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孩,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曾经,他的成绩总是排在全校第一,甚至还因成绩优异跳过两次级。然而后来,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了兴趣。
23岁那年,读大学的他中途退学。退学后他来到一家出版社担任后勤工作,但是不善言辞也不懂拍马屁的他,很快就被那家出版社解雇了。在这家出版社,他唯一的收获就是树立了一个人生理想:成立一个资料性的杂志社。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好友们时,却换来他们的嘲笑,更有甚者还摸摸他的额头说:“你也许太累了,好好休息一下吧!”
朋友们的嘲笑没有击退他的理想,相反却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但是贫穷的他,又如何能成立花费巨大的杂志社呢?为了生活,他四处找工作。
32岁那年,他在妻子的鼓励下,东挪西凑,好不容易凑够了2000美元,在米奈塔路1号地下储藏室里,他成立了自己构思已久的杂志社。这个办公室很特别,里面的装饰简陋,摆着别人淘汰下来的设备,整个杂志社只有两个人,就是他和他的妻子。
由于要出版的是资料性杂志,因此他必须去图书馆阅读相关资料,通常每天要阅读40~50本杂志,再从中摘取精华部分,最后用打印机打印出来。杂志印出来后为了打开销路,他要亲自为每一位读者写推荐信,通宵达旦地写信在那时候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如果说这个杂志社的办公室是一怪的话,那么这本杂志便是第二怪,它没有虚构的小说,没有彩色扉页,没有广告,它就是一本资料!
当记者得知这夫妇二人办了这样一种资料性的杂志时,先后采访了当时业界专业人士,他们一致认为这个人是在异想天开,都奉劝他赶快停止这种疯狂的举动。
但奇怪的是,杂志第一期便卖出5000册,没有一个人取消订阅,也没有人要求退钱。于是,他不断地向外寄推荐信,一年后每期卖出7000册!十年后这本奇怪的杂志销量为180万册。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后,这本杂志现在每期会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向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
这本奇怪的杂志就是《读者文摘》,它的创始人是德惠特·华莱士,一个从小对学习失去兴趣、中途退学的学生,一个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社会底层人!
1968年,德惠特·华莱士的名字列入“美国富中之富”名单。1980年,华莱士夫妇的财富估计有五亿美元,跃升为业界的霸主!
谁也不敢相信,成功的皇冠会戴在华莱士的头上,然而他却做到了梦想成真。
求生活的解
华莱士的事迹也告诉了世人一个道理:别拒绝做梦,别害怕做梦,因为只要你付出了努力,梦就会变成意想不到的收获!
梦想与野心
一群贫穷的美国孩子,从未离开过自己生活的小镇,但他们为这样的一个梦想而激动——我们要周游世界!
这些靠救济生活的孩子打算通过在报上刊登募捐广告来筹集旅费。但是,高达1.2万美元的广告费从何而来?沉浸在梦想中的孩子们,为实现自己的愿望,开始寻找所有力所能及的杂活,比如洗车、卖报、卖花,一美分一美分地为实现梦想而挣钱……
媒体报道了孩子们的举动,篮球名将迈克尔·乔丹为之深深感动,他以圣诞老人的名义给孩子们寄来了一张1.2万美元的支票。孩子们精心设计的广告终于刊登出去了,结果他们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8000多封来信,并且每天都有好心的捐款人出现。而让整个小镇沸腾的事是总统亲自来信,邀请孩子们去白宫做客!
求生活的解
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真实故事,也是一个关于野心的故事。一个人,如果终生没有梦想、没有野心,可能会活得平安,但他绝不会幸福,更感觉不到生活的价值,只能终生碌碌无为,平庸地度过一生。
确确实实,有了梦想,有了野心,我们才会去拼搏,去奋斗,去努力实现它们。也许,多年后,我们发现野心最终不能实现,可是,你同时也会发现,你比以前已经向前迈进了好几步。
为梦想打工
齐瓦勃是伯利恒钢铁公司——美国第三大钢铁公司的创始人。他出生在美国乡村,只接受过短暂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一贫如洗的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齐瓦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三年后,齐瓦勃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齐瓦勃就表现出了高度的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当其他人都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并因此而消极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一丝不苟地工作着,并且为着以后的发展而开始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都在闲聊,唯独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认认真真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瓦勃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后来,齐瓦勃终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型伯利恒钢铁公司,并创下了非凡的业绩,真正完成了从一个打工者到创业者的飞跃,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求生活的解
我们不应该根据人们现在从事的工作来对他进行评判,在确切地了解一个人的理想和抱负之前,无法对一个人轻易地下结论。判断一个人的标准应该是看他所拥有的抱负和确立的目标。一个年轻人,只要他具备毅力、恒心和信念,就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杰出人物。在一个人的日常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某些预示着他的未来的东西。他做事的风格,他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他的言行举止——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他会拥有什么样的未来。当我们看到一个工作兢兢业业,想方设法使每一件事都做得尽善尽美,以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为荣,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人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总有一天会崭露头角。
梦想只隔一个冬天
有一个叫阿呆和一个叫阿土的渔民,他们忠厚老实却都梦想着成为大富翁。有一天,阿呆做了一个梦,梦见对岸岛上寺里种有49棵朱槿,其中开红花的那一株下埋有一坛黄金。阿呆满心欢喜地驾船去了对岸的小岛,岛上寺里果然种有49棵朱槿。
此时已是秋天,阿呆便住了下来,等候春暖花开。肃杀的隆冬一过,朱槿花一一盛开了,但都是清一色的淡黄。阿呆没有找到开红花的那一株。庙里的僧人也告诉他从未见过哪棵朱槿开红花。阿呆便垂头丧气地驾船回到了村庄。
后来,阿土知道了这件事,他就用几文钱向阿呆买下了这个梦。后来阿土也去了那座寺里。又是秋天,阿土也住下来等候花开。第二年春天,朱槿花凌空怒放,寺里一片灿烂。奇迹就在那时出现了:果然有一棵朱槿盛开出美艳绝伦的红花。阿土激动地在树下挖出一坛黄金。后来,阿土成了村庄里最富有的人。
阿呆与富翁的梦想只隔了一个冬天。他忘了把梦带入第二个灿烂花开的春天,而那些足可令他一生激动的红花就在第二个春天盛开了!
求生活的解
我们的人生何曾不充满梦想。那朵绝艳的朱槿花几度在你我的心灵深处摇曳,那无限风光我们几欲揽尽。然而我们总是习惯于守候第一个春天,面对第一个季节的空芜,我们往往轻率地将第二个春天弃之门外,将梦交归于梦。
坚持你的梦想
一个男孩,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考试得了第一名,老师送给他一本世界地图册,他好高兴,跑回家就开始看这本地图册。那天正好轮到他为家人烧洗澡水,他一边烧一边看,心想,埃及很好,有金字塔,长大以后一定要去埃及。
突然,他的爸爸从浴室中冲了出来,大声地说:“你在干什么?火都熄了!”男孩说:“我在看埃及的地图。”父亲“啪、啪”给了男孩两个耳光,说:“赶快生火!看什么埃及地图!”打完后,又踢了男孩一脚,严厉地说:“我告诉你,你这辈子都不可能去那么遥远的地方!”
20年后,那个男孩当了记者,成了作家,并出国到埃及考察。他坐在金字塔前面的台阶上,给爸爸写了信。爸爸收到信后对他的妈妈说:“唉,真没想到,一巴掌能把他打到埃及去。”
那个男孩就是着名散文家林清玄。
林清玄念念不忘心中的梦想,并为之奋斗不息,十几年如一日,清晨四点起来看书写作,每天坚持写3000字,每年发表作品百余万字,终于将梦想变成了现实。
还有个美国男孩——蒙提·罗伯兹。上初中时,有一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作文,题目是“长大后的志愿”。那晚蒙提洋洋洒洒写了七张纸,描述了他的伟大志愿。他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牧马农场,有马厩、跑道,还有一个很大的豪宅。第二天他把作文交给了老师,老师打了一个又红又大的F(不及格)。课后老师对他说:“你年纪轻轻,不要老做白日梦。你没钱,没家庭背景,别太好高骛远了。你如果肯重写一个比较不离谱的志愿,我会考虑重新为你打分。”
男孩回家后反复思量,然后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告诉儿子要自己拿主意。再三考虑后,蒙提决定原稿交回。他告诉老师:“即使不及格,我也不愿放弃梦想。”
后来,蒙提果真在圣思多罗有了自己的牧马农场和豪宅。有一年,他的老师带了30个学生来牧场搞夏令营,她对蒙提说:“过去我曾泼过你的冷水,幸亏你有毅力,坚持自己的梦想。”
求生活的解
梦想是生命之盐,是思想的钙质和心灵的补品。坚持梦想,并心无旁骛、矢志不渝地用汗水和心血去辛勤浇灌,生活终不会辜负你,梦想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生命是罐头,胆量是开罐器
谭盾是一个喜欢拉琴的年轻人,可是他刚到美国时,却必须到街头靠拉小提琴卖艺来赚钱。事实上,在街头拉琴卖艺跟摆地摊没两样,都必须争个好地盘才会赚钱。地段差的,当然生意就较差。很幸运,谭盾和一位熟识的黑人琴手,一起争到一个最能赚钱的好地盘——一家商业银行的门口,那里的人流较大。
过了好一段时日,谭盾赚到不少卖艺钱之后,就和黑人琴手道别,因为他想进入大学进修,在音乐学府里拜师学艺,和琴技高超的同学们互相切磋。于是,谭盾将全部时间和精神,投注在提升音乐素养和琴艺之中……
十年后,谭盾有一次路过那家商业银行,发现昔日老友——黑人琴手,仍在那“最赚钱的地盘”拉琴,而他的表情一如往昔,脸上流露出得意、满足与陶醉。当黑人琴手看见谭盾突然出现时,很高兴地停止拉琴,热络地说道:“兄弟啊,好久没见,你现在在哪里拉琴啊?”谭盾回答了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厅的名字,黑人琴手反问道:“那家音乐厅的门前也是个好地盘,也很好赚钱吗?”
“还好啦,生意还不错啦!”谭盾没有明说,只淡淡地说道。黑人琴手哪里知道,十年后的谭盾,已经是一位国际知名的音乐家,他经常应邀在那所着名的音乐厅中登台献艺,而不是只在门口拉琴卖艺。
求生活的解
船,停泊在港内,是十分安全,但,船的建造,岂是为了停泊在港内?
我们会不会也像黑人琴手一样,一直死守着“最赚钱的地盘”而不放,甚至还沾沾自喜、扬扬得意?我们的才华、我们的潜力、我们的前程,会不会因死守着“最赚钱的地盘”,而白白地断送掉?
人,必须懂得适时抽手,离开那看似最赚钱,却不再进步的地方;人,必须鼓起勇气,不断学习,再去开创生命的另一高峰,去实现最终的梦想!生命是罐头,胆量是开罐器,我们只有握着胆量的开罐器,才能打开生命的罐头,也才能品尝里头的甜美!
累积自己的理想
据说,奥地利的布鲁克居住在贫困的乡间,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后来因公受伤,无力继续支撑家庭,加上两个需要扶养的年幼弟弟,家里的经济重担顿时成了布鲁克的重责大任。
一天,一位顾客匆忙拿了一双鞋底坏掉的皮鞋,交给布鲁克修理。
布鲁克动作熟练,隔天便把鞋底缝补、敲钉好,还用心地把皮鞋擦得光洁如新。顾客抚摸着那双鞋子,感动地说:“小师傅,谢谢你把我的皮鞋修好,那是我最爱的一双皮鞋,不但缝补得很坚固,还把皮鞋擦得跟新的一样。”
附近同行私下窃语:“布鲁克真是服务过头了,顾客只付了修皮鞋的钱,却把皮鞋擦这么亮,这有什么好处呢?这么笨替别人着想,是注定一辈子落魄的。”
布鲁克并不在意这些话,只是继续做自己的工作,他觉得干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收取顾客的钱心安理得,这样就够了。
后来,布鲁克受到皮鞋工厂的雇用,在工厂专门修补带有瑕疵的皮鞋。多年以后,那些嘲笑布鲁克的人,仍然还在街头修补皮鞋,而布鲁克,已经担任奥地利最大皮鞋工厂的制造经理。
求生活的解
成功者通常做事大方、不拘小节,不计较眼前的小利益,不断地累积自己的经验,一步步构筑未来的梦想。
你希望命运给你机会,希望别人给你机会,在这之前,你是不是应该先给别人机会,接着,慢慢累积自己的理想呢?
为自己找借口最可悲
南海有两个和尚,一穷一富。有一天,两个人在一个大师讲经的场所相遇,心有感慨地聊到,想要参透佛理,应该要到印度一趟,效法玄奘法师,亲濡佛教发源地的圣诲。富有的和尚就说:“谈何容易!从这里到印度少说也要走上好几年,得需要几百两银子。我想这件事要从长计议。”而且言语间,十分鄙视穷和尚,认为穷和尚想去印度,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过了三年,两个和尚又在一个盛大的法会碰面,两个人互相寒暄后,穷和尚很谦虚地告诉富有的和尚,自己已经从印度回来了,而且真的获益良多。“怎么可能?那要花多少钱?你怎么可能去得成?”富有的和尚惊讶地说。
“我沿路化缘,而且找到搭船的机会,在佛祖的庇佑下,完成了这一趟开悟之旅。”穷和尚的答案让富有的和尚又佩服又惭愧。
求生活的解
想想,我们是不是也常常像富有的和尚一样,找很多借口。譬如,“如果老板尊重我一点,我就会做出完全不一样的业绩”、“如果爸爸妈妈多了解我一点,我就不会每天逃课”,等等。
这就是我们听到最多的情况:期待别人改变,却绝口不谈自己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为自己找借口最可悲。
为你的理想编号
洛杉矶郊区有个年仅15岁的孩子,拟了一个题为《一生的志愿》的表格,其中包括:
“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着作;谱一部乐谱;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孩子;参观月球……”
他把每一项编了号,共有127个目标。
当把梦想庄严地写在纸上之后,他开始循序渐进地实行。
16岁那年,他和父亲到佐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洛莱兹探险,这是他实现的第一个目标。
他按计划逐个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49岁时,他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个。这个美国人叫约翰·戈达德,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能享有的一切荣誉。
求生活的解
如果你也能像他一样,从小拥有远大的抱负,有一天,你也会发现自己是那个走得最远的人!
曲线救国
19世纪,美国有个叫亨利·谢里曼的商人。早在幼年时期,他就深深迷恋荷马史诗的故事,并暗下决心,一旦他有了足够的收入,就投身于考古研究。谢里曼很清楚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是需要很多钱的,而自己的家境却十分贫寒,在自己与理想之间,没有直线可走,他决定走曲线。于是,从12岁起,谢里曼就自己挣钱谋生,他先后做过学徒、售货员、见习水手、银行信差,后来在俄罗斯开了一间私人的商务办事处。虽然谢里曼从事商业和投机买卖,面对的都是一些琐碎的、毫无浪漫可言的事务,但他却从未忘记过自己童年时的理想,没有忘记过研究古代希腊。利用业余时间,他自修了古代希腊语,而通过穿梭于各国之间的商务活动,他还学会了多门欧洲语言,这些都为日后的“奇迹”打下了基础。
多年以后,谢里曼终于在经营俄国的石油业中积攒了一大笔钱,当人们以为他会大大享受一番时,他却放弃了有利可图的商业,把全部时间和钱财都花在追求儿时的理想上。他始终坚信荷马的那些话,认为通过发掘,是能够找到《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所列举的所有城市的遗址、荷马所记述的英雄的坟墓甚至进行战争的地方的。1870年,他开始在特洛伊挖掘。不出几年,他就发掘了九座城市,并最终挖到了两座爱琴海古城迈锡尼和梯林斯。这样,歇业商人谢里曼就成了发现爱琴文明的第一人。谢里曼的发现在世界文明史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使他取得了作为一般商人所无法想象的青史留名的成就。此时,人们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痴迷考古的谢里曼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去赚钱,因为像许多事业一样,考古研究特别是发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需要衣食无忧的心态。
在谢里曼之后,许多人走了与他相似的路。
求生活的解
妥协往往使我们的人生“收入”直线下降。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你满足于1/10,往往只能达到1/10。在未来的路上,千万不要妥协你的梦想。”对获得成功别有作用的信仰看来是这样:正确的信仰能不断从内部给人以力量,在一天天的坚持之下,你会发现,正是梦想在逼你成功。而正如一位着名教练所言,“我无意与同胞竞争并击败他们,但我决意竭尽所能,战胜懦弱和妥协现实的心态,走近我的梦想。”
青春永驻的秘诀
开学第一天,教授自我介绍后,要每位同学主动去结交一位新朋友。当我站起来环视四周时,有人轻轻拍我的肩膀。我转过头,看见一位满脸皱纹,个子矮小的老妇人对着我微笑,那笑容明亮灿烂。
她说:“嗨!帅哥,我叫萝丝,今年87岁。我可以抱你一下吗?”我笑起来,热切地答道:“当然可以!”她果真紧紧地将我抱个满怀。
我开玩笑地问她:“你年纪这么小,怎么就来上大学了?”
她也调皮地回答道:“我准备来这儿钓个金龟婿,生几个孩子,然后退休去云游四海。”
“此话当真?”我明知故问。
我很好奇,到底是何动机,促使她年近九旬还来上大学。她告诉我说:“我一直梦想要接受大学教育,如今终于得偿夙愿。”
下课后,我们散步到学生联合大楼,两人分享了巧克力奶昔。从此我们成了挚友。往后几个月的每一天,我们总是一起离开教室,一路上天南地北聊个没完。她像一部“时光机器”,将智慧和经验与我分享,而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
一学年下来,萝丝成了学校鼎鼎大名的人物。不论走到哪里,她总能轻易地结交到新朋友。她经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陶醉在同学们对她的关注之中。
学期结束时,萝丝应邀在我们为足球队举办的晚宴上演讲。我永难忘怀当晚她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主持人将她介绍给听众之后,她碎步走向讲台,正要开始演讲时,她手中的讲稿不慎掉落地上。有几秒钟时间她显得有点懊恼和腼腆,不过立刻就幽默地对着麦克风淡淡地说:“抱歉,我最近老喜欢掉东西,刚刚我本想喝杯啤酒壮胆,却喝了威士忌,没想到那玩意儿简直要我的命。看来我是记不得事先准备的东西了,那我就讲最熟悉的事情吧。”
在大家的笑声中,她清了一下喉咙,然后开始说:“我们不是因为年老而停止玩乐,我们是因停止玩乐才会变老。只有一种秘诀能使人青春永驻,快乐成功。就是你们必须经常笑口常开,幽默风趣;你们必须时时怀抱梦想。当你们失去梦想时,就形同死亡。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人似行尸走肉,却不自觉。”
那年底,萝丝终于完成她的大学学业。毕业后一星期,她在睡梦中安详去世,超过两千名同学参加了她的葬礼。我们聚在一起,向这位以身作则教导我们——只要下定决心,不管年纪多大都可以实现梦想——的伟大女性致敬。
求生活的解
人应该有宏大的理想,但更要知道实现这个理想的每一步应该怎么去做,订好了目标之后,要实现它有可能要用几十年的时间,也有可能几年的时间就会成功,因为人只要努力,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就。
渔夫的誓言
古时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符合实际也一错到底。
这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他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这一次出海所遇到的居然全是螃蟹,他只能空手而归。回到岸上后,他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一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到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却全是墨鱼。不用说,他又只能空手而归了。晚上,渔夫抱着饥饿难忍的肚皮,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又发誓,下次出海,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遇到墨鱼,他都要去捕捞。
第三次出海后,渔夫严格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捕捞,可这一次墨鱼和螃蟹他都没见到,见到的只是一些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赶得上第四次出海,他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死去了。
这当然只是一个故事而已。
世上没有如此愚蠢的渔夫,但是却有这样愚蠢至极的誓言。
有个孩子挺聪明的,平时成绩也不错,他父母就一相情愿地发誓,孩子将来一定要考上一流大学,非清华、北大不读。结果,孩子压力越来越大,临近高考,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连续几个月,每天睡眠时间不到四小时,成绩如何,可想而知。
求生活的解
许多时候,目标与现实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必须学会随时去调整。无论如何,人不应该为不切实际的誓言和愿望而活着。
17世纪的咖啡馆
进入40岁的第一天,阿明在一家咖啡馆喝了一下午的咖啡,牛奶、糖、咖啡在杯子里交融。
阿明用汤匙搅拌着,他想:“一个月又过去了,作为汽车销售店的店长,冲刺了一整月之后,所有的数字又再次归零,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而明天是我40岁的第二天,日子又要进入新的循环,又要开始为新的数字冲刺。”
喝完40岁的第一天的咖啡,阿明在40岁的第二天递出辞呈,辞去月薪新台币十多万的工作,老板问他是否另有高就,阿明说,没有高就,明天开始,我到咖啡店去端盘子,洗杯子,换一种生活方式。老板睁大了眼睛看他,以为他在说笑话。
阿明留下一张咖啡屋的名片,请老板有空来喝咖啡,“那不是我的店,我只是去洗杯子而已”。阿明再次说明。
然后,阿明洗了一年多的杯子,同时,也学了一整年煮咖啡的技术,所有的朋友都发现他瘦了。
阿明笑着说:“因为我身体里面有一个梦慢慢消化,所以就瘦了。”
阿明以前很胖的时候,总是自我调侃:“因为我怀着一个很大的梦,所以,我就变得很胖,有一天,当我瘦下来的时候,就是我的梦生出来的时候。”
阿明的梦就是开一家咖啡馆。
最近,他在台北一条热闹街道的巷子里,自己布置了一个17世纪感觉的咖啡馆,30张桌子,就他一个人忙着,在古典音乐中煮咖啡,在胡桃木椅子之间穿梭,在咖啡香里和顾客聊天。
高高瘦瘦的阿明每天都过得好开心。
有一天,当我走进他的咖啡馆,他轻声地说:
“你正走在我梦里,请放慢脚步,轻轻走,我们这里是17世纪,不必赶时间。”
阿明从一个汽车销售员变成一个咖啡馆的老板,他在名片上印了一句欧洲艺术家的话: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求生活的解
马斯洛说过,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在我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时候,我们就要满足自己生理方面的需要,如吃饭、睡觉等。
当正常的饥饿、睡眠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我们便会开始考虑安全问题。如果个人的财产或生命受到威胁,我们便会表现出焦虑不安、心神不宁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能缺乏安全感的。
有了安全感后,我们又会要求有人爱。作为社会化的人,我们都不是单独存在的,我们对于爱和隶属有着强烈的渴求,每个人都害怕受到孤立。正由于爱与隶属的渴求非常强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希望得到别人的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比较积极的帮助。
在爱与被爱之后,我们还有强烈的尊重需要,我们渴望受人尊重。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可能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别人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形成自己的尊严,我们越来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在满足了这一系列的需要之后,我们就会开始追求自我实现。追求自我实现是人们在生活中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每个人的梦想都不尽相同,但只要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且坚持到底,这就是自我实现。
把梦交给自己
一个年轻的富豪伯杰,有一天在街上散步,欣赏着深秋美妙的月色。突然,他看见街灯下站着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青年,那人身着一件破旧的外套,清瘦的身材显得很羸弱。他走上前去问那青年为何长时间站在这里。
青年满怀忧郁地对伯杰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自己能拥有一座宁静的公寓,晚饭后能站在窗前欣赏美妙的月色。可是这些对我来说简直太遥远了。”
伯杰说:“那么请你告诉我,离你最近的梦想是什么?”
“我现在的梦想,就是能够躺在一张宽敞的床上舒服地睡上一觉。”
伯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朋友,今天晚上我可以让你梦想成真。”
于是,伯杰领着他走进了自己富丽堂皇的公寓,然后把他带到自己的房间,指着那张豪华的软床说:“这是我的卧室,睡在这儿,保证像天堂一样舒适。”第二天清晨,伯杰早早就起床了。他轻轻推开自己卧室的门,却发现床上的一切都整整齐齐,分明没有人睡过。伯杰疑惑地走到花园里。他发现,那个青年人正躺在花园的一条长椅上甜甜地睡着。伯杰叫醒了他,不解地问:“你为什么睡在这里?”青年笑笑说:“你给我这些已经足够了,谢谢!”说完,青年头也不回地走了。
30年后的一天,伯杰突然收到一封精美的请柬,一位自称是他“30年前的朋友”的男士邀请他参加一个湖边度假村的落成庆典。
在那里,他不仅领略了眼前典雅的建筑,也见到了众多社会名流。接着,他看到了即兴发言的庄园主。“今天,我首先感谢的就是在我成功的路上,第一个帮助我的人。他就是我30年前的朋友——伯杰……”说着,庄园主在众多人的掌声中,径直走到伯杰面前,并紧紧地拥抱他。此时,伯杰才恍然大悟,眼前这位名声显赫的大亨特纳,原来就是30年前那位贫困的青年。
酒会上,特纳对伯杰说:“当你把我带进寝室的时候,我真不敢相信梦想就在眼前。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那张床不属于我,这样得来的梦想是短暂的。我应该远离它,我要把自己的梦想交给自己,去寻找真正属于我的那张床!现在我终于找到了。”
求生活的解
不管一个人有多穷,他仍然可以拥有自己的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是枯萎的。难以想象拥有梦想和足够的信心会使自己的生活有怎样的不同吗?那就请你试一试。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生活在一点一点地改变,美好得会让你一时难以置信,但是那确确实实是属于你的生活!永远不要放弃梦想,更重要的是,把你的梦想交给自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