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独自的旅行:柳永传-少年不见秋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在时间的琴弦上流浪,听它莫名弹出的悲伤和欢喜。

    世界很大,我们很小,怎么走都走不出沧海桑田。

    柳永随着父亲离开了停留未久的京城。那里的繁华与喧嚷,在他身后渐渐沉默。几番回首,是他对那座城市最初的留恋。他知道,那里有无数才子佳人在临风把酒。但他不知道,所有的沉醉与欢颜里头,都有寂寥。

    他要去的,是他的故里福建崇安,那个他未曾踏足的地方。此后的许多年,他将在那里长成我们熟悉的模样。他的才华,他的孤傲,他的年少轻狂,都会在静默的日子里,来到生命中。

    小住数日,柳宜领了各项文书之后,便带着家眷离开了汴京。王禹偁送至东水门,然后与他挥手作别。柳家人所乘的驿船,顺汴水而东,有兵丁护卫,很是热闹。柳永三兄弟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在船上跑来跑去,十分热烈。

    离开北方,所见物事,渐渐呈现出了不同的风韵。对柳永来说,属于南方的典雅与温柔,是最入心的。以往他只是听说,南方风景秀美,如今身临其中,终于知道,那样的明山净水,是值得终身流连的。

    终于,他们回到了崇安五夫里。崇阳溪、武夷山,都已等了很久。崇安在闽西,属建宁府,本来是唐代建阳县地,五代时伪闽从建阳分出置温岭镇,南唐时又改为崇安场。应该说,崇安是个钟灵毓秀之地,周围有十六山、十五溪、十滩。县南有武夷山,北有黄石山,西有三髻山、百丈山,东有寨山、仙洲山。

    位于闽赣边界的武夷山,素以“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的独具景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而闻名于世。“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有声欲静三三水,无势不高六六峰”的诗句,就是对武夷山水全景式的大写真。

    相传,远古的时候,武夷山原本是一片洪荒,处处浊浪横流,妖兽肆虐,哀鸿遍野,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后来,彭祖率领彭武、彭夷两子,以夸父逐日之悲壮,披星戴月,餐风饮露,挥起大锄治山治水,终于把这蛮荒之地造成一方人间仙境。彭武、彭夷去世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对开山有功的兄弟,就以他们俩的名字命名此山,称这碧水丹山为“武夷山”。

    武夷山风景区方圆七十平方公里,有武夷宫、九曲溪、天游峰、桃源洞、天心岩、水帘洞、虎啸岩、莲花峰等风景。区内万千峰峦凝紫叠翠,古木相间,翠竹掩映,整个岩石走向呈昂首向东之势,如万马奔腾,场面极为壮观,无不给人以恢宏的气度。

    同时,武夷山还是座文化名山。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有诗云:“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被历代朝野所推崇,道家称其为第十六洞天。许多禅家名士、文人墨客千里迢迢纷至沓来,在此悟道赋诗。

    山在那里,水在那里。风雅亦在那里。

    柳永的灵性与才情,都将在这里被深情滋养。

    被滋养的,还有他骨子里的率真与狂傲。

    在崇尚儒学的崇安五夫里,书香门第柳家颇受当地人敬重。

    柳宜带着家眷回到故乡,受到了乡民们的热情迎接。而柳永,则在那样的殷勤中,隐隐地感受着入仕带给人的荣耀感。何为功名,何为利禄,此时他并不懂得。他也不知道,这些东西会让人迷惘。

    他还太小,不晓得荣耀背后的苦楚和寂寞。

    这天,是南唐后主李煜离世十二年的忌日,柳宜安排香案,摆好祭品,点起蜡烛,祭奠了自己的旧主。回想这些年的遭遇,不知不觉已是泪眼模糊。

    这时柳永悄然走了进来,看到了香案上的那条素绢。素绢上写着的,是李煜那首《虞美人》。七岁的他,认字不少,但从前所见,都是五言或七言的诗,从未见过这种长短交错、似诗非诗的文体。父亲告诉他,这叫词,是能上口演唱的词章,又叫词曲小令。

    次日,柳宜给柳永讲了词,柳永虽然懵懂,却听得饶有兴趣。

    词这东西,长短平仄,其实都是人生。

    纵然深情唱出,也难免在世事悲欢里陷入沉默。

    与词相遇,大概是柳永的宿命。人生起落,风雨飘零,后来的他,都将诉诸词中。这个叫做长短句的东西,容得下世间所有聚散离合。自然地,也容得下柳永的悲喜。

    几日后,柳宜别了家人,往全州赴任去了。临行前,他格外嘱咐刘氏,要对柳永严加管教和培养,促其苦读诗书,刘氏点头。此后的那些年,她的确做到了,对柳永的教导不曾有丝毫松懈。

    聪慧的柳永,也没让父母失望。他喜欢读书,只不过,与所谓的圣贤书相比,他更钟情的,还是诗词之类的东西。后来,温庭筠、李煜等人的诗词,他读了又读,总是爱不释手。渐渐地,他学会了写诗和填词。于是,有了这首《读史怀今》:

    金风送爽入吾庐,缅忆前贤九月初。借得少陵大手笔,墨香重彩绘新图。

    隔着迢递山水,遥遥地想念父亲,他也会有模有样地填词:

    登山临水望春晖,屈指算来数月离。

    闽江水涨鲤鱼肥。盼爷归,菽水承欢媛庭闱。

    在私塾里,柳永也因为聪颖和刻苦,最得先生欢心。与同龄孩子相比,他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他喜欢写诗填词,自然也喜欢对对子。老师出上联:“岭上古松,仰着龙头望月”,他对下联:“园中新柳,钻出凤尾朝天”;老师出上联:“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他对下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偶尔,回到家里,母亲也会试他的天赋。就像那日,母亲出了个上联:“风吹钟声花间过,又香又响”,柳永想了片刻,便对出了下联:“月照萤灯竹边明,且亮且凉”。

    在母亲的熏陶下,柳永还学会了乐理和识谱。刘氏的外祖父是唐代著名乐师雷海青之后,她从小就随舅舅学习音乐知识。她不仅教柳永乐理,还教会了他吹笛。崇安是乐曲盛行之地,婚丧嫁娶都要奏乐。柳三变经常观看,受到熏陶,由识谱进而学会了记谱和自创新声。

    都说命运是羁绊,其实,命运也是公平的。

    它给你风雨,或许是为了让你看见风雨中的美丽。

    它给你春花,或许是为了让你体会落花时节的凄凉。

    对柳永来说,爱上填词是幸运的,他可以在那些长长短短的字句里,安置许多东西,比如情深,比如缘浅,比如古道残阳。但别忘了,因为填词,他的人生默然间,步入了荒野。花月之下,为红颜填词作曲,听来风流潇洒,心底的无奈,只有他自己清楚。此时,他只是单纯地爱着填词这件事。

    柳宜时常寄回家书,询问柳永三兄弟的学业情况。刘氏在回信中,将柳永钟情于诗词的情况据实以告。柳宜很担心,诗词虽被许多人喜爱,也是怡情悦性之事。然而,对于科举,诗词几无用处。他希望柳永才华横溢,但他更希望,这个天性聪颖的孩子,能够笑傲科场,在仕途扬帆。

    柳宜知道,若要在科场功成名就,就必须认真学习儒家典籍。他写信告诉刘氏,要严厉管束柳永,让他专心攻读经史子集。于是,刘氏找了位尹先生做西席,悉心教导柳永三兄弟。善于思考的柳永,总喜欢问些奇怪的问题。比如,孔子既然是圣人,为何不能将鲁国治理好;比如,颜渊那样好学,为何会短命而亡;比如,窈窕淑女,为何君子好逑,又为何辗转反侧。他的聪慧,让先生欣慰;但他所提的问题,却让先生头疼不已。

    闲暇之余,柳永也会随几位叔父去游山玩水。崇安的山水草木,与这少年灿然相逢,彼此都不陌生。山的厚重,水的清澈,风的灵动,雨的跳脱,被这少年铭记于心。他恨不得,将崇安的十六山十五溪,连同武夷山的三十六峰,尽数游遍。

    故事里,杨柳依依,流水脉脉。

    少年时节,不见秋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