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心-张丽萍的《老校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山里的秋霜

    凝在你头顶了

    你把几千个日日夜夜

    奉献给了你的学校

    你是虔诚的

    尽管你不是求佛的香客

    而学校早不是当年的庙宇

    雁来了几批

    雁过了几批

    你倒像铺路石上的篆刻

    死心塌地留在了这里

    留在这里

    跟水碾旁苦涩的歌做伴

    跟土房里期待的心做伴

    跟每一双从牛蹄窝、稻草堆走来的脚印做伴

    你和山里的希望在一起

    你和山里的未来在一起

    由于你和你的诚意

    有一天,那么一个明丽的早晨

    山村会抖落她的贫穷愚昧

    露出她新娘般的辉煌艳丽

    《老校长》是组诗《山村学校》中的一首。在偏僻的山村里,这样的学校多的是,设在小庙或者祠堂里,可能只有一位校长,如果还有别的老师,也不过两位三位。到过山村的人都能想象出它的规模。

    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赞颂一位坚持在山村办学校的老校长。她的话都是对老校长说的,诗中的“你”就是老校长。如果当着一个人的面,尽说“你”如何了不起,如何不得了,不但受赞颂的人会坐立不安,咱们在一旁听着,也会周身起鸡皮疙瘩。这首诗却不是那样,诗人用朴实的语句造成一些意境,让咱们设身处地去体会,去设想。体会和设想的结果,咱们会觉得这位老校长着实可敬,应该受到赞颂。咱们好像见到了这位山村学校的老校长,愿意跟诗人一起,向他致以亲切的慰问。

    第一节的四行,等于对老校长说:“这么多年来,你辛苦了。”头顶凝着秋霜——头发花白了,人老了。这秋霜是“山里的秋霜”,可见他进山的时候年纪还轻,头发还是乌黑的,辛劳的教育工作和艰苦的山村生活把人磨老了。老校长把“几千个日日夜夜”奉献给了学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千个日日夜夜”,总在十年以上,可能已经二十多年了,要不,怎么会把头发都熬成花白了呢?不说“天”而说“日日夜夜”,是因为老校长为了山村的教育事业,无时无刻不在操心,把他的光阴,把他的精力,全都“奉献给了你的学校”。“你的学校”,在这个场合应该这样说,因为对老校长来说,这所山村学校是他的终身事业,是他的全部生命。

    老校长初到山村的时候,学校是一座破庙。他长途跋涉,不是来进香拜佛的,可是也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要让山村里的孩子都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经过他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学校早已不是原来的破庙了,他的初衷,他的虔诚,并没有丝毫改变。“雁来了几批/雁过了几批”,大雁每年南来北往迁徙一回,这两行诗可能只暗示时间的流逝;但是也有另一种可能,诗人把大雁比作那些过不惯山村生活的年轻教师,他们来了不久就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像偶尔落下来歇一歇力的大雁一个样儿。老校长却一直留在这里,“死心塌地留在了这里”,像“铺路石上的篆刻”。诗人用镂刻在铺路石上的花纹和文字来比喻老校长的不可改变的决心,他就像铺路的石板,甘愿让山村的孩子在他的身上踩过,去敲开那智慧之宫的大门。

    第三节写的老校长留在山村里这许多年来的生活。他“跟水碾旁苦涩的歌做伴/跟土房里期待的心做伴”。水碾咿咿轧轧,单调而缓慢,声音又苦又涩。合着那苦涩的节拍,老乡们唱着自己编的歌,诉说还没有摆脱的贫困,诉说对新生活的期望。老校长的思想感情早就跟“水碾旁苦涩的歌”“土房里期待的心”融合成一片了。他“跟每一双从牛蹄窝、稻草堆走来的脚印做伴”,他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因为山里的希望和未来,就寄托在这些孩子身上。他启发他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们,让他们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多少年来,他苦心孤诣培育的,正是“山里的希望”,“山里的未来”。

    最后,诗人向老校长祝愿:“由于你和你的诚意”,山村总有一天会改变面貌。用一个“你”就可以包括“你”的一切,身体、行为、思想、感情,全都在内。那么为什么要把“你的诚意”和“你”并列在一起呢?诗人这样写可能为了突出“诚意”。因为对老校长说来,诚意特别重要,如果他没有使山村摆脱贫穷和愚昧的诚意,他也会像过境的大雁一样,早就远走高飞了。诗人的设想非常之美:山村的改变就发生在某一天——“一个明丽的早晨”,它摆脱贫穷和愚昧就像抖落沾在身上的尘土一样,既爽利,又痛快,于是立刻“露出她新娘般的辉煌艳丽”。山村本来是艳丽的嘛,之所以黯然失色,就是因为蒙上了贫穷和愚昧的尘土。等到受过教育的孩子一批批成长起来,山村就会像新娘一样,焕发欢乐的活泼的生机。咱们相信,老校长的愿望一定会实现,到了那个“明丽的早晨”,咱们跟诗人一起,再去山村向老校长祝贺。

    这首诗的第一节,第二行的末一字“了”读成“liǎo”,就跟第四行的末一字“校(xiào)”押韵。后边的三节,好些行的末一字的韵母是“i”,可是声调不同,有念阴平声的,有念上声的,有念去声的,还有念轻声的,勉强可以算押韵。第三节中有三行,末一字都是“伴”,当然是押韵的。所以念起来,这首诗还比较顺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