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心-陈春琼的《我是支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再遇不到一丝云,

    再望不见一颗星,

    只有矿灯清澈的光束,

    叫我时时看见比夜更黑的煤层。

    我沉重,一切沉重的因我的沉重而轻盈,

    我寒冷,无限的热能因我的寒冷而诞生;

    我为征服者开拓广阔的道路,

    我支撑起雄伟的地下长城。

    我不是参天的大树,

    我是地底下的支柱:

    为祖国的繁荣我安于寂寞,

    为人类的光明我甘愿献出一生。

    《我是支柱》,题目告诉咱们,这首诗通篇是支柱说的话。这支柱是煤矿矿井里的支柱,它们不会说话。诗人想假如他是支柱,他将会怎样想,将会怎样来表白自己。

    支柱本来是参天大树,有的长在原野上,有的长在山冈上;白天,时常有白云拂过它们的梢头,夜晚,它们抬头就能望见满天的繁星。可是现在,它们在矿井里,“再遇不到一丝云,/再望不见一颗星”,宽广的天地,悠闲的生活,全都成为过去了。在矿井里,也看不见灿烂的朝霞,也听不见清脆的鸟声……可写的还有许多许多,诗人只写了两行。有这两行足够了,一则,已经能让咱们由此及彼,联想到许多熟悉的东西都成为过去了。二则,诗人选这两项来写,可能有这样的用意:能遇着云,可见大树长得很高;常仰望星星,可见大树还想往高里长。可是到了这地底深处的矿井里,处境跟以前完全不同了,黑得比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的夜晚还要黑。只有矿工常常在它们身边经过,借着矿工戴在头上的那盏矿灯射出来的一束清澈的光,它们才看见了周围的煤层,而这煤层,竟比最黑的夜晚还要黑。

    在矿井里,支柱感到沉重,感到寒冷。层层的岩石压在它们身上,它们能不感到沉重吗?阳光永远照不到它们身上,它们能不感到寒冷吗?所以在第二节的第一、第二两行,支柱说“我沉重”,“我寒冷”。可是沉重和寒冷都得到了报偿,千百万倍的报偿。在矿井里挖煤是一桩辛苦而又危险的工作,有支柱顶住了岩层,辛苦的变得轻易多了,危险的变得安全多了,在地底下沉睡了上亿年的煤,源源不断地被开采出去,供给人们无限的热能。“一切沉重的因我的沉重而轻盈”,“无限的热能因我的寒冷而诞生”,支柱站在这样的岗位上,难道还不值得自豪吗?它们为大自然的征服者——采煤的矿王开拓了广阔的道路。它们支撑起沉重的岩层,成为保护矿工安全操作的地下长城。

    直到最后一节,支柱才告诉咱们它是谁:“我不是参天的大树,/我是地底下的支柱。”是的,它们是地底下的支柱,不再是参天的大树了。但是它们曾经是生活在自由的天地之间的大树,这也是事实,为什么要这样断然否定呢?答案只能是这样,强调对过去的生活毫不留恋,它们心甘情愿在地底下负起沉重,忍受寒冷。请注意第二行末尾那个冒号,它表示这一节的后边两行是前边两行的补充说明。它们毫不留恋过去,甘愿在矿井里当支柱,为的是祖国的繁荣,为的是把光明带给人类。这光明是广义的光明,热、光、力量、文明、欢乐、幸福,都可以包括在内。怀着这样崇高的目的,所以它们安于寂寞,甘愿在地底下默默地献出它们的一生。

    最后,咱们来辨一辨韵。看第一节,第二行的末一字“星”,第四行的末一字“层”。看第二节,第一行的末一字“盈”,第二行的末一字“生”,第四行的末一字“城”:这几个字同韵(韵母包括eng和ing),虽然有念阳平声的,有念阴平声的,没有出平声的范围,所以念起来有韵味。看第三节,第一行的末一字“树”,第二行的末一字“柱”,韵母都是“u”,而且都念去声,所以这两行是押韵的,可是不同于前面的韵,这就叫转韵。转韵往往就在意思发生转折的地方,让读者从声调上也感到发生了转折。最后一句的末一字是“生(shēng)”韵,又转回去了,跟第一、第二节相同,使读者从声调上感到完满,而意思到这里也正好结束。这种情趣,要放声念才能体味得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