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99个领导细节-适当施加一些压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引狼入室”,制造生存压力

    美国某地区为保护森林中的羊群,就把所有的狼都杀光了,结果是羊群却逐年减少。原来,没有了狼之后,这些羊群很少奔跑,对疾病的抵御能力极差,同时大量羊群的繁殖使它们没有足够的食物。考虑到这种情况,当地民众又从外地引入了狼群,最后这些羊群又恢复了生机。

    这一小小的事例说明了没有危机感就没有活力,这样最终会导致自己废灭。对一个团体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压力那么个人就会缺乏动力。我们可以想象在“吃大锅饭”的年代,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谁都不想吃亏,所以就没有人愿意去多干;但分开以后,多干多得,不干就什么也没有,这下谁不努力去干好呢?关键就是生存的压力使人去奋发前进。

    随着竞争的激烈,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被“狼”吃掉。领导可以利用下属的这些心理,从外部招纳有能力的人作自己的下属,让他们去抢旧下属的饭碗,面对竞争的压力,旧下属们也就不得下放低姿势,努力去提高自己的技能以做好自己的工作。

    日本三泽公司的总经理三泽千代对这一用人艺术深有体会。

    三泽认为一个公司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就少了新鲜感和活力,容易产生惰性,找些外来的人加入公司,制造紧张气氛,企业自然就会生机勃勃。于是三泽公司每年都要从外部“中途聘用”一些精干利索、思维敏捷、年龄在25—35岁的职员,甚至还聘请常务董事一级的大人物,让公司上下的职员都感受到压力。由于这一措施,从而使企业内部始终保持着奋发向上的活力。而同时,员工的能力都普通提高。

    “引狼入室竹的主要目的是让下属都有一种生存的压力,从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把工作干好。不过,在引进外部人才时领导也必须注意,首先这些人才必须是少而精,精才能达到实际的效果,不然就对内部人员构不成压力;其次是因为下属长期为你工作,心目中有一种功臣的感觉,如果引进人员过多则会使下属认为领导喜新厌旧、让外人来夺自家人的饭碗,就会导致自己人愤然出走,也就达不到育人的效果。”

    智猪博弈

    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猪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历亲为了。

    “小猪等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等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仅为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

    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也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为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

    原版的“智猪博弈”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但是对于社会而言,因为小猪未能参与竞争,小猪搭便车时的社会资源配置并不是最佳状态。为使资源最有效配置,规则的设计者是不愿看见有人搭便车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板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绝“搭便车”现象,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设置是否合适了。

    比如,公司的激励制度设计,奖励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权,公司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员工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很高。这相当于“智猪博弈”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但是如果奖励力度不大,而且见者有份(不劳动的“小猪”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猪也不会有动力了,就像“智猪博弈”减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最好的激励机制设计就像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的办法,奖励并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针对个人(如业务按比例提成),既节约了成本(对公司而言),又消除了“搭便车”现象,能实现有效的激励。

    许多人并未读过“智猪博弈”的故事,但是却在自觉地使用小猪的策略,如股市上等待庄家抬轿的散户;等待产业市场中出现具有赢利能力的新产品,继而大举仿制牟取暴利的游资;公司里不创造效益但分享成果的人等。因此,对于制订各种经济管理的游戏规则的人,必须深谙“智猪博弈”指标改变的道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