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戚继光惩舅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戚继光年少有为,文韬武略样样精通。17岁的时候,到登州(在现在山东省)当了一名军官。10年以后,27岁的戚继光已经成为管理三营二十五卫所的青年将军了,专门负责海防。

    当时,明朝的海防十分空虚,兵纪败坏、守卫山东沿海的士兵,多半是老弱残兵,纪律十分涣散。所以才给了倭寇可乘之机,不断对骚扰明朝的海防。戚继光到任之后,连连摇头。看来,要打倭寇,当务之急是要整顿军务啊。

    为了扭转这种海防空虚的局面,戚继光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他一面修营房、卫所,一面训练士卒、严肃纪律。年轻的戚继光很快就碰到了意料之内的麻烦。

    一些军官看戚继光那么年轻,资历又不高,以为他只是个纨绔子弟。一点也没把他放在眼里,经常阳奉阴违地违抗军令。而在这些人中,论辈分还有一个是戚继光的远房舅父。戚继光很懂长幼礼节,很尊重他。而这位舅父却有些不通事理,一方面以为外甥在这里,便有了靠山,说话、做事都很傲气。另一方面,以为戚继光年轻,也压不住自己。

    戚继光的威严受到了挑战,心想:“整顿军务势在必行,不能有片刻耽误。现在,士兵们总是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这种情况再不严办,情况会更加糟糕。最烦恼的是这位舅父总是倚老卖老,不听命令,不光是让我为难,还引得别人也不守军纪。要是不先处分他,我怎么能指挥全军呢?”

    一天,戚继光当着众将士的面,要舅父去执行一项军令。舅父听完,哼哼哈哈地答应着:“将军放心,我即刻就去办”。说完半天,却仍旧站着不动。戚继光马上命令军士:“来人,将此违抗命令、接令不出之人拖出门外,军法处置!”有士兵听说此人是戚继光的远方舅父,心想:你们是亲戚,所谓军法处置肯定是做做样子,于是就直直地盯着戚继光,看他如何做。戚继光见有人抱持怀疑态度,便怒目而视:“在军中,一切以军法为准,不论亲疏,犯错都将严惩不贷,还不快拖出去执刑!”

    最终,舅父当众受了处罚,又气又羞,怨恨戚继光不讲情面。

    当天晚上,月明风清,戚继光令家人摆酒菜,把舅父请来,让他坐在上位,恭恭敬敬地用晚辈的礼节向他赔罪。戚继光说:“今天是家宴,您是长辈,我要请您坐上位,还要向您赔礼。请您消消火。但有句话我也不得不说,我们都是军人,在军中是不分辈分长幼的。您从军多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如今朝廷派我来此处负责海防,困难和阻扰重重,我们是一家人,您不帮我谁来帮我?”

    舅父见戚继光说得情真意切,心中羞愧加悔恨,倒身跪在地上,对外甥说:“我服气了。希望你今后执法如山,要是我再违令,尽管用严刑惩治。”

    戚继光不避亲疏惩罚舅父这件事不久传遍了全军。官兵们都十分佩服戚继光的品行,都赞叹他大公无私,有大将风度。经此一事后,军中风气好转了,山东的海防也得到了加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