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逸事-与风水无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刘三是个放牛娃,从小就和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相当清苦。

    这天,刘三照旧去替罗家放牛,他把牛赶到村后的老龙窝,自己就在一边逮蛐蛐玩。正玩得高兴,忽然从地头上走过来一胖一瘦两个风水先生,刘三好奇地瞅瞅他们,见那两人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停下脚步,盯着他看了一会,然后低声耳语了一阵,就开始四处探看。

    只听胖子说:“好地,好地,如果有谁占得此风水,当世即可发达,还可惠及子孙。”

    瘦子却摇头:“不然!我看这地方是处死穴。”

    胖子很不服气地争辩说:“这里肯定是处活地,不信我给你验看一下。”说罢,他不慌不忙地从袖笼里取出一只鸡蛋,放在地上,“如果我没说错,明天这只鸡蛋就会孵出小鸡来。”

    瘦子听了“扑哧”一笑:“这怎么可能?”

    胖子也不和他争辩,找来些石子,把鸡蛋掩起来,然后就拉着瘦子走了。

    刘三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回家后就把这事儿一五一十告诉了母亲。

    母亲想了想,对刘三说:“我给你一个鸡蛋,明天一早你去老龙窝,如果真有小鸡孵出,你就用这个鸡蛋把小鸡换回来。记住,换了后要照原样把石子掩好。”

    刘三听了,扑闪扑闪大眼睛,高兴得直点头。

    第二天一早,刘三兴奋地揣着鸡蛋去老龙窝,跑到那里一看,你猜怎么着?那堆石子下面竟真有一只“啾啾”鸣叫的小鸡。刘三瞅瞅四下无人,就把石子移开,把鸡蛋放进去,把小鸡捧出来,然后把石子按原样重新掩好。他把小鸡捧回家,母亲很高兴,催他赶快去罗家把牛牵出来放了,然后再去老龙窝看个究竟。

    日上三竿时,那两个风水先生飘然而至,他们来到石子堆跟前,掀开一看,胖子惊呼:“奇怪,奇怪,怎么会孵不出小鸡来?这明明是一处活地嘛,莫非我看走了眼?”

    瘦子笑他:“我说这里肯定是一处死穴,嘿嘿,你还不信。”

    胖子不服气:“不可能,凭我多年的经验,这里是一处官脉。这样吧,我们再验一次,如果还是不灵,就算我输。”说着,他抬手从旁边一棵还没发芽的柳树上折了一根柳枝,往地上一插,说,“这柳枝明天肯定会发芽。”

    瘦子不屑:“等着瞧吧,肯定还是你输。”

    当夜,刘三又把白天看到的情景跟母亲学说了一遍,母亲听了对刘三说:“明天你再去看看,如果柳枝发了芽,你就把它拔出来,再另外插上一根。”

    第二天清晨,刘三早早地就去罗家把牛牵出来,随后就赶着它们兴冲冲地来到老龙窝,一看,柳枝真的发出了绿绿的嫩芽,刘三连忙爬上树,折了一根柳枝插在那里,把那根发芽的柳枝拔出来喂了牛。

    一会儿,那两个风水先生又来了。

    瘦子一看,大叫道:“看看,快看看,柳枝没发芽,我说得不错吧!”

    胖子颓丧地直摇头:“怪事,怪事,这明明是一处活地,怎么会这样?罢罢罢,从今往后我也不看风水,老死在斜山算了!”

    说罢,胖子走到正站在不远处看着他们的刘三跟前,抚着刘三的头问:“娃,多大了?”

    “九岁。”刘三脆生生地回答。

    “你觉得放牛好不好?”

    “好!你看我放的这十几条牛,都听我的,我可以指挥它们,让它们到哪就到哪,村里人都称我是‘牛将军’呐!”

    胖子听了击掌大笑:“娃呀,你天资聪颖,前途不可限量,当了兵,说不定能当将军呢!”

    刘三似懂非懂地听着,一直到看着他们俩走远。

    回到家里,刘三把胖子的话跟母亲一说,母亲喜欢得不得了,连连说:“我儿大幸,我儿大幸,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儿呀,只要我家占了这块风水宝地,你何愁没有出头之日?不过,这老龙窝是罗家的田产——”母亲想了想,附耳对刘三道,“你明天见了罗家罗善人,就这么跟他说……”

    刘三听了,点点头。

    天一亮,刘三就去了罗家,一到门口就放声大哭。罗善人本是仁慈之人,闻声出来一看,见刘三哭得可怜,忙把他从地上拉起来,问道:“孩子,你因何而哭?”

    刘三抽抽噎噎地说:“罗老爷,我给你放了三年多牛,你也知道我家光景,我母亲身子一天不如一天。听老人们说,‘万事孝为先’,我家现在无立锥之地不说,想我那可怜的母亲,竟连百年之后都没有地方安葬,呜呜……”

    罗善人擦去刘三腮边的泪,感叹一声:“难得你有如此孝心哪!咱村的大半田产都是我罗某的,你自己看着,觉得你娘百年之后安置在什么地方合适,尽管说来我听。”

    刘三一听,立刻止住了哭,说:“罗老爷,我也不指望别的地方,要不到时候就让我母亲葬在我替你放牛的那块地儿,让她百年之后还能在地下陪陪我,行不?”

    罗善人听了哈哈大笑:“你说的是老龙窝?好说,好说,到时候你尽管用就是了。”

    刘三一听,忙跪倒磕头:“谢罗老爷恩赐!不过……罗老爷能不能给我立个字据?”

    “哟,这孩子,看不出你小小年纪还怪有心眼儿的。行,就依你说的办。”罗善人说罢就拿过纸来写下字据,让刘三带了回去。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秋天,刘三母亲身体不适,她感觉自己大限已到,就把刘三叫到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儿呀,这一关我恐怕是逃不过去了,你好自珍重吧!所幸我家还有块风水宝地,既然当初先生说你当兵有出息,娘走后,你就不妨走走这条路。记住,他日若有出头之日,你一定不要忘记找到那两位先生,替娘谢谢他们。”说完,一口气没喘过来,就闭了眼睛。

    在村里人的帮助下,刘三安置完了母亲的后事,仍然每天去放牛。这时的刘三似乎一下长大了许多,他时刻记着母亲的嘱咐,放牛之余就舞枪弄棒,还拜一位教书先生读书识字。这样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三年,他长成了一个孔武有力的少年。

    其时战火不断,朝廷为了补充兵员,到处招兵买马,罗善人是一村之长,接到征兵命令后不住地唉声叹气,因为谁都知道,那时候当兵就是往火坑里跳啊,谁家肯把孩子送去?刘三知道了这事,心里暗暗盘算:罗老爷对我有恩,我倒不如前去应个差,一来可以解罗老爷公务之难,二来也救了众乡亲之急。再说,当初风水先生说自己发达当从军中来,我这样做岂不三全其美?想到这里,他拔腿就去找罗善人。

    罗善人一听,真是又喜又忧:喜的是终于有人愿意来报名了,忧的是刘三人太小,可能不够招兵标准。果然,这天负责招兵的标统大人来村上点验兵员,一眼瞅见刘三就连声喝道:“去去去,谁家娃儿到这里来闹着玩儿!”

    刘三却毫不慌张,一本正经反问标统大人:“军爷,你是来招兵呢,还是来挑高粱秆儿?”

    标统大人一愣:“当然是招兵了。”

    “那就好!”刘三不慌不忙地从衣兜里掏出一把豆芽菜,接着又掏出一捧稻米,递到标统大人面前。

    标统大人愣住了,不知道刘三这是什么意思。

    刘三先把豆芽菜填进嘴里,又将米粒扔到地上,然后使劲嚼嚼豆芽菜,说:“豆芽菜虽长却空为菜,而稻米粒小反结果实。”

    标统大人一听,心里不禁暗暗称奇,这才把刘三仔仔细细打量一番,收下了这个小兵。

    刘三应募来到济南府当兵,由于为人机敏,口才又好,加上在几次战斗中表现出色,渐渐赢得了上司的器重,终于一步步得到提拔和重用,从一个毛头小兵逐渐升到总兵之职,这年他刚满二十二岁,成了当朝最年轻的三品大员。

    一日,刘三率兵路过家乡,触景生情,不禁想起了自己一步步走过的路,还有母亲临终前的话。是呀,做人不应忘本,应该去谢谢那两位风水先生。可怎么找到他们呢?他想起当年那胖子说过的要“老死在斜山”的话,便立刻挥鞭策马奔斜山而去。到了斜山脚下,刘三下马向打柴的山民打听消息,山民说,山上确实住着这么一胖一瘦两个人。

    刘三于是便跟着山民上山,走到半山腰时,山民指着前面一座木屋,说:“他们就住在这里。”刘三趋前几步走到门前,高声叫道:“两位先生,刘某这厢有礼了。”

    “谁呀?”门“吱呀”一声开了,木屋里走出一胖一瘦两位老者,刘三发现,数年不见,两位老者已是须发皆白,但模样神态却一点没变。

    看着他们惊讶的样子,刘三立刻跪道:“先生,我就是你们当年在罗家庄老龙窝看到过的那个放牛娃刘三呀,如今我已擢升为济南府总兵,今天是特来向两位先生道谢的。”

    两位老者一听,惊喜道:“噢,原来你就是那个放牛娃?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呀!总兵大人请起,不必如此客气,这一切其实与风水无关,都是你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何谢之有?”

    刘三却不肯起来,跪在地上说:“晚辈能有今天,全赖先生法眼通神,让我家占了一块风水宝地。”

    瘦者一听,连连摆手:“总兵大人,此事确实与风水无关,当年我俩路过贵地,见你天赋不错,只是一时兴起,才想了这么个法子来点拨你。”

    刘三却不解:“那鸡蛋和柳枝发芽之说,又作何解释呢?”

    胖者笑道:“大人明察!当初那鸡蛋在我袖中时日已久,日日感受我的体温,那天不过是刚好到出壳的日子罢了;至于那柳枝,其实那时正是发芽时节,枝内的汁液已经开始流动,我把它插在湿地里,受了一夜地水的滋养,自然就抽出芽来。其实世上哪有风水一事,我俩只不过耍了一个小聪明,给你心中留下一个念想,让你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罢了。大人能有今天,都是你自己争取得来的啊!”

    刘三听罢,如梦方醒……

    (赵思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