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和领导相处-.领导面前要谨言慎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领导身边工作,首要的是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做的不做,谨言慎行。在与领导相处时,要调整好心态,正确看待个人利益上的得与失,多从大局考虑,不斤斤计较,不患得患失,淡泊名利一身轻。

    不该说的不说

    领导的助手和领导接触较多,进出领导办公室较多,看到听到的较多,领导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视目之中。所以领导的助手不仅要求各方面素质高,还要加强品德教育,搞好各方面的自我修养,而且还要事事处处规范个人的行为。

    与领导同行时,一般都会议论一下公司里的人和事。往往这时就是考验你的人格的时候,不要以为你和领导的关系已十分要好,就可以借机对某人或某领导品头论足。记住:善于肯定别人要比喜欢挑刺更能赢得领导的好感。尤其是在人背后相互议论的时候,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不是一味指责,更能体现你的宽容、大度。只有通晓了这一点,才能有效地利用与领导单独在一起的契机,向其展现自己高于竞争对手的人格魅力。

    在领导面前不该说的不说,放低姿态,这是自我保护的良方。

    年轻的澳大利亚政治家约翰·布洛戈登有“未来总理”之称,因为在酒会上的超常失态举动,被迫宣布辞职,自毁大好前程。37岁的布洛戈登此前被澳大利亚各方看好,认为他最有可能在2007年的全国竞选中脱颖而出,成为澳大利亚年轻的总理。

    三周前,布洛戈登应了“祸从口出”的俗话。他参加澳大利亚旅馆协会举行的酒会时,因为其多年的政治对手鲍勃·巴尔刚刚辞职,心情痛快的他一口气喝了六瓶啤酒,不胜酒力的他立即丑态百出:先是跟几个金发女郎乱调情,然后笑称巴尔的马来西亚裔妻子是“邮购新娘”。

    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强烈谴责布洛戈登的言论:“那样说真是大错特错了。我跟海伦娜熟悉,她是一个非常大方热情的人,那样的言论怎么也不应该说。”

    布洛戈登在当天匆忙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神情尴尬地表示,他对自己的“不恰当举止”表示道歉。

    巴尔对布洛戈登的言辞十分不满:“我没法接受他的道歉,因为他那般话不仅给我的妻子海伦娜造成了莫大的精神伤害,而且也深深地刺伤了跟我妻子一样背景的其他公民”。巴尔的妻子海伦娜17岁时从马来西亚到澳大利亚求学,毕业于悉尼大学,后来成为成功的生意人,并且在澳大利亚政界以热情而声誉颇佳。

    后来,布洛戈登辞去自由党党魁一职,这同时意味着他失去了成为澳大利亚总理的机会。

    身在职场的你应该怎么做呢?

    在领导面前,绝对不要拿现在公司与原公司比,无论比出个什么样的结果,都会让领导不高兴,如果你说原来的公司的管理制度严谨,工作环境比现在好,比咱公司好多了。领导肯定会立即拉下脸,扔下一句“那么好你就回去吧”。其实,即使你说的都是事实,原来公司确实不错,毕竟你现在端的是新的饭碗,这么不忘旧好总是不近人情。但也别以为喜新厌旧就好,如果你在现任领导面前大谈原先公司的不是,情况只会更糟。他觉得你今天能这么议论原先的公司,下次就会这么说现在的公司。

    在公司里,要是你整天念叨“我要当领导,自己置办产业”,很容易被领导当成敌人,如果你说“在公司我的水平至少够副总”或者“35岁时我必须干到部门经理”,那么领导会认为你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从而处处打击你,甚至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野心人人都有,但是位子有限。你公开自己的进取心,就等于公开向公司里的领导挑战。僧多粥少,树大招风,没必要自惹麻烦,处处被人提防,被领导看成威胁。做人要低姿态一点,这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你如果真的想实现你的雄心壮志,这时候韬光养晦一点也没什么不好,能人能在做大事上,而不在说大话上。

    传说,有个寺院的住持给一个新来的和尚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他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住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老和尚所说的“魔”,就是指新和尚心里有没完没了的抱怨,只考虑自己要什么,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给予了别人什么。这种“魔”一旦生成,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越长,他就会越不满,最后只能离开。

    在职场中,类似于那个新和尚的人并不少见。由于这种人抱怨成性,且不从自己身上发现问题,这就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在职场里有所作为。一张封不住的嘴时时都在发牢骚、讲怪话,无论走到何处,都会觉得别人欠他的太多,因此他们脑子里的“魔”便会不分人前人后地从嘴里往外窜。更糟糕的是,他们每到一个新的企业总是要对以前的公司不留口德,指指点点、品头论足,以此来抬高自己,贬低他人。

    有一位女士,凭着一副秀丽的外表跳槽到一家新单位,和她同科室的一位“同类”不但不欺生,而且还主动地上前问她:跳槽后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她长吁一口气说:“我暂时还谈不上什么愿望,我跳槽的原因就是再也不想见到那个令人讨厌的男领导。”人家又问她那个男领导为什么如此让她讨厌,她说:“他心眼极小,喜欢指使人,爱搬弄是非,他的最大乐趣就是当着众人的面把别人指责得一无是处。”孰料她现在的顶头领导也是一个男士,他在一边听了后心里就开始嘀咕:对原来的男领导如此说三道四,指不定哪天离开这里,我也要成为她嘴中之食了。罢了罢了,我还是赶紧找领导把她炒掉算了。没几天,公司就以试用期没通过为由将这位女士辞掉了。

    不该说的不说。下属经常出入领导办公室与领导接触,领导的言谈、研究工作等其他事情知道较多,有些还牵扯到一些机密问题,如人事调动,经济工作等。这就要求他们严守秘密,不论在何种场面,人多人少,不该说的不说,以防给领导造成不利的影响,给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高强曾在私企和外企工作过,由于观察力强,他经常能提前想到领导的想法,因此深得器重。后来他跳去某机关单位,依旧处处揣摩领导的心思。开始时领导似乎很认可,夸他脑子转得快,有眼力。于是他变本加厉,经常与身边的同事交流领导的想法,预测领导下一个行动,并提前做好准备。但结果出人意料,他逐渐发现领导对自己越来越冷淡,不但不再夸奖,而且经常挑刺,过了没多久,他被领导随便找了理由,就给打发到了一个“空闲”的职位里去了。他很困惑,不是职场里都教人要懂得揣摩领导意图,提前做好准备,以得领导欢心吗?

    很明显,高强犯了跟三国时代的杨修同样的错误:懂得揣摩领导意图是件好事,但过分解读领导的意图却是致命的“自杀”行为。其实做到一定管理职位的职场人士都知道,对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神秘感,可以让他们摸不清自己的底细。如果一举一动都被这些“高人”看得一清二楚,就像身边多了部X光机,令自己无所遁形,那种感觉就像天天在这位下属面前“裸奔”。另外,如果下属都知道领导的思想,也会给领导带来威胁感和挫败感。想安全地在职场里生存,一定要懂得分清哪些事情是不要随意打听,不该问的不问,更不许道听途说。

    切勿传播领导的隐私

    真正聪明的下属是懂得不对领导的隐私报有好奇心的,要知道有些事只能点到为止,才能给自己留下一片自由呼吸的空间。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却无意中成了制造矛盾的根源。大家在一起谈论领导,将议论传播出去,就是制造领导与下属之间的矛盾,使办公室人人自危,对你这个导火索只有避之唯恐不及。知道领导的隐私,也许会成为他的心腹,也许会成为他的心腹之患。

    某单位的江飞红、张娜娜和李晓娟及其他同事均在同一办公室,江飞红和张娜娜业务能力较强,公司正准备从这些人中提拔一位作为办公室主任接替即将退休的老主任,其中江飞红和张娜娜比较有希望,而江飞红与上层领导关系不错,张娜娜是老主任的红人,领导已经漏出口风,计划由江飞红接任。此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传出江飞红好像存在男女关系问题,此事是由李晓娟口中得知。事情的结果是张娜娜接替老主任,领导对李晓娟不满意,借故将其调到一个效益较差的部门去工作了。

    李晓娟就是因为传播了领导的隐私,而被领导抓住把柄,打进“冷宫”。而李晓娟并没有因此得到好处,反而受到同事们的戒备和领导的批评。

    人人都有好奇心,很难忘记一旦获悉的秘密。用巧妙的方法处理这样的事情,才能使自己免于祸患。如果是在偶然的机会获得秘密,装作不知道这件事情,不要使领导怀疑到你的头上。要尽量避免加入谈论领导隐私的行列,不要凡事都爱凑热闹。要是没有酒量的人更要注意,避免酒后失言。即使无意中泄露出去,也要当作无辜的样子,给人本身是一件公开的事情的感觉。如果事情重大,可以直接找人谈话,借以警告,以示如果真正出现了泄密,就能够追查到“责任人”。不过,再怎么补救也不如不传播领导的隐私。

    有个长舌的老妇人向牧师承认说过许多人的闲话,她不知道还有没有办法可以弥补。牧师并没有对她说教,只是给她一个枕头,要她到教堂的钟楼上,把枕头里的羽毛散到空中去。她照着做了。牧师说:“好吧,现在把每一根羽毛再收集起来,放回枕头里去。”这位老妇人为难地说:“牧师,那是办不到的!”牧师很严正地说:“同样的,要追回所说的每一个闲话,那就更难办到了。”

    有的人一有点委屈,喜欢把自己的烦心事告诉别人。有人或许在偶然间把你当作知心的朋友对你倾诉衷肠。你获得了领导的隐私,此时千万不可得意,因为在无形之中你已经增加了一份担子,担了一份责任,在暗中暗藏了一丝祸端。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心的,领导的隐私一旦从你之口暴露,不仅会使领导难堪,而且会使你身败名裂甚至失去工作。

    传播领导的隐私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会使该领导在办公室中轻者羞愧,重者颜面扫地。该领导对你恨之入骨,也许在工作中还会成为对头。同时,领导会对你存有戒备之心,与你的关系会越来越僵。要明白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特别是对于领导来讲,他的隐私也许就是要搞掉这人的一张牌。你在无意之中帮了他的大忙,但没有人会感谢你,相反会对你加倍提防小心。

    到处传播领导隐私的人同时也是最自私自利的人,他们有时是因过于自私,处处时时想着自己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还有的人是看问题过于狭隘偏颇,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其他人,凡是不对自己脾气的,都一概予以否定。另一种便是用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看人,将领导的微不足道的缺点放大。他们很难与人友好交往,即使并没有直接说对方不好,但他那万事皆不如意的心态,让人很难同他找到舒心满意的共同语言。久而久之,人们会觉得此人太“刁”,难以相处,常常避而远之,偶有接触,也只好打个哈哈敷衍了事。总是传播领导的隐私,最终会成为难以与人相融的孤家寡人。

    不要议论领导

    凡事都要有分寸,说话也要有分寸,谈论事情要分场合,议论他人要看对象。一次无心的议论也许会变成他人的成事跳板,对自己无疑是一大坏处。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喜欢在闲暇的时候议论领导。但请你千万要记住,议论也要分场合和对象。在闲暇的时候与同事聊天,说了一大堆关于领导和公司的坏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传到了领导的耳中,领导对你的态度就会有很大的转变。这种事在公司或办公室中确实不少。所以,不要和同事议论领导,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同事之间的相处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全部交心,即使是关系非常要好的同事,相互发一些有关领导的牢骚,也是不明智的行为。同事之间应该是相互勉励、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关系非常好的几个同事聚在一起喝酒,谈论的话题总是有关公司和领导的,总爱发表一下对公司或领导的不满。

    在工作过程中,因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处理的方式难免有差异,对领导所做出的一些决定有看法,甚至变为满腔的牢骚也是难免的,但是不能到处宣泄,否则经过几个人的传话,即使你说的是事实也会变调变味,待领导听到让他生气难堪的话了,难免会对你产生不好的看法。

    古代有个姓富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很不方便,常要跑到老远的地方去打水,家里甚至需要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挑水的工作。因此,他请人在家中打了一口井,这样便省了一个人力。

    他非常高兴有了一口井,逢人便说:“这下可好了,我家打了一口井,等于添了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加油添醋:“富家从打的那口井里挖出个人来。”

    这话越传越远,全国都知道了,后来传到宋王的耳中,宋王觉得不可思议,就派人来富家询问,富家的人诧异地说:“这是哪儿的话,我们是说挖了一口井,省了一个人的劳动,就像是添了一个人,并没有说打井挖出一个人来。”

    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样,如果你在同事间议论领导的话传到领导耳中变成“打井挖出一个人来”,那么就算你有很好的成绩,也难得到领导的赏识。况且,你完全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很容易被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所利用。这都会对你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恰当的时候直接找领导,向其表示你自己的意见,当然最好要根据领导的性格和脾气用其能接受的语言表述,这样效果会更好些。作为领导,他感受到你的尊重和信任,对你也就多些信任。这比你处处发牢骚,风言风语好多了。所以议论领导不是一件该做的事情。

    司马相玉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那还是几年以前的事,那时她在部队当文书,连队的几个干部都比较喜欢她,也愿意与她交谈,或让她替他们办一些私事。尤其是连队的副指导员,对她极端信任,有时把连队领导之间的一些事情也讲给她听。

    她们连队有几十个女兵,个别女兵为了入党或考军校就想方设法巴结部队教官,副指导员对此十分反感。那时司马相玉还很年轻,听到这些事觉得新鲜、好奇,所以后来在与一个十分要好的战友闲谈时就把副指导员讲的事情说了。没想到,她的那位朋友为了让连队党支部推荐上军校,就把她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指导员,后来她这位朋友如愿以偿地上了军校,而司马相玉则在指导员找她作了一番貌似肯定实则否定的谈话以后,离开了文书岗位,回到报务分队干她的老本行了。

    当你听到同事在议论领导时,应以善意的态度劝告他们不要背后议论领导者,不要扩大议论的范围,更不要以讹传讹,有意或无意地贬低领导或损害领导的形象;其次应尽量回避对领导的议论,不得已作评价时也只宜点到为止,不要主动挑起话题,更不要添油加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测和误解。自己在这个问题上要有主见,要有一种不怕同事嘲弄、不怕孤立的精神。那种以为同事在议论领导时只有随大流参与其中,才能与同事搞好关系的认识是大错特错的。

    防人之心不可无,说话必须看对象。有的人本身就是领导者的“红人”,他们与领导者不分彼此,你在他面前非议领导,岂不是自寻死路。有的人专门搜集同事对领导者的不满,然后在领导者面前请功邀赏,以达到个人的目的。对付这种人的办法唯有装聋作哑,不让他抓住小辫子。总之,不论你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同事间随便议论领导者最容易惹是生非,所以还是不随便议论为上策。

    谨言慎行

    所谓谨言慎行就是不可随便说话,更不可随便传播领导的闲话,否则领导会认为你办事没能力,没有机密感,这样他会找机会把你开掉。你平时说话办事要注意揣摩领导的意图,做事要让领导满意放心。

    英国历史上一位着名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英国从一个四分五裂的弱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她有一个宠臣,名叫罗伯特。罗伯特长得十分漂亮:棕色的头发,黑黑的眼睛,颀长的身材,进宫时非常年轻,深得女王的宠爱,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跃成为女王面前最吃香的人物之一,女王甚至深深地爱上了他。

    有一天早上,他来到暖身戚宫,那正是女王梳妆打扮的时间,门口的侍女告诉他,女王正在梳妆,不宜晋见。罗伯特恃宠任性,他想什么时候见到女王就要在什么时候见到女王。于是,不待通报,不顾侍女的劝阻,径直闯进了女王的居室之中。这时伊丽莎白女王刚从床上起来,几个被允许参加女王最隐秘的梳妆仪式的宫女,正围在女王的身边忙着。罗伯特的突然来到,使女王大吃一惊。

    一个迟暮之年的女性,在这种时候是不愿让一个年轻的爱慕者看见她的,罗伯特恰恰闯了进去,他也吃了一惊,他差不多认不出是女王了。此刻的伊丽莎白除了女王的尊严以外,几乎没有一点动人之处,灰白的头发披散在脸两旁,眼角和额头上有微笑的皱纹,双颊没有胭脂,眼睛的周围也没有油彩,平日那种耀人的奕奕神采荡然无存。她看见罗伯特进来,虽然心中吃惊恼怒,但还是声色不动地把手伸给他吻,并对他说,稍候一会儿就会见他。

    罗伯特洋洋得意,以为女王对他百依百顺,可是他却是大大失算了。女王非但没有召见他,相反还下了一道御旨:罗伯特必须待在他的寝室里,不得踏出半步。罗伯特一下从座上宾变成了被软禁的囚徒了。

    就在罗伯特被软禁不久,即发生了苏格兰“叛乱”事件,伊丽莎白一世费尽心思,才平息下去。之后,她即迁怒于罗伯特,将他判处死刑。1601年2月的一天,罗伯特穿着黑色的囚服,从伦敦塔的监牢里出来,走向凯措塔上的断头台。

    职场人应该明白:说话不可太露骨。直言直语是一个职场人致命的弱点,因为喜欢直言直语的人常常只看到现象或表面,也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没有考虑别人的立场、观念、性格和感受。所以,直言直语不论是对人或对事都会让人脸面尽失,人际关系于是就出现了阻碍,同事们都离你远远的,怕一不小心被你的直言直语灼伤。

    在公司的一次集会中,张先生看到女领导穿了一件紧身的新装,与她的胖身材很不相称,张先生便直言直语道:“说实话,你的这件衣服虽然很漂亮,但穿在你身上就像给水桶包上了艳丽的布,因为你实在太胖了!”

    女领导瞪了张先生一眼,生气地走开了,从此再也没有理过他。直率的语言犹如一把利剑,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刺伤自己。

    任何一种意思都可以含蓄隐晦地表达,与领导说话时,言语不可太直,否则会招惹对方不快。因此,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就有可能收到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宋朝知益州的张咏,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就对其部下说:“寇准奇才,惜学术不足尔。”这句对寇准的评价是非常正确的,因寇准虽然有治国之才能,但不愿学习。

    张咏与寇准是相交很深的朋友,他一直想找个机会劝劝寇准多读些书。因为身为宰相,关系到天下的兴衰,理应学问更多些。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临分手时,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

    张咏对此早有所考虑,正想趁机劝寇准多读书。可是又一琢磨,寇准已是堂堂的宰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张咏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当时,寇准弄不明白张咏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老友不愿就此多说一句,说完后就走了。回到相府,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他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无术,谋于大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这大概就是张咏要对我说的话啊!”

    当年霍光任大司马、大将军要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

    寇准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为人刚毅正直,思维敏捷,张咏赞许他为当世“奇才”。所谓“学术不足”,是指寇准不大注重学习,知识面不宽,这就会极大地限制寇准才能的发挥,因此,张咏劝寇准多读书加深学问,既客观又中肯。然而,说得太直,对于刚刚当上宰相的寇唯来说,面子上不好看,而且传出去还影响其形象。张咏知道寇准是个聪明人,以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的赠言让其自悟,何等婉转曲折,而“不学无术”这个连常人都难以接受的批评,通过教读《霍光传》的委婉方式,使当朝宰相也愉快地接受了。

    别以为如实相告,别人就会感激涕零。要知道,我们永远不能率性而为、无所顾忌,话语出口前,考虑一下领导的感受,是一种成熟的为人处世方法。

    得罪了领导,要小心挽回

    不管谁是谁非,“得罪”领导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是件好事。而一个善于改正错误的下属必须本着谦虚学习、提高自己的态度,尊重领导,并注意学习和吸收领导的长处,建立乐于服从的观念。这是处理好与领导关系的最基本方法。

    朱元璋平定天下后,登上皇位,封开国功臣徐达为中山王。朱元璋称帝后给徐达下了个不成文的规矩:下棋由皇帝召,臣不可擅请,赌棋亦同。但徐达并不遵行,一来手痒耐不住,二来比皇帝棋高一着。第三则是仗着自己是开国元帅劳苦功高,所以没把那个规矩当回事。皇帝棋瘾来了的时候,起初是容着徐达,后来是耐着性子不发,久而久之在与徐达的棋情上由宠向厌迈开了几步,但始终没公开发生过矛盾。有一天,朱元璋同徐达在莫愁湖边的楼上下棋,连输了三盘,就把这座楼连同莫愁湖赐给徐达,并让人在这座楼挂上“胜棋楼”的匾额。徐达对朱元璋感激万分。事后朱元璋暗想:你不谦虚推辞,竟挂上什么“胜棋楼”的匾额,这不是存心往我脸上抹黑吗?常言说,下棋如同行军作战。你逼我输了棋,唯恐天下人不知晓,还挂上一块匾,这不是明明让人家想到,如果我跟你真刀真枪两下对阵的话,少不得也是你的马前败将哩!好,这份怨仇一定记下!后来,徐达后背生了一种毒疮,叫背疽,据说这种病最忌吃鹅,朱元璋却派人送去熟鹅一只。徐达明知这是要他自尽,也只好强咽肚里,但直到临死,也百思不得其解。他哪里知道,就是为了那座“胜棋楼”,朱元璋怀恨在心,他才招来杀身之祸。

    其实,朱元璋赐给徐达的楼上挂“胜棋楼”只不过是客气客气,作为下属的徐达不能仅存感激之心而默默接受,因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他已习惯了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超越自己,更何况,下棋如同行军作战。徐达没有看到这一点,遭到杀身,应该说也是必然。以下几种对策可为你留有回旋的余地。

    第一,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理想。无论何种原因“得罪”领导,下属们往往会向同事诉说苦衷。如果失误在于领导,同事对此不好表态,也不愿介入你与领导的争执,又怎能安慰你呢?假如是你自己造成的,他们也不忍心再说你的不是,往你的伤口上撒盐,更有居心不良的人会添枝加叶后反馈回领导那儿,加深你与领导之间的裂痕。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自己清醒地理清问题的症结,找出合适的解决方式,使自己与领导的关系重新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第二,找个合适的机会沟通。消除你与领导之间的隔阂是很有必要的。最好自己主动。如果是你错了,你就要有认错的诚实态度,找出造成自己与领导分歧的症结,向领导作解释,表明自己在以后以此为鉴,希望继续得到领导的关心。假若是领导的原因,在较为适当的时候,以婉转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与对方沟通一下,你也可以自己的一时冲动或是方式还欠周到等原因,无伤大雅地请示领导宽宏,这样既可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又可以替其提供一个体面的台阶下,有益于恢复你与领导之间的良好关系。

    第三,利用一些轻松的场合表示对他的尊重,即使是开朗的领导也很注重自己的权威,都希望得到下属的尊重,所以当你与领导冲突后,最好让不愉快成为过去,你不妨在一些轻松的场合,比如会餐、联谊活动等,向领导问个好,敬下酒,表示你对对方的尊重,领导自己会记在心里,排除或是淡化对你的敌意,也同时向人们展示他的修养和风度。

    学会装糊涂

    懂得保护自己的人才是一个聪明的人。要做一个聪明人,在适当的时候就要学着装糊涂,有些领导不喜欢看见太精明的人在眼前晃来晃去,尤其是那些当领导有大钱的人,在他们的手下工作,就得学着点,该装傻的时候就得学装傻,不管做什么,只有懂得自我保护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相传,古时某宰相请一个理发师理发。理发师给宰相修到一半时,也许是过分紧张,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给刮掉了。唉呀!不得了了,他暗暗叫苦。顿时惊恐万分,深知宰相必然会怪罪下来,那可吃不了兜着走呀!理发师是一个经常在江湖上行走的人,深知人之一般心理:盛赞之下无怒气消。他情急智生,猛然醒悟!连忙停下剃刀,故意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仿佛要把宰相的五脏六腑看个通透似的。

    宰相看到他这副模样,感到莫名其妙。迷惑不解地问道:“你不修面,却光看我的肚皮,这是为什么呢?”理发师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解释说:“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大人的肚皮并不大,怎么能撑船呢?”宰相一听理发师这么说,哈哈大笑:“那是宰相的气量最大,对一些小事情,都能容忍,从不计较的。”理发师听到这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小的该死,方才修面时不小心将相爷的眉毛刮掉了!相爷气量大,请千万恕罪。”宰相一听啼笑皆非:眉毛给刮掉了,叫我今后怎么见人呢?不禁勃然大怒,正要发作,但又冷静一想:自己刚讲过宰相气量最大,怎能为这小事,给他治罪呢?于是,宰相便豁达温和地说:“无妨,且去把笔拿来,把眉毛画上就是了。”

    一个聪明的人会运用自己的手段来取得自保,只有保住了自己,才会有以后的发展,如果连自己都保不住了,以后还能成什么大事,聪明的人应该学会保护自己而不是去反抗,有分寸地应对发生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都知道项羽是个非常飞扬跋扈的人,他几乎不把秦始皇放在眼里,但刘邦却对他感佩由衷,仅从字面理解,前者是一种张扬霸气,后者则更多的是示弱称羡,但是最终的结果呢?接下来的楚汉相争,刘邦却终败项羽,开创了刘汉王朝三百年的基业,而项羽却被迫自刎乌江,二者谁是真正的英雄?刘邦自身的简单实力,一开始根本无法对抗力拔山气盖世的项羽,甚至曾被迫投归项羽门下,鸿门宴更是低三下四示弱求存,这才免了被项羽消灭的灾祸,得以被封汉王得据蜀地,因此获得发展的根据地。当他卧薪尝胆有了和项羽对抗的实力之后,这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开始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征战。

    示弱求存是刘邦最拿手的伎俩,不仅表现在前期对待项羽的时候,甚至在他的政权内部,对他的下属也有这样的表现。大将军韩信用兵如神,汉王朝大半天下是依仗他打下来的,当韩信恃功傲慢邀封齐王的时候,刘邦在张良的提醒下慨然应允,尽管那不是出于他的本意,但是当时的势力状况,他也只有这样的选择。对韩信的示弱示宠,使刘邦稳定了政权内部,并让韩信再一次对刘邦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从此一心一意地辅佐刘邦战败项羽,终于使刘邦开创了汉家王朝。刘邦在天下稳定之后,记起韩信曾经的张狂,于是杀了他,最终实现了弱者为王的最终成就。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装糊涂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披着温柔的阳光,达到希望的彼岸。而那些明白而不懂得装糊涂的人则会远离成功,与成功擦肩。

    有一个小孩,大家都说他傻,因为如果有人同时给他5毛和1元的硬币,他总是选择5毛,而要1元。有个人不相信,就拿出两个硬币,一个1元,一个5毛,叫那个小孩任选其中一个,结果那个小孩真的挑了5毛的硬币。那个人觉得非常奇怪,便问那个孩子:“难道你不会分辨硬币的币值吗?”孩子小声说:“如果我选择了1元钱,下次你就不会跟我玩这种游戏了!”

    这就是那个小孩的聪明之处。的确,如果他选择了大额的钱,就没有人愿意继续跟他玩下去了,而他得到的也只有1元钱!但他拿小面额的钱,把自己装成傻子,于是傻子当得越久,他就拿得越多,最终他得到的将是1元钱的若干倍!因此,在职场中,我们不妨向那“傻小孩”看齐——不要1元钱,而取5毛钱!而更多的人却常有一种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的贪婪!殊不知你的贪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还会使他人对你的贪反感。或许他人可以容忍你的行为,不在乎你的贪,但如果你懂得适可而止,他会对你有更好的印象与评价,因此愿意延续和你的关系。

    难得糊涂,有糊涂的好处。太聪明的人,有时使人不敢接近;太精明的人,有时使人觉得害怕;难得糊涂,可以使人看到缺点,放心感增强。装糊涂,让令自己处于“不知道”的角色只不过是为了今后处理事情更加方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自己真的不知道,或者不应该知道,不去了解情况,掌握信息。这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人生活在社会上,凡事要有“心机”。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做人可谓精明,依仗贾母宠爱和自家背景,上欺下压,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令众人生厌,郁郁而死。可见,做人不能不精明,但也不能精明过头。宋代宰相韩琪,以品行端庄着称,遵循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生活准则,从来不因为有胆量被人称许过,可是,他处理的事情都得到众人的好评,结果得到了大家的敬重。

    聪明的人会装糊涂,在明白的情况下依然会做得很好。因为他们深知,在聪明人面前装糊涂,会避免尴尬。在愚蠢人面前装糊涂会得到认可。在领导面前装糊涂会避免打压,再同事面前装糊涂可以避免受到排挤,在下级面前装糊涂可以得到信任和了解下级的想法,唯一一点必须记住:在需要你发挥聪明的时候要像火箭一样点火上窜。如果一个人真的是很聪明,但也不能把自己的聪明全部都写在脸上,需要的时候做到揣着聪明装糊涂才是真正的聪明。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长外地在这个社会上很好地生活下去。只有会装糊涂,也肯装糊涂的人,才是真正最精明,最厉害的。

    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

    在职场中,总有一些人喜欢炫耀,把自己的家底悉数掏给领导看。尽管其中不乏有才和财之人,但是他们一旦和人竞争起来,却往往处于劣势。这是因为领导已经知晓了他们有几斤几两,可以提前做好应付准备,而领导却养精蓄锐,锋芒不露,一旦动起真格,这些人就能像一柄利剑,直刺对手要害。所以,聪明的人往往隐藏自己的锋芒,让领导探不出深浅。那些锋芒毕露的人,会让领导觉得你华而不实或者故意做作,甚至还担心浅水养不住你这条大鱼。所以,如果你是十分出色的人才,在求职时,大可不必去掩饰个人的一些小毛病,有意无意地卖点“傻”,学会隐藏自己的光芒才是最重要的,这样才使人觉得亲近,更容易让领导接受,更是让自己生存下去的重要方法。

    很多人都知道三国时期的杨修,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可是他却没有得到曹操的重用,而用还是一个“短命鬼”,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不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在曹操面前太锋芒毕露了。

    一次,曹操带着杨修出门,看到一碑背上刻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当时曹操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问杨修知不知道上面写得是什么意思,杨修说:“知道。”曹操说:“你别说,让我猜猜看吧。”又走了三十里,曹操说他知道了,并说好两个人分别把答案写出来,结果两人同时写出“绝、妙、好、辞”四个字。曹操感叹说:“我的才华不如你,想了三十里才悟出答案。”人们都被杨修的聪明和睿智折服了。但想到杨修之死,人们又会对他做事的感觉大打折扣。做事聪明的人,并不是说做人就会聪明。

    曹操命令手下为他修建一座花园,落成后要亲自去察看,手下问他是否满意,他“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们都不理解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有杨修聪明过人,领会到了曹操的意图:“‘门’内添一‘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他的属下动手把园门缩小了。曹操再次来看非常高兴,便问是谁知道他的意图,左右回答说是杨修。曹操的疑心病很重,对准确领会自己意图的杨修表示赞赏,可是他内心生忌,所以,杨修并未得到曹操的重用提拔。

    还有另外一次,这件事更让曹操恼杨修。一天,有人款待曹操一杯酪,曹操吃了一点,便在上面写一“合”字让大家看,人们都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轮到杨修,杨修便吃了一口,说:“主公让我们每人吃一口,这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虽然曹操当时没怎么样,但他对杨修的戒心日益加重,而且还产生了除掉杨修的想法。

    后来,在一次战斗中,曹操被蜀军围困于斜谷,进退两难,便“有感于怀”。以“鸡肋”为口令。杨修知道了曹操的心思,就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李准备打道回府。将军夏侯敦见状大吃一惊,问杨修为什么要擅自做主行动?他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不料杨修这次聪明“绝顶”,曹操以扰乱军心为借口,把杨修杀了。

    看看杨修失败的过程,直接原因在于他不懂得掩饰自己。有聪明头脑的人凡事喜欢动脑筋,善于表现自己,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就是喜欢在领导面前动脑筋,在别人面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锋芒太露而不知收敛,才高震主而不懂掩饰,才引火烧身“误了卿卿性命”的。真正聪明的人,无论是对于自己的优点还是缺点,都不能发挥到“极至”,人们常说盛极则衰,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适当地掩饰自己的才华才是最佳选择。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刘备死后,诸葛亮好像没有大的作为了,不像刘备在世时那样运筹帷幄,满腹经纶,锋芒毕露了。在刘备这样的明君手下,诸葛亮是不用担心受猜忌的,并且刘备也离不开他,因此他可以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华,辅助刘备,打下一份江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刘备死后,阿斗继位。刘备当着群臣的面说:“如果这小子可以辅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当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为君算了。”诸葛亮顿时冒了虚汗,手足无措,哭着跪拜于地说:“臣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一直到死而不松懈呢?”说完,叩头流血。刘备再仁义,也不至于把国家让给诸葛亮,他说让诸葛亮为君,怎么知道没有杀他的心思呢?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一方面谨言慎行,一方面则常年征战在外,以防授人“挟天子”的把柄。而且他锋芒大有收敛,故意显示自己老而无用,以免祸及自身。这是韬晦之计,收敛锋芒是诸葛亮的大聪明。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所以说,你的光芒才艳也要懂得隐藏,这样才会得到他人的重用。

    王伟应聘到公司任职时,部门经理对他有戒心,因为王伟各方面明显比他强,部门经理是自学成才的“土八路”,王伟是海外归来的“洋博士”。王伟刚到公司上班,部门经理就拍拍他的肩膀说“老弟,我随时准备交班”,眉宇间透露出一丝悲凉。可王伟知道自己的身份,部门经理是领导,他是经理的助理,他们之间是上下级的关系,而且王伟也没有想“抢班夺权”的歹念。

    于是王伟在大智若愚上做点文章,以消除领导对他的戒心,因为如果王伟稍有张扬,他的才气就会喷涌勃发的,立刻会反衬出领导捉襟见肘的尴尬。在业务会上,王伟对自己的真知灼见、远见卓识有意打下埋伏,留下思维的空间给经理作总结。平常王伟尽量表现“俗”一点,收起他的锋芒,经常向经理请示汇报,不擅自做主,特别是一些决策性的工作,王伟都等经理表态。有一次,经理出差不在家,有一笔生意其实王伟看得很准,肯定能赚大钱的,他还是向远在千里之外的经理请示,说自己吃不准,请经理定夺,把“功劳”让给经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经理对王伟消除了戒心,他把好多重大的决策权都主动下放给王伟,使王伟能纵横驰骋地发挥自己的才华,没有后顾之忧。

    我们应清楚,尽管隐藏锋芒很痛苦,领导提拔你可能要费点力,可消灭你却是举手之劳,因此要懂得先保护自己,收敛锐气,待时机成熟再锋芒毕露,一鸣惊人,减少中途夭折的危险。

    应大志在美国取得人力资源管理“海归”学位,应聘到一家民办技术学院担任讲师。这家学院除招收高中毕业生外,也针对社会大众开班授课,算是学校另一笔财源。

    这项招生业务由学院的董事长主管,下设总经理,负责召集学校内比较有业务行销经验的教职员参与招生工作。应大志因赴美留学之前搞过行销工作,在业界颇有名声,所以便被任命为副总经理,实际负责招生业务。

    业务开展之初,董事长为鼓舞士气,口头宣布了一项奖励办法,表示如达到业绩目标,将提出营业额5%作为全体奖金。另外,他还私下答应发给应大志一笔红利。结果,在以应大志为首的团队努力下,第一年便创下惊人业绩,业绩高达120%。董事长非常高兴,按约定发下5%的全体奖金。但是原答应应大志的额外红利却严重缩水,给不到1/3。对于董事长的言而无信,应大志心中有气,但也明白这是大多数领导的作风,多说无益。因此,表面上未露出不悦之色。

    董事长却装作对此毫不在意,而且还经常到应大志办公室走动,夸赞应大志出手不凡,独当一面不成问题。有次,董事长告诉应大志,说他觉得总经理老何能力不强,如果应大志有意接任,他可以找个理由把老何给撤了。应大志心想:董事长答应给红利的事都缩水了,现在又示意我可以接总经理的位子,这其中必有文章,恐怕是在试探我有无野心吧?再者,纵使董事长真心要他来干总经理,自己羽翼未丰,难保其他同事不眼红,也难保哪天不被拉下马来。毕竟,有老何在,就多了一个避雷针;自己虽居老二,只要二人相安无事,还不是跟干老大一样。

    心念一转,应大志除感谢董事长对他的厚爱外,特别强调现任总经理颇孚人望,具统合、协调能力,是现有团队最理想的领袖人物。而自己尚待学习之事仍多,肯定不能胜任,还是让他先把分内事做好再说吧。董事长听罢,大为赞扬应大志的谦虚,嘱咐好好干,将来一定不亏待他。有关总经理换人一事,也就不再提了。

    在这个案例中,应大志一战成名,领导先是克扣红利,继又诱之以总经理一职。这里面有领导的小气习性,也有领导的试探之心。应大志对领导的小气能隐忍不发,对领导的试探能有所洞察,进而做出聪明的举措,实在难能可贵。不追索应得的红利,表示他不居功;不得意忘形觊觎总经理的位置,更是一种明智。通过这两关,领导自然对他有了很好的评价。

    一言不慎便会祸从口出

    与领导相处是非常有学问的,在你表现卓越的同时切忌无视领导的存在。在工作中要踏实肯干,不要做办公室的小人,以最佳的方式获得在职场中的好人缘。

    蔑视领导的人必遭人忌。我们常见有一些人,稍有成就便得意忘形,以为自己绝顶聪明,别人算不得什么,这可是聪明太显,殊不知树敌太多,事事必受阻挠。

    老子曾经说过:“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叫人轻易看见;君子之人,品德高尚,容貌却显得愚笨拙劣。因此告诫世人,做人不可锋芒毕露。在工作中更是如此,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即使平时再得宠,一言不慎便会祸从口出。

    乾隆年间,纪晓岚以过人的才智名扬全国,深得皇上赏识。有一天,乾隆宴请大臣。大臣们吃得很开心,饮得也很畅快。乾隆又诗兴大发了,他出了上联:“玉帝行兵,风刀雨箭云旗雷鼓天为阵。”

    乾隆皇帝要求百官对下联,竟然没人能对得上。乾隆皇帝这下更来兴致了,他想显示他本人的才华,便点名要纪晓岚答对,想出一下这位大才子的丑。不料,纪晓岚却把下联对上来了:“龙王设宴,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当盘。”话音刚落,群臣赞叹。

    乾隆皇帝听后,却不高兴了。他面有怒色,半日沉吟不语。大家颇为纳闷。纪晓岚当然明白是自己得罪了皇上,便接着说:“圣上为天子,所以风、雨、云、雷都归您调遣,威震天下;小臣酒囊饭袋,所以希望连日、月、山、海都能在酒席之中。可见,圣上是好大神威,而小臣我只不过是好大肚皮而已。”乾隆一听,立即笑逐颜开,连忙表扬纪晓岚,说:“饭量虽好,但若无胸藏万卷之书,又哪有这么大的肚皮。”

    乾隆出的上联显示了一代帝王的豪迈气概,不料纪晓岚下联一出,十分工整,显不出乾隆上联的才气。乾隆一听,自然不快。幸好,纪晓岚及时发现并为自己开脱,有意抬高乾隆,贬低自己。自然,君臣一唱一和,大家都高兴。

    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是离不开领导的栽培和提携的。要想获得领导的欣赏,与之相处之时首要一点就是维护他的权威,懂得他内心深处的需求。只有体察到他的行事意图,才能够成为领导工作中的得力助手,不会因不慎的言辞使自己的事业横生枝节。

    懂得如何与领导相处、明哲保身,是充满着智慧的结晶。与之相处,一定要在各方面维护领导的权威,不要恃才傲物,成为领导“眼中钉”。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会给你带来一定的荣耀,在荣耀到来时,你一定要把这份荣誉归功于领导,把鲜花让给领导戴,把众人的目光引到领导身上。否则,独享荣耀的后果,会严重影响你在公司的人际关系。

    东方明辉很有才气,编辑的杂志很有一套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因此很受欢迎,有一次还得到创新奖。一开始他还很高兴,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却失去了笑容。他告诉一位朋友说,他的领导最近常给自己脸色看。

    这位朋友问清楚他的情况后,指出了他犯的错误,原因是这样的:东方明辉得了创新奖,受到了领导的好评,因此除了新闻部门颁发的奖金之外,另外给了他一个红包,并且当众表扬他的工作成绩,并且夸他是块主编的料。但是他并没有现场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的协助,更没有把奖金拿出一部分请客,他的领导刘主编从此处处为难他,原来,东方明辉的锋芒已经盖过了他的领导,让他产生了戒备的心理。

    其实就事论事,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东方明辉贡献最大,但是当有“好处”时,别人并不会认为谁才是唯一的功臣,总是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东方明辉的锋芒,当然就引起别人的不舒服了,尤其是他的领导,更因此而产生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权力,为了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东方明辉自然就没有好日子过了。遗憾的是,东方明辉不相信朋友的分析,结果三个月后就因为呆不下去而辞职了。

    如果你蔑视领导,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可是,巴结领导又易招人陷害。自高自大的人虽然取得了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虽然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却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当你在工作上有特别表现而受到肯定时,千万记住不要无视领导的存在,否则这份自傲会为你带来职场的危机。

    懂得说话的艺术

    每一个职场人都应该明白:真正成为领导靠得住、信得过、离不开的得力助手,就必须把握办公室工作的特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和领导相处最重要的一条:不要代替领导做决定,而是在领导的同意下针对其工作习惯和时间对各种事务进行酌情处理。

    而懂得说话的艺术就显得极其重要。说话谁都会,但把话说得动听,通过说话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却未必是每个人的专长。在和领导相处的过程中,更要懂得如何去说话。领导在公司里是最高的决策者,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如何正确把握和领导说话的分寸,相信是困扰职场中人的共同疑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代替领导做决定。

    王余娜年轻干练、活泼开朗,进入企业不到两年,就成为主力干将,是部门里最有希望晋升的员工。一天,公司经理把王余娜叫了过去:“小王,你进入公司时间不算长,但看起来经验丰富,能力又强,公司开展一个新项目,就交给你负责吧!”

    受到领导的重用,王余娜欢欣鼓舞。恰好这天要去上海某周边城市谈判,王余娜考虑到一行好几个人,坐公交车不方便,人也受累,会影响谈判效果;打车一辆坐不下,两辆费用又太高;还是包一辆车好,经济又实惠。

    主意定了,王余娜却没有直接去办理。几年的职场生涯让她懂得,遇事向上级汇报是绝对必要的。于是,王余娜来到经理办公室。“领导,您看,我们今天要出去,这是我做的工作计划。”王余娜把几种方案的利弊分析了一番,接着说:“我决定包一辆车去!”汇报完毕,王余娜满心欢喜地等着赞赏。

    但是却看到经理板着脸生硬地说:“是吗?可是我认为这个方案不太好,你们还是买票坐长途车去吧!”王余娜愣住了,她万万没想到,一个如此合情合理的建议竟然被驳回了。王余娜大惑不解:“没道理呀,傻瓜都能看出来我的方案是最佳的。”

    其实,王余娜的问题就出在自作主张“我决定包一辆车”这句话上。凡事多向上级汇报的意识是很可贵的,但她错就错在措辞不当。在上级面前,说“我决定如何如何”是最犯忌讳的。如果王余娜能这样说:经理,现在我们有三个选择,各有利弊。我个人认为包车比较可行,但我做不了主,您经验丰富,您帮我做个决定行吗?领导若听到这样的话,绝对会做个顺水人情,答应你的请求,这样才会两全其美。

    领导才是公司的最高决策者,无论事情的大小都有必要听取他的建议。但这些事情并不是一些零星的小事,而是有建设性的问题,这样才是对领导的尊重。员工的工作归根结底是为公司的利益,也完全围绕着企业的管理者展开,因此需要了解领导的工作风格、工作方式、工作重心及紧急程度,了解领导的人际网络,理解他的工作压力。和领导保持良好的沟通,就要对领导的地位及能力永远表示敬意。

    对待不同性格的领导,都要保持耐心与宽容,把你的决定以最佳的方式渗透给他,从主动的提议变成被动的接受。忌急躁粗暴,多倾听和征询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少做一些不容辩驳的决定和争论,即使你可能是对的。即使对待能力不强的上级,同样要保持尊重,不擅自行动和做决定。这些如果你都做不到,就有可能遭受领导的冷遇。因此,凡是要量力而行,不可擅做主张。

    绝不过分谨慎

    无论做任何事情,谦虚与谨慎总是人们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职场中更不能例外。在工作中,先三思而后行,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办的事坚决不办,言谈举止恰到好处,让领导感到有理、有礼、有节,肯定会有利于帮你搞好与领导的关系。但是要明白谨慎并不等于拘谨。日常工作中,谨慎也要有个度,有不少人过分谨慎,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拘谨,遇到任何事都谨小慎微,前怕狼后怕虎,说话婆婆妈妈,办事唯唯诺诺。在办公室里,拘谨者在领导面前往往腼腆猥琐,神态不自然,手足无措,不敢落座,不敢抬头,不敢大声说话或说话含糊不清,有时甚至所答非所问。心理上总是怯于与领导交往,因此总是缺少升职加薪的机会,经常被遗忘在不为人注意的角落,甚至会让人觉得拒人于千里之外。这就是拘谨的表现。

    作为一个下属,在领导面前说话是应该谨慎一些,但是,谨慎过分反而就不好了。当领导赏识你的才干,想提拔你的时候,如果你一再说:“我不行,我不行”,领导对你就会有看法。他或许认为你真的不行,或许认为你怕担责任,或许会认为你不给他面子,不管是哪种看法,对你都不利。

    张北国就是一个谨慎过分的人。他简直是个树叶落下来也怕砸脑袋的人。平时不爱说话,只知道踏踏实实,埋头工作。一年内为研究所搞出两项科研成果。为此,研究所所长非常欣赏他,有意提拔他为副所长。可是,每一次所长把自己的意思说给张北国时,张北国总是谦虚地说:“我不行,我真的不行,您别为难我了。”这样经过三次后,所长再也不找张北国谈话了,把另一个在能力上不如张北国的研究员提拔为副所长。其实,张北国并不是不想当副所长,人都有渴望名利的欲望。而且提升为副所长后在分房及福利待遇上都会有很大好处。可是,由于他拘谨过分了,机会与他失之交臂。

    要想摆脱拘谨,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抛弃那些思想上沉重的包袱,要做超脱的一代,成为一个洒脱的人。其次,要在人前鼓起勇气,敢说敢当敢作敢为。只要多给自己壮胆,多给自己鼓劲,随时注意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拘谨就会被克服。壮胆不是凭着傻大胆,鼓劲也不是乱鼓一气,而且要在拓展胸襟,开阔视野的基础上,有利有力地去做。

    在职场上打拼,如果你事事过分的拘谨,你就会失去很多进取的机会,错过领导赏识你的可能性,漏掉施展才华、发挥才能的机会。职场上处处充满竞争,过分拘谨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失利。所以,在领导面前应该有所适当的表现。总之,只要你有信心、肯努力,就没有跨不去的障碍,更何况仅仅是克服拘谨的心理。如果你是一个在人前感觉拘谨的人,并认为拘谨的确阻碍了你与领导更好的进行交往,成为了你社交的障碍,那么试着改变自己与领导交谈的方式,你会发现与领导沟通将变得轻而易举起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