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儒家如同太极中的阴阳两极,维护他们互相制约,互相补充的均衡关系,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人生中如果能够将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互相融合,学道家做人,学儒学做事,把握好做人和做事的差异,在不同时期,不同事物上有所侧重,就能达到思想观念的基本平衡。
道家是做人的学问,儒学是做事的学问;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要达到天人合一,无为而治,最高境界就是“道”。道德经中的治世学说,是理论上的最高境界,由于个人渺小,无法选择大的社会生存环境,将其看做是寓意做人的道理更为合适。人的现实生活中,要与社会适应,就必须接受社会的约束,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这也就是儒家所倡导的礼。
以儒家为主导的文化企图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秩序,这种和谐是有阶层性的,是有“差序格局”的,维持这个“差序格局”的是“礼”。在一个尊儒的社会,无法谈及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因为如果不按主流的礼数行事可能生存都困难。因此历史上许多大儒并非真正的儒,他们懂得适应社会,外儒而内道。儒家突出的是理智,道家强调的是感觉和直觉。
按儒家入世哲学,在竞争社会中认清自己的位置,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的价值,非常可贵;可是如果一味的追求入世,很容易迷失自我,体会不到人生真谛时会倍感痛苦,这就需要以道家哲学来养心,来超越。
担任要职的管理人员,如果追求道家的境界,自身的修炼水平极高,达到不计较得失,荣辱不惊,情绪不随外界事物而波动的层次,很了不起;但是,必然会在工作中界限不清,没有绝对的对错所以对错无所谓,奖罚不明,那反过来说这就是不负责任,肯定会影响周围其他人的利益,这时最好揉入一些儒家的思想。
做人和做事需要分开看待。做人是绝对的,做事是相对的,根据时间,地点,身份,境遇等不同的特点,承诺做什么事,或者说能够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就要摆正相应的做事态度。要真正的实施道家的哲学,除非是家中有巨额的财富,或者是归隐山林,甘愿清贫自守。否则,哪怕觉得不合理或不认同,还要“违心”的去做好应该做的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