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心-邓海南的《这是烈士鲜血浸透的土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就是烈士鲜血浸透的土地吗?

    对,这就是烈士鲜血浸透的土地!

    三十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和敌人大战,

    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呼啸着冲击!

    多少战友,在炮火弹雨中倒下了,

    从此,就再也没有站起;

    这块土地太贫瘠了,需要滋养,

    于是,他们慷慨地献出了全部血滴。

    如今,我怀着深深的感情重来看你,

    见了面,却感到非常的意外、惊奇:

    不是因为你变化太大,我认不出了,

    而是你还太多地保留着过去的痕迹!

    我看见当年的孩子已长成壮年,

    你却仍是那简陋的农舍,陈旧的土壁;

    我想象你该完全是一副崭新的模样,

    但,你变得太慢,太慢,慢得不合情理!

    我怀着颗阵阵作痛的心,

    低头走过战友的墓地,

    我知道,烈士们并未长眠啊!

    面对这现实,他们怎能安息!

    在他们牺牲前那美好的憧憬中,

    这里早该是一片锦绣天地……

    但,你依旧穷困、落后、贫瘠,

    似乎没有洒过他们滚烫的血滴。

    惭愧呀,我如打不垮敌人一样惭愧!

    焦急呀,我像攻不下堡垒一样焦急!

    为什么,当年战场上我们所向无敌,

    如今改造山河却这样无力?

    不,是那些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耽误了我们十几年的大好战机;

    现在,让我们一切都重新开始吧,

    打一场更大的淮海战役!

    我相信,这块土地的面貌一定会改变,

    因为,它浸透着烈士那英雄的血滴!

    这首诗写一位老战士的心里话。他参加过淮海战役,隔了三十年,又回到淮海——他打过仗的这片土地上,激动的心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淮海大战是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初打响的,才两个月零几天,解放军在这片宽广的土地上消灭了五十几万敌军,把先头部队推进到长江北岸。又经过三个多月的休整和训练,解放军就横渡长江,一举占领南京,摧毁了国民党二十多年的反动统治。淮海战役以后的三十年就是一九七九年,“四人帮”被粉碎已经两年多,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开过不久,全国已经开始拨乱反正,各条战线都在开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正在这个时候,老战士回到了淮海——他曾经打过仗的地方。他非常吃惊,时间已经向前推移了三十年,当年的孩子早就自己有了孩子,可是他们还住在简陋的土壁围成的农舍里。他感到悲痛,感到惭愧,感到焦急。他想,他必须跟大家一起,从头开始,彻底改变眼前的穷困、落后、贫瘠。这是一场新的战斗,他认为,这是一场规模更加雄伟的“淮海战役”。

    诗的开头是老战士自问自答。眼前的景物使他怀疑,他不敢相信这里是浸透了烈士的鲜血的土地,所以他要这样问;但是他无法做否定的回答,当年的仗就在这里打的,一切景物跟留在他记忆中的完全吻合。问,问得痛心,而回答,回答得更加痛心。答话跟问话的词儿几乎完全一样,感情却更深一层。咱们念的时候不但要分清一问一答的口气,还要分清感情的层次。时间过去了,景物却依旧,教老战士不能不回想起当年的战斗。三十年前,就在这片宽广的土地上,“我们”——参加战役的全体战士,冒着密集的炮火,冒着雨点般的子弹,大声呼啸着,向敌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不知多少战友倒下了,从此没有站起来。这块土地太贫瘠了,迫切需要滋养。老战士想,那些倒下的战友献出了他们的全部鲜血,就为了滋养这块贫瘠的土地。

    第二节不同于第一节,所有的话都是老战士跟淮海这片土地说的。“我怀着深深的感情重来看你”,这个“你”就是淮海这片土地。老战士对这片土地说:“咱们俩一别三十年,我老惦记着你。我的战友用鲜血滋养了你。我想你应该早就变了,变得崭新得教我认不出来了,所以非来看看你不可。可是见了面,我感到非常意外,意外得使我惊奇。过去的痕迹还到处保留着,简陋的农舍,陈旧的土壁,太多地保留着——这穷困、落后、贫瘠的痕迹。你变得太慢了,慢得不合情理。”整个第二节,老战士跟淮海这片土地“你”“我”相称,好像见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似的,絮絮叨叨说个没有完。他毫不掩饰他的感受和心情——失望、惋惜,甚至抱怨。

    既然来到了淮海这片旧时的战场,老战士怎么能不到烈士的墓地上去凭吊一番呢?他要跟战友们说上几句话,几句足以使他们感到快慰的话,就像他们还活着一个样。可是面对着这样的现实——依旧贫困,依旧落后,依旧贫瘠,他的心阵阵作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低着头在战友的墓地前走过。他想,烈士们如果死后有知,他们会跟他一样,心情无法平静。他们怎么能安息呢?怎么能闭上眼睛长眠呢?在牺牲前的一刹那,他们心里想的就是赶快把这片土地解放出来,从几千年的剥削和压迫下解放出来,等战争一结束,马上建设社会主义,把贫瘠的淮海地区建设成锦绣天地。怀着这样美好的憧憬,他们冒着密集的炮火和雨点般的子弹,冲向敌人的阵地。可是你呀,老战士又埋怨起这片土地来,“你依旧穷困,落后,贫瘠”,好像我的战友的鲜血,他们的滚烫的鲜血,不曾洒在你的身上。这句话实质上是责备,只是口气比较委婉而已。他责备这片贫瘠的土地白白地耗费了他的战友的滚烫的鲜血。

    可是土地有什么可责备的呢?老战士感到惭愧,感到焦急。回想在过去的战争年代里,为了一时打不垮敌人,他曾经这样惭愧过;为了一时攻不下敌人的堡垒,他曾经这样焦急过。可是堡垒,终究一个一个地都攻下来了;敌人,终究让他们给彻底打垮了。当年所向无敌的战士,如今改造山河,改造这片穷困、落后、贫瘠的土地,为什么会这样软弱无力?不,他不能相信,也决不承认。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是那些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些唱着“左”倾高调的反革命,耽误了我们十几年,耽误了我们搞建设的大好时机。我们应当吸取教训,马上重新开始,打一场规模更加宏伟的新的“淮海战役”,像当年彻底消灭敌人一样,彻底消灭仍然盘踞在这片土地上的贫困、落后、贫瘠。

    老战士相信,这一场新的“淮海战役”是必胜无疑的,这片宽广的土地一定会迅速改变面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一定会很快就过上好日子。因为大家都不曾忘记,这片土地浸透了英雄的鲜血;大家都不曾忘记,烈士当年是怀着怎样美好的憧憬,倒在这片土地上的。

    这首诗所有的双数行(各节的第二、第四、第六、第八行)和少数单数行(第三节的第七行,第四节的第三行),末一字的韵母都是“i”,但是声调不一致,有念阴平的,念阳平的,也有念上声的,念去声的,所以押韵并不严格。韵母是“i”的字如果是仄声,念起来有迫促的压抑的感觉;如果是平声,声调也念不响亮,比较低沉,正好跟这首诗的情调相符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