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心理课-你的人生就是你的选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人生的旅途上,积极进取的人永远是自己选择命运,而不是坐等命运来选择自己。北大人认为,成功往往不在于你身在何处,而在于你朝着哪个方向走,能否坚持下去。

    行动起来,让梦想不再遥远

    行动之后无悔难。

    ——梁漱溟(北京大学教授,教育家、哲学家)

    都说青春无悔,但是当青春已过,每个人的心中或多或少都会留有遗憾。梁漱溟先生说:“从行动多悔中,一面固可见出自己向上的心没有麻木,常常自觉,觉得之后便不好过;一面也正可见出没有达到生命的和谐。”我们都有梦想,可是光是想,没有行动,那只能是空留遗憾和悔恨。有梦想就要行动起来,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崎岖坎坷都要义无反顾地向着梦想前进,这样梦想才不会遥远。

    美国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很难说世上有什么做不了的事,因为昨天的梦想,很可能是今天的希望,或许还可以是明天的现实。”就是说,光有梦想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付出行动。只有行动才能让梦想变成现实。一张地图,无论内容多么翔实,比例多么精确,也永远不可能带着主人周游世界;凝结智慧的宝典,永远不可能自己缔造财富,只有行动才能使地图、宝典体现出其价值,才能使梦想、计划、目标等具有现实意义。

    再美好的梦想,离开了行动,就会变成空想;再完美的计划,离开了行动,也会失去意义。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当注重行动,一步一步靠近目标。

    被称为“燕园四老”之一的邓广铭,曾经也经历过两次考试,他在1932年夏天考入了北大史学系。他第一次考试失利,而第二次竟以高分被录取。在人们看来,这简直是个奇迹。其实,邓广铭之所以在一年之后能顺利地考入北大,除了个人的勤奋努力之外,更多得益于他积极寻找帮助,才能让梦想圆满。

    邓广铭之前在山东省立师范学校只读到四年级,即相当于现在高中一年级。后来,他在乡下教了三四年中学,要考上北京大学,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邓广铭第一年报考北大失利,也算在情理之中。

    他分析了考试失败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考前准备不足,没有系统地复习中学的功课;二是他对北大试题的路子不了解。对于第一点,他自己可以好好准备。可是要想了解北大所出试题的路子,则必须向人请教。思来想去,他想到了当时担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周作人。

    于是,为了考北大的梦想,他决定冒昧地去向周作人先生求教。

    这天,邓广铭怀揣忐忑之心敲开了周作人的宅门,说明了来意。周作人热情地接待了他,还耐心地向他介绍了历年北大文科考试题目的概况,对其中的考试范围、出题类型、作答要领一一作了说明,同时还特别强调:答卷一定要用白话文。最后,为了帮助邓广铭学习,周作人特意从自己的书柜里取出一本胡适编写的古文今译的讲义,赠给了他。

    邓广铭听了周作人的一席话,觉得茅塞顿开。对周作人所赠之书,更是如获至宝,回去后反复研读。令人没想到的是,再次考北大时,语文试卷中居然考了讲义中的一篇文章。于是,邓广铭在回答这道题时,差不多是一字不差地背写上去的。就这样,邓广铭考上了北大,而且是高分录取。

    试想,如果邓广铭只是枯坐家中,没有去找周作人,结果会如何?

    有位名人曾说:“不要等待奇迹发生才开始实践你的梦想,今天就开始行动!”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而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我们应在梦想的指引下行动起来,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也不再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名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曾写道:“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也就是在为自己生命的价值而奋斗拼搏,这个时候,激情会燃出最美的火花,人生亦可无悔。

    有的人天天梦想上好大学,天天梦想发大财,天天梦想出人头地,可就是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学,踏踏实实地干,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梦想需要拼搏,没有实践的梦想终会化为泡影。

    【北大心理课笔记】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会碰到许许多多实现梦想的机会,却常常因为怯懦和恐惧而放弃努力,致使自己与成功一次次擦肩而过。这是人生的悲哀!只有自己扎扎实实地努力创造,才有可能把愿望变成现实。

    金克木“偷学”成才之道

    须勤于所业,知光阴时日机会之不复更来。须勤思,而加须勤思,而加条理。

    ——严复(北京大学校长,翻译家、教育家)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就是说,当老师教给你学习的方法和基础知识以后,要想进一步提升还需要个人的勤奋刻苦。

    然而,经常有人将不成功归结为机遇不好、条件不足等客观原因,却从不问问自己是否已经用了全力去实现。这样下去,只能是整日满腹牢骚,蹉跎岁月,一事无成。所以,我们不能这样,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其实,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努力,照样可以创造出机遇。

    俗话说:“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勤奋是实现机遇的动力,它体现出了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的机遇。本职工作是一个外因,它只是为机遇提供了可能的场所;而是否能够创造机遇、抓住机遇,关键还是要看每个人的内因,即是否勤奋好学。

    梅兰芳创造的舞台艺术形象经久不衰,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戏剧代表人物,但你是否知道他曾经被认为笨得无法学戏呢?著名音乐家莫扎特在音乐上取得非凡的成就,除靠其个人的天赋以外,更重要的是,他每天都进行十六七个小时刻苦训练。正如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所说:“勤勉是好运之母,上帝把一切事物都赐予勤勉。”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只有肯勤奋努力的人才能弥补不足,才能获得机遇,取得成就。

    已故的北大梵巴语言文学教授金克木是一位勤奋刻苦、自学成才的文化大师,他的成才故事很值得后人借鉴学习。

    1930年,刚满19岁的金克木来到北平求学,经常到当时设在沙滩红楼的北京大学旁听。1935年,经友人介绍,他在北大图书馆谋得了一个职员的位置,成天坐在出纳台后管借书还书。那段时间,据金先生自己说,“是我学得最多的一段时间”。

    金先生在他的《咫尺天涯应对难》一书中谈到了他自学成才的过程。一开始,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他觉得无从下手。后来他想到一个办法,就是跟着别人看。学生们来借什么书,他就把书名记下来,用业余时间看。“这里大多是文科、法科的书,来借书的也是文科和法科的居多。他们借的书我大致都还能看看。这样借书条成为索引,借书人和书库中人成为导师,我便白天在借书台和书库之间生活,晚上再仔细读读借回去的书。”“借书的老主顾多是些四年级写毕业论文的。他们借书有方向性。还有低年级的,他们借的往往是教师指定或介绍的参考书,其他临时客户看来纷乱,也有条理可循。渐渐的,他们指引我门路。”

    金克木先生还特别谈到过一位鼎鼎大名的教授:“他夹着布包,手拿一张纸往借书台上一放,一言不发。我接过一看,是些古书名,后面写着为校注某书需要,请某馆准予借出。借的全是善本、珍本。”由于外借需有馆长批准,而馆长那天又刚好不在,这位老先生没有借到书,一言不发地离去了。待这位老先生走后,金克木连忙抓张废纸,把进出书库时硬记下来的书名默写出来,以后有了空隙,便照单到善本书库中一一查看。他很想知道,这些书中有什么奥妙值得这位教授远道来借,这些互不相干的书之间有什么关系,对他正在校注的那部古书有什么用处。经过亲见原书,又得到书库中人指点,金克木增加了一点对古书和版本的常识。

    “我真感谢这位教授。他不远几十里从城外来给我用一张书单上了一次无言之课。当然他对我这个土头土脑的毛孩子不屑一顾,而且不会想到有人偷他的学问。”

    虽然金大师戏称成才是靠“偷”别人的学问,但这学问似乎也不是任谁都“偷”得来的。没有孜孜以求的钻劲和用心良苦的推敲,谁能从纷乱的借书单中找出条理?再加上夜夜苦读和虚心求教,使得原本在学问上的不足得到长进,才成就了一代大师。因而,每个想要成才的青少年都要注意勤学苦练,当然还要处处留心,从每一个看似平常的角落“挖”出学问。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习惯是一种很重要的力量,它可以自动驱使你学习。而且,我们说勤奋出机遇,其中的勤奋应该是终生的。如果只想凭借一时勤奋换来机遇女神的青睐,这无异于痴心妄想。只有历尽无数次的失败与考验,仍然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下来的,一直勤奋着向着目标前进,机遇才会出来叩响你的大门。

    【北大心理课笔记】

    勤奋成就梦想,再美好的愿望如果不付诸行动,也只是空想。空白的生命是僵死的、丑陋的,生命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勤奋耕耘。只有勤奋才能让生命保持活力,加速生命的运动和发展,从而实现心中的梦想。

    正确的选择胜于盲目的努力

    我很赞赏北大博士生的一句话:“‘在大学、研究生期间,不要致力于满口袋,而要致力于满脑袋。’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会满口袋,我是相信这点的。”

    ——王选(北京大学教授,科学家)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就等于有了灯塔的指引;而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可能要花费数倍的努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就要走许多冤枉路。

    毕竟,方向都选错了,如何能到达终点呢?在大海上航行,如果没有灯塔的指引,轮船就失去了方向。我们的人生其实就像在大海上航行,有了灯塔的指引,我们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如果没有灯塔的指引,我们可能要在海上漂流很久才能到达目的地,也有可能在海上迷失了方向,永远无法到达目的地。

    生活中很多人没有成功并不是努力不够,而是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大象、狮子、骆驼决定一起进沙漠寻找其生存的空间。在进入沙漠前,天使告诉它们说,进入沙漠后,只要一直向北走,就能找到水和食物。进入沙漠以后,它们却发现沙漠比它们想象的大多了,也复杂多了。最为要命的是,它们不久就失去了方向。

    它们3个在不知道方向的情况下,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大象是最强壮的,因此它认为即使失去方向也没什么恐怖的。在它看来,只要它朝着一个方向走下去,凭着它的强壮,肯定会找到水和食物。于是,它选定了它认为是北的方向,然后就不停地前进。可是走了3天以后,大象却惊呆了,因为它发现它又回到了原来出发的地方。3天的时间和力气就这样白费了,大象气得要死。但是食物和水还继续找,它想“我还是很强壮,换一个方向,这一次我一定能找到”。这一次它告诉自己不要转弯,要向正前方走。3天过后,它发现,它竟然又重复了上一次的错误。大象简直要发疯了,它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此时,它又饿又渴,决定休息后再度出发。它就这样一次次地出发,一次次地返回。不久,大象就精疲力竭而死。

    狮子是跑得最快的,它想凭它的速度,整个沙漠穿越都不成问题,肯定能找到水和食物。它选了一个自以为是北的方向,飞一样地向前跑去。可是,它跑了几天后却惊讶地发现,它越向前,草木越稀少,最后,它已经看不到任何绿色植物了。它害怕了,决定原路返回。可是,当它原路返回的时候,又一次迷失了方向。它越是向前,越是不毛之地。它左突右奔,都没找到目的地,最后绝望而死。

    骆驼没有大象强壮,也没有狮子跑得快,它想,要找到水和食物,必须首先确定方向。只要找到了北方,就不会迷路,这样用不了3天,一定会找到水和食物的。于是,它白天不急于赶路,而是休息。晚上,天空中挂满了亮晶晶的星星,骆驼很容易地找到了那颗耀眼的北斗星。每天夜里,骆驼向北斗星的方向慢慢地行走。

    3个夜晚过去了。一天早上,骆驼猛然发现,它已经来到了水草丰美的绿洲旁。从此,骆驼就在这里安了家,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大象、狮子花费的时间和努力不知要比骆驼多多少,但最终只有骆驼找着了绿洲。那是因为大象和狮子在一开始就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而骆驼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先找到北方。

    正确的选择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有了正确的选择,才会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向;有了正确的选择,才会让自己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有了正确的选择,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任凭你有多么意气风发,任凭你是多么足智多谋,任凭你花费了多大的心血,都不会到达你想去的终点,甚至会离你的终点越来越远。你的梦想、你的才华、你的聪明才智将会全部付之东流。

    人生就像是一场比赛,每个人都可以报名参见一项比赛。如果你的特长是游泳,而你报名参加了跑步比赛,那么任凭你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在跑步比赛中获得冠军。而如果你参加的是游泳比赛,你可能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获得冠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你擅长写作,就不要埋头苦算了;如果你爱好音乐,就不要在美术上做无谓的努力;如果你擅长运动,就不要把自己锁在高楼大厦里。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应当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最适合、最值得做的事情上,而不是花费在没有任何希望的事情上。错误的选择只会耽误你的聪明才智,延误你的青春年华。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努力之前,应先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查和研究,以便于自己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北大心理课笔记】

    做出正确的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即使费再大的力气也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

    ——俞敏洪(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新东方学校创始人)

    人生在世,要做的事千种万种,很多人总想要那个最好的结果。他们以为只有最好的,才能证明自己是最优秀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他取得了最好的结果,恰恰是因为他得到了最适合自己的。

    谁都无法将自己的人生轨迹与他人重叠,上帝造人自有他的妥善之处,关键看你如何领悟上帝的用意,想要拥有独特的人生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一种生活,只要适合自己,只要有自己喜欢的内容,就是最好的生活,何必踏破铁鞋去寻找那些遥不可及的目标呢?人们常说:“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我们做人做事也应如此。只有做适合我们的事,走适合我们的路,我们才能找到乐趣,找到成功。

    李彦宏是百度公司的创始人,在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讲过这样一段话:

    进北大前我就非常喜欢计算机,我相信未来的计算机肯定会被广泛应用,而单纯地学计算机恐怕不如把计算机和某项应用结合起来有前途,于是我选择了北大的信息管理系,而不是计算机系。

    我有个姐姐先我5年考上了北大,她告诉我北大的学生出国都很容易,她告诉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上了北大之后,我却发现我的情报学专业出国并不容易,而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那时候在美国。我被迫开始思考自己的下一步,并通过不断参与各种活动来丰富自己的视野。我去学了不少计算机系的课,我翻阅了很多美国有关情报学的论文,希望能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找到自己的机会,我作为那时唯一的理科生参加了学校的五四辩论赛,我听了各种各样的讲座:气功、哲学、电影,我参加了合唱团,还在国庆的时候到天安门广场去跳集体舞,我尽情地享受着北大带给我的各种机会,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思路,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很精彩。这让我逐渐形成了不轻信,不跟风的思维方式。对于我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北大4年让我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在美国读计算机的时候,本来是读博士的,后来选择了放弃。原因是发现我更希望我做的东西能够被很多很多人使用,而不喜欢去研究一个别人已经研究了10年的命题。

    1997年我离开自己奋斗了3年多的华尔街,前往当时在硅谷很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在硅谷,我亲见了当时最成功的搜索技术公司如何在股市上呼风唤雨,见识了每天支持上千万流量的大型工业界信息系统是怎样工作运转的,我也见证了Infoseek后来的每况愈下和惨淡经营。但最重要的是,在Infoseek,我找到了我一生的兴趣所在——互联网搜索引擎。

    那时,是北大所学的信息检索方面的理论,让我比任何计算机系科班出身的工程师都更能够理解普通用户习惯于怎样的信息获取方式。我意识到搜索能让每个人与所需信息的距离只有鼠标的点击一下那么远,这种感觉是那么的美妙。从那以后,我从来没有离开搜索引擎超过24小时,不是因为我是工作狂,而是因为我喜欢。

    百度公司走过了8年的历程,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服务。我最大的心得就是要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适合自己的事情,我们需要从自己真正的心里面去做选择,并不是你认为社会期望你这样做,父母期望你这样做,朋友期望你这样做。只有这样,你才会越工作越开心,在遇到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不会被沮丧击败,而全身心地去享受整个过程。

    有些人可能会问:什么才是最好的呢?其实,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最好”,只要合适,你就找到了最好的。生活中很多人一直在追逐某种东西,却从不考虑自己追求的是不是适合自己的。最适合的,才是最合乎生命节奏的,只有这样的生命组合,才是最完美的,没有遗憾的。

    世界多姿多彩,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幸福。适合他的,不一定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也不一定适合他。所以我们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对任何人来说都至关重要。生活就是一块调色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色彩,那么其色就更加美丽;人生就似一碗汤,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味道,才会感觉有滋有味。

    【北大心理课笔记】

    不同的人注定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思想注定支配不一样的言行,而不一样的言行也就构筑着不同人生的风景。适合的标准,不在形式而在于是否让自己感觉充实快乐而有意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