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体验-佛陀的样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觉悟的圣者眼中,

    无一不是佛陀的真身,

    无处不是佛陀的真身。

    佛陀涅槃已经两千多年,生在末法时代的我们,不能瞻礼到佛陀的真身金容,每念及此,不禁想到古人说的: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自从佛陀应身的金容涅槃以后,我们只能瞻礼到佛陀的圣像,那么佛陀究竟长得什么样子呢?

    一、佛陀的圣像

    (一)圣像的种类

    佛陀庄严的相貌,慈悲的金容,初学者只有从圣像上才能稍有认识。佛陀圣像的种类很多,有用木石雕刻的,有用金属铸造的,有用绢纸画印的。圣像之中,有的是坐着,有的是立着,甚至还有卧着的。无论是木石雕刻、金属铸造、绢纸画印,或是坐着、立着、卧着的,总是表现佛陀的慈悲庄严、崇高伟大,令人一见就会生起仰慕之念。

    佛陀的圣像,每一种式样,都含有它深刻的意义,象征着佛陀的一份精神,一份圣格。

    佛陀坐着的圣像,有的是结跏趺坐,宛如禅定;有的是左手放在盘着的腿上,右手高举,以掌心向外,这是说法的样子。前者是表征佛陀的自觉,后者是表征佛陀的觉他。自觉的意思是佛陀之所以成为佛陀,必须经过相当的修持,思维观照,深入禅定,方能识得自己;觉他的意思是,佛陀从体起用,以真理普利众生,用甘露法水,净化人群。

    佛陀立着的圣像,有的垂手站立,是为接引众生;有的开步行走,是忙于教化。见到佛陀伸出慈悲之手接引众生,在苦海漂泊的人,怎能不诚恳地皈投到佛陀的怀抱?忙于教化,正显出佛陀对他体证的宇宙人生真理,充满无限的热情;虽然已是功行圆满,也要用真理不休息地为众生服务。

    佛陀卧着的圣像,只有吉祥卧的涅槃像一种。涅槃,是福慧圆满,到达不生不灭的境界。佛陀的涅槃像,是由动归于静的意思。佛陀住世时,说法、行化,是由静生动,动有休止的时候,静则是无穷的悠长。佛陀的生命,参入天地之至奥,流入无终的时间之流中,故说由动归静。佛陀的圣像中,有示现涅槃的一种,表示佛陀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与日月并光,与天地同长。

    (二)雕像之始

    佛陀的雕像始于什么时候?在《增一阿含经》第二十八卷和《大唐西域记》第五卷均有详明的记载:

    有一年夏安居的时候,僧团中不见佛陀,大家都不知道佛陀到哪里去了?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以天眼观之,告诉大家:佛陀上升忉利天宫为圣母摩耶夫人说法。

    佛陀为什么到天宫说法?(1)是为了报答圣母养育之恩。(2)因为佛陀常在身边,世间有些人不乐闻佛法。(3)因为教团多争,佛陀离开一下,使好争者能够幡然悔悟。

    大众知道佛陀到忉利天后,最想念思慕的莫过于拔蹉国的优填王。优填王受王妃的感化皈依佛陀之后,就对佛陀生起无比的恭敬供养之心。现在听说佛陀上升天宫,多日不见,他竟因思念之切而生起病来。

    优填王病后,大臣们建议优填王请有名工匠来雕刻佛陀的圣像,以便朝夕瞻仰礼拜。优填王大喜,立刻商请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接工匠上达天宫,亲观佛陀的金容妙相,雕刻五尺高的牛耳旃檀圣像。目犍连尊者接送工匠往返三次,旃檀圣像方才雕刻完成。优填王因此病愈,其欢喜自不用说。

    佛陀在忉利天宫说法约三个月。三个月之后,佛陀重返人间,旃檀圣像竟起立迎接佛陀,佛陀微笑着对圣像安慰道:“你教化辛劳了!末世的众生还要靠你开导。”

    由此看来,雕刻圣像,并不在佛陀涅槃以后,佛陀住世时,就已经开始雕刻圣像供奉了。雕刻的旃檀圣像,起立迎接佛陀,这表征无论是佛陀的金身,或是佛陀的圣像,都是生动地活在人间。

    (三)铸像之始

    佛陀的铸像始于什么时候?在《增一阿含经》第二十八卷以及《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中,各有记载:

    第一、憍萨弥罗国的波斯匿王听到优填王用旃檀雕刻佛陀圣像,为了对佛陀的崇敬,也为了好胜之心,乃以紫磨黄金铸造圣像,高也是五尺,此即是最早的佛陀铸像。

    第二、有一次佛陀在祗园精舍说法之后,给孤独长者上前顶礼佛足,禀白道:“佛陀,您圣驾驻锡教团时,这里的生活庄严、威仪,且肃静如法。有时佛陀到别处去弘化,这里没有佛陀做中心,在秩序上有所欠缺,大家的心灵上也有空虚寂寞之感。恳求佛陀允许让我们铸造圣像,当佛陀去他方时,我们可以瞻仰,见圣像如见佛陀,这样应能维系教团的清净,佛陀的威德之光也能永远普照着我们。”

    佛陀听后,慈悲的允许给孤独长者的请求。

    “佛陀,在铸造的圣像之旁,我们要安插幡盖,供养香花,也希望佛陀允许。”给孤独长者进一步的要求。

    “随各人的心意吧!”佛陀回答。

    从上面两段经文看来,佛陀住世的时候,就有很多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等,发心铸造圣像供人瞻仰了。铸造的紫磨金像,供奉在教团共修的道场中央,像一盏明灯,照亮信者的心灵。

    (四)画像之始

    《大唐内典录》中有一段记载:我国汉朝时秦景奉旨回月支国途中,看见优填王造的旃檀雕像,于是请画师照样画了一张,后来带至洛阳,皇帝见了,敕命在西阳城门和显节陵上供养,从此素丹流传,以至于今。

    另在《行事钞》中记载说:当初佛陀的诸大弟子,恐后世造像,无所表彰,所以请目犍连尊者引导工匠上天取图,如是来往三次,才完成逼真的旃檀雕刻圣像。汉朝以后,中国僧伽纷纷前往印度留学,回国时,都想把旃檀圣像请回中国供养,那时印度诸王对此圣像,皆恭敬保护,不准圣像出境。但佛法流通,一定要有所表征,诸王就叫画工依照旃檀圣像描画,今日所传的画像,即是由此而来。

    依此说法,佛陀画像应始于佛陀涅槃几百年之后,但在《阿含经》中记载,佛陀涅槃时,大迦叶尊者担心摩竭陀国的阿阇世王知道这个消息,会过度悲哀,发生意外,因此和雨舍大臣商量,恭画佛陀圣像,以解王哀。这大概是最早的画像吧!

    不过近年来发现,英国皇家博物馆中保存了很多佛陀的画像,其中有一尊画像,被当作国宝珍藏着,那幅画像据说是佛陀41岁的时候,弟子富楼那尊者所手绘的画像,文色原本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日本永平寺的住持北野,曾摄影带回日本,此像目前在台湾各地也有流传。

    如此看来,佛陀的画像又更早了,甚至比雕像、铸像还要早几年呢。对于佛陀的画像,《瑜伽法仪轨》上说:“所画的布绢大小随意,于莲华台上结跏趺坐,两手脐下如入禅定。”因为画像方便,信众家中皆可供奉,佛光能够普照家家户户,画像者具有无量的功德。

    (五)顶礼圣像

    佛陀的圣像,是木石雕刻的,是布纸描画的,有人说这是偶像。有些基督教的传教师,也批评佛教这种对木石、金属、布纸的偶像崇拜。

    事实上,人是不能离开崇拜观念的。全世界的人都向他们国家的国旗敬礼,国旗不是纸就是布的,为什么要向纸和布敬礼呢?要知道制成了国旗的纸和布,它在国民心中,已经不是纸和布,而是代表国家的象征了。基督徒向十字架祈祷,十字架上还钉着耶稣,十字架、耶稣,不也是木制、铁制、纸画的吗?基督徒们为什么要向木、铁、纸张跪下来祈祷呢?一块布,做成帽子可戴在头上,做成鞋子就穿在脚下,布是没有贵贱的,做成的东西才有贵贱之分;一张纸印成父母的像,我们对这张纸像就会好好地恭敬收藏,若是印成连环图画,随便怎么抛弃,也不觉心中不安。纸没有贵贱,只是我们心上生起分别而有贵贱。金属或化学原料所制成的圣贤之像,会高高地供奉起来,若是制成儿童玩具,如不倒翁,放在地上踢他几脚,取笑他也不要紧。一切物质都是一样,做成什么就是什么,佛陀的圣像是金属、木石、布纸所做成的,但在我们的心中那已不是金属、木石、布纸了,他是大智大觉的佛陀圣像!

    从事相上来说,我们修行应该有目标,偶像可以启发我们的信心,帮助我们的修持,当我们瞻仰佛陀慈悲的圣像,心中顿息贪瞋的妄念;当我们礼拜佛陀庄严的相好,行为自然端正不敢放逸。“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对圣像恭敬顶礼就会有所感应。

    从法性上来说,真正没有偶像观念的是佛教徒而不是基督徒。

    有一次,丹霞天然禅师在一所寺院挂单,时值严冬,天气寒冷,大雪纷飞,丹霞便将佛殿上的佛像取下来烤火取暖,寺中纠察师一见,大声怒斥道:“该死!怎么将佛像拿来烤火?”

    “我不是烤火,我是在烧取舍利。”丹霞禅师从容不迫地回答。

    “胡说!木头佛像哪有舍利?”纠察师仍是大声怒吼。

    “既是木头,何妨多拿些来烤火。”丹霞禅师仍从容地取佛像投入火中。

    丹霞禅师觉悟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道理,他才是佛教真正的弟子,才是认识了佛陀的圣者。没有觉悟的时候,要恭敬圣像,觉悟了以后,心外无佛,可以说圣像就在自己心中。唐宣宗未登基前做小沙弥的时候,他见到黄檗希运禅师在佛殿中央拜佛,他站在身后聚精会神地看着,忽然想起希运禅师常说的话,竟模仿说道:“你常说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你现在礼拜又是做什么?”

    希运禅师听了,回头就给他一个耳光,说道:“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当作如是求!”

    希运禅师的话,是一般浅知浅识的人无法体会的真理;当我们向佛陀圣像顶礼时,是凡夫心和佛陀心的交流啊!

    二、佛陀的金容

    (一)圣容金身

    佛陀真正的样子,是清净无为的法身,从法身理体而显的妙用,就是应身的金容。佛陀的法身,连登地的菩萨都不能完全测知,佛陀的弟子,只能从金容的相好上去认识伟大的佛陀。《心地观经》上说:“金光百福庄严相,发起众生爱乐心。”2500多年前,为一大事因缘而降诞于世的教主佛陀,有着百福庄严的相好。佛陀的身体是黄金的颜色,有一丈六尺高,《阿含经》中说佛陀是“希有金容如满月”。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就是佛陀的圣容。

    在佛陀的弟子中,有不少人是未闻佛陀说法,初见佛陀的金容就决意皈投佛陀出家的。大迦叶尊者,本是婆罗门的富豪,在多子塔边逢到坐在树下的佛陀,他为佛陀的金容相好所摄受,不知不觉地向前顶礼,宣誓加入佛陀的教团;富可敌国的须达长者,做客南方,在夜中遇到佛陀,月光下,他也为佛陀的圣容所感动,跪在地上请求佛陀能到他的故乡去宣扬真理,普度众生。

    在佛陀传教的生涯中,把迫害者慑伏回头,把顽强者感化皈依,有很多也是由于佛陀慈悲威严的相好。叛徒提婆达多,收买了六名强盗去行刺佛陀,但被佛陀的金容所流露出的威德之光征服,这六名强盗即刻放下刀剑跪在佛陀面前忏悔;鸯掘摩罗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佛陀特地在路上和他相遇,天不怕地不怕的鸯掘摩罗,一见佛陀的金容,心中不由一惊,五体投地地请求佛陀准许他重新做人。

    山中的猿猴,采摘野果,毫不畏惧地献于佛陀的金容之前;酒醉的狂象,见到佛陀金容,流出悔过的眼泪。如日月之光的佛陀金容,如万德庄严的佛陀相好,使凶恶者生起慈悲,使暴戾者变为平和,在50年传教的岁月中,睹佛陀金容而得救的,真是不计其数。

    (二)金容相好

    形容佛陀的金容相好,在经里都说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好,指佛陀的身体金容,微妙的形状,可以一目了然的叫作相,不易觉察而使人见了生起爱乐之心的叫作好。八十种好是因三十二相而有的,所以又叫做八十随形好。

    这样圆满的三十二相,并不是天生如此的,佛陀是经过九十一大劫的修行,才成就了三十二相,在《百福庄严经》里说,每修一百福,才庄严一相,即如经云:“百劫修相好,三祗求福慧。”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每一相,每一好,经里都有记载,三十二相是:

    足下平满,没有凹处。足下轮形,千辐轮状。

    手指细长,白净如雪。手足柔软,毫不粗硬。

    指间缦网,交互连络。足踵圆满,无凸凹处。

    足背高起,前后均平。股肉纤圆,有如鹿王。

    手长过膝,端严如山。男子之根,密藏体内。

    头足之高,如两手长。一一毛孔,生青色毛。

    身毛上靡,向上偃伏。身体之色,有如黄金。

    身放光明,四方一丈。皮肤细滑,柔软如油。

    足掌肩顶,平满无缺。两腋充满,无有凹陷。

    身体平正,威仪严肃。身形端直,毫不伛曲。

    两肩平满,丰腴异常。口中牙齿,计有四十。

    齿白紧密,洁净而坚。牙齿平齐,毫不参差。

    两颊隆满,如狮子颊。咽中津液,润食美味。

    舌广而长,柔软细薄。口中音声,远能听闻。

    眼以绀青,澄如大海。眼睫之毛,殊胜非凡。

    两眉之间,白毫放光。顶成肉髻,无能见顶。

    八十种好是:

    无见顶相。鼻高不现。眉如初月。耳轮垂埵。

    身体坚实。骨际钩锁。身旋如象。行时现印。

    爪如赤钢。膝骨圆好。身上清洁。皮肤柔软。

    身不弯曲。指圆纤细。指纹藏覆。脉深不现。

    踝不突出。身相润泽。身形满足。行不逶迤。

    容仪具足。行止安详。住无能动。威振一切。

    见者安乐。面大适中。貌色不挠。面容美满。

    唇如赤色。言音深远。脐深圆好。毛发右旋。

    手长过膝。手足如意。手纹明直。手纹细长。

    手纹不断。见者和悦。面广殊好。面如满月。

    说和悦语。毛孔出香。口中出香。容如师子。

    进止如象。行如鹅王。头如醉果。声分具足。

    牙齿白利。舌色如赤。舌薄而长。毛多红色。

    毛软而净。眼广而长。死关相具。手足莲色。

    脐不现出。腹不突出。腹细匀适。身不倾动。

    身相持重。其身长大。手足软净。光长一丈。

    光照身行。等视众生。身相雄伟。不轻众生。

    声不增减。说法不着。随缘说法。音应众声。

    次第说法。观不尽相。观不厌足。发长而好。

    发长不乱。发自旋好。发如青珠。有德之相。

    上面所叙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各经的记载,稍有出入,但佛陀的金容不同凡人,自无异议。比方说佛陀是丈六金身,当时有一外道怀疑,他用尺去测量佛陀究竟有多高,但他量了丈六,又是丈六,永远量不完。《西游记》里叙说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但他翻了几十个跟头,也翻不出如来的掌心,这正可以形容佛陀的金容相好,崇高过山岳,深远逾海洋。三十二相中有一广长舌相,是形容佛陀说法的音声,可以远闻。声音究竟能传播多远?在《宝积经》中,说到佛陀的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有一次想测量佛陀说法的声音,飞翔到距离娑婆世界无量远的东方佛国,再测听佛陀的声音,依然可以听到。数千里外的欧美广播,我们现在况且能够收听,何况功德巍巍的佛陀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只是我们凡夫所了解的佛陀,佛陀的真正金容相好,又岂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能形容包含的?

    (三)八相成道

    佛陀的金容虽然有着无量的相好,但是佛陀诞生在人间,他终究也是人。佛陀在人间整整80年的教化,这说明佛陀一生的经过,就是八相成道。兹将八相成道略述如下:

    1.降兜率:佛陀由燃灯佛授记,是娑婆世界的补处菩萨,先住于兜率天的内院之中,经过4000岁,观察娑婆世界教化的机缘。

    2.入胎:在兜率内院住满4000年后,即乘白象由天而降,由圣母摩耶夫人右胁入胎。

    3.诞生:在4月8日的艳阳天气,于蓝毗尼花园中降诞,降诞后即能行走七步,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4.出家:29岁的时候,因感念世间无常,弱肉强食,而且人间多不平现象,遂毅然骑马逾城出家学道。

    5.降魔:在修道的时候,内心有贪瞋烦恼的魔,外境有声色货利的魔。征服魔军的邪恶,不为魔女所诱惑,这需要大雄、大智、大无畏的降魔精神。

    6.成道:降魔以后,终于在12月8日,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觉。

    7.转法轮:佛成道以后,于50年中,谈经说法,把真理弘遍人间,使法轮常转于世。

    8.涅槃:80岁的那年2月15日,教化因缘已满,遂于娑罗双树下进入涅槃。

    佛陀是人间的大圣者,佛陀既生于人间,他的金容相好,就有婴儿、童年、青年、壮年、老年的不同,大迦叶尊者命雨舍大臣所绘的八相成道经过,正可说明佛陀一生的化迹。

    (四)金身受灾

    佛陀的金容圣身,是那么相好庄严,但是应身的佛陀,在人间的活动,并非顺心如意,百无阻碍。

    佛陀的教法,说明这个世间是无常苦迫的,而佛陀一生有为的金容圣身的变化,也正说明世间诸行无常的真理。不管怎么说,功德所修积而成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总是有为的身相,不是无为的法身。佛陀应化的有为金容圣身,所受的灾害,也是难免的。

    佛陀在行路的时候,曾遇到两次灾害:一次是行走轲地罗山时,被怯陀罗毒树的木刺刺伤足踝;一次是在耆阇窟山下经过时,被提婆达多从山上推下的巨石击伤右腿流血。

    佛陀有两次对大众宣布他患病的消息:一次命名医耆婆为他调下痢的药,服用后病愈;一次背痛命阿难尊者到村中乞求牛奶,命大迦叶尊者为其诵念七菩提分,病苦得以消除。

    佛陀又有两次遇到饮食的困难:一次是在婆罗村安居的时候,适逢饥馑之年,在三个月中,每日唯食马麦充饥;一次出外乞食不遇,空钵而还,只有饿着肚子等待天明。

    另外,婆罗门的战遮女,曾当面指着佛陀的金容,诬蔑佛陀;拘利城的善觉王,指着佛陀的圣身,批评佛陀……佛陀的圣身金容,遭受如许的灾害,不了解此中深义的众生,很容易生起疑惑,憍萨弥罗国的国王波斯匿王,曾经针对此问题请问佛陀:“佛陀,您的金容相好,品德威严,是天上人间所没有的,但是佛陀您在传播真理的生涯中,为什么会有那些灾害呢?”

    佛陀回答:“大王,诸佛如来的永恒之身是法身,为度众生,才应现这些灾害,伤足患背、乞乳服药,乃至涅槃,以其舍利分塔供养,这些都是方便善巧,欲令一切众生知道业报不失,令他们生起怖畏的心,断一切罪,修诸善行,获证永恒法身,无限寿命,清净国土,不要留恋娑婆世界的有为色身。”

    波斯匿王闻后,疑云顿除,欢喜踊跃,他不但认识了佛陀的金容,更体会到佛陀甚深的大悲心。

    伟大的佛陀,他的圣身金容,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但佛陀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那灵山会上,百万人天中央端坐着的相好庄严的佛陀,也将永远依稀地浮现在每一个人脑海里。

    三、佛陀的真身

    (一)无相真身

    佛陀的圣像,我们到处都可瞻礼;佛陀的金容,2500多年前,确实曾应现于世间,但佛陀的真身究竟是什么样子?

    唐顺宗问佛光如满禅师道: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

    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回答: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

    法身满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

    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

    智者善思维,更勿生疑虑。

    唐顺宗仍然有疑,又再问道:

    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

    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

    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如满禅师再回答:

    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

    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

    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

    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

    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

    佛陀的真身,就是法身。法身,才是佛陀真正的样子,但法身无相,九住菩萨尚不能见,何况给无明烦恼遮蔽了的众生?法身,无为无作、无形无相、无去无来、无始无终,我们怎样才能见到佛陀的法身呢?

    佛经云:“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可见法身不是在形相上求见的,法身完全是修证的问题。《华严经》云:“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法身是离语言、离文字、离思量的境界,“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法身,就是虚空身,虽无形无相可言可见,但无形而无不形,无相而无不相,法身是横遍十方,充实法界的。

    太原孚上座,有一次在扬州讲《涅槃经》,讲到三德法身的时候,广谈法身的道理。当时有一位参禅的禅师,在法会中听得失笑起来,讲经下座以后,孚上座搭衣持具,很虚心地向失笑的禅师顶礼道:“适才某所讲法身,莫非有不是吗?”

    禅师回答:“你如要认识法身,请你停讲三日,闭目深思,看看法身究竟是什么样子?”

    孚上座听后即宣布《涅槃经》停讲三日,自己闭门参究,三日后,他对法身似有所悟,很欢喜的说道:

    法身之理,犹如太虚,

    竖穷三际,横亘十方,

    弥纶八极,包括两仪,

    随缘赴感,靡不周遍。

    从这个公案,知道法身非从形相上去了解,非是语言可以说明。圣像金容,一说或一看,就能知道,唯有法身不是眼耳可以了知,佛陀的无相真身是要从心上去认识的。

    (二)真身相用

    法身之体,虽然不是有形可见,有相可看,但法身的庄严德相,微妙之用,又不是完全不可知道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说:“法身毕竟体,非彼相好身;以非相成就,非彼法身故;不离于法身,彼二非不佛。”佛陀的圣身金容,不是法身,但圣身金容确又是从法身所显现的相用。

    在《密迹经》中说:佛陀圣身,虽然分有法身、报身、应身,可是三身又不二,因为报身、应身,是从法身理体上现起的,离了法身,也就没有报身和应身,所以从应身的金容上也可以测知佛陀的法身。当佛陀应化世间,到处说法时,在每一讲经的法会中,有见佛陀是金色身的,有见佛陀是银色身的,甚至还有见到佛陀是砗磲、玛瑙、琉璃色之身的;有的见到佛陀与人无异,有的见到佛是丈六金身,与转轮王无异,或见三丈、千万丈等种种不同之身。甚至佛陀说法的音声,也有种种不同,有柔软微妙声、有狮子大吼声。其所说法,也是随着各个听众的根器而不同,有闻布施、持戒,也有闻禅定、智慧、解脱、大乘法等等。这不就是从真身本体上所显现的不可思议的法身神力吗?

    我们从各种经典中知道,教主佛陀常常在同一个时间,在千万国土里做佛事,有种种名号,有种种身形,有种种教化,这不就是从法身所显现的相用吗?若非法身能显相用,何能至此?一佛的国土是三千大千世界,娑婆只是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小世界,佛陀应现世间,若非法身到处可显相用,何能教化三千国土?

    《大乘起信论》说:法身,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真实识知。由此可知,娑婆世界的一切,无一不是法身的相用,所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在觉悟的圣者眼中,无一不是佛陀的真身,无处不是佛陀的真身。佛陀将有为的身形进入涅槃,是佛陀契合法性,把真身遍在一切法中,一切法中也都有佛陀的真身;佛陀至今还和我们在一起,我们也活在佛陀的法身中。

    不但我们活在佛陀的法身中,《楞严经》说:“十方虚空世界,都在如来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这如来的心,就是佛陀的真身;宇宙万象,都是佛陀真身的相用。

    (三)真身处处

    法身,是佛陀的真身,这真身遍满十方虚空法界,所放的光明遍照无量的国土,唯有具足十住的菩萨,才能常常听到法身演说妙法。法身,是佛陀的境界,《华严经》说:“大海之水可饮尽,刹尘心念可数知;虚空有量风可系,无能说尽佛境界。”佛陀在各经中不时地指导修学的弟子,如何亲切地认识佛陀的真身。佛陀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佛陀的法身就是诸法的自性,若能从缘起法中,通达诸法的空性,就能见到佛陀的真身。《金刚经》也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法在佛在,信法就是信佛,佛陀所以是佛陀,因他能契合法性,证悟法性,和法性打成一片;不相信法,不恭敬法,不了解法,就不能认识佛陀的真身。

    佛陀的应身,应现的因缘将了,要进入涅槃的时候,弟子们都很悲哀,佛陀就对大家说道:“你们不要悲哀,有为的、年老的应身如同破旧的车子,破旧的车子毁坏了,用保养来继续使用,不是永久的办法。我可以把这有为的肉体生命,活上数千万年,和你们共同在一起。但有会合就有别离,这是不变的道理。佛陀进入涅槃,在法性中照顾你们,让佛陀的生命,和无为的法身相应,这生命才是与天地同长,与日月同光!大家今后若能依我的教法而行,那绿色的杨柳,那青青的松柏,都是佛陀的法身。”确实,能依着佛陀的教法而行,就能见到佛陀的真身。

    因此,戒定慧三无漏学是佛陀的真身,三十七道品、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是佛陀的真身,甚至奉行这些教法的僧团,就是佛陀的真身。

    (四)常住真身

    佛陀的真身,佛陀的法身慧命,就是六和敬的僧团,佛陀常说:“能供养僧,则供养我已。”可见佛陀多么重视僧团!所谓“绍隆佛种”、“续佛慧命”,都要靠僧团。所以,僧人务必在四方努力弘法利生,让佛陀有无量的真身遍满在世界之上!

    1972年4月28日讲于宜兰念佛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