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那段时日,诸葛亮整天食不甘味、夜不成寐。夫人劝他吧,他心里比谁都明白;可不劝吧,夫人又于心不忍。思前想后,这天,夫人对诸葛亮说:“夫君,趁现在公务不忙,我们何不出去走走?你也可以换换心境。”
诸葛亮听了眼睛一亮,说:“知我者,真乃夫人也,我也正想出去走走。这样吧,我们去你父亲的庄院小住几日,也好重温那里的田园风光。”说罢,就修书向后主告假。
说起诸葛亮和他岳父黄承彦的关系,那可非同一般,当初诸葛亮闲居南阳卧龙岗时,两人就是知心好友,也因此结下了翁婿之交,后来诸葛亮出山,黄承彦常常苦苦思念。如今女儿和女婿突然回了家,叫他如何不高兴?
黄承彦立即吩咐家人设宴,为小两口接风洗尘。酒足饭饱之后,翁婿两人便摇着鹅毛扇,说说笑笑地走出庄外,悠悠地散起步来。
走了一程,只见月亮缓缓从天边升起,田野里一片迷茫,蝈蝈梦语般的叫着。诸葛亮抬头一看,发现不远处有灯光闪烁,便问道:“怎么野地里还有人家?”
黄承彦摆摆手,说:“不就是咱们家那三亩西瓜地嘛,那是瓜棚里点的灯。说起来也有些奇哩,这地里长的瓜就是好吃,又甜又解渴,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可就是要隔三年才能种一茬,眼下正是收瓜时节,瓜棚里总得叫人看着点儿吧?”
诸葛亮听了“嘿嘿”一笑,摇摇手里的鹅毛扇,说:“小婿有一请求,不知岳父大人能否应允?”
黄承彦笑了:“一家人还谈什么求不求的,有话尽管说。”
诸葛亮于是便说:“小婿请求岳父大人应允,从明晚起,由我来看守瓜田。”
“什么?”黄承彦大吃一惊,“贤婿乃国之栋梁,如何能干这等事?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可是诸葛亮的态度却十分诚恳,坚持说:“小婿本卧龙岗散淡之人,为报答先帝知遇和托孤之恩,才成为过河卒子,只有奋力向前,鞠躬尽瘁而已。再说,小婿也想独自享受一下夜晚田园里的幽静,看看天相,听听虫鸣,还望岳父应允。”
黄承彦沉吟良久,说:“既然贤婿有此雅兴,那就请便吧。”
第二天傍晚,黄承彦召回原先在瓜棚看瓜的家仆,又亲自将瓜棚睡床上的凉席和盖被换了,临走时,还特意给诸葛亮留下一柄宝剑。
这天晚上,月亮很久才升起来,天上有薄云,月光显得十分蒙眬,瓜地里的秋虫和远处的狗吠声,都显得梦悠悠的。诸葛亮在瓜棚里坐不住,就走出瓜棚,顺着瓜田中的小路蹓跶起来,他仰头看天,月儿和星星在云中若隐若现,只有翻飞的蝙蝠在瓜田上空盘旋,阵阵夜风吹来,瓜藤叶“沙沙”地响成一片,在这久违了的浓浓的田园气息包围之中,诸葛亮只觉得心旷神怡。
这时候,诸葛亮突然想起自己计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的事,他心想:如果瓜棚里空无一人,风灯高挂,宝剑高悬,那么即使有来偷瓜的贼人,也是万万不敢动手的,他们一准会想看瓜人肯定是藏在哪个角落里,就等着捉拿他们哩。
想到这里,诸葛亮不由微微一笑,果真走进瓜棚,把宝剑高高挂起,随后就轻手轻脚地走出瓜地,回去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吃罢早饭,诸葛亮想去瓜地看看,还没走到地边,就见岳父黄承彦已经在那儿了。诸葛亮心里很有些得意,嘴上却说:“看来岳父大人是不放心小婿看瓜啰!”
黄承彦忙应道:“哪里,哪里,贤婿看瓜,老夫岂有不放心之理?”
可是待诸葛亮走到瓜地里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只见地里的西瓜被踩得乱七八糟,瓜棚里更是一片狼藉,新被子不知去了哪里,新凉席上满是黏糊糊的瓜汁,半生的西瓜散乱一地,那柄宝剑自然成了切瓜的刀具。
怎么一夜之间瓜地里竟成这般模样?诸葛亮愣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黄承彦看着诸葛亮目瞪口呆的样子,拍手大笑起来,说:“真得感谢贤婿给老夫上了一课。想我黄某,一生行善积德,邻里有难处,我从来都是倾力相助,对庄里人也都是相敬如宾。就说这几亩瓜地,先前摘下的那些西瓜,大多都送给邻里乡亲们分尝,很少上集市去卖,可想不到竟也有泼皮无赖要来祸害于我。贤婿这是告诫老夫,以后切不可好心对待这些泼皮无赖之流。也好,破费几个西瓜,却让老夫买了个教训,真是太值得了!”
诸葛亮哪里还受得住黄承彦这般夸赞,连忙一躬到底,说:“惭愧,惭愧,这是小婿的罪过。小婿本想十五万大军都能被空城计吓退,何况小小几个偷瓜贼,看来兵法只能对付司马懿,因为他是大将军,如果司马懿也是泼皮之辈,那么小婿和将士们的性命只怕早已休矣!”
黄承彦一听,慌忙安慰诸葛亮道:“贤婿不必多说了,区区几个西瓜,能买来你我如此深刻的教训,真可谓小失而多得。值得,值得啊!”
诸葛亮于是便对黄承彦拱手说:“小婿这回是想出来走走,散散心,所以不敢久留。眼下正是征战的好时机,如蜀不攻魏,魏也必然会来犯蜀,我想明天一早就启程回汉中,还望岳父大人应允。”
黄承彦一听,连连点头:“大丈夫不能为亲情而误天下事,你们能回来看看,我就高兴不已了,贤婿要回汉中,老夫焉敢阻挡?”
于是第二天清早,诸葛亮和夫人就搭乘驿车回汉中去了。
诸葛亮的这段轶事,罗贯中无从知晓,所以他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里自然也就没了这个小故事。
(郭洪才 搜集整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