教学艺术与教学技巧联系起来,甚至把教学艺术等同于教学技巧。在古希腊语中,艺术就是指技艺。时至今日,人们仍普遍认为,艺术虽不能与技艺互相替代,两者不能完全同一,但艺术与技艺密不可分。技艺是人在行动过程中合目的的行为程式,强调对行为相关知识的深刻领悟和对特定动作方式的熟练运用,强调行为程式对目的实现的有效性。因此,技艺不仅仅是纯功利的,在追求功利的同时还追求美感。技艺是目的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而艺术,如前所言,它是审美、形象、情感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因此,艺术和技艺有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教学艺术和教学技艺、技巧、技能的关系也可以如此理解。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两者之间的差异。教学技艺虽有“艺术”的成分,但“艺术”是依附在技巧、技能上的,并且它的重心在技巧、技能上,或者说,教学技艺追求的重心在功利目的的实现。而教学艺术,它不局限在教学技术、技巧范畴中,它存在于教学的整个空间范围内,存在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而且,教学艺术追求的重心在艺术、审美方面,在教学艺术中,功利目的的实现是依附在艺术之上的。

    就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的关系而言,“教学科学”是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教学,力求科学地把握教学,而教学艺术则是“艺术”地看待教学,力求艺术地把握教学。因此,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都是把握教学的具体方式,在“把握教学”这点上它们是统一的。再从教学发展史看,教学科学是在教学艺术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教学科学出现后,丰富深化了教学艺术,两者互相支持,共同促进教学的发展。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尝试着对教学艺术作如下定义:教学艺术是对教学的艺术掌握,即从艺术角度对教学的艺术属性的理解及据此发展起来的艺术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等。这个定义也许和已经给出的其他的教学艺术的定义一样是不完备的,但它综合了教学艺术的基本含义、属性特征及不同特征。简约地说,这个定义包含如下几个要点:

    第一,教学艺术是“掌握”教学的一个独特视角、独特方式。教学活动是人类复杂的活动,只有从“远近高低”不同角度和侧面去掌握教学,才能真正理解教学。教学艺术从艺术的角度揭示教学活动中固有的艺术属性。

    第二,教学艺术中的“艺术的掌握”既包括了教学中认识的层面也包含了教学中实践的层面。因此,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艺术是特定教学价值观与特定教学操作方式的统一。

    第三,教学艺术中“艺术的掌握”具备一般艺术的特点,如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

    第四,教学艺术中艺术掌握的是“教学”。教学是艺术掌握的对象,而教学也是教学艺术功能的边界限定,教学艺术包含在教学中,服务于教学,教学艺术的特点是指教学艺术区别于教学技能、教学科学及其他艺术的特殊的性质,是教学艺术本质在各个具体方面的表现。把握教学艺术的特点是了解和运用教学艺术的关键。有人认为,教学艺术有三个特征:即个别性特征、创造性特征和审美性特征;还有人认为,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即兴性、娱乐性、个性化、创造性、审美性等七方面的特点。下面我们试从功能角度对教学艺术的特点加以简单分析。

    二、教学艺术的特点

    (一)教学艺术认识的特点

    教学艺术认识是人类认识教学的一种方式。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艺术,一是科学。具体到对教学的认识而言,教学艺术认识与教学科学认识相互配合,共同揭示教学的规律。但这两种认识方式有着内部的差异,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第一,从认识的对象看,教学艺术和教学科学都可以认识教学的整体,但它们有各自的“特长”。教学科学认识偏重揭示教学中具有因果联系的普遍性的内容;而教学艺术认识主要揭示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在教学中产生的人的思想和感情的世界。

    第二,从认识过程的思维方式看,教学科学认识主要借助人的理性的作用,是在概念基础上的逻辑推理。教学艺术认识主要借助于人的直觉的作用,通过形象反映世界,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概念及逻辑,而是体验、理解和表达。

    第三,从认识主体与认识活动的关系看,教学科学认识中,认识过程中可能深受认识主体个性的影响,但在认识结果中,教学科学追求的是“惟一性”的结论,因而受认识主体个性影响不大。由此也决定了教学科学认识中,后来者必须要在前人基础上才能前进。但在教学艺术认识中,无论在认识过程中还是在认识结果中都极鲜明地打上了认识主体个性的烙印。教学艺术认识是极为个性化的认识。因而,教学艺术的发展过程不像教学科学的发展一样,保持着严格的序列递进模式。

    (二)教学艺术改造的特点

    教学艺术具有改造教学括动的功能。所谓教学艺术改造是指在教学中按美的规律进行的实现教学目的的活动。对教师而言,教学艺术改造活动表现为在教学中教师自我人格的不断完善,促使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并发展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活动。对学生而言,教学艺术的改造活动表现为学生按美的规律促使自我的发展,并建立与自然美的关系的活动。教学艺术改造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特殊的方式,其特殊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教学艺术改造的审美性

    教学艺术改造虽然从属于教学活动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具有“功利”的目的,但教学艺术改造活动本身及结果都具有审美的价值,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同时遵循人的审美发展的规律。以教师的艺术改造为例,教学艺术改造过程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这里,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完美人格及其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的展现过程。或者说教师将美的特性渗透于教学活动中,从而使教学具有了审美的价值。再者,教师的教学艺术改造活动指向学生,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发展学生的理性能力,而更为主要的是借助于教学活动中的审美因素激发学生作为人所具有的审美本性,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努力形成与自己周围世界的艺术关系。

    2.教学艺术改造的超越性

    教学艺术改造的超越性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教学艺术改造活动借助艺术超越物欲,探索生存意义,还原生命的本真存在。教学培养人必须要增长人的生存能力。但是人的生存能力并不是简单的“计算”、“支配”、“利用”外物的能力,人生并不是简单的对物“计算”、“支配”、“利用”的过程,人生要寻求意义,消解物对人的“压迫”,还原生命的本真,这仍是人生所需要的。这主要是通过教学艺术活动完成的。正如海德格尔所揭示的,艺术将真理设入物牲之中,因而超越了物性,使存在自身得以显现、畅开。

    第二,理想对现实的超越。在教学艺术改造过程中,审美的因素激发了师生内在的活力并将人美的本质呈现在师生面前,据此推动师生努力提升自己,使自已达到更完美的境界。当然,教学艺术改造的超越性必须有历史及现实的基础,不可能将教学艺术改造活动悬于空中。

    第三,教学艺术改造以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其主体性为最主要目的。教学艺术改造过程虽然也涉及到对物的改造,也包含了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内容,但从其最根本的目的看,是以建构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的。这是由教学的根本任务决定的。教学艺术改造虽不能独立地完成教学的任务,实现教学的目的,只能承担其中部分的任务,但教学艺术改造活动是人自身再生产的重要环节,以培养人为主要任务,根据其自身的特殊性,参与教学过程,承担其任务。如前分析,教学艺术改造活动主要是通过促使学生感情、激情世界的发展进而促使其整体的发展的。

    三、教学艺术的功能

    教学艺术的功能是指教学艺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作用,是教学艺术存在并得以发展的内在根据。教学艺术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独立地表现出来的,它融合于教学功能的“合力”之中。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的作用是什么呢?许多研究者从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用归纳法来回答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教学艺术具有三大功能:高效率功能;高激励功能;育美功能。也有人认为教学艺术有五大功能:1.教学艺术能培养学生的美感,发展学生审美和创造美前能力;2.教学艺术能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增长和科学探索能力的提高;3.教学艺术能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4.教学艺术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5.教学艺术能维持、推动教学过程的进展,是教学活动的动力能源。我们认为,教学艺术功能有如下几方面。

    (一)教学艺术对教师教的作用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教学艺术对教师的教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教学艺术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完善。教学艺术是教学的重要部分,它引导教师更深入地理解人性、社会、知识的美,并努力与其生存环境建构审美的关系,因而教学艺术首先可促使教师自我完善。

    第二,教学艺术引导教师从艺术的角度掌握教学过程,从而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引导教师从艺术这个独特的视角理解教学,从而掌握与之相关的独特内容,如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人文精神等等,因而教学艺术拓宽了教师对教学的视野,揭开了更丰富的教学内涵。更进一步地看,教师对教学艺术的掌握始终是与其独特的个性、独特的人生经历等相联系的。教学艺术促使教师摆脱普遍性与共性的影响,为其提供了最大的空间表达个性,从而有利于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教学艺术对学生学的作用

    第一,教学艺术能直接或间接地有效促使学生精神整体的发展。学生是通过学习课程进入人类的经验世界的,课程表现为特写的知识。知识虽有不同的类别,每一类别的知识有其自身独特的概念、程序,独特的逻辑构造,独特的方法以及独有的叙述方式,也有着独特的价值。但是经过“艺术”的处理后,都以形象、生动、活泼的呈现于学生。在这过程中,学生通过感受教师形象的美对知识的美产生共鸣。这不但直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精神世界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道德的发展,审美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探索能力的发展。

    第二,教学艺术能有效引导学生与其环境建构起艺术的关系,从而促使学生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教学艺术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方式,而且内在地包含着独特的价值观。艺术引导人超越功利的需要而趋向追求美,从而达到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教学艺术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领悟艺术的真谛,从而以艺术的态度对待自然和社会。

    (三)教学艺术对教与学统一的作用

    教学艺术对于促进教和学统一的作用是:

    第一,教学艺术因其个性化特征,从而有利于发挥经验及其他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第二,教学艺术的情感性、形象性,有利于师生突破语言的障碍,实现师生真正的个性交流。

    四、教学艺术的分类

    (一)教学艺术分类研究的简单回顾

    对教学艺术的分类问题有研究者已经作了有益的尝试。有人提出:教学艺术是创设艺术和教学环境,用艺术的教育技术,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而把教学艺术分为教学环境的艺术、教学技术的艺术和教学态度的艺术。教学环境的艺术就是巧妙地创设最好的教学环境,学生置于这样的环境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产生好学的动力;教学技术艺术就是灵活地、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技术进行教学,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态度的艺术,则指教师以艺术家的审美态度对待教学,把教学视为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运用自己的全部情感和心灵进行创作。

    有人把教学艺术以美的标准划分为:情境美、机智美、风格的美。情境美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内容的美;机智美指教师面对个性不同、气质各异的学生,处理各种意外的棘手的问题时应变技巧所产生的美;风格美,指教师所形成的独特的教学风格的美。

    有人从教学的具体环节和使用的教学手段来划分教学艺术。将其分为:1.备课的艺术,指研究和组织教材、了解学生、撰写教案等方面的艺术;2.教学过程艺术,指实际的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表现的艺术的总体,包括导入的艺术、访谈的艺术、问答的艺术、设置悬念的艺术等等;3.教学组织与管理的艺术,指对各种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安排、实施等方面的艺术;4.课外辅导的艺术;5.教学的语言艺术;6.教学的非语言艺术;7.板书的艺术。

    另外,还有人从教学艺术交流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把教学艺术分为视觉的艺术及动觉的艺术等。

    (二)教学艺术分类标准

    教学艺术分类研究中最根本的是分类标准的确立。从以上对已有教学艺术分类研究的介绍中,我们可看出对教学艺术分类标准主要有两种取向:一是“教学”的分类标准取向,对教学艺术的分类主要根据教学的分类,将艺术纳入教学之中;二是“艺术”的分类标准取向,对教学艺术的分类主要依据艺术的分类,将教学带入艺术之中。这两种分类标准的提出对于深化教学艺术的分类研究是有积极意义的,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我们认为教学艺术的分类标准不在“教学艺术活动”域中而在“教学艺术活动的媒介物”域中。我们试图在“教学艺术媒介物”域中研究教学艺术分类问题。

    教学艺术媒介物形态多样,在经验的基础上,可将其归为三类:1.人体;2.语言;3.教学仪器设备、教具。与此相对,教学艺术也可分为三类:教学的人体艺术;教学的语言艺术,教学的工具艺术。

    教学的人体艺术指通过人体这一媒介材料对教学的艺术掌握。从教学角度看,人体是师生相互作用的重要中介,教师通过“人体”来表达自己;学生通过“人体”来领会教师的精神世界,进而理解外在于自己的世界。从艺术的角度看,人体是艺术的主要媒介,甚至有专门的艺术类型,如舞蹈艺术及戏剧艺术。事实上,语言学的研究事实表明人对外界的认识总是同人体密切相关的。维柯对原始语言研究发现:早期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总是拟人化的,以至到今天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影响,如“出头”、“针眼”、“壶嘴”、“风在吼”、“海在啸”……因为,人体在本体论上关联着世界的存在,在认识论上是重要的中介材料。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人体认识世界,包括人自身的存在;又利用人体表达自我对世界及自身的认识。

    教学的语言艺术指利用语言这种媒介对教学的艺术掌握。现阶段有一种对教学语言艺术的“工具性”的理解,认为教学的艺术是指在教学中使用口头、书面的语言传达教学内容信息,表达思想情感,与学生进行各种交流、沟通的艺术。在这里教学语言是教师使用的“工具”。这种理解遗漏了教学语言艺术的许多重要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教学的艺术。教学的语言艺术不是教师的专利品,同样属于学生。属于师生共有的教学语言艺术不仅仅是教师有效地作用于学生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而且是师生各自通过语言这个中介与各自环境建立关系,相互沟通及建构各自精神自我的艺术。语言不是纯工具的,它与师生的精神世界,与师生的环境相关联。语言蕴含着师生的存在信息。

    教学的工具艺术指通过教学工具这一媒介材料对教学的艺术掌握。现代教学与古代教学相比,师生之间涌进越来越多的工具性中介物。教学工具是专门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工具艺术包括教学工具的制造艺术及教学工具的利用艺术。教学工具的制造艺术是特殊的工艺,教学工具的利用艺术既是制造艺术的延伸,也是使用主体美的本质的外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