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心-陈文和的《小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偌大的地图上,

    无法将你寻找;

    在汹涌的大海中,

    也无法看清你的面貌;

    仿佛只有一个光点,

    在浪尖上跳!

    一片轻飘飘的陆地,

    似一根羽毛!

    像要乘风飞去,

    像要被浪挟跑。

    战士却用忠诚的线,

    把你拴得牢牢!

    祖国项链上的珠子,

    一颗也不能掉。

    这首诗写一个小岛。诗人只说这个小岛“在汹涌的大海中”,没有说它究竟在哪里——在南海,在东海,还是在黄海。在我国的领海中,这样的小岛非常多非常多,大多处于海防前线,南海有,东海有,黄海也有。在这首诗里,诗人亲昵地把小岛称作“你”。既然称作“你”,显然只写某一个小岛。最后他说,这个小岛是“祖国项链上的珠子”,许许多多珠子穿成一串,才能成为一条项链,这等于告诉咱们,这样的小岛绝非一个,而有许许多多。在一条项链上,咱们看了一颗珠子就可以知道其他,因为所有的珠子有相同的特点。同样的道理,这首诗写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岛,描绘的却是无数小岛的共有的特点。所以这个小岛到底在南海中,在东海中,还是在黄海中,在这诗里无关紧要,诗人没有明白交代,原因也许就在于此。

    小岛实在太小,在缩尺比例较小的地图上也没法把它画出来。两张地图如果反映的面积相同,缩尺比例越小,实际表示的范围一定越大。“偌大”是旧小说和旧戏曲里的词儿,现代的文学作品中间或还有用的,意思就是“如此之大”。在如此之大的地图上找不到这个小岛,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也看不清这个小岛,只看见一个小小的光点,仿佛在浪尖上跳跃。小小的光点能有多大的分量呢?它轻飘飘的像根羽毛,一阵风,就可能把它吹走,一个浪,就可能把它卷跑。可是不用担心,有咱们的海防战士在。海防战士用他们对祖国的忠诚,把一个个小岛都拴得牢牢的,任凭风怎样猛,浪怎样高,小岛也不可能发出半点儿动摇。海防战士会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它们,战胜任何狂风巨浪。

    把小岛称作“祖国项链上的珠子”,斩钉截铁地说“一颗也不能掉”,表现了海防战士的忠诚和决心。前头的比喻——像在浪尖上跳跃的光点,像要乘风飞去的羽毛,都又鲜明,又活泼,咱们念着,好像在大海的上空飞翔,俯瞰着万顷波涛,终于找着了这个在地图上也找不着的小岛,心中充满了喜悦。

    这首诗的双数行的末一字,“找”“貌”“跳”“毛”“跑”“牢”“掉”都同韵(韵母包括ao和iao),声调很活泼,前三个是仄声,跟着三个平声,最后一个又是仄声,做结尾比较有力,念得好,听起来颇有节奏。不知道诗人是不是有意做这样的安排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