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交往纪实-“我要革命事业接班人,不要孝子贤孙”——朱德和朱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53年,朱敏结束了在苏联的学习,怀着万分兴奋和喜悦的心情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

    一回到家,她紧紧拉住朱德和康克清的手,迫不及待地向他们汇报起在苏联学习的情况。朱德看到自己的爱女已经长大成人,即将成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禁不住喜形于色。十几年来,他一直盼望着女儿能回到自己的身边,以享天伦之乐。

    “你回来了,很好嘛!我们国家正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需要大批的人才。你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贡献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朱德抚摸着女儿的头发,亲切地说。

    朱敏亲昵地挽住朱德的胳膊,深情地说:“爹爹,那么多年不在您的身边,我没有尽到女儿的责任。这次回来我就不离开您了,好好地侍奉您。”

    朱德听罢,呵呵地笑了起来:“好女儿,爹爹要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不要孝子贤孙。爹爹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已离开家去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了,到现在还没有回过家呢。今天,我们的条件好了,一家人可以经常在一起团圆了。”接着,他又温和地说:“你要时刻记住,我们都是在共产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要全心全意地为党工作。爹爹这里你就不要操心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等你生下孩子,就搬到单位去住,一来便于工作,二来可以和群众打成一片,学到许多好的东西。”

    父亲的一席话,使朱敏感到有些困惑不解:父亲一直希望自己能早一天回到他的身边。可是,今天她回来了,为什么又让她离开这个家呢?此刻,她不禁想起13年前见到父亲的情景……

    她从出生一直到14岁,从未见到过父亲,只是当外婆拿出父亲的照片告诉她时,她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和善的军人。她常常缠着外婆,让外婆带她去找父亲。

    1940年的一天,突然有两个陌生人闯进外婆家,指着朱敏问她的姨妈:“这是朱小姐吗?”姨妈看出这两个陌生人形迹可疑,一口咬定朱敏是自己的女儿。那两个陌生人无可奈何,就把姨妈给抓走了。地下党组织得知这一情况,立即派人将朱敏接走。不久,将她化装成一个医疗队的护士,送她到了延安。

    在一座简陋的窑洞里,朱敏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父亲。她紧紧依偎在父亲的怀里,甜甜地笑着,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回到父亲的身边,她才真正感受到父爱。尽管当时延安的生活还很艰苦,她却觉得生活得很快活。

    两个月后的一天,朱德把朱敏叫到身边,关切地问她:“你想不想学习文化知识?”

    “想啊,连做梦都在想。”朱敏爽快地回答着。

    “那好,现在就让你学习去,你愿意吗?”朱德拍着女儿的肩膀,笑着问道。

    “愿意!”朱敏高兴地跳了起来。

    “学习的地方很远,不过,会有人照顾你的。”

    “在什么地方?”

    “苏联。”

    “什么?”朱敏听说要到苏联去,一下子愣住了。她知道苏联是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刚刚来到父亲的身边,马上又要离别,她的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但是,她望着父亲那慈祥的面容,听着父亲的亲切教诲,终于还是点头答应了。

    临别之际,朱德依依不舍地拉着朱敏的手,深情地说:“你到了那里一定要好好地学习,努力掌握专门知识。等打完了仗,国家就需要建设。那时,我们会需要很多的建设人才的。爹爹等你回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十几年来,朱敏一直把父亲的话深深地铭记在心间……

    想到这里,朱敏终于理解了父亲的用意,她当即表示同意父亲的决定。

    作为父亲,朱德又何尝不想让心爱的女儿在家中住呢?当女儿还在襁褓中时,他就离开了她。1940年,他和女儿在一起仅仅生活了两个月,又匆匆离别。自从苏德战争爆发以后,他十分惦念女儿的命运。然而,他又十分清楚战争意味着什么。1943年秋,他曾写信给女儿,教导她“在战争中应当一面服务,一面读书”,“好好学习,将来回来做些建国事业”。但是,当时他并不知道女儿已经被德国法西斯抓进了集中营,正在饱尝着囚徒般的磨难。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后,苏联政府把朱敏的音讯告诉他时,他才知道女儿的情况。于是,朱德立即写去一封信,希望女儿原谅他,并且解释说,他之所以没有向苏联方面询问她的情况,是因为苏联当时也处在战争灾难之中,他怎么能为个人的事情去麻烦苏联政府呢。

    不久,朱敏生下一个胖乎乎的儿子,全家人都为这个小生命的诞生感到高兴。然而,朱敏并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休完产假,她便愉快地搬到单位,开始了新的生活。

    (魏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