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航空母舰的出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1903年12月17日,天空乌云密布,寒风刺骨,以致冻得瑟瑟发抖的围观人群一再催促两个年轻人赶快开始飞行表演。也许此刻的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即将看到的表演将会开创人类飞行历史的新纪元。

    这两个年轻人便是美国的莱特兄弟——哥哥威尔伯·莱特和弟弟奥维尔·莱特,他们将要驾驶自己制造的有动力设备,并且可以操纵的飞机进行飞行表演。上午10时,兄弟俩充满信心地相互点头示意后,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猫头鹰村附近,带着人类千百年的梦想与企盼,开始了遨游蓝天的尝试。

    莱特兄弟驾驶着自己研制的飞机,连续进行了四次飞行,并在最后一次飞行中创造了飞行距离260米,滞空时间59秒钟的飞行纪录。虽然飞行的时间还不足一分钟,距离也只有二百多米而已,但这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成驾驶有动力装置、可操纵飞行器遨游蓝天的壮举。这不足一分钟的飞行,开创了人类征服天空的新纪元,也为航空母舰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在这次成功之前,兄弟俩已经作了很多的尝试。他们从小就对飞行有着浓厚的兴趣,早在1896年,兄弟俩经营一家自行车商店的时候,他们便一边干活挣钱,一边研究飞行的资料。他们阅读了大量有关飞行的书籍,充分吸取和借鉴了前辈们在飞行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充分掌握了航空方面的知识后,莱特兄弟决定自己研制一架滑翔机进行试飞。

    1900年10月,莱特兄弟终于制成了他们的第一架滑翔机,并把它带到了十分偏僻的吉蒂霍克海边,这里周围既没有树木也没有民房,而且风力很大,非常适宜放飞滑翔机。兄弟俩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滑翔机组装好,又把它系上绳索,像风筝那样放飞,结果取得了成功。随后,哥哥威尔伯坐上滑翔机进行试验,飞机虽然飞了起来,但只有1米多高。兄弟俩并没有因此灰心,他们耐心地对飞机进行改进,在第二年,又制成了一架滑翔机,飞行高度一下子达到180米之高。莱特兄弟利用自己研制的滑翔机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自己建造试验风洞,对不同的机翼进行风洞测试,在滑翔机的制造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并于1903年将制造出的大尺寸滑翔机申请了专利。

    专利的获得并没有使兄弟俩感到满足,他们还有更远大的目标——制造一种不用风力也能飞行的机器。为了这个目标,兄弟俩将飞行资料集中起来,不懈地作着尝试。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们终于把发动机成功地安装在了滑翔机上,然后在滑翔机上安上螺旋桨,由发动机来推动螺旋桨旋转,带动滑翔机飞行。1903年9月,莱特兄弟带着他们装有发动机的飞机,再次来到吉蒂霍克海边试飞。虽然这次试飞失败了,但他们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过后不久,他们又连续试飞多次,但不是因为螺旋桨的故障,就是因为发动机出了毛病,或是驾驶技术的问题,他们的试飞没有取得成功。

    一次次的失败之后,莱特兄弟仍然坚持试飞,最终就有了“飞行者”Ⅰ号的诞生,他们正是驾驶着这架飞机开创了人类飞行的新纪元。但是,莱特兄弟飞行的成功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重视,对此兄弟俩并不介意,继续改进着他们的飞机,不断地进行着试飞。随后,莱特兄弟又制造出了“飞行者”Ⅱ号和“飞行者”Ⅲ号,“飞行者”Ⅲ号已经是具有实用性的飞机,并且可以乘坐两个人,在空中飞行一个多小时。与首次试飞时的反应不同,这次消息传开后,人们奔走相告,美国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决定让莱特兄弟进行一次试飞表演。

    1908年9月10日这天,天气异常晴朗,飞机飞行的场地上围满了观看的人们。大家兴致勃勃,等待着莱特兄弟的飞行。10点左右,弟弟奥维尔驾驶着他们的飞机,在一片欢呼声中,自由自在地飞向天空,两支长长的机翼从空中划过,恰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人们再也抑制不住他们的激动心情,昂首望天,呼唤着莱特兄弟的名字,多少人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飞机在76米的高度飞行了1小时14分,并且运载了一名勇敢的乘客。当它着陆之后,人们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莱特兄弟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由于飞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1908年美国陆军向莱特兄弟定购了一架飞机,为发展军用航空作准备。1909年,莱特兄弟按时交付陆军一架军用飞机,并且帮助陆军训练飞行人员。美国也成为了第一个将飞机用于军事的国家。

    莱特兄弟飞行的成功,使得世界各国纷纷建造或是购买飞机,成立专门的航空管理部门,刚刚发明不久的飞机很快便被投入到了战争之中。

    2.“邮件”飞机事件

    莱特兄弟进行飞行表演后,飞机开始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各国纷纷研究和制造飞机。在美国罗斯福总统的要求下,美国陆军部开始了对莱特式飞机的改进工作,以便使它更加符合军用的要求。

    虽然当时的飞机在各方面的性能上都不是很好,但它却可以成功地完成侦察、通信、校正火炮射击方位和空中扫射等军事任务,因而还是引起了许多人的重视。大多数人都认为飞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人们同时也认为由于当时飞机的航程比较短,所以只能在沿海附近飞行,还无法投入到海战之中。但是,飞机作为一种新式武器,虽有不足之处,但优点也显而易见。那么能不能让它参加到海战中呢?这个问题成了摆在各国海军面前的一个难题。

    正当大多数人还在坚持认为飞机只能用于陆战时,克莱门特·艾德尔这个独具慧眼的法国人,在他1909年出版的著作《军事飞行》中,率先提到了在军舰上驾驶飞机的必要条件,并对许多观点都作了明确的阐述。艾德尔具有着惊人的预见能力,他不但谈到了飞机的起降问题,同时还预测到飞机在军舰上的起降还需要一个宽敞平坦的起降甲板、甲板升降机、岛式上层建筑、机库。同时他指出飞机在军舰上进行起降时必须具备一定的速度。当时的飞机制造得十分粗糙和简陋,从军舰上起飞是件十分吃力的事情,而且在一艘军舰上只能降落一架飞机。同时,为了避免产生太多的空气涡流,飞机在起飞的时候母舰必须处于停泊或是慢速行驶的条件下。虽然《军事飞行》这部著作中的很多观点不符合后来的发展,但上述几个重要的观点却指明了未来航空母舰的发展方向。

    很遗憾,克莱门特·艾德尔在《军事飞行》一书中所提出的重要理论,在他的祖国法国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重视,因此法国人的舰上飞行被整整耽误了10年之久,直到20世纪20年代法国才开始舰上飞行,而美国和英国则在这方面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这是因为美国人对飞行有着浓厚的兴趣,莱特兄弟就是美国人对飞行满怀兴趣的最好体现。而当时的英国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海军力量,英国海军需要不断发展,以保持他们的领先地位。

    事实上,在克莱门特·艾德尔发表《军事飞行》的一年前,美国海军已经有一些人提出了在战列舰上进行飞机起飞的设想,但是他们的设想并没有付诸行动,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说说而已的阶段。真正促使美国人开始行动的,是不久之后的一篇报道文章,这个报道最终促使美国人加快了研制的步伐,下定决心加快将飞机投入海战的试验。

    这篇报道是说,德国人正在进行着试验,准备让一架飞机携带邮件从航行在汉堡—美国航线上的一艘德国邮船的前甲板平台上起飞,从而加快向纽约投递邮件的速度。这个消息一经报纸上报道出来,立刻就使美国人“浮想联翩”,美国人猜测德国政府是否是以邮政作为掩护,试验一种攻击美国的新技术呢?美国人对此忧心忡忡,最终他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以毒攻毒”,加快自己研究飞机在军舰甲板起飞的试验,因为只要走在德国人的前头,自己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3.水上飞机试验

    各国海军为了将飞机应用于海战中,进行了种种的设想,最终提出了两种比较可行的方案:一种是将大型军舰改装,铺设飞行甲板,供陆地飞机在军舰上起飞和降落;另一种设想是对飞机的构造作出调整,使其能在水面上起飞和降落。第一种设想在不久之后,通过伊利两次勇敢的尝试,已经证明完全可行。而与此同时,后一种试验也取得了成功。

    1910年3月,法国人亨利·法布尔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浮筒式水上飞机,第一架样机装有3个浮筒和3台安扎尼发动机,但它却从未能飞起来。不久,法布尔制造了第二架样机,这架单翼机的结构非常有趣,多处反映出设计师作为船舶制造者的背景。机前部有一浮筒,另有两个浮筒装在机翼下。飞机的整个构架是木制的,浮筒用胶合板制成。这架飞机的首次飞行是1910年3月28日在马赛附近的海面上,年方28岁的法布尔以前从未飞行过。第一次试飞时,飞机以55公里/小时的速度在水面上滑行,却未能飞起来。第二次试飞中,飞机终于飞离了水面,直线飞行约500米。随后法布尔又驾机试飞了两次,并作了小坡度转弯飞行。第二天,飞行距离达到6公里。

    在法布尔完成水上飞机试验不到一年,格伦·柯蒂斯也进行了一次水上飞机的飞行表演。这架水上飞机是由柯蒂斯用柯蒂斯陆上飞机改装而成的。柯蒂斯在飞机的中心部位下方加装了一个木质浮筒,同时在机翼两端的下面各增加了一个小型的浮筒,以取代陆上飞机的三个轮子。

    柯蒂斯对水上飞机作出了重大的改进,因此虽然他不是第一个在水面上起飞的飞行员,但他却是第一个对飞机在水上起飞和降落技术都十分精通的飞行员。在1911年的第2个月份里,柯蒂斯作了一次十分重要的飞行,他从北岛基地起飞,飞往停在圣迭戈湾的“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飞机在巡洋舰附近成功降落,并被成功吊到军舰上,随后飞机又从舰上被吊到水面,接着从水面起飞,顺利地飞回到了基地。这次飞行引起了美国海军当局的极大震动,它证明了飞机能够在近海基地附近独立作战。美国众议院也专门为海军作了2.5万美元的拨款,用以扶持海军航空事业的发展,满足海军购买飞机以及训练飞行员的需求。

    海军利用这笔款项,从柯蒂斯那里购买了柯蒂斯A-1式飞机,这架飞机既可以使用浮筒,又可以用轮子,也可以将二者同时使用,因此这架飞机又被称做“三合一”式飞机。“三合一”式飞机很好地完成了试验的任务,充分地证明了飞机在和舰队一起行动时,能够很好地完成空中侦察的任务。

    美国海军进行的水上飞机飞行试验的成功,也使世界各国海军对发展水上飞机重视起来,各国纷纷开始建造水上飞机,争先恐后地进行着水上飞机飞行试验。

    4.伊利的勇敢尝试

    水上飞机试验成功后,一些国家的海军改装了一批军舰和运输船,专门用来安置和吊放水上飞机。这些舰船通常可以装载4—10架水上飞机。在飞机起飞时,这些舰船先用吊杆将飞机吊放在水面上,然后飞机再在水面上起飞。在降落时,飞机也要先降落在水面,再用吊杆将飞机调到舰船甲板上,这一系列吊放的操作本就已十分麻烦,再加上飞机在水面起飞降落受到海浪的很大影响,这就使得各国对建造可提供飞机直接起飞和降落的舰船产生了更强烈的兴趣。在这方面,美国无疑又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两次勇敢的尝试为美国航空母舰在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10年11月14日是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子,然而一项伟大的壮举却在这一天创造了。

    这天下午,改装完工的“伯明翰”号轻巡洋舰静静地停泊在美国东海岸汉普顿的锚地,它的舰首甲板上铺设着木制飞行跑道,这条26米长的跑道从巡洋舰的舰桥开始向前甲板延伸,跑道的起点,停放着一架“柯蒂斯”单座双翼民用飞机——“金鸟”号。试验本应在军舰逆风航行时进行,但现场突然刮起了狂风,乌云遮住了天空,不久大雨就从天而降,雨中还夹着阵阵的冰雹,能见度下降到了几乎为零的程度。人们不由得为这次试飞能否顺利进行感到担心。然而,勇敢的尤金·伊利为了赶在竞争对手之前完成首次试飞的任务,作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定:在军舰停泊的条件下强行起飞!

    15点整,尽管天气状况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甚至变得更加糟糕,但伊利的决心已定,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了飞机,发动起飞机的发动机,并发出了准备起飞的信号。15点16分,伊利驾驶的飞机顺利地开动了,但由于滑跑距离太短,飞机未能达到应有的起飞速度,刚一离开飞行甲板,“金鸟”号便因升力不足而越飞越低,几乎是径直向海面冲去,此时飞机距离海面只有几米高而已。飞机的螺旋桨和轮子都因为与水面的接触被海水打坏,伊利本人也被海水打得浑身湿透,岸边的人们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伊利沉着而巧妙地操纵着飞机的尾水平舵,终于在飞机即将扎进大海前的一刹那将它拉了起来。雨仍然在下着,能见度还在下降,伊利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他努力地控制着因螺旋桨受损而不停抖动的飞机,冷静地驾驶着“金鸟”号又在海面上飞行了4千米,最后在海滩附近的一个广场上安全地着陆,完成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行,此时岸边观看的人群中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伊利成功了!

    伊利的试飞是人类首次驾驶飞机从一艘军舰上起飞,这次壮举为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伊利在“伯明翰”号轻巡洋舰的试飞成功,大大地鼓舞了美国海军的士气,他们又提出了飞机在军舰上降落这个更加困难的试验任务。因为之前“伯明翰”号的试飞成功,举行这次试验并没有遇到什么阻力,试验很快就进入到了实施的阶段。

    这次飞机在军舰降落的试验选中的是“宾夕法尼亚”号重巡洋舰。为了保障试验的顺利和安全,在“宾夕法尼亚”号的后甲板上铺设了36.58米长、9.75米宽的降落平台,在降落平台的四周还装上了木质的防护板。滑行跑道的末端还被装上了拦阻网,用来防止飞机滑行到军舰外面。

    飞行仍旧选用了上次试飞时使用的“金鸟”号,但这架“金鸟”号已经经过了很大的改进,不但加大了翼展,在下机翼的下面还装配了两个浮筒,以保证在出现意外情况的时候,在海上迫降时飞机能够漂浮在水面上,不致沉没。

    这次试飞顺理成章地再次选择了伊利,伊利也很爽快地承担起了再次担任试飞员的任务。试飞的准备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在伊利上次试飞两个月之后,飞机着舰试验就在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进行了。

    和上次试飞时的天气一样,这一天又是“天公不作美”,天气条件十分糟糕,风浪也很大,舰长临时决定让舰尾朝着迎风方向,这给伊利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风险。面对考验,伊利又一次显示出了英雄本色。他操纵飞机迅速降低高度,然后对准舰上跑道果断地俯冲下来,飞机急速冲上跑道,伊利马上向上拉起机头,并关闭了飞机发动机。由于着舰速度过快,飞机只挂住了22道拦阻索中的后11道,但它还是在距跑道终端约9米的地方停了下来,人们狂热的欢呼声立刻从“宾夕法尼亚”号重巡洋舰,从附近的舰艇上,从海岸边的人群之中迸发出来,舰艇汽笛长鸣,向这位英雄表达深深的敬意。伊利顺利地成为了第一个在一艘停泊的船只上驾机降落的飞行员。伊利凭借着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行获得的成功,赢得了他在海军航空兵的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

    从“伯明翰”号轻巡洋舰上的起飞试验和“宾夕法尼亚”号重巡洋舰上降落试验的成功,是航空母舰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试验证明飞机完全可以从军舰上起飞和降落并执行战斗任务,奠定了航空母舰作为一种新型战舰的生存基础,也预示着不久的将来作为海空战霸主的新一代武器——航空母舰,即将走上属于它的历史舞台。

    5.第一艘水上航空母舰

    飞机在水面起降和飞机在军舰起降的先后成功,为航母的发展扫清了最大的障碍。从此,飞机上舰成为海战的利器就有了两种途径:一种是研制搭载带轮飞机的航空母舰,但这需要在舰上设置宽敞的可供飞机起飞和降落的飞行甲板,在当时的条件下,研制搭载带轮飞机的航空母舰有着很大的技术难度;另外一种途径就是研制水上飞机航母,这需要在舰上设置收放水上飞机的起重设备,技术难度与生产前种航母相比要小很多,所以不少国家的海军在航空母舰的研制中,都先从研制水上飞机母舰入手,而“竞技神”号水上航母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水上飞机母舰虽然并不是飞机与军舰结合的最好方式,并且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种结合的作战效果不是很好,但在飞机制造和飞行技术都还处于发展时期的条件下,这种方式却能很好地保障飞行员的安全。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在1913年5月,英国海军部率先对一艘老式的轻巡洋舰“竞技神”号进行了改装,将其改装成了水上航空母舰。改装后,“竞技神”号首尾的主炮被拆除,在舰首安装了一个带有轨道的起飞平台,在后甲板上安装了一个停机平台。“竞技神”号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艘搭载水上飞机的航空母舰,同时也是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

    “竞技神”号水上航空母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水上飞机在起飞之前先要被吊放到航母的甲板上,飞机降落的时候还是要先降落在水面上,然后由航母上的吊车将其收回后,吊放在母舰上,并且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航空母舰都必须处于停止的状态下。

    “竞技神”号水上航空母舰,能够搭载三架肖特“文件架”式飞机。肖特“文件架”式飞机的机翼可以进行折叠,以便减少“文件架”式飞机所占用的空间,使它能够被安放在前甲板的机库中。英国人对于“竞技神”号水上航空母舰搭载舰载机的设计理念,为此后航空母舰舰载机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其他国家在此后对航空母舰舰载机的研制中将这一理念保持了下来,并发扬光大。

    在“竞技神”号水上航空母舰研制成功后,英国海军又进行了更多的研究和探索。1913年9月,英国的一架肖特双翼飞机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夜间飞行试验,飞行员驾驶飞机顺利地返回了基地。海军还作了空中投弹和空中侦察舰艇位置的试验,并且作了飞机与军舰之间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初步试验。由于英国海军的不懈努力,到1914年时,航空母舰舰载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了出来。舰载机可以完成空中侦察、在沿岸进行巡逻、攻击和防御敌机、攻击敌方防守薄弱的控制区、守卫己方防御薄弱的区域等多项任务,英国海军也由此巩固了其世界海军第一强国的地位。

    6.“皇家方舟”号——一个荣耀的名字

    “皇家方舟”号在英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不寻常的含义,这是因为英国舰队和西班牙舰队于1588年8月8日在加来海峡南岸格拉夫林附近进行过一次著名的海战,当时英国舰队获得了胜利,夺取了大西洋的制海权。“皇家方舟”号就是那次海战中一艘英国军舰的名字,而在这之后的几百年中,英国一直没有再使用过这一舰名,由此可见英国海军对“皇家方舟”号水上航空母舰寄予了多么大的期望。

    “皇家方舟”号的前身是一艘运煤的货船,在它尚未竣工的时候,英国海军就于1913年将它买了下来,并且对它作了重新的改装。这艘军舰的动力装置被重新设计,烟囱和舰桥被移到了舰的尾部,在这艘舰的前部还安装了长约40米的起飞甲板。“皇家方舟”号的排水量为7450吨,舰体长约112米,宽15.3米,动力装置是输出功率2200千瓦的蒸汽机。“皇家方舟”号可搭载10架“肖特”式水上飞机,并装配有4座157毫米火炮和两挺机枪。“皇家方舟”号水上航空母舰集中了以往所有改装和试验的长处,是一次重大的飞跃。它能用轻便的抛射推车发射水上飞机,并拥有正规的机库、修理车间和起吊飞机用的大型吊车。但是“皇家方舟”号也并非完美无缺,速度慢是它的致命弱点,“皇家方舟”号的最大航速只有10.6节,这对飞机在甲板上的起降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

    “皇家方舟”号水上航空母舰是英国海军首艘专门建造的航空母舰,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水上航空母舰。英国在水上航母研制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引起其他国家的高度关注,一场海军强国之间研发航母的大比拼,由此拉开了序幕。

    7.各国的水上航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水上飞机首先被用于海上侦察。各国海军喜欢使用这种飞机,它的降落和起飞能在水面上进行,但是水上飞机的装载和运输问题仍待解决。刚开始,水上飞机只能被置于船后,由船只来牵引,但是这种方法受天气影响很大。

    受到英国海军改装和使用水上飞机航母作战,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世界上很多海军强国都加大投入并开始效仿英国研制水上飞机和改装水上飞机母舰,在这些海军强国中,尤其以日本、意大利、俄国和德国最具代表性。

    日本海军在1913年就已经开始将一艘在日俄战争中俘获的商船改装为水上飞机航母,并于1914年8月将完工后的水上飞机航母命名为“若宫”号。“若宫”号由一台功率为1170千瓦的蒸汽轮机提供动力,标准排水量为5180吨,长约111米,宽约14.7米。“若宫”号的航速只有10节,可以装载4架舰载机,并装备有2座76毫米火炮。

    日本航母的发展得到了英国的很大帮助,英国曾派出一个航空兵代表团到日本,协助日本训练飞行员。在一战之前,日本还从英国购买了很多飞机,并将其中的一些水上飞机装配到了“若宫”号水上飞机航母上,参加了夺取德国在中国青岛殖民地的战争。日本这一时期水上航空母舰的发展,为其日后成为航母强国奠定了基础。

    意大利也是很早就将飞机投入战争的国家之一,在1911年的时候,意大利就已经建立起了隶属于陆军的飞机连。随后在1912年6月将飞机连扩编为陆军航空营,1915年1月又将航空营扩大为航空团,建立起了拥有一百多架飞机的空军部队。

    “欧罗巴”号是意大利拥有的第一艘水上飞机航母,它是由1912年2月意大利从德国购买的“夸托”号民用船改装而成。“欧罗巴”号长123米,宽14米,功率为1934千瓦,航速为12节,可以搭载8架水上飞机,并配有31毫米的防空机关炮。

    俄罗斯也是研发航空母舰较早的国家之一,在1910年,俄国就建立起了海军航空学校以培养海军飞行员。1913年,俄国将名为“亚历山德拉女皇”号商船改装成了水上飞机航母,并命名为“奥莉莎”号。“奥莉莎”号可以搭载4架水上飞机。在一战爆发后,俄国海军又将两艘货船改装为水上飞机航母,这两艘水上飞机航母每艘都可以搭载7—8架的水上飞机。

    在世界各个海军强国都在为水上飞机母舰的发展而绞尽脑汁的时候,德国海军自然也不甘落后。但德国海军在水上飞机母舰的设计思路上却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德国人首先想到的是用潜艇来搭载水上飞机,利用水上飞机良好的侦察能力为潜艇寻找攻击的目标。1915年,德国首先在U-12号潜艇上安装了能够搭载水上飞机的平台,把一架水上飞机放在了潜艇的起飞平台上,进行了一次秘密的试飞。这架试飞的飞机没有能够返回到U-12号潜艇上,遇到挫折的德国海军在一段时间内停止了利用潜艇搭载水上飞机的试验。但到了1917年,德国人又重新开始了试验计划,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潜艇搭载的水上飞机为潜艇搜索到了大量的有用目标,因此可以说德国人的尝试还是取得了不错的回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