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宫-无章节名: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北京只几十年的工夫便已是沧海桑田。几个月不上街,识不出本真面目的情景常有。

    因为拆迁,我们家从戏楼胡同搬到了城市东北角的望京,住在高高的21层楼之上。每天云里雾里地看着北京,看一片片高楼从远处、近处拔地而起,越看越模糊。我每天要坐三站公交车到早市买菜,菜场的名字叫“夏家园市场”,市场的旁边是地铁十号线“太阳宫站”。在人群熙攘的市场,窑坑、菜地、夏大爷的石碑已经幻化成鲜鱼水菜,幻化成玻璃钢大棚和忙碌的小贩,小贩们虽与夏二没有任何关系,但个个身上都有夏二的影子。一个留着山羊胡的男人在卖西红柿,价格比别家贵一倍,广告上注明是“本地产传统沙地西红柿”,见我在摊前流连,山羊胡子说,买斤回去尝尝,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保你明天还来!

    花鸟市上有卖小仓鼠的,小鼠在笼子里无休止地蹬着转筒,坚忍不拔,我想起了日头说的,在月光下修炼的黄鼠狼,五百年时光,还很遥远,都是车水马龙的马路,堵车是经常,它到哪里去炼呢?改蹬转筒了么?太阳宫的精灵,让我在有意无意间碰撞,心被一次次触动。有些酸涩,有些温馨,更多的是只属于自己的怀念。

    提着一兜菜我站在汽车站,周围林立的高楼让我不知身在何处。太阳从东边升起,懵懂模糊的一个红团,刚露头便闪在了楼房的身后,很有羞于见故人的模样。太阳宫,太阳的宫殿,如今又有谁还知道它曾经的模样?我想起了我要为太阳而写的诗,几十年了,一直没有完成它,关键是再没有看过那样动人的日出,没有过那样的心情和感动。不远处有南湖和南湖公园,它的前身大概和窑坑没有关系。西山已然不见,风景依然秀丽,草坪新铺,假山人造,没了野趣,少了自然。一只黄狗摇头摆尾地从马路对面跑过来,我惊喜地迎了过去,狗在我跟前停顿了一下,看那眼神,竟是似曾相识的熟悉。我问跟在它后头的主人,这是什么品种。主人说,拉布拉多。

    哦,洋种的。

    抬起头再看那太阳,太阳已隐入云层,再不肯露面。一群人从太阳宫地铁站拥出来,这个站或许就建在太阳宫的小庙上,对面那座玻璃墙的大超市,或许就是日头过去的家。

    海峡对面的曹太阳,你是否还在人间?

    2013年农历九月初九

    原载《当代》2014年第1期

    原刊责编 孔令燕

    本刊责编 吴晓辉

    作者简介:叶广芩,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采桑子》《全家福》《青木川》《状元媒》等,长篇纪实《没有日记的罗敷河》获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中篇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北京市建国50年优秀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豆汁记》获2009年《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长篇小说《青木川》获鄂尔多斯《中国作家》优秀长篇小说奖,陕西“五个一”文学奖。

    创作谈:太阳宫的感悟

    叶广芩

    这篇小说的名字叫太阳宫,是纪念老北京东郊的一个地名,是回味一段普通又平常的经历。人有了一把年纪,恰巧又很闲暇无事,便常常地想起过去的事情,唠唠叨叨地讲给小辈们听,或许有意思,或许没意思。

    旧时,太阳宫实在是有宫的,几间破房,是农民自己盖的,盖房的原因是因了乾隆路过此地的一句话,乡下人附会成了宫。我小时到过太阳宫,跟着家里大人来上坟,我们家的坟地在坝河,坝河离太阳宫很近,离夏家园也不远,我见过太阳宫那座破败的小庙,那庙实在不值一提。这里是大户人家的坟地,是北京的老菜乡,老百姓多是看坟的和种菜的,偏僻而贫穷。

    后来因为坟地的失去再没有去过太阳宫,但是留下了照片,很荒芜的几棵树。

    北京建设的发展快得让人目不暇接,到处是高楼,到处是工地,两个月不上街你就对周围陌生得不知所以。如今的太阳宫成了市区,地铁站、汽车站,互相交叉,寂寞乡村成了交通枢纽,来来往往的车,熙熙攘攘的人,从早晨直到深夜。而我本人,也从北京二环内的白菜心搬到了太阳宫附近,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我爱在繁华热闹处看人,坐在石凳上,看着匆匆走过的人流,都很忙,都很急,所做的事情都很重要。他们从地铁出来,走在太阳宫的地名上,啃着汉堡,嘬着热橙,忽略了这里曾经有过的豆粥和贴饼子。没有谁细品过这个地点的过去今生,没有谁知道曾经的小庙和那造像拙劣的四位老爷。我拦住一个姑娘,问她这里为什么叫太阳宫,她莫名其妙地看着我,置疑地退后半步,那眼神分明是“这人有病”!我问一个等公交车的小伙,这里为什么叫太阳宫,他的回答干脆而简单,“不知道”!

    我为太阳宫而悲哀。

    地域的记忆是我们真正进入这个城市,融为其中一员的不二法门,对文化的守承和了解不能缺失,否则我们的情感会变得粗糙和苍白。太阳宫的消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今天的我们永远也不会寻找到当年的“宫宇”了,但是早年间在这座城市里蕴藏的无处不在的大气底蕴,却依然荡漾在我们周围。苦难中的爱和温暖,贫穷中的尊重和敬意,失落中的尊严和高尚,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内里的坚韧和达观。如今太阳宫的周边有现代楼房,有先进的电子企业,有设备完善的医院,有全国知名的高校,有北漂小区,有文化村……它们填补着新北京的时尚,这就是太阳宫这块小小的地方折射出的北京韵味,太阳的光芒,时代的光芒。

    2014.1月于太阳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