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交往纪实-战友情——朱德和彭德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共和国的元帅中,要数彭德怀最严厉,最耿直。陈赓是有名的开朗人,天不怕地不怕,见了谁都敢开玩笑,但也有例外: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就是彭德怀,甚至见了彭德怀比见了毛泽东还要规规矩矩。

    不少人都敬畏彭德怀,他严厉正直,疾恶如仇,不懂苟且,不讲通融。看见不对,天王老子也敢骂。他对士兵亲切和蔼,有说有笑,可以随随便便,但是对领导干部很少有笑脸,面孔常常是紧绷着,有些人见了他心里就慌。

    他与朱德合得来。这种合得来不是表现在互请吃喝,诗词唱和,通宵畅谈等方面,而是表现在兄弟一样自然的心气相通之上。

    1952年,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到北京,汇报战况,讨论军事部署。他是真正的军人,下车后甲胄未解便带着一身硝尘走进丰泽园,出来时,东方已经发白。

    彭德怀的卫士从值班室迎出来,他们是不能够进入毛泽东居住的菊香书屋去的。

    “回去洗个澡。”彭德怀交代事情历来是简捷明了。

    “唉呀,换洗的衣服没带回来。”卫士有些不安。

    “我说洗澡,没说换衣服么。”彭德怀已经大步走开。

    立在台阶上的朱德笑了。他太了解彭德怀了。一张行军床,一身布军装,两套换洗的内衣裤,再无多余。换洗的内衣裤带去朝鲜,家中又没存货,难怪卫士要犯愁。

    彭德怀洗过澡,正在擦干身子,卫士来报告:“朱德总司令来了。”

    彭德怀很注意军容风纪,见人时必须要衣冠整齐,但是对朱德总司令例外,从不避讳,边穿衬衣边迎出来。

    “什么事?这么晚了还来一趟?”彭德怀了解朱德生活很有规律,坚持早睡早起,但是毛泽东有夜里办公的习惯,大家要跟着熬夜。朱德年岁已大,熬一夜是很疲劳的,却不抓紧时间休息,又赶到这里来,可能有急事。

    朱德把一套洗得干干净净又叠得整整齐齐的衬衣衬裤递过去,用那种永远不变的慢声慢调说:“我的。可能不合身,凑合着穿吧。”

    彭德怀接过衬衣衬裤,什么也没说,但是,两手托住衬衣衬裤时停顿了一下,目光也在朱德脸上停顿了一下,嘴角一抿便动手换衣服。他脱下刚刚穿上身的留有汗碱的衣裤,换上散发出清新气息的衣裤。他系最后一颗纽扣时,头也不抬地说:“还行。”

    就这么平平常常的一句,再没第二句,更没有谢谢之类的话。

    朱德不喜欢城里喜欢野外。休息时,爱和几位四川老乡到香山或十三陵野游。那时北京市的人口还不像现在这么多得横溢,那时的香山和十三陵清幽宁静。

    1953年,彭德怀归国。朱德拉了邓小平等几位四川老乡,又叫上彭德怀这位“湖南佬”,一道去十三陵野游。

    去野外,彭德怀是一叫就应。出发时,两家的卫士互相询问,带的东西都一样:行军床、小马扎、猎枪、象棋、望远镜。

    一下车,年轻人都跑去玩了。几位老同志在野外漫步,也渐渐走散。

    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牵着朱德和彭德怀,每次都是这样,走不散。

    “这干啥子嘛。”朱德立住了脚。

    “摆么。”彭德怀也立定不走了。

    这种对话含有默契,外人听不懂。卫士们当然能听懂,立刻支起行军床,放下两个马扎,摆好了象棋。

    朱德话不多,彭德怀话更少,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却是比语言还要丰富。

    朱德慢慢地蹲腿欲坐,彭德怀扶他一把,像舞场里跳领舞的一样,手头稍一动作便传递了意思:坐那边去!朱德望一眼彭德怀,也没说什么,便慢腾腾地走到对面,在卫士们的帮助下重新坐好。

    卫士们明白这里的名堂:那边是红帅,这边是黑将。彭德怀尊敬朱德,请朱德执帅,自己执将。

    朱德照例是先擦眼镜,就像战前擦枪一般。眼镜一架上鼻梁,瞳仁里便漾出一般锐气,与彭德怀的目光撞出一团火花,那里有无声的对答:

    动手吧?

    红先黑后。

    今天分输赢?

    照300回合杀吧!

    砰!朱德走了当头炮。虽是老步子,却也气势不凡。彭德怀不走马,也走当头炮,对着干的架势,如同他指挥打仗,喜欢进攻,喜欢拼杀,喜欢争主动。

    邓小平踱过来,站在一旁,背了手看。朱德和彭德怀仍是没有言语,只有行动,下手都够狠心。彭德怀“吃”马,必要将自己的子狠狠砸在对方子的头上,然后再心满意足地将“吃”掉的子从下面抠出来放一边。朱德则不然,朱德是用自己的子将对方的子往开一推,“横扫”一般,便取而代之了,然后再像打扫战场似的将对方被“吃”掉的子拾起来丢在一旁。

    然而,到了1959年的庐山会议,彭德怀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和斗争。朱德总司令深深同情彭德怀的不幸遭遇,为此,自己也受到了批评。

    (权巴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