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论金融危机-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李慎明论金融危机”系列文章整理小组主要成员:华南理工大学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陈荣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单超、李霞、罗叶丹、简婷、张博、蒋明伟、李亚、王永刚、周栋梁等。

    [2]该公众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管。

    [3]《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第10页。

    [4]卢麒元,香港沃德国际资产管理顾问公司董事局主席。

    [5]《人民日报》2017年4月26日。

    [6]《美国存在着“资产泡沫”问题——索罗斯就世界金融问题答记者问》,《日本经济新闻》1999年1月22日。

    [7]《美国经济是即将破裂的泡沫》,《今日美国报》1999年3月11日。

    [8]《美国经济是即将破裂的泡沫》,《今日美国报》1999年3月11日。

    [9]《美国经济是即将破裂的泡沫》,《今日美国报》1999年3月11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下册),第579页。

    [11]《人民日报》2017年5月15日。

    [12]原文刊登于《内部文稿》1999年第23期,第2~5页。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53页。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45页。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83页。

    [16]本文系2000年1月25日作者在古巴哈瓦那“第二届经济全球化与发展问题经济学家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稿。原文刊登于《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76页。

    [18]《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61页。

    [19]《美国国家利益》1989年夏季号。

    [20]美国《华盛顿邮报》1990年7月18日。

    [21]美国《新闻周刊》1992年4月27日。

    [22]埃莱娜·长雷尔·当科斯:《俄罗斯复兴的代价》,法国《费加罗报》1999年11月12日。

    [23]《全球1000家公司》,美国《商业周刊》1999年7月12日。

    [24]美国《外交》1999年7~8月。

    [25]参见美国1999年9月23日《华盛顿时报》所载专栏作家阿诺德·比奇曼的文章。

    [26]《世界仍有8亿多人在挨饿》,日本《读者新闻》1999年10月5日。

    [27]《一个更加富裕的世界,但也有更加贫穷的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9年5月4日。

    [28]《穷人的境况:美国必须增加开发援助》,美国《外交》1999年5~6月。

    [29]《全球化对第三世界的影响》,《国外理论动态》1999年第6期。

    [30]《全球化对第三世界的影响》,《国外理论动态》1999年第6期。

    [31]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路透社联合国1998年9月9日英文电。

    [32]《一个更加富裕的世界,但也有更加贫穷的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9年5月4日。

    [33]《发展无国界》,阿根廷《民族报》1998年12月1日。

    [34]《穷人双倍负担第三世界债务》,美国《洛杉矶时报》1997年11月5日。

    [35]《使强劲经济受损的5个问题》,美国《纽约时报》1999年1月4日。

    [36]卫建林:《历史没有句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第302、303页。

    [37]《美国流行文化渗透到世界各地》,美国《华盛顿邮报》1998年10月25日。

    [3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33页。

    [39]《问题和答案:美国为什么如此繁荣?》,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999年3月17日。

    [40]《因特网经济:世界发展的新引擎》,美国《商业周刊》1999年10月4日。

    [41]《美国在制造债务炸弹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9年11月1日。

    [42]《1999年会发生股市大崩溃吗?》,英国《外事报道》1999年10月28日。

    [43]《对资本主义持批评态度的人》,英国《金融时报》1999年11月27日。

    [44]《人民日报》1977年11月1日。

    [4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56页。

    [46]本文系2001年2月作者在人民日报社在海南三亚召开的“全球化论坛”上的演讲稿。原文刊登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5期。

    [47]《联合国宪章诠释》,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第680页。

    [48]《联合国宪章诠释》,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第695页。

    [49]《全球化与风险》,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2000年6月7日。

    [50]《对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的专访》,法国《回声报》2000年6月5日。

    [51]《第三世界国家讨论一项对付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的计划》,西班牙《国家报》2000年4月11日。

    [52]《经济热,但很多人被冷落》,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0年9月18日。

    [53]《无法忍受的贫困是最大的威胁》,西班牙《国家报》2000年8月7日。

    [54]《一个不公正的世界乃是一个危险的世界》,法国《快报》2000年11月10日。

    [55]《给世界上的穷人以较公平的交易》,英国《金融时报》2000年12月11日。

    [56]《77国集团分析面临的挑战和同富国对话的途径》,埃菲社哈瓦那2000年4月10日电。

    [57]参见《中国经济导报》2000年6月30日。

    [58]参见《为新时代命名》,美国《外交政策》2000年夏季号。

    [59]参见《一幅新的世界地图》,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00年6月24~30日。

    [60]参见《美国为何出现贸易逆差却一直保持经济繁荣》,日本《读卖新闻》2000年8月2日。

    [61]参见《美国向世界“透支”》,《人民日报》2000年4月20日。

    [62]参见《全球化:风险与前景》,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2000年6月7日。

    [63]参见《美经济软着陆中的五大隐患》,新加坡《联合早报》2000年12月6日。

    [64]参见《美国缘何出现贸易逆差却一直保持经济繁荣》,日本《读卖新闻》2000年8月2日。

    [65]参见《金融界处于全球大战游戏的中心》,美国《华尔街日报》2000年7月19日。

    [66]参见《一位有着哲学头脑的商人》,英国《泰晤士报》2000年12月8日。

    [67]参见《恢复森林》,美国《外交》杂志2000年11~12月。

    [68]参见《人越多,资源越少》,西班牙《国家报》2000年4月24日。

    [69]参见《享乐主义者造成的负担》,德国《时代周报》1994年7月22日。

    [70]参见《第三世界国家的环境恶化与贫困》,日本《读卖新闻》2000年7月12日。

    [71]〔美〕莱斯特·瑟罗:《21世纪的角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第213~214页。

    [7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33页。

    [73]原文刊登于《理论前沿》2002年第1期。

    [74]布朗基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财产私有制度,在其76岁的生涯中,他多次领导起义,多次失败,曾两次被判死刑,其中有36年时间在30所监狱中度过。布朗基主张通过政治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但其基本策略是少数人的起义或阴谋手段,这与马克思主义主张的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夺取政权是根本不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恩格斯是群众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布朗基是英雄史观,是历史唯心主义者。但他无疑又是19世纪法国反对封建君主制度的伟大旗手,是早期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头脑和心脏”(马克思语)。1870年巴黎公社革命取得初步胜利后,他缺席仍被选为公社名誉主席。1881年1月1日布朗基去世后,巴黎20万群众自发为其送行。

    [75]本文是2003年10月25日作者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草案》、《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草案》和《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时的发言。

    [76]本文系2005年12月27日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国际论坛“全球经济失衡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研讨会上的发言,后此文刊登于《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第2期。

    [77]此处删除5700余字。主要观点是,美国经济已经开始步入长周期中的衰退的轨道。美国经济要走完这一衰退期,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也可能并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美国经济这一轮严重的经济衰退甚至是大萧条延期到来的时间越长,其衰退程度便会越重。这正如同洪水正在集聚,如果不及时疏导,而是仅加固堤坝,将来堤坝就会垮得越惨。被删文字,可参见本书《世界社会主义现状和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一文。

    [78]原文刊登于《社会科学报》2006年9月14日第1版至第3版。

    [79]原文刊登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4期。

    [80]〔日〕寺岛实郎:《展望2002年》,日本《世界周刊》2002年新年合并号刊。

    [81]埃菲社悉尼2002年2月23日电。

    [82]《一位有哲学头脑的商人》,英国《泰晤士报》2000年12月8日。

    [83]参见《华盛顿观察》周刊2005年第45期。

    [84]〔英〕刘易斯:《增长与波动》,华夏出版社,1987,第9页。

    [85]〔德〕路德维希·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商务印书馆,1983,第12页。

    [86]〔美〕萨缪尔森:《经济学》(上),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第313页。

    [87]原文刊登于《世界历史》2009年第3期。

    [88]《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第2版,第143页。

    [89]《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370页。

    [90]江泽民:《在2000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界领导人峰会午餐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0年11月16日。

    [91]美国《纽约时报》,http://www.nytimes.com/,最后访问日期:2007年3月29日。

    [92]《美国贫困人口不断增加》,http://www.xinhuanet.com/,最后访问日期:2008年11月19日。

    [9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第548页。

    [94]《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第403页。

    [95]《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第395页。

    [9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第162页。

    [97]《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4期。

    [98]《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第302页。

    [99]原文刊登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

    [100]江泽民:《在2000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界峰会午餐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0年11月16日。

    [10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第548页。

    [102]《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6,第90页。

    [103]林纯洁:《通货再膨胀:美国“技术性违约”的可能》,《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1月13日。

    [104]郑若麟:《报告悲观预测引争议主权债务危机二季度大爆发?》,《文汇报》2010年3月7日。

    [105]《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第67、68页。

    [106]王德春:《近期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几个特点》,《学术研究》2010年第1期。

    [107]克里斯蒂娜·拉森:《中国和美国:不可或缺的轴心》,美国《时代》周刊2010年3月10日。

    [108]《美国成为“高明大国”途径:巧实力》,转引自《参考消息》2009年7月5日,原文见约瑟夫·奈:《变高明》,美国《外交》双月刊7~8月号。

    [109]《美国成为“高明大国”途径:巧实力》,转引自《参考消息》2009年7月5日,原文见约瑟夫·奈:《变高明》,美国《外交》双月刊7~8月号。

    [110]新华社:《参考资料》2010年1月25日。

    [111]樊元主编《资本主义兴衰史》,人民出版社,1984,第227、250、279、284、286页。

    [112]金·R. 霍姆斯:《利用军事实力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最后访问日期:2009年6月1日。

    [113]金·R. 霍姆斯:《利用军事实力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最后访问日期:2009年6月1日。

    [11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第181页。

    [115]原文刊登于《红旗文稿》2010年第6期。

    [116]原文刊登于《红旗文稿》2010年第10期。

    [117]《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第57页。

    [118]本文系作者2011年8月11日在成都召开的“第二届城市科学发展论坛”和“首届防灾减灾市长峰会”上的发言摘要。原文刊登于《环球时报》2011年8月16日,原标题为“李慎明:更大金融灾难或还在后头”。

    [119]原文刊登于《红旗文稿》2011年第13期。

    [120]原文刊登于《环球时报》2012年9月20日。

    [121]原文刊登于《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原标题为“‘资本主义冬季之后是社会主义的春天’——李慎明对当今世界格局及发展趋势的深度剖析”。

    [122]原文刊登于《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年第3期。

    [123]此处删除3300多字,可参见本书《七大资源匮乏呼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文。

    [124]《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第1364页。

    [125]《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1979,第272页。

    [126]原文刊登于《红旗文稿》2015年第1期。

    [127]原文刊登于《红旗文稿》2015年第22、第23期。

    [128]《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129]《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88,第143页。

    [130]《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72,第290页。

    [131]《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88,第2页。

    [13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96页。

    [13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281页。

    [13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296页。

    [135]《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第7页。

    [13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第35页。

    [137]《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0日。

    [13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44页。

    [13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53页。

    [140]《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85,第483页。

    [141]《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88,第36页。

    [142]《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90,第142页。

    [143]《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90,第254页。

    [144]《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90,第400页。

    [145]《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90,第403页。

    [146]《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90,第361页。

    [147]《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90,第374页。

    [148]《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85,第503页。

    [149]《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85,第278页。

    [150]《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88,第143页。

    [151]《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85,第55页。

    [152]《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85,第410页。

    [153]《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88,第78页。

    [154]《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88,第78页。

    [155]《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6卷,2013,第233页。

    [156]《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第1562页。

    [157]《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370页。

    [158]江泽民:《在2000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界领导人峰会午餐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0年11月16日。

    [159]胡锦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9月16日。

    [160]《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

    [161]《列宁全集》第27卷,第2版,1990,第141页。

    [162]《人民日报》2015年9月12日。

    [163]《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第143页。

    [164]《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90,第436页。

    [165]《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90,第70页。

    [166]《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031页。

    [167]本文刊登于《中国人大》2017年第7期。

    [168]本文是作者于2017年10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8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的发言。

    [169]《人民日报》2017年5月15日。

    [170]《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第302页。

    [171]《人民日报》2017年5月15日。

    [172]《环球时报》2017年1月19日。

    [173]《全球化退却:自由贸易究竟怎么了?》,美国《华尔街日报》2017年3月29日。

    [174]《全球饥饿人口达8.15亿人》,日本《朝日新闻》2017年9月16日。

    [175]法新社华盛顿1月20日英文电。

    [176]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全球化及其新的不满》。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2016年8月8日。

    [177]法新社雅加达2017年2月23日电。

    [17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第268页。

    [179]《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193页。

    [180]《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8册,人民出版社,1998,第122~123页。

    [181]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17年6月22日。

    [182]2017年6月26日俄《消息报》报道,俄“列瓦达中心”针对1600人进行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38%的俄罗斯人认为,俄历史上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5年前进行的类似民调中,42%的人认为斯大林在国家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次调查中,俄总统普京和诗人普希金并列第二,34%的受访者持这一观点。对普京来说,这是他首次在此类民调中进入前三甲。而居第三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

    [18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1995,第447、448页。

    [184]多伊尔·麦克马纳斯:《穿越混乱的推文:特朗普的飞车袭击式外交政策》,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2016年12月25日。

    [185]法新社华盛顿2017年1月20电。

    [186]《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第310页。

    [18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20页。

    [188]《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第230页。

    [18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79页。

    [19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80页。

    [191]《人民日报》2017年7月27日。

    [19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第32页。

    [19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第32页。

    [194]《人民日报》2017年9月30日。

    [195]《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第109页。

    [196]《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第578页。

    [197]《人民日报》2016年5月18日。

    [198]《人民日报》2017年9月30日。

    [199]《人民日报》2016年12月28日。

    [200]《人民日报》2014年12月4日。

    [201]《人民日报》2017年7月27日。

    [202]李霞、陈荣荣整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