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西藏,不知道还能去什么地方-和《西藏文学》的朋友在一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从珠峰返回拉萨,已经是8月4日中午了,《西藏文学》的主编克珠群佩老师知道我来西藏,就发来短信,说陕西来了几个作家,他们接待,还要开个座谈会,希望我参加。我没有参加他们的活动,今天是星期六,他特地邀请我去喝茶,《西藏文学》编辑部主任邵星先生也在,还请来了成都军区《西南军事文学》杂志社的凌仕江。凌仕江的散文《你知道西藏的天有多蓝》被作为高考作文题出现,在散文界很有影响。他一年中有半年待在拉萨,是《西藏文学》的铁杆作者。因为我近年有西藏题材的小说在《西藏文学》发表,与主编克珠群佩先生有电话来往,却一直不认识。今日相见,格外亲切,他是著名的藏学专家,早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对藏族宗教很有研究。我们在一起说到了西藏文学界,说到了藏文化等等,凌仕江似乎对改版《西藏文学》更感兴趣,他希望刊物走市场。我则更希望《西藏文学》成为全国读者了解西藏文学、宗教艺术、风景名胜的窗口。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如潮的中外游客来到西藏,他们对西藏的神秘感和认知度越来越强烈,作为纯文学刊物的《西藏文学》和内地许多文学刊物一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他们知道我一个人独自来西藏的时候,几个人同时睁大了眼睛,凌仕江笑着说:啊呀,大侠。克珠老师热情地向我约稿,并祝福我顺利返程。他们留我下午吃藏餐,因为还要写稿,时间紧张,被我谢绝了。我说还想在拉萨的大街小巷转一转,想最后一次感受西藏,感受拉萨。

    和三年前的西藏比较,和三年前的拉萨比较,变化实在太大了,街道更加宽敞干净,鲜花摆满主要街道,大昭寺广场依然是最繁华的商品市场,各种旅游纪念品琳琅满目,唐卡、羊皮画、牦牛制品、玛瑙、绿松石、冬虫夏草、藏红花等等,随处可见,价格也参差不齐。八廓街的白天人头攒动,叫卖声此起彼伏,藏人、汉人、外国人、僧人、俗人时不时聚在一起,相互交谈,成为一道奇特的风景。傍晚的八廓街热闹极了,信教不信教的人都绕着八廓街转圈,有人念经,有人转着经桶,有人嘻嘻哈哈,跟在藏民后面看热闹。转到大昭寺门口,有人会停住脚步,将相机对准磕长头的信徒。大昭寺前面的酥油灯小屋,永远长明着,信徒常年四季给油灯添加着酥油。

    拉萨街头的游客明显增多,内地人、外国人,散客、团队比以前多出许多。旅馆明显不好找了,布达拉宫本来一百元的门票最高炒作到八百元,还拿不到当天的票。青藏铁路的火车票异常紧张,正常情况下买不到十天以内的车票,找旅馆帮忙,加收了一百元手续费,才买到一张硬座票。后来听人说如果通过旅行社购票,加收一百五十元手续费,可以买到十天以内的硬卧票。在太阳岛,会看见成群结队的汉族女孩,画唇描眉,穿着和气温不相适宜的超短裙,露着低低的胸脯,眉飞色舞,招摇过市,发廊和足浴的招牌与重庆火锅招牌一样火辣辣地横挂在街巷上。

    傍晚,我会再次走向八廓街,走向藏族人心目中的圣地,走向亿万喜欢和向往西藏的人心目中最后的净土,走向我恋恋不舍的大昭寺、八廓街、布达拉宫广场,在灯火辉煌的圣地,徜徉、徘徊、彳亍、想象和怀念。

    拉萨2006.8.5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