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是一种心态,简单的心态包含了人生境界的某种超越,它超越了虚荣和刻薄,超越了欲望之中挣扎的贪念、嗔怪和痴迷,用内在的轻松和和谐轻为生命成长的力量内涵,淡抹着生命那异彩纷呈的色泽。用简单的心态看到的生活色彩虽然清淡,但却是黑与白交织的经典,是生命轻为的最深沉原始的底色。
趁岁月静好,我们未老
“当我老了,有一天,在我要回去的那个地方,那个连鸟儿都抵达不了的彼岸,我会想念我写过的那些书,想念那些陪伴过我的文字,想念那些我被想念着也想念着我的人。当一切都结束,在远方不再有想念,我是那样想念曾经那么想念一个人的甜蜜和苦涩、辛酸与孤独。虽然那时候不知道那样的想念有没有归途,能够想念一个人,也被人想念,生命的这张地图终究是漂亮的。”张小娴如是说。
当我们老了,我们又会想念起谁?我们会不会在起风的傍晚,望着飘落的黄叶想起某个人、某段情?我们会不会对着夕阳怀念逝去的青春?又会不会后悔曾经?
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与其在迟暮之年后悔当初,不如趁岁月静好,我们未老之时勇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爱情,亦是如此。
然而,在这个剩女剩男越来越多的社会,并不是他们不想去爱,而是不敢去爱。
小白自从大学毕业后就最怕过年过节,因为每到此时家中的七大姑八大姨就会一遍又一遍问她“有没有对象”、“要不要帮你介绍一个”、“我们同事家的儿子不错,我见过,趁还没上班,你们见见面吧”……
“我怎么觉得现在被长辈问‘有没有男朋友’的心情,比小时候被问‘期末考试’的心情还沉重呢?我们年龄也不大呀,天天被催着相亲、结婚,真麻烦。”小白陪着父母走完亲戚,晚上回到家和闺蜜打电话诉苦。
电话那头,也是一阵叹息:“我们这些没对象的人遇到的情况还不都一样呀!我妈也催着我去相亲呢!你说我们的条件是有多差,怎么连个男朋友都谈不到,竟然沦落到去相亲的地步啊?”
“是你自己眼光高吧!追你的人都快能组个球队踢足球了,你怎么就没一个能看上眼的呢?”小白咯咯地笑着打趣闺蜜。
“追我的人是不少,可是长得帅的经济条件不太好,经济好的人年纪比我大的又有点多,长得凑合,经济也凑合的人呢,我又一点感觉也没有,你说我怎么办?我总不能就这么草率地把自己嫁出去吧?你呢,追你的人也不是没有,你怎么也没有看上眼的呢?”电话那头的闺蜜又是一阵叹气。
这个问题让这两个刚满25岁的漂亮的女孩子已经探讨了无数次,但没有一次能探讨出结果,这一次也一样。挂掉电话,小白伸了个懒腰,“对于爱情,我们是不是已经没有能力去爱了?房子、车子、存款、家庭背景、工作……谈个对象要考虑那么多因素,哪怕都不考虑这些,只谈感情,又怕会受伤害,唉,谈个恋爱怎么这么难?”
小白的同事小倩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与小白不同的是,小倩是外地人,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大城市,小倩早就学会了自己面对一切,她性格大大咧咧,换水修电脑这种事情对她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大家也因此送她一个外号“女汉子”。对于这个外号,小倩不但不生气,反而说:“这个外号还挺符合我的!我也被家里催着结婚,可是我跟谁结啊?像我这种独立性这么强,不会撒娇,不会卖萌,不需要依靠男人的女孩子有哪个男孩子会喜欢我呀!不过我也习惯一个人了,再说现在独立的女性这么多,没男的也可以活得很好,没必要非得嫁人呀!”
虽然话这么说,但小白曾在卫生间听到小倩躲起来哭,一个女孩子过日子哪有那么容易?
想了很多,小白昏昏沉沉地睡去了。第二天,她又早早起床和爸妈一起去郊区看望姥姥。午饭后,爸妈去别的亲戚家了,小白被姥姥拉去说话。
“小白啊,告诉姥姥,有男朋友了没?”姥姥拉着小白的手问。
小白的童年时光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因此和姥姥特别亲,尽管这个问题被问了不知道多少遍,但她还是笑着说:“还没有呢!姥姥您这么急着把我嫁出去呀?姥姥不喜欢小白了吗?”
面对外孙女的撒娇,老人意味深长地说:“别嫌姥姥话多,你们年轻人啊,总觉得自己还小,日子还长,找对象左挑右拣,总不满意。可是,挑着拣着,日子就这么过去了,等你年龄大了就该后悔自己当初怎么就没好好谈场恋爱。你们这个年纪该谈恋爱就谈,别考虑那么多,只要自己喜欢就行。听姥姥一句话,别怕受伤,你受伤了还有姥姥在你身后呢,去尝试爱一个人吧!”
听着姥姥的话,小白默默不语:也许自己真的该抛弃那种“前怕狼后怕虎”的心理,勇敢地去谈场恋爱了。
“春天要来了,我的爱情也该来临了吧!”小白在心里轻轻对自己说。
趁岁月静好,我们未老之时,我们应该爱上一个人,为爱而爱。他也许长的不好,也许贫穷,也许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渊博的学识。他也许什么都没有,甚至,两个人最后可能不会有结局。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两个人相恋时的爱,满满的就似倒入杯中的可乐,沸腾到溢出来。有爱,不就足够了?
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有一场这样的爱情,你忘乎所以,竭尽全力,在你眼里他就是世界,世界也就是他。你们耳鬓厮磨,卿卿我我。盛大的爱如同烟火,燃尽一生炙热。年轻的时候一定要爱上这样一个人。因为,只有年轻的我们才能用生命去捍卫爱情。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生命中,总有些人,安然而来,静静守候,不离不弃;也有些人,浓烈如酒,疯狂似醉,却是醒来无处觅,来去都如风,梦过无痕。红尘芸芸,总会有人愿意,为我们卑微到尘埃里,那是我们一生的眷属;也总有一个人会让我们心甘情愿在他面前卑微到尘埃里,遇到这个人,就勇敢的去爱吧!
这样,当有一天我们老去,回忆里也不再会有遗憾。春去春又来,人总会一个一个离去,带走一颗颗洗尽铅华的心,但诚挚的爱不会老去,它会穿越时空与我们相聚,让我们在夕阳下的容颜依旧耀耀生辉。
趁岁月静好,我们未老,抛开世俗的条条框框,为了爱,简单爱吧!
放在心底就好
“有些人,在心底从来没忘记……”电影《被偷走的那五年》的海报上,这句宣传语瞬间击中了多少人的心?
“为什么一觉醒来,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你就不是我的了?”女主人公何蔓因车祸导致失忆后对男主人公谢宇说。
听到这句台词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在默默拭泪?
“为什么一觉醒来你就不是我的了?”
为什么曾经朝夕相处、彼此深爱的两个人,在突然之间,就不再属于彼此了?
分手的原因有千种万种,但最后的结果却都是两个人再也无法在一起了。但即使已经知道事实无法改变,可是还是有很多人沉浸在以前的伤痛中不能自拔。
电影《101次求婚》中的女主人公叶熏就是如此,她与未婚夫许卓郎才女貌、情投意合,但却在婚礼上被逃婚,以为未婚夫已经凶多吉少的她三年来沉浸在悲痛之中。虽然美丽高雅的她身边追求着不断,但她却再也无法爱上其他人。
三年的时光就在叶熏痛苦的回忆中悄悄溜走,当男主人公黄达冲去拦住大卡车,让她忘记过去时,她哭着离开,告诉黄达自己没办法忘记曾经深爱的人。庆幸的是,黄达没有放弃,他执著地追求叶熏,最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了美人的芳心。叶熏也终于被黄达朴实无华的感情打动,即使后来未婚夫许卓再一次出现,她还是选择了和黄达在一起,因为,对于前一段感情,她已经放下了,她不是忘记,只是学会了将曾经的感情和恋人放在心底,然后打开心扉,重新接受另一段感情。
如果婚姻中的一方真的离开了人世,那另一方接下来的生活到底是该一个人过,还是另觅新欢?
张阿姨的老伴儿去年因为脑溢血而突然离开了人世,由于事发突然,张阿姨一时间无法接受,整日以泪洗面,根本无法继续上班。无奈之下,她的儿女帮她办了内退,并鼓励她参加各种老年人活动,希望自己的母亲能早日从悲伤中恢复过来。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张阿姨的心情逐渐平复,笑声也越来越多,她的儿女提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但时间不长,他们发现已经变得开心的母亲又开始忧心忡忡,而无论他们怎么问,母亲就是说自己没事,说他们想多了。
原来,张阿姨参加了社区的老年人交际舞活动,经过长期的接触,她与舞伴王叔叔之间产生了一种类似于爱情的感情。两位老人很能谈得来,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王叔叔也丧偶多年,希望晚年能有个伴儿。但张阿姨却不敢迈出这一步,她觉得如果自己再婚不但对不起去世的丈夫,更无法跟儿女交待,还会招来其他人的指指点点,自己的名声也会因此受损。
张阿姨又变得郁郁寡欢了,为了躲避王叔叔,她甚至借口自己身体不舒服而不再去参加交际舞活动。尽管王叔叔后来几次找到她给她做思想工作,但是张阿姨还是不允许自己再婚。
在与张阿姨的交谈中,王叔叔意识到阻止她再婚的第一个因素就是她害怕儿女不同意。于是,王叔叔找到社区居委会的陈大妈,希望她能去试探一下张阿姨儿女对于其母亲再婚的态度,陈大妈爽快地答应了。
张阿姨的儿女在听到自己母亲想再婚时,起先是惊讶,觉得无法接受,陈大妈见状,单刀直入,说:“现在都什么社会了?难道就许年轻人谈恋爱,不许老年人找个伴?年轻人开放的同时,还在用绳索捆住老年人的感情?你们现在都成家立业了,你们上班,孩子上学,你母亲有多孤独你们知道吗?就算你们能多抽时间陪陪她,但也不及她身边有个随时能说上话的人强吧?老人上了年纪,身体就容易出毛病,万一你母亲有个什么事,身边有个人,你们不是更放心?”
在陈大妈的谆谆劝导下,张阿姨的儿女终于同意了母亲再婚这件事。
做完了张阿姨儿女的思想工作,陈大妈又找机会去和张阿姨谈心。
“小张啊,身体好些了吗?最近怎么都没去跳交际舞呀?大家都挺想你的,明天过来吧!”陈大妈打电话邀请已经多日不去跳交际舞的张阿姨。拗不过陈大妈的邀请,张阿姨第二天还是去了交际舞活动场所。
为了减轻张阿姨的心理负担,陈大妈特意给她换了舞伴,王叔叔也没出现在当天的活动上。在跳舞间隙,陈大妈拉着张阿姨去和几位老人聊天,大家从唠家常开始,逐渐将话题转移到老年人再婚这个问题上。
“以前啊,要是婚姻中的一方离世了,另一方就得孤老终生,这样人们才会说这人对爱忠贞不渝;如果活着的人再觅新欢,大家机会说其水性杨花,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就宣扬的一种道德思想观。古时甚至还有鬼婚一说,更有屡屡不断的贞节烈女为拥有一块倍受赞扬的贞洁牌坊而饱尝非人性的一生辛酸。可是现在不同了,谁说我们老年人就不能有场黄昏恋?”
“就是,就是,我们年人更需要情感的依托。儿女们长大了,飞到了够不到的地方,身边有个可以说话的人,可以互相照料的对象,应该是儿女的福分。”陈大妈说完,李阿姨赶紧附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这个话题,都认为老年人如果能遇到说得来的伴儿,一定要抓住机会,千万不能再让自己留下遗憾。张阿姨始终沉默不语。
等大家都走了,陈大妈拉着张阿姨的手说:“你老伴儿在世时,你们可是咱们小区的模范夫妻。可是天不怜人呀,他走了,难道你也要孤老终生吗?那样你会高兴吗?我想他在天上,也希望他走之后能有个人照顾你,你能过得舒心,那样他才能在那边安心啊!”
张阿姨还是不说话,陈大妈接着说:“人啊,都觉得自己孤苦伶仃过完这辈子才能对得起先离去的人,其实呀,活着的人过得好才是对得起离去的人,才能让对方安心啊!”
说到这里,张阿姨重重叹了口气,说:“谢谢你啊,陈姐,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是就算我自己想得开,我的孩子们也不会同意呀!”
“这你放心,我呀,早就已经和你的孩子沟通过了,他们都同意!”陈大妈见张阿姨松口,高兴地笑了起来。
冰心说,如果她死了,那么对方一定要寻找新人来代替她,才可以证明爱人离开她就无法生活下去,所以必须去寻找一个人来代替生活中的她;如果不找新人,自己一个人过余生,则证明她曾对于爱人来说是不重要的,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如今即使她没了,爱人一个人也可以很好的生活下去。
冰心的此番话语可谓用心良苦,但也流露出她对夫君的至深之爱。正因为爱,她希望她百年之后有人可以继续陪伴在夫君身边,这种才是真的爱。愿他幸福永远,不自私的爱。
而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胸怀,不仅对对方要如此,也要如此对自己,不要被世俗的眼光捆绑起自己的心。佛曰: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已经失去的感情,失去的人,放在心底就好,打开心怀,去迎接新的生活吧!
寂寞是生活的底色
何为寂寞?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后主李煜的无言是一种寂寞吧!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月夜独思是一种寂寞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的田园之乐,其实也是一种寂寞吧!
……
寂寞不是孤独,不是无聊,不是枯寂,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是人生的底色!能够享受寂寞的人,即使在狂风骤雨中,也能感受到“雨打梨花深闭门”的美妙;即使在无路可走时,也能发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禅意……
梁实秋先生曾经这样描述寂寞:“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尘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对于文人,寂寞是他们创作的源泉,他们可以很长时间都沉浸在寂寞中,进而写出让世人喜欢的文字,也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但如果一个音乐家失去了听觉,将永远处于寂寞之中,那对音乐家来说,寂寞是一种灾难,还是一种幸运?
贝多芬是世界闻名的音乐家,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就非常热爱音乐,但不幸的是,后来,贝多芬失去了听力。失聪后的贝多芬陆续又创作出很多知名的曲子,有一家报社想采访贝多芬,做一个类似人物传记的报道,想知道失聪对于他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于是记者敲响贝多芬的家门。
“对不起先生,他不肯接见你的。”女佣倚靠着门槛为难地说,“他说现在不会接见任何人,他不喜欢别人打扰他,他只要孤独和安静……”
记者不肯就这样被拒之门外,便苦苦哀求,最后这个好心肠的女佣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带他试试看,不过,她还是要求记者能够答应按照她的意思决定去留。
女佣带着记者来到贝多芬工作的房间,不算大的屋子里摆着两架惹人注目的大钢琴。女佣解释道:“他平常都是在这架钢琴上工作,在那架钢琴上弹奏。你们别看着屋子里乱得一团糟,我以前可是常常收拾,可是后来才发觉这完全是徒劳的。他看到整齐的房间就会烦躁,不一会儿就又弄乱,所以我也不再帮他整理……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都是自己做东西吃,从不让去帮他,因此吃得简单随便……可怜现在他几乎完全聋了,身体又常常感到不舒服,耳朵还听不清楚,看着都叫人难受……对了,他还有个流氓一样的侄子,隔三差五地来麻烦他,我看着都生气……啊,他要下来了,希望他看到你后不会责怪我。”
楼梯上传来沉重的脚步声,站在屋子里都听得很清楚,走到第二层的时,他不知为何停下来,随后他就走进门来。站在眼前的是一个身高五英尺的人,极宽阔的肩膀看上去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以及命运的担子,强壮的体魄又让人觉得他完全担负得起。今天他身穿淡蓝色的上衣,胸前一排黄色的纽扣,衣服里面是一件纯白的背心,这样的装束看上去显得格外陈旧,甚至可以说是不整洁的。他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跟女佣打听才知道那是一副助听器,可惜很早以前就失效了。他并没有去注意屋子里的两个人,而是径直走到那架像巨熊一般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跟往常一样坐下来,拿起一枝笔准备写些什么,这时记者看到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记者怀着敬畏又怜悯的心情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一头像火一样蓬勃的头发,似乎从来未被梳过;那双深邃的眼睛里仿佛透射出一种凝重而不可逼视的光;长长的鼻子看上去略显笨重,下面是一张紧闭的嘴和方形的下颏;这样一张悲剧的脸上隐藏着些许愁苦和力量,甚至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顿了顿脚,走上前准备吸引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脸上充满了不耐烦。
“什么?又怎么了?”他大声得就像狮子在吼一样,接着又像在自言自语,“倒霉,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有意地用手指了指,贝多芬问:“谁?那是谁?”突然间,又粗着嗓子喊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记者小心翼翼地将一张字条递给他,贝多芬拿起钢琴上的眼镜戴起,专注地看着纸条:“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的话虽然听起来很严肃,但是脸庞上很快就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贝多芬敲了敲自己的耳朵,然后从旁边拿过一张纸和一枝铅笔交给记者,记者就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
看过纸上的话,大音乐家的眼中似乎泛起了泪光。能听到他是在喃喃自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抬头看看天花板,又看看窗外,一脸神往的表情:“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那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造访者,记者不停地在本子上记录。命运对待贝多芬是何其得不幸,“耳聋”就好像把他的灵魂密不通风地锁闭在磐石中一样,失聪对于他更像是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将他牢牢困于其中。然而,失聪也不能说是毫无益处,如今不正是给带来了隔绝人世喧嚣的安静吗?他看似孤独寂寞,却有“永恒”相伴。
欢畅的谈话使贝多芬的心情一下好了许多,天色也在不知不觉中黯淡下来,于是,他打算请记者留在他的屋子里吃些简便的晚餐。用餐期间,他又向记者说起往昔的许多故事,有他在童年时期跟随海顿、巴赫学习乐曲的生活,也有他当初为了生计在乡村音乐队指挥的生活……
贝多芬甚至还向记者讲述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的曲目是《费黛里奥》,当时他只顾站在台子上按着原定的节拍去指挥,没有注意到台下的听众脸上奇怪的表情。等到演奏结束,全场一片雷动的掌声,贝多芬还是站在指挥台上,很久很久地背对听众,直到后来,一个女孩拉着他的衣襟示意向观众答谢时,他才意识到演奏结束,然后缓慢地转过身向大家鞠躬。原来他已经完全聋了,永远都不可能再担任指挥!
贝多芬没有伤心,而是大声地对客人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失聪对于任何人来说无疑都是晴天霹雳,更何况贝多芬是一名音乐家!但坚强的贝多芬并没有被打倒,反而失聪后的那种安静、不受侵扰的感觉是他一直追求的,虽然无法听到自己创造的乐曲,但是他并不伤心,在女佣的帮助下,他能鉴别出作品的好坏。
如今我们所听到的贝多芬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他在耳聋之后创作的,对他来说,失聪或许是件好事,可以让他再也听不到俗世的喧哗,可以享受安宁,享受寂寞,全力地醉心于音乐。独守寂寞无疑是他一直向往的生活,在一个人的时光里,他总能听到内心的感觉,与自己的对话能让他有透彻的感悟。寂寞,恰恰是他无限灵感的来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