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这样的观点持反对意见。汽车是一种消费品,也是代步工具。最大的优势是扩大了一个人的活动范围,提高了效率。但很明显的是,房子买下来就增值,汽车买下来就贬值。这是其一。
其二,城市交通越来越堵,油价节节攀升,轨道交通四面开花。因此,年轻人过早养车其实是过于奢侈了些,既不环保,也不节约。更要命的是,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油价仍会处于上升态势,买得起车、养不起车将会成为常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陆克华透露,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已有10个城市拥有共29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运营里程达到776公里,年客运总量达22.1亿次。此后,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出,国务院已经批复了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到2015年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等22个城市将建设79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259.84公里,总投资8820.03亿元。可以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将很快超越轨道交通密度最大的巴黎等城市,从城市任何一个地点步行十分钟就能找到地铁车站不再是梦想。
轨道交通、道路拥堵、节能环保生活方式,等等,未来以上班、社交为主的小汽车出行方式将被文化与现实逐步弱化。
而小城市内的活动,则更不需要专门一辆汽车代步了。
尤其是作为年轻人,又有多少事情真的需要有专门一辆自己的汽车来解决问题呢?或许偶尔有少许急事,打个车就能解决问题,比私家车便捷、廉价多了,丝毫没有停车难等方面的麻烦。
最关键的是有一个因果关系要搞清楚:不是因为有了汽车而可以扩大活动半径,而是因为现实的活动半径需要才购买汽车。否则,即使你买了汽车,它也只会和你一起整天在“睡城”里困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