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六年十月二十八日执教整整三十年的我第一次踏上江南的土地,来到苏州市甪直镇参加第三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颁奖仪式。获奖者除过曹文轩、叶炜、余一鸣和我几个大学教师外,大多都是中小学教师。
我曾经是新疆伊犁州技工学校的语文老师,曾让我引以为豪的是一九九四年第四期上海《语文学习》杂志“全国优秀青年语文教师”专栏发表了我的有关语文教学的论文,其中我的个人简介中有一句话就是“像叶圣陶那样做教师”。几十年后我来到叶圣陶当年从事教育与创作的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苏州人出于对叶圣陶的热爱,把当年叶圣陶执教的实验小学遗址修建成叶圣陶纪念馆。叶圣陶陵墓旁边有一片耕地,有蔬菜有庄稼,还有一个稻草人,让人一下子想到中国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稻草人》,更让人惊喜的是,讲解员告诉我们这块庄稼地就是叶圣陶当年进行教育实验的重要环节之一——生生农场,叶圣陶曾亲自带学生浇水施肥种庄稼种蔬菜,孩子们吃的都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叶圣陶一九一七年到苏州吴县第五高等小学执教,开始了教育改革的实验。而就在一九一五年,法国人史怀泽在非洲丛林行医,几只河马与他所乘坐的船并排而游,史怀泽一下子顿悟到了生命的伟大和神圣,“敬畏生命”的思想油然而生,将伦理学范围由人扩展到所有生命,这已经接近关中大儒张载“民胞物与”的思想了。在中国的江南小镇,叶圣陶跟孩子们一起种田,《稻草人》不再是文字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行动是实践。我相信任何一个童年时代与泥土亲密接触过的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苏霍姆林斯基告诫那些工农家庭的家长让孩子劳动,劳动胜过一切;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也是如此;欧美国家的孩子们童年时代都是在乡间度过的。我也相信任何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手头上都有叶圣陶的《文章例话》、叶至善三兄妹的《花萼与三叶》。我在伊犁州技工学校执教十年间,校长信任我,课堂上允许我自编教材,以讲解《论语》《曾国藩教子书》古典诗词为主,而其余大半时间我则带学生实习,尤其是驾驶班,都在野外活动,使学生们对群山草原戈壁大漠烈日豪雨暴风雪沙尘暴都有了切肤之感。
一九九二年我读到史怀泽的《敬畏生命》,在与大漠的切身体验相结合之后,我结束了诗歌创作,转向更辽阔的小说世界。万物有灵、万物生而有翼、敬畏生命成为我的创作理念。《生命树》中的王蓝蓝、吴莉莉,《喀拉布风暴》中的张子鱼、叶海亚,《大河》中的女兵,《少女萨吾尔登》中的张海燕都是中小学教师,《乌尔禾》中的王卫疆是技校毕业生。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敬畏苍天》,既是我对西域大漠万物有灵的回应,也是对史怀泽《敬畏生命》的致敬之作。回陕西后的二十年间,我执教于宝鸡文理学院与陕西师范大学,我主讲两门课——《文学与人生》《文学与体验》。《文学与人生》的核心内容就是:童年以神话、童话、科幻、儿童文学为主,重在幻想与想象,我所有的作品都有童话色彩;青少年以诗歌为主,诗歌重在情感。想象力是创作力,而情感就是动力,这两种能力要在幼儿园、中小学时期完成,有了这两种能力,进入大学才有可能运用逻辑思维创作以经验为主的小说。而散文是老年人的,重在智慧。《文学与体验》以生命体验为主,生命有原创和次生之分,我们今天的文学缺乏的就是原创,首先是生命的原创性,次生生命盛行的时代,体验尤为重要。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就是: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教是为了不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不是教书,是教学生;教育的目的是育不是罚。我这个把天山当成第二故乡的关中子弟在天山脚下读到叶圣陶的名言——“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地带”,西域大漠就成了我文学世界中的“真镜花园”;而叶圣陶另一句名言——“你,本身就是一首美丽动人的诗”,正是这句话,使我在天山脚下从容不迫地从诗歌转向小说,所有的小说都含有诗意,也正是这句话让我把叶圣陶与中亚古代的大诗人萨迪、哈菲兹、鲁米联系在一起。
二〇一六年十月二十八日的苏州之行,又让我把叶圣陶与史怀泽联系在一起,把生生农场与丛林诊所联系在一起。叶圣陶叶至善叶小沫叶兆言们就这样给美丽的苏州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叶至善许多著作中专门有一本《诗人的心》,解读古今中外优秀诗歌,其中竟然有亚美尼亚民族史诗《沙逊的大卫》,这让我再次联想到中国的三大史诗《江格尔》《玛纳斯》《格萨尔王传》,我立即把这个快要绝版的《诗人的心》介绍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一颗纯真的诗人的心,一个时代的良知和良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