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逸事-太公出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没想到,一棵桃树还能引出一段治国安邦的大道理来。

    话说刘邦得了天下以后,这天,他宴请老丈人吕太公,并把所有皇子都叫来作陪。

    席间,太公出去方便,发现花园里到处是咬了一口就丢了的点心或果子,茅厕里竟然还有一张擦过屁股的面饼,他料想这是皇子们做下的事,不由连连皱眉。

    回到席上,太公对刘邦说:“今日席上之物,都是天下奇珍,只可惜有一样东西,皇上却吃不到。”

    刘邦一听,不觉来了兴趣:“哦?天下居然还有寡人吃不到的东西?那是什么?”

    皇子们也一个个支起了耳朵。

    太公说:“咱老家沛县的鲜桃。”

    刘邦一想:对呀,从沛县到京城,两地相隔数千里,途中还多山多水,就算三十里一换马昼夜不停地赶,最快路上也得四天,可桃熟三日即烂,还不能磕着碰着,所以在京城要想再吃到老家的鲜桃,还真难办。想到这里,刘邦不觉连连点头:“还真是,想不到朕有了天下,反倒连家乡的鲜桃都吃不上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几个皇子于是就互相嘀咕起来。到宴席结束时,太子刘盈就说:“儿臣不才,想于半月后还席,还请父皇和太公赏脸。”刘邦和太公自然点头答应。

    半月之后,刘邦和太公如期赴宴,皇子们也早早就来作陪。刘盈轻轻一拍手,只见家仆们抬着一个直径四米的大盘子走了出来,刘邦和太公一看,盘里竟放了一整棵桃树,上面的桃子密密压压,个个白里透红,红里透香,片片树叶儿鲜活,连个打卷的都没有。

    刘盈说:“这是儿臣特地去老家运来的,请父皇和太公尝尝。”

    刘邦迫不及待地拿过一个桃来就咬,哇,果真是一股久违了的鲜桃味儿啊,他高兴得哈哈大笑起来。

    太公也在一旁赞道:“皇子们这份孝心真是难得,陛下还不快快重赏他们?”

    刘邦于是立刻吩咐,赏皇子们每人黄金千两、锦缎百匹。

    这酒一直吃到掌灯时分才散,临走,刘邦吩咐皇子们:“把这棵桃树栽起来,明年就还有桃吃。”

    可谁知待刘邦一走,太公竟冷不防抽过卫士的佩刀,只一挥手就把桃树拦腰砍成了两截。

    皇子们顿时大惊失色:皇上刚才还特地吩咐要将这棵树栽上的啊,被太公这么一砍,还怎么栽?

    太公把手一招,对皇子们说:“你们过来看看就知道了。”

    皇子们上去一看,只见树截面的树心黑如木炭,只轻轻一抠,就能抠下一块来。皇子们一个个都惊呆了:“怎么会这样?”

    太公说:“不止树心黑了,连树根也烂了。”他让家仆用水把树根上的土冲去,待再看时,果然,树根全烂了。

    太公捻须道:“这树你们是从水路运来的,一路上不停地浇水,我说的可对?”

    皇子们纷纷点头。

    太公沉吟着,一语双关道:“刨树难免伤根,伤根则养分不够。你们一路浇水,可这树却无知,还以为养分充足,可着劲儿疯长,结果就是储备用光,元气耗尽,心黑根烂,神仙也救不活它。”

    皇子们岂能听不出太公这是在说他们?可这些人平时都骄纵惯了,哪里服气,拧着脖子狡辩:“救不活怕什么?咱老家桃树多得是,再运一千棵来也不碍事。”

    太公闻听此言,立刻把脸一沉,说:“老家到京城,这一路都是逆水,光是运这一棵树,给你们拉过纤的民夫就不下千人吧?”

    皇子们这才发现,其实他们做的什么事情都瞒不过这老头儿。他们知道,父皇平时最恨他们扰民,如果知道一棵桃树要花这么大代价运到京城,只怕赏他们的就不会是百匹锦缎,而是百下皮鞭了。想到这儿,皇子们吓得脸都白了,赶紧跪下向太公认错。

    太公于是把话锋一转,说:“你们不远千里把桃给皇上运来,孝心自然可嘉。我看这桃树尽管心黑了,根烂了,可桃枝还有用,不如你们每人折几枝去,试试把它嫁接在本地的桃树上,要是能成活,你们的父皇不是明年就可以继续吃这桃了吗?”

    皇子们觉得太公说得有理,于是纷纷折下桃枝,回去后花重金请巧匠嫁接。可谁知这些被嫁接了的桃树,后来竟没有一棵能成活,皇子们又不敢扰民再运,于是第二年只好寄希望于刘邦将吃桃之事忘了。没想皇子们越是希望刘邦忘了,刘邦却偏偏记得个清楚,第二年一到摘桃时节,他就嚷嚷着要吃老家的鲜桃。

    最后没办法,三皇子刘恒出来对刘邦说:“父皇,那棵桃树水土不服,今年只结了两个桃。”他说着,就把手里的两个桃捧了上来。

    刘邦和太公一尝,虽然味道打了折扣,但还过得去,皇子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待刘邦一走,太公问刘恒:“不是说你们拿回去的桃枝都没有接活,你这两个桃又从何而来?”

    刘恒说:“他们当初都是拿回去就把桃枝嫁接了,而我是先把它埋在土里,直到今年春天才接上的。”

    太公一听,追着问:“你怎么想到要这么做的呢?”

    刘恒说:“我听了太公的教诲,知道这些桃枝以前靠着老树奢侈骄纵,不知世事艰辛,猛然被折了接到别的树上,一定很不习惯,所以就把它先埋在土里,让它过一段苦日子,到了今年春天再接时,这桃枝已经习惯了在土里熬命,这时候再把它接到别的树上,它反而会觉得幸福无比,加上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好时机,所以它就容易活下来开花结果。”

    听了刘恒这番话,太公不觉连连点头:“孺子可教,今后必能成大器也!”

    果然,刘恒后来一直把自己当成桃枝,主动要求到偏远的边疆去锻炼,体察民情,也从而躲过吕氏之乱,即位成为孝文帝,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张东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