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知识博览2-动物世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奇妙的动物身体

    动物身体的基本构造

    在这充满神奇的地球上,经历了千百万年的演变,世世代代繁衍了无数的物种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化,它们有的生存下来,而有的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被淘汰。

    根据动物学家们计算,地球上大约有150多万种动物。如此种类繁多的动物,身体构造形形色色,各不相同。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长有30多米,体重达一百多吨。最小的原生动物,身体只能用微米(千分之一毫米)来计算,体重简直无法称量。然而,动物体大小虽不相同,身体的基本构造却是一样的,它们的身体都由细胞构成。除了原生动物以外,绝大多数动物由很多很多的细胞构成。

    动物的体温

    当你用手摸鸡或哺乳动物的身体时,会感到热乎乎的,可是摸鱼、青蛙或爬行类动物的身体时,却感到冷冰冰的。前一类动物的身体因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所以称为恒温动物或温血动物。后一类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所以叫变温动物或冷血动物。

    恒温动物的身体保持着一定的温度,鸟类体温一般在37至44.6摄氏度,哺乳类动物一般为25至37摄氏度,这种不依赖环境而保持恒定的体温与这些动物体内完善的调节机制有关。如炎热的夏日,狗伸着长舌喘气,因为狗的汗腺长在舌头上,伸长舌头有助于散发体内热量;在严寒的冬季,狗又可以用自己厚厚的皮毛来抵御严寒。

    除鸟类、哺乳类动物以外,其他动物都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能随着外界生活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夏天的清晨,蛇的体温是25摄氏度,到了烈日炎炎的中午,其体温会猛升至40摄氏度。在气温变化剧烈的环境中,变温动物也有办法来对付过低或过高的气温,如青蛙到了冬天,可以不吃不喝进行冬眠,以躲过寒冷环境的影响。

    动物的血液

    大多数动物的血是红色的,因为血中有一种物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中含有的铁元素,与其他物质共同形成的复合物呈现红色。

    血红蛋白在血液中执行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任务。随着血液流动,血红蛋白将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运送到动物体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同时,又将二氧化碳和各种代谢废物带到肺、肾、皮肤,然后排出体外。

    也有一些动物的血液不是红色的,因为这些动物的血液中没有血红蛋白。如河蚌、田螺、对虾等血液中含有血清素,血液是无色透明的。更奇特的是有一种叫“鲎”的动物,血液中含有铜元素,血液是蓝色的。

    动物的眼睛

    动物种类繁多,眼睛的构造也多种多样。原生动物中的绿眼虫,它的眼睛是一个红色的眼点,只能感觉光的强弱,这是最原始的眼睛。蜗牛的眼睛长在头部上方的一对触角的顶端,小得像针孔,构造非常简单,称为“针孔眼”,只能模糊地辨认方向,所以蜗牛只能慢吞吞地爬行。复眼是节肢动物(如蜈蚣、蜘蛛)的特有的眼睛。它是由许许多多的小眼构成的,每只小眼只能感受一小部分形象,而许多六边形的小眼连在一起形成的复眼,则能把所有小眼看到的形象汇集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能观察距离较远的物体并辨别方向,小眼越多,视力越强。但昆虫眼睛的感色能力很差,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在它们眼里是个单调的世界。蜻蜓、苍蝇等昆虫的眼睛就属于复眼,是由成千上万只小眼构成的。

    鱼类的眼睛,变化多端,如比目鱼的两只眼长在同一侧,金鱼的眼睛形态多样。但所有的鱼类都没有真正的眼睑,也没有泪腺,所以你会发现,鱼从来都是睁着眼睛,不会闭眼,也不流泪。

    鸟类的眼睛视力最好。鹰在1000多米的高空翱翔时,也能清楚地看到地面小动物活动的情景。猫头鹰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也可看到田鼠在农田里活动的行踪。

    动物的耳朵

    动物也有听觉器官——耳,但长的形状和位置各有不同。

    水母,又叫海蜇,它的耳是一种感受球,长在身体的伞形边缘。感受球里含有钙质的平衡小石,依靠这种小石,水母能“听”到风暴来临时的次声波,于是赶紧逃之夭夭。鱼的耳藏在头骨里面,所以叫内耳。蛇的耳与鱼很相似,所以蛇听不到空气传播的声音,只能听到地面振动的声音,“打草惊蛇”就是这个道理。

    高等动物耳的构造就复杂多了,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由外耳道和耳廓两部分构成,哺乳动物的耳廓有些还很大,如兔子、驴、大象等,耳廓能够接收空气、地面或水里传来的声波振动和集音。中耳包括鼓室、三块听小骨,可把鼓膜接受的声波加以扩大并传播到内耳。内耳有三个半规管和一个耳蜗管,起感音和平衡的作用,耳蜗管接受声波,由听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引起听觉。

    动物的鼻子

    鼻子是嗅觉器官。不同的动物,嗅觉的灵敏程度差别很大。鱼的鼻子是两个凹陷的孔,嗅觉细胞主要集中在鼻腔里。鱼在黑夜里寻找食物主要靠嗅觉。鲨鱼的嗅觉极其灵敏,可以在几公里外嗅到血腥味并立即赶往有血的地方。狗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够辨别1000多种不同物质的气味。警犬就是用它对气味非常敏感的鼻子跟踪罪犯的。

    动物的鼻子构造不同,功能也不一样。大象的长鼻子有坚韧的肌肉,可以随意伸缩,所以它可以极为灵巧地做各种事情,如汲水、拔草,甚至还能搬运木头。水牛的鼻子在炎热的天气会渗出汗滴,起着散发热量的调温作用。蝙蜗的鼻子可发出两万赫兹以上的声波,好像雷达一样。

    动物的嘴

    动物的摄食方式多种多样,这与动物有不同的嘴有直接关系。

    昆虫的嘴称为口器,构造很复杂,可分为五种。蝗虫、蟋蟀等为咀嚼式口器,由上、下唇,上、下颚,舌和尖锐的齿构成,适于取食固体食物。蚊子是刺吸式口器。这种口器像一枚锐利的针,动物学家叫它口针,能刺入动、植物体内,吸吮液汁。可恶的蚊子就是将它的口针刺入我们的身体来吸血的。蝴蝶的口器叫虹吸式口器,外形像钟表的发条,是一根中空的虹吸管,平时不用盘卷起来,当蝴蝶停在花朵上,那长长的虹吸管就伸展开,伸入花朵吸取花蜜。苍蝇是舐吸式口器,膨大的唇瓣可以吸取半固体物质或直接用来舐刮糖等较粗的物质。蜜蜂是嚼吸式口器,这种口器既能把食物嚼碎,又能将食物吸取到体内。

    鸟类的嘴是角质化的,动物学家称它为喙。鸟的舌头也较硬,具有角质膜和骨头,有利于摄食。

    哺乳动物的舌高度发达,有着多种用途,如食蚁兽遇到蚂蚁时,立即伸出细长粘荡粘液的舌头,来回一扫就能粘住许多蚂蚁填入口中。老虎、豹、猫的舌头表面有许多向后倒生的乳突,可以舔食附在骨头上的肉屑。牛、长颈鹿的舌就像手一样灵活,可伸出口外把草送进嘴里。

    动物体的四肢

    低等的无脊椎动物没有四肢,或只有简单的附肢。高等的脊椎动物四肢坚硬,便于运动。

    鱼的四肢是鳍状的,前肢是一对胸鳍,在水里起转换方向的作用;后肢是一对腹鳍,既有游水的作用也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青蛙的前肢短,后肢粗而长,趾间有蹼。这些特点,使既能在水中游泳,又能在陆地爬行、跳跃。

    鸟的前肢演变成翅膀,能在天空翱翔,两条腿是后肢。鸵鸟的双腿强健有力,在沙漠上奔走速度很快。

    哺乳动物四肢发育完善,能灵巧自如地运动,快速地奔跑,跑得最快的猎豹,百米速度仅为3.2秒。哺乳动物的四肢变化很大。袋鼠的后肢强壮有力,长度是前肢的5至6倍。蝙蝠的前肢变成皮膜状的翼,能在空中飞行。海洋中的鲸前肢变成了桨状的鳍脚,成了游泳器官。

    动物的爪

    动物的爪是由皮肤的表皮角质层演变而来的。

    生活在茂密丛林中的避役,指(趾)端的锐爪便于它在树干上爬行。猫头鹰、秃鹫的趾端有钩曲锐利的爪,利于捕杀动物。啄木鸟的趾端的利爪,能帮助它稳定地抓住树干。爪最复杂而多样的是哺乳动物的兽类。穿山甲的爪是向后弯的,像一把锄头,善于挖掘。树獭的爪呈钩状,适于钩住树枝。牛、羊、马没有利爪,而长着蹄,这类动物是食草的。老虎、狮子等猛兽的爪既锐利又能自如地伸屈,有利于捕捉小动物。

    仪态万千的动物世界

    蜻蜒

    蜻蜓属于脉翅类蜻蛉目昆虫,大约有5000多种,多栖息生活于热带。我国约有300种。

    蜻蜓的祖先,大约在三亿五千万年以前,就在地球上出现了。

    蜻蜓的飞翔距离和飞翔速度在昆虫世界中出类拔萃,每年夏季,一些蜻蜓从英国海岸成群结队地飞过多佛海峡到法国去“旅游”。蜻蜓一般飞翔的速度是每秒钟9米,在做急促的冲刺飞翔时,速度每秒钟可达40米。所以,人们称它是出色的“飞行家”。

    蜻蜓专门吃蚊子、苍蝇和其他小昆虫,而且食量大得惊人,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00多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中也能消灭孑孓等害虫。蜻蜓被称为“益虫”是当之无愧的。

    蜻蜓长着一颗滚圆的,并能任意转动的脑袋。最引人注目的是头上那对碧玉般的大复眼。它的每只复眼大约由近两万只小眼组成,是一般昆虫复眼的好几倍。所以蜻蜓的视力较好,远近都能看清。这对它捕捉空中飞翔的昆虫是十分有利的。

    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产卵。雌蜻蜓在产卵时一次次不断地把尾部插入水中,产下一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蜻蜓的卵在水里孵化成的幼虫叫水虿,水虿在水里生活要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才能羽化为虫。

    螳螂

    螳螂的一对前足,犹如刀斧手高举的大刀,所以有人也称它为“刀螂”。

    螳螂有一个上宽下窄的头,它的脖子和前胸生得又细又长,可以和长颈鹿的长颈媲美。螳螂的脖子可以前后左右自由转动,能使头向任何方向窥视。一对锐利的前足,收缩在胸前。

    螳螂是食肉性昆虫,平时吃蝗虫、苍蝇、蚊子、蝶、蛾等害虫,所以,它是有益的昆虫。秋天,是螳螂婚配的良辰吉日,但交配以后,雌螳螂往往因饥饿要将雄螳螂吃掉,以便她能产生饱满的卵,培育出健壮的后代。每只雌螳螂可产4至5个卵鞘,卵鞘多粘附在树枝、树皮或石块上,第二年夏天孵化,经蜕皮3至12次后,才变为成虫。

    瓢虫

    瓢虫在昆虫世界里属鞘翅目,瓢虫科,因为它的形状像用来盛水的葫芦瓢,所以叫它瓢虫,俗称“花大姐”。

    瓢虫有两层翅膀。外面的一层已经变成硬壳,只起保护作用,所以叫鞘翅。鞘翅下还有一层很薄的软翅膀,能够飞翱。瓢虫种类很多,我国约有100多种。它的颜色和斑纹也多种多样。大部分瓢虫的体色是红、黄或黑色,并生有各种颜色的斑纹,看起来很美丽。常见的瓢虫有二星瓢虫、六星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和大红瓢虫等。

    瓢虫无论是幼虫还是成虫,都能吃蚜虫、介壳虫和壁虱等害虫,特别是吃起蚜虫来,狼吞虎咽,一只瓢虫平均每天能吃掉100多只蚜虫。所以农业上常利用瓢虫来治蚜虫,安全可靠,效果神速。因而,农民们把它叫“活农药”。

    蜜蜂

    蜜蜂是自然界中的建筑大师。这可以用蜂巢那精巧的结构来证实。蜂巢是工蜂用蜡腺分泌的蜡片筑成的,由多片的巢脾组成,每一片巢脾的两面整齐地排列着六角形的巢房。据数学家们测量计算,像蜂房这样的六角形柱状体是同样条件下用料最少、容积最大的建筑结构。

    蜜蜂是一种过群体生活的昆虫,生物学家称它为“社会性”昆虫。每群蜂的内部有严密的组织和细致的分工,每个成员各尽其职,互相配合,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文学家形象地称它们为“蜜蜂王国”。在这个王国里的三种成员,蜂王、雄蜂和工蜂。

    蜂王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雌蜂。身体颀长,大腹便便,很显眼。通常一群蜜蜂只有一个蜂王,是整个蜂群的“妈妈”,主要任务是产卵。

    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体形粗壮,它惟一的职能是与蜂王交配,交配后即死亡。雄蜂什么活都不干,而且食量还特别大。除繁殖季节以外,当食物紧张时,它点是被工蜂赶出家门,冻饿而死。

    工蜂也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雌峰,它个体比蜂王小,不会生育,在蜂群中,它的数量占绝对优势。一窝强大的蜂群可有几万只工蜂。工蜂有适合咀爵花粉、吮吸花蜜的嚼吸式口器,暂时贮存花蜜的蜜胃,后足上生有采集花粉的花粉刷和花粉篮,腹部末端有防御用的螯刺。

    工蜂担负着整个大家庭的全部劳动:侍奉蜂王,哺育幼蜂,修巢建房,清理垃圾,采花酿蜜,守卫门户。

    蚊子

    在蚊子中,雄、雌蚊的食性是不同的,雄蚊“吃素”,专以植物的花蜜、果子、叶的液汁为食,雌蚊则专食人和动物的血。

    蚊子的一对触足和三对步足上,分布着很多轮生的感觉毛,每根感觉毛上密集排列着圆形或椭圆形细孔。黑夜里,蚊子可凭着这种传感器感知空气中人体散发出来的二氧化碳,准确地飞到吸血对象那里。蚊子在吸血前,先将含有抗凝素的唾液注入皮下与血混合,使血变成不会凝结的稀薄血浆,然后吐出隔宿未消化的陈血,吮吸新鲜血液。

    蚊子的主要危害是传播疾病。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世界上的蚊子有两千多种,我国约有140多种。能传播疾病的蚊子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叫按蚊,俗名叫疟蚊,主要传播疟疾,据不完全统计,1929年的一年内,全世界因患疟疾致死的约200万人。另一类叫库蚊,主要传播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三类叫伊蚊,身上有黑白斑纹,又叫黑斑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消灭蚊子,是预防和减少疾病的有效途径。

    苍蝇

    苍蝇以前翅发达,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而区别于其他昆虫。它的头部有一对圆圆的复眼和一对短小的触角,触角是它的嗅觉器官。

    苍蝇有闻香逐臭的恶习。它的行踪离不开污秽,爱吃腐烂发臭的东西。它的身上能够携带上百万个细菌,传播伤寒、霍乱、痢疾、传染性肝炎等许多疾病。苍蝇到处乱飞,把细菌散布到食物中,所以,吃了苍蝇叮过的食物很容易得病。

    粪便是蝇蛆最好的滋生地,管好粪便,毒杀蝇蛆,可以收到很好的灭蝇效果。

    蝉

    盛夏酷暑,热浪常常带着蝉“知—了,知—了”的鸣声迎面而来。有人认为“蝉鸣林更静”,是大自然的美景。其实,蝉是一种害虫,因为它喜欢栖息在柳、杨、槐、梧桐等树上,用它尖锐的口器插入树皮下吸吮树汁,使本来碧绿的树冠上,出现一蓬蓬蜡黄的枯枝。

    世界上蝉的种类有30多种。最小的夏蝉仅有1.5厘米,似花生米大小,最大的南洋蝉展翅足有20厘米,同小鸟一般大。蝉的一生基本上是在地下度过的,少则3至5年,多则17年。它们在地下靠吸吮树根的汁液牛长,成熟后钻出土层,爬上树干,最后一次脱去外衣——蝉蜕,飞向高枝。

    雄蝉高歌并不用嘴,而是靠收缩腹部的鸣肌,振动鼓膜,产生响声。它的鸣唱是一种求偶行为。

    雌蝉听到雄蝉的鸣声能飞越几十米远,前去相会。雄蝉完成繁殖任务后就悄然死去。卵随着树皮脱落或风吹雨淋,堕入泥土,幼虫发育钻入泥土深处,开始它的生活史。

    蝗虫

    蝗虫,以分布广、食量大而居于各类昆虫之首,是我国历史上曾危害成灾的害虫。

    全世界大约有1万多种蝗虫,我国约有600多种。蝗虫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远距离迁飞的,叫飞蝗;另一类是短距离飞行的称为土蝗。

    蝗虫是昆虫外部形态特征的典型代表。昆虫一般都有两对大而长的翅膀;头、胸、腹三部分明显地分开;胸部有前、中、后足三对,前、中足适于步行,后足特别发达,适于跳跃;头部有一对触角,上面有感觉器,头部下方是它的咀嚼式口器,蝗虫就是靠它坚强的口器大嚼大咬庄稼的。

    水位涨落不定的滨湖河滩、盐碱荒地、内涝及河泛地区是飞蝗的主要发生地;杂草丛生、山丘坡岗或辽阔平坦的地方,则是土蝗的巢穴。

    蝗虫具有群聚性。一群蝗虫有时多得无法计数,落地成片,飞起遮天。所以,当虫害严重时,不管是庄稼还是树小、杂草,全部被它们一扫而光。

    现在,人们治理蝗虫的方法很多,有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此外,利用飞机喷洒农药来进行大面积灭蝗,也有很好的效果。在人们开发的昆虫食品中,蝗虫也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之一。

    喙头蜥

    在新西兰北部的一些小岛上,生存着一种最原始的陆栖动物的爬行类,叫喙头蜥。喙头蜥形似蜥蜴,但嘴似鸟喙。它身长30至60厘米,头顶有一对退化的颅顶眼,很怕见光,所以白天在洞里休息,晚上才出来活动。喙头虫蜥一般到潮湿的洼地或水边觅食,蠕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等。

    喙头蜥喜欢与海鸟同居。在新西兰柄息着成千上万只海燕,一到繁殖季节,它们便在岛上挖洞、育儿。喙头蜥便像走进自己家一样,住进海燕的洞中。海燕的粪便滋生出许多昆虫,这就是喙头蜥的美餐。喙头蜥也在洞内产卵生育,经过15个月的孵化,幼蜥才出壳。幼蜥长至20岁才成熟,寿命一般可达一百多年。

    喙头蜥出现在两亿多年前,虽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但一代又一代的身体结构没有发生多大变化,所以它有“活化石”之称。

    河蚌

    在平静的水底,河蚌常常微张开两片贝壳,伸出白色的足。它的足很特别,形状像斧头,所以称为斧足,河蚌就是靠它在水底缓慢地运动。当受到惊扰时,河蚌立刻把足收回,两片贝壳像两扇门似的紧紧地关闭起来,保护它柔软的身体。

    两片贝壳的背面由“韧带”连接,能使两片贝壳张开。河蚌身体的前端和后端,有柱状的闭肌,河蚌稍受惊扰,贝壳就紧紧关闭,这是由于闭壳肌收缩的结果。

    掰开河蚌,我们会看到蚌在两壳之间,在内脏的外面有一层很薄很软的保护衣,这叫外套膜。贝壳的最里层,最美丽景富有光泽,闪烁着珍珠般的光彩,这叫“珍珠层”,它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质构成的,珍珠也是由珍珠质构成的。

    珍珠不仅是一种高级装饰品,也是名贵的药材。我国现在办有不少的珍珠养殖场,人工养殖贝类,培育珍珠。

    乌贼

    乌贼虽然是软体动物,但它能像鱼一样在海中快速游泳。这与它具有特殊身体构造有关。乌贼的身体像个橡皮袋子,内部器官包裹在袋里。身体的两侧边缘有肉鳍,用来游泳和保持身体平衡。头较短,两侧有发达的眼。头顶长口,口腔内有角质颚,能撕咬食物。奇特的是乌贼的足生在头顶,所以它属软体动物中的头足类。乌贼头顶的10条足中8条较短,内侧密生吸盘,称为腕;另外两条较长、活动自如,称为触腕,只有前端内侧有吸盘。腕和触腕是乌贼捕食和作战的武器,不仅弱小的生命难逃乌贼的魔掌,就是海中的大鲸鱼也难对付它。

    乌贼头部的腹面有一个漏斗,它不仅是生殖、排泄、吐墨的出口,也是乌贼重要的运动器官。当乌贼身体紧缩时,体内的水分就能从漏斗急速喷出,乌贼借助水的反作用力迅速前进,犹如强弩离弦。由于漏斗平常总是指向前方的,所以乌贼运动一般是后退的。

    乌贼体内有个墨囊,内部储藏着能分泌天然墨汁的墨腺。在遇敌害和危急时,墨囊收缩,射出墨汁,霎时,海水中“乌烟”滚滚,一片漆黑,乌贼趁机逃之夭夭。所以,人们又叫它墨鱼。

    蟾蜍

    蟾蜍又叫“癞蛤蟆”,身体黑褐色,浑身满是疙瘠。虽然相貌不佳,但它捕捉害虫的本领和它的近亲——青蛙相比是毫不逊色。据估计,一只大蟾蜍在夏季3个月时间可吃掉一万多只害虫。

    蟾蜍后肢较短,不善跳跃,一般在傍晚和清晨出来捕食,夜间最为活跃,白天常栖息在沟边、草丛、屋后等阴暗潮湿的地方。

    蟾蜍头部的耳后腺,能分泌出一种乳白色的液汁,可加工成蟾酥,有强心、利尿、解毒和消热的功用,是一味中药材。

    牛蛙

    牛蛙身体粗壮,比青蛙的个子大得多,体长20多厘米,体重达1000克,是举世闻名的优良食用蛙种。

    牛蛙不但个子大,鸣声也非常响亮,可以传到1000米以外。特别是雄蛙发出的叫声很像公牛吼叫,因而得名。牛蛙的老家在美洲,祖先也是野生的,喜栖于池沼、水坑或水草繁茂的地方。它能吃蝗虫、甲虫、飞蛾、苍蝇和蚊子等有害昆虫,每年替人类从害虫口中夺回大量的粮食。

    在不同的环境及光照下,牛蛙可随栖息的环境而改变体色。它善于跳跃,跳高能达1米以上,跳远可越过2米以上。

    春夏之交,牛蛙开始抱对产卵。受精卵孵化的蝌蚪,经发育变态,长出四肢,鳃退化,用肺呼吸,开始过水陆两栖生活。冬季,牛蛙便掘土为穴或潜人泥中进行冬眠。夏季,当水温超过30摄氏度时,它也会潜伏在阴凉的地方不食不动,进行夏眠。

    大鲵

    大鲵,属于两栖动物的有尾目大鲵科。因为它能像鱼一样在水里生活,叫声又酷似婴儿在哭,所以人们称它“娃娃鱼”。

    大鲵头部宽阔扁平,眼小口大,体肥粗壮,尾巴扁长。它的四肢短小,前肢有四指,后肢有五趾,游泳时紧贴身体两侧。大鲵靠弯动躯干和尾巴在水中前进。

    大鲵喜欢生活在海拔200至1600米的山区溪流中,白天隐伏,夜晚出来觅食。它喜欢吃鱼、虾、蟹、蛇、鸟和蛙类。但是它的颚齿只有捕食能力,而没有咀嚼功能,因而捕到猎物时只能大口囫囵吞下,然后送到胃内慢慢消化。

    大鲵通常夏季产卵,卵孵化期二至三周,雄性有守洞护卵的习性;冬季有冬眠行为。目前,湖南、陕西等地已建立了养殖场。大鲵现在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

    扬子鳄有人叫它“鳄鱼”,其实它不是鱼,是爬行动物。

    扬子鳄体长两米左右,长扁圆形,拖着一条强有力的尾巴,全身披着鳞甲。前肢五指,后肢四趾,适于爬行和游泳。扬子鳄生活在长江及其支流的湖泊、沟塘里。茂密的芦苇、竹林、小灌木丛是它喜欢活动和觅食的场所。水里的鱼、天上的鸟、地上的鼠它都吃,特别爱吞食田螺。

    每年十月,扬子鳄就钻进地下洞穴中进行冬眠,第二年四至五月才出洞活动,六月开始繁殖,母鳄产的卵纯白色,形似鸭蛋。有趣的是母鳄产卵之后立即叼杂草盖在卵上,不离左右地守卫在巢旁,若发现偷卵的蛇和其他小动物靠近,就立即嗥叫,喝令入侵者后退,否则,将毫不客气地发动进攻。一旦幼鳄出世,小生命就会在穴内卵壳中呼喊,母鳄听到叫声,便马上扒开坑穴,把幼鳄一个个衔上来,细心地养育。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1973年联合国将它列为临危种类,我国政府将它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蛇

    蛇是一种四肢退化的爬行动物,它分有毒和无毒两类,毒蛇有毒腺和管状的毒牙,人和动物一旦被毒蛇咬伤,会有生命危险。蛇一般都喜欢在灌木丛、树林、草地、乱石堆、水边等地方栖息和觅食。它主要吃鸟类、鼠类及一些活的小动物。蛇的牙齿不能咀嚼食物,所以它吃东西都是囫囵吞下,然后再慢慢消化。蛇的下颌由两块彼此分开的骨头组成,用韧带连结,整个下颌能拉开,使嘴巴张得很大,因此,蛇能吞下比自己头部大好几倍的食物。

    蛇的种类很多,大小也不一样。最大的蛇是生活在南美的蟒蛇,叫森蚺,它的身长可达10米以上,身体有小水桶那么粗。最小的蛇是身长不足30厘米的盲蛇。

    我国蛇类共有160多种,其中有47种毒蛇。另外,生活于海水中的蛇都是毒蛇。

    花松鼠

    鼠类是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品种很多。花松鼠就是其中一种。它因可爱的形态和动作被人们所喜爱,许多童话都把它作为主角。

    花松鼠分布于欧洲东北部和亚洲北部林区,向南分布到中国东北、华北、陕西和甘肃南部及四川北部山地。长约15厘米,尾长约10厘米,体重100克以上,背毛黄褐色,臂部毛橘黄或土黄色,因背上有5条黑色纵纹,俗称五逍眉花鼠。主要栖息于林区及林缘灌丛、低山丘陵和农区,多在树木和灌丛的边际挖洞,或利用天然石缝穴居。常在早晨和黄昏活动,善爬树,行动敏捷,以花、嫩叶为食,也吃少量昆虫,有贮存食物的习性。冬眠。花松鼠啃食部分树叶和树皮,对林业有轻度危害,它还危害农作物。它的皮毛由于有花纹,可制成衣帽。

    鸭嘴兽

    鸭嘴兽是目前世界上最原始的哺乳动物,身体披着密密的软毛,会哺乳,这是哺乳动物的特征。然而,它繁育后代的形式却是产卵,加上它的卵、尿、粪都由一个孔排出体外的身体结构,又与鸟类和爬行类相似。所以动物学家认为它是一类特化的动物。

    鸭嘴兽形体肥扁,似兔子大小,长着一个扁扁的好似鸭嘴的角质喙;有耳孔、无外耳,在水中耳孔会自行关闭;后脚上有一中空的毒距,能分泌毒液,用以攻击对手。

    鸭嘴兽栖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一切河流、湖泊岸边。白天隐伏,夜晚出来觅食,一般吃昆虫、蚯蚓、蝌蚪等。它的洞穴有两个开口,一个在水里,另一个在岸边草丛中。

    它的奇特之处是繁殖哺育后代的方式,雌兽受精后体内可发育成两个卵,卵排出后,母兽孵化约10天,小兽破壳而出。小兽光秃无毛,身长仅2.5厘米。它能本能地爬到母兽的腹部舔食乳汁。母兽没有乳房和乳头,腹部有一片乳区,像出汗一样分泌乳汁。母兽哺乳小兽4个月后,小兽就可独立游泳、觅食。

    成年鸭嘴兽的牙齿特化为角质垫,但仍作为进食工具。

    穿山甲

    穿山甲尖头尖尾,身体呈流线形、四肢粗短,除腹部、面部及四肢内侧外,其余身体各部分都披挂着覆瓦状的角质鳞片,如同鲤鱼的鳞,所以,有些人也称它为“鲮鲤”。

    别看穿山甲全身披挂鳞甲,威风凛凛,但它吃的食物却是蚂蚁等小昆虫。穿山甲在觅食时,用它强有力的前肢掘开蚁窝,再从它那笔管似的小嘴中伸出细长的舌头,把蚂蚁粘出来吞咽入腹。穿山甲的舌头可长达40厘米,唾液腺也很发达,为舌头提供很粘的粘液。穿山甲没有牙齿,但胃的消化功能很强,胃内表面有像“角质齿”的角质层,由发达的肌肉牵动,来磨碎进入胃中的食物。

    穿山甲善于挖洞,遁地而居,白天蜷缩于洞内,入夜外出觅食。它独来独往,能爬行,会游泳,但胆子很小,稍受惊动,即挖洞藏身,如躲避不及,会将身体蜷缩成团,用坚硬的“铠甲”护身。

    穿山甲是一种有益动物,能减少蚁害,肉可食,鳞甲可以做药材或装饰品,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大熊猫

    大熊猫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面部有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一副墨镜,加之行动笨拙、滑稽,非常惹人喜爱。它有着一个古老的家族,一百多万年前,它们就开始生活在地球上了,如今,它只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和陕西的个别深山里,数量极少,所以大熊猫十分珍贵,是我国的“国宝”,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食性单一,以吃箭竹为生。偶尔抓到一只竹鼠,它也会显出祖先食肉的本能,美餐一顿。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到了繁殖季节,才”夫妻同居”,随后又各奔东西。雌性熊猫怀孕约5个月,即可产仔,刚生下的幼仔非常小,体重仅有150克左右,熊猫妈妈常把它搂在怀里,爱不释手。小熊猫在妈妈眼前长到两岁,就开始独立生活。它们的寿命一般为20至30年。

    东北虎

    东北虎生活在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它体魄雄健,行动敏捷,肩高1米以上,身长二点八米左右,尾长约1米,体重可达350多公斤。东北虎毛色黑黄相间,鲜明美丽,犬齿大而弯曲,裂齿极发达。它的爪弯曲而锐利,不用时可缩回,使得它行动悄然无声,一旦接近目标,它便猛扑上前,用尖爪抓住对方,或用利齿咬断对方喉咙,然后慢慢地吃。

    东北虎以野兽、狍子、鹿等动物为食,生性孤僻,昼伏夜出,繁殖期在夏季。雌虎孕期为3个月,产仔后性情更为凶猛、机警。

    东北虎浑身是宝,虎皮极为名贵,虎骨也是极珍贵的中药材。但野生种类现已非常稀少,为国家禁猎对象,并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象

    象是目前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动物,它属于哺乳动物中的长鼻目。

    象的长鼻是由延长的鼻和上唇愈合形成的,可以任意弯曲,其前端极为灵巧,可以抓物。象的上门齿特别发达,突出唇外,即通常所称的象牙,它全由齿质构成,终生不断生长。象的身体高大笨重,体毛稀少,四肢成柱状,趾又粗又短,末端有小蹄。象成群生活在草原和森林中,吃草、果实和树叶等。

    世界上现存的象仅有两种,一种是分布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非洲象,其个体较大。野生公象一般肩高3米以上,体重2.5吨左右,额部凸出,耳朵大,雌、雄都有两个象牙,雄性象牙一般长2米以上,重40千克。另一种是分布在东南亚的亚洲象,我国仅西双版纳边境地区有少数个体,公象高约2.7米,额部下凹。仅雄性有象牙,长约1.5米,重约20至30千克。

    象性情非常温和,在印度一些地区,人们常将象作为交通工具,或搬运木头,或做各种事情,亚洲象已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蝙蝠

    地球上居住着1000多种蝙蝠,我们常见的是食虫蝙蝠。在热带地区,还有吃水果、鱼,甚至吮吸动物和人血的蝙蝠。

    蝙蝠前肢的掌骨、指骨特别长,指骨末端到后肢及尾之间,都长着薄而柔软的翼膜。虽然是哺乳动物,但蝙蝠能利用它的这种结构像鸟一样在空中飞行。因为指的末端有爪,休息时它就用爪钩住树枝、屋檐、石缝等,倒挂而眠。

    不论哪种蝙蝠,都是用耳朵来“看”的。如果把蝙蝠的眼睛蒙住,它仍能完全正常地飞行,但若把蝙蝠的双耳塞住,它飞行时就会到处碰壁。这主要是在它的口鼻部有独特的超声波装置,飞行时能连续不断地发出高频超声波,碰到障碍物或飞舞的昆虫就能反射回来变成回声,然后由耳朵所接收,根据回声,蝙蝠就能判定方向,辨别食物或障碍物,进行有效的回避或追捕。

    鸵鸟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鸟应属鸵鸟,它身高可达2.75米,体长2米,体重约160千克。鸵鸟的翅羽和尾羽是白色的,体羽为黑、褐色,头部羽毛稀疏,颈部较长但光秃裸露。鸵鸟长得高、望得远,锐利的目光比其他鸟类毫不逊色。鸵鸟两翼退化,羽翅不能形成羽板,加上躯体肥大,不能飞。但由于它的两腿颀长,粗壮有力,跑得非常快,跑动一步可达8米,时速可高达50至70公里,能追过比赛用的快马。

    鸵鸟吃植物的浆果、种子,也吃昆虫和其他小动物。一只雌鸵鸟每年产卵约八枚,每只鸵鸟卵重约1.5千克。孵卵育雏由雄鸵鸟承担。

    在非洲,人们用鸵鸟作为运输工具,有的地方还驯养鸵鸟牧羊。鸵鸟发现有窃贼偷羊,会一边叫一边迈开长腿跑去,把窃贼赶走。

    我国古时候也有鸵鸟,在华北、华南曾发现有鸵鸟卵化石。

    企鹅

    企鹅是深入南极冰原内最远的脊椎动物。企鹅体态特殊,后肢短,移至躯体后方,站立姿势状如人立。前肢特化为鳍状,后肢趾间有蹼,善于游泳和潜水,但不会飞行。

    企鹅的羽毛特化为鳞片状,均匀地分布在体表,背部为深灰色或黑色,腹部为白色或淡黄色,好似身着黑色的“燕尾服”,显得楚楚动人。更有趣的是企鹅在陆地行走时,躯体直立,前肢前后划动,左右摇摆前进,如同大腹便便的绅士。

    企鹅有群集习性,这有利于它们在冰天雪地的南极防风保暖。它们虽然千百只在一起聚集,但实行“一夫一妻”生活。雌企鹅产卵之后,雄企鹅会将卵置于脚上,并从腹部垂下袋状的皮褶将卯及脚覆盖,进行孵化。孵化期约为56天。

    丹顶鹤

    我国人常把仙鹤和古松作为长寿的象征,人们认为的仙鹤实际上就是丹顶鹤。

    丹顶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身披白色羽毛,喉、颊和颈为暗褐色,长而弯曲的黑色飞羽覆盖在白色尾羽上,朱红色的头顶犹如戴着一顶小红帽,再加上喙长、颈长、腿长更显出它的秀丽端庄。

    在繁殖季节,雄鹤常引颈高歌,声音颇为响亮,雌鹤则翩翩起舞。双方对歌对舞,你来我往,欢度蜜月,直到雌鹤产卵前几个小时,才选择环水的芦苇浅滩进行筑巢。雌鹤产卵后就卧窝孵化,雄鹤则担任警戒保护,不离左右。孵化一个月后,雏鸟就会破壳而出。

    丹顶鹤是典型的候鸟,每年随季节气候的变化,有规律的南北迂飞达几千公里,我国已将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杜鹃

    每年早春,“布谷、布谷”的鸟叫声好像催促农民抓紧农耕似的,使得田野顿时热闹起来。这是杜鹃从南方飞来了。人们把这种鸟通常称为布谷鸟。

    杜鹃的长相与猛禽雀鹰颇为相似,所以它的临近常常会引起众鸟逃散,而雌杜鹃乘机将卵产在黄莺或云雀的巢中,然后衔着窝主人的蛋离去。由于卵表色相似,鱼目混珠,其他鸟(义亲)很难辨认,会稀里糊涂地把杜鹃的卵也当作自己的亲生骨肉,一起孵化。但杜鹃的孵化期很短,只要13天左右雏鸟就出世了。小杜鹃生有特殊的触觉小体,一旦感到有异物(义亲的卵),它就会本能地用头背顶起,掀出巢外。如果义亲的卵已孵化出雏鸟,它也会施展同样的手段把雏鸟推出巢外,而它却反客为主,独占巢窝。对于这一切义亲却毫无察觉,仍然含辛茹苦地哺育着小杜鹃。十多天后,小杜鹃羽毛丰满了,便跟着在附近活动的“生母”远走高飞了。所以,杜鹃不孵卵,不育雏,照样能繁殖后代。

    杜鹃在繁殖期的这种行为在人类看来是不道德的,但它特别喜食松毛虫,所以,它是益鸟。

    朱鹭

    朱鹭,是世界上一种极为珍稀的鸟。它曾广泛分布于我国、朝鲜、日本,但由于过度猎捕而破坏了栖息地,国外除了日本仅剩笼养的三只外,在其他地方早已绝迹。在我国也已有多年不见其踪迹。直到1981年5月27日才在陕西洋县被重新发现并因此轰动世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于1984年将朱鹭列为世界最稀有的五种鸟之一;我国已将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经过悉心保护,目前朱鹭数量已由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30多只。

    朱鹭雄鸟体长近80厘米,雌鸟稍小,全身羽毛白色,但两翅和尾羽呈粉红色,朱红色的面部裸露无毛,喙细长而向下略弯曲,黑褐色,但喙尖为红色,头枕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形羽毛,形成羽冠,显得更加俏丽。

    朱鹭平时栖息在高大的树木上,觅食时飞到水田、沼泽地和山区溪流处,以捕捉蝗虫、青蛙、小鱼、田螺和泥鳅为食。每年1至6月为繁殖期,每窝产卵一至四枚,孵化期28天,雌雄轮流孵卵。

    鲨鱼

    鲨鱼属于软骨鱼类,它的品种很多,并以其凶猛而为人所知。鲨鱼中有一种真鲨,是现代鲨鱼类中最大的一种。

    真鲨眼睛是圆形,瞬膜发达,喷水孔已退化,鼻孔距口较远,前鼻瓣有一小三角形突出,后鼻瓣不分化。它的嘴特别大,呈深弧形,唇褶不发达,牙像锯齿,鳃孔中大,最后两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它具有两个背鳍,前面的一个大,后一个小,尾鳍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胸鳍宽大,像镰刀形。

    鲨鱼是一种古老的鱼种,它绝大部分生活在海中,少数种类也进入淡水河,如印度的恒河,中东的底格里斯河和非洲的赞比西河等。我国现有真鲨十余种,常见的有黑印真鲨,沙拉真鲨,阔口真鲨,侧条真鲨等。鲨鱼属暖水性鱼,卵生或胎生,肉可食,肝是制鱼肝油的原料,鳍可制“鱼翅”。

    中华鲟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它的嘴尖突,口小无牙,身体呈椭圆筒形,口前有四条触须,用来寻找水底的无脊椎动物、小鱼等。中华鲟特别引人注目的特征是身上披覆有五纵行大型的骨板,使它显得十分威风。

    中华鲟牛在长江里,长在海洋中。性成熟时,迁移到我国的浅海地区进入河口,在那里栖息、肥育。秋季,顺长江逆流而上至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幼鱼孵出后,便跟随亲鱼远征,向河口、海洋游去。

    中华鲟体大肉美,卵可制鱼子酱,是珍贵食品,但目前濒临绝境,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比目鱼

    在我国沿海,有一种栖居在浅海层的鱼。它不是平卧,而是侧卧在海底,两只眼睛都长在身体向上的这一侧。由于身体一侧长了两只眼,另一侧无眼,人们就叫它比目鱼。将两眼长在左侧的叫鲆,如产于黄海、渤海的牙鲆;将两眼长在右侧的叫鲽,如产于黄海、渤海的高眼鲽。

    但是,刚孵出的小比目鱼和父母不一样,它们的眼睛同其他鱼类一样,是对称地长在头部两侧的。出生后约二十天,开始卧在海底生活,一侧的眼向上移动与向上这一侧的眼逐渐地并列起来了。

    比目鱼肉味鲜美,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海马

    在温暖的海域里,生活着大约30多种头像马、身似镰刀,拖着长而灵活的尾巴的小动物。大的身长30厘米,而小的仅8厘米。它被称为海马仅仅是因其头部形状,其实它们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水的鱼类,属海龙科。

    海马游泳的速度极慢,既不能追逐食物,也无法逃避敌人。所以它常静静地用尾巴绕在海草上,等待吞食从身边浮游而过的小生物,并依靠特有的变色本领,和周围的海草混为一色而保护自己。

    海马的繁殖方式最为有趣。交配前,雄海马先将其腹部的袋囊充满水,然后雌海马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袋囊中,雄海马也射精在内,受精卵在囊中经过七天左右孵化成形,幼鱼还继续在海马爸爸的囊中生长发育约50天,然后,雄海马会将身体弯曲,产生反弹动作,把幼鱼一条条从囊中放出。

    海马虽属鱼类但不能食用,自古以来被用作中药,有健身、催产、止痛、强心功效。现在可以进行人工养殖。

    黄鳝

    蛇形的黄鳝是一种淡水鱼类,它喜欢在稻田、泥塘、河岸打洞穴居,秋冬季节,它能钻入泥底躲过严寒,由于黄鳝的肉味鲜美,它又是人们餐桌上的佳肴。黄鳝在它的生长时期里,身体会发生一种非常奇怪的变化,它的一生要经过雌雄两种不同性别的发育过程。刚刚孵出来的小黄鳝都是雌的,所有个体身体里都只有卵巢。小黄鳝性成熟就进行产卵,产卵之后,随着它身体的逐渐长大,卵巢也开始发生变化,渐渐地变为精巢,黄鳝也就由雌性变为雄性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小黄鳝都是雌的,大黄鳝都是雄的。生物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性逆转”。这是黄鳝身体发育中的一种规律性现象。

    鮟鱇

    鮟鱇鱼生活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海底。这种鱼的奇特之处是它的头部生着一条很奇异的鳍棘,好像一根长而柔软、能活动的“鱼竿”,在鳍棘的顶端有一皮瓣,如同诱饵。鮟鱇鱼把身体半埋在沙子中间,把这条鳍棘伸到外面。它用这种特殊的诱饵去引诱在附近游泳的小鱼,一旦小鱼抵挡不住诱惑而向它游去,鮟鱇鱼的大嘴就会毫不费力地捕捉到美味的食物。

    这种生活在水底的鮟鱇鱼身体呈短圆锥形,头巨大而扁平,嘴扁而阔,其边缘长有一排向内的牙齿,双眼长在头背上,身体柔软,没有鳞,它通常生活在5百至1000米的深海底,冬天到初夏会移动到浅海产卵。

    对虾

    对虾属节肢动物甲壳类,是我国黄海、渤海中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因为个儿大,过去常成对出售而得名。

    对虾起源于暖海,虽然在水温较高的夏秋两季能够在渤海湾生活和繁殖,但到寒冷的冬季,当水温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生命活动便受到威胁。因此,对虾每年都要长途迁移到黄海南部海底水温较高的水域去躲避严寒。这种有规律性的迁游,叫洄游。

    对虾的虾群越冬时是分散的,多不捕食,活动能力很差。在越冬场经两个月潜居生活后,随着水温的升高,对虾活动能力逐渐增强,生殖腺也逐渐发育起来。从每年3月底起,分散越冬的对虾相对集中,成群结队地向北前进。历时2个月,行程近千里,到达近岸浅海分散产卵,繁殖后代。这种为寻求产卵场所而进行的洄游叫生殖洄游或产卵洄游。雌虾经过长途“旅行”已疲惫不堪,产完卵大部分都会死去,只有体力较强的才能继续生存。

    对虾有2条细长的触须,触须长度是它身体长的2倍多,胸部肌肉强大,腹部的最末端有一扇形结构——尾扇,不仅能控制身体平衡,也能使它急剧反弹后退,以避敌害。

    对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现在我国能够大量人工养殖。

    蜘蛛

    全世界的蜘蛛约有36000多种,最小的体长只有0.6毫米,最大的可达90毫米。

    蜘蛛没有触角,头胸部有六对附肢,第一对附肢叫螯肢,位于口前部,呈半钳状,有感觉作用,内有毒腺管。第二对附肢叫触肢。蜘蛛就是用这两对附肢来攫咬或螫剌猎物,注入毒汁和含消化酶的唾液,以麻醉、毒杀以至分解食物,进行体外消化,然后吮吸食物。其余四对附肢为步足,是真正的运动器官。

    结网捕食是蜘蛛独特的本领,结网用的丝是蜘蛛腹部的纺织腺分泌的。在结网蜘蛛中,习性不同,结网的形状也不同,有天幕网、漏斗状网、不规则网和盆网等,其中最精致的便是常见的车轮状圆网,呈放射状,犹如古代的八卦阵。

    蜘蛛食性广泛,食川各种昆虫,有时甚至捕食比它身体大好几倍的小鸟,如食鸟蛛。田间蜘蛛,捕食的大多是农业害虫,因而可以允当生物防治中的重要角色。

    蝎子

    蝎子与蜘蛛是亲戚,也是节肢动物。蝎子周身披着几丁质的铠甲,在不分节的头胸部,有单眼和复眼以及六对行动灵活的附肢。第一对钳状附肢叫螯肢,第二对是巨大的螫足叫脚须。双螯举起,威风凛凛,是捕捉猎物的工具。其余四对是用来奔跑的步足。蝎子的腹部较长,分节明显。腹部未端有一球体,内藏毒液,突起部分形成的尾刺高高举起,活像一把战刀。

    蝎子多在夜间活动。一旦遇上猎物,它立即用脚须钳住,尾巴钩转,用尾刺注射毒汁,将猎物毒死,有些毒蝎甚至还能致人死命。

    蝎子不仅对猎物凶猛,对自己的“亲人”也很残忍。交配前,雌雄蝎脚须相钳,交臂跳舞,可持续数小时之久。一旦雄蝎完成受精作用,雌蝎便凶相毕露,咬死雄蝎作为食物。但雌蝎对后代却竭尽母爱,小蝎往往攀在母蝎背上,逍遥自乐。母蝎负子而行,极尽保护职责,直到幼蝎能独立谋生。

    蜈蚣

    人们习惯把蜈蚣、蛇、蝎、壁虎和蜘蛛称为五毒,把蜈蚣列为五毒之首。

    蜈蚣的身体又扁又长,由15至177个体节组成。它的身体除第一对足变成颚足和身体末端两节无足外,其余身体各节均有步足一对。蜈蚣喜欢生活在石块下或木材下的潮湿土壤中,白天休息,夜间出来活动,找寻食物吃。它是专门食肉的动物,即使遇见长长的蚯蚓,也能一口咬住,同时注进毒液,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把蚯蚓噬食干净。正像野兽一样,蜈蚣爱吃活的动物,而对于捣碎的昆虫肉片,蜈蚣的兴趣是不大的。

    蜈蚣平时喜爱单独栖息。一到生殖期,就成双成对居住,春季交配产卵,雌蜈蚣产过卵以后,就守在卵堆旁,一刻也不离开,直到小蜈蚣出世以后,它才拖着疲惫的身子离开。

    你知道这些奥秘吗

    大象墓地之谜

    在很久以前,曾经有各种各样的大象在陆地上生活,如今只剩下非洲象和印度象两种了。非洲象的耳朵很大,牙齿也较粗,性情非常暴躁。印度象性情温驯,容易驯服。

    象的牙齿叫象牙,可以用来雕刻各种工艺品。一支象牙,可值很多钱。很早以前有一种传说,大象能预知自己的死亡,当它的寿命快要完结时,它就会走到墓地去死掉。如果真有大象的墓地,那里一定有很多的象牙。以前曾有很多人到野生象的王国——非洲去探险,其中有不少人是为了寻找象牙而去的,不过至今还没有人找到大象的墓地。俄国探险家布克莱斯特兄弟曾带着四名非洲肯尼亚人钻进了茂密的热带森林企图寻找大象的墓地。据说大象墓地仅非洲就有七处,但至今还未发现一处。

    贝加尔湖生物之谜

    位于前苏联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的贝加尔湖,是“自然界在一切方面的奇迹”。湖中拥有极其丰富的鱼类和其他生物资源,已经研究过的动物超过1200种,植物超过600种,其中特种生物1083种,这在全世界的湖泊中独占鳌头。最使科学家感兴趣和难于理解的是湖中生物具有不同凡响的三个特点:首先,生物界的古老性。许多生物在西伯利亚的其他江河湖泊里都找不到踪迹,只有在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的古老地层里才能找到类似的化石;其次,还有不少生物,要到相隔甚远的热带或亚热带的个别地方,才能发现它们的同种或近亲;第三,湖水为淡水,可湖中却生活着许多地道的“海洋生物”。关于贝加尔湖为何具有上述三个不同凡响的特点,湖中特有生物来源等问题,至今有多种观点相持不下,众说纷纭。从18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已经用十多国文字,在二十多个国家里出版了2500多部有关贝加尔湖的著作。可以看出这些谜就像贝加尔湖本身一样,深奥莫测,需要人们继续不懈地探索下去。

    野人之谜

    据说,我国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一带的原始森林中,有一种接近人类的动物——野人。根据目击者报告,野人身高约两米,无尾,头发披肩。近百年来,美国、加拿大等国也都有类似的报道,有的还声称碰到野人哩!

    根据已发现的化石分析,巨猿有在神农架附近生存的过程。它有硕大粗壮的头骨,十分强壮的躯干,身高与现代人相似,可能已经能直立行走。它们用双手拿一些天然的木棍和石块,吃的东西很复杂,但以植物为主。这一切都与已经搜集到的有关野人的描述十分相似。那么,野人是古代巨猿后代吗?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距今1万年前,由于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以及气候的变迁,使得大熊猫和巨猿等动物大部分销声匿迹,但是它们并没有灭绝。既然大熊猫能活到今天,那么属于同一个动物群的巨猿,也有可能残存下来。但是,野人究竟是怎样一种动物?它是更接近猿,还是更接近人?在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它占有怎样的位置?这些问题的最后解决,只有真正找到野人,才能得到圆满的答案。

    动物冬眠之谜

    冬眠,是某些动物抵御寒冷维持生命的特有本领。冬眠时,它们可以几个月不吃不喝,也不会饿死。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母熊竟在冬眠期间生育。当双胎小熊从洞穴中出来时,体重竟达到5磅了。

    对动物冬眠的现象,科学家进行了几个世纪的研究。他们发现,动物皮下有白色脂肪层,可以防止体内热量散发。在冬眠动物的肩胛骨和脑骨周围还有褐色脂肪,它产生热量的速度比白色脂肪快20倍,而且环境温度越低,热量产生越快。当温度下降时,冬眠动物的感官向大脑发出信息,刺激褐色脂肪里的交感神经,使动物的体温刚好维持在免于冻死的水平。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动物冬眠呢?科学家曾对黄鼠进行实验。他们把冬眠黄鼠的血液注射到活动的黄鼠的静脉中去,然后把活动的黄鼠放在7摄氏度的冷房间。几天以后,它们就进入冬眠。同时,人们又从冬眠动物的血液中分离出血清和血细胞,并分别注射到两组黄鼠体内,不久,它们也都冬眠了。再用血清过滤后得到的过滤物质和残留物质,分别给黄鼠注射,发现只有过滤物质才能引起冬眠。人们从中得到启示,诱发冬眠的物质是血清中极小的物质。科学家们又进行了进一步实验,将冬眠期和活动期的黄鼠的血清,分别过滤后,按照不同比例将过滤物质混合,注入黄鼠体内。结果发现冬眠的开始时间推迟了。因此人们又得到启示:动物血清中可能含有一种抗诱发物,起抵消诱发物的作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冬眠既决定于诱发物,还决定于诱发物和抗诱发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过,这还有许多奥秘尚未解开。

    熊猫起源之谜

    大熊猫在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构造上既有祖熊科也有浣熊科的特征。因此,关于它的起源和分类,自1869年命名以来,一直尚未定论。主要原因是缺乏化石证据。

    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专家在研究云南禄丰古猿产地食肉类化石时发现,有一种小型熊类动物,其牙齿结构既有熊猫的特征,又有祖熊的特征,地质年代距今约820万年,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大熊猫类的代表,他们将其定名为始熊猫。

    研究人员通过电子显微镜扫描手段对大熊猫、小熊猫、黑熊以及祖熊的牙齿釉质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结果证明大熊猫起源于熊科中的祖熊而不是浣熊。

    美人鱼之谜

    世界上很多古怪的动物是否真正存在,一直是十分惹人争论的焦点。在国外曾上映过一部有关美人鱼的电影,引起了人们对美人鱼的兴趣。这种动物是否真正存在,的确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很久以前,就有关于美人鱼的传说流传:新几内亚的纳卡拉族有一种土人,他们在举行葬礼时打鼓,如果打鼓师自杀之后,就会变成海中的人鱼,据说他们的精灵不散。这些已无从稽考,但时至今日,传说依然存在。

    据苏格兰人说,古代有一条人鱼爱上了一个青年人,她把在沉船中找到的黄金、宝石交给了这青年,并约定不许送人。但青年没执行诺方。结果,激怒了人鱼,把他引诱到海中锁了起来,使他永远无法再见天日。

    1960年,英国海洋生物学家、英国学士院的会员安利斯·订夏特博士曾发表论文,他认为,人鱼可能是类人猿的另外一种变种,如果生存于海洋中的话,也可以是人鱼。因为在地球历史上,有一段空白时期,完全没有化石被发现,在那一段时期,是否整个地球都是深海。因而,可能有类人猿的动物在水中生存。但这只不过是一种推测,要假以时日,才可揭开。

    鸭脚不冻之谜

    有人认为,鸭的双脚在冰水里浸泡一定会变冻。其实,即使在气温低达华氏零度,野鸭的脚趾温度降至华氏37度时,野鸭体温仍然可以保持在华氏106度左右。其奥秘何在?

    一般说来,热血动物大部靠动脉把温热、含氧充足的血液传送到四肢,其静脉则把冻下来的“旧血”送同心脏及肺部。然而,禽鸟类不大相同。鸭腿有一个动、静脉网络,进入腿部的血液在这个密集的管网中流动。与动脉毗邻的静脉里,充满着冷下来的回流血液。这些血液与被载有热血的动脉进行热交换。由此,禽鸟类体内的热量很少散失,其耗费的一点点热量足以保持脚部不受冻。

    富兰克林解开蟾蜍“冬眠”百万年之谜

    1782年的一天,法国巴黎郊外采石场的一位工人敲开一块大石头,发现在许多敲碎的石块里有四块小石头会动。待他定睛一看,竟是四只活着的蟾蜍。

    蟾蜍怎么会跑进既无缝又无洞的石头中去呢?而且这一带是干涸的石灰岩层,至少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其中哪来这种动物?在场的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凑巧,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打此路过,他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正在爬行的小东西和它们的藏身之处,扫视了一下周围的地形地貌,又取来小铁锤在石头上敲击了几下,然后对大家说出了缘由。原来,早在一百万年前,蟾蜍在这里的泥洞里冬眠。由于地壳变化,天长日久,此地逐渐变成岩石,于是,它们便“冬眠”在这里,直到一百万年后人们劈开石头,这些一觉睡了百万年的冬眠冠军才重见天日。

    雪人之谜

    据悉,在渺无人烟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悬崖间,有一种非常像人的动物——雪人。

    关于雪人的形象,最早出现于200年前一张描绘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的中国古画上。近百年来,世界各国探险队的足迹踏入了喜马拉雅山人迹罕至的雪岭冰峰之后,有关雪人的报道也就随之传播开来。特别是从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热”,雪人的报道和发现雪人踪迹的消息屡见不鲜,于是,雪人之谜就成为引人注目的探索课题了。

    一些科学家认为,雪人的存在是很有可能的。据喜马拉雅山附近的居民说,他们多次看到雪人直立行走,个子比人高大,全身长满棕褐色的长毛。根据已发现的脚印推测,雪人身高超过两米,体重较大,可能是高等类人猿。不过,中国的科学家对雪人的存在基本上是持怀疑态度的,甚至有的科学家认为,继续探索雪人之谜是“无知”的举动,必定要受到“自然的惩罚和捉弄”。当然,如果雪人的存在得到证实,那么对于生物进化史和人类的起源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神农架动物之谜

    古怪之蛇——据神农架“野考”队员介绍,神农架有一种蛇,摔成四五节,每节都跳动着向蛇头靠近,不一会儿又成了一条蛇,而后钻进了草从。据说,这种蛇是贵重药材,可以治碎骨病等顽症。

    谁敢相信这是事实呢?可是,这种古怪之蛇,毕竟是“野考”队员提供的,人们没有理由怀疑它的真实性。

    奇特之鸡——神农架石头屋地区,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这里风光宜人,农家都喜欢喂养一种体大如鹅,腿长似鹤的大鸡,黄白黑紫,各种颜色的都有,从头到脚,每只身高都在1米以上。二三岁的小孩,往往骑在大公鸡的背上,拿根树枝赶着走,大公鸡昂头摇尾,咯咯叫着,全不当一回事。

    这种鸡下的蛋有拳头大,四个左右就有0.5千克重,而且常有双黄的。和普通鸡一样,这种鸡开春母鸡抱窝,20多天后小鸡出世,两年之后,公鸡就有5至6千克重,母鸡也有4至5千克。

    这种鸡的怪异之处是:一离开石头屋,它们就活不好。1978年,外地办厂一个养鸡场,试养神农架鸡。可是,鸡一搬迁就整天垂头耷脑,不吃不喝,日渐消瘦。而一送回原地,它马上就有了生气,很快恢复体重。据说,这是因为它们不但吃野菜,而且还吃一种含有多种元素的小石子。

    水中怪兽——多年以前,人们就发现,神农架新华乡石头屋村和猫儿观村附近,有三头大型怪兽栖息在深水潭中。

    这种怪兽的皮肤呈灰白色,头部似巨大蟾蜍,两只眼睛又圆又大,前肢生有五趾,当地群众称之为“蟾”。每当它露出水面时,嘴中喷出几丈高的水柱,接着喷雾气。三只巨型水怪栖息的深潭,周围是深山老林,壑深壁绝,人迹罕至。据统计,见到这种怪物的不下二十余人次。

    白色动物——湖北省神农架区野生动物标本室中,陈列着许多白色动物标本,使人们惊叹不已。到目前为止,神农架林区已发现了白金丝猴、白松鼠、白蜂蛛、白乌鸦、白熊、白狼、白蛇、白龟、白麂、白麝等20多种白色动物,堪称白色动物之乡。

    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发现过白色动物。北极地区有白熊,印度发现过白虎,非洲发现过白狮,台湾、云南发现过白猴,不过数量都非常稀少。而神农架却发现这么多的白色动物,前来考察的专家们对此迷惑不解。

    三峡啼猿之谜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绝句,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也反映出轻舟飞驶的状态。随着这首诗的传扬,有人开始对三峡两岸“啼不住”的猿声进行了研究——为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呢?

    前几年,英国科学家波尔·杰丁通过到热带丛林实地考察并用仪器测量,终于揭开了猿啼的秘密。

    每天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树梢上的时候,长臂猿的早晨大合唱便打破了森林的静谧,雄猿首先领唱,几分钟后,雌猿也加入伴唱,直到太阳升起时才结束。早饭后,合唱继续进行。

    波尔·杰丁发现,猿啼与它们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有关。一般猿每隔两三年产子猿,子猿长到七八岁时,才开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已经成熟的雄猿为了求偶就要不停地发出求偶的啼呜,直到邻近的雌猿闻声进入它的地盘与其结成夫妻、建立家庭为止。这个家庭还有个规矩:未成熟的小雄猿在家中不许独自啼鸣,以免招来异性。当然,“父母”不在家时,小雄猿有时也会偷偷地叫上几声。

    建立家庭后的母猿,仍会不断地啼鸣,这不但是为了保卫家庭的地盘和维护一夫一妻制,不许别人侵犯,而且是呼唤离家子猿的一种语音。

    另外,人们还弄清了那一历史时期的长江三峡确实有过长臂猿活动,不过不是“两岸”,而是“南岸”。

    具有许多特异功能的蟹

    蟹的十肢都有预先长好的折断线。若有一肢给掠食的鱼咬到了,或受了伤,或夹在石头缝里,蟹便立刻收缩一种特别肌肉,断出这一肢,趁鱼在全神对付那仍会扭动的断肢时逃走。它断去肢体,不会造成流血,因为肢内有特别的膜,将神经与血管完全封断,又有特别的“门”,能将断处关闭。同时血细胞会立即供应脂蛋白质,开始长出新肢。

    蟹有三合一的胃。前胃里的胃壁有“齿”,将迅速吞下的食物磨碎。中胃较大,具有肝和胰的作用。后胃装满了大肠和小肠。

    很多蟹体内都有一种“时钟”,能使蟹壳颜色出现有规律的变化。1962年,生物学家鲍威发现,岸蟹上有红、白、黑三种色素。白天在壳上散布着红、黑两种色素,使蟹壳的颜色比较深暗。夜里这些色素减退,螯的颜色变浅变淡。

    除了口器官和蟹的尖端外,蟹那八条爬动的腿都有“辨味”本领。1903年,生物学家卢德放一只蟹在吸墨纸上,纸面有几处吸进了肉汁。这只蟹的最后一对腿碰到了肉汁,就立刻抓住不放,开始咬食。

    除了这些奇妙功用以外,蟹还有一对很特别的复眼,视角达到180度。复眼的眼珠下面连接着一个眼柄,藏在甲壳上的坚硬眼窝中,可以个别向外伸出。假使弄坏了一只眼睛,它很快又长出一只新的。不过科学无法解释为什么蟹的眼珠和眼柄要是全部损坏或割断后,就不能再长出新眼,只能在眼窝中多长一只触角。

    分身有术的海星

    在海滩或礁石旁边,我们常常能拾到一种手掌大小、体色鲜艳、长得很像五角星的动物——海星。

    若把海星撕成几块抛入海中,每一碎块会很快地重新长出失去的部分,长成几个完整的新海星。不过海星的这种再生能力随种类而异,如沙星只要保留1厘米长的腕,就能生长出一个完整的新海星,而有的海星本领更大,只要有一截残臂就可长出一个完整的新海星。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海星更生能力的奥秘,以便从中得到启示,为人类寻找到新的医疗方法来。

    海星以贻贝、牡蛎、杂色蛤为食,而这些贝类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所以,海星是养殖业的大敌。养殖工人十分讨厌海星,把它捉起来弄得粉身碎骨再投入大海,结果却适得其反,繁殖出了更多的新海星来。要想将海星置于死地,只有把它带上岸来,泡在淡水里沤成肥料,化害为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海星的兴趣越来越大。首先是药物学家,他们发现海星体内有“海星皂素”,能使精子失去活动能力,能诱发排卵排精。另外,若用海星入药还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蜘蛛备有捕虫的套索

    一般的蜘蛛是结蛛网捕虫的,但也有些蜘蛛不结网,而用粘性的套索作捕虫器具。

    这种食虫蛛喜欢栖息在葡萄树上。当它一动不动的时候,你很难分清谁是食虫蛛谁是葡萄嫩芽。它隐藏在葡萄藤的枝条中,静待猎物的到来。这位猎手预先准备好了捕捉昆虫的器具——长长蛛丝上的一滴粘性蛛滴。蜘蛛用自己的前爪抓住这个独特套索的一端。一只蝇子飞过,蜘蛛迅速地向它投射武器,中!蝇子粘在蛛滴上了。蜘蛛把擎在爪中的蛛丝的一头“缠”在枝条上,而它自己则顺着丝线,像顺着绳梯一样滑下来,滑到正在绝望地嗡嗡作响地挣扎着的蝇前。

    鸟类也会搞欺骗

    最近,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的C·A密恩博士,在秘鲁东南部亚马逊河源地带的密林中,第一次发现鸟类也有欺骗行为。许多鸟类分别栖息在亚马逊河上游密林中的不同层次。密林的上层为琴鸟,下层为蚁鸫。这些鸟类为保障自身群体的生存,往往在栖息地指派专门负责警戒的鸟,一旦发现老鹰飞来,它们就发出警告鸣声,让伙伴们赶紧逃避,以免遭受老鹰的袭击。

    然而,当并没有什么猛禽的踪迹时,它们也会发出警告声。听到这种警报声的同群鸟类不辨真伪,立刻放弃业已捕获的猎物,逃之夭夭,弄虚作假的“警戒员”则乘机坐收渔利,把别人的猎物吞而食之。事后,那些上当受骗的鸟儿对于同类那种不光彩的行为却并不耿耿于怀,或许在它们看来,损失一顿美餐总比惨死于鹰爪之下要好得多。

    鸟类亦有外语

    任何种类的动物,对于它耳朵听到的声音,只选择其中一部分予以注意。某一种声音对某一种动物是否有意义,是和该种动物的本能及其一定的经历有关。如野生的乌鸦和海鸥与其同类通讯是用声音,这种声音近似于一种语言。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佛令斯博士及其夫人,发现许多乌鸦和海鸥能听懂同类鸟儿的叫唤声。他们发现,在美国的乌鸦若发出特别的告警声调,其他美国乌鸦闻之则飞去。他们以高度原音的录音带,把宾夕法尼亚州乌鸦的告警叫声录下来,然后对着法国的乌鸦播放出来,它们听了不仅不飞走,反而聚拢来,或者毫无反应。把美国海鸥的警叫声录下,再对法国海鸥播放出来,法国海鸥亦无反应。法国的鸟儿,似乎听不懂这种外语。

    美国柏立克市加利福尼亚大学博物馆的米尔博士,发现野生的小鸟,对大猫头鹰的叫声不理会。而较大的鸟,由于大猫头鹰在它一生中的某一阶段对它有危害,对大猫头鹰的叫声就会产生反应。但对远方外地的大猫头鹰的叫声却置之不理,对于本地较小的一类猫头鹰的叫声,亦无动于衷,因小种的猫头鹰多数不袭击它们。

    鸟具有完美的飞行器

    飞鸟的骨骼既柔韧又坚强,大部分是“充气”的——较大鸟类的骨骼尤其是这样。一只7千克的鹈鹕,它的喙、头骨、腿和其他骨骼合起来不过650克。鸟的全身充满气囊,连接着肺,在飞行中共同发挥功能。气囊中的空气在鸟体内循环,成了散热器或冷却系统,排出过量的热和水分,又以飞快的速率易二氧化碳为氧。

    这冷却系统不是奢侈品,而是鸟类的飞行所必需的。飞行要求气力强度大于动物的任何其他行动方式,因此鸟类的心脏要每秒钟跳动许多次,呼吸也相应加速。像高速引擎一样,鸟类的体温都很高:苍鹭是摄氏41度,鸭42.8度,雨燕44度。

    鸟类的主要飞行发动机是胸肌。较大的胸肌把翼在空气阻力中拉下,使鸟能升高向前;较小的胸肌从下面通过精巧的滑轮组腱,使翼扬起。

    观察一下鸟的颈部,便可以看到脊椎的柔性在这里如何接近极限。它使鸟喙能轻易接触身体的任何部分,同时使鸟在飞行中全身能保持平衡。连矮小的麻雀,颈部椎骨的数量(14块)也比最高的长颈鹿(7块)多1倍。

    鸟的最具特色的部分是羽毛,分量极轻而特别有力。鸟飞时,双翼实际的动作有类八字,与飞行线垂直,在副翼控制或者滚动控制方面,鸟类明显地远胜于飞机。降落时,为了减速,鸟类不但张开双翼,更张开尾部以作襟翼。蹼足鸟类,如雁,通常又能以脚来控制方向和制动,又伸展长颈协助操纵方向和平衡。鸟尾部的根本用处也在于操纵方向——上下及左右。尾部效能好的鸟,有些能翻筋斗,脚朝天飞,或作后胸翻。鸟尾卷成棍状,或作一百八十度的扇形展开,或斜飞向不同角度时,能发挥从稳定叶片到降落伞的作用。

    翼的形状明显是飞行效果的基本因素。窄长端尖的翼,是属于快而强壮的飞鸟;弯肘节的翼,属快速滑翔鸟类;阔而分叉的翼,属高而慢飞的鸟;短而圆的翼,属林中飞得很快的鸟。

    挖地自囚的犀鸟

    春天,生活在云南热带密林中的犀鸟成双结对,开始了它们的新婚生活。

    别看它们长着一付尖厉而长大的巨嘴,头上拥簇着钢盔样的顶冠,貌似凶恶,实则性情温驯,有一手构筑的好技术。它们扇动着双翼,发出“卡格——,卡格——”的叫声,从一棵大树飞到另一棵大树,从一片树林飞到另一片树林,不辞辛劳地选择养育后代的理想处所——高大的树干。

    建筑地点基本确定之后,犀鸟在距地20米左右的树干凹陷处,开始艰苦地营造住房。先是你一嘴我一脚地清除树凹表层的腐木,接着是夜以继日地挖掘,直到深挖成足以容身的洞穴。尔后,雌雄犀鸟分工,雌鸟留在洞内打扫整修,将废物碎屑堆在洞口,而雄鸟在外面用大嘴衔来许多湿土和果实残渣等建筑材料,精细地堆砌起来。这样内外配合,用不了几天,一个外表光滑,内壁舒适柔软的卧室建成了。雌犀鸟安卧在里面,它的四周都是严实的洞壁,只在上部的中央留下一个不大的洞口,以供它孵卵时接食之用。

    鲑鱼为何能千里迢迢返故乡

    鲑鱼,是一种名贵的鱼类。它在淡水河中产卵,孵出的幼鱼只在河流中生活短暂的时间,就游向大海,在海洋“牧场”里觅食。到长大长肥、发育成熟时,又游回到出生的河流中来产卵。

    大海是那样浩瀚,江河是那样漫长,鲑鱼是怎样在无数流入海洋的河流中,认出它们出生的河流,从而千里迢迢回家乡来的呢?

    1953年,哈斯勒及其同事,开始了最初的试验。他们在各支流中捕捞了300条鲑鱼,将其中一半鲑鱼的鼻孔,用棉花堵塞,然后,在1英里多的地方放入水中。被堵塞了鼻孔的鲑鱼,很多都丧失了辨别方向的能力,走错了河岔;未被堵塞的,则几乎全部正确地游进了自己居住的支流。

    海豚——聪明的动物

    据科学家测定,海豚的大脑重量与身体重量的比例,远远超过黑猩猩的百分比。可以说除人类外,海豚的脑是动物中最发达的。

    经过训练的海豚,能打乒乓球、跳火圈,就像杂技团的演员一样。有人曾对海豚和机灵的猴子同时进行训练,让它们学开电源开关,一般海豚15至20次就学会了,个别的海豚五次就能学会;而猴子要200到300次才能学会。

    栖息在不同地区以及种类不同的海豚,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语言”。有人试验过,在同时饲养着巨头海豚和其他海豚的水池中,如果水平面降到1米时,身长6米的巨头海豚便搁浅了,它便发出求救的信号。这时,只见较小的巨头海豚和别种海豚同时闻讯赶来,聚集在搁浅的那头海豚的周围。这试验还证实了海豚求援的信号,由两部分组成——它受伤之后所发出的信号和“吱吱”声,起初声音很高,然后渐降。这种变化,肯定也有道理。有趣的是,救援者赶到后,总是先把受伤的同类推入水中,吸一口气,然后再在水中“交谈”。

    海豚——也有自己的爱憎

    在海豚王国里,没有强者或弱者的争斗。也没有这一群海豚与那一群海豚的争斗,海豚社会是个充满合作,充满友爱的社会,它们在水下经常发出充满友好的咕咕声,仿佛不停地互相问候着:“您好,您好。”

    海豚会无私地帮助自己的同类。它对人类也充满了爱和信任。不过,海豚并非对一切都爱。有一次,一只小海豚在小安的列斯群岛附近突然遭到3条鲨鱼的袭击,它马上发出嘘嘘的呼救声。这是海豚王国的SOS。20多只海豚闻声马上用嘘嘘声、吱吱声、咯咯声予以响应,并以每小时40英里的速度,箭一般游向出事地点,勇猛地撞击鲨鱼。不一刻,鲨鱼就沉入海底而亡,小海豚得救了。

    海豚对人类也是恩怨分明。在新西兰中部的夫伦奇巴海峡,暗礁密布,经常有船触礁沉没。有一只名叫“戴克”的海豚义务为各种船只导航,使船只安然度过险礁。但是,有一次,戴克为“企鹅”号海船导航时,船上有个船员竟开枪打中了它。戴克潜入深海,死里逃生。当“企鹅”号又一次经过海峡时,戴克又远远地在暗礁中引路,但是,这一次,它把船引向充满暗礁的地方。不久“企鹅”号触礁沉没,戴克望着它,随即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中,似乎庆幸“恶人有恶报”。

    鲸鱼自杀的真相

    1970年1月1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靠近皮尔斯堡的海面上,180多头小逆戟鲸突然冲上沙滩。海岸警备队试图把它们拖到海里去,可是鲸群仍旧硬往前闯,最后全部干死。

    狼从声音上认同伙

    1977年1月,一位名叫萨马罗斯的希腊乡村邮递员在途中和6头凶狠的狼遭遇。正当这群野兽准备围攻时,邮递员想起了一个救命的成语——与狼共嚎叫。他拿出邮号,极力模仿狼嚎声大吹特吹,狼群蓦然吃惊地胆怯起来,同时也跟着嚎叫,围着他走了几圈,然后悻悻离去,未伤邮递员一根毫毛。

    欧洲成语“与狼共嚎叫”的延伸义即“同流合污”。当你突然落在一群不怀好意者的手里,要想安然脱身,你就必须首先与他们同流合污。

    狼的嚎叫有多种意义,可惜人们至今尚未摸清这些含义的区别。一位专门研究狼的瑞典人发现,如果在狼群中产生了一种互相敌对的恶劣气氛,带头狼就会发出一种嚎叫声,这时所有的狼跟着合唱起来,同时围着转圈,但不能得意忘形,必须遵守等级制度。地位最低的狼将尾巴夹在腹中,表示对头头的尊重;中等地位的只需将尾巴下垂;地位高的尾巴翘得像根天线,在一片共同的嚎叫声中形成了欢乐和平的气氛。

    看来,狼的嚎叫声中,“友好的集体主义赞歌”占很大比例。

    老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个体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可能莫过于老鼠了。尽管猫要捉鼠,人要灭鼠,蛇、黄鼠狼、猫头鹰等都是老鼠的天敌,还有其他危险时刻威胁着老鼠,可是各种鼠类依旧活得很好,在有些地方甚至越来越猖獗。

    近几十年来,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毒物来毒死老鼠,可老鼠已经具有了遗传性的抗药能力。

    老鼠岂止能抵抗药害,它还能对付核放射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太平洋埃尼威托克环礁的恩格比岛和其他岛屿上试验原子弹,炸出一个巨大的弹坑,炸断了所有的树木。几年后,生物学家来到恩格比岛进行调查,发现岛上的植物和礁下的鱼类以及泥土都有放射物质。但是岛上还有许多老鼠。这些老鼠既没有残废,也没有畸形,而且长得特别壮。

    鸡、蛋“对话”与人类对动物语言的利用

    据科学家研究,母鸡孵蛋时至少能发出25种声音。当蛋中的小鸡烦躁不安地鸣叫时,母鸡会发出“咕咕咕,咯咯咯”的叫声安慰小鸡。当鸡胚发出冷或热的声音时,母鸡会更紧地伏在蛋上加温,或翻动鸡蛋冷却,亦可暂时离窝散热。当母鸡发出报警的颤音时,鸡胚也会学着发出相应的叫声。看来母鸡也十分重视“胎教”。这样小鸡一出世就能听懂母亲的“语言”,认识母亲,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环境了。

    小鸡出壳前两三天,先是轻轻地发声,后来越叫越响。在啄破蛋壳前夕,小鸡频频发出“吱吱吱”的叫声,母鸡则答以“咕咕咕”之声,对话持续数小时后,一窝小鸡几乎同时破壳而出。而在人工孵化器里,由于缺少母鸡与蛋的对话,小鸡出壳时间可相差二至三天,体质也较差。前苏联科学家根据母鸡与鸡胚的信息联系,研制出一种变频音响孵化仿生系统,刺激胚胎发育,可以得到出壳时间一致、体质健壮的小鸡。

    人类掌握了动物“语言”的秘密,就可以有目的地利用这些“语言”,科学地管理动物,让它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比如在田间播放害鸟报警的声音,可以驱赶啄食庄稼的害鸟;把益鸟求偶、合群的叫声录下来播放,又可招引益鸟。美国海军利用白鲨的召集声音来吓唬潜水员,为战舰护航。相反航海家却利用白鲨的警告信号驱赶其他鲨鱼,以救护落海者的生命。

    雌鸟择偶的标准

    鸟类的婚恋十分有趣,雌鸟择偶时,虽不讲门当户对,但也有四条标准:雄鸟要有一间舒适的“新房”,健壮的身体,鲜艳的羽毛,能提供足够的食物,以保证后代健康成长。

    鸟类学家研究发现,大凡雌鸟在选定配偶之前,总是仔细地逐个察看并比较雄鸟建造的“新房”如何,谁的新房建得最宽敞、最漂亮、最舒适,它就嫁给谁。为了博得雌鸟的欢心,雄鸟总是要花不少时间和精力来修饰装点自己的“新房”,同时还千方百计地破坏情敌的“新房”,以便使自己的“新房”胜过对方。

    美国鸟类专家萨梅尔在瑞典发现一种燕子,其雌燕最喜欢与尾巴特长的雄燕结为“夫妻”,因雄燕的尾巴越长越健康。而那种尾巴短小的雄燕却很难得到雌燕的爱心,从而终生难娶,当一辈子光棍。

    雌鸟择偶也不忽视雄鸟的外表。那些羽毛鲜艳美丽的雄鸟比羽毛暗淡无光彩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其原因是羽毛艳丽的雄岛,身体更健康,身上没有寄生虫。雄雉的冠和肉垂的大小及颜色也是其身体好坏的标志。体格健壮的雄雉,冠和肉垂高大鲜艳,保卫领地的本领高强,雌雉很愿意与这种雄雉结为百年之好。

    爱情的冷光

    小小萤火虫,昆虫学家喜爱,文学家喜爱,顽皮的孩子更喜爱,爱它什么呢?无疑是爱那神秘的冷光。冷光用途何在?日本横须贺市自然博物馆大场信义博士潜心研究了一种形体虽小而异常美丽的萤火虫,揭示了其利用冷光联络感情的奥秘,因而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爱情的冷光”。

    夏日黄昏时分,便是萤火虫大放光彩、寻找“知音”的黄金时期,它们纷纷从各自的居室、泥土中爬出,随之成群结队地低空飞行,玩耍嬉戏,不时发出一些不规则的爱情之光。当周围变得一片漆黑时,它们便开始以光传情,每秒一次地发出强烈耀眼的光芒,兴奋而达到高潮期。有趣的是,这种萤火虫的雌性,翅膀虽已退化,在无法主动接触异性的情况下,却另有绝招。此时它们会发出一种专门引诱雄性的暗号——脉冲光,每3至4秒便发出一次。雄性萤火虫一旦接收这种引诱信号后,迅速飞临其周围,恭候“情人”对自己的光信号所作出的反应。如果同时有几只雄萤火虫求爱时,求爱者还得进行“以光取胜”的决斗,谁发出的光最强谁就有资格成为“丈夫”。最后当雄性的反应信号达到高潮时,雄性便加快发光频率,一旦达到同步时,雄性便扑向“情人”的怀抱,结成“伉俪”。

    蜻蜓的恋情

    蜻蜓之间的约会时间很短暂。雌性蜻蜓产卵后,对其曾狂恋一时的雄性求婚者很快便失去了兴趣。但在两只蜻蜓交配后一小段时间内,雄蜻蜓却留在雌蜻蜓周围不走。美国动物学家约翰·阿尔科克分析认为,雄蜻蜓这样做可能是出于嫉妒,以防其他雄蜻蜓向其求爱,因为与雌蜻蜓进行交配的最后一只雄蜻蜓才最有可能使其蜻蜓卵受精。

    为证实这一观点,阿尔科克用推迟雌蜻蜓产卵的方法使雄蜻蜓的守候时间延长。他让雌蜻蜓选好一产卵地,在它开始产卵前用一块石头盖住。不出所料,雄蜻蜓一直守卫在雌蜻蜓身边。

    独占“恋人”的蜘蛛

    在北美西部的山岳地带有一种蜘蛛,每到7月至9月,成熟的处女蜘蛛便在巢上散布信息激素,等待“心爱人”的到来。最先来访的雄蜘蛛,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带有信息激素的巢丝团成圆而硬的一块,并用自己分泌的粘液包裹起来。对此,美国康耐尔大学生物学家教师瓦耳逊经过多年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雄蜘蛛将巢丝团成圆块是防止信息激素扩散,用自己的粘液将圆巢丝块包裹起来,是通过粘液释放气味告诉同性,“她”是我的,从而达到独占“恋人”的目的。类似这样独占“恋人”的还有甲虫、蛾、蜂、蛇等,但蜘蛛的这一行为却是罕见的。

    鸟是环境探察员

    观察飞鸟,除了使千百万人得到快乐,还另有个重要的目的。北美鸟类现已派上用场,正如一位名鸟类学家所说,成为“环境探察员”。

    譬如,大家知道,滴滴涕使许多鸟类的蛋壳变得极薄,会在孵化时被母鸟的体重压碎,初生雏鸟若吃了含铅毒或其他有毒化学品的食物,很快便会死亡。

    八年前,康耐尔大学的鸟类实验室始创电脑控制鸟巢纪录卡片计划,探查全美国受各种氯化烃和痕量金属的污染情形。现有卡片12万张,都是根据阅鸟者观察廓下结巢的知更鸟和树丛间结巢的猫声鸟的报告制成的。

    一位实验室技术员说,鸟类出生率是环境状况的准确指标。可以很快发现自然环境的恶化情形,在未成大患前加以遏止。好几次可能发生的灾害都这样避免了。

    乌贼有三项贼本领

    乌贼是海洋中最常见的头足类动物。它长得像个橡皮袋子。乌贼的行动奇特,别的动物前进的速度快,乌贼却是后退的速度快。乌贼靠肌肉收缩,把外套腔里的水从漏斗管中喷出,由于水流的反作用,使它飞快地向后离去。

    乌贼还能施放“烟幕”,当遇到敌害时,它就把墨汁喷出来,把海水染黑,自己便逃之夭夭了。这种墨汁里有麻醉剂,可以麻痹敌人的嗅觉,更可以麻醉小鱼虾,以便捕食它们。

    乌贼的另一项本领是变色。靠体表的色素细胞伸缩,它能改变颜色。在明净的海水里乌贼身上的颜色浅,当进入海藻褐色的环境里,又呈现出深褐色。它总是尽量地把自己打扮得与周围环境色调一致,以此来隐蔽自己,便于捕食。

    章鱼有强大吸力的脚

    章鱼的名字虽有个“鱼”字,但它并不是鱼,而是一种软体动物。因为鱼是终年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用鳃呼吸,用鳍运动,有真正的上下颌,同时符合这四个条件的动物才能称为鱼。章鱼没有脊椎骨,它的身体全部由柔软的肌肉组成,所以它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章鱼有8条像带子一样长的长脚,所以渔民们也叫它为“八带鱼”或“八带蛸”。

    章鱼的长脚上长满了吸着力很强的吸盘,章鱼利用它的8条长脚和脚上的吸盘捕食鱼、虾、蟹、贝。捕时先用长脚把食物团团围住,使它窒息,然后用似鹦鹉嘴状的硬颚将食物咬死。章鱼吞食贝类时,则用长脚把它包围起来闷死,然后再用脚上的吸盘将贝壳拉开,最后用硬颚食之。

    有趣的是,章鱼休息时从不全身一齐休息,而是留一条或两条长脚值班。长脚不断转动,其他动物如果触动了它值班的脚,章鱼就会立即跳起来逃走。

    章鱼体内有装墨汁的墨囊,遇到敌害就放出黑墨把水搅混,自己乘机隐匿起来。另外,章鱼有最快地改变自己体色的变色系统,章鱼在害怕时变为白色,愤怒时体色变为红褐色,有时还变成棕色或周身出现斑点。

    因为章鱼具有强有力的长脚、吸盘和坚硬锐利的硬颚,又能施放“烟幕”,所以它不惧怕任何敌人。

    动物中的神射手——射鱼

    射鱼体格不大,约长20厘米,生活在浅海中,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北部沿岸都有。

    印度尼西亚人很喜欢射鱼,几乎每户人家、花园或水族馆的水池里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人们在放养射鱼的水池中央竖立一个顶端装有十字架的木柱,十字架上置上一些小昆虫如蝇、蚊和小甲虫之类。射鱼看见小昆虫后,立即警觉起来,脊鳍呈扇形撑开,小心地向木柱游去。起先它毫无声息地在木柱四周游来游去,像在选择最适宜的射击阵地。然后就伫立不动,把嘴脸稍稍地抬出水面,最后开始射击。如果射击奏效,射鱼立即向坠入水中的猎物扑去,把它吞食掉。

    射鱼百发百中的本领不仅是因为它的“经验”丰富,而且在于它嘴部的特殊结构,所以它“射不中”的事是很少有的,射鱼的腭上有两个很深的沟槽,当腭被舌紧压时,这个沟槽就会变成一个直径1.5毫米的“枪膛”,在射击的一瞬间压紧鳃盖,在鳃盖的压力下水即通过枪口猛力喷射出来。这种奇特武器是全自动化的,能分别以短射、连发或点射等不同方式击中目标。

    射鱼的高超射击本领使人佩服,泰国首都曼谷还为它建造了一座神庙。

    动物的再生之王——海绵

    海绵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因其身体比较柔软,所以称为海绵。它们像泡沫塑料一样,全身千“窗”百孔,所以又称之为多孔动物。每一个小孔都是它们的“嘴巴”,海水从这些孔洞进入海绵,水在流经海绵体内时给它带来了丰富的食物和氧气,带走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使人惊讶的是海绵的再生能力。众所周知,海参为了御敌把肚肠吐出之后,不久能重新生出新的肚肠。海星被人撕成碎块抛入海中后,不久每个碎块又能重新长出失去的部分,形成若干个完整的海星。它们的再生本领可算是很强的了。但是海绵的再生本领还要比它们还略胜一筹。若把海绵切成许许多多的块,抛入海中,非但不能损伤它们的生命,而且它们中的每一块都能独立生活,并逐渐长大形成一个新海绵。这还不算,即使把海绵捣烂过筛,再混合起来,在良好的条件下,只需几天的时间又可重新组成小海绵个体了。

    海底天文学家——鹦鹉螺

    在台湾海峡、南海和马来群岛300米左右的海底,生活着一种非常珍奇的软体动物——鹦鹉螺。

    鹦鹉螺的壳,在灰白色的衬底上,缀着橙红、浅褐的花纹。壳内分隔成许多小室,最末的一个房间是它居住的地方,称为“住室”,其余的小室可贮存空气,叫做“气室”。鹦鹉螺在慢慢地成长着,小室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每个新的小室筑成后,鹦鹉螺都抽出其中的海水充入空气。它正是通过室内的水分使身体浮沉在海里的。

    当人们研究现今生活在海底的鹦鹉螺时,发现其小室壁上有一条条清晰的环纹,这就是它的生长线,并且每个小室壁上都有30条生长线。但是当人们研究埋藏在地下的鹦鹉螺化石时,发现虽然在同一地质年代地层里的鹦鹉螺,它们的生长线数目是一样的,但随着地质年代推向远古,鹦鹉螺上的生长线却越来越少。例如距今6950万年前的鹦鹉螺在腔内有22条生长线,三亿二千六百万年前的鹦鹉螺化石则只有15条生长线。现在生活在海中的鹦鹉螺每月制造30条生长线,恰好记录着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日数,以鹦鹉螺每天长一条生长线来计算,三亿二千六百万年前,月亮绕地球一周只需15天。

    奇特的闪光鱼——光脸鲷

    1964年,海洋生物学家戴维·弗里特曼在红海首次发现一种十分奇特的闪光鱼——光脸鲷。

    这种小鱼只有7至10厘米长,生活在红海和印度洋的不到10米深处,或者在较深的珊瑚礁上面,发出十分明亮的光,使其他动物在水下距离鱼18米处就能发现它。而一条光脸鲷所发的光能够使离它两米远的人在黑夜看出手表上的时间。海洋生物学家认为,到目前为止,光脸鲷是陆上、海上所有发光动物中发光亮度最高的一种发光动物。

    尤其使人感兴趣的是,光脸鲷的眼睛下缘不仅有一个很大的新月形的发光器官,而且还具有一层暗色的皮膜,附着在它的发光器官的下面。皮膜一忽儿上翻遮住了发光器官,一忽儿又下拉,好似电灯开关一样,一亮一熄,闪耀出蓝绿色的光。这种奇妙的闪光现象,在鱼类中是十分罕见的。

    昆虫的气味语言

    蟋蟀、蝼蛄的雄虫,靠翅膀振动、摩擦发出声音;雄蝉腹部有两片薄膜,进行鼓动鸣叫;有些蚁类用头部敲击巢穴产生音节,这是它们的“声音语言”;蜜蜂不但会用“声音语言”,还会用“舞蹈语言”——飞行轨迹,与家庭成员进行通信联系。然而,更多的昆虫是靠体内的腺体分泌一种微量化学物质进行通讯联系的。这种微量化学物质称为信息素。信息素常有特殊气味,在空气中扩散迅速,如某一昆虫释放之后,同种的其他昆虫通过感受器官接收,接收到的昆虫,就能知道对方所在的方位和要求,这是昆虫的“气味语言”。

    目前,人们已经查明100多种昆虫不同行为特征分类。如引起同种异性产生性冲动与配偶行为的性信息素;帮助同类寻找食物、迁居异地指引道路的示踪信息素;通知同种个体对近敌采取防御和进攻措施的告警信息素;召唤同种昆虫聚合过冬的集合信息素等等。

    坚比钢丝的蛛丝

    蜘蛛的丝是由一个称为丝囊的器官分泌出来的。蜘蛛用一种粗的干丝造成蛛网的基础结构,再用粘丝织成捕捉昆虫的大网。此外,还用几根干丝作成道路,以备自己能从中心基地走到各处,去察看被网住的猎物。蜘蛛还会制出一种粗而颜色鲜明的丝,来小心封藏蛛卵。

    目前已知的蜘蛛丝共有7种,每只能织网的蜘蛛至少能制出3种蛛丝,大多能制出4种,而且吐丝自如,随时可以改变丝的种类。

    蜘蛛的种类多达4万,并非都能织网。结网技术最好的,多数是雌蜘蛛。

    迷人的萤光

    萤的光不含热,是大自然的一种伟大奇迹,人类在近年来才研究出像萤这么完美的照明。不可思议的是,萤的体温比夏夜气温低,发出的光跟萤光管的光最为接近,却只须耗用其身体百分之二弱的能量,实在是最有效的照明,非一般火光可比。

    萤的发光器是由两层组织合成。近表面是一层很细的颗粒物质,光即发源于此,其中有网状的神经和许多小气管。底层是具有反光作用的晶体细胞。萤发光时,小气管张开,氧经过那些粒状物体,产生闪光。这跟我们吹煤炭余烬,令其发亮光一样。

    萤的发光频率和亮度随品种而异。西印度群岛的扁甲萤是发光最高的动物,所发出的光辉,堪与最明亮的星光媲美。它胸部有两个眼睛似的明亮器官,发出绿光,腹下又有一个橙红色器官,在飞翔时才能看见。1898年,美军在古巴作战,著名的哥加斯医生为伤兵施手术时灯灭了,他就借一瓶扁甲萤的光亮成功地完成了手术。据估计,37到38只扁甲萤发出的光相当于一只蜡烛的光。

    蚊也挑食

    只有雌蚊才叮人,因为它需要血来繁殖,但它并非任何时候都叮人。约2700种蚊中,有的只在白天叮人,有的则在黄昏或黑夜。

    夜间吸血的蚊黑暗中看不见,所以要靠它那对触须和一对腿上的传感器才能找到人,它可以“顺风”嗅到人睡梦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气味,然后迂回盘旋,飞到气味的来源——睡梦中的人。

    蚊在你上边营营盘旋时,便依靠传感器感应湿度、温度和汗的成分来决定你是否是合适的对象。经过详细观察,它可能觉得你不对胃口,而选择你的枕边人。蚊子做这样的选择要根据它对你身体的化学成分反应如何而定。

    假如那蚊觉得你合口味,它就会轻轻地停在你的肌肉上,这时你大概不会发觉,因为蚊的脚步特别轻盈,就是它灵巧的喙尖刺入你的皮肤,你也不会觉得。

    有几种蚊喜欢叮象,也有的看中老鼠,还有种蚊竟能钻进龟壳里去叮龟一口。另一种非洲蚊专在勤劳的蚂蚁身上打主意,从蚁口吸出蜜糖而非血液。也有一种蚊,都是雄性的,只吃花蜜为生,对传播花粉可能起重要作用。

    蝴蝶也会咬死人

    一支由十人组成的科学家考察队,从巴黎出发到巴两北部山区进行动物习性考察。一个雨后天晴的下午,有个名叫哈尔德的队员在途中掉队。到吃晚饭的时候同伴在路边草丛中找到他的尸体,周围飞翔着一群颜色艳丽的蝴蝶。经医生检查,哈尔德是被蝴蝶咬死的。为此,考察队员走访了当地山民。

    这种美丽的蝴蝶为巴西北部山区所独有,以食动物肉为生。遇到兔子、山鼠时,它们就三五成队追啃蚕食。碰到牛或羊等大野兽,它们则数以千计地联合起来,进行围攻叮咬,直到把对方咬死,分食完毕为止。生活在这一带的山民们,不穿保护衣是不敢进山的。

    蝴蝶咬死人,这的确称得上奇闻。考察队员们捉住了几只蝴蝶,将它们和老鼠关在一起。当蝴蝶进攻老鼠时,他们就对被啃过的鼠皮进行化验,终于把这个谜揭开了。原来,这种蝴蝶的唾液里含有一种剧毒物质,可以使被咬的人和其他动物失去知觉而死亡。考察队员把这种蝴蝶叫“吃人蝴蝶”。

    海中的“变色龙”——海兔

    陆上的兔子,活蹦乱跳;海里的兔子慢慢吞吞的,大不相同了。其实,海兔并不是海洋里的脊椎动物,而是一种软体动物,它和贝类中的各种蛤蜊是本家,只是那贝壳长久不用,多少世代以后就退化成一片薄薄的透明的角质层,包围在外套膜里边。

    那为什么叫它海兔呢?原来海兔的头部长着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是专管触觉的,比较短小些;后面一对是专管嗅觉的,比较细长。当海兔静止时,那对细长的嗅觉器官就伸了出来,很像兔子的耳朵,而那蜷曲的身体则活像只兔子趴在地上。

    海兔,对周围环境的颜色有惊人的适应能力,当它食用某种海藻之后,不久就能很快地改变成为这种海藻的颜色。例如,一种海兔幼小时以红藻为食物,体色为玫瑰红色。长大以后,它又以海带为食,体色就变为褐色。以墨角藻为食料的海兔,体色则变为棕绿色。

    海兔除用改变自己体色的消极办法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来防御敌害的侵袭外,它们还有一种积极的防敌本领。它们的体内有两种腺体,一种叫紫色腺,位于外套膜边缘的下面,这种腺体能分泌一种红紫色液体,将周围海水变为紫色,借以逃避敌害。另一种腺体叫毒腺,位于外套腔前部,受到刺激时,即能分泌一种略带酸味的乳状液体,带有一种使人恶心的气味,用以防敌。

    形形色色的动物语言

    动物之间确实能够互相“交谈”,它们能够借助声音信号来传递信息,表示求偶、觅食、划界、告警等意义。

    鱼鳔的轰鸣——鱼类借助鱼鳔发出的声音最为复杂也最为响亮。鱼体遇到剧烈推动、敲击或挤压时,鳔体开始振动并发出一种声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人曾模仿鱼鳔发出的声音作为掩护,在水下施放鱼雷,于加罗林群岛附近炸毁了美国的军舰。

    鸟鸣种种——鸟鸣种类之多实在惊人,各种各样的鸟声汇成了森林的晨光奏鸣曲。鸟的主要发声器官是气管末端的鸣管。鸣管结构的简单与复杂,导致了有的鸟只会发单一的音,有的鸟会唱很复杂的曲调,甚至会学人语。

    野兽的吼叫——兽类发声器官主要是喉头。不少野兽的叫声十分洪亮。长臂猿的呼喊声、啸叫声可以构成一个乐章,它们是自然界中惟一能够以清楚的嗓音发声的动物,它们的嗓音与人相似。有一种因为叫得响而得名的吼猴,其叫声相当于四只美洲豹疯狂地作殊死搏斗时发出的吼声。

    鱼类的声音信号

    鱼类声音信号的意义,主要有表示爱慕、请求帮助、保护子女和实施威胁等几种。求偶和争斗——鱼类在求偶时喜欢举行“大合唱”。有人对堪察加半岛奥焦勒河的鲑鱼进行观察,发现它们用不同的声音集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庞大的“婚姻交易所”。“二重唱”是雌雄鱼交配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它们用这种声音保持联系,做到形影不离,配合默契。许多鱼类在婚配以后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水域,而且都会用声音向边界的破坏者发出警告。雄鳕鱼大约在产卵期前一个月左右就各自选好了合适地点,并不时地用短促而低沉的哼哼声相互告诫:“不许侵犯别人的领地!”

    示警和求救——保护后代是动物的本能。鲈鱼平时并不凶狠,当它的子女受到威胁时,则一反常态。雌鲈鱼只负责产卵,其余的工作全由雄鱼承担。每条雄鱼都是自己后代勇敢的捍卫者。例如一只青蛙向鱼卵游来,雄鱼会立刻迎上前去,发出很响的击水声,并耸起背鳍,不顾一切地冲向敌人。

    潜水者在水下经常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每当有鱼受伤或惊恐时,不一会儿准会出现凶险的鲨鱼前来趁危打劫。过去一直认为是鲨鱼的嗅觉特别敏锐,现在通过试验证明并非如此,原来是鲨鱼把其他鱼类发出的呼救信号作为自己寻找食物的信息。科学家把鱼类濒临危险时颤抖、抽搐和被捕时发出的声音记录下来,在海里播放,几分钟后就招来18条鲨鱼围着扬声器打转。

    千奇百怪的动物眼睛

    动物的眼睛,千奇百怪,十分有趣。

    白天活动的松鼠,夜间就看不见东西。猫头鹰白天常是一眼闭一眼张,对眼前的一切熟视无睹,但夜间在暗弱的光线下飞行,却能看到离地面几尺的老鼠。蝙蝠是睁眼瞎子,它在飞行中不断从口、鼻里发出高频率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和猎物以后反射回来,被它的耳朵所吸收,它是用“耳朵”来代替眼睛的。鲨鱼是近视眼,它用嗅觉灵敏的鼻子,对猎物进行气味追踪,搜捕猎物,它是用鼻子来代替眼睛的。蛇的舌头经常探出口外,探测空气中的气味,并能很快辨别出散发这种气味的动物,它是用舌头代替眼睛的。响尾蛇的眼睛后下方,有一副红外线视物装置,即热定位器,它就利用红外线在黑暗中视“物”,制敌于死命。夜间活动的壁虎,眼睛十分敏锐,在微光下能看到虫子在活动。猫眼早晚像枣核,中午眯成线,夜里像满月,这是光线照射的关系。鹰的眼睛立体感较强,在几百米高空能看到地面上的猎物。青蛙的眼睛,对静止的物体视而不见,对运动着的昆虫,看得清清楚楚,百发百中。蟹的眼睛能伸能缩,弄断一只,又能长出新的来。

    世界上最毒的动物

    南美洲有一种叫“喀喀依”的小虫,体重仅1.2克,但毒素却大得惊人。从它身上提取出来的毒素,经研究人员试验,证实比眼镜蛇毒强十倍,若置人于死地,只需十万分之一克即可。用它的毒素来涂箭头,即使十年以后使用,仍能使人见血封喉致死。

    有趣的动物睡眠

    大象——是站着睡觉的,这是南于它的鼻孔十分娇嫩的缘故。它最怕蚊蝇等小虫子钻进鼻孔里,因此,当它睡觉时,总是把鼻子举得高高的,有时索性把鼻头放进嘴里轻轻地含着。

    狗——在睡觉时,总是将一只耳朵紧贴着地面。这是因为,地面传声比空气传音要快得多,以耳贴地便能听到很远处的声音,稍有动静,沉睡的狗会立刻惊醒。所以,在发生地震以前,当人们还没有什么预感的时候,狗却常常因地声而狂躁不安,不住地奔跳狂吠。

    牛和羊——沉睡中的牛和羊的嘴巴总是在嚼动着。原来,它们白天吃草料时并没有充分地进行咀嚼,于是,趁着夜间睡眠的时候,再重新细细地咀嚼一遍,然后咽到胃里,这种现象叫“反刍”。

    鸳鸯——被视为爱情的象征,它们”夫妇”之间是非常恩爱的。白天它们形影不离,到了晚上睡觉时,雄鸟的右翼向左掩盖着雌鸟,雌鸟则用左翼向右掩盖着雄鸣,真可谓“同枕共眠”。

    奇趣的昆虫本领

    动物都有各自的本领。本能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遗传固定下来,对个体和种族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它是动物被动适应大自然的表现方式。尽管如此,但动物的本能是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

    蜜蜂的分工非常细致,有执勤的、御敌的、打扫蜂房的、喂养小蜂的等等。夏天,为使蜂房的幼蜂凉爽,有一批工蜂在房内四壁排列,同一面朝相同方向,对面则朝相反方向。它们鼓翅扇风,呼呼作响,使室内通风。最后,这批工蜂累得成批地死去。冬天,工蜂争先恐后地包围着幼蜂以保温。但在最外层的。却常常被大批冻死。这种自我牺牲的举动,该是自然选择所形成的吧?

    蚂蚁吃食方面的大公无私和共同享受是众所周知的。此外,蚂蚁还能贮藏食物过冬,能够种植和饲养“家禽”。冬天,它把蚜虫衔进洞里喂养,采食它的蚜蜜(即蚜虫粪便),春天又将蚜虫搬往棉、豆角、杂草等植物叶上“放牧”。

    在乡村,常能见到粪虫(屎克郎)双双忙碌着推滚一个球形的什么玩意。原来这是一对虫“夫妇”,它们正在把它们生下的蛋,以厚厚的粪泥包起来,并推滚到隐蔽的安全地带去。

    猫的胡须有什么作用

    我们知道猫有长长的胡须,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便发现胡须伸开来的宽度,恰好和它身体宽度一样。猫是把胡须当尺子,用来测量前边的路够不够宽,看自己的身体是否过得去,不管在夜晚或者到洞里,只要没有碰到胡须,猫就可以畅通无阻地前进。

    猴子们真的在相互捉虱子吗

    动物园的猴山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猴子之间相互拨弄身上的毛,并且不时从中拾出些东西放到嘴里,有人说它们在拾虱子吃,其实不然。它们放到嘴里的是一种它们身体上的分泌物,呈白色颗粒状,里面含盐、微量元素及其他物质。猴子之间互相拣食,既清洁皮肤,又有益身体,可谓一举两得。

    什么动物跑得最快

    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时速可达7万米,最高时速能达到10万米,可赶过疾驰的小汽车。猎豹之所以能跑得如此之快,是由猎豹的体形特点决定的,猎豹的腿长体瘦,脊椎骨柔韧,肌肉发达,收缩能力很强,身体可以大幅度向前弹跃,所以猎豹跑的速度很快。又因为猎豹性情温和,容易驯养,所以在印度等国,很早就训练猎豹帮助人们打猎了。

    白兔的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

    兔子有各种各样的毛色,有白色的、灰色的、黑色的等等。一般情况它的毛色是什么颜色,它的眼睛就是什么颜色,这是因为兔子身体中含有各种色素的缘故,如灰色兔的身体里有灰色的色素,所以它的眼睛和皮毛就是灰色的。而白兔是比较特殊的。白兔是属于不含色素的品种,所以它的皮毛是白色的。实际上它的眼球也是无色的。我们所看到的红眼球,是眼球内血液的颜色。

    狗为什么四处撒尿

    平时,看到狗往路边的树上或电线杆下撒尿,并且一次只撒一点尿,这是它在为自己往回走做记号。狗有一个特别灵敏的鼻子,它靠闻自己撒过的尿味能找到回去的路。另外它通过这种方法也可告诉别的狗,这里是它的地盘。一般情况下狗撒尿之前先闻一下这个范围的狗是否厉害,如果没有自己厉害,就撒上一点尿把人家的地盘占过来,或者经过较量来确定地盘的归属。

    大象用鼻子吸水为什么不会呛

    我们知道人在游泳时怕水呛进鼻子,而大象喝水时是用鼻子吸水然后送进嘴里的。它也可以用鼻子吸水甩到自己的身上,用于降温或洗澡。大象为什么不会呛?因为象的气管和食道是彼此连通的,在鼻腔后面的食道上方有一块软骨。当水进入鼻腔,由于大脑中枢神经的支配,喉管部位的肌肉就发生收缩,促使食道上方的这块软骨暂时将气管口盖上,水就由鼻腔进入食道,而不会进入气管里,所以不会呛水。水重新吐出时,软骨又会自动张开,保持呼吸正常进行。

    蛇没有脚为什么会走

    蛇是爬行动物,靠身体上的鳞片扒着地面前进。蛇身体里有一条很长的脊梁骨,此脊梁骨是由很多块脊椎骨连起来的。每块脊椎骨的两边各有一根肋骨,连着肚子下面的鳞片,肋骨能自由地前后运动。当肌肉收缩时,肋骨就牵动着鳞片活动,鳞片扒着地面就像无数只很小的脚踩住地面,随着鳞片的活动身体便向前移动了。

    松鼠的大尾巴能起到什么作用

    小松鼠的大尾巴有好几种作用。有时,它在很高的地方遇到敌人要从高处跳下来,这时它那蓬松的大尾巴就像降落伞一样,使它很平稳地落到地面。另一种作用是它在树上跳来跳去,从不会失足落下来,因为它的大尾巴起到了保持平衡的作用。到冬天时,松鼠的大尾巴可以盖住脑袋和身体,成为防寒物品。

    袋鼠腹部上的小口袋是干什么用的

    袋鼠是一种原始的低等哺乳动物。一般哺乳动物的胎儿是在妈妈的肚子里长成后才被生出来。但是袋鼠的宝宝在发育不成熟,身体很小,五官没有长全时就生下来了,这时的小袋鼠只有两厘米长。它只有进入大袋鼠的育儿袋中才能生存,育儿袋中有乳房,小袋鼠可以靠吮吸乳汁为生。袋中既温暖又安全,不管大袋鼠跳得多么快,小袋鼠也不会被甩出来。在袋中呆上七八个月后,小袋鼠就可以自己走出育儿袋到外边去活动了。

    企鹅为什么不怕冷

    企鹅生活在地球上最寒冷的南极。南极的最低气温接近零下100摄氏度。企鹅为什么能在如此寒冷的环境中生存呢?这是因为,企鹅身上长满了又密又细软的羽毛,连水都透不进去,在羽毛的下面还长有密密的绒毛紧紧裹着身体,就像穿着羊绒袄和羽绒大衣一样,这样它就既不怕水也不怕寒冷了。另外在企鹅的皮肤下面有一层很厚的脂肪,这层脂肪也起到了特别好的保温作用,所以企鹅能够在寒冷的南极生存下来。

    鸡有耳朵吗

    鸡和小兔、猫等等这些小动物一样是有耳朵的。不过,它的耳朵生的挺巧妙,只有耳孔,没有耳朵壳。你仔细瞧一下,在鸡眼睛后边有一撮稍凸起的毛,毛背后就是耳朵孔,这样的耳朵虫子钻不进,雨水也淋不着。

    信鸽为什么千里送信不迷路

    鸽子送信不迷路,是由于它自身在生理条件上所具有的特殊本领。首先,它可以飞行很远的路程,它的飞行速度很快,记忆力和视力都非常好,又有强烈的恋巢性,即使把它带到几千里之外,它也能飞回老家。我们可以注意观察一下,当信鸽从千里之外刚开始放飞时,它一般要在天空盘旋,这是因为它要感觉判断一下放飞的地方和它在老家看到的太阳或星星的方位、高低的差别,来确定回家应该向哪个方向飞行。另外,它还有能感觉到地球磁场变化的器官,判断不同位置与老家磁场的不同,进而一步步找到自己的老家所在地,顺利地把信送到。所以说把信鸽带到千里之外它都不会迷路的。

    大雁为什么春来秋去

    每当春初和秋末,经常可以看到大雁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这是它们在迁徙。大雁生长在北方,每当冬天来临时,北方河流结冰,天气寒冷,寻找食物困难,它们就从北方飞到气候温暖,食物丰富的南方去,那里有它们爱吃的小虫子。但是,南方毕竟不是它们的故乡,另外北方地大人稀,日照时间长,树林植物生长旺盛,小虫很多,非常适宜养育后代,所以当春暖花开时,它们又回到自己的故乡。

    怎样知道鱼的年龄

    要想知道鱼的年龄并不困难,就像知道树木的年龄一样,只要看一下它的年轮就行了。鱼的鱼龄可以根据鱼鳞上的年轮看出来,因为在鱼鳞片上面有一圈一圈的环带线,而且环带之间的距离有宽有窄。这是因为春夏季节,鱼生长得快,鱼鳞上环带宽、颜色浅;秋冬季节生长得慢,鱼鳞上环带窄、颜色深。根据环带的宽窄的变化,就可以算出鱼的年龄来。鱼片越厚,鱼的年龄越大。

    鲸鱼为什么会喷水

    鲸鱼其实并不是鱼,它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它虽然生活在水中,但仍然是用肺呼吸的。它的肺容量很大,能够容纳15000多公升的空气,所以,它可以长时间地呆在水中,但是当它换气时仍然要浮到水面上。鲸鱼的鼻孔长在头顶两只眼的中间,当它浮到水面上呼气时,便会将海水也喷到空中,海面上就会出现一股喷泉。娃娃鱼是鱼吗

    “娃娃鱼”虽然称其为鱼,其实它并不是鱼,它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类动物,学名叫大鲵。娃娃鱼身体扁平,头宽而圆扁,口大,眼小,四肢短小,特别是前肢像小孩的胳膊。它的叫声酷似小孩的啼哭,所以人们称它为娃娃鱼。

    娃娃鱼的肉质白嫩,味道鲜美,是酒宴上的佳肴。由于人们的无情捕食,娃娃鱼已濒于绝迹,现已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飞鱼是如何飞的

    确切地说,飞鱼是离开水面在滑翔,一般情况下飞鱼在海洋中遇到凶猛的金枪鱼等鱼类的追捕时,首先要高速游泳。当它接近海面时,让胸鳍和腹鳍紧贴在身体两侧,然后依靠强有力的尾部剧烈地摆动,产生一种推力,使鱼离开水面,然后迅速展开两个特别大的胸鳍,就像鸟的翅膀,迎着气流在空中滑翔。如果顺风的话,飞鱼可以滑翔200米,落水时总是尾巴先落水,如果落水时用力用尾巴打水,它还能重新跃出水面。

    鱼是怎样呼吸的

    生物都是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生存的。鱼在水里也不例外,只是它不像人那样用鼻孔呼吸,鱼的鼻孔和口腔不相通,而是靠鳃呼吸的。鱼的鳃上有很多毛细管,当鱼吸水时,水从嘴里进来经过鳃片,而水中氧气进到毛细管里,然后传到全身各个部位,身体内的二氧化碳也从鳃片扩散到水中,鱼就是靠着鳃在水中不停地呼吸而生存的。平常看到鱼在喝水,实际上它是在呼吸。

    鱼会不会睡觉

    鱼会睡觉,它和人一样要活动和休息,不过鱼睡觉的时间和方式与人不一样。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睡的,睁着眼睛是因为它没有长眼皮,所以只有睁着眼睛睡觉。鱼睡觉时间很短,并且很警觉,我们常看到鱼在水中静止不动,鳃一开一合地活动着,这就是鱼在睡觉。不同的鱼睡觉时间也不同,有的白天睡觉,有的晚上睡觉。

    螃蟹为什么吐泡泡

    螃蟹是用鳃呼吸的,它的鳃长在身体背部两侧,并且由许多像海绵一样的鳃片组成,能吸进很多水,当它离开水时,在一定时间内,还可靠鳃中的水呼吸。当鳃中的水和空气大量接触,并且一起被吐出鳃外时,就形成了无数的气泡。

    青蛙是如何捉害虫的

    青蛙是个捕虫能手,它一年当中可以吃掉1000多只害虫。青蚌有四条腿,前腿短,而后腿很长,肌肉十分发达有力,可以跳得很高。平时它蹲在水边的草丛里,当小飞虫飞过来,就张开大嘴猛地一跳,就把小飞虫吃掉了。它的舌头很厉害,又长又宽,舌根生在口的前端。捕虫时,将舌头翻射出去,当捕到虫时,再把舌头翻回嘴里把小虫吃掉。青蛙主要捕捉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蝉为什么要唱歌

    炎热的夏天,树上不断传来蝉的鸣叫声。仔细观察,蝉的叫声不是从嘴里发出来的,而是由肚子两侧,被称为声鼓的薄膜的振动发出的,并且只有雄蝉才会唱歌,用以吸引异性,而雌蝉则全是哑巴。如果雄蝉发现其他雄蝉入侵自己的地盘,便用更大的鸣叫把对手赶走。而当雌蝉向它靠近时,雄蝉的叫声会变得比较温柔、动听,吸引雌蝉走得更近。

    蜗牛没有脚怎么行走

    蜗牛是世界上行走最慢的动物,一个小时只能走5米多。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只蜗牛在透明的平板上爬行,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和平板接触的蜗牛的腹部生有一种能动的肉足,这种足叫腹足,相当于蜗牛的脚。蜗牛就是依靠腹足肌肉作波浪状蠕动,使身体移动,同时,腹足下面会不断流出一种很粘的粘液,帮助爬行,当粘液干了之后会留下一条亮亮的线。蜗牛就是用这种方法进行移动的。

    为什么说蚯蚓可以改良土壤

    蚯蚓是生活在土里,有着特殊身体的动物,它的身体是两头略尖的长圆筒子。它可以在土里钻来钻去,同时把土吃下去,经过它的消化管道之后又从肛门排出来。蚯蚓排出来的土不仅由粗糙、干燥变得细腻、湿润,而且还增加了许多化学物质,把贫瘠的土壤变成肥沃的土壤。蚯蚓还经常将细土翻到上面,粗土盖到下面,上下翻动就把土壤翻松,相当于把地犁过一样,使庄稼在松松的土里充分吸收水分和养料,从而茁壮成长。

    蜜蜂是怎样知道哪里有花蜜的

    春天这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常常看到许多蜜蜂飞来飞去的采蜜,蜜蜂是怎样知道哪里有花,哪里有蜜的呢?蜜蜂有长长的触角和口须,这就是它们的嗅觉器官。当它们嗅到空气中的花香时,便可顺着香味找到鲜化盛开的地方。

    寻找蜜源的工作是蜂群中的工蜂负责的,找到“蜜源”后,它们就吸点花蜜,带一些花粉飞回来,到家后再用各种不同的舞蹈方式告诉其他蜜蜂“蜜源”的地方。然后在它的带领下一起去采蜜。

    蟋蟀为什么好斗

    蟋蟀好斗,但不是所有的蟋蟀在一起都要斗,而只是两只雄蟋蟀在一起时才要斗个你死我活,分个高低胜负。如果将一只雄蟋蟀和雌蟋蟀放在一起,它们无论如何是斗不起来的。这是因为雄蟋蟀性格孤僻,只喜独处,为了争夺地盘,有时也为了争夺异性,它们之间才经常发生战争,所以只有雄蟋蟀好斗。

    牛见到红色就会发怒吗

    根据动物学家的调查,牛所能分辨的颜色,只有黑、白与灰色而已。不仅是牛,甚至连猫、狗、老虎等兽类,也几乎都是色盲,无法分辨颜色。哺乳类中只有人和猴子可以分辨颜色。

    牛是色盲,不能分辨颜色,但是只要在它的面前摇动任何东西,牛都会激起强烈的危险感觉,必奋地向着对方直奔过去。

    所以,斗牛士也可以摇动白旗或黑旗,但是,这两种颜色并不能吸引观众,只好以红色的布吸引住观众的视线。

    海豚很聪明吗

    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和人类说话的,不仅是大猩猩或黑猩猩而已,海豚也有这种可能。

    海豚属于鲸鱼的同类,体长4米以下的鲸鱼称为海豚。种类达50种,其中又可分为外洋性与近海性两大类。前者的警戒心强烈,不易饲养;后者的性情比较温驯,可用来表演各种技艺。

    海豚的脑部大小约为体重的一百分之一,但是,脑部的“折皱”非常发达,所以非常聪明。

    海豚喜欢群泳,因此,经常在水中发出叫声以互相联络讯息。目前美国正在研究海豚所用的语言。

    金鱼的特性是什么

    金鱼睡觉的时候并不闭起双眼,只要注意一个现象,就可以明白金鱼是否睡觉。

    当金鱼的嘴巴前方有食物,而金鱼似乎装作没看见,一直保持不动的时候,金鱼一定是睡着了。

    因为鱼不能躺下来、闭上双眼睡觉,所以大部分的时候,我们不容易判断它是否正在休息。

    另外,金鱼如果一段时间不喂食,或是缺少食物时,它是不是会发生体力不支,精神不振的现象呢?

    这倒不一定,因为长时间没吃东西的金鱼,有时候精神依然十分振奋,这是什么原因?难道它也像骆驼一样,把食物贮存起来?其实并不是这样,而是由于水中充满我们肉眼见不到,由海藻所衍生出来的水中浮游生物,有了这些浮游生物,金鱼就足够饱餐好几天了。

    此外,饲养金鱼时,一定要定期换水,以免金鱼发生呼吸困难的现象。

    鲤鱼的耳朵长在哪儿

    可以做一个实验,找一个养满鲤鱼的池塘,站在池塘边,然后拍拍手,看看池中的鲤鱼有什么反应?你会看见鲤鱼们不约而同地朝着你拍手的方向,集体以美丽的泳姿移动过来。接着,再仔细看看鲤鱼的头部有没有“耳朵”?

    鲤鱼的耳朵事实上并不长在头部,而是长在侧腰的部位,形状是一条细长的线,有点像接收声音的天线。

    当我们拍手的时候,声音透过水面,传到了鲤鱼的“线耳朵”内,它们当然会成群朝着声音的方向靠拢而来了。

    猫头鹰的眼睛晚上才看得见吗

    只要仔细观察猫头鹰与其他鸟类,将会发现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猫头鹰的眼睛比其他鸟类大得多,而且两只眼睛都是朝向前方。

    正因为猫头鹰的眼睛很大,所以,即使只有一点点光线,它也能轻易地感觉出来。

    因此,即使是微亮的星光或月光,对猫头鹰而言,都会觉得非常明亮,所以,猫头鹰在夜晚时,可以清楚地看见东西。

    “这么说的话,猫头鹰在白天真的看不到东西吗?”

    不,你错了,猫头鹰在白天也能清楚地看到东西,只是白天的光线太亮了,猫头鹰只好躲起来。

    蝙蝠是不是鸟

    蝙蝠虽然能飞,但不是鸟,而是哺乳动物的一种。

    蝙蝠和鸟类有两个很大的区别。第一,蝙蝠是胎生的。小蝙蝠是在母体内发育生长然后直接从母体生下来,小鸟却是从母亲生下来的卵里孵出来的。第二,小蝙蝠出生后,母蝙蝠用母乳哺育它,鸟类却不会用母乳哺育。另外,蝙蝠是用肺呼吸,而且是恒温动物,这些都是哺乳动物的特征。

    为什么说老马识途呢

    “老马识途”这句成语的意思,就是说老马记性好,能认识道路。这句成语出于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代,齐国跟邻国打仗,齐国军队迷了路,被围在山里。这时候大臣管仲出了个主意,他让士兵牵出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面带路,大队人马紧紧跟在后面,终于回到了齐国。

    关于马记性好的记载还有很多,比如有一匹马,它的马蹄铁脱落了,主人没有发现,这匹马就自己跑到过去给它上过马蹄铁的铁匠铺去,静静地站在那儿。铁匠赶它走,走不多远它又回来了。铁匠仔细一瞧,出于职业的敏感,发现马的一只脚上的马蹄铁脱落了,这才恍然大悟,于是给马钉上了新马蹄铁,这匹马才回家去。

    其实牛的记性也不差。比如大化瑶族自治县百马乡,有一位村民正在喂猪的时候,突然发现他三年前在50公里外早就卖掉的一头老黄牛,又摇头摆尾来到他面前。开始他以为是买主牵它回来的,可是一看牛后边并没有人,才知道这老黄牛是自己找回家的。

    为什么只有公鹿才长角

    鹿是一种非常爱好和平的动物,很少和同类或是异类的动物发生争斗。遇到敌人时,只会迅速逃走,没有其他防御敌人的方法。母鹿没有角,足以证明这个说法。

    但是,为什么公鹿却有头角呢?

    原来公鹿在秋末冬初的求偶时期,也就是公鹿的鹿角刚好长硬的时候,会表现出特别霸道的习性。

    每天清晨的时刻,公鹿会跑到高地发出求偶的信号,此时,尚未配对的母鹿就会闻声而来,而且当公鹿收留母鹿后,母鹿就须随着公鹿四处游荡。途中若遇到其他配偶群,两只公鹿就会引发一场决斗,胜利者可以夺取失败一方的母鹿群。

    所以,强壮的公鹿常常拥有数十头母鹿。由此可知,鹿角是公鹿互相争雄的武器,母鹿则不需要此种装备。

    冬眠的动物为什么不吃东西也不会死

    需要冬眠的动物当中,蛇和青蛙是人们经常可以见到的。蛇属于爬虫类,青蛙属于两栖类,二者都属于变温动物,也就是他们的体温可以随着周围的气温或水温而发生变化。

    夏天时,气温增高,蛇或青蛙的体温也增高,身体充满活力,吃进去的东西也很快就可消化掉。但是,到了冬天,气温降低,青蛙或蛇的体温也会随着降低,身体的活动变得迟钝,几乎不太进食,甚至连呼吸次数也减少了。

    这时候,青蛙或蛇就会潜入地下过冬。由于平时它们都已积蓄了相当的体力,所以,这段时间即使不吃东西也没关系。

    有些哺乳动物也需要冬眠。哺乳类动物属于恒温动物,任何时候的体温几乎都一样,与周围的气温变化关系不大。但是,对这些动物而言,冬天是一个很难觅食的季节,因为冬天时,很难找到昆虫,而且植物也几乎都凋萎了。

    所以,在寒冷来临之前,这些动物会在洞窟内预先储藏许多果实或其他食物,然后整个冬季都在洞窟内睡觉,避免消耗太多的身体能量。等到寒冷的冬天一过。就又可以照常出外活动了。

    遇见狗熊的时候,爬上树顶就没关系吗

    有一天,我向老师问了一个问题。

    “老师,听说如果在森林中遇到熊,只要爬到树上就安全了,是吗?”

    “其实熊也很会爬树,不过只有小熊喜欢爬树,大熊因为体重太重,就很少爬树了。”老师说。

    “这么说的话,遇到大熊时,还是爬上树顶比较安全。”

    “但是,如果你的身边都是矮树林的话,爬上去还不是会被熊抓到?”老师故意考我。

    “那么,我就装死,熊就不会吃我了。”

    “一个人最多只能闭气1分钟,如果熊一直停留在你身边,只要你一呼吸,它就会发现你并没有死呀!”

    “不能爬树也不能装死,那么究竟该怎么办呢?”

    “其实山中的动物一旦发现人类或其他的动物接近时,大都会自动避开,只有情非得已才会主动攻击。所以,走在森林里时,为了避免遇到熊或其他动物,最好大声喊叫或打铁罐、铜锣等,动物一听到这些声音,自然而然就会闪开。不过,为了避免发生意外,还是不要随便到熊出没的地方去比较好。”

    犀牛的角是如何形成的

    犀牛产于非洲与亚洲的热带地区,非洲有黑犀牛、白犀牛;亚洲有印度犀牛、爪哇犀牛、苏门答腊犀牛。其中只有爪哇犀牛长有一支头角,其他的种类都有两支角。

    犀牛的角是如何形成的呢?

    原来犀牛的角是由毛变化而来,所以没有骨髓。

    而且犀牛角长在鼻子前端,可以说是犀牛的武器,遇到敌人时,犀牛就会把角朝向敌人,然后向前猛冲,用角去撞击敌人。这是犀牛保护自己不受侵害的方法。

    骆驼驼峰有什么功能

    当人类无法进食时,身体内各个器官所需要的养分就必须由平常所贮存的“脂肪”来供给。这些储蓄完全贮存在整个身体的皮肤组织之下。其他动物的贮存地点,是不是也都在皮下组织内呢?

    骆驼的贮存地点就是它背上的那个“驼峰”。

    由于骆驼长时期生活在沙漠地区,那是一个不容易寻找绿草的地方,骆驼也因此经常吃不到食物,为了适应沙漠生活,驼峰便成为一处储蓄槽。

    驼峰内所贮存的养分大多数为脂肪,至于水分则另外存在肚子内的囊袋中,囊袋中通常都准备10升以上的水。

    因此,骆驼即使一个星期不吃不喝,都不会危及性命的安全。

    蝴蝶是什么东西变成的

    毛毛虫丑陋的外表,加上蠕动缓慢的行走姿态,十分令人讨厌。

    可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舞的身姿,又是多么的叫人赞叹啊!

    可是,你知道蝴蝶正是那些丑陋的毛毛虫变化而成的吗?但这的确是一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实。

    如果说毛毛虫是蝴蝶的“儿童时代”,那么蝴蝶在叶片上所产下的一粒粒稍带粘性的卵,则是蝴蝶的“婴儿时代”。

    造物者的神奇,清晰地在毛毛虫与蝴蝶身上得以体现。

    当我们欣赏色泽艳丽、风采优雅的漂亮蝴蝶的同时,不要忘了毛毛虫的蜕变功劳。

    蚕非得吃桑叶吗

    蚕生来就非得吃桑叶吗?没有桑叶它就不能活了吗?

    其实答案并非如此。蚕能吃的叶子不下20种,如榆叶、无花果叶、生菜叶、蒲公英叶、莴苣叶等等。

    但为何蚕惟独对桑叶情有独钟呢?那是因为蚕以桑叶为食物过活的日子比较长,一代传一代,渐渐地也就养成了蚕喜欢吃桑叶的习惯。

    蚕对桑叶有特殊的敏感度,因为桑叶中有种像薄荷的气味,它具有挥发性,即使是在30厘米外的蚕一闻到它,也会以最快的速度爬过来。但是,如果破坏了蚕的嗅觉,那蚕儿便会分辨不出叶子的种类,而随便乱吃了!

    为什么飞蛾要扑火

    “飞蛾扑火”这句成语的意思是“自找死路”。

    或许有人认为,飞蛾喜欢阳光,所以,一定是飞蛾把灯光误以为是太阳,才一直绕着电灯转。

    事实上,这种说法是错的。

    飞蛾的眼睛不能受到灯光的刺激,当它的眼睛一接触到灯光,神经便会发生错乱,这部位的神经又会影响到靠近灯光的翅膀的肌肉,于是,两边翅膀的力量就缺乏平衡,一边的力量大,一边的力量小,使它不能往前直飞,只能绕着灯光飞行。如果是具有火焰的灯光(例如蜡烛等),它飞绕的圈子就愈来愈小,最后就扑向火焰而被烧死了。

    所以,你可别再认为是飞蛾把灯光误认为太阳,才扑向电灯。它之所以会飞向灯光,完全是眼睛构造非常特殊所造成的。

    泥鳅的身体为什么滑滑的

    其实不只是泥鳅而已,所有的鱼类身体都会分泌出一种粘稠的液体。

    这是因为鱼必须住在水中,水质一旦恶化,鱼就会死亡,所以,鱼为了避开脏水,就须移到干净的水中。但是,有时并不是可以立刻找到干净的水。假如在这段期间里,鱼的身体表面没有一层粘稠液体的话,脏水就会直接渗透到鱼的身体里。

    因此,这一层粘粘滑滑的液体,具有保护鱼不受病菌、污物侵入的功用。

    蜥蜴为什么自己切断尾巴

    人的肢体若有一点小擦伤或割伤,疼痛的程度已经不低了,如果切断手或脚,极可能会有了生命的危险。

    可是,蜥蜴为什么那么勇敢,在危急时会自己切断尾巴逃命呢?

    人体若是生了病或遭受意外,必须牺牲受伤部位来保全生命时,人们通常会做保全生命的选择,只不过断残的部分不可能再重生了。

    蜥蜴断掉的尾巴却有“再生”的能力,所以,它能够在危急的情况下,毅然地切断尾巴,先求逃走。

    像蜥蜴这样具有再生功能的动物,还有蚯蚓、海星。

    为什么壁虎能在玻璃上爬行

    壁虎是种夜行性的动物,白天不见踪影,可是,夜晚一来临,便满墙壁乱跑,捕食昆虫。为何像壁虎这一类的动物可以在墙壁上来去自如,甚至如玻璃般光滑的平面也难不倒它呢?

    玄机就在壁虎前后肢上的指和趾有一褶一褶的痕,形成一道道的深沟,依靠着它,便可以和光滑平面间产生摩擦,同时再以它特有的吸附能力,稳住身体不会掉下来,这样即使是在追逐昆虫时,也会万无一失的。

    黄鼠狼能吃剌猬吗

    刺猬最怕的是黄鼠狼。黄鼠狼是食肉动物。它们每天晚上出来找食吃,最常吃的是鼠类,但刺猬肥胖多脂,个头又大,对这种美餐黄鼠狼也是从来不肯放过的。

    黄鼠狼的肛门里生有一种臭腺,必要时能随时分泌出大量臭液。黄鼠狼的臭液威力很强,是对付敌害的一种武器。一旦被敌追逐,在敌方的嘴接近它的屁股时,立即相应地喷射臭液。像狗这样的大动物,一个屁即可阻止它前进和追赶,所以黄鼠狼的屁有“救命屁”的称号。刺猬遇到黄鼠狼的攻击,就缩成球形。黄鼠狼找到刺猬卷曲着的一点儿缝隙,即采取注射的方式,将屁放在缝隙处。不一会儿,刺猬被臭液麻醉。麻醉后的刺猬躯体就会重新伸展。这时黄鼠狼立刻将刺猬咬死,从容地吃起来。

    孔雀为什么要开屏

    雄孔雀长了一身漂亮的羽毛,并以此引吸引雌孔雀。

    雄孔雀之间为了争得雌孔雀的青睐,往往进行比美活动,也就是两只雄孔雀同时开屏,谁的尾羽漂亮,谁就有传宗接代的机会。这样久而久之,优良的品种自然保留下来,而一些劣质的自然就被淘汰了。雄孔雀的羽毛也就越长越漂亮了。

    因为求偶是雄孔雀开屏的原因,所以每到春末夏初时节,为了要引起雌孔雀的注意,雄孔雀便会自动开屏。随着繁殖季节的过去,这种开屏现象就逐渐消失了。不过,它看见游客穿着鲜艳漂亮的衣服,也会以为这又是一场比美活动,就赶紧开屏,并且跟着那位游客走来走去。一直到游客走远了,才收起尾羽。所以你不妨在春末夏初的时候,穿鲜艳的衣服走进孔雀群中,也许雄孔雀会向你开屏呢!

    为什么虾蟹会变色

    许多动物身上都有颜色,并且常会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与生活环境相似的颜色,对其自身能起一种保护作用。

    虾和蟹具有鲜艳的色彩。因为它们的种类很多,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有些生活在大海里,有些生活在淡水中,更有一小部分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不论是高山或洼地都有它们的踪迹。虾蟹身上各种鲜艳的色彩正是它们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虾和蟹的颜色,主要是由于它们甲壳下面真皮层中的色素细胞在起作用。真皮层中散布着各种色素细胞,能随着光线的强弱或环境的改变而伸缩。各种色素细胞吸收和反射光线的长短波长不同,就显示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来。

    虾和蟹经过蒸煮以后,身体会变成橘红色。这是因为原色素在高温之下,遭到破坏发生了分解,只有红色素尚存。凡是红色素多的地方,如背部,便显得红些;红色素少的地方,如腹部,就比较淡些。

    北极熊为什么能抗御严寒

    许多动物,一到隆冬季节,为了保存自己,只能进入冬眠不吃不喝地度过了数九寒冬。可是终年生活在冰雪世界里的北极熊,除了孕兽外,一般不冬眠或冬眠时间极短。它终日为觅食而辗转四方,时而从冰窟中潜入水内追扑海豹和鱼类,时而在冰雪上快速奔跑扑食鸟类,好像不在乎那刺骨的严寒。

    过去人们认为北极熊耐寒与它具有很厚的皮下脂肪有关。现在科学家们认为北极熊耐寒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皮毛与众不同。美国一位名叫亨利的物理化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北极熊的体毛。他发现:那一根根的白毛好像一根根空心管子,毛内不含有任何色素。它平常看上去之所以是白色,是因为毛管内表面比较粗糙的缘故,就像透明的雪花落在地上显出白颜色一样。他又进一步观察发现,北极熊的毛管能使紫外线沿着芯部通过,就像一根根畅通无阻的紫外线导管一样。

    这就是说,北极熊能够把照射在它身上的光,包括紫外线,几乎全部吸收进来增加自己的体内温度,所以,它就不怕北极地区的严寒了。

    螃蟹为什么要横着走

    各种动物“走路”多是直行,为什么螃蟹却偏偏横行呢?

    螃蟹的祖先并不是这样行走,后代的“横行”,也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形势造成的。螃蟹的头胸部有两对触角,第一对触角内有平衡囊,其中有几颗靠地磁定向的小磁粒。螃蟹的祖先是依赖它来辨别方向,爬前退后,行走自如。后来,地球的磁场几经颠倒,它的小磁粒罗盘的作用也随之而变,常搞得晕头转向。为了适应环境,减少麻烦,螃蟹不得不被迫采用折中的办法——以不变应万变,来个不向前也不向后,干脆左右横行了。以后这种习性代代遗传下来,所以,绝大多数蟹类,都显“横行霸道”的风格。

    蚂蚁可以预报天气吗

    由蚂蚁的动态确实可以预知天气的情形。例如,当蚂蚁把窝巢的进口堵住的时候,表示将会有大雨。这是因为蚂蚁对气压和湿度的变化十分敏感,一旦预先感觉出会下大雨,它们就把窝巢的出口堵住,以防止雨水渗入,保障生命安全。由此可知,大自然实在十分美妙。不过,如果只下一点毛毛雨的话,就很难由蚂蚁来观测下雨。除蚂蚁可以预报雨天外,有些昆虫还可以预报晴天。例如:蝉不断鸣叫时,就表示不久天气就会转晴。

    猴子是人类的祖先吗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再比照地底出土的人类骨骸来研究判断,在上古时代的猴子与人类的外貌与肢体是十分接近的。

    猴子的外貌乍看之下,的确与人类十分接近。人类经过几十万年的演化,脑容量、身高都有显著的增长,尾巴也慢慢萎缩、消失。今天的人类已经是万物之灵了。动物园中的猴子很喜欢接近人类,它的智慧比其他的动物来得高,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也比人类早,综合总总研究与考证,猴子也许就是人类的老祖先。

    蜜蜂蜇人就会死亡吗

    “蜂只要蜇过一次就会死亡”这句话不太正确。例如拖足蜂可以蜇人无数,但是,蜜蜂则的确蜇人一次就会死亡。

    只有女王蜂与工蜂才具有这种有毒的蜂针,这种毒针原本是产卵管,所以雄蜂没有。此外,女王峰只有在姊妹争斗时才会使用毒针,并不会用来蜇人;工蜂在兴奋或保护蜂巢时才会蜇人。

    蜜蜂蜇人时,会连同毒针周围的肌肉一并刺入,注入毒液,针头前端变成锯齿状,所以就不容易拔出。这时候,蜜蜂会留下毒针而飞走,但是,它的尾部却受伤很重,所以不久之后就会死亡。

    如果你不幸被蜜蜂蜇到的话,立即把毒针拔出,并且用手挤出毒液,即可把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蜘蛛丝为什么不会用完

    蜘蛛的腹部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组织,名叫“纺织腺”,这里会分泌一种粘液,并且一直流到肚子后面的小孔里。

    蜘蛛想要吐丝时,只要胀起肚皮,就会由小孔喷出许多粘液,这些粘液一接触空气,就凝结成很坚韧的丝。当蜘蛛不想吐丝时,只要把小孔闭起来就可以了。

    总之,蜘蛛的身体内有充分的粘液,而且每次使用后,都能自然补充,所以,绝对不会用完。

    为什么昆虫都有六只脚

    人类、禽兽等较大的动物,都有两只或四只脚,但是,为什么昆虫却长有六只脚呢?

    昆虫的身体小,力量又薄弱,遇见敌人来袭时,只能迅速逃走,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所以就长了六只脚,可以站得很稳,并可快速避开敌人的侵袭。

    你是否仔细观察过昆虫走路的情形呢?

    昆虫走路的样子完全不同于人类,它们并不是左脚和右脚分别举步,而是一边举起前脚和后脚,另一边举起中间的一脚,所以,每跨出一步,另一边都正好呈一个三角形,使昆虫可以跑得既快又稳。

    田螺有没有雌雄之分

    田螺是一种雌雄异体的贝类,从外壳并不容易分辨出它的性别差异,但是,却可以从它的触角来分辨。

    雄的田螺右触角比较弯曲,这一点是雌田螺所没有的特性。

    这个特殊的弯曲触角同时具有输精管的功能,它能让卵子受精。正因为田螺没有其他更重要的生殖器官,触角的功能便更加具有重要性。

    此外,雌田螺体内有一个育儿囊,当它产下幼卵以后,就把螺卵送入育儿囊中养育。田螺的产卵次数会随着受精的先后而有许多次,所以,育儿囊中的小田螺会大小不同。

    八目鳗真的有八只眼睛吗

    八目鳗虽然叫做“鳗”,其实并不属于鳗类,而是属于圆口类。

    圆口类通常也包括在鱼类之中,不过,却是比鱼类更高级的脊椎动物。

    八目鳗看起来好像有八只眼睛,其实是在眼睛后面有七个鳃孔,看起来就像有八只眼睛,所以称为八目鳗。

    八目鳗居住在海洋、湖泊、大河流中,吸住别的鱼类,以锐利的牙齿咬破皮肤,并咬食鱼肉,吸取鱼血,以供应自己成长所需。

    鱼类到底有多少种类

    所谓的“鱼”是指硬骨鱼类、软骨鱼类与无颚鱼类的总称,它们是一生都在水中活动的生物,利用鳃来呼吸,并且以刺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咸水鱼类大概多于淡水鱼类。在海洋中栖息的鱼类高达15000至23000种之多。

    在所有的脊椎动物中,鱼类的种类最多。两栖类大约有20种,鸟类大约是8650种,哺乳类则为3000至4500种,而爬虫类就有5000种。

    中国的近海地区大约活动着3000种鱼类,占了鱼类总数的百分之十三左右。

    鱼鳞有什么功用

    古代的鱼类利用坚固的鱼鳞来防卫外来袭。最近发现的空棘鱼化石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一些生活在泥沼中爬行的鱼类,不仅长有如盔甲般坚硬的鱼鳞,还可以依赖这些鳞片任意活动,以帮助身体的前进,例如肺鱼就具有此种特性。

    鲱鱼和沙丁鱼的鱼鳞则可帮助它们逃命。当身体被其他大鱼咬住时,这两种鱼类就会把极易脱落的鱼鳞脱离,以便扰乱敌人,趁机逃开虎口。

    鱼虎的鱼鳞则长成小刺状,一旦腹部积水膨胀时,鱼鳞刺就会不规则地竖立起来,成为保护自己的最佳外衣。

    另外有一种鲹鱼的体侧排列了许多硬鱼鳞,目的是为了保护一个叫做侧腺的重要器官。

    为什么兔子不能喝水

    无论动物还是植物都离不开水,兔子也一样。但是为什么兔子平时不能喝水呢?因为兔子的主食青菜里面含有大量水分,足够身体的需要。而且它的消化器官很脆弱,肠里面的水一多,就会患肠胃炎,不停地拉肚子,如果治疗不当,还会死掉。但是兔子体内缺水时,也是可以喝的。

    为什么牛不停地嚼嘴

    我们发现牛在不吃草的时候也总是不停地咀嚼,这种现象叫反刍。牛有四个胃分别是瘤胃、蜂巢胃、重瓣胃和皱胃。牛吃下的食物不经细嚼就从瘤胃到蜂巢胃,经过发酵又返回到嘴里反复细嚼后再送到第三个胃,最后送到皱胃吸收,这就是牛为什么不吃草时也嚼嘴巴。羊鹿、骆驼也有这个本领。它们为什么要反刍?这是从远古时期遗传下来的,因为这样会使这些动物在比较危险或食物多的地方多吃些,等安全了或食物缺乏的时候再慢慢咀嚼。

    为什么猪爱用嘴拱地

    猪喜欢用嘴巴拱地是它从野生时代遗留下来的习性。它在野生时代没有人喂养,得靠自己寻食谋生。野猪用长长的鼻子和嘴巴把泥土拱开,吃埋在土里的食物,同时还补充自身需要的磷、钙、铁等矿物质。后来,野猪经过驯养,进化成现在的家猪,这一习性却保留下来。

    奶牛是如伺产奶的

    一只乳牛,经过一年零二至三个月便发育成熟,经过受孕280天左右分娩,从此便开始泌乳。如果饲养条件好,乳牛每年可生一胎,中间只有2个月断奶期,而产奶高峰期有5个月。

    一只好母牛每天要吃70-90公斤饲料,一部分用来维持生命,大部分通过血液输送到乳房去合成牛奶。

    乳牛的乳房分前后左右4个乳区,每区有单独乳腺。乳腺细胞作用很大,能将血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合成为脂肪、乳糖、酪蛋白,血液中的球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透过乳泡膜进入乳泡腔成为乳的组成部分。

    牛奶的营养价值极高,尤其适于老人和小孩食用。

    动物都怕火吗

    山林中的许多野兽都害怕火光,如果人在树林中露宿,只要燃起一堆火就会平安度过一夜。野兽怕火是因为森林大火曾给它们带来很大的灾难。但有些动物并不怕火。例如被饲养的家禽,它们经常看到火,所以并不感到害怕。还有马戏团里的老虎、狮子,它们经过驯化后,还可以表演钻火圈呢。

    动物做梦吗

    人类睡觉时常常做梦。有的小朋友就想知道动物睡觉时是否也做梦。科学家曾用仪器测过猫和狗睡眠的脑电波和醒时差不多。还发现它们睡觉时有摇尾巴、踢腿等动作。在没人惊动它们时,会突然醒来,一副很害怕的样子,这都表明动物也会做梦。

    猴子屁股为什么是红色的

    了解猴子的小朋友都知道它有个红屁股。可它的屁股为什么是红色的呢?有人说那是磨的。因为它的屁股没有毛,而它又喜欢坐着,所以屁股就磨红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猴子跟人类一样,身体里布满血管。而它的屁股上血管特别多,血液的颜色就显露出来,所以猴子的屁股是红色的。

    骆驼为什么不怕饥渴

    骆驼是沙漠之舟,有极强的耐饥渴的能力,在一次饮水喝足之后能长时间不喝水。它们为什么不怕渴呢?这是因为骆驼的胃分三个室,一个胃附生20—30个水脬,作贮水用,骆驼善于调节水分消耗,如呼吸次数减少,小便量也很少等。另外骆驼的驼峰是贮存脂肪的地方,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它就靠这些脂肪的代谢来调节。

    狐真的能迷人吗

    狐的形象非常不讨人喜爱,身体像狼,尖嘴巴,三角耳,大尾巴,两只眼睛贼溜溜的,一副妖精的样子。中国民间有狐狸精、狐仙迷人的说法。

    狐生性机警、狡猾、谨慎、感觉敏锐、行动快捷,听觉和视觉都很灵敏,一有风吹草动,就逃之夭夭。情况紧急,就从肛门释放臭气用来自卫。若被人捕住,常常装死,趁人不留意,迅即逃跑。

    狐是夜行动物,吃田鼠、家鼠、野兔、小鸟和昆虫等,应该是益兽。狐皮毛珍贵,是上好的皮肤衣料。

    小朋友,不要为假象所迷惑,把益兽当成了坏兽。

    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长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就出现了象这种动物。那时候大象的有这么长。大约在2000万年前,地球上四季常青,温暖如春,各种生物生长旺盛。由于食物丰富,营养良好,大象的身体也一代比一代长得大,头离地面的距离也越来越高,行动也不那么灵活自如了,为了生活下去,大象的上唇慢慢地变长了,鼻子也跟着长,久而久之,鼻子和上唇合二为一,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为什么鸡、鸭、鹅不会飞

    长白山区生长着许多野鸡、野鸭,偶尔也会看到一些天鹅,它们都飞得很远、很高。可是我们家里养的鸡鸭鹅为什么不会飞呢?其实这些鸡鸭鹅的祖先都会飞,后来人类给它们造房子、送食物。它们既不用担心被敌人捉住,又不用飞出去找吃的,时间久了,它们越来越胖,翅膀的功能也退化了。一代代传下来,基本就不会飞了。只有在突然受到惊吓时,才能飞几米远。

    黄鼠狼只会偷鸡吗

    一提起黄鼠狼,小朋友们就会联想起“偷鸡贼”,把它归为“坏东西”一类。有许多童话也把它描写成为坏蛋。其实黄鼠狼的功劳比罪过大得多,它能捕食大量的老鼠。而且捕鼠本领比猫还高。它最喜欢吃的老鼠是黑线姬鼠,这种鼠能传播螺体病和出血热。黄鼠狼捉老鼠不但有利于农作物,还避免了部分传染病的传播,因此说黄鼠狼的功劳是很大的。

    狗为什么爱吐舌头

    夏天,狗总是爱张着嘴,吐着又红又长的舌头,不停地喘着气,显得很痛苦。这是因为狗身上没有汗腺。大家知道汗腺是皮肤分泌汗的腺体,人体内新陈代谢的废物通过汗腺排出体外,汗腺还有散热的功能,使人体能保持正常的体温,这对于温血动物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狗没有汗腺,只好吐舌,靠喘气来散发热量,调节体温。

    为什么狗鼻子特别灵敏

    警犬为什么受警察喜爱?就是因为它们的嗅觉特别灵敏。据有关专家分析,狗能分辨出1000多种不同气味,极微弱的气味也不会放过。这是由于狗的大鼻子里有许多皱褶,其表面的粘膜上有数不清的嗅觉细胞,一直长到鼻子尖上;狗的鼻子上有一块不长毛粘膜,粘膜里常分泌出粘液,使鼻尖保持湿润,从而提高嗅觉的灵敏度。

    狐和狸是一种动物吗

    中国人时常把狐狸连成一个词,让人误以为狐狸是一种动物,其实不。然,二者完全不同狐体形修长,嘴尖细,耳大为三角形,上耸,尾巴像扫帚一样拖在身后。嗅觉听觉灵敏,生性狡猾,很难对付。狸又名貂,外形像狐,体形比狐短而且肥胖,耳与嘴都较小,尾小于狐,能爬树。狐和狸都爱吃老鼠,皮毛都很珍贵,是裘皮的重要来源。

    为什么乌龟能长寿

    乌龟以长寿闻名于世,传说乌龟还能长生不老呢!

    乌龟为什么会活这么久?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在人和动物细胞里,有一个日夜运转的钟表——生物钟,它规定了其寿命的长短。人的全身细胞总数有100万亿个,从胚胎开始分裂,平均每2.4年分裂一次,50次以后便自行衰亡。据此可推算出人的寿命是120岁。而乌龟的细胞分裂可高达110次,所以乌龟寿命可达300岁。

    鲸为什么“集体自杀”

    我们偶尔会从电视或报纸上看到鲸集体自杀的消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科学家分析了几点原因。鲸生活在深海,要靠声纳定位系统来辨别方向、寻找食物。当它游到浅海时声纳定位系统就会失灵,冲上海滩。其他鲸为了救它也纷纷上岸,结果引起集体死亡。还有一种分析认为它们集体自杀与太阳异常活动有关。现在普遍承认的原因认为鲸的耳朵里有一种寄生虫,使它们的神经错乱,游上海滩,究竟是什么原因,还需小朋友们多学文化知识,等长大后作进一步研究。

    为什么见不到海龟的尸体

    无论在海边还是海底,都很少有人发现海龟的尸体,难道因为它们长生不老吗?不是。据说海龟像陆地的大象一样,能够提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去,于是就寻找自己的墓地。它们找到洞穴,从洞口爬进,经过长长的通道,到达宽敞的洞穴内,便静静地趴着不动。直到死去。一个日本摄影家和三个潜水员在马来西亚巴丹岛25米深的海底洞穴内发现了一个海龟墓地,里面散乱着大约30具海龟龟甲。

    为什么叫“缩头乌龟”

    乌龟走路非常非常慢,它既没有兔子那样灵敏的长耳朵,又没有它那样灵巧的腿,那么在遇到危险时怎么办呢?别急,乌龟自有办法。原来乌龟有一个很坚硬的壳,就像一座牢固的小房子,当敌人来侵犯它的时候,它就凭借脖子肌肉的收缩,把头迅速缩进小房子里。不管敌人有多厉害,都没有办法把它的甲壳弄破。等来犯者灰溜溜地走掉后,乌龟就安全了。

    鱼都会游泳吗

    一提到鱼,小朋友们自然会想到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一副逍遥自在的样子。但是你知道吗?世上还有一种不会游泳的鱼,它叫洞鳗。洞鳗生活在印度洋的马尔代夫群岛,它的家在沙窝里,一条洞鳗安居一个深约40厘米的洞穴。虽然它是真正的鱼,却不能随意游动,只能等风平浪静时深出一多半身体,张着嘴随水漂动,当浮游生物或小动物漂到它嘴里时,便吞下它们。

    鸟为什么长羽毛

    羽毛能使鸟类保持体温,也能使它们的翅膀和体型的线条更流畅,飞起来更轻松。鸟的羽毛颜色和花纹都不一样,一般雄鸟的羽毛比雌鸟的更鲜艳。

    为什么鹦鹉与八哥能学人说话

    人饲养鹦鹉和八哥的历史很长了。《红楼梦》里黛玉养的八哥话说得可好呢。

    鹦鹉和八哥不会自己说话,只能说简单几句人教给它的话。

    这两种鸟,生来就会发音,所以人们就教它们几个简单的音节,让它们反复练习,形成条件反射。日后若出现同样刺激,它就会说出那几个简单音节来。

    鸽子为什么不迷路

    鸽子是一种非凡的鸟,不仅象征和平,而且还有特异功能,无论飞到天涯海角,都能准确地返回自己的始发地,因此被人类用来作信鸽。这不但因为鸽子的胸肌发达,飞翔能力很强,而且有惊人的自我导航能力。这种能力除了因为视力超群外,还源自体内的“生物钟”:晴天时能根据太阳的方位来校正和选择方向;阴雨天时能依靠地球的磁场“导航”。

    海龟为什么要到陆地上产卵

    海龟生活在海里,它没有鳃,只能呼吸空气。如果海龟将卵产在海水里,刚孵出来的小海龟就会被淹死。海龟不在海里产卵的根本原因在于海龟卵在孵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空气;海水的温度比较低,根本达不到孵化的要求。所以,每到5—7月份,成群的海龟爬到岸上,用后肢在沙滩上掘出一个约30厘米周长,50厘米深的坑,一次产下约100—200枚卵,然后将坑填平。大约60天后小海龟孵化,它们爬出沙坑争先恐后地向大海跑去。原来,海龟到陆地上产卵是为了使小海龟能顺利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更好地繁衍后代。

    昆虫有耳朵吗

    昆虫没有人和哺乳动物那样明显的耳朵,但是它们有各种各样的听觉器官。这些听觉器官都十分简单,虽然能敏锐地感觉到声音,但是却不能分辨出声音的高低。许多昆虫没有真正的听觉器官,对于外界声音,它们是用身体上的一些特别器官来感知的,例如雄蚊子就是用触须上的毛感知雌蚊子的声音。也有的昆虫身上带有鼓膜,或者在身体两侧,或者在腿上。鼓膜对外界声音很敏感,在被某种声音振动以后,鼓膜把声音震颤的频率传给感觉细胞,昆虫就能“听”到声音了。蟋蟀、蝗虫、蚱蜢、蝉等都是这类昆虫。

    昆虫有鼻子吗

    昆虫是一种很小的动物,我们用肉眼很难看出它们有没有鼻子或有没有鼻孔。不过,当我们把它放到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它们胸部及腹部表面或节间,有一个圆形的气孔,它们就是以身体上的这些气孔进行呼吸的,但气孔没有闻味的功能。

    昆虫的触角有什么用

    昆虫的触角是各种各样的,它们分别像弯曲的膝盖、鱼鳃、羽毛、珍珠串、蒲棒等等,仔细观察,真是很像。触角的结构分布柄节、梗节和鞭节三个部分,其中多环鞭节变化大,最能说明不同昆虫的类型特点。一般来说,同一种昆虫的触角形状相同,但是有些昆虫雌与雄的触角不一样,比如雌蚊子的触角是丝状的,而雄蚊子则是羽毛状的。触角作为昆虫的“雷达”,能帮助它们辨别食物的味道和异性的味道,辨别方向,甚至探测声音。

    昆虫能辨别颜色吗

    拿蜜蜂来说,它是能辨别颜色的;它能辨别黄色和白色,并且能把两种颜色记住。

    昆虫冬天躲在什么地方

    昆虫在寒冷的冬天不能出来活动,它们得想办法冬眠,这是昆虫求生存的本能。昆虫用不同形态进行冬眠。少数昆虫,如蝼蛄的成虫于秋末冬初在地洞里冬眠;有的昆虫如螟虫、蜉蝣等等,用幼虫的形态找地方过冬;地老虎等则是用蛹的形成过冬;蟋蟀等昆虫把卵埋起来或藏到一个地方,也能度过寒冬。各类昆虫不论采取哪一种形式过冬,都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先要在体内储存下足够的营养,排掉体内的水分,还要选择保温并隐蔽的地方。

    蜜蜂为什么跳舞

    所谓“跳舞”,就是蜜蜂按着各种图形飞舞。蜜蜂跳舞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负责“侦察”的蜜蜂发现了蜜源,或者蜜蜂在外面采到蜜返回来,它们都要在蜂房上空快乐地飞舞一番,用飞舞出的图形,告诉同伴什么地方有花,大约有多远,让同伴也去采蜜。蜜蜂以太阳为基准指示方向,比如,头冲太阳跳“∞”形,是告诉同伴,朝太阳飞能采到蜜,头冲地跳“∞”形,是告诉同伴背朝太阳飞能采到蜜。距离有多远,用飞舞圈数多少表示,几十米、几百米或几千米,都有固定的圈数。

    蜘蛛是怎样在河两岸架设索桥的

    小朋友,当你们看到小河两岸的树之间架着一道蜘蛛网,你们一定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同时也会问,蜘蛛是怎么架通这架索桥的?

    蜘蛛吐丝和蚕差不多,刚吐出来的是黏液,一遇空气,立即变为丝了。

    蜘蛛架桥的方法是:吐出足够长的丝,让风吹得飘呀飘到对岸树上。蜘蛛在这边用足试探,若发现拉不动了,就说明丝已挂在对面,只要有一根丝挂上,蜘蛛就能爬上去来回奔跑吐丝,拉出主干丝,然后结成网。

    蜘蛛网不是为了过河,而是用来捕捉河面上飞行的小昆虫,以作美食。

    蜜蜂螫过人后为什么会死

    蜜蜂的尾端有一根针,这根针连着身体里的毒腺,所以它是“毒针”。毒针是蜜蜂在自然界进行自卫的武器,遇到敌人侵害时,蜜蜂会把毒针刺入敌人身体,然后放出毒液。有时你无意打死一只蜜蜂,会有一群蜜蜂飞来蜇你,这是蜜蜂在报复你。还有时你并没有惹它,但是却被它蜇了,那是因为误会,错以为你要伤害它,所以蜇了你。总之,蜜蜂不会轻易地用毒针蜇人,因为一旦蜇了人,它就会很快死去。蜜蜂的毒针尖端有几个倒刺,扎进皮肤以后,就拔不出来了,这样当蜜蜂蜇了人飞走时,会把毒针和一部分内脏留下来,因此过不了多久就会死去。

    为什么胡蜂惹不得

    小朋友,如果你到野外去旅游,在树林里看到胡蜂围在一起,可千万不要招惹它们。否则它们会群起而攻击,螫得你鼻青脸肿,发高烧,甚至会死亡。

    胡蜂比蜜蜂厉害,能连续刺人,而且毒性强烈。

    胡蜂和黄蜂、马蜂一样,过群居生活。蜂巢是它们生活和生儿育女的寓所,所以它们非常看重,因而戒备森严,决不允许外敌侵扰。

    当你冒犯了它们的蜂巢,它们就会冒死攻击你。只要有一个胡蜂螫中你,就会把芳香气味的报警信息留在你身上,别的胡蜂便会闻讯赶来,轮番攻击,用大量毒液来杀伤你。

    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每当夜幕降临时,我们就会看到许多亮晶晶的小星星在低空中飞来飞去。它们就是萤火虫。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呢?因为在它的尾部有一层透明的膜里面有荧光素和荧光酶。这两种物质和氧气接触时就会发出亮光,这种光一闪一闪的,节奏跟呼吸一样。萤火虫可以利用光来互相召唤,也是寻找伴侣的方式。萤火虫的卵、幼虫和蛹也会发光。

    蜻蜒点水是怎么回事

    蜻蜒飞着飞着就点一下水,它点水不是为了嬉戏,而是在产卵。

    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蜻蜓的幼年是在水里度过的。小蜻蜒从卵中生出时叫水虿,长有三对足,没有翅膀,下唇很长,顶端有一对钳子,捕捉起群体孑孓来非常老练。水虿在水中生活一年,蜕十多次皮,这才顺水草爬出水而,再蜕一次皮,就变成真正的蜻蜒了。

    吃桑叶的蚕,吐出的为什么是白丝

    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及蚕蛾四个阶段。

    我们平常说的蚕,是指蚕的幼虫。这段生长期很长,主食桑叶、柘叶、榆叶、莴苣叶。绿色植物的叶子里,含有蛋白质这些、糖类、脂肪、矿物质、纤维素和水。蚕吃桑叶后,经过肚里的消化液及酶的分解,桑叶中蛋白质、糖类等被加工制成白色的绢丝液,然后从丝腺体内分泌出来,遇到空气就成了蚕丝。而纤维素被排出体外成为深绿色的蚕粪。

    苍蝇吃脏东西为什么不生病

    如果人吃了苍蝇吃过的东西会生病,轻则拉肚子,重则发高烧。这是因为苍蝇身上携带着大量病菌,叮到哪里就传播到哪里。所以人若吃了苍蝇叮过的食物,就容易得病。

    但是苍蝇吃了脏东西就不会被病菌感染。这是因为病菌无法在苍蝇消化道长时间生存的缘故。苍蝇体内能分泌一种“抗菌活性蛋白”,可将消化道内一部分病菌杀死,而另一部分病菌则排出体外。所以,苍蝇吃了有病菌的东西,自己不会生病,却把病菌传染给人类,所以苍蝇是大大的害虫。

    苍蝇和蚊子为什么飞行时嗡嗡叫

    苍蝇和蚊子飞行时嗡嗡叫。要是成群飞,嗡嗡的叫声才烦人呢!

    这嗡嗡的声音不是苍蝇和蚊子的鸣声,而是它们翅膀发出的声音。

    人的耳朵很奇怪,可以听到空气的振动,但这振动必须是在每秒20—20000次的范围内。少于或多出这个范围,耳朵都听不到。

    而苍蝇和蚊子飞行时翅膀的振动刚好在这个范围内。苍蝇是每秒147—220次,蚊子是每秒594次,蜜蜂每秒260次。所以,这些昆虫飞起来,人们就能听到空气振动的嗡嗡声。

    埋葬虫为什么要埋葬小动物

    埋葬虫是一种带红斑的黑色甲虫。它能闻到死动物的味道,闻到味道后就从四面八方赶来,动手挖土,直到把小动物陷下去,然后再用土掩埋上。

    不管是小鸟还是老鼠,埋葬虫都用这种方法对付。这其实也是埋葬虫繁殖后代的一种方法。它们埋好小动物后,便在上面产卵,小幼虫再生后,就吃这些父母提前给它们准备好的食物。

    凤蝶的幼虫为什么长角

    凤蝶的幼虫是绿色的毛毛虫,小朋友仔细观察会发现,它的头上长着两只角,那是两只黄黄的角,样子怪怪的,很难看,而且散发着难闻的臭味。不要小瞧这两只角,它们可是自卫的“武器”呢!凤蝶和它的同类昆虫的幼虫一样,是很软弱的小虫,刚孵化出来的时候,它们浑身长满了毛,敌人不愿吃它们。但是,后来不断长大,身上的毛退掉,就危险了。这时候如果有什么东西碰到了它,或者是摇晃了它所栖身的树枝,它就把黄角伸出来,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把敌人吓跑。

    草蛉怎样捕食蚜虫

    夏夜,经常有一种小虫飞进屋来,围着灯光飞来飞去,它就是草蛉。

    草蛉的幼虫叫蚜狮,是吃蚜虫的能手。它的头部有一对镰刀状的口器,口器是由上颚和下颚合拢成为管状的。当它要捕食蚜虫时,把上颚和下颚合拢起来,钳住蚜虫的身体然后刺进去;紧接着注入毒液,把蚜虫麻醉,开始吸食蚜虫的体液。蚜狮的食量特别大,能一气把蚜虫的躯体吸干,只剩下一个空壳。一只蚜狮一天能吃40只蚜虫。有趣的是,蚜狮经常把吃剩下的许多蚜虫躯壳驮在背上,伪装自己,吓唬敌人。

    衣鱼为什么“喜欢”书

    衣鱼是最原始的小昆虫,它与众不同,虽然身体外形从远古到现在已过去2亿6000万年了,但却一直没有什么变化。衣鱼的身体分为14节,有10毫米长;身上没有翅膀,体形扁平。

    衣鱼被称为“书虫”,它很喜欢吃书,所以常能在书里发现它。每当夜晚来临,它便开始活动,吃书和纸张,有时也吃衣服。衣鱼喜欢吃有淀粉和胶质的东西,书籍在装订时要涂上浆糊或者胶,所以成为它啃吃的食物。衣鱼能长期住在书里而不需饮水,这是因为它体内营养中有氢元素,吃下的食物与氢产生化学作用,就能产生水。

    为什么盛夏牛虻喜欢吸人的血

    牛虻长得像苍蝇,但是比苍蝇要大,它的嘴相当尖利,能刺破人或动物的皮肤,吸流出来的血液,所以它像蚊子一样讨厌。牛虻喜欢吸牛和马等动物的血,也喜欢吸人的血,尤其盛夏在水边,很多牛虻就会飞来,在人们的周围转来转去,以图一逞。牛虻对人血液里的一种物质特别感兴趣,这种物质是由多种氨基酸和具有甜味的胺混合成的。盛夏闷热潮湿,人的体温升高出汗,血管和皮肤毛孔扩张,这种物质就会从毛孔扩散出来,吸引牛虻纷纷飞来,这是牛虻叮人最历害的时候。

    泡沫蝉的泡沫是哪来的

    夏天,在草木丛中常常能见到一团团白色泡沫,拨开泡沫,里面露出个小虫来,那一团包在它身体外面的泡沫,是它分泌出来的。泡沫蝉身体尾端的两侧有泡沫腺,能分泌出又稀又粘的液体;另外,在泡沫蝉的身体两侧有气门,能排放出气体;泡沫腺分泌出来的液体,与气门排放的气体相互混合,就形成了一个个气泡,气泡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一团团的。泡沫蝉经常附着树枝和草茎上,头朝下,尾部“吹”出的气泡渐渐向下蔓延,终于把泡沫蝉的身体重重包围住。

    昆虫有哪些天敌

    像其他动物一样,昆虫也有天敌,所以它们不能无忧无虑地生活。昆虫的天敌有植物,也有动物。自然界生长着一些独特的植物,它们生长着特殊的器官,能把某些昆虫捉住并慢慢“吃”掉,比如猪笼蜡、毛毡苔、捕蝇草等。许多具有独特习性的动物,更是昆虫的很大威胁,像一些鸟、蛙、兽等,都能大量捕食一些昆虫。鸟类中捕食昆虫的能手是山雀,被称为“果园卫士”;兽类中的能手大概是食蚁兽,只要它一出现,白蚂蚁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凤蝶选择什么树产卵

    凤蝶是蝴蝶中最美丽的,人们不但欣赏它的多彩多姿,而且也对它独特的生活习性很感兴趣。它在繁殖期产卵就很讲究,它专门选在芸香科等类树木上面产卵。凤蝶在幼虫时候,就吃柑橘、山椒等树木的叶子,所以对芸香科等类的气味十分熟悉。凤蝶在产卵时,一边飞一边用触角探测,测到合适的树木就落到叶子上,用能辨别气味的前脚触摸,弄清它是否为芸香科树木。如果发觉气味不对,它绝不在这里产卵,立即翩翩离去,直至选择到理想的树木才肯产下珍贵的卵。凤蝶所以这样,是因为它的孩子们必须吃芸香科树叶长大。

    蚂蚁吃蛇的奇迹是怎样出现的

    凶狠残忍的毒蛇有几个天敌,鹰和鼬,甚至猫都会置它于死地。然而小朋友不会想到,毒蛇竟然也会败在小小的蚂蚁手里。在南美洲的热带丛林里,有一种蚂蚁叫食肉游蚁,能把螳螂和毒蝎子消灭得一干二净,毒蛇也是它攻击的目标。蚂蚁攻击毒蛇,采用的是大“兵团”作战,蚂蚁群团先行把毒蛇包围起来,并不断地缩小包围。一些蚂蚁开始进攻,狠狠地咬住毒蛇。毒蛇面对这种局面,只想逃走,但是蚂蚁紧紧地围住它,与它滚作一团,并不停地啃噬着它的肉。只须几个小时,毒蛇就变成一条白骨了。

    为什么说蝼蛄是害虫

    生活在农村的小朋友,对蝼蛄一定不陌生,它常年生活在农田的地下,只有晚上才啃钻出地面来。它身体细长,头上有一对又细又长的触须,尾巴上还有一对尾须;翅膀很小,不注意不容易看到;最出奇的是那一对肥大的前脚,前面有锋利的扁齿,用来挖土和铲除障碍,蝼蛄就是靠它开掘出长长的地下隧道和“房间”的。蝼蛄喜欢吃各种农作物,几乎是“来者不拒”,各种粮食作物和蔬菜的根、茎、幼苗等,都是它的美食,它对农业的危害十分大。

    为什么蜉蝣的寿命那么短促

    蜉蝣是昆虫里的“短命鬼”,它的成虫在水里形成,然后爬上岸,活一天甚至几个小时,雄雌虫完成繁殖任务就先后死掉了。古代人们形容蜉蝣的短命是“朝生暮死”,真是一点也不夸张。

    蜉蝣的“健康”太差了。它长着1厘米长的瘦弱身体;翅膀非常单薄,前肢又宽又大,后翅较小;嘴等于白长,不用来吃食物;6只脚非常软化,不能走路,勉强可以用来攀爬草叶;尾巴上拖着两条须,比身体要长。蜉蝣只能进行升降运动,根本没有力气飞。所以当它用足气力完成繁殖使命以后,就再也没有气力活下去了。

    世界上益虫多还是害虫多

    昆虫比起别的动物来,是微小的,但是,对于人类的影响却一点也不小。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上,生长着茂密的庄稼、树木和花草,而昆虫中的益虫和害虫就围绕着这些植物激烈地对抗着。害虫无情地害死植物,益虫又无情地消灭害虫,或直接维护植物的生长,就这样维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但是,如果在自然界害虫比益虫多的话,它们对植物的伤害就会难以受到制止,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因而会遭到破坏,从远古至今,地球的状况将不堪想像。所以实际上,世界上的益虫比害虫要多。

    捕鸟蜘蛛怎样吃鸟

    南美洲有一种大型的捕鸟蜘蛛,连脚算上长达30多厘米,当它把身体放在蜘蛛网上时,简直像一顶草帽,蜘蛛的网也特别大,经纬丝织得很密,而且特别结实,小鸟撞上去绝不会被撞破。蜘蛛吃鸟的习惯较特别,当小鸟不小心陷入肉里后,蜘蛛就会从隐蔽的地方爬出来,用脚夹住它,把嘴两侧的牙刺入小鸟的身体,同时分泌出毒液把它毒死;然后把像一根长管的嘴剌入小鸟的身体里,慢慢地吮吸血液,直到吸干为止。

    竹节虫为什么能保护自己

    竹节虫身体长得细长,一般在10—30毫米,最大的330毫米,6条腿长得更是又细又长,整个身体形状就如同一根带杈的小树枝,所以当它爬到树枝上的时候,几乎成了枝的一部分枝条,冷眼一看很难看清它到底躲在了哪里。竹节虫的身体颜色还会根据环境的颜色而变化,所以从颜色上敌人不能发现它们。有一种竹节虫,形状和颜色都酷似绿色的叶子,平时它们就栖息在植物的枝叶上,白天不出去活动,静伏着不动,到夜里才寻找食物。它的这种形状、颜色和生活习性,使它很好地保护了自己。

    瓢虫为什么吐黄水

    瓢虫长得很小,爬行得也很缓慢,所以在自然界它是个弱者。为了保护自己,当它被敌人逮住时,就吐出一种黄色的汁水,这是一种气味很难闻的汁水,会把其他昆虫和小鸟吓跑。当遇到敌人袭击时,瓢虫会口吐黄汁,借以保护自己。

    潮虫为什么把身体蜷起来

    潮虫的学名叫鼠妇,是一种最常见的节肢动物;因为潮虫特别喜欢潮湿,所以在那些潮湿的地方,随处可以见到它们。见过潮虫的小朋友都知道,有的潮虫会把身体蜷缩起来,成了一个很小的圆球形,它们叫球潮虫。这是为什么呢?球潮虫肚子很柔软,而背部却较坚硬,当遇到敌人出现时,它们就向内蜷起来,成了一个较硬的球,这为的是防御敌人的侵害。另外由于潮虫喜欢潮湿,当环境干燥的时候,球潮虫会忍受不了,把身体蜷起来。

    蚂蟥为什么一见盐就死

    蚂蟥也叫水蛭,是一种吸血动物。它身体两端各有一个吸盘,吸血时能紧紧吸在人或动物皮肤上,吸盘形成进入状态,越拉越紧。所以,当蚂蟥吸在身上时,不要拉,只要用手重重地拍一下被吸处附近的皮肤,皮肤膨胀一收缩,使吸盘失去真空状态,蚂蟥就会自行掉落。

    如果给蚂蟥身上撒点盐,蚂蟥不久就会死去。蚂蟥身体表面是表皮细胞分泌的角质膜,角质膜上分泌黏液,滑溜溜地不易被捉,当撒上盐后,身体里的黏液就往出冒。盐见黏液便溶化,在蚂蟥体外形成浓厚的盐溶液。由于渗透作用,使蚂蟥体内的液体流出来。这时,蚂蟥全身不断收缩,体内黏液挤净,身体干瘪,不久就死了。

    鱼类家族有多少成员

    鱼类这个庞大的家族现在共有3万个成员。它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居民,在恐龙没有出现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在大海里生息繁衍了。人类的出现就更是以后发生的事情了。

    鱼类是最早的脊椎动物,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硬骨鱼类,今天绝大多数鱼都属于这一类,如鲤鱼和鲫鱼等;第二类是软骨鱼类,这类鱼没有硬骨骼,软骨骼是由牢固而富有伸缩性的物质组成。坚韧的角质皮层,代替了鱼鳞。如鲨鱼和鳐位等;第三类是肺鱼类,这种鱼有肺也有鳃,如攀木鱼等。它们都生活在淡水中。

    为什么比目鱼的眼睛很奇特

    比目鱼的身体和眼睛长得很特殊,扁扁的身体,两只眼睛都长在朝上的一边。比目鱼是鲽、鲳、鲆等鱼的统称。平时喜欢平卧在海底。为什么它会长得这么奇特呢?这是由环境和它的习性决定的。

    小比目鱼与普通的鱼一样,眼睛长在身体的两边。当它长到20天左右,身长一厘米时,开始身子倾斜,侧着身子游泳,并侧卧着生活。下面的眼睛在眼下软带推动下向上移动,出现眼睛向后固定下来。

    章鱼有身体吗

    章鱼的头看起来很大,没有身体,头与腿直接相连,眼睛就长在头与腿之间。

    章鱼实际上是软体动物,它没有坚硬的外壳,与头相连的8条长腿带有吸盘,能缠住猎物,是捕获猎物的力武器。

    其实,它的身体就在那个大大的头里,在里面有心脏、胃和所有必需的器官,真正的头位于眼睛的背后。像这种头和身体长在一起的动物还真不多。

    大型章鱼异常勇猛,它会挥舞强有力的腕足与大型鱼类展开搏斗,而往往是胜利者。它还会向海里的潜水员发动进攻,如果被它缠住可就凶多吉少了。章鱼体外的套膜还会变色,色素囊受外部刺激能变成红、蓝、紫、褐等各种颜色。

    为什么信天翁出现不会有好天气

    信天翁是一种大型海鸟,体长约1米,展开双翅可达4米。

    信天翁飞翔能力特别强,速度也很快,一天连续飞行可达400—600公里。它特别善于滑翔,尤其擅长借助风势飞翔,可以在海面上不扇动翅膀飞翔几个小时。正因为风可以帮助它滑翔,所以当海面上大风将起时,也正是信天翁最高兴最活跃的时候。但是,这种天气对于捕鱼出海的人来说,是最糟糕的。渔民一见到信天翁大量聚集海面上空。就知道天气要变坏,赶快回到避风港。

    信天翁保卫地盘的意识特别强,当遇到外敌入侵时,它会在鸟王的呼唤和带领下,奋力与敌人搏斗,赶走敌人。如遇强敌它们也会宁死不屈,保卫家园。

    军舰鸟是“海盗鸟”吗

    军舰鸟体型大,翅膀较长,长着一张长钩嘴,嘴下边还有一个鲜红的喉囊。

    军舰鸟善于飞翔,但是它没有直接从海面起飞的本领,因此无法直接从海里捕捉鲜活的猎物,只能捞取漂浮在海面的死鱼,但这远不能填饱肚子。

    军舰鸟飞行速度很快,长嘴尖利,它就利用这些特点,专门偷袭那些刚从海里捕获鱼虾的海鸟。在它冲向海鸟的时候,这些鸟为了逃命,丢下猎物扬长而去,军舰鸟趁机叼住下坠的猎物,饱餐一顿。

    由于它具有掠夺性,再加上一身黑色的羽毛,才落下“强盗鸟”的名声。

    什么鸟喜欢在海边生活

    不同的鸟类选择不同的栖息地和生活区域,因为它们已经习惯了比较固定的生活方式和习性。

    专门喜欢生活在水边的鸟类有小白鹭、红冠水鸡、翠鸟、白腹秧鸟等候鸟,还有冬候鸟。冬候鸟每逢冬季来临,就会从遥远的北方飞到南方过冬,也有少数鸟夏季出现在南方水乡。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上有一个小岛,叫海西皮岛,每到初春,就有十几种飞禽从南方飞来,在这里筑巢繁殖后代。成群的鱼鸥、斑头雁、鸬鹚等在水边觅食嬉戏,这里成了鸟儿的天堂。生活在水边的鸟大多都是捕鱼能手,如鸬鹚、鹈鹕等,它们的消化能力很强。

    听到乌鸦的叫声不吉利吗

    人们听到喜鹊叫,会开心地认为有喜事降临,听到百灵清丽的叫声,会感到心情舒畅。而一些人一听到乌鸦的叫声,会沮丧地认为会有厄运隆临,觉得不吉利。

    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有偏见的,乌鸦是人类的朋友。尽管它有时也啄成熟的谷物,但功大于过。

    乌鸦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有1000多个品种,喜群居,属杂食性鸟类。它是鸟类中最进化的一种,比较聪明。它的叫声有着不同的含义:当遇到险情时,发出鸣叫大家一起逃散;发现大量害虫时发出“啾啾”的叫声,召唤同伴啄食害虫;发现幼鸟走散时呼唤儿女快到父母身边。

    乌鸦的叫声与人的命运毫无关系。

    为什么说鹰有双千里眼

    鹰在100米以上的高空能看见小虫子,你相信吗?这是事实。而人的眼睛要看清10米以外的虫子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为什么鹰的眼睛如此锐利,这要从它眼睛的构造说起。鹰眼视网膜的锥状细胞数量是人的8倍,达到每立方厘米150万个。视网膜上的中央凹比人多一个,专门用来看侧面的物体,使视野加宽。视网膜上还有突出的梳状体,又使进入眼内的影像更加清晰。

    由于以上原因,鹰在千米高空,能准确判断地面上的小兔或蛇,甚至小鸟也就毫不奇怪了。

    人的眼睛不要说与鹰相比,就是与一般的鸟相比也会自叹不如。

    谁是鸟类中的寿星

    火烈鸟喜欢生活在咸水湖、海湾或沼泽地带的边缘,成群的火烈鸟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火烈鸟跟鹤相似,嘴弯曲,颈部很长,羽毛呈白色微红,趾间有蹼。喜食小鱼和蛤蜊,也吃昆虫和小草。它属于大型鸟类,体长大约1—1.5米,擅长游泳。每年春天定时脱换羽毛,初换新装时,颜色更加艳丽动人,惹人喜爱。

    火烈鸟喜群居,经常成千上万只聚集觅食和嬉戏,过着红红火火的大家庭生活。

    火烈鸟是鸟类的寿星,最高可达80岁高龄。主要生活在地中海沿岸,是那里的主要鸟类之一。

    猛禽是怎样捕食的

    鸢也叫老鹰,秃鹫又叫“座山雕”,它们是大型猛禽,鹗是中型猛禽。在自然界这些猛禽都是弱小动物的天敌。如鼠、兔、家禽、小型家畜、蛇、鸟和鱼等都会成为他们袭击的对象。

    猛禽的眼睛十分锐利。鹰的眼睛每立方厘米有150万个视觉细胞,是人眼视觉细胞的7.5倍。无论它们是在空中飞翔,还是站立在高高的山顶上,他们都能看到小动物,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俯冲下去,小动物只能束手就擒。它们用尖利爪子牢牢地抓住“战利品”腾空飞去,然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享用美味的佳肴。

    蜂鸟的特殊本领是什么

    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同人的拇指大小相近,产于南美洲。它有很高的飞行技巧和惊人的速度。

    蜂鸟的翅膀短小而有力,扇动速度达到每秒钟70次,是鸽子的10倍,因此它具有其他鸟类没有的飞行“特技”,能倒退飞行;停在空中不动;像直升飞机一样垂直升降。这些飞行“特技”一是因为翅膀扇动速度快;二是因为它翅膀前端有转轴关节,能使翅膀变换方向,自由调节。

    蜂鸟的体型虽小,但它的耐力却很大,每年它都要飞越800公里宽的墨西哥湾去“旅行”。还能飞到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去采集花蜜。像这样的壮举,绝大部分鸟是无法办到的。

    织布鸟是怎样筑巢的

    鸟类中有个缝纫大师——缝叶鸟,还有一个织布的能工巧匠织布鸟。但是它织的不是布,而是巢。

    织布鸣像熟练的织布女工一样,用植物纤维在树上给自己编织出一个精美的巢。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有一种名叫黄胸织布鸟,体形小巧如麻雀,羽毛美丽。每年3至8月间是织布鸟婚配繁殖期,这时鸟巢的主体结构由雄鸟完成。它把叶子撕成条状纤维,排列着系在树枝上,然后认真编织起来。纺织成功的巢像一个瓶子,空心,底部的边上留有向下开的出入口,以后的工作全由雌鸟完成,它负责内“装修”,铺好“产床”,并用栅栏栏好巢口,防止卵滚出去和敌人入侵。

    织布鸟织巢的工具同缝叶鸟一样,是它的喙。用喙衔着植物纤维穿针引线,那熟练的技法令人称叹。

    鹈鹕为什么长着大嘴巴

    鹈鹕生活在水边,鱼是它的主要食物。它有一个长长的大嘴巴,嘴巴下面还连着一个大大的具有弹性的囊。这个囊是它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它谋生和养育后代的重要工具。

    它颌下的囊像一张性能优良的渔网,当水中有许多小鱼时,它就张开嘴巴把囊一同放入水里向前游去。过一会儿,囊里装满了水和鱼。鹈鹕把嘴巴一闭,将水从囊中挤出来,鱼留在了囊里。这样的动作重复几次,囊里就装满了鱼。这个囊里能装大约15公斤的鱼,或者14公斤的水。

    鹈鹕在喂雏鸟时,母鸟要先将鱼吃下去经过消化以后再返到囊里,让孩子们在这个特殊的大碗里尽情地享用美餐。

    什么是昆虫中的独角大仙

    独角仙是一种大型甲虫。全世界大约有1400种独角仙,从10毫米到150毫米不等,体色和角形各不相同。

    独角仙属昆虫类中金电子科的甲虫。雄性的头部有一根长角,可当作御敌的武器。它们经常栖息在柞树、桴树等杂林中,以吸食树汁为生。长戟大兜虫是独角仙中体型最大的,长150毫米。角长在胸甲背面前端,长而尖,略向下弯,中部另生一向下的杈角。雌独角仙没有角,有一对很小的触角,这是它们的嗅觉器官。

    为什么要保护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就是我们俗称的“花大姐”,颜色很鲜艳,背上有七个星点,爬行很慢,易受伤害。为了保护自己,它会在受到威胁时口吐黄色汁液,用一种难闻的气味驱赶敌人。

    七星瓢虫是益虫,它专吃毁坏庄稼的蚜虫。蚜虫专门把嘴扎进植物表皮,吸食汁液,致使植物营养大量流失后枯萎而死。而七星瓢虫最喜欢吃蚜虫,一只成年七星瓢虫一天大约能吃掉100多只蚜虫,蚜虫大量被它消灭,既省去农药又保护了环境。

    七星瓢虫既然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就应该保护它,以有效制止蚜虫的危害,保护好农作物。

    蜈蚣是五毒之首吗

    蜈蚣排在蛇、蝎、壁虎和蟾蜍之首,是针对小昆虫而言的。蜈蚣又叫“百足”虫,大的约15厘米长,躯体上长了许多条腿。原来蜈蚣的躯干部分有22个节,每节有一对附肢,实际上它的脚是44只。在进化过程中,它的第一对附足变成了一对毒颚,也叫颚足。这个颚足是口器的一部分,上面有利爪和毒腺,这就是蜈蚣捕杀昆虫的蜇人的武器。

    蜈蚣主要吃蚯蚓、苍蝇、蚊子、毛虫、蜂蝓等。它所具有的毒性,对于这些小昆虫来说是致命的。一条蚯蚓被它咬住后很快死去;一只昆虫被它的颚足一刺,立刻毙命。巨型蜈蚣是更可怕的猎食者,它的两条长独须寻找到猎物后,迅速将颚足插入猎物体内并注射毒液,接着将猎物啐碎,一块块送入口中。

    为什么说螳螂是益虫

    螳螂的长相确实特别,三角形的头,两只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像两把大砍刀似的前腿长满了锋利的针刺,挥来挥去,气势汹汹。

    螳螂只吃昆虫不吃植物,是专吃肉食的高手,而且只吃活的昆虫。它是一个杀敌能手。经常把害虫捉住后咬死丢弃,又立刻去追杀其他害虫。在它的一生中究竟要吃掉多少只苍蝇、蛾子和危害植物的蝗虫无法准确统计,但它消灭了害虫,对人类做出了贡献,足以说明它们是益虫。过去有人认为螳螂偶尔也吃蜻蜓和蚜狮,是害虫,但从总体上看它是功大于过。

    螳螂捕捉害虫迅速准确,靠的是那双三角形的具有完整跟踪瞄准系统的复眼。依靠这套系统,从猛扑到擒获整个过程只需花1/20秒,并且百发百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