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两晋卷两晋卷·文化与血脉交融的空前盛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公元265年-公元420年)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的朝代之一,分为东晋和西晋。两晋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当时儒家独尊的地位被破坏,哲学、文学、艺术、史学以及科技不断革新,文化走向多元化。

    司马炎夺位时的闹剧

    晋武帝司马炎(公元236年-公元290年),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皇帝。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司马炎继承父亲的晋王之位,掌握天下兵权。

    数月后,他模仿曹丕代汉的故事,为自己的篡位做准备。在司马炎继承晋王位后,便有人受司马炎指使劝说魏帝曹奂尽早把皇位让给司马炎。不久,曹奂就下诏书说,“晋王,你家世代辅佐皇帝,功大于天,上天要我把皇位让给你,请顺应天命,切勿推辞。”司马炎却假意数次推让。但他的心腹带领满朝文武官员再三上谏,司马炎表面上假装推辞不过,便接受了魏帝的禅让,并封曹奂为陈留王。

    公元265年,他登上了皇位,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打破“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皇帝

    西晋建立之初,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笼络人心,打破“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做法,开始大封功臣,许多大家族都被封为公侯。短短几年的时间,他便封了57个王,五百多个公侯。而且他看到蜀汉虽灭,但东吴尚在,全国还未统一,为了稳定巴蜀人心,他还任用了一批原在蜀汉供职的官吏为朝官。他的这种做法稳定了各级官吏,确保社会平稳地过渡,为灭东吴以及全国的统一做了充分准备。

    东吴的败落过程

    早在三国鼎立之时,魏国的势力就最强大。魏灭蜀后,三国鼎立变成了南北对峙,魏国的势力更加强大。晋武帝建立晋之后,打算出兵灭吴,统一天下。当时西晋正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而吴国却在走下坡路。吴王孙皓荒淫残暴,其荒淫残暴的程度和商纣王不相上下。他手下的将领们逐渐对他失去信心,纷纷投降西晋。西晋的大臣们见吴国国力衰退,便劝司马炎趁机灭掉吴国。

    经过一番考虑后,司马炎决定消灭东吴。他先是派羊祜坐守军事重镇荆州,羊祜在荆州减免赋税,安定民心,并且款待投降的东吴军。这样吴兵便偏向了西晋这边。除此之外,晋武帝还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经过十多年的充分准备,公元279年,晋军开始大规模地进伐东吴。前后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将东吴灭亡。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公元280年,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结束。司马炎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独具特色的“户调式”制度

    西晋灭东吴后,西晋的政治基本上趋于安定。但由于常年战乱,百姓生活依然很艰苦。尤其是达官显贵们无限制地占有土地,更加重了百姓的困苦。农民没有土地,贵族们利用自己所有的土地大肆剥削农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开始颁布全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就是“户调式”制度。户调式包括占田制、课田制、户调式、限田制以及荫亲荫客制等。

    占田制,即国家准许农民有权占有法令上规定的田亩,正丁男子占田70亩,女子30亩。

    课田制,说的是督课耕田的意思,国家按照课田数征收田租。丁男课田50亩,丁女20亩,次丁男25亩,次丁女及老小不课,每亩课田租米8升。

    户调式是指,丁男之户,每年交3匹绢、3斤绵,丁女及次丁男为户减半。

    限田制就是说一品官员可占15顷田,以下官员每低一品减田5顷。

    荫亲荫客制是指官员除不课田,不缴户调外,可以根据官位高低,荫其亲戚,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

    晋武帝通过户调式制度的实施,增强了国力。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这句话出自《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

    魏晋时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选拔官吏制度,因此门阀世族完全掌握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甚至成为唯一的选拔官吏的标准。以至于到西晋时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拥有上万嫔妃的皇帝

    司马炎在统一天下后,便觉得自己可以安心享乐了。他也是个好色之徒,曾在公元273年禁止全国婚姻,以便他挑选宫女。灭了东吴孙皓之后,又将孙皓的五千名宫女填充后宫。因此,他的后宫就有了万人规模。而且,他为了自己临幸的方便,驾着羊车在后宫逡巡,羊车停在哪里,他便在哪里临幸。宫女们为了求得皇帝临幸,就在住处前洒盐巴、插竹叶,以引诱羊车停留在此。

    斗富风气盛行的西晋

    西晋倡导奢侈之风,当时的社会弥漫着一股奢侈腐化的风气。司马炎在奢侈之风中又起了领头作用。他曾在女婿王济家做客时,吃到一道非常美味的菜:乳猪。他问王济这是怎么做的,王济说乳猪是用人的乳汁喂大的,做的时候又是用人的乳汁制作,所以很好吃。司马炎一听不高兴了,觉得他竟然比自己还有钱,结果宴席没有结束就找个借口离开了。

    西晋中斗富最有名的要数石崇和王恺。石崇是靠搜刮过往的客商起家,聚集了大量财富。王恺是司马炎的女婿,也无比富有。石崇的屋子十分华丽,屋里挂满了缎带,缎带上饰有翠玉。王恺便用紫丝布做了四十里长的帷帐来比试,石崇一看也不服气,就做了五十里的帷帐跟他比。

    司马炎还帮助自己的女婿王恺同石崇斗富。他赏赐给王恺一棵高两尺的珊瑚树。王恺很得意,请石崇去看。石崇一看,竟用铁如意将珊瑚打碎,王恺很心疼。石崇说不必担心,马上赔他,然后让手下去拿珊瑚树,三四尺高的就有三四个。这次比试让王恺脸上很无光。

    石崇为了炫耀自己的富有,即使是厕所也修建得极为豪华。有些大臣去他家做客,去厕所时发现里面有几个侍女,屋里装饰得很华丽,以为闯进了闺房,赶紧出来给石崇赔礼。石崇笑着说“不必惊慌,那就是厕所”。

    石崇与绿珠的生死之恋

    唐诗人杜牧曾为石崇和绿珠写过一首诗:“繁华事散遂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说起石崇这个人,他不但是西晋的富豪,而且也是一个有魄力、懂艺术、知晓如何享受人生的人。他在出使交趾时,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偶遇绿珠,便用珍珠十斛,将其聘得。

    石崇回到洛阳后,生活完全比从前亮色了许多。他想不到,小小的绿珠竟然有着很深的内涵。绿珠天资聪颖,对音乐的灵性更是让石崇疑为天人。石崇自己写词作曲,第一个试唱的便是绿珠。渐渐地,石崇对绿珠更加宠爱。他觉得这世间再也没有比绿珠更值得他珍惜了的。绿珠的眼里,也只有石崇一人。

    一位高官看上了绿珠,便要石崇将她赠予他。石崇不应,高官拂袖而去。绿珠问他:“为什么不答应,如果拒绝,你就会招来杀身之祸。”石崇淡淡说道:“我自知大势已去,因此准备了一些珠宝,让侍卫们送你到家乡去。我很难过,不能保护你了。”绿珠流下了眼泪,回转身说:“那我们一起走吧,离开这里,世间的财富我们都不要,只要过简单的生活,好不好?”石崇擦去绿珠的泪水,说:“太晚了,我的目标太大了,天下已没有容得下我的地方了。”绿珠脸上显现出坚毅的表情,对石崇说:“我等着你!”说完,纵身一跃,便从栏杆上跳了下去。

    绿珠死了,石崇的心也如一片灰烬。他不再抵抗。入狱时,他面无表情,审问时,他丝毫不为自己争辩。甚至临斩首之际,监斩官问他还有什么要交代时,他淡然地说:“不是绿珠害我,是财富招祸。”

    “中国第一美男子”:潘岳

    潘岳,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今河南巩义人。多少年来,提起古代美男子潘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现在,潘安已经成为美男子的符号。潘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和悲剧色彩的人物。据记载,他17岁时驾车出游洛阳城,全城的女子群起围观,并投掷水果表示爱慕之情。

    他19岁那年,与同为美男子的夏侯淳同游洛阳,更是风头一时无两。除了美貌外,潘安更是太康文学的首领人物,是中原文士的先锋。虽然潘岳貌美,但他与自己的妻子却相爱终身。妻子去世后,他再也没有续娶。后来西晋“八王之乱”,潘安被杀害。

    司马炎为何传位于傻太子

    从史料上来看,司马炎可以说是果敢英武,但在个人感情上,他却优柔寡断。他一生共有26个儿子,这些儿子中也不乏聪慧之辈,但他偏偏立了痴愚的次子司马衷为太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其长子司马轨不幸夭折,按中国的继承人法则,司马衷要被立为太子。但司马衷是个白痴,朝野皆知。关于他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他吃饭不知爱惜粮食,他的师傅看不过去,便对他讲要爱惜粮食,现在百姓都没有粮食吃。他听了,觉得很奇怪:“没有饭吃,怎么不吃肉粥?”弄得他师傅哭笑不得。

    司马炎也很清楚他这个儿子,想更易太子。但杨皇后不肯,她说儿子虽然不聪明,但却淳厚善良,经过教导,会有长进的。司马炎也就不再考虑更易太子。后来他驾崩,司马衷继位,也就是晋惠帝。晋惠帝继位不到一年,皇后贾南风便发动政变,接着又发生了“八王之乱”。公元316年西晋灭亡。西晋的灭亡,离司马炎之死只有25年。

    历时16年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指的是西晋时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了争夺统治权而引发的混战,历时十六年之久。最终的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得政权。“八王之乱”对西晋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被认为是西晋灭亡的诱因之一。

    八王指的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等八王。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临终前交代杨皇后的父亲杨骏掌管朝政。时年,晋惠帝继位。晋惠帝是个弱智,继位后,皇后贾南风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天下,便于次年于楚王司马玮商议,发动政变,杀死杨骏。但政权却落在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手里。贾南风的野心未实现,便在当年六月,让司马玮杀死司马亮,然后诬陷司马玮,并将其处死。然后她开始执政,并在元康九年废太子司马遹。第二年便将他杀害。诸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不断进行内战。历史上将其称为“八王之乱”。

    仅存半个世纪的西晋王朝

    灭亡西晋的是当时盘踞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东汉以来,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开始陆续向内地迁徙。魏晋时,西、北各少数民族内迁的活动更加频繁,而且种族很多,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鲜卑五个民族,历史上称作“五胡”。

    少数民族迁居后,和汉人杂居,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魏晋统治者强迫各族人民缴纳各种苛捐杂税。残酷的民族压迫,使得各少数民族不断地起来反抗。

    西晋初期的八王之乱,加上天灾不断,胡人就趁机攻入中原。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左国城,并逐次控制了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过了两年,晋惠帝去世,司马炽继位,即怀帝,改元永嘉。刘渊开始大举南侵,势力日渐强大。

    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四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称帝。次年,刘聪攻破西晋,在平城歼灭十万晋军,又掳走怀帝。这次事件史称“永嘉之乱”,西晋灭亡。

    “王与马,共天下”

    永嘉之乱以后,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集团辅佐司马睿。王氏士族建议司马睿南渡,把首都定在南京,这样北方的夷族便威胁不到司马家族的统治。公元313年,历史上发生了有名的永嘉南渡,整个中原地区的北方名门望族以及政府官员,甚至于鸡鸭牛马都被带到了南京。这次迁徙的一共有九十多万人,其中王氏士族是最重要的一支。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晋朝,是为晋元帝,史称东晋。司马政权的重建,王氏士族算是做了最大的贡献,司马睿将它称为“第一望族”,并想与其平分天下。甚至王氏势力最大的时候,朝中四分之三以上的官员都是王家的或者和王家有关的人,确实是“王与马,共天下”。

    颠覆司马氏的王敦之乱

    王敦是东晋司徒王导的从兄,东晋建立时,他执掌军事大权。随着权力的增大,他开始有篡位的野心。他先是镇守武昌,这对东晋的政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晋元帝派刘隗、戴渊分率两支兵力,屯在合肥、泗口两地,监视王敦。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王敦以诛刘隗为由,从武昌发兵东下。他的党羽江东世族沈充也发兵响应。叛兵攻陷了建康,杀掉戴渊等人。刘隗往北逃,投靠石勒。晋元帝忧郁而死,享年46岁。太子司马绍继位,也就是明帝。王敦移镇姑熟。公元324年,王敦病重,晋明帝命王导率领军队攻打王敦。王敦让他的哥哥王含为元帅,带兵三万再次攻进建康。但没过多久,王敦病死,叛军大败。

    唯一一个从奴隶到皇帝的人

    石勒(公元274年-公元333年)字世龙,原名匐勒,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年轻时曾经因为生活贫困,给人当过佃客。他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奴隶到皇帝的人。

    氐族的异童:苻坚

    苻坚(公元338年-公元385年),字永固,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十六国时前秦的奠基者。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使得前秦基本统一北方。但到了后期,他在“淝水之战”中溃败,从此一蹶不振。最后被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

    苻坚小时候非常聪明,七岁的时候就懂得帮助周围的孩子。八、九岁时言谈举止犹如大人,他的祖父对他十分宠爱。当时有个看面相的人,在路上看到他,就上前拉着他的手说:“这是皇帝巡行的街道,你们在这儿玩耍,不怕被人捆起来吗?”苻坚就回答说:“他们只捆有罪的人,不捆玩耍的小孩。”这个看面相的人就对他身边的人说:“这个小孩有霸王之相。”后来两人又相遇,相面的人私下对苻坚讲:“你的面相不寻常,将来必有大贵。”苻坚就认真地说:“要是那样,我终生不会忘记您的恩德。”

    苻坚八岁的时候,要求他的祖父为他请个家庭教师。其祖父很惊讶:“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只知道吃肉喝酒,如今你想读书,真是太好了!”于是欣然答应,为他请来了老师。苻坚学习十分努力,潜心学习各种经史典籍,为以后的建国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诛樊世,保王猛”

    王猛出身贫寒,但接连得到苻坚的重用,一些元老贵族们就很不服气。姑臧侯樊世,曾是跟随苻坚入定关中的氐族豪帅,他很是妒忌王猛,并当众羞辱他,还扬言说要把他的脑袋割下来挂在长安城门上。苻坚见樊世如此猖狂,便杀了他。樊世被杀,在氐族显贵中掀起轩然大波。他们又纷纷在苻坚面前诋毁王猛。苻坚十分生气,除了责骂以外,还举起鞭子将他们揍了一顿,才平息这场风波。

    但依然有一些氐族显贵们,依仗着皇帝国戚为所欲为。苻坚便接连杀了二十多个不服的贵戚豪强。于是,京城内外百官镇肃,皇亲国戚们都非常老实,社会风气大为改善,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秩序。百姓无不拍手相庆。苻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欢喜。他深有感触地说:“我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制的好处。”

    淝水之战中盛传的典故

    淝水之战,又叫做肥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想灭亡南方的东晋,在淝水(今安徽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后东晋仅用八万兵力便打败了八十多万的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并留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成语。

    被噩梦吓死的皇帝:姚苌

    后秦太祖武昭皇帝姚苌(公元330年-公元393年),字景茂,羌族。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人。姚苌原是苻坚的手下大将,苻坚对他非常信任,并且礼遇有加。但他后来背叛苻坚,并绞死了他。因为他杀死了主子,虽然当上了皇帝,但他再也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到了晚年,他总是做梦梦见苻坚前来索命,夜里他在宫殿中乱跑,被士兵误伤阴部,伤口发炎,肿胀如瓜。他临终时跪在床头,叩头不已。如此死法,发生在一国君主的身上,听起来真是不可思议。

    是谁写了《三国志》

    《三国志》是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作者是西晋人陈寿。陈寿(公元233年-公元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自幼热爱读书,有志于史学事业。西晋灭东吴时,陈寿开始撰写《三国志》,那年他48岁。

    《三国志》一共65卷,《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因此《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这本书不但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其中所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极富有可读性。陈寿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洗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画。

    晋朝职田制度

    职田是国家掌握的公田,并不归官吏私人所有。仅仅是以收获物或部分收获物作为俸禄的一部分,官员离任时要把职田交给下一任。职田严禁买卖,也不能换易。两晋时,职田逐渐形成固定的制度。

    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西晋正式规定中央官吏按照一、二、三品分别授予十、八、六顷菜田。其授受的方法是:以每年的立夏为断,立夏前到任的官吏,可以收取当年的田租为俸禄;立夏后到任的,田租算是前任的,不过他另外领取一年的食俸。东晋时,开始给外官授予禄田,其数量按照级别大体是,都督、刺史、郡守、县令各为二十、十、五、三顷。

    “洛阳纸贵”因何而起

    太康年间,西晋出了一名很有名的文学家左思,他写了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对这篇文章十分称奇,争相传抄,一时使得纸的价格昂贵了好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涨到两三千文,后来甚至买不到纸,人们只好到外地去买纸张,抄写这篇好文章。

    不过,左思写这篇文章是历尽坎坷才得到重视的,没有好的伯乐,也许这篇文章只是一堆废纸。左思小时候,并不是一个天赋很高的小孩,他口吃,他父亲都十分看不起他。左思受不了这种歧视,开始发愤读书。他20岁那年,妹妹被选入王宫,因此他们全家迁入洛阳。这样使得左思有机会接触上流文学,他用一年的时间写出《齐都赋》,后来,他决心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历史、地理、物产、风土人情为内容,创作《三都赋》。他呕心沥血,用了十年的时间,才写出这篇文质兼美的《三都赋》。

    可是他的这篇文章却遭到了别人的讥讽和挖苦。他通过文学家张华找到了当时的文学大家皇甫谧,皇甫谧看后对文章大加赞叹,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序。在名人的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京都。人们纷纷传抄,结果洛阳街头的纸店供不应求。后来人们便用“洛阳纸贵”来形容文章脍炙人口及广为流传。

    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

    谢灵运(公元385年-公元433年),东晋名将谢玄之孙,浙江会稽人。著名山水诗诗人,其主要创作活动是在刘宋时期。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山水派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就是山水诗。从谢灵运开始,山水诗开始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他的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有一种清新、自然、恬静的韵味,唐朝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人都曾效法于他。

    谁是“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约公元365年-公元427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晋朝时期文学家。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来辞官归隐。他所处的魏晋时代,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魏晋人苦于政治的黑暗,却不能有所作为,不得已转而向外钟情于自然,钟情于山水,不为世俗荣华所羁绊,追求形神的放旷和自然。陶渊明便是最有名的代表。不过,他并不是把隐世当作一种手段,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后人将他当作隐士,钟嵘曾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但他并没有把自己当做隐士,他只是按照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生活而已。

    辞官回乡后,他过起了“躬耕自资”的生活,并在此期间创作了许多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作,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李世民钦点的殉葬物:《兰亭序》

    《兰亭序》是东晋右军将军王羲之51岁的得意之作,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兰亭序》记述了王羲之和当朝达官显贵、文人骚客雅集兰亭的情景,抒发了他对人的生死的感叹。其文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为“中国行书第一帖”。王羲之因此也被称为“书圣”。《兰亭序》一直被王羲之视为传家之宝,为其后代代代相传。传到王羲之第七代孙时,被唐太宗李世民“骗”到宫中。后来其真迹被唐太宗视为稀世珍品而最终殉葬,这更让后世对《兰亭序》崇敬不已。

    《赋》:世上最早的咏茶作品

    两晋时期,茶开始成为文人吟咏的对象。我国最早的咏茶作品,要数西晋人杜育的《荈赋》了。这篇文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而真实记载当时茶树的生长环境、采茶、用水等方面的作品。它的学习价值远远大于它的文学价值,是研究晋代茶叶生产的珍贵资料。

    最浪漫的志怪小说:《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为东晋初年史学家干宝所著。其中叙述的多是神灵怪异之事,其中也有不少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主人公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文章想象力丰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肘后方》:最早的传染病学专著

    《肘后方》,作者是东晋葛洪,此书全称为《肘后备急方》,原名《肘后救卒方》,是一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传染病专著。这本书主要论述了内科急性病证,兼及外伤科及五官科等。最早指出了沙虱病(恙虫病)是由沙虱所引起,还描述了其生活特性,提出了“温病”是由疠气兼挟鬼毒相注所致,另外还有“疥虫”、“尸注”、“天花”、“狂犬咬伤”等论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