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自然的传奇力量-雨的形成过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雨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当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会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又组成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从云中落下来,形成雨。

    雨的成因多种多样,它的表现形式也千姿百态,有毛毛细雨,有连绵不断的阴雨,还有倾盆而下的阵雨。

    雨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润才能茁壮成长。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水蒸气在高空凝聚成的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001毫米至0.0002毫米,最大的也只有0.0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

    如果这些小水滴要凝结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那么,小水滴是怎样使自己的体积增长的呢?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凝结和凝华的增大;二是依靠云滴的碰撞而增大。

    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汽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

    如果云体内的水汽能源源不断地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度的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

    但是,有时候云内的水汽含量是有限的,在同一块云里,水汽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了。

    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凝结和凝华的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当云滴降落,通过温暖的空气时,就融化成了雨点。当雨滴落下时,小雨滴因聚集而变大,最大的雨滴直径有5毫米,细雨的雨滴小于0.5毫米。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确定的。气象部门根据观察和预测一天24小时之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雨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

    延伸阅读

    雷雨云的范围一般在10千米至30千米之间。而雷声的传播范围比雷雨云大得多,达到50千米至70千米。这样,不在它的范围内又能听到雷声的地方,就会“干打雷不下雨”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